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时间:2024-10-09 14:39:22 应急预案 我要投稿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优秀]

  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时常要预先开展应急预案准备工作。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优秀]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

  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提高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反应能力,健全防灾、减灾、避灾、救灾防范机制、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升社区应对灾害能力和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的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凡在本区内发生的气象灾害(台风、水灾、冰雹、暴雨、雷电、大雪)、地质灾害(地震)、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因安全事故产生的火灾、毒气灾害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符合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

  第三条根据灾害预警和灾害发生后具体情况,由学苑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视情启动报警预案,分别为红色报警预案、黄色报警预案和蓝色报警预案。

  第一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成立学苑社区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党委书记和社区中心主任担任,分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平安建设部,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组长兼任,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救灾减灾指挥部。

  第二章预防演练

  第五条加强社区防灾、减灾、避灾、救灾演练,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增强全体居民的素质,夯实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基础。

  第一款开展宣传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工作宣传,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和场所,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在社区图书室加挂防灾减灾宣传图板;重视加强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教育,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

  第二款重视骨干培训。加强与民政、地震、消防、公安、文化、卫生、教育、红十字会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定社区防灾减灾骨干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对社区居民、单位、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培训,提高科学化水平。

  第三款组织防灾救灾演练。利用适当时机进行灭火、防震、逃生自救、搭建室外避难场所等社区救灾减灾演练,使社区居民熟悉掌握救灾减灾技能,提高自救保护能力。

  第三章红色报警预案

  第六条启动条件:辖区内发生特大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由上级防灾指挥部统一下达红色警告预报,根据上级发布的红色警告预报,本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在辖区内发布红色警告预报。

  第七条指挥系统:领导小组指挥全体成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按各自分工立即开展工作。

  第一款根据领导小组统一指令,迅速进行人员转移、灾区隔离、组织抢险、医疗救护、生活安置、灾情调查、后勤保障等,随时保持相互联络(根据需要架设临时专用通讯线路),准确掌握灾情程度,迅速组织救灾。

  第二款根据灾情种类和灾害情况,领导小组及时发布红色警报,及时组织居民向指定疏散地域集结;驻辖区单位及时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向指定区域集结,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领导小组要及时掌握、通报灾情,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紧急抢险救灾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将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迅速向上级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八条人员就位:接到市、区指挥部的指令后,社区救灾减灾领导小组要立即下达红色警报指令,部署社区人员按分工到达指定区域,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同时,领导小组成员要迅速联络有关单位和各救援队,奔赴受灾区域,组织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第九条实施抢险: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第一款社区工作人员服务队、社区志愿救者服务队、民兵应急小分队、社区民辅警服务队分别按指令进行紧急救援。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由专人(社区义工志愿者)负责抢救转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救助。

  第二款由辖区医院组成医疗抢险救护队,救治受伤群众,对受灾群众进行体检和灾区防疫工作。

  第三款由公安、综治、民兵、协警员组成的治安保障队,负责灾区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和安全保卫,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条人员疏导:灾情发生后,根据领导小组统一指令,社区工作人员迅速组织居民迅速转移。

  第一款安置区域:迅速组织居民转移到指定的室外避难场所,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社区防灾减灾领导小组。

  第二款组织转移:领导小组根据居民转移情况,组织应急救援队在各避难场所搭建帐篷,设置救灾减灾临时指挥小组,负责居民临时安置、发放生活用品、组织医疗救护,启用储备救灾物品,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第十一条灾后重建:灾情过后,领导小组要立即协调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灾后重建。

  第一款对倒塌房屋进行修缮,对危房进行加固处理;抢修线路,修复供水、供电设施,尽快恢复通讯;组织居民重建家园,重建社区。

  第二款根据受灾情况,对受灾居民进行社会救助,在社区内组织社会互助、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或灾害救助。确有重大困难的,请示上级给予重点救助,确保灾后居民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病能医治。

  第四章黄色报警预案

  第十二条启动条件:辖区内发生重大局部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由上级防灾指挥部统一下达黄色警告预报,根据上级发布的黄色警告预报,本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在辖区内发布黄色警告预报。

  第十三条指挥系统:掌握、通报灾情,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紧急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按分工开展工作。

  第一款根据领导小组统一指令,迅速组织灾区居民转移,对灾区进行隔离,组织医疗救护抢险,对受灾群众进行生活安置,准确掌握灾情程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二款根据灾情种类和受灾情况,领导小组及时向社区居民及辖区单位发出黄色警报,并组织有关居民向指定疏散地域集结;有关驻辖区单位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集结,按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领导小组应及时将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迅速向上级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十四条人员就位:按照上级救灾减灾指挥部的指示,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实施紧急救援的有关事宜。迅速联络、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集结,按指令奔赴受灾区域,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第十五条实施抢险:领导小组按照上级指挥指令,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第一款社区工作人员服务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民兵应急小分队、社区民辅警服务队分别按指令集结,及时进行紧急救援;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由社区工作人员服务队负责抢救转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受灾群众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援。

  第二款医疗抢险救护队集结,按领导小组指令对受伤群众进行救治,负责灾区防疫工作。

  第三款社区民辅警服务队,按领导小组指令对灾区治安、交通和安全开展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六条人员疏导:灾情发生后,社区各网格根据领导小组的`指令,按照第十一条第一款划分的区域对部分居民进行转移安置。

  第十七条灾后重建:灾情过后,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对倒塌房屋、危房、线路、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恢复正常;对受灾居民进行必要的社会救助,根据实际情况,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或灾害救助,确保居民基本生活有保障。

  第五章蓝色报警预案

  第十八条启动条件:辖区内发生重大局部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由上级防灾指挥部统一下达蓝色警告预报,根据上级发布的蓝色警告预报,本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在辖区内发布蓝色警告预报。

  第十九条指挥系统:根据预报,领导小组召集有关成员到位,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按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第一款根据领导小组统一指令,组织部分居民做好转移准备,对相关区域人员进行疏散,组织有关抢险队集结,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款根据灾情种类和受灾情况,领导小组及时向社区居民及辖区单位发出蓝色警报,并组织有关居民向指定疏散地域集结;有关驻辖区单位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集结,按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社区各工作人员要及时通报有可能发生灾情时间、地点、范围等情况,迅速向区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二十条人员就位:按照领导小组的指示,迅速组织相关救援队待命,随时做好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第二十一条人员疏导:接到蓝色预警信号后,社区各工作人员按照第十一条第一款划分的区域,根据指令随时做好对居民的转移。

  第六章后勤保障

  第二十二条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救灾减灾工作中的各项后勤保障。

  第一款在辖区内设置室外避难场所。

  第二款避难场所配备相应的救生帐篷、折叠床、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和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用品。

  第三款根据安置人员情况,现场临时搭建移动厕所供居民使用。

  第四款为避难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安全绳、应急灯、灭火器,及消防器材箱和救助器材箱。

  第五款在辖区主要路口设立防灾减灾宣传栏、宣传橱窗、警示和逃生导向标志牌;绘制社区救灾减灾地形图,标明指挥部、救护站、避难场所、临时疏散点的准确位置。

  第六款根据灾情程度,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调拨生活必需品和各类救灾保障物资。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如发生灾情,领导小组将根据灾情发布红色警报、黄色警报或蓝色警报,按相应预案进行工作;如灾情未发生,领导小组将及时发布警报解除信号。

  第二十四条本预案的解释权归学苑社区防灾减灾领导小组。

  第二十五条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2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认真做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高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主题

  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9日至15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

  五、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5月9日,利用显示屏进行防灾减灾的标语的宣传,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3)5月9日至15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3、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和内容:结合我校小学生的实际,开展“五个一”活动。

  (1)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少先大队组织各班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并将活动内容在各班队角中展出。

  (2)5月13日,少先大队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一次宣传,其主题《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3)进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学校在5月9日星期一利用升旗仪式,辅导员进行一次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的教育讲话。

  (4)5月13日,各班围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5)5月12日,开展一次防震应急避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活动要求

  1、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教育”活动。充分认识防灾减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预防为主”体现在“教育为主”上。要把“防灾减灾”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防灾减灾活动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防灾减灾教育日活动抓紧、抓好、抓落实。

  2、认真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务求实效。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把各项活动抓好、抓紧、抓落实,务必使“五个一”活动取得实效。

  3、长期坚持,落实长效机制。以防灾减灾教育日为契机,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的方针,不断夯实我校安全工作基础,继续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活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3

  切实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的各项宣教工作,增加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各级综合减灾实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难造成的损失,依据上级统一支配,结合我镇实际,确定于20xx年5月1日至5月30日在全镇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扬月活动,详细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政府应急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这个主题,主动创新宣扬手段,拓宽宣扬渠道,丰富宣扬内容,提高宣扬实效,深化宣扬各种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学问和普及防灾减灾科普学问,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实力,为进一步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建良好环境。

  二、总体部署

  (一)宣扬发动阶段:4月10日—4月30日 各街村、单位细心组织,周密策划,及早部署,广泛动员,实行有效措施,以宣扬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为重点,辅以防灾减灾科普学问宣扬。通过实行集中宣扬、自主宣扬、媒体宣扬等方式,悬挂宣扬横幅、张贴宣扬标语、在新闻媒体开拓宣扬专栏等形式,在全镇上下营造起深厚的宣扬氛围。

  (二)集中宣扬活动阶段:5月1日—5月30日 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等共同参加,在广场、社区、集市等群众较为集中场所,通过设置防灾减灾学问图板,发放各种突发事务应急救助宣扬资料,播放有关防灾难录像、科普宣扬片,接受询问,向群众宣扬防灾减灾法规和科普学问,使防灾减灾宣扬月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并主动开展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社会公众防灾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实力。

  (三)总结评比阶段:5月31日—6月2日

  各单位要对防灾减灾宣扬月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仔细总结,推广先进阅历和好的做法,整改工作中的.不足。

  三、主要活动支配

  (一)开展防灾减灾宣扬活动。5月1日至5月30日期间,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各街村在宣扬活动期间,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在主要街道悬挂宣扬标语1—2幅,新闻媒体开拓专栏,宣扬防灾减灾学问。

  (二)开展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演练及专题活动。在宣扬月活动期间,在全镇中小学校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活动,增加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实力。

  (三)开展全镇平安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宣扬月活动期间,镇企业办等有关部门要对危急行业、食品卫生、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单位、部位组织开展平安排查治理行动,重点是学校、医院、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公共场所,发觉隐患并组织整改,刚好制定防范处置预案,确保社会平安稳定。

  四、有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确保全镇防灾减灾宣扬月工作落到实处,镇政府成立防灾减灾宣扬月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镇长任组长,镇政府综治办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政府综治办,负责宣扬月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仔细抓好落实。创新宣扬形式和手段,根据全镇防灾减灾宣扬月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制定细化方案,实行切实措施,抓好落实,务求实效,组织落实好本单位的各项宣扬活动。

  (三)加强沟通协作。各单位要相互协作、上下联动,形成的整体合力,在全社会形成普及防灾减灾学问,提高群众自救互救实力的良好氛围。

  (四)做好督促检查。在宣扬月活动期间,镇政府综治办将对各街村、各部门实施宣扬月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将有关状况进行通报,以确保防灾减灾月宣扬活动取得成效。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4

  第一条本预案所称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危及学校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乃至社会稳定的紧急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学校的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灾害等。

  第二条各类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按照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根据国家有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实际,及对学校教学产生的影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分为I级—Ⅳ级。分级标准是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第三条灾害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所属范围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建立风险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对排查出的每一个隐患,都要明确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重大隐患和一些影响大,师生反映强烈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要立即研究采取治本措施,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必要时,要立即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对于可能波及相关临近地方或单位的重大隐患,应及时通报。

  (3)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或途径,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教育系统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能力。

  (4)建立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引发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于每年年底对下一年度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可能发生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四条灾害预警措施

  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预警制度。

  (1)确定预警级别。按照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可能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其预警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Ⅰ级为最高级别。学校依托有关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和趋势分析,预测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及其级别;或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预警级别执行。

  (2)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可以预警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学校应当以适宜的方式发布或调整预警信息,并进行应急准备,同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同时向可能波及的相关临近地方或单位通报。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可通过广播、电视、通讯、手机短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个通知等方式进行,对学校内的特殊人群和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采取预警措施。发布预警信息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分类分级原则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①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②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发布与师生员工有关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以及可能受到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或减轻危害的建议和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③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④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⑤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学校和社会治安秩序;

  ⑥报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⑦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危害或涉及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⑧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防止发生次生、衍生危害;

  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4)解除预警警报。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学校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第五条应急处置措施

  (一)信息报告

  (1)获悉可能发生和已发生涉及学校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信息的学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师生员工,应当立即向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必要时也可以越级上报。根据事态的进展,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2)学校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学校要立即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立即上报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误报。必要时,同时通报相关地区和部门。教育厅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及时汇总上报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重要信息,同时将中央及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作出的有关批示或指示及时传达给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或所属单位,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二)先期处置

  涉及学校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前期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同时迅速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有关专业部门或机构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三)组织协调

  (1)学校负责本校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事发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相关学校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超出学校处置能力的,根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别、特点和处置工作的需要,应及时依法报请相应的专业部门派出专门指挥人员、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置,并立即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协调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措施

  学校在属地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首先做好本单位的抢险救灾及自救、互救,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如下工作:

  (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必要时报请有关部门组织医疗卫生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救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协助有关部门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必要时报请公安等有关部门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协调有关部门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短时难以恢复的,要实施临时过渡方案,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基本正常;

  (4)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5)启用本校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协助有关部门调运食品与物资,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6)做好受灾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提供食品、饮用水、衣被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临时住所,确保受灾师生员工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协助民政部门调配救济物品,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7)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相应服务;

  (8)协助、配合公安、武警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

  (9)协助消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火灾的扩大蔓延。

  (10)协助有关部门对本校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及时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稳定情绪,防止衍生灾害的发生。

  (11)协助有关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灾害损失评估。

  (12)学校计财处做好应急资金拨款准备。

  (13)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领导下,协助民政部门接受和安排国内、国际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

  (14)协助新闻部门按照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灾情等有关信息。

  (15)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领导下,按有关规定做好对口单位外国专家和外国救灾人员的接待工作。

  (16)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五)应急结束

  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组织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学校应当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六)信息发布

  (1)组织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学校,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分权限及时、准确、客观发布有关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布简要情况,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应对措施等权威信息,并根据时间处置情况做好相应的后续发布工作,正确引导校园和社会舆论。

  (2)相关权威信息要根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间涉及或波及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等情况,通过中央或事发地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手机短信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和相关校园网等发布,具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发布的形式主要包括:举行新闻发布会、授权发布、提供新闻通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等。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事态发展及其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六条事后恢复措施

  (一)善后处置

  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所属学校遭受的损失和应急处置、救援工作中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资金、物资等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必要时,组织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根据善后处置的需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等工作,协助相关司法机关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二)调查评估

  根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别和特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配合相关专业机构及时查明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改进措施。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按隶属关系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报告。对于涉及教育系统的特别重大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由教育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配合事发地省级党委政府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三)恢复重建

  (1)学校应当尽快制定恢复重建规划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需要当地党委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的,应当按照隶属关系向当地党委政府或者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请求。

  (2)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受危害或波及地区教育系统或学校遭受的损失和实际情况,提供或协助提供资金、物资支持、技术指导和人力支援。必要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报请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有关部门或人员尽快恢复当地教育系统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

  (3)需要国家援助的,由教育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配合事发地省级党委政府按有关规定报国务院审批实施。

  第七条保障措施

  (一)宣传培训

  学校结合本地、本校特点、通过培训、课堂教学、校园电视、广播、网络、专栏、黑板报、宣传手册、专题讲座、安全展览、文艺演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途径,开展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宣传应急救助和处置的知识与技能、各类安全防护和应急避险常识,增强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妥善应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水平。

  (二)应急演练

  学校结合当地可以预见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别以及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因地制宜,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和师生员工,对相应应急预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演练,提高逃生避险和应急反应能力。演练中发现应急预案不符合实际时,应及时修订。

  (三)队伍建设

  有条件的学校应组建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备队,主要由安全保卫、医疗卫生、后勤保障、心理救助、学生工作、宣传和维护稳定工作等部门人员组成。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应急救援意外伤亡人员抚恤、治疗、康复、就业、安置等保障制度,为预备队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应急预备队要建立健全与当地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联动合作机制,适时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合成、协同应急的能力;要加强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应急能力建设,动员广大教职工以及成年学生志愿者等做好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形成群防群治队伍体系。

  (四)财力保障

  学校应当把应急经费保障列入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日常应急演练、宣传、培训经费。教育系统相关财务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估。鼓励学校和师生员工参加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教育系统应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工作提供捐赠和援助。

  (五)物资保障

  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教材、教学仪器设备和应急处置及救援设施、装备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教育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六)公共设施

  教育设施规划要适应学校预防、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需要,学校建筑物设防标准应高于当地一般建筑物。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协调下,指定或建立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满足该校及周边社区综合避难需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等保障工作体系,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确保通信安全畅通。定期检测、维护报警装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正确、及时使用。

  第八条奖惩

  (一)表彰奖励

  对高度重视应急工作,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应急科研,在预防和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监测、预警、发现、报告、指挥、处置、救援等环节的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二)责任追究

  学校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重要情况或在应急预防、预警、处置、救援以及恢复重建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给予相应的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5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有效的防灾减灾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防灾减灾的定义、原则、方法、技术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一、防灾减灾的定义

  防灾减灾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及其他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以及减少自然灾害及其他灾害带来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防灾减灾的原则

  1. 预防为主: 预先制定应对各类灾害的预案,提前进行疏散和转移,降低灾害损失。

  2. 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制度和体系,加强各级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的防灾减灾职责,确保应急机制的实施落地。

  3. 整合资源: 整合各类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提高抗灾能力和应急能力。

  4. 全民参与: 鼓励全体公民参与灾害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提高整体防灾减灾能力。

  三、防灾减灾的方法

  1.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使用适当的防灾减灾技术,组织疏散和转移工作,避免人员伤亡。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提高灾害发生时的抵抗能力,并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

  3. 强化公共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 开展救援工作: 在灾害发生后,有组织地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四、防灾减灾的技术

  1. 高清图像: 通过高清图像技术,提高灾情掌握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应急反应的能力。

  2. 无人机: 无人机具有操控性好,监测能力强,应急响应快等特点,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为救援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

  3. 智能感知: 智能感知技术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准确掌握灾情,提高应急反应的能力。

  4.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灾害影响进行准确分析,根据各类数据解决问题,提高效率,更好地救援。

  五、结语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但如果我们能够预防降低其危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有更好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共同建立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6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防指和区委、区政府防汛抗旱工作重大部署,更好的执行区防指的各项指令,根据“防汛工作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工作原则,结合区发改局工作实际和单位职责,特制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一、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成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

  区发改局成立防汛救灾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局主要负责人房强担任。

  领导小组在区防指的领导下安排部署区发改局防汛抗旱全面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房强为防汛抗旱第一责任人,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组织全局的防汛抗旱工作;副组长胡新轩同志负责协助房强同志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统筹安排;刘绪伟、徐同金同志负责防汛设施、重点工程除险加固规划及建设的协调安排和监督管理;冯尚根、陈建利、刘宏志同志负责日常防汛抗旱工作和对外发布工作,以上领导小组副组长为防汛抗旱第二责任人。发改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成员为各科室工作人员。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下设灾情核查、应急抢险、后勤保障三个专项工作组。

  (二)专项工作组成员及职责

  1、灾情收集核查组

  负责人: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负责灾情搜集、现场查勘工作。

  2、应急抢险组

  负责人: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负责应急抢险工作。

  3、后勤服务保障组

  负责人: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负责做好防汛救灾车辆和防汛救灾物资调度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以上人员服从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安排调度,遇特殊紧急情况时,可由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根据工作实际进行调剂安排。

  (三)防汛抗旱值班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7

  为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情况下应急疏散避险自救知识,不断增强遭遇突发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根据xx区教育局通知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在5月10日(本周五)上午组织开展学生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习。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区教育局通知精神,切实开展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人防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防灾减灾自护互救能力。

  二、演习课目:

  学生防灾减灾疏散演习。

  三、演习时间:

  20xx年5月10日(本周五)8点。

  四、演习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五、演习的主要内容:

  紧急疏散演练。

  发出警报:演习开始后广播室拉响警报。

  撤离疏散:教师到岗维护疏散秩序,各班迅速有序地从教学楼撤离至大操场。

  汇报情况:

  1、师生撤至大操场后进行人数清点;

  2、总结演习情况。

  六、活动过程

  5月10日(周五)上午8点。

  1、学校响起警报,全体学生立刻排成两队,同时班主任迅速赶到教室强调演练纪律和注意事项。学生仍旧在教室里。其他老师按照演练预案到达指定位置。

  2、班主任到达教室后,全体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迅速离开教室,撤离好大操场。要求速度不要过快,保持队形,态度严肃,不讲话。到达操场后,前后同学离开一点位置迅速蹲倒,重点保护头部,脸夹于两臂间,两手交叉垫胸下,腹部稍收,禁闭双眼,自然张口。

  3、听到解除警报后,学生原地起立,有秩序返回教室,演习结束。

  七、各楼道口(要点)、教师分工安排:

  任务及教职工所要到达的.位置

  八、各班撤离路线及顺序:

  A、按照星期一到大操场的集合路线,到大操场集合。

  B、各楼道口(要点)、教师分工安排:

  1、教职工要第一时间到位,注意学生秩序,严防踩踏等意外事故发生;

  2、师生在撤离时,要求速度不要过快,保持队形,态度严肃;

  3、各班主任在演习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4、学校组织师生进行练习,明确撤离路线和顺序,及教师们的职责和位置;

  5、其他事宜另行通知。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8

  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提高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反应能力,健全防灾、减灾、避灾、救灾防范机制、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升社区应对灾害能力和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的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凡在本区内发生的气象灾害(台风、水灾、冰雹、暴雨、雷电、大雪)、地质灾害(地震)、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因安全事故产生的火灾、毒气灾害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符合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

  第三条根据灾害预警和灾害发生后的具体情况,由海陵区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视情启动三级报警预案,即红色报警预案、黄色报警预案和蓝色报警预案。

  第一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建立区“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成员由各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内,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局分管局长兼任,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救灾减灾指挥部。

  第二章预防演练

  第五条加强社区防灾、减灾、避灾、救灾演练,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增强全体居民的素质,夯实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基础。

  第一款开展宣传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工作宣传,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和场所,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在社区图书室、星光老年之家加挂防灾减灾宣传图板;重视加强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教育,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

  第二款重视骨干培训。加强与民政、地震、人防、消防、公安、文化、卫生、教育、红十字会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定社区防灾减灾骨干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对社区居民、单位、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培训,提高科学化水平。

  第三款组织防灾救灾演练。利用适当时机进行灭火、防震、逃生自救、搭建室外避难场所等社区救灾减灾演练,使社区居民熟悉掌握救灾减灾技能,提高自救保护能力。

  第三章红色报警预案

  第六条启动条件:辖区内发生特大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由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统一下达红色警告预报。

  第七条指挥系统:指挥全体成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按各自分工立即开展工作。

  第一款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迅速进行人员转移、灾区隔离、组织抢险、医疗救护、生活安置、灾情调查、后勤保障等,随时保持相互联络(根据需要架设临时专用通讯线路),准确掌握灾情程度,迅速组织救灾。

  第二款根据灾情种类和灾害情况,指挥部及时向各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发出红色警报,各社区居委会迅速向居民群众发出红色警报,及时组织居民向指定疏散地域集结;驻辖区单位及时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向指定区域集结,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指挥部要及时掌握、通报灾情,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紧急抢险救灾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将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迅速向上级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八条人员就位:接到市、区指挥部的指令后,社区救灾减灾总指挥要立即下达红色警报指令,部署社区各副总指挥按分工到达指定区域,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同时,指挥部成员要迅速联络有关单位和各救援队,奔赴受灾区域,组织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第九条实施抢险:灾情发生后,指挥部全体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第一款机关干部救援队、社区义工志愿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治安协警员救援队分别按指令进行紧急救援。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由专人(社区义工志愿者)负责抢救转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救助。

  第二款由驻辖区部队组成的紧急抢险救援队,按指令赶赴重灾区参加抢险。

  第三款由驻辖区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室)组成医疗抢险救护队,救治受伤群众,对受灾群众进行体检和灾区防疫工作。

  第四款由公安、综治、民兵、协警员组成的治安保障队,负责灾区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和安全保卫,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条人员疏导:灾情发生后,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各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居民迅速转移。

  第一款安置区域:迅速组织居民转移到指定的.室外避难场所,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指挥部。

  第二款组织

  转移:指挥部根据居民转移情况,组织应急救援队在各避难场所搭建帐篷,设置救灾减灾临时指挥小组,负责居民临时安置、发放生活用品、组织医疗救护,启用储备救灾物品,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第十一条灾后重建:灾情过后,指挥部要立即协调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灾后重建。

  第一款对倒塌房屋进行修缮,对危房进行加固处理;

  抢修线路,修复供水、供电设施,尽快恢复通讯;组织居民重建家园,重建社区。

  第二款根据受灾情况,对受灾居民进行社会救助,在社区内组织社会互助、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或灾害救助。确有重大困难的,请示上级给予重点救助,确保灾后居民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病能医治。

  第四章黄色报警预案

  第十二条启动条件:辖区内发生重大局部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由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统一下达黄色警告预报。

  第十三条指挥系统:掌握、通报灾情,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紧急抢险救灾工作,指挥部成员在第一时间内根据总指挥的安排,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按分工开展工作。

  第一款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迅速组织灾区居民转移,对灾区进行隔离,组织医疗救护抢险,对受灾群众进行生活安置,准确掌握灾情程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二款根据灾情种类和受灾情况,指挥部及时向相关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发出黄色警报,社区居委会接指令后迅速向居民发出黄色警报,组织有关居民向指定疏散地域集结;有关驻辖区单位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集结,按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指挥部应及时将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迅速向区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十四条人员就位:按照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的指示,组织实施紧急救援的有关事宜。迅速联络、组织社区义工志愿救援队集结,按指令奔赴受灾区域,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第十五条实施抢险:指挥部成员按照总指挥指令,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第一款机关干部救援队、社区义工志愿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治安救援队分别按指令集结,及时进行紧急救援;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由专人(社区义工志愿者)负责抢救转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受灾群众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援。

  第二款医疗抢险救护队集结,按总指挥指令对受伤群众进行救治,负责灾区防疫工作。

  第三款驻辖区部队组成应急抢险救援队集结,按指令赶赴灾区参加抢险。

  第四款社区治安救援队,按指令对灾区治安、交通和安全开展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十六条人员疏导:灾情发生后,相关社区居委会根据指挥部的指令,按照第十一条第一款划分的区域对部分居民进行转移安置。

  第十七条灾后重建:灾情过后,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对倒塌房屋、危房、线路、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恢复正常;对受灾居民进行必要的社会救助,根据实际情况,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或灾害救助,确保居民基本生活有保障。

  第五章蓝色报警预案

  第十八条启动条件:辖区内有可能发生较大局部区域性自然灾害(第二条所列范围),根据上级预报,由区救灾减灾指挥部统一下达蓝色警报。

  第十九条指挥系统:根据预报,指挥部召集有关成员到位,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按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第一款根据指挥部统一指令,组织部分居民做好转移准备,对相关区域人员进行疏散,组织有关抢险队集结,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款指挥部及时向相关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发出蓝色警报,社区居委会接令后向居民发出蓝色警报,做好有关居民转移工作;有关驻辖区单位组织救灾减灾应急分队集结,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款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有可能发生灾情时间、地点、范围等情况,迅速向区救灾减灾指挥部报告。

  第二十条人员就位:按照指挥部的指示,迅速组织相关救援队待命,随时做好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第二十一条人员疏导:接到蓝色预警信号后,各社区居委会按照第十一条第一款划分的区域,根据指令随时做好对居民的转移。

  第六章后勤保障

  第二十二条指挥部统一负责救灾减灾工作中的各项后勤保障。

  第一款在辖区内设置室外避难场所。

  第二款在各社区居委会改造建立“一井一道”(饮水井和排污道)。

  第三款各避难场所配备相应的救生帐篷、折叠床、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和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用品。

  第四款根据安置人员情况,现场临时搭建移动厕所供居民使用。

  第五款为避难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安全绳、应急灯、灭火器,为各社区居委会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箱和救助器材箱。

  第六款在各社区居委会设立防灾减灾宣传栏、宣传橱窗、警示和逃生导向标志牌;绘制社区救灾减灾地形图,标明指挥部、救护站、避难场所、临时疏散点的准确位置。

  第七款根据灾情程度,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调拨生活必需品和各类救灾保障物资。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如发生灾情,指挥部将根据灾情发布红色警报、黄色警报或蓝色警报,按相应预案进行工作;如灾情未发生,指挥部将及时发布警报解除信号。

  第二十四条本预案的解释权归区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领导小组。

  第二十五条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9

  为建立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提高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反应能力,健全防灾、减灾、避灾、救灾防范机制、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升社区应对灾害能力和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的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在社区内发生的气象灾害(台风、水灾、冰雹、暴雨、雷电、大雪)、地质灾害(地震)、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因安全事故产生的火灾、毒气灾害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符合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的,社区成立临时应急抢险指挥机构,统一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1、成立社区防灾减灾指挥部机构组成指挥:

  副指挥:

  成员:

  2、社区防灾减灾指挥部主要职责:

  一是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实施本预案,对全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进行组织实施;

  二是负责社区居民的疏散和安置工作;

  三是组织和动员社区居民志愿抢救伤病人员;

  四是组织实施社区的卫生防疫及伤员运送工作;

  五根据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及时上报上级防灾减灾部门,提出具体的防灾减灾方案和措施意见;

  六是负责上级防灾减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有关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

  二、应急行动方案

  1、应急行动方案:

  接到上级灾情预报通知后,启动社区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预报发布后,要加强对宏观异常信息的收集、跟踪和监测,及时向上级防灾减灾指挥部或区防灾减灾办报告宏观异常动态。对处于灾情威胁下的居民组织疏散、撤离和采取避险措施,治安保卫队要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加强对国家重要财产的警卫。

  2、灾情发生后应急行动方案:

  灾情发生后,社区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根据上级的安排及时实施以救灾为主的应急工作,并将灾情和救灾情况及时报告办事处防灾减灾指挥部,分组有序的对居民进行疏散,抢救。

  三、保障措施

  防灾减灾指挥部要完善通信网络,储存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应急救灾相关单位的通讯录并定期更新,保证救灾物质的存放保管工作,保障灾区饮用水源和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制定防灾减灾时期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障措施,加强对群众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意识,提高群众的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切实提高群众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使群众树立科学的灾害观。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0

  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地震应急指挥部)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震预警发布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和校应急预案的实施;

  4、地震发生后,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工作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震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灾情,争取援助。

  二、防震减灾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

  (一)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组长:XXX

  成员:XXX

  职责:

  1、承担草拟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及上情下达,下情(灾情)上报职责;

  2、承担领导组在地震发生后提出的`具体应急工作方案;

  3、协调各专业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4、制定和定期修订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5、负责宣传,承担领导组的日常事务;

  6、组织开展学校防震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模拟演练;

  7、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负责接待及后勤保障工作;

  8、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

  (二)应急疏散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XXX

  成员:XXX

  职责:

  1、地震发生时,具体负责师生就近避震,并组织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学校地震应急疏散平面图和各年级疏散路线图,包括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标志等,利用学校操场和空旷地带,以方便疏散为原则,当地震发生时,在教室的师生,谁上课谁负责组织学生就地避震并在震后有序疏散;

  3、组织开展师生避震、疏散、简单救护等演练;

  4、妥善安置受伤师生工作,做好灾情调查、统计、上报(指挥部)工作;

  5、疏散安置应急期的生活必需品(吃、穿、住、用)等工作。

  应急信号员:

  职责:管理、发布应急信号。

  (三)抢险救灾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

  成员:当班任课教师、各班主任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和学生伤亡统计、上报及安抚学生工作,除校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组要求的人员到规定地集合外,其他人员全部为抢险救灾组成员,包括:非当班教师、后勤工作人员等。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1

  一、组织构成

  成立防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防地震工作的领导指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程序,从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普通惟独几十秒的时间,有时也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安全的地方,逃避到地面住手地摇,再也没有东西落下了为止应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逃避到安全地点的,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即将就近逃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者蹲下的方式,使其尽量小,躲到桌下、床下或者墙角,以保护身体,但不要挨近窗口。

  3、逃避的姿式: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者床腿。在墙角逃避你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用枕头或者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者蹲下时,也可采用以下姿式:脸朝下,头靠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正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该即将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逃避、卧倒或者蹲下,用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6、在厕所的同学,也应采取应变措施,就近逃避。

  7、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逃避开建造物和电线。

  三、疏散集中地点和路线

  1、疏散集中地点:学校篮球场

  2、疏散路线:全体师生应沿每学期学校安全逃生演练的规定路线到达集中地

  3、科任教师负责班级同学发生地震时安全以及安全撤出教室。

  四、后勤保障

  全体师生在到达疏散集中地点之后,要听从疏散集中点地点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不要大声喧哗,保持情绪的稳定,以免干扰核查人数的具体工作。后勤处视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饮用水和食品。确保师生安全度过灾难。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2

  为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我镇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明确责任,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实际(7月5日至10日我县有连续降雨过程),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作为灾害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居安思危,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行政区域实行属地管理,各村、相关单位要按照分工职责,互相配合,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应对合力。

  (3)强化基础,提高能力。把应对突发事件与日常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防分析,提高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依靠科技,有效应对。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灾害应急工作现代化水平,做到早分析、早预警,及时响应、科学处置、有效应对。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防灾减灾工作实行党政主要领导总负责、亲自抓。镇成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安监办),职责如下:

  (一)指挥部

  总指挥:孙明堂镇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季浩镇党委副书记、镇政府镇长

  成员:

  工作职责:指挥全镇防灾、减灾、避灾工作。

  下设办公室:

  主任:杨保备

  成员:韩风、孙圣峰、董超、李雪

  如人员变动根据分工情况对照执行,不再另行发文。

  工作职责:1.定期在村民中开展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工作宣传,增强村民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

  2.贯彻执行上级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方针、政策、指令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3.及时统计辖区内受灾地区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危房情况、山体滑坡隐患处并及时上报指挥部。

  4.根据灾害预警和灾情,组织安排人员值班;及时汇总、通报灾情;申请救灾资金,提出救灾资金分配建议负责预防和配合事发地突发事件工作的检查、指导、协调和调解,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人员配齐、措施到位、密切配合、联络畅通、各司其职。

  (二)各工作组人员及职责

  1.各村防灾减灾工作组:

  组长:各村党组织书记

  成员:全体村干部

  工作职责:负责各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宣传;负责各村救灾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群众进行生产、生活自救保护;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灾情。

  2.抢险应急工作组:

  组长:胡承青

  成员:武装部全体成员及民兵分队、派出所全体人员

  工作职责:迅速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抢险救灾,帮助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抢救群众及物资,把损失降到最低。

  3.救灾安置、生活保障组:

  组长:王少

  成员:党政办、民政办、安监办全体工作人员

  工作职责:负责灾民的.食宿及救灾物资的发放工作。

  4.治安保障组:

  组长:姜万胜

  成员:综治办全体工作人员、派出所全体干警

  工作职责:负责抗灾抢险的治安保卫、交通保障,确保抢险通道畅通无阻。

  5.卫生救护组:

  组长:张辉

  成员:卫生院全体工作人员

  工作职责:负责供应所需药物器械,确保受灾群众及时得到医治,组织卫生防疫,对受灾区及时消毒和组织群众搞好环境卫生。

  三、灾情信息管理

  (一)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

  1.灾害损失情况包括: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因灾伤病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受淹村、饮水困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毁坏耕地面积;倒塌房屋、损坏房屋间数;直接经济损失、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2.因灾需救济情况包括:需口粮救济人口、需救济粮数量,需衣被救济人口、需救济衣被数量;需救济伤病人口;需恢复住房间数、需恢复住房户数。

  3.已救济情况包括:投亲靠友人口数量、借住房屋人口数量、搭建救灾帐篷和简易棚人口数量;已救济口粮人口、已安排口粮救济款数量、已安排救济粮数量;已救济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济款数量、已救济衣被数量;已救济伤病人口、己安排治病救济款、已安排恢复住房款、已恢复住房间数、已恢复住房户数。

  (二)灾情信息报告时间。

  1.灾情初报。对于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掌握灾情,事发后1小时内向镇指挥部报告初步情况,镇向上级部门报告。

  2.灾情续报。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每日下午5点前向指挥部报告,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

  3.灾情核报。镇在灾情稳定后2个工作日内核实核准灾情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三)灾情核定。

  1.部门会商核定。镇协调安监、民政、农业、水利、统计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会商,核定灾情。

  2.评估。民政、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评估小组,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等形式对灾情进行评估、核实。

  (四)建立灾情台帐。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台帐、倒塌房屋台帐和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在灾情核定后,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和需政府救济人口的花名册,为恢复重建和开展生活救助提供可靠依据。

  四、纪律要求

  1.进入防灾紧急状态后,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命令、指示一经发出,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凡发现不到岗到位者追究责任。

  2.在抗灾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一旦启动,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凡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如有特殊情况确实不能按时到达的应向应急领导小组说明原因,违者将按规定严肃处理。

  4.一经发生突发事件,应实行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向防灾减灾指挥部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的简要过程、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采取的措施,同时,做好事件发展的续报工作。因瞒报、漏报、迟报而导致处置工作被动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进行核实,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县相关部门汇报。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3

  第一条编制目的。进一步加强学校地震应急工作,确保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应急处置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制定本地震应急预案。

  第二条编制依据。根据《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潍坊市地震应急预案》和《安丘市地震应急预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第三条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反应及时,加强协作、整体联动”的工作原则,保证学校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疏散和自救互救等措施,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适用范围。预案适用于学校各部门及全体师生应对处置我省及周边省份地域海域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第五条启动条件。我省及周边省份地域海域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学校所在地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第六条组织机构及职责。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等应急工作机构。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见附件1,电话联系表见附件2。

  第七条健全制度。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日常值班、灾情报告、应急检查与演练等地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常抓不懈。

  第八条明确责任。学校建立健全应急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处置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震时应急责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程序,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以及现场抢险等程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九条应急准备。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认真做好以下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1.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式,在学校应急管理队伍培训会议上宣读,并印发给相关部门和应急人员。

  2.指挥部办公室(校办公室)定期修订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校团委经常组织学校广播、宣传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学校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和载体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疏散、逃生途径和方法等地震安全知识,并向在校师生广泛宣传,使其知晓应急疏散路线图。

  4.应急疏散组要制定并让全校师生熟悉应急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

  5.抢险救灾组定期进行训练和演练,熟悉预案,明确职责,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

  6.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7.出现地震谣传时,校办公室、团委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稳定。

  8.备足备齐并及时补充更新地震应急所需要的药品、器械、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等。

  9.安排人员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预案启动后,应急物资由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调用。

  第十条应急演习。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每年至少开展1-2次综合性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演习,提高学校师生地震应急意识和在地震应急状态下的应变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临震应急反应。学校接到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后,领导小组应及时主持召开应急会议,宣布校区进入临震应急状态。按本预案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进一步学习和熟悉地震应急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的强化培训、避震及疏散演练,落实抢险救灾设备、物资保障,检查并排除水、火、电、暖设施和危险建筑物等安全隐患。

  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以下工作:

  1.召开校防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通报震情趋势,部署紧急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

  2.随时了解、掌握地震动态并及时向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应急工作组通报。

  3.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援工作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4.督促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5.根据上级指挥机构发布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范围。

  6.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信息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第十二条震时应急反应。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师生疏散、抢险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

  1.应急指挥。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部署、协调和开展应急救援和救护工作。保持学校与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教育部门、地震部门的通信联系,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2.人员疏散。应急疏散组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和人员疏散、转移方案,组织师生按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在疏散、转移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3.抢救伤员。抢险救灾组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组织校区内搜救工作,对需要救治的伤病员组织现场抢救,并帮助其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协助专业救援队搜救被埋人员。协助卫生医疗救护队抢救伤病员、开展校区疾病预防和水源卫生监控等工作。

  4.抢排险情。抢险救灾组对震后破坏的供排水、供电、校内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校内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

  5.安全保卫。安全保卫组尽快组织人力,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秩序,配合公安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重点实训室的警戒。

  6.信息收集。学校在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伤病员数量、救治情况、救援力量以及建筑物倒塌、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情况报告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教育行政部门。

  7.应急响应终止。学校的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师生情绪稳定,并得到妥善安置,学校及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经批准可宣布地震应急响应终止。

  第十三条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4

  为建立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提高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反应能力,健全防灾、减灾、避灾、救灾防范机制、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升社区应对灾害能力和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的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在社区内发生的气象灾害(台风、水灾、冰雹、暴雨、雷电、大雪)、地质灾害(地震)、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因安全事故产生的火灾、毒气灾害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符合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的,社区成立临时应急抢险指挥机构,统一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1、成立社区防灾减灾指挥部机构组成指挥:

  田园社区居委会主任:

  副指挥:

  田园社区副主任:

  成员:

  及社区网格管理人员、辖区各单位防灾减灾应急工作组长

  2、社区防灾减灾指挥部主要职责一是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实施本预案,对全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进行组织实施;

  二是负责社区居民的疏散和安置工作;三是组织和动员社区居民志愿抢救伤病人员;四是组织实施社区的卫生防疫及伤员运送工作;五根据灾情种类、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害程度及重要设施受损情况,及时上报上级防灾减灾部门,提出具体的防灾减灾方案和措施意见;

  六是负责上级防灾减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有关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

  二、应急行动方案

  1、应急行动方案:

  接到上级灾情预报通知后,启动社区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预报发布后,要加强对宏观异常信息的收集、跟踪和监测,及时向上级防灾减灾指挥部或区防灾减灾办报告宏观异常动态。对处于灾情威胁下的居民组织疏散、撤离和采取避险措施,治安保卫队要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加强对国家重要财产的警卫。

  2、灾情发生后应急行动方案:

  灾情发生后,社区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根据上级的安排及时实施以救灾为主的应急工作,并将灾情和救灾情况及时报告办事处防灾减灾指挥部,分组有序的对居民进行疏散,抢救。

  三、保障措施

  防灾减灾指挥部要完善通信网络,储存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应急救灾相关单位的`通讯录并定期更新,保证救灾物质的存放保管工作,保障灾区饮用水源和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制定防灾减灾时期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障措施,加强对群众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意识,提高群众的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切实提高群众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使群众树立科学的灾害观。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5

  一、目标任务

  1、编制目的

  为增强我办对自然灾害救灾工作的应急反应能力,切实做到迅速准确、有序、有效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减轻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维护受灾地区的社会稳定,根据上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2、指挥机构和职责任务

  指挥机构由街道党工委、政府负责同志及人大主席团主席组成,指挥中心设在政府一楼。

  总指挥:刘峰:党工委书记;

  副指挥:孙延滨: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指挥机构下设:办公室、信息组、抢险组、巡逻组、转移组、保障组、监测组。

  工作职责:

  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救灾的'各项工作。

  信息组:负责灾害的预警预报、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抢险组:负责救灾抢险工作。

  巡逻组:负责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灾害发生前后安全巡查等工作。

  转移组:负责需转移安置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

  保障组:负责转移安置人员生活保障、抢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服务、受灾人员生活救助和稳定等工作。

  监测组:负责灾后环境、卫生等监测工作。

  3、预警信息

  河流水位分别涨至6米时发布撤离转移信号,区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地质灾害点预警发出后,区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当某工厂发生突发性事件,视情况发布撤离转移信号,指定区域内人员按方案转移。

  二、人员转移

  灾害预警发出后,本街道需转移户人。特别是注意做好以下重点人员的转移:五保户、低保户、残疾家庭、家中无劳动力的。

  当预警信号发出后,涉险人员即按指定的路线转移。

  1、需转移安置到乡镇(街道)避灾安置场所的,由有关村(社区)集中派车送达。

  2、需转移安置到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的,沿村内主要道路自行转移。

  3、分散到村(居)民家中安置的,自行前往。

  三、避灾安置场所

  本街道有3个集中安置场所(敬老院、滨北中心小学、北城英才学校),集中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300余户1000余人,156个村居、10个社区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362户1086人。

  四、物资保障

  原则上,避灾安置场所根据可容纳人员数量贮藏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教育灾民本人携带一些干粮、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灾害发生后10小时内将保障物资(如:米、面、油、盐、水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送到避灾安置场所。

  五、灾后救助

  1、调查了解灾情。街道民政所长随时和村灾情信息员保持联系,及时填报《因灾倒房花名册》;如有因灾死亡、伤病人员,填报《因灾死亡人员花名册》;及时填报因灾农作物损失情况。

  2、及时发放救灾款物。在街道政务公开栏内,公布发放到各村(社区)的救灾款物数额。

  3、如有需重建倒房,组织工作组,落实责任制,帮助开展重建工作。

  六、需要落实的几项具体工作

  1、工作手段。突发性灾害发生后,从灾害原发地向波及的涉险区域发布信息时.受到时间、手段的限制,应采取一些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传播起来范围较广、容易识别的信号,如敲锣报警等。特别是山村,应落实专人

  2、事前告知。需要转移安置人员,应事前告知,让这些人员知道到哪里避灾安置。乡镇(街道)落实责任制,1个乡镇干部分片包干1个村(社区)或几个村(社区)。村(社区)同时落实责任制,1个村(社区)干部负责。

  3、预案演练。每年分村(社区)组织不少于1次演练,使所有人员熟悉预案。知晓避灾安置路线、场所及保障须知等。对预案不妥之处,及时进行修改。

  4、减灾宣传。街道、社区、村避灾安置场所制订规章制度,张挂上墙。采取多种形式,如放置减灾救灾图表、书籍等,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08-21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0-09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05-18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02-02

防灾减灾工作应急预案01-12

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08-02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优选]08-03

乡镇防灾减灾应急预案07-16

防汛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