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也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具体来说: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总之,研读新课标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新课程标准, 不断地努力与尝试,争取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全新的面貌、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面对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新课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22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08-28
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8-02
新课标美术心得体会12-30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05-27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9-03
新课标教学心得体会10-27
数学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09-16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12
小学英语新课标心得体会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