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课稿

时间:2022-06-10 09:55: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最新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说课稿

最新说课稿1

  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四川风光图片,大家是否感到紧张的氛围有所缓解,情绪比较愉悦呢?谢谢!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是陕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情绪万花筒第二目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基于第一目和第二目第一课时的教学之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情绪,明确了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对个人有不同影响的前提下,来组织教学的。我打算从五个方面介绍我是怎样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的

  一、教学目标

  根据《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遵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关注自己情绪变化的意识,保持良好、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每一天。

  能力目标

  提高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用理智控制和选择适当方法调控情绪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的不同方法及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会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主动调控消极情绪。

  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很不稳定、不成熟,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让学生掌握转视法、宣泄法等调控情绪的方法,主动调解消极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如何把调控情绪的方法转化为内心主动的需要,对中学生而言,确实有一定难度,也需要较长的内化过程。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教材资源: 陕版教材的编写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基础,列举的例子也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使用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在教学中是有效的。

  2、学生资源:学生的日常活动、游戏、兴趣、现有的认知发展基础和差异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例如:绘画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而“天气预报”又是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学生中常出现的不良现象,这些都应该是一种课程资源。我把这些资源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为生活化。

  3、教师资源:

  教师本身也是课程资源。分享故事环节中,教师讲自己的情绪故事,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让课堂“活”起来,同时也营造了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

  四、教法学法

  1、情景教学法

  歌曲《快乐老家》引入,借以尽快调动学生兴趣,营造寻找快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寻找快乐的情景中去主动的学习。

  2、角色体验法

  提供漫画等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使他们在不同的角色中去体会不同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3、自主探究法

  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个人情绪变化的情况与天气预报的符号的对应关系,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去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情绪。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通知学生带绘画纸和水彩笔,教师准备好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3分钟)

  采用音乐导入,情景激趣。设计意图是引入课题,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演示歌曲《快乐老家》,教师引导学生拍手、跟唱。看学生都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上来时,教师问:“想不想做快乐的人?跟我走吧,去寻找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

  首先是启发诱导,绘画探究,时间8分钟。设计意图是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状态,知道当消极情绪占上风时应主动地采取行动,调节情绪。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框第四◎的内容,告诉学生可以把不同的情绪与天气符号对应,根据自己的情绪变化制作一幅“情绪晴雨表。”学生会被这个新颖的活动方式所吸引,用手中的彩笔画出富有创意的图画。并纷纷主动展示自己的图画。教师问:看看自己是“晴天”多,还是“阴天”多?有没有“电闪雷鸣”的时候?为什么?学生回答时要恰当评价,先评价 “晴天多”,鼓励孩子“你是个快乐少年,恭喜你”。后评价 “阴天”等其他消极情绪,过渡到下一环节。

  情绪“晴雨表”这个活动不但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还有很强的趣味性,所以每个学生都能愉快而又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包括一些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画完后,又让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相比问答式教学,学生参与的面更广。而且使绝大多数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促使教学目标很好的达成。

  新课教学的第二环节是变变晴雨表,时间15分钟。方法是角色体验,合作探究。设计意图是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状态,知道当消极情绪占上风时要主动的采取行动,调节情绪。我设计了三个情景,都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场景。情景一是考试没考好,情景二是喜欢的球队输了,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表演中突出自己面对消极情绪怎么办?表演后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看看这些调控情绪的办法恰当不恰当。情景三在学校中比较常见,我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帮帮她?” 让大家提建议。相比前边的表演,大家可能会拘谨,不愿意对这种现象做出评价。这时,我就出示卡通短片,同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叫自嘲法,是用幽默的方法化尴尬为自然,变消极为积极。我又指出嘲笑别人的做法是不尊重他人人格。动画短片会使同学们活跃起来,给画中的同学出主意,这样对曾经嘲笑别人的同学也是一种教育。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每说出一种办法来,我就板书在黑板上,恰当的方法和不恰当的方法对照着书写,对不恰当的方法还及时反馈给学生。师生一起找出了宣泄法、自嘲法、转移注意力等常用的方法,达到了活动设计意图,突出了教学重点。

  新课教学第三环节是故事分享,师生互动,时间12分钟。在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中,老师先讲述自己高考失利后,一度背上思想包袱,又怎样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采用自我激励法和自我暗示法,终于“阴转晴”,走出情绪低谷的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融洽师生关系,老师真实的故事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讲出自己的故事。然后学生开“心情故事会”,分组讲自己调节情绪的故事,再推出讲的好的同学到全班讲。实现了学生合作学习和经验交流,学生从上一活动的帮助别人到这里的超越自己,实现了运用能力的提高,学习了自我激励、自我暗示、升华法等运用理智控制情绪的方法,再次分解教学重难点。

  当我讲自己调节情绪的故事时,优美的背景音乐和我的真实经历,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深深地感动在场的每一位学生,我相信:孩子们会收到了我传递的信息,体会到我的感受。接下去的学生讲调节情绪的故事就变得十分容易了,学生的故事会让我了解他们的烦恼和苦闷,体会到初一学生的单纯和真诚。短短的十分钟,师生的分享和交流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近。在不知不觉中,情感得到交流,知识得到传递,认识得到升华。

  新课教学的最后部分是归纳辨析,课堂小结,时间3分钟。师生一起归纳刚才提出的调控情绪方法,并结合教材上p34的图画,辨析方法的适度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锻炼归纳能力和辨别能力,小结本堂课的内容,使知识更系统、更牢固。

  三、结束教学(4分钟)

  由于这是第三课《情绪万花筒》的最后一课时,要让教学落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虽然几课时的教学都围绕了目标,但还要有所强调。因此我设计了品味短文,升华提高。学生齐读短文《快乐的小马驹》后,并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收获,看谁写得精炼、精彩。结合前几课时的教学,我也赠给学生几句话,表达我的感受和对学生的美好祝愿,结束第三课的教学。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过程。在45分钟里,我要努力保持生动、幽默、有趣、贴近生活的课堂氛围,促使教学目标圆满实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和评委批评指正,谢谢!最后,欢迎大家

最新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丰收的喜悦》中的第1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学目标:

  包括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先,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节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最新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石头是构成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无生命的物质,同时也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比如在几次户外活动时,我看到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去捡石头玩,用石头在地面上、墙面上、花坛边等各地方敲一敲,一边玩一边兴奋地叫同伴一起过来听石头敲击所发出的声音。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课程,于是就设计了这个小班的科学活动《奇妙的石头碰碰响》,希望通过游戏引起孩子们对探索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求发展”,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说目标

  从“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纲要精神,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

  1、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游戏,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尝试自由探索,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并愿意大胆表述。

  三、说重b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通过探索,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探索比较法来解决难点,通过两次探索比较让幼儿发现这一特性。

  四、说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两块石头;若干件硬的物品(木头积木,塑料积木,金属勺子);若干件软的物品(海绵,毛绒玩具,毛线团);厚垫子,桌子等。

  2、经验准备:已学习节奏乐《闪烁的小星星》。

  五、说过程

  我通过三个环节“感知特性——探索比较——拓展经验”来达到活动的目标。

  1、感知特性

  一开始以“石头展览会”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发现石头不同的颜色、形状、质感,对石头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2、探索比较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所在。通过两次探索比较,让幼儿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并愿意大胆表述。第一次以集体共鉴的方式,初步感知软硬物体与石头碰撞产生的不同现象;第二次通过自主探索,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的判断进行初步猜测,经过探索验证进一步感知这一现象。

  3、拓展经验

  这是活动的延伸环节,进一步增强幼儿对探索石头的兴趣。

最新说课稿4

  【说明】

  这篇文章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来的故事。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在论辩中,墨子引用了丰富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劝说巧妙,言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教学时应以点拨为主,诵读要贯穿始终,疏通着眼于理解重点词句,强调整体感知。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兕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

  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

  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

  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至于郢,见公输盘

  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

  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

  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

  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

  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

  ⑴ 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夫子何命焉为 愿借子杀之 吾义固不杀人 来何罪之有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见我于王

  ⑵ 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

  学生翻译时,教师注意引导:翻译后要及时评价鼓励。

  ⑶ 学生自己相互口译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难主帅生互相提问共同解决。

  4、思考: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

  明确: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

  5、学生自由地诵读几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诵。

  6、师生齐读这一节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所学的内容。

  2、翻译第三部分第一层。

最新说课稿5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保护牙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学习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含两个层次)

  第一层,《保护牙齿》是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内容所在的第一单元主题为“我爱我的身体”,它包含了解我的身体和保护我的身体两个方面,《保护牙齿》是第二个方面的第一课,接下来安排了保护眼睛、保护耳朵、保护骨骼等。这样的安排既体现出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又能够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层,本课教材共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通过小知识板块介绍牙齿的常识知识。二是利用关键问题、引用刷牙歌讲述正确的刷牙方法。三是设计判断题,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让孩子把正确方法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其次、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学习目标预设为以下几点:

  1、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了解乳牙、恒牙的相关知识。

  2、通过观看图片,谈感受,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视频的观看、刷牙歌的诵读,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

  4、通过小组活动,实际动手刷牙,改正平时生活中不正确的刷牙习惯。

  5、在老师帮助下,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对牙齿有益的食物。

  第三、教法、学法

  教法:《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体验和认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以自主学习、活动教学为主,同时配以老师的讲授的教法。

  学生则采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做中体验的学习方法。

  第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从新课导入、了解牙齿、学习刷牙,培养习惯和知识拓展四个板块展开教学。

  新课导入板块:

  首先出示几张笑脸,让学生观察牙齿的特点,自然引出本课主题“保护牙齿”。

  (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对美的追求,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牙齿板块:

  这部分我从一个换牙小朋友的照片入手,问孩子们是否换过牙齿,联系孩子的生活,最后抛出问题“掉了的牙和新长出来的牙各叫什么名字”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找出答案,介绍给大家。从而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相关知识。

  学习刷牙,培养习惯板块:

  我紧接前面,恒牙一旦损坏将无牙可替代这一要点,出示两张问题牙齿的图片,让孩子谈感受,让他们从切身感受出发,认识到牙齿的重要,保护牙齿的重要。(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接着问孩子平时是怎样保护牙齿的,引出刷牙,问都什么时候刷牙,怎样刷牙,让一个孩子到前台演示。通过视频学习,让同学们找出这个孩子刷牙过程中不足的地方。

  (这个设计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在视频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巩固刷牙的正确方法,我准备了一首刷牙歌,通过老师领读,学生齐读的方式,让孩子牢固记住刷牙方法,为下面的小组动手刷牙实践打好基础。实践过后选一个学生上台展示,以便反馈评价,结束刷牙方法的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结合课本,学生自己判断,说原因。体现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知识拓展板块:

  我收集了6种有益牙齿的食品,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孩子们快速抢答,并告诉孩子它们有益牙齿的原因。使这些食品的名字牢牢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第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很简单,上中下结构,上面是课题保护牙齿,下面是两个词语:正确刷牙和良好习惯,中间是一幅牙齿的卡通简笔画。寓意在正确刷牙和良好习惯的基础上,牙齿才能茁壮、坚固。

最新说课稿6

  课文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特点:远、大、会发光发热,以及它和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学习这篇课文,要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课件演示,老师讲解、实际体会等,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关键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课文在说明太阳特点时所用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天天和我们见面,你了解太阳吗?(课件出示资料)

  2、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这一切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生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促使思考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太阳)。初长的太阳光芒万丈,让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平均距离)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这样鲜明的形象加上獐的强烈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情境。

  2、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等均会提出问题)

  3、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肯定脑筋。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研究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本课和生字新词,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关于太阳到底有多远、多大、多热及与人类的关系,课文上说的很清楚,现在同学们来自读一下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老师帮助大家理解。

  (1)(课件出示词语)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

  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寸草不生:

  传说: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或某种说法。

  摄氏度:是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表示温度的单位。

  繁殖:

  (2)、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大家学习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课文肯定比刚才读的好。我们先来听一位老师来给我们范读课文,(课件出示范读课文)再来仿照老师的读法读读课文,肯定会有新的收获。(老师指导:对于这类科普说明文,一般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根据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总结,老师引导。那几块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学习呢?

  ①太阳远

  ②太阳大太阳的远、大、热

  ③太阳热

  ④太阳与人的关系与人的关系

  ⑤太阳与雨雪

  ⑥太阳与风与自然的关系

  ⑦太阳与杀菌

  ⑧总结总结

  (学法指导:阅读说明文,一般可在了解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段意)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的字写的最漂亮。

  四、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较难写的生字)

  抵、氏:抵下面有点,氏下面没有点,要互相区别,避免写起来混淆。

  繁:上下结构,上部分左边是最后一笔,注意是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蔬:右下不是荒,而是流的右边。

  疗:是病字框。

  预:左边不是矛,而是予。

  五、齐读全文,注意读准确。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3、阅读有关介绍太阳的书籍。

最新说课稿7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14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7尊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3分钟)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第3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板书:人)。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尊严》题目简单却含义深刻,它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本文中,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虽然学生并不能从课文中一下子想到尊严,但课文对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散见于课文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质。因此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让学生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再结合学生实际,我预设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朴实、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从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的设定,我认为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会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学法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学法确定为朗读法、阅读讨论法、课文分析法、情境创设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读、品、悟、写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用两三句话描述插图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出问题:年轻人为什么人拒绝食物?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板块: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刚才提到的问题,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在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适时指点小组的学习。

  第三板块: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先请每组派代表汇报: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段落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确定施教重点,做到教学有的放矢,简简单单教语文,实现高效课堂,同时也是为了落实中年级阅读训练的目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四板块:围绕重点句理解课文,体会“尊严”。

  首先出示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一句也许学生在汇报不懂的句子时已经提出)我让学生再细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再想一想,从哪里可以看出哈默有尊严。

  本环节中的做法,是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尊严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是落实四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实施的具体策略有:

  1、哈默和其他难民行为对比

  2、分角色朗读哈默和镇长的对话、谈体会

  3、课堂小练笔:加入人物说话前的心理活动

  第五板块: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自尊自强、尊重他人)

  尊严是无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你认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第六板块: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学生以下作业:

  1、自创关于尊严的名言。

  老师出示多媒体范例:尊严,就是自尊、自爱、自强。——张三

  2、以“人穷志不短”为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实现读写结合。)以上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1分钟)

  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尊、自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而一个大大的人“人”,则是暗示着人头顶青天,脚踏实地,对自己要自尊,对别人要尊重,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板书设计: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最新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 ?? 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说目标: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

  (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

  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三、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

  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

  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

  (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

  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 ?? 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 ?? 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 ?? 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

  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四、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最新说课稿9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清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这么多年来,《梅岭三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见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所抒发的豪壮的情怀

  2.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初一的学生,他们对诗歌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那么怎样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平逐步上升到赏析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根据这些情况,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思想内容及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把这堂课分为:导入新课、把握语脉、品味语句、拓展思维、提高能力五大版块。

  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单介绍他的生平,让同学们初步了解陈毅这位“元帅诗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接着学习小序,让学生了解这组诗的写作背景。根据小序提出问题:小序交代了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把握语脉

  1.听三首诗的范读录音。

  听的时候,提示学生听清重音与语调,听完后让学生自己朗读。

  2.学生朗读全诗,回答下面二个问题。

  ①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分别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诗之间是什么关系?“断头”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明确答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三首诗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三、品味语句

  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如准备何突破本文难点,我的设想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个知识平台,引学生思维上路,分三步来化解本课难点:通过几组词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诗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1、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并学会、体味这些词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针对第一章设计了这个问题: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如果换用括号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此去泉台招旧部(集、收、率)

  旌旗十万斩阎罗(打、杀、伐)

  通过“招”、“斩”与括号内的字的比较,学生就会认识到一些字、词的恰当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针对第二、三章设计了第二组问题

  a.“此头须向国门悬”,一个“须”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捷报飞来当纸钱”的“飞”字换成“传”“飘”“交”字行不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c.“投身革命”改为“参加革命”可不可以?为什么?

  通过这几个题目的练习,第一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为了攻破第二个难点,品味诗的语言的生动性,我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

  这三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诗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给诗赋予了生命力,使诗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了。

  3.为了使学生能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以第一首诗为例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的韵律,从而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通过以上几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变被动为主动地吸取知识,使我们这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化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四、拓展思维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培养他们的比较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下面的比较阅读训练。

  下面三首诗的诗意与《梅岭三章》有相似之处,请比较它们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

  a.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裴为菲《自由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五、提高能力

  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加强诵读,准备参加本班的诗歌朗诵比赛。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最新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册第15课。本课是许地山先生开始创作时,为追忆父亲的教诲,写的一篇记叙文。在选入课文的时候有改动。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了一幅插图,15个自然段,1个生字和7个要求会写的字。课文从记叙种花生到收花生,到尝花生再到议花生。重点赢余议花生这部分,以谈话方式来记叙,本文是一篇借物喻理的记叙文。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作者把自己受到的人格教育浅移默化地熏陶了学生的人格。

  2、教学要求

  (1)认知要求

  A、读准字音:má亭、zhà油 爱mù。

  B、辨析形:(看黑板口头组词分辨)

  C、找出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

  D、读文能了解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技能要求

  A、能用学习用具和联系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

  B、能按写作顺序把文章的详略部分找出来。

  C、能正确流利读出课文,并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3)情感要求:培养学生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文章内容,理解第10段的话,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很有用”。

  难点: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体会父亲的话和我悟出做人的道理。

  二、说教法:(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很多学习方法:所以我让生采用自学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分组阅读,角色立刻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架构教学过程。用身边的例子引导学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业时安排一个小练笔。

  三、说学法

  1、学生能够自学生字词

  2、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学生间采用分组读,激发朗读兴趣,采用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在师生合作探究中,明白课文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在记叙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按教材的教学安排,本课需要2课时,在此,我完成的是第一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猜谜,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首先猜“电灯谜”,再猜“花生谜”。板书课题,议课题,师生共同了解“落花生”得名,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致内容,自学生字词。

  高段要求学生能快速默默读课文。我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借默读动手圈出新字词,联系上下文自悟。第二步合作正文,辨析字形,理解词意,第三步,师生合作了解本文主要写了哪件事,(花生收获时,全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三)分组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找出重点部分,标出来,说说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记叙,在记叙的三部分中,重点记叙议花生部分,让生了解重点部分要详写。明确作者的写作手法,引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分角色朗读议花生部分,找出父亲说的那段话,通过对话完成,生读后感知,父亲怎样议花生,教师板书,从板书的对比中知道花生可贵之处,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各有优点。但,花生更为可贵的品质是:有用却默默无闻,或说不炫耀自己,也就是不求虑荣的道理。培养学生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陶冶学生情操。

  (五)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教学成果,全课小结后适当布置几道课后练习题。

最新说课稿11

  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我是来自广东省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我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 年级 第 章第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对 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 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____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_____的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_____的基础上,对______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_______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有着呈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 ,对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备: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 对 进行 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 的学习,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 能力,加深对 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 等数学思想的认识;以及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复习就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 是本节课深入研究 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 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 数学概念(定理等) 要明确其 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 ,通过对 定义 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 环节。

  (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以上是我对《 》第几课时的构思和设计,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最新说课稿12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出处、内容、地位: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二) 《新课标》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1、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等。

  (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2)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比较认真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

  3、 情感目标:

  (1)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2)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确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二、 说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动手做做看》既是课题,又是文章主题,我便顺水推舟如下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大家先来动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如此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接着,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四、 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在设计上力求简洁、直观、条理清晰。既概括本课要点,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辅助教序,提高学习效率。

  附本课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最新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幼儿园环保《垃圾“回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15312929155b45acf30c2b9881402.png

  关于目标“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我的理解中,社会行为规则是那些预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现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中的规则。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无条件地适应、内化、遵守这些规则,很明显,这是一种他律的规则。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如何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迫在眉睫。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穿着时髦的阿姨会随手丢下用过的餐巾纸。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毕竟,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社会、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

  “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1.活动目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最新说课稿14

  [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说目标]

  1.知识能力:掌握生字词;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

  2.过程方法:理解课文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

  [重点]

  理解本文写景的方法;

  [难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

  点拨法、朗读法、讨论法、交流法。

  [学法]

  1、圈点批注。

  2、诵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回忆童年最有趣的事,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四、合作探究:

  1、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百草园中哪些景、物很有乐趣?乐趣体现在哪些词语上?画出这些词语;②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些角度描写百草园的景、物?③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从低到高、从静到动、由动物到植物

  2、默读课文3至6段,思考:①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②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7、8段,思考:①这两段写了什么?②画出写捕鸟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如:能把“便罩住了”的“罩”换成“盖”吗?

  4、齐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这一段的三个“也许是因为……”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5、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边考虑:“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如何呢?

  6、分角色读课文第13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读叙述部分)读完后概括:①这几节写了在三味书屋的哪些生活?流露作者怎样的感情?②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

  8、讨论主题:课后练习一3

  五、拓展延伸: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写景?

  六、布置作业: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一篇小作文

最新说课稿15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电流》。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意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节教学的构思。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在“认识电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电路中的电流和决定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电压和电阻”。 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引入电流的强弱,学习使用电流表。只有熟练使用电流表,才能为下节课完整地“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做充分准备,也为学生以后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打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二). 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了电流的初步知识,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2)知道如何用电流表测电流,并会正确的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2.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求知.积极合作的思想品质。

  (三)重难点分析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电流的概念,单位换算。熟练地正确使用电流表及正确读数是本节的难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希望亲自尝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根据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具有较好的直观观察能力的特点,对于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属于实验操作技能教学。本节课拟定采用尝试教学法、演示法、科学探究法。辅助以观察法、归纳总结法、阅读指导法。在教师引导下,提出尝试题或尝试操作,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教具准备

  小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牙签、电流表盘纸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让同学亲自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提出问题:有关电流同学们已经学了些什么知识?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课前先回顾与本课有关的一些已有知识,为学生学习电流的概念及公式作好准备。

  (二)实验探究 展开新课

  1、试一试,请大家用课桌上的器材连接最简单的电路。

  要求:分别用两节电池和一节电池做电源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对照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

  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小灯泡为什么发光?2、灯泡的亮暗程度为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怎样表示电流的大小呢? 学生思考后,导入新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以简单的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趣生疑,以疑点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2、电流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感念,根据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具有较好的直观观察能力的特点,我采用水流来类比电流的大小。

  3、这节课的重点是电流,电流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要知道它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还要了解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值,增宽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并会进行单位变换。在这里我设计了四道练习题。

  4.怎样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引入电流表的使用。

  学生认识电流表:符号,接线柱,量程,分度值。并引导学生讨论突破难点—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在此基础上练习读数。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我用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尝试自学教材内容,用标记重点内容并记录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出示尝试操作题——测量用两节电池和一节电池作电源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并将数据记录到表中。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出示尝试提高题——请大家连接一个并联电路,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进一步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依然紧紧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尝试的形式,促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创新学习方式与学业成绩提高的最终目的。也为下节课探究串并联电流特点做铺垫。

  (四)总结归纳 强化训练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的内容。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又巩固了本节学习内容。

  (五)当堂检测反馈

  学生归纳知识点后,多媒体展示两道练习题“看我的”,“考考你的眼力”进行当堂检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使用了该课件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了电流,对电流形成了深刻地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说课稿】相关文章:

《水》说课稿06-09

《猫》的说课稿06-09

蜜蜂说课稿06-09

《小池》说课稿06-09

《童趣》说课稿06-09

观潮说课稿06-09

《滚球》说课稿06-09

《松鼠》说课稿05-01

精选《师说》说课稿04-26

体育说课稿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