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16 08:31:1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

  xxx年8月24、25日,我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英语教材培训。在短短两天的研究过程中,我研究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课程的解读,切身体会到了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凸起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别、接纳活动途径,倡议体验介入、注重过程评价,增进学生开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通过研究,我对教学评价有了较深刻的体会。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研究过程当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应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开展做出评价。其目标是激励学生研究,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研究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活动:对教室研究活动评选、研究效果自评、访谈、家长对学生研究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三、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研究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因为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学生研究的成就、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学生研究中的问题或不足等,帮助我们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经过培训,使我更新了观念,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更要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学到的知识尽快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教研教学风格和模式,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2

  今年寒假,我很荣幸参加了盐湖区教育局组织的《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一场场不同风格名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尤其是张金芳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现将学习收获总结如下:

  一、分析命题,以考定教。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在课堂上该解决的问题,不应延伸到课外。要做到应教尽教,让上课“有用”,这是解决“双减”问题的根本。就像张金芳老师在会上语重心长地说道:“‘双减’如果只是单纯的减负,就是在耽误孩子的前程。我们一定要在帮孩子减负的同时,向日常教学要质量。”这句话掷地有声,触动我们的内心。反观这几次的考试方向,从原来的考知识积累到考语言运用,从考知识到考思维,从考解题到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摒弃了以往考试中对学生字词句等知识点,及死记硬背的考查,凸显了综合性、基础性、时代性、应用性。出现了航天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传统文化、中国元素、当下时事等热门话题,侧重设计策划、讲解宣传、表达观点、顺利出行的实际应用。总之,命题正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张金芳老师给我们讲了梳理教材的方法,首先做到熟读课标,通读教材,了解本册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然后罗列出每个单元的知识清单,包括字词、句式、语文要素、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尤其是在分析单元语文要素时,一定要注重各学段的联系,以及每一课所承担的训练点。张老师以“体会情感”这一语文要素为例,告诉我们在三年级要达到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四年级上册教会孩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情感;四年级下册做到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五年级上册要学会通过场景、细节,体会情感;到了五年级下册就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策略体会情感。这样就做到了语文要素的前后关联,明确了单元教学的定位,然后再确定每一课的训练目标。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古诗三首》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祖父的园子》明白作者将情感蕴含在具体的事物中;《月是故乡明》品析作者通过典型事例,直抒胸臆;《梅花魂》带领学生通过事例、细节,体会情感。

  二、备细教材,教透教材。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就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同时教太多的科目;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的透彻。为什么去年小升初考试中从文段找出过渡句一题,正确率并不高。我们从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中就教给孩子过渡句,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也涉及到过渡句,孩子们到了六年级依然掌握情况不乐观。张老师通过透彻的分析,让我们豁然开朗,不是只教给孩子过渡句这个概念,要放在文章结构中深入剖析,过渡句总结上文,引起下文,能够体现文章的思路,使文章更严谨。这样学生才会对过渡句熟练掌握,明白它在文章的作用。除此之外,张老师还从字词、句子、文体几方面,分析如何备透教材。《祖父的园子》中描写蜜蜂的词语“胖乎乎、圆滚滚”,目的不在积累,而在通过词语体会蜜蜂的活泼、可爱、俏皮,从而感受作者在祖父园子的快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一词重在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大家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这些都让我充分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力,也是教学的意义,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好每一节课堂,首先教师自身要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课文要反映的主题思想和相关的写作特点,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最终实现课堂的整体性、渐进性和灵活性。

  通过此次培训后,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日常中存在的不足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专业技能知识方面,要通过网络、向优秀的同行、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地提高,使自己不断成长。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3

  教学评一致性思考不仅表现在教什么,学什么和评什么的整体课程管理中,更要落实每节课的实际教学中。也就是要在备课中努力体现教学评的一致。

  当前,很多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状况不同,在教案的撰写上尤其是形式呈现上下功夫,但是收效甚微,表现在老师更多抄教案、网上下载或教师间共享教案电子版打印,然后加上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算复备了。

  于是我们说,这样的教案有什么作用?它离真是的备课少了什么?其中最核心的的就是少了思考和创造性劳动。

  少了思考。那就要在复备的思考上下功夫。思考什么?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不是真正把握了知识的三个层次内涵?即一是符号表征。任何知识都是以符号作为表征的。二是逻辑形式。逻辑形式体现了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过程,更包含了逻辑思维的过程。三是意义。知识的意义是其内具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是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符合是知识的外在表达形式,是只是的存在形式,逻辑形式是知识构成的规律和法则,意义是知识的内核,是内隐于符号的价值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真正明白过程和方法到底什么?其学习知识本身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何在。这样我们就能够反思目标落实是否体现了学科本质?其次是目标的落实。这个落实情况我们需要从三个层面去思考。一是教学意图是什么?就是各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干什么?要和课程标准要求对接起来;二是明确学生学业标准,就是这样的环节目标意在达成怎样的学业标准;三是达成的检测方法和方式,就是通过怎样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去检测达成情况。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思考,复备也就更加富有实效了。

  少了创造性劳动。就是在复备中没有改进和重组。集体备课,在集体集中明确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基本思路后,要在具体的操作上根据学生需要去改进,改进的问题、策略和方法需要及时写上。个人独立备课,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所得,对原有目标、方法程序等审视加工,进一步改造提升。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4

  带着那么多的快乐,带着那么多的收获,带着那么多的不舍之情,培训结束了。此次此时假如让我用一句话来表达我的感受,我想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倾听同仁讲演,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xxx的英语教师,以前,感觉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有时是很认真和努力地完成教诲教学工作的,但是感觉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感觉有时不能及时地学到一些先进的教诲技巧和先进的'教诲理念的引领。

  在这次培训当中,我聆听了两位老师精彩的说课,观看了两名老师的课件展示,目睹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听了xxx的精彩点评和课外指导。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二、收获情意,体会浓浓真情

  在培训过程当中,结识了许多同仁,就英语学科也作了许多交换,感受颇多。体会到了友谊的美好,体会到了浓浓的真情!

  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点都没有疲倦的感觉,而是在不停地回味着这次培训的收获,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啊!我们中学英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做一个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富有爱心和幽默感,具有自如的驾驭课堂能力的好老师。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5

  20xx年11月27日上午9点,我在教学楼805采用一体化教学法讲了一堂公开课,这节课我讲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的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维修。各位评委老师的宝贵意见让我受益匪浅,对一体化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谈一下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1.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这个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但不是吹糠见米而是要循序渐进。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编制为课堂的操纵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教师上课是按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我们电子信息系也正在往一体化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

  2.课堂上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到培养优秀生,辅助差生,带动中等生的目的。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小组长,培养和锻炼小组长使其具有更强的自主能力,根据人的记忆黄金规律,把自己的.知识输送出去,也就是讲给其它同学,教会每一个组员,这对小组长是一个历练过程,当然一定要公道,不能加重小组长负担,也就是说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题目,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题目,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深。

  3.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点拨非常的重要,教师要成为学习讨论中的一员,要参与到学生学习之中,学生在自学讨论时,教师可以在在课间巡视中,跟进学生,对个别学生或小组给予随机的指点帮助。还可以就学生的共性题目和知识的应用拓展,作指导性点拨,这样,教师的辅导与帮助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到学生的需要的地方。

  4.我觉得一体化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烦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题目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间隔,一体化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防止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5.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题目,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根据人的黄金记忆规律,自己探究分析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周期很久,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轻易形成记忆疲惫,学生厌学。

  6、工作页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走。学生看了工作页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往学,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以上所谈的只是这次公开课和这段时间教学的一些体会,因为刚接触,在对课程的改进中,做的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认识的还不够透彻,还需要继续的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等待我们探索、研究的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各个环节,形成适合我系需要的系统化教学体系。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6

  1、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现代的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不应该过于凝重,过于规范,过于封闭;不应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德育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如我国中小学的校训往往是:诚朴、求实、勤奋等,但是日本中小学的校训通常是一句话:“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德国幼儿园只要求孩子们能养成三个习惯:认识红绿灯;知道怎样扔垃圾;能分辨男女厕所,而我们要求孩子们追求真、善、美,这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有脱节。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培养适应性强、具有内在自由选择能力的人,他们既能适应社会变迁,又不迷失自我。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心得体会所以中学德育创新,首先就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2、对小学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教师德育一体化心得体会。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小学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结合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更有实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的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的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的活动是把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

  教学。

  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课外的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让学生在课外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走入革命前辈家,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并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教师要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因此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争取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学生。教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

  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3、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

  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因此,实施爱心教育,建设和谐得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同学关系,构建学生发展得和谐德育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7

  8月26日上午,迎来了全员培训的最后一场讲座,由杭州市滨江区教育研究院陈忠文老师主讲,主题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

  随着20xx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言语活动等关键词成为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也开始由单篇教学走向群文阅读,走向大单元整体教学。

  陈忠文老师对“大单元整体教学”作出了如下诠释: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深度学习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以教材单元的核心内容为基础,提炼单元大概念,构建单元目标体系,向内深入挖掘、向外联结与拓展,合理规划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

  构建单元目标体系,是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最重要一环。陈忠文老师以杭州闻涛中学高嘉诚老师的课例“人物精神的体现方法”为例,具体描述了单元学习终点,8条学习结果分别指向基本特征,学习方法及应用价值。明确了单元学习终点后,教师要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具体的支架,以任务为驱动,创设真实情景,以读促写,在问题解决中落实单元学习目标。

  那么,大单元整体教学有哪些具体的实施策略呢?陈忠文老师提出了两条具体可实施的路径。第一,整合资源,群文阅读。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课文核心价值和学情分析来开发整合教学资源,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老师要紧扣课程标准,在不脱离语文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并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改造。

  第二,了解规律,掌握方法。统编教材中的单元导读和助学系统中,对阅读方法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要求,语文老师要按照认知规律,有序地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陈忠文老师分别例举了八上第四单元整合教学及《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两个课例,向我们阐释了怎样从语言的形式进入作品的核心。

  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终为始,逆向设计,这样的`新型备课形式无疑给我们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在理解课程标准内涵的基础上将其解构,并结合教学现实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乃至课时目标;

  其次,要学会提炼单元大概念。单元大概念是联结知识和素养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之间有效对接的最佳选择。

  最后,要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系统化的学习任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去了解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背后的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另一方面,要紧扣课标、教材和学情,发挥专业共同体的力量,让目标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最终才能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8

  崔教授主题为《大道至简的教改策略—基于目标(标准)的课堂学习与课外作业设计》的讲座,明确了教学设计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和“讲、练、评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性。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明确“传授对象是谁,将在什么条件下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的思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知识从何而来,要将用到何处去”,明确了教师在处理所授知识时该如何更好地处理,并且在这个培训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明确了“练”的重要性。比如在五年级英语下册第4单元主题的学习中,序数词的学习与日期的融合,更富真实性,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个月的日期朗读和书写进行。强调“七成输出,三成输入”的落实!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9

  4月15日下午,我学习了第五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初中专场的讲座。下午第一位进行展示分享的是北师大外国语学院的孙晓慧老师,她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探究”为题,阐述了如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进行多元评价。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学情分析,二是评价反馈。

  在讲座中,孙老师引用王蔷老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分析,指出学情分析是要思考学生的学习起点,其总体表现包含“所学内容、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态度以及潜在不足。”在孙老师随后展示的课例中,学情分析从整体分析、英语学科能力要素表现指标框架、已知相关的知识背景、学生语言知识水平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这样的学情分析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是由英语学科关键能力要素、学科核心内容和学科核心活动交织构建的一个多维立体系统[1]。因此,对我们的学情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分析学生的已知背景,抓紧科普说明文的特点,以跨学科的视角,使学生从“学习语言”向“用语言学习”的方向转变,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双聚焦(dual focused)”的特点。此外,在语言知识水平分析中,教师依据语篇类型(科普类说明文),分析了学生对与火山有关词汇的认知程度,并预设对学生理解语篇内涵可能造成困难的语法现象。为了细致、准确地刻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核心能力要素分别进一步解构为3项二级能力要素,从而形成3×3英语学科能力要素框架。其中,学习理解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检索和提取概括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包括描述阐释、分析判断和整合运用能力;迁移创新能力包括推理论证、创造想象和批判评价能力。

  学情分析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要对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都进行分析,因此学情分析不止局限于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进行。同时,学情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语言能力层面,还需要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教师可以利用3×3英语学科能力要素框架,迅速定位学生语言学习中的薄弱点,并指导自己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教学改进。

  在评价反馈部分,孙老师提出“评价活动有学生”,要改变学生只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评价当中。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教师反馈要有内容”。除了平时老师说的鼓励性评价,教师在评价反馈后还要根据不同的维度,对语篇内容进行滚动复现,让学生在反思、反馈中形成结构化知识,进一步巩固英语学习效益。

  因此,我思考在评价中要重视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效益。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人员包括学生、同伴和教师。讲座中孙老师多次提到评价标准可以由师生共同建构,不要过于关注评价的分数。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笔者还经常使用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既关注了个体差异,又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例如进行阅读分享,这就是将评价的主体由老师变成了各位学生,让阅读变成“悦读”,营造阅读期待。例如把学生的读后感做成班级墙报,或者放入班级博客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建构评价标准,并阐述评价的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同伴评论回应,产生“跟帖”与点评。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切身体会到阅读和写作的'实际意义。

  评价手段也要多元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关注其个体差异,尤其是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中的过程。为了替代过去默写词句、做阅读选择题的传统方法,教师应允许学生以读书笔记、海报、批注、短剧等各种形式,展示他们对于阅读故事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建立“课外英语学习记录袋”,收集、记录学生自己、同伴或老师做出的评价,以及学生的作品、反思等材料,并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材料可包括:学生绘制的课外语篇的手抄报、作文、朗读录音光盘、试题等。并要注意,这样的形成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是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人文性特征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所以要给学生自己筛选“课外学习记录袋”内容的机会和权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因此而获得较好的成就感、归属感、价值感。

  评价的效益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反馈信息,而且是要让学生在评价中进行再学习、再创造,以起到对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还应结合具体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使学生了解评价体系,学习操作过程,通过评价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课外文学名著的学习(如《夏洛的网》),我就让学生自己改编,把小说改成剧本。学生在台词创作或动作情节编排上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给予帮助与指导,并在此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出各个角色的最佳演员。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具体指出这位同学哪里演出的好,与文本中的角色形象是否一致,有哪些不同,在评价过程中培养自己思辨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0

  三月的暖风吹开了大地,名师的引路指明了方向。《礼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有幸利用周末的时间参加了伊旗教育体育事业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语文学科的培训,通过本次培训,学到了新的知识,对于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也获得了新的成长。

  本次培训内容全面而细致,包含了语文教学中的各大重要的领域,每一位专家的讲座和课例都凸显出了统编版教材要突破的难点,同时关注热点话题“双减”的落实。

  吴勇老师以《统编小学语文“单元习作练课堂”课程构建》为主题,关注统编版教材以单元为主题的编排结构,重视在教学中落实学生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内容的均衡,立足单元表达要素进行教学的整体规划。该课程的构建围绕四个节点,分别是:铺垫训练、靶心训练、补偿训练、提升训练,这四个节点训练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落实训练点,有训练的目标和序列,有梯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能力训练特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从“外知识”的掌握到“内素养”的形成。通过观摩吴老师的课例以及认真倾听他的讲座,认识到写作教学要有目的、有路径、有序列。只要我们能循着吴勇老师指明的方向,在“语用”的视野下,更扎实地运用统编语文教材,扣紧语文要素,系统训练,能够让学生会写习作,能写习作,爱上习作。

  张中良老师以《素养导向的言语任务情境设计》为主题,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落实,以大单元教学为主题,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并与课外同主题内容有机链接,由单篇习得到课内整体习得,再迁移到课外的应用,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同时,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丰富多彩、充满趣味、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本次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语文自身特点为出发点,将教学目标结合进来,不能只是为了情境教学而教学,而是要保证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情境真正结合在一起,而且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展示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要以课文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教学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吴建英老师以《谈统编版教材古诗文以及文言文教学》为题,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点明了古诗文的教学价值,强调教学中要抓住“美是诗的'本质”这一性质。教学中要回归文本,感知“文体之美”;因声求气,诵出“音律之美”;显象造境,“见”到“意境之美”;揣摩化言,品悟“语言之美”;知人论世,回味“意蕴之美”。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能有美的震撼,心灵的洗礼。

  鱼利明老师以《从快乐读书吧到快乐读书吧》为题,并且通过课例让我学到了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方式以及具体的做法,阅读之前要让学生克服阅读“恐慌”,从片段入手,循序渐进;进入阅读后要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推进阅读;通过记录进行深入阅读,呈现多种阅读成果转换阅读收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天的学习,收获可谓满满当当,又一次对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要以各位名师的引领为努力的方向,深入的研究教材,将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扎实落实各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课程方案实施精神,进一步推进玉泉实验中学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提高新课标把握水平,提升专业素养以及将新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9月19日玉泉实验中学邀请泰安市教育专家崔成林教授同老师们一起学习新课标。

  会上,崔成林教授对“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做了深度的解读和探讨。

  首先,崔教授从新课标的内涵和中考命题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其次,崔教授聚焦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从如何制定符合新课标的素养目标、如何高质量达成学习目标以及如何落实高标准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怎么贯彻落实新课标。老师们静静聆听,深深思索,被专家对新课标的深刻解读所震撼。

  最后,李校长就此次培训进行总结:“学要有样子,教要有规范。”真正领悟小先生、新小先生和读书的内涵,并且把这个内涵在课堂上展现出来,我们教育就做好了。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老师们深觉崔教授讲座的.内容实用性之强,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怎样有效组织教学以及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评价心中有了“底”。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2

  第一次听卢臻老师课,卢老师的课不像以往的理论讲座让人感觉那么遥远,有实例,似乎很近,就在我们身边。很佩服卢老师的博学,很欣赏卢老师的感性,又感动于卢老师的直率与真诚。

  第一次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由于没有系统的认识,利用课下我对卢臻老师的文章进行了初步的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格局为“三环四步”。“三环”指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1)依据课标,参考学情,师生共同定标;(2)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师生合作达标;(3)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验标。“四步”主要指达标、验标环节的四项教学活动:(1)教师设置情境,学生依标自学;(2)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指导学习;(3)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完善;(4)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为主,“教”为从,学而后教,教师始终是站立在学生身旁适时指导的共学者;自学为主,互学为辅,先自学后合作,学生始终是以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的生命体。

  卢老师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观点,就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测都是围绕一个“点”来进行的,这个点就是目标(当然目标的落点也有讲究)。这样把原来不好考量的目标变得可以考量,我们作为领头羊让学生知道该到哪里去,也自然地做到了高效。

  回到学校,回味卢老师的讲课,我在想:这种教法适合我们学生的学情吗?我们能全盘照搬吗?学生多年形成的听课习惯,能一朝改过来吗?相比已经习惯的教学方法,哪种更高效呢?卢老师多次强调“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这样问自己。回顾曾经的课堂,学生听课情绪挺好的,也时常能看到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我想我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所选择的,课堂形式应根据具体内容而变化,不应是固定的,千篇一律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一切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这个点,确定了这个点,课堂就有了主心骨,设计思路便清晰了很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每次踏入我校教学楼,总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颇有感触,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卢老师谈到了教学效益,每节课后我们都会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投入与产出。如果仅把“教学评一体化”当作一种教学模式,机械的照搬,我想也不会有多好的教学效果吧。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有时我们会感叹教师的清贫与平凡,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总之,卢老师的课解决了我在细化课标中的很多困惑,为更有效地教学指明了方向。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想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脚步不停,思考不止”,无愧于学生,无愧于三尺讲台!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3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着与时俱进的心态,抱着一种进取的精神与危机意识,我们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这次“语文大讲堂”及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备课研讨会。

  部编版教材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大语文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次培训会,由李霞飞和廖举玲两位名师为我们培训,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的内容既有理论上的广度,又有思想上的深度,为我们本学期刚刚开始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优雅大方,声音富有磁性的陈霞飞老师立足文本,为我们解读教材,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话等方面做了细致地。尤其是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二年级上册,在读好长句子、感叹句、疑问句,读好对话的基础上,要求能读出语气和情感。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并采用分角色、朗读展示,拓展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古诗,要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

  廖举玲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三单元整合备课,先是从单元整体入手,对本单元的教材分析到教学重难点,然后把本单元每一课的教学流程都与我们进行了分享,可谓在手把手地教我们备课。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高、更远。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都能将所学所悟应用于每节课堂,整体把握教材的框架脉络,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4

  为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探索关于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实施策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月14日,兴隆街小学邀请全国深度学习教育专家崔成林教授作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为主题的报告。区教研室张森林老师参加学校活动。

  崔成林教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人物,泰安市功勋教师,泰山学院客座教授。长期致力于课堂实践研究,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现代课堂建构方面有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已在国家和省市教育期刊发表论文上百篇。近几年,崔教授带领团队着力深度学习理论转化,推进深度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崔教授本人也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奖”。

  崔成林教授从何谓有效、无效以及怎样才能让教学有效两个部分展开。他指出,有效课堂应是考得好的、学生有兴趣的、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要打造有效课堂,需备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推动深度学习。而加强深度学习,应重视迁移、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及结构化思维的应用,从而更加适应“双减”要求下的教学需要,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

  崔教授的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入情入境、指导性强,为老师们详细解读了何谓“深度学习”及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原则和策略。教师作为“助产士”,要帮助学生“生产”出新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创造性学习。

  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让老师们从思想深度上知道了怎样做才能实现真正的课堂设计,怎样做才能实施学生的深度学习。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师们理解,崔教授不时与老师们进行互动交流,引发老师们一轮又一轮深入思考。大家热烈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中如何实现思维碰撞与迁移,如何让评价贯穿教学全程、如何设计作业等问题,从而实现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崔教授的报告将深度学习理论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把先进的`理念融入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让我们对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和结构化思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我们埋下了一粒种子,希望这粒种子在我们的精心培育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5

  一体化课堂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注重知识的交叉融合和能力的综合培养。在我参与一体化课堂的学习中,我体会到了许多的优点和收获,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一体化课堂能够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在传统课堂中,我们经常只是被灌输大量的知识点,而很少有机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一体化课堂注重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跨学科的融合,让我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和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我的一体化课堂学习中,我常常需要运用数学、语文和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一体化课堂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在传统课堂中,我们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学习过程单调乏味。而一体化课堂则不同,它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在我参与的一体化课堂中,老师经常会给我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动手解决。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发现我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对知识的渴望也更加强烈了。

  再次,一体化课堂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在传统课堂中,我们经常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很少有机会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导致我们只是生搬硬套地应对考试,而不具备真正的学习能力。而一体化课堂则不同,它能够让我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样不仅使知识更加有价值,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在我的一体化课堂学习中,我发现通过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

  最后,一体化课堂能够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传统课堂中,我们往往只是独自完成作业和考试,很少有机会与他人合作。而一体化课堂则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和团队合作。在我的一体化课堂学习中,我经常需要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合作讨论和互助,我们能够充分借鉴和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我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一体化课堂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和收获。它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一体化课堂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参与一体化课堂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12-26

教学评一体化培训心得体会12-17

语文评课的心得体会09-28

语文评课心得体会10-19

听评课心得体会03-28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评课心得体会12-16

英语听评课心得体会07-08

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范文12-23

语文评课的心得体会18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