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时间:2023-08-28 17:57:0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1

  李云海,男,1973年5月出生,群众,浙江绍兴诸暨市人,诸暨市民个协店口分会副会长,浙江洁利达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被授予“省诚信民营企业”、“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绍兴市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所报道。在十年的创业之路上,他恪守诚心、真心、实心、爱心的“四心”精神,不断拓展诚信的外延和内涵,在创建服务、质量诚信、保障员工福利、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他说,“诚信,是我创业之中不变的承诺”。

  对客户充满诚心,他说,“说到就要做到”

  叶先生是大连一商贸公司的老总,他与洁利达的当家人李云海曾经有过口头约定,将把洁利达产品推广到大连的某个项目工地上,若推销成功,洁利达将该项目的利润如数奖励给叶先生。不过,事后叶先生因事务繁多并没有及时跟进,该项目也被一家沈阳的供应商捷足先登了。货虽然没有通过叶先生的公司销出去,但毕竟是销出去了,于是,在是否该奖励叶先生公司的议题上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无功不受禄,叶先生自己都没有提出这个主张,公司也无须凭空奖励他。对此,李云海解释说,“说到就要做到,要让客户看到我们的诚心。”他二话不说,批了这个笔奖励款。

  而这样的事例在洁利达却并不是个例,远在西安的张总对此就身有感受,前年的一个上午,张总要拿一个地暖产品去工程放样,可手头却没有样品,情急之下,他向远在浙江的洁利达公司求助,希望下午就能要到货。这可给洁利达公司出了个难题,怎么办?有人建议放弃,李云海不同意,他说,既然客户有急需我们能帮的就一定要帮。他想到了飞机空运,于是,把样品打包,驱车送往百里之外的杭州机场。下午一点,当张先生在西安顺利取到了空运的样品时不竟心头一震,他被洁利达人客户至上的诚心打动了,以后他逢人便说洁利达好,还说,跟这样的公司合作,放心!

  对员工充满真心,他说,“承诺了的事就要兑现”

  在洁利达员工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最大财富”。这话一点不假,李云海对每一位员工都充满真心,这真心,体现在对员工福利的保障上,也体现在对员工点点滴滴的尊重和关爱之中。

  创业之初,公司缺少流动资金,有人出了个歪点子,说可以在100多号员工身上做做文章,一来把员工的报酬压低一些,二来把当月发放的工资顺延两月发放,这样,流动资金就盘活了。李云海一听就火了,他说,这种损害员工利益的事我们不干,企业再困难,员工的工资一分不能少,不能拖。

  企业走上正规后,员工人数达到了200多,洁利达健全了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工资福利和晋升空间有了更加明确的制度保证,公司还建立了爱心基金会,定期为困难员工发放补助,每年的年会上,公司还会组织员工表演节目,自娱自乐。有一件事在优秀员工中记忆犹新,那年年中,一位副总向员工承诺,年底将带优秀员工去海南旅游,可时近年关,公司却迟迟没有兑现行动。为此,有人在私底下发起了牢骚,李云海获悉后,很快查明了原委,原来是那位副总把此事忘到了脑后,李云海根本不知情。为此,李总亲自拍板说,“承诺了的事就要兑现”。他指示公司财务部门马上安排,组织优秀员工赴三亚旅游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2

  他的名字叫侯XX,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XX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XX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XX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后来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XX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XX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伤心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情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XX就买来馅和老人一起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XX,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XX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XX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XX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XX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XX帮助老人洗澡的习惯一直没变,在侯XX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XX,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XX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天忙碌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起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今年年底侯XX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他会坚持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3

  邓志军,中共党员,1962年6月出生,河南诚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乡市诚城社区党委书记。

  白手起家的邓志军,一手创建了“河南诚城集团”,凭着诚信经营做到企业年销售近十亿元。他严把质量关,把产品当人品,宁可自己吃亏,也绝不丢掉诚信。他所经营的企业被银行业评为最高信誉单位,被税务部门评为诚信纳税A级企业。他积德行善,关爱员工,25年诚信经营的邓志军铸就了百姓赞誉的“诚城模式”。

  “宁可亏自己,也不失诚信”他靠诚信起步

  1991年,邓志军响应政府号召放弃“铁饭碗”,下海办企业成立了防腐保温公司。他凭着“宁可亏了自己,也不会失了诚信”的理念,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在发展过程中,他始终秉承诚信第一、品质至上的经营思路,与工人同吃同住,对客户、对工友承诺的事从不食言,他这种扎实肯干、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感染了身边的同事们甚至是工地附近的居民,他先后开发完成的.项目赢得监管部门、群众和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他说:“企业要扩大经营长期发展,只要诚实守信,敢于担当,不管做什么生意,就没有干不成、做不好的!”。

  “自强不息,以诚筑城”他从容面对金融危机

  1999年,他成立了“河南省鑫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5月,成立新乡市正隆置业有限公司。当时的金融危机已现端倪,面对经济严峻的经济形势,公司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可他依然在企业全体员工大会上承诺不裁员、不降薪。2008年金融大海啸来袭,全球经济萎靡,很多企业相继倒闭,而他却信守承诺没有主动裁减一位员工,没有拖欠员工的一分钱,正是凭借这样的诚信理念,让他和全体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安然度过危机。当年开发的项目,也没有因为市场行情不好降低工程质量,他说:“老百姓一辈子省吃俭用买房不容易,我们所建的房子要让居民群众买的放心、住的舒心。”负责安装空调的工作人员,一听说是诚城集团开发的房子,总要因为墙体坚实多收100元的墙体打孔费。他说:“先德尚诚、自强不息,以诚筑城、幸福一生!”。

  “多花钱也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他成为城中村改建典范

  2010年5月18日,河南诚城集团新乡市正隆置业有限公司经过市、区、镇、村4级的考察,取得了乔谢新村改造项目。针对当时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他坚持“现场量房宽让于民,回迁补偿让利于民,宁可企业吃亏,绝不让老百姓受屈”的原则,要求公司上下“给乔谢村民盖房子,要象给自己家盖房子一样,规格要高、质量要好,拆迁房当作商品房来建设,宁愿多花钱也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在拆迁改建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诚信立身,处处维护村民利益,实现了文明拆迁、和谐改建,做到了让政府放心,让乔谢村民满意。交房当日,乔谢村民将写有“和谐拆迁守诚信、品质优良村民乐”的锦旗赠送给他。《新乡日报》赞誉乔谢现象、为城中村改建的典范;《河南日报》整版专题报道,将乔谢现象作为河南省城中村、改造的民生实践样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农业频道争相报道,引起了中央、省、市的高度关注,其他友邻省、市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相继前来参观学习。

  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他造就了“诚城模式”

  在他的心中,服务同样能够创造价值。2013年8月,诚城社区正式成立,邓志军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并将价值3000万的办公楼整体移交社区使用,每年用于社区的投资达100万元以上。从入住到服务,从服务到回访,从投诉到回复,每个细节他尽可能地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推出贴近民心民意的服务内容,他协调诚城物业公司及有关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者在小区开设公益性、微利性商业服务,对与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点实行零租金或减免租金等优惠政策,涉及面积约7000平方米,免收年租金200多万元。

  他把家安在自己建的小区里,常和居民拉拉家常、说说知心话,每逢重大节日,他就带领社区开展党员“连民心、听民声、解民忧”结对帮扶活动,为社区的老党员、老军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送去慰问物资。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为希望小学、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困难职工、抗震救灾捐助资金3000余万元。

  他深信,以诚为本、以信立业是立身之本,心系群众才能枝繁叶茂。诚实守信、规范经营,承担责任,回报社会,这就是他的“诚城模式”。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4

  “刚明,这是你的荣誉,好好珍藏吧!”11月5日,川北门户四川广元市小雨淅沥。市总工会干部带着《工人日报》记者穿过泥泞小径来到川煤集团赵家坝煤矿,把一本厚厚的光荣册交给了李刚明。

  镶嵌着国徽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光荣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20xx年北京的烫金字样,在雨雾中依旧闪着亮光。“队长,你可真是咱们矿上的骄傲!”工友凑到李刚明身边称赞着。李刚明不好意思地憨笑:“这荣誉是大家的,我只不过是个代表!”

  李刚明,川煤集团广旺公司赵家坝煤矿采煤一队副队长。昔日城市打工仔,今天矿山“土专家”。

  变身煤矿“土专家”

  格子衬衫配一身深蓝色西装,脚上的皮鞋虽已偏跟却擦得锃亮。45岁的李刚明,瘦削黝黑的脸庞难掩骨子里的刚毅。

  20xx年以前,初中学历的李刚明是一名建筑工地上的电焊工人。为了照顾年迈瘫痪的.父亲和聋哑幼子,他回乡应聘赵家坝煤矿的采煤工。

  “刚来的时候什么都干不好,很多基础工作都经常出错,我心里憋着劲学习。”李刚明进入煤矿后被分配到采煤四队,他白天请教老师傅,晚上回家则系统学习采煤知识。

  由于踏实肯干、勤于钻研、工作成绩突出,短短两年多时间,他就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到班长再到副队长的“三连跳”,并有了煤矿“土专家”的称号。

  李刚明在采煤技术上的“钻”劲,矿上熟悉他的人可谓有目共睹。

  此前,赵家坝煤矿东六采区两个工作面出现采动压力大、煤层间距近、巷道返修率高等问题,矿领导研究决定实施套采方案。然而,由于要面对不少技术难题,矿上很多老师傅都不愿接这个“烫手的山芋”。眼看计划要陷入僵局,领导把这项艰巨任务交到李刚明手上。

  “其实我也没把握,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辜负矿上对我的信任。”李刚明说。接了这个任务后,他每天早出晚归,深入采面,在大量掌握一线情况后,拿出了既可减少消耗又能降低维修率的两全方案,最终使套采科技攻关取得成功并得到推广。

  “铁的面孔铁的心”

  在赵家坝煤矿,提起李刚明,工友们的评价大多是:“矿山顶梁柱”、“矿区先锋”、“轴人一根筋”……不论是工作还是为人,工友们都为他竖起大拇指。

  “他是大伙眼里公认的劳模,以他为标尺,我们真是差远了!”赵家坝煤矿采煤一队党支部书记陈树军告诉记者,李刚明套采技术的成功运用,为矿上创造经济效益达千万元,而日常的小改小革,也为煤矿创造了百万元级的经济效益。

  “我刚来矿上时,他没少帮我,而且都是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的无条件帮助。可只要和安全生产有关,他一点也不讲情面,真是‘铁的面孔铁的心’。”谭守洪和李刚明从小在一个村子长大,进入煤矿工作后更是一起共事十余载。

  “有一次,我在工作中没有做到标准化操作,他要求我整改。我想着我俩的关系好,也没在意,没想到他最后罚了我的款!”谭守洪说,为这事他俩还在矿上起了争执,但下班后李刚明专程登门做他的思想工作。“确实是咱做错了,当然要改,工作上他真是一步不让,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队长和好人。”

  “有句话叫‘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矿上,李刚明就是那块‘砖’。”赵洪苏是李刚明的班组成员,他说,不管矿上什么岗位需要帮手,李刚明都会站出来,而且“什么工作都能拿起来就干”。

  赵洪苏回忆说,20xx年的一天,他在传材料时传送带总是走偏,导致工作进度十分缓慢。李刚明发现后,先是对传送带两侧进行了加固,然后跳进溜煤眼处帮助其共同作业。当时井下只有10摄氏度左右,上面淋水,下面是泥泞地,湿气寒气都很大,但李刚明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

  “从米箩兜跳到糠箩兜”

  川煤广旺公司下辖煤矿是三线建设重要布点,当时承担着对内陆企业供煤发电的重要使命,但受地质条件所限,均面临着“三层以下才有煤”的先天不足。而赵家坝采面不仅开采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出煤质量也普遍不高。在当前煤炭行业形势艰难的情况下,职工收入出现下滑,矿上不少职工有了辞职的打算,李刚明主动开导劝说大家与矿上共患难。

  20xx年,由于赵家坝煤矿采煤一队工作条件差、收入低,职工士气低落,为了改变局面,矿上决定将李刚明从采面条件好、工资收入高的采煤四队调至一队工作,希望他以劳模的典型示范作用带领一队走出低谷。在李刚明的影响带动下,4年来采煤一队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队人均收入稳居矿区前茅,还成为赵家坝煤矿的标杆队。

  “我是心甘情愿从米箩兜跳到了糠箩兜。”李刚明说,人生过半,他自觉有“五最”之感,最遗憾的事情是没有上过大学,所以现在必须更加勤奋学习提高自身;最开心的事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职工排难、增收、创效;最自豪的事情是看到自己参与的多项技改为煤矿创造了价值;最严厉的事情是以坚守“宁听骂声,不闻哭声”的安全生产底线,带领采煤一队实现连续安全生产8200天和安全采煤200多万吨;最内疚的事情则是回乡就业本意是多照顾家庭,但进入煤矿后便一心扑在工作上,对父母、妻子、儿女心有亏欠。

  如今,李刚明父亲健康状况稳定,妻子在广元市一边打工一边照顾读高中的女儿和正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聋哑儿子。他希望自己能在广元市购置一套房子,让全家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而对于矿上的工作,他下定了决心:“哪怕经营再困难,我也会带着工友们坚持守下去,直到干不动那一天为止!”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5

  自去年开始,城南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处,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弯着腰,手拿扫把和簸箕,从顶楼一层层清扫到底层后,还会将附近几栋楼前水泥通道上的垃圾清扫干净。一切忙好后,已是夕阳西下。他叫xxx,今年68岁,不是小区物管,也不是清洁工人,只是一位普通住户。

  勤劳的他,比保洁员扫得还干净

  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共18层高,市民范女士是这里的老住户。她告诉记者,60多岁的翟老几乎每天义务帮忙打扫卫生,让小区居民很感动。

  “除了雷雨天气,几乎每天都见他手持扫帚,把电梯、楼梯口和附近楼下的通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晚上还会用拖把将楼道口清洁一遍”,范女士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节时,一些喝醉酒的人常会在电梯里晕吐,已是深夜11点,翟老发现后还会拿着拖把将电梯清扫干净。在居民眼里,翟老比小区里的保洁员清扫得还干净,邻居见他打扫都会关切地和他打招呼,告诉他年纪大了,太累就别干了,可每次翟老都会笑着回答,“没事,干净了,大家住着才舒心。”

  热心的他,已经扫坏了两把扫帚

  近日,记者来到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看见了干净整洁的楼道和一尘不染的楼梯扶手。在一楼的楼道拐角处,挂着扫把、拖把和簸箕,居民说这正是翟老的“清洁工具”。

  住在一楼的奚女士对翟老赞叹不已。她告诉记者,翟老还有很多“小习惯”,他总是随手捡起路边散落的垃圾袋,随手摆正乱停的车辆,随手清理绿化带处宠物的粪便……一件件举手之事,也一点一滴地温暖着邻居的`心。

  在小区物业管理处,提起翟老,保洁部的负责人汪自芳也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翟老已经扫坏了两把扫帚,前天他刚从物业处领了一把新扫帚”,汪自芳说,物业也曾劝说他不必打扫,会要求保洁员加强保洁,但是翟老仍一再坚持。

  低调的他,只是希望用行动感染他人

  采访中,记者得知翟老原在三山粮站工作,xx年随儿子搬进江岸明珠小区。提起义务扫地的原因时,翟老笑着说,初衷是因为自己“看不顺眼”。“有人随手乱丢烟头纸屑,有人将垃圾袋放在楼道,散落一地臭烘烘的,还有人将装潢垃圾丢在电梯里。”翟老说,小区里一个保洁员每天要负责五个单元楼道的清扫,忙不过来也很是辛苦,爱干净的他便决定管管这个“闲事”。

  “一方面锻炼了身体,给保洁员分忧;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打扫卫生的同时,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翟老都会及时阻止和教育,他也渐渐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信任。如今,看着单元楼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干净不少,很多住户也开始自觉维护卫生环境,翟老很是欣慰,“还是会继续扫下去,都习惯了。”

  社区身边好人事迹记者打算给翟老拍张照片,他坚决不同意。“与那些见义勇为的好人相比,我做的都是小事”,翟老笑着说,他只是希望用这种默默无闻的行动感染他人,带动身边的居民自觉维护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6

  她,82岁,省吃俭用,将自己仅有的房子卖掉,只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没有钱请保姆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将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在国家首个“扶贫日”捐助给了20名残疾康复者。

  她,就是拉巴卓玛,一位平凡普通却又让人心生敬爱和尊重的老人。

  初见老人,是今年10月17日在区残联办公室。当问及为何要为一位老人、一万元举办一场专门的捐赠仪式时,区残联理事长黄建国感慨地说:“因为我们全体职工、康复中心的全体残疾康复人员,都被拉巴卓玛老人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地感动。82岁的老人家不图名不图利,靠着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积蓄来帮助别人,这种善心值得尊重,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捐赠仪式上,受捐的残疾人康复者们纷纷自发地给老人家献上哈达。可在接受了一条哈达后,老人婉拒了后面的哈达,理由很简单,一条就可以了,多了浪费。老人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让人顿时觉得鼻子一酸。“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节约下来的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这让我很开心,很满足。他们都还是孩子,我这一点点的帮助希望能让他们开心一点儿、幸福一点儿。”当在场的人向老人鞠躬以示感谢的时候,老人笑着说。

  其实,说起老人的爱心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作为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拉巴卓玛老人当时并没有太多积蓄,就捐了100元钱。这件事情以后,老人一直感觉很歉疚。“那么多人没吃没喝没地方住,我却只能捐出100元,我每天都很自责。为此,我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单位分给自己唯一的住房卖了,卖房的10多万元钱委托给自治区红十字会,通过红十字会同志的帮助,一笔一笔捐给有需要的人,直到用完为止。”说起卖房的这一举动,老人没有半点悔意。

  走进老人租住的屋子,映入眼帘的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和一台老电视机。“房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笔开销。根据我的情况,本来可以到养老院生活,但是我身体还很硬朗,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所以就一直自己一个人住着。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2000元,我还要继续攒钱,到1万元就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老人一边忙着给我们倒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听到老人的话语,随行的同事终于难控情绪哭出了声:“一个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时时惦记着别人。”听到同事的哽咽声,老人走过来,抱着她笑着说:“我身体好着呢,多做好事,心情好,身体就好。这可是我健康的秘诀!”

  眼前的一幕,让记者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一个典故:相传,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爱情。现在在记者心里,老人就如那一米阳光,而被她帮助的人恰如被阳光照耀的人,相信他们必将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7

  在小区里,在街道里,在马路上时常会看到他的背影,时常做着一些绿豆芝麻大小事,用实际行动告诉咱们这些小辈:勿以事小而不为,勿以善少而为之!

  每次我看见他,他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小事虽小但是他毕竟是84岁了呀!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担心起来。

  星期六下午,烈日当空.我读完书乘着车回家,车刚到站,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闪动.这不是王爷爷吗?他左手拎着一个涂料桶,右手拿着一把大刷子,脚边放着垃圾桶和铲子.我快速来到王爷爷身旁,“王爷爷!”我亲切着叫道.“呦,是雯雯啊!你来干什么啊?”王爷爷关心地问道.“我上完课乘车回家,”我回答道,“您又来美化美化环境啦?”“哦,你看这墙上的小ad太多,有碍市容,是城市“牛皮癣”哦.一来,上海是奥运会的赛场之一,世博会也快要举行了,外国人到了上海.说小了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会让外国人眼中大跌眼镜,会说是个布满千疮百孔的上海;说大了中国的国际声望也会由此下跌;二来,这些ad多数是骗人钱财的,有些江湖郎中不但骗人钱财,还胡乱医治,把别人的'性命忽视.这例子多得数不胜数,咱们不能让它们得趁.”王爷爷一边愤怒说着一边清除小ad.只见他拿着铲子把贴有小ad的地方铲掉,废渣扔进垃圾桶,又拿起刷子沾了沾白色涂料,把铲掉的地方添了添,补了补.我看了说:“王爷爷,我也来帮你,让咱们一齐铲掉恼人的牛皮癣吧.”王爷爷说:“好吧!小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只要咱们大家做好身边看似不禁意的小事,咱们的天会变得更蓝,城市会更整洁!”

  王爷爷的举动带动了咱们小区好多人也热与参加做好小事的行列,可不是嘛?他不是连我这么懒的人都“改造”了吗?

  是啊,让咱们一齐从小学习并领悟做好人,做好事,携起手来成为新一代好人。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8

  他的名字叫侯XX,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一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XX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XX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XX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之后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XX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XX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悲痛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境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XX就买来馅和老人一齐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XX,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XX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XX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XX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XX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XX帮忙老人洗澡的习惯一向没变,在侯XX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XX,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XX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一天忙碌于不一样地区、不一样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齐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齐,今年年底侯XX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职责,他会坚持下去,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相关文章: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4-10

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06-22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3-25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6-12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4-09

班级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4-10

校园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4-10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03-30

身边的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3-25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1

  李云海,男,1973年5月出生,群众,浙江绍兴诸暨市人,诸暨市民个协店口分会副会长,浙江洁利达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被授予“省诚信民营企业”、“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绍兴市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所报道。在十年的创业之路上,他恪守诚心、真心、实心、爱心的“四心”精神,不断拓展诚信的外延和内涵,在创建服务、质量诚信、保障员工福利、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他说,“诚信,是我创业之中不变的承诺”。

  对客户充满诚心,他说,“说到就要做到”

  叶先生是大连一商贸公司的老总,他与洁利达的当家人李云海曾经有过口头约定,将把洁利达产品推广到大连的某个项目工地上,若推销成功,洁利达将该项目的利润如数奖励给叶先生。不过,事后叶先生因事务繁多并没有及时跟进,该项目也被一家沈阳的供应商捷足先登了。货虽然没有通过叶先生的公司销出去,但毕竟是销出去了,于是,在是否该奖励叶先生公司的议题上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无功不受禄,叶先生自己都没有提出这个主张,公司也无须凭空奖励他。对此,李云海解释说,“说到就要做到,要让客户看到我们的诚心。”他二话不说,批了这个笔奖励款。

  而这样的事例在洁利达却并不是个例,远在西安的张总对此就身有感受,前年的一个上午,张总要拿一个地暖产品去工程放样,可手头却没有样品,情急之下,他向远在浙江的洁利达公司求助,希望下午就能要到货。这可给洁利达公司出了个难题,怎么办?有人建议放弃,李云海不同意,他说,既然客户有急需我们能帮的就一定要帮。他想到了飞机空运,于是,把样品打包,驱车送往百里之外的杭州机场。下午一点,当张先生在西安顺利取到了空运的样品时不竟心头一震,他被洁利达人客户至上的诚心打动了,以后他逢人便说洁利达好,还说,跟这样的公司合作,放心!

  对员工充满真心,他说,“承诺了的事就要兑现”

  在洁利达员工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最大财富”。这话一点不假,李云海对每一位员工都充满真心,这真心,体现在对员工福利的保障上,也体现在对员工点点滴滴的尊重和关爱之中。

  创业之初,公司缺少流动资金,有人出了个歪点子,说可以在100多号员工身上做做文章,一来把员工的报酬压低一些,二来把当月发放的工资顺延两月发放,这样,流动资金就盘活了。李云海一听就火了,他说,这种损害员工利益的事我们不干,企业再困难,员工的工资一分不能少,不能拖。

  企业走上正规后,员工人数达到了200多,洁利达健全了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工资福利和晋升空间有了更加明确的制度保证,公司还建立了爱心基金会,定期为困难员工发放补助,每年的年会上,公司还会组织员工表演节目,自娱自乐。有一件事在优秀员工中记忆犹新,那年年中,一位副总向员工承诺,年底将带优秀员工去海南旅游,可时近年关,公司却迟迟没有兑现行动。为此,有人在私底下发起了牢骚,李云海获悉后,很快查明了原委,原来是那位副总把此事忘到了脑后,李云海根本不知情。为此,李总亲自拍板说,“承诺了的事就要兑现”。他指示公司财务部门马上安排,组织优秀员工赴三亚旅游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2

  他的名字叫侯XX,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XX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XX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XX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后来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XX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XX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伤心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情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XX就买来馅和老人一起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XX,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XX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XX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XX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XX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XX帮助老人洗澡的习惯一直没变,在侯XX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XX,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XX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天忙碌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起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今年年底侯XX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他会坚持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3

  邓志军,中共党员,1962年6月出生,河南诚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乡市诚城社区党委书记。

  白手起家的邓志军,一手创建了“河南诚城集团”,凭着诚信经营做到企业年销售近十亿元。他严把质量关,把产品当人品,宁可自己吃亏,也绝不丢掉诚信。他所经营的企业被银行业评为最高信誉单位,被税务部门评为诚信纳税A级企业。他积德行善,关爱员工,25年诚信经营的邓志军铸就了百姓赞誉的“诚城模式”。

  “宁可亏自己,也不失诚信”他靠诚信起步

  1991年,邓志军响应政府号召放弃“铁饭碗”,下海办企业成立了防腐保温公司。他凭着“宁可亏了自己,也不会失了诚信”的理念,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在发展过程中,他始终秉承诚信第一、品质至上的经营思路,与工人同吃同住,对客户、对工友承诺的事从不食言,他这种扎实肯干、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感染了身边的同事们甚至是工地附近的居民,他先后开发完成的.项目赢得监管部门、群众和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他说:“企业要扩大经营长期发展,只要诚实守信,敢于担当,不管做什么生意,就没有干不成、做不好的!”。

  “自强不息,以诚筑城”他从容面对金融危机

  1999年,他成立了“河南省鑫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5月,成立新乡市正隆置业有限公司。当时的金融危机已现端倪,面对经济严峻的经济形势,公司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可他依然在企业全体员工大会上承诺不裁员、不降薪。2008年金融大海啸来袭,全球经济萎靡,很多企业相继倒闭,而他却信守承诺没有主动裁减一位员工,没有拖欠员工的一分钱,正是凭借这样的诚信理念,让他和全体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安然度过危机。当年开发的项目,也没有因为市场行情不好降低工程质量,他说:“老百姓一辈子省吃俭用买房不容易,我们所建的房子要让居民群众买的放心、住的舒心。”负责安装空调的工作人员,一听说是诚城集团开发的房子,总要因为墙体坚实多收100元的墙体打孔费。他说:“先德尚诚、自强不息,以诚筑城、幸福一生!”。

  “多花钱也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他成为城中村改建典范

  2010年5月18日,河南诚城集团新乡市正隆置业有限公司经过市、区、镇、村4级的考察,取得了乔谢新村改造项目。针对当时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他坚持“现场量房宽让于民,回迁补偿让利于民,宁可企业吃亏,绝不让老百姓受屈”的原则,要求公司上下“给乔谢村民盖房子,要象给自己家盖房子一样,规格要高、质量要好,拆迁房当作商品房来建设,宁愿多花钱也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在拆迁改建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诚信立身,处处维护村民利益,实现了文明拆迁、和谐改建,做到了让政府放心,让乔谢村民满意。交房当日,乔谢村民将写有“和谐拆迁守诚信、品质优良村民乐”的锦旗赠送给他。《新乡日报》赞誉乔谢现象、为城中村改建的典范;《河南日报》整版专题报道,将乔谢现象作为河南省城中村、改造的民生实践样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农业频道争相报道,引起了中央、省、市的高度关注,其他友邻省、市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相继前来参观学习。

  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他造就了“诚城模式”

  在他的心中,服务同样能够创造价值。2013年8月,诚城社区正式成立,邓志军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并将价值3000万的办公楼整体移交社区使用,每年用于社区的投资达100万元以上。从入住到服务,从服务到回访,从投诉到回复,每个细节他尽可能地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推出贴近民心民意的服务内容,他协调诚城物业公司及有关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者在小区开设公益性、微利性商业服务,对与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点实行零租金或减免租金等优惠政策,涉及面积约7000平方米,免收年租金200多万元。

  他把家安在自己建的小区里,常和居民拉拉家常、说说知心话,每逢重大节日,他就带领社区开展党员“连民心、听民声、解民忧”结对帮扶活动,为社区的老党员、老军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送去慰问物资。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为希望小学、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困难职工、抗震救灾捐助资金3000余万元。

  他深信,以诚为本、以信立业是立身之本,心系群众才能枝繁叶茂。诚实守信、规范经营,承担责任,回报社会,这就是他的“诚城模式”。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4

  “刚明,这是你的荣誉,好好珍藏吧!”11月5日,川北门户四川广元市小雨淅沥。市总工会干部带着《工人日报》记者穿过泥泞小径来到川煤集团赵家坝煤矿,把一本厚厚的光荣册交给了李刚明。

  镶嵌着国徽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光荣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20xx年北京的烫金字样,在雨雾中依旧闪着亮光。“队长,你可真是咱们矿上的骄傲!”工友凑到李刚明身边称赞着。李刚明不好意思地憨笑:“这荣誉是大家的,我只不过是个代表!”

  李刚明,川煤集团广旺公司赵家坝煤矿采煤一队副队长。昔日城市打工仔,今天矿山“土专家”。

  变身煤矿“土专家”

  格子衬衫配一身深蓝色西装,脚上的皮鞋虽已偏跟却擦得锃亮。45岁的李刚明,瘦削黝黑的脸庞难掩骨子里的刚毅。

  20xx年以前,初中学历的李刚明是一名建筑工地上的电焊工人。为了照顾年迈瘫痪的.父亲和聋哑幼子,他回乡应聘赵家坝煤矿的采煤工。

  “刚来的时候什么都干不好,很多基础工作都经常出错,我心里憋着劲学习。”李刚明进入煤矿后被分配到采煤四队,他白天请教老师傅,晚上回家则系统学习采煤知识。

  由于踏实肯干、勤于钻研、工作成绩突出,短短两年多时间,他就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到班长再到副队长的“三连跳”,并有了煤矿“土专家”的称号。

  李刚明在采煤技术上的“钻”劲,矿上熟悉他的人可谓有目共睹。

  此前,赵家坝煤矿东六采区两个工作面出现采动压力大、煤层间距近、巷道返修率高等问题,矿领导研究决定实施套采方案。然而,由于要面对不少技术难题,矿上很多老师傅都不愿接这个“烫手的山芋”。眼看计划要陷入僵局,领导把这项艰巨任务交到李刚明手上。

  “其实我也没把握,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辜负矿上对我的信任。”李刚明说。接了这个任务后,他每天早出晚归,深入采面,在大量掌握一线情况后,拿出了既可减少消耗又能降低维修率的两全方案,最终使套采科技攻关取得成功并得到推广。

  “铁的面孔铁的心”

  在赵家坝煤矿,提起李刚明,工友们的评价大多是:“矿山顶梁柱”、“矿区先锋”、“轴人一根筋”……不论是工作还是为人,工友们都为他竖起大拇指。

  “他是大伙眼里公认的劳模,以他为标尺,我们真是差远了!”赵家坝煤矿采煤一队党支部书记陈树军告诉记者,李刚明套采技术的成功运用,为矿上创造经济效益达千万元,而日常的小改小革,也为煤矿创造了百万元级的经济效益。

  “我刚来矿上时,他没少帮我,而且都是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的无条件帮助。可只要和安全生产有关,他一点也不讲情面,真是‘铁的面孔铁的心’。”谭守洪和李刚明从小在一个村子长大,进入煤矿工作后更是一起共事十余载。

  “有一次,我在工作中没有做到标准化操作,他要求我整改。我想着我俩的关系好,也没在意,没想到他最后罚了我的款!”谭守洪说,为这事他俩还在矿上起了争执,但下班后李刚明专程登门做他的思想工作。“确实是咱做错了,当然要改,工作上他真是一步不让,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队长和好人。”

  “有句话叫‘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矿上,李刚明就是那块‘砖’。”赵洪苏是李刚明的班组成员,他说,不管矿上什么岗位需要帮手,李刚明都会站出来,而且“什么工作都能拿起来就干”。

  赵洪苏回忆说,20xx年的一天,他在传材料时传送带总是走偏,导致工作进度十分缓慢。李刚明发现后,先是对传送带两侧进行了加固,然后跳进溜煤眼处帮助其共同作业。当时井下只有10摄氏度左右,上面淋水,下面是泥泞地,湿气寒气都很大,但李刚明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

  “从米箩兜跳到糠箩兜”

  川煤广旺公司下辖煤矿是三线建设重要布点,当时承担着对内陆企业供煤发电的重要使命,但受地质条件所限,均面临着“三层以下才有煤”的先天不足。而赵家坝采面不仅开采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出煤质量也普遍不高。在当前煤炭行业形势艰难的情况下,职工收入出现下滑,矿上不少职工有了辞职的打算,李刚明主动开导劝说大家与矿上共患难。

  20xx年,由于赵家坝煤矿采煤一队工作条件差、收入低,职工士气低落,为了改变局面,矿上决定将李刚明从采面条件好、工资收入高的采煤四队调至一队工作,希望他以劳模的典型示范作用带领一队走出低谷。在李刚明的影响带动下,4年来采煤一队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队人均收入稳居矿区前茅,还成为赵家坝煤矿的标杆队。

  “我是心甘情愿从米箩兜跳到了糠箩兜。”李刚明说,人生过半,他自觉有“五最”之感,最遗憾的事情是没有上过大学,所以现在必须更加勤奋学习提高自身;最开心的事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职工排难、增收、创效;最自豪的事情是看到自己参与的多项技改为煤矿创造了价值;最严厉的事情是以坚守“宁听骂声,不闻哭声”的安全生产底线,带领采煤一队实现连续安全生产8200天和安全采煤200多万吨;最内疚的事情则是回乡就业本意是多照顾家庭,但进入煤矿后便一心扑在工作上,对父母、妻子、儿女心有亏欠。

  如今,李刚明父亲健康状况稳定,妻子在广元市一边打工一边照顾读高中的女儿和正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聋哑儿子。他希望自己能在广元市购置一套房子,让全家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而对于矿上的工作,他下定了决心:“哪怕经营再困难,我也会带着工友们坚持守下去,直到干不动那一天为止!”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5

  自去年开始,城南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处,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弯着腰,手拿扫把和簸箕,从顶楼一层层清扫到底层后,还会将附近几栋楼前水泥通道上的垃圾清扫干净。一切忙好后,已是夕阳西下。他叫xxx,今年68岁,不是小区物管,也不是清洁工人,只是一位普通住户。

  勤劳的他,比保洁员扫得还干净

  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共18层高,市民范女士是这里的老住户。她告诉记者,60多岁的翟老几乎每天义务帮忙打扫卫生,让小区居民很感动。

  “除了雷雨天气,几乎每天都见他手持扫帚,把电梯、楼梯口和附近楼下的通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晚上还会用拖把将楼道口清洁一遍”,范女士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节时,一些喝醉酒的人常会在电梯里晕吐,已是深夜11点,翟老发现后还会拿着拖把将电梯清扫干净。在居民眼里,翟老比小区里的保洁员清扫得还干净,邻居见他打扫都会关切地和他打招呼,告诉他年纪大了,太累就别干了,可每次翟老都会笑着回答,“没事,干净了,大家住着才舒心。”

  热心的他,已经扫坏了两把扫帚

  近日,记者来到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看见了干净整洁的楼道和一尘不染的楼梯扶手。在一楼的楼道拐角处,挂着扫把、拖把和簸箕,居民说这正是翟老的“清洁工具”。

  住在一楼的奚女士对翟老赞叹不已。她告诉记者,翟老还有很多“小习惯”,他总是随手捡起路边散落的垃圾袋,随手摆正乱停的车辆,随手清理绿化带处宠物的粪便……一件件举手之事,也一点一滴地温暖着邻居的`心。

  在小区物业管理处,提起翟老,保洁部的负责人汪自芳也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翟老已经扫坏了两把扫帚,前天他刚从物业处领了一把新扫帚”,汪自芳说,物业也曾劝说他不必打扫,会要求保洁员加强保洁,但是翟老仍一再坚持。

  低调的他,只是希望用行动感染他人

  采访中,记者得知翟老原在三山粮站工作,xx年随儿子搬进江岸明珠小区。提起义务扫地的原因时,翟老笑着说,初衷是因为自己“看不顺眼”。“有人随手乱丢烟头纸屑,有人将垃圾袋放在楼道,散落一地臭烘烘的,还有人将装潢垃圾丢在电梯里。”翟老说,小区里一个保洁员每天要负责五个单元楼道的清扫,忙不过来也很是辛苦,爱干净的他便决定管管这个“闲事”。

  “一方面锻炼了身体,给保洁员分忧;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打扫卫生的同时,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翟老都会及时阻止和教育,他也渐渐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信任。如今,看着单元楼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干净不少,很多住户也开始自觉维护卫生环境,翟老很是欣慰,“还是会继续扫下去,都习惯了。”

  社区身边好人事迹记者打算给翟老拍张照片,他坚决不同意。“与那些见义勇为的好人相比,我做的都是小事”,翟老笑着说,他只是希望用这种默默无闻的行动感染他人,带动身边的居民自觉维护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6

  她,82岁,省吃俭用,将自己仅有的房子卖掉,只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没有钱请保姆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将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在国家首个“扶贫日”捐助给了20名残疾康复者。

  她,就是拉巴卓玛,一位平凡普通却又让人心生敬爱和尊重的老人。

  初见老人,是今年10月17日在区残联办公室。当问及为何要为一位老人、一万元举办一场专门的捐赠仪式时,区残联理事长黄建国感慨地说:“因为我们全体职工、康复中心的全体残疾康复人员,都被拉巴卓玛老人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地感动。82岁的老人家不图名不图利,靠着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积蓄来帮助别人,这种善心值得尊重,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捐赠仪式上,受捐的残疾人康复者们纷纷自发地给老人家献上哈达。可在接受了一条哈达后,老人婉拒了后面的哈达,理由很简单,一条就可以了,多了浪费。老人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让人顿时觉得鼻子一酸。“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节约下来的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这让我很开心,很满足。他们都还是孩子,我这一点点的帮助希望能让他们开心一点儿、幸福一点儿。”当在场的人向老人鞠躬以示感谢的时候,老人笑着说。

  其实,说起老人的爱心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作为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拉巴卓玛老人当时并没有太多积蓄,就捐了100元钱。这件事情以后,老人一直感觉很歉疚。“那么多人没吃没喝没地方住,我却只能捐出100元,我每天都很自责。为此,我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单位分给自己唯一的住房卖了,卖房的10多万元钱委托给自治区红十字会,通过红十字会同志的帮助,一笔一笔捐给有需要的人,直到用完为止。”说起卖房的这一举动,老人没有半点悔意。

  走进老人租住的屋子,映入眼帘的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和一台老电视机。“房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笔开销。根据我的情况,本来可以到养老院生活,但是我身体还很硬朗,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所以就一直自己一个人住着。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2000元,我还要继续攒钱,到1万元就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老人一边忙着给我们倒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听到老人的话语,随行的同事终于难控情绪哭出了声:“一个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时时惦记着别人。”听到同事的哽咽声,老人走过来,抱着她笑着说:“我身体好着呢,多做好事,心情好,身体就好。这可是我健康的秘诀!”

  眼前的一幕,让记者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一个典故:相传,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爱情。现在在记者心里,老人就如那一米阳光,而被她帮助的人恰如被阳光照耀的人,相信他们必将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7

  在小区里,在街道里,在马路上时常会看到他的背影,时常做着一些绿豆芝麻大小事,用实际行动告诉咱们这些小辈:勿以事小而不为,勿以善少而为之!

  每次我看见他,他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小事虽小但是他毕竟是84岁了呀!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担心起来。

  星期六下午,烈日当空.我读完书乘着车回家,车刚到站,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闪动.这不是王爷爷吗?他左手拎着一个涂料桶,右手拿着一把大刷子,脚边放着垃圾桶和铲子.我快速来到王爷爷身旁,“王爷爷!”我亲切着叫道.“呦,是雯雯啊!你来干什么啊?”王爷爷关心地问道.“我上完课乘车回家,”我回答道,“您又来美化美化环境啦?”“哦,你看这墙上的小ad太多,有碍市容,是城市“牛皮癣”哦.一来,上海是奥运会的赛场之一,世博会也快要举行了,外国人到了上海.说小了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会让外国人眼中大跌眼镜,会说是个布满千疮百孔的上海;说大了中国的国际声望也会由此下跌;二来,这些ad多数是骗人钱财的,有些江湖郎中不但骗人钱财,还胡乱医治,把别人的'性命忽视.这例子多得数不胜数,咱们不能让它们得趁.”王爷爷一边愤怒说着一边清除小ad.只见他拿着铲子把贴有小ad的地方铲掉,废渣扔进垃圾桶,又拿起刷子沾了沾白色涂料,把铲掉的地方添了添,补了补.我看了说:“王爷爷,我也来帮你,让咱们一齐铲掉恼人的牛皮癣吧.”王爷爷说:“好吧!小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只要咱们大家做好身边看似不禁意的小事,咱们的天会变得更蓝,城市会更整洁!”

  王爷爷的举动带动了咱们小区好多人也热与参加做好小事的行列,可不是嘛?他不是连我这么懒的人都“改造”了吗?

  是啊,让咱们一齐从小学习并领悟做好人,做好事,携起手来成为新一代好人。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8

  他的名字叫侯XX,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一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XX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XX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XX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之后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XX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XX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悲痛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境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XX就买来馅和老人一齐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XX,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XX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XX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XX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XX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XX帮忙老人洗澡的习惯一向没变,在侯XX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XX,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XX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一天忙碌于不一样地区、不一样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齐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齐,今年年底侯XX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职责,他会坚持下去,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相关文章:

企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4-10

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06-22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3-25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6-12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4-09

班级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4-10

校园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4-10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03-30

身边的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