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材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季学孟,男,1934年12月出生,济宁兖州人,现为兖州区龙桥街道办事处薛庙村村民。多年来,季学孟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左邻右舍每次提起他时,都赞不绝口,说他是一位默默付出的"大好人".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孝心和爱心感染了村里每一位村民,成为了大家争相学习的好榜样。
悉心照顾,让老人安享晚年
作为家中长子,照顾自己年迈老母亲的重担就落到了季学孟的身上。多年来,光是在母亲的饮食上,季学孟就下了不少心思。他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让老人吃的舒心,他还经常给母亲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母亲"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季学孟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她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
母亲晚年多病,季学孟就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悉心照顾,为老人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洗衣洗床铺。他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苦,毫不厌烦地照顾着老人。母亲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季学孟从不跟母亲计较,从无一句怨言,直到母亲于20xx年2月17日去世,终年95岁。
孝敬父母、尊敬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正是季学孟这种默默付出的孝子之心,才使得老母亲安享晚年,得以高寿。
相互扶持,与老伴共谱情深
1969年,当时年仅20岁的郭书兰嫁给了35岁的季学孟。郭书兰智力上天生有些缺陷,常常自顾不暇,更不用说照顾家庭了。但是,季学孟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的妻子,15岁的.年龄差距使得季学孟一直把郭书兰当做自己的妹子对待,两人多年来始终相敬如宾。
郭书兰患有智力障碍,季学孟便经常和妻子说话,教她如何与人沟通,妻子听不进去,他就一遍又一遍地教;妻子大小便总是弄自己一身,只要妻子身上一脏,他就给她洗澡换衣服,有他在,郭书兰的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他还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妻子吃饭、穿衣服……自结婚以来,季学孟始终对妻子不离不弃,方方面面都对其悉心照顾,让她吃饱穿暖,生活无忧。
季学孟照顾智力残疾的妻子近50年,细心和爱心感动了左邻右舍,这是一个伟大的丈夫,他对妻子的爱比任何人来得执着深情,也正是现代社会需要传递的爱亲正能量。
无悔哺育,送儿女步入幸福
季学孟和郭书兰育有一双儿女,老伴智力上有残疾,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不用说照料自己的儿女了。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是季学孟独立将自己的儿女抚养成人的。
儿子和女儿的降生为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在这个幸福的家庭中,孩子们一天天的健康成长起来,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儿女智力上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经鉴定,两个孩子均是二级智力残疾,这对季学孟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打击,他一度对生活产生了心灰意冷的情绪。但是,伟大的父性支撑着他坚持了下来。
季学孟在照顾老伴之余,既当爹又当娘,一日三餐煮饭,搞卫生,洗衣物,全是他一个人。晚上睡觉前,细心的他更是二十年如一日,形成一个雷打不变的习惯:检查儿女是否盖好被子,窗户关了没有。孩子还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安全问题,季学孟从不敢轻易出远门,如果实在非要出门,他总是千叮万嘱地向邻居寻求帮助。有时儿女出现叛逆、不顺从行为,或是发脾气、捉弄他人等举动,季学孟总是会耐心地去劝导他们,并挨家挨户去道歉、解释。
对于季学孟来说,时常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自己有一天老了,孩子该怎么办?他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自己的一双儿女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经过他的努力,儿子季凤军娶了现在的妻子薛月梅,虽然儿媳妇也是二级智力残疾,但是好在两人能够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女儿季凤娟也嫁到了外村,并育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
季学孟用无怨无悔的付出带领儿女走出了命运的阴霾,大踏步地迈向了自己的幸福。
就是这样,季学孟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孝老故事,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爱亲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孝老爱亲乐章!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xx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xx,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xx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xx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xx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xx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xx,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xx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xx的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xx不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xx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xx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特别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孩子成才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xx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xx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xx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xx的事迹在xx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xx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xx都竖起大拇指说:"xx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凭,现任**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尤其是20xx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宋铁军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宋铁军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杨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杨秋云宋铁军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宋铁军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杨秋云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杨秋云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杨秋云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xx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杨秋云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杨秋云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平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杨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杨秋云和宋铁军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时照顾。当听说杨秋云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杨秋云宋铁军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杨秋云和宋铁军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20xx年,女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平稳了,不但平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杨秋云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杨秋云宋铁军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XX,男,汉族,出生于1979年1月,XX市XX县XX村人,XX小学教师。
从教23年的陈连民,年龄较小的时候,他就知道端汤送药,侍奉母亲。在他十五岁时,父亲病危辞世,他就休学照顾母亲,打理果园。20xx年,母亲病情加剧,他四处借钱,带母亲到处寻诊问药,足迹遍及省内许多大医院。20xx年,母亲手术失败,卧床不起,为了方便照顾,他将母亲带至身边,悉心照料,但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不可懈怠;母亲的一日三餐、熬汤喂药、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劳。久病的母亲,褥疮严重,他费尽周折打听并买到褥疮垫,在他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褥疮痊愈。母亲卧床数年,他总是这样腾挪翻身、洗衣做饭、端屎倒尿、推出推进、聊天解闷。他从不喊累、不叫苦、不抱怨,他的默默付出,赢得周围人群和社会人士的广泛称赞。闲暇时,他喜欢用文字表达生活,写出的《果农卖果难上难》网上点击量58万,偶尔制作小手工艺品,成为学校小有名气的手工制作艺人。
他20xx年荣获XX县“师德标兵”称号。
“莲民是孝子。”一提到XX老师,认识不认识的人,因了这句话,就有了同一的话题,娓娓而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XX三个字就成了十里八乡臧否儿女的标尺。
XX,男,XX市XX县XX村人,XX小学教师。无论是工作,或者家庭,都因他而为人称赞。从教23年,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奖励,20xx年获XX县“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家庭中,“孝子”是群众的口碑。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并传承着传统孝文化的故事。
孝敬父母,想他们之想
莲民自小家贫,兄弟姐妹五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他排行老五,但是用父母的话说“他醒事早”,从小就似乎懂得孝敬父母、爱怜兄姊。小小年纪,遇到节假日,他便帮父母做做家务,或者下地干活。父母从小小的他身上看到了家庭的希望。1995年父亲病危,老人辛苦一生,噙着泪花,总是不舍:一则老伴常年患病,药不离口;一则小儿尙小,未有家室。重病在身的父亲,总是一万个不放心。此情此景,年仅十五的小莲民,强打精神,安慰父亲:“爸,你不是常说男大十五脱父子,我都十五啦,你放心养病,还有哥哥姐姐帮衬,我能照顾好你和妈妈的。”回天乏术,抑或一语成谶,父亲还是离他而去,但是小小年纪的他,总归是给了父亲些许的安慰。父亲的`辞世,使他承担起他承担不起的重担。他唯一的选择便是休学回家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双眼垂泪:“苦了我儿!”家庭的变故并未使他颓废,相反更激发了他的雄心。
孝敬父母,忧他们之忧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其他人一样靠果园谋生。本就孱弱多病的身体,风里来雨里去,艰辛备至。他揪心母亲,隔三差五总要回家看看母亲。节假日,一头扎进果园帮母亲料理农事。他心里琢磨自己多干一点母亲就可以少干一点,吃苦受累,只要母亲幸福,自己吃点苦受点累,心里也坦然了。然而,天意弄人,20xx年,母亲还是被病魔击倒了,需要手术治疗,难以让人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是,手术失败,母亲无论如何再也站不起来了,余生只能躺在床上。悲痛不已的他,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含着泪把母亲接回家里。本已雪上加霜的他,要工作,要照料母亲,要料理果园,即便钢铁之躯,恐也难以承受,但是他依然艰辛备至的承受着。只要母亲的病痛不再发展,不在遭罪,他就心满意足了。母亲一躺不起,时间一长,身上的褥疮越来越厉害,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到处寻医问药,偏方验方,弄了一大堆,总不见好。母亲疼痛不已,倔强的她,心疼儿子,母亲皱眉咬牙忍者,实在疼痛,轻轻呻吟几声。他到处打听,皇天不负,褥疮垫效果较好,他赶紧上网购买。看着母亲的褥疮一天天好起来,他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当人们称赞他时,他只是附和着笑笑,他心里清楚,只要心里有母亲,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一次他回到家,看到母亲身下的粪便,他心里不是滋味,他默默地给母亲清理干净。他看着母亲的泪花,心里盘算这不是办法。于是她把母亲带到自己身边,只要自己在,就不让母亲遭罪。陈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儿子,只有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给奶奶洗袜子。母亲带到学校,方便照顾,但XX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不可懈怠;母亲的一日三餐、熬汤喂药、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劳。20xx年,天不作美,气候持续高温,健康的人尚且受不了,何况久卧病床的母亲。为了使母亲度过酷暑,四十多天的暑假,偌大的校园除她和母亲一个人也没有,校园静的可怕,但他在孤寂中还是坚持下来。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陈老师颠覆着人们的“三观”。母亲卧床数年,他总是这样腾挪翻身、洗衣做饭、端屎倒尿、推出推进、聊天解闷。不管任何时候看见,他都是笑呵呵的照料瘫痪的母亲,他明白困难再大,也不能把坏心情带给母亲,一方面影响母亲的病情,一方面自己的辛苦就会前功尽弃。
孝敬父母,做他们所做
陈老师的故事感染感染着周围的人。就连学校的学生都被感动着,他们用稚嫩的话说:“陈老师真好!”他的言行给学生们演绎着生命至情,小小年纪的学生都知道孝敬老人、尊敬老师、关爱同学,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作中,陈老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是学校后勤主任兼学生食堂管理员,几百号人吃饭丝毫马虎不得。食堂的事情,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虽然众口难调,却也有条有理,师生称心。当人们谈及他的故事,他都谦逊地笑着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父母一生不易,生儿育女,历尽艰辛,为人儿女理当尽心尽力。”“咱是教师,为人师表,学生都看着咱呢。”朴素的语言,折射的是陈老师的良知,他不仅侍母勤勉,且育人唯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老师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何尝不是用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尝不是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国家添砖加瓦?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姚明良,男,出生于1978年6月,回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是北浦小学的一名科学老师。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在生活中,十几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过70岁的患重病的父母亲身上。我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我的心里: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妈妈患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和左肾萎缩,爸爸患小脑萎缩,父母亲均年老体弱,每一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要住院,可是哥哥姐姐们都在农村,妻子也是在乡镇上工作,只要老人住院几乎都是我一个人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担,最严重的时候是二个老人一齐生病,一下班我就从学校赶到医院,上班了有急急忙忙赶回学校给学生们上课,又一次妈妈病情严重被送进了ICU重症监护室,而我工作和照顾老人二不误,在监护室学着给妈妈梳头、扎头发。后来妈妈因腰椎间盘突出严重都走路几乎弯腰90度了,在这个时候我每天饭后都会背着妈妈下楼到小区院子里透透气、陪老人聊聊天,然后再背着妈妈上楼回家,就像小时候妈妈背我一样。为了给妈妈治病,自学中医知识,买来艾条、针灸治疗仪等仪器和药品,每天晚上一边辅导娃娃做作业就一边给妈妈治疗、按摩。这样坚持了大约9个月以后,妈妈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得到改善,妈妈从只能弯腰走路到行动自如,丢掉了拐杖。这么多年来,一个人除了扎扎实实搞好工作以外又要要照顾小孩还要经常到医院照顾住院的父母,从没有嫌弃老人,从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对孩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负担再重,我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我时常教育孩子学习要刻苦、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在工作中,我感恩于领导和每一位老师的帮助,经常与同行交流沟通,虚心请教。哪位老师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我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在领导的关心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在本职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被学校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
我认为,作为一名有为青年,就应该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行动去体现孝道,在孝老爱亲方面, 我也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
在单位做好本职工作,在家孝敬父母。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自愿捐款。20xx年开始我规定自己每个月必须捐款50元,一年要捐款600元用于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到了20xx年开始随着收入的增加我又给自己新的`规定,每月必须捐款100元,一年捐款不得少于1200元。出了每月100元的捐款之外,在20xx年里我单笔捐款最多的一次是1000元。我的捐款不图名不图利,简简单单就只是让陌生人也能感受到别人的帮助、感受到别人的爱。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在今后我还会提高每月的捐款数目。这样到退休我也可以捐款好几万了。虽然我额捐款与更多的爱心人士相比少之又少,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但我只希望让爱得于传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
当然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向更多的人学习,在今后从点滴小事做起,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xx,女,36岁,中共党员,现在平顶山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作。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平顶山水文局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xx,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公婆,直到最后为俩位老人养老送终。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同事、邻居的一致好评。
xx和爱人都在平顶山市工作,公婆在叶县乡下农村。xx年,公公突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在医院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公公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住院期间,xx每天都陪在老人身边,由于丈夫在公安系统工作,经常加班,她就和婆婆一起担负起照顾公公的重任。老人出院后,为了方便照顾,xx把公公接到家中,专门购置了轮椅、防褥疮床垫等,在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按摩身体,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xx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xx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公公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甚至对xx说难听话,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就这样,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公公,孝敬婆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10月的一天婆婆突感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婆婆的'病是脑癌晚期,这个消息对xx来说无疑晴天霹雳,正是因为过早地尝到生活的辛酸,才让她变得如此的坚强;也许,正是因为命运的艰辛,让她不得不快乐地面对生活。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把她压垮,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来,笑面生活。她告知自己一定不能垮,因为婆婆需要安慰和化疗,瘫痪在床的公公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需要她爱护,丈夫的工作还需要她支持,她默默地承受着……为了能更好的照料患病婆婆和公公,每天早上,当其他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她就起床了,匆忙地洗漱、做饭,然后叫婆婆起床,服侍两位老人吃饭、吃药,把这一切都收拾妥当后,才匆匆忙忙地跑向单位。多少次,婆婆的病复发了,婆婆心疼钱,坚持不去医院,病越拖越严重,xx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哄到医院住院治疗,尽做子女的最后的孝心。经常陪婆婆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老人到楼下遛弯、活动,开车带她去新城区游玩,划船,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尽可能在婆婆生命尽头留下更多快乐时光。直到xx年11月在婆婆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老人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喂不进去饭,只能用针管把流食打进去,每天换洗床单四五次,最后只得用尿不湿,怕生褥疮,她和丈夫轮流给老人擦洗身体,老人直至生命尽头身上都没有生褥疮。
事后,xx告诉我说,“我觉得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只是为尽内心那份责任与义务。到最后擦洗身体时,丈夫说:“妈,你好好走吧,不再受罪了”。我泪如雨下,只觉得我们婆媳的缘分到头了,老人确实是个好人,为我带孩子尽心尽力,如果有可能,我情愿用自己的时间换得她多几年幸福时光,可惜恶性肿瘤一步步吞噬了她的身体,回天无力,我尽心了”。
xx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xx,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不愧为平顶山水文局最美水文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家住xx市xx区的xx一家在左邻右舍颇为“有名”。除了他家有两个超过80岁的长寿老人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xx有一个和他同样孝顺的妻子xx。“我们能活得这么好,全靠儿媳xx,一辈子都没有让我们受过气!”85岁的婆婆xx夸道。
为照顾病婆婆,夫妻提早完婚。
据xx回忆,1993年的时候,自己才刚满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就嫁进了张家。而且丈夫也是她第一次相亲和恋爱的对象,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xx了解到了xx家的情况,为人传统勤俭的她当即就决定和xx结婚。当时提早结婚也是出于对婆婆的身体考虑,她常年患有糖尿病,没有一个细心的人在身边照料不太好!”
xx说,自己受娘家的教育熏陶,深知孝敬长辈的意义,再加上和丈夫感情发展顺利,最终才将自己的终身大事定了下来。
由于提早办了婚礼,xx和丈夫都没有及时拍婚纱照,直到儿子十周岁的时候,两人才补拍了照片。即便如此,xx依然感觉很满足,因为她嫁进张家后,不仅丈夫对她疼爱有佳,婆婆xx更是将她如亲生女儿般来对待。婆婆年轻的时候就是做教师的,文化素养高,即使患病多年她都坚持为我们做点事,对此,我也很尊敬她。”xx称,婆婆生病的时候,她都是第一时间带她到医院检查,日常卫生也是她为婆婆打点,有她在,丈夫和公公都很放心。“她把我当女儿看,我也自然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来对待,尽一个做儿媳妇的本分。”xx说道。
婆婆病情加重,儿媳耐心劝导
XX年的时候,xx的糖尿病突然加重,发烧不退。焦急万分的xx赶紧连夜送婆婆去了医院,经过诊断,医生告诉xx,xx的病情已经转化为尿毒症,但是因为xx年纪颇大,做透析也存在一定风险。
为此,xx陷入两难。为了给婆婆更好的'治疗和照顾,xx把实情与丈夫做了沟通,家人一致决定给老人做透析,不惜任何代价。
可是这个决定到了xx这里却遭到了反对。“当时我婆婆认为尿毒症是很可怕的病,透析治疗既存在很大的风险又耗钱,坚持
不接受治疗,把我们都急坏了。”回忆起那一年的情形,xx还记忆犹新。为了劝导婆婆安心做透析,xx想尽一切办法帮老人消除顾虑。
她先跑医保单位,了解尿毒症是否在医保的范围之内,按要求将婆婆的病例资料收集齐全,争取在经济上减轻家人的负担。然后,在照顾婆婆的同时,她又不厌其烦地帮老人家解释透析治疗的过程和效果,以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老人家终于同意做透析了。“真的好险!XX年4月份的时候,婆婆病危住院,如果她还不愿意做透析治疗的话,结果很难想象。”xx说,坚持做透析的xx现在身体好了很多,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街坊四邻都看不出xx是个患病的老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
如果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会觉得,原来一切都没有绝对,
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
对我而言,她是母亲,是亲人,是朋友,更是知己。她和其他母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总是希望她能给孩子最好的。
十二年前,一场突然到来的横祸,父亲去世了,那时我只有十岁,妈妈也只有三十六岁,我搂着妈妈说:"别人都有父母,而我只有妈妈了",妈妈流着眼泪说:"虽然爸爸不在了,但在我们的心里,他会在天上看着我们,会关心我们,我们一定不会比那些有父母的孩子差的,我们今后也要快乐、健康的生活".从那时起妈妈再也没有在我面前流过泪,每天她陪我写作业,给我讲一些高兴的事情,只要有时间妈妈就带我去爬山,去海边游泳。让生活充实起来,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
学习上,她从不强求孩子要多么的优秀,她总是鼓励着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心情,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打骂过她的孩子,成绩不好时,她会笑着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成绩好了她就说,继续努力,我女儿一定行。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晚上上晚自习,晚饭要在学校吃,我那时候胃不好,吃的不舒服了胃就痛,妈妈怕我难受,每天下班后,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做好可口的饭菜骑着自行车每天坚持给我送饭,三年来从没间段过。晚上自己回家时,在小区门口都会看她的身影,然后和我一起慢慢走回家,边走边聊一些学校的事情,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我也会把学校和班里的事情和妈妈讲一下,妈妈总是在认真的听,和我聊。上高中时,由于房子小妈妈和我住一间房,我写作业时,妈妈就要在外面的厅里等侯,冬天暖气不好,妈妈就裹个大衣在那里坐着,把电暖气放到我的旁边,不论到几点妈妈都在那里等着,从没有先睡的时候,有时妈妈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为早晨妈妈还得早早起来给我准备早点。在孩子压力大的时候,给予安慰。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菜肴,也许是一个礼物。平常的无足挂齿,却体现着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上大学后,妈妈跟我说,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不要太任性,同学们走到一起是缘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情要为大家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我的学校离家比较近,星期六、日的可以回家,每次回学校时,妈妈都给我做一些好吃的东西带上,让我给宿舍的同学带回去,因为她说,你的同学家大多数都不在本地,你想吃可口的,一个电话,中午就可以吃到,但她们离家远,学校的饭菜又不可口,带些回去给她们吃吧,问问她们想吃什么,然后我给你们做。同学生病时,妈妈就陪她们去看病,为她们跑前跑后,楼上楼下的忙个不停,就像是我生病了一样,后来我们的同学都说:妈妈真好,我们都要认她当妈,到后来她们只要接到我妈妈打来的电话,都喊说是妈妈打来的,都争着喊妈妈。
父亲去世后,妈妈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担了起来,爷爷从老家来,她无微不至关怀他老人家,给老人做可口饭菜,爷爷做过直肠癌手术,大便控制不好,经常弄到衣服上,床上,妈妈从没怨言,总是把爷爷的衣服、床单等给洗的干干净净,还给老人家买好换洗的衣服,比父亲在时还要细心,爷爷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让妈妈弄,但妈妈说:没关系,谁都会有老的时候,年轻人多干点没啥。爷爷回老家时,妈妈怕老人自己走危险,就亲自把老人送回去。
妈妈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但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忙时妈妈经常加班,有时忙了,就经常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干,有时我睡醒一觉,看到妈妈还趴在写字台上在写呀算呀,有时在电脑前工作,我劝她早点睡,她总说没关系,干完就睡,有时都到深夜2、3点多钟,这种敬业精神也给我做出了榜样,妈妈曾多次获得过单位嘉奖,还荣过一次三等功。
在我刚刚工作时,她会担心,因为在家里,从未受过委屈的花朵,刚刚走入社会,一定会
吃不消,但是她明白我的`想法,从来也不说什么,静静的聆听我电话里委屈的哭诉,但是她会告诉我,一切事情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人生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坚持,妈妈就支持,有一天你飞不动了,想回家了,妈妈永远在这里等着你。很安慰,很感动的话语,我明白她心里的舍不得,明白她的心疼,但是为了女儿的梦,她选择听孩子的,孩子的人生,让她自己去走,这样她才不会后悔。
母亲,给予我生命,养育我长大,给予我支持,抚慰我心灵。特别是父亲去世后的这十二年,她承受的,比三口之家多的多,可是她从未说过苦和累,因为她认定,我是宝贝,她是我的守护神。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李春杰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
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2
马xx,男,布依族,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xx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马xx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马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马xx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3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
乌云斯庆,女,蒙古族,现年33岁,乌审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大家公认的好职工,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女儿,好媳妇,好孙媳,好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与兄弟姊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十年来如一日,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她20xx年与丈夫胡日查结婚,丈夫没有固定的工作,干一些临时工收入甚微,自己又是地方聘用人员,工资才1000元,到20xx年才涨到3500元左右,结婚以后生了两个男孩,生活的开支越来越多,她没有灰心,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大家的基本生活开支。她的爸爸有糖尿病,妈妈有高血压,经常需要人来照顾,有时还需住院治疗。虽然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但对老人的照顾她是最多的,只要两个老人一有病,她就过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看液体,买药陪床。特别一提的是她的丈夫胡日查从小被外婆斯仁那米德抚养长大,现在外婆就一个人,平时和乌云斯庆一家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外婆有高血压和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常年吃药,又没有收入,这一切开支只有乌云斯庆一家人提供。她对外婆特别好,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份尽孝的责任。
两个孩子的.出生,让乌云斯庆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开支更大了,生活更忙了。她既要去工作,又要精心照顾外婆,还要给丈夫洗衣做饭,更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小孩。但是,她没有被生活负担吓到,也没有被繁忙的劳动压倒。
工作生活中,她总是开开心心,乐乐呵呵的与同事和邻居相处闲聊。有一次,同事为偿还5000元信用卡,四处借不到钱烦恼的时候,她主动找到同事问清了情况后,及时借给同事5000元,帮同事渡过难关。还有一次,邻居的一个小孩发高烧,小孩的爸爸不在家,妈妈又是一个残疾人行动不方便。她得知这个情况二话没说,就把孩子领到医院治疗,等小孩高烧退了才把孩子领回去,虽后两天又领上孩子去医院复查2次,等孩子彻底康复以后她才放了心。这样的好事,她做的还很多很多,在单位和邻里树立了很好的口碑。
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为给下一代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习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事要诚实。
她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平凡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自己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4
XX,女,汉族,出生于1953年6月,XX市XX县XX镇XX村村民。
35岁时,XX丈夫因心脏病去世,两个孩子还小,公公患脑血管病,婆婆患类风湿病,手指、脚趾严重变形,2人均生活不能自理,长期需要照顾。XX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与婆婆一起生活,一步不离、精心照顾,从未跟老人顶多嘴,红过脸,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给老人洗衣做饭。为了给公婆看病、供孩子上学,她欠了不少债务,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面对如此生活窘境,她不管有多苦多累,总是一个人默默地付出,没有向任何人诉苦、抱怨过。30年来,XX从未放弃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她用那并不厚实的肩膀、强撑起了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家,用执着和坚韧、勤劳与善良度过了一个个难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美德。如今XX已年过花甲,他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人的关爱丝毫没有改变。每天清晨6点,依旧能看到XX为家操劳的身影。
用孝心和坚强撑起一个家
XX,女,汉族,出生于1953年6月,XX县XX镇XX村村民。
今年68岁的XX,是XX县XX镇XX人,每天清晨6点,她就开始忙碌了。30年来,为了照顾年迈的公婆,拉扯两个孩子,她用那并不厚实的肩膀、用一片孝心和一份坚强撑起了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
以前,XX有着七口人的大家庭,后来各种不幸,只剩下她和一双儿女。在她儿子不到10岁的时候,年仅43岁的爱人因为患有心脏病不幸去世,35岁的XX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失去家庭主心骨对她心理造成巨大的打击,可她只把苦水咽到心里,面对一双刚懂事的`儿女,她选择了坚强活下去。
为了给公婆看病、供孩子上学,她欠下了乡亲们不少债务,她在这样的苦日子里煎熬着、打拼着。公婆由于没有走出失去唯一一个儿子的痛苦和疾病的折磨,脾气大变,时刻要求她陪伴在身边。她每天除了按时做饭,还不厌其烦地扶公婆坐起、躺下,坐起、再躺下,天气好的时候,将他们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活到很晚才能休息。俗话说“久病无孝子”,但她不管多苦多累,总是默默地付出,从未向亲戚邻居诉苦、抱怨过。
屋漏偏逢连阴雨。不幸的是,在爱人去世后的第二、第三个年头,XX的公公婆婆也相继因病去世。一次次的打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面对孩子懂事的面孔,她又一次次坚强地站起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悲痛,继续为这个家日夜操劳着,她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曾经人口兴旺的大家庭,没有拖累乡里乡亲,更没有放弃供孩子上学的信心和希望。
失去亲人的巨大打击接踵而来,20xx年,唯一的女儿因脑出血不幸身亡,这让XX心力交瘁。20xx年11月,她因心脏供血不足和肺栓塞在XX心脑血管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医院多次下病危通知,出院后,医生嘱咐她千万不能劳累,要定期检查。至今她仍然在吃药治疗。
苦尽甘来,30年过去了,如今儿子儿媳参加了工作,20xx年10月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孙女。每天清晨,依旧能看到XX忙碌的身影,以及时不时传来的爽朗笑声,她对一切都充满信心,继续为这个家操劳着。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5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03-27
孝老爱亲模范典型事迹材料06-16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06-17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04-09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5篇)01-04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03-30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5篇06-23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15篇03-01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15篇)03-01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14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