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教学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珊迪》教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珊迪》教学心得1
《小珊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过马路的时候,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我认为学习该文,没有必要进行繁琐的讲解,而是应体现“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指导思想,因为这是一篇感情较为丰富的文章,完全可以让学生从读中去领会文章的内容,从读中去把握文章的内涵,从写中去锻炼自己的实践。
第一,运用多种方式,从各个层次指导朗读。
首先,我配了低缓的音乐范读了课文,对学生进行示范,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小珊迪是一个可怜的小男孩,激起了同情心。其次我出示小珊迪外貌描写的片断“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让学生去掉括号里的'词语对比读,去体会用了这些词好在哪里,反映小珊迪非常穷困。再次,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语气在变化,他先是请:“先生,请买盒火柴吧!”当听到“我”的同事说不需要时,小男孩转为请求:“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当“我”答应买而没带零钱表示明天再买时,小男孩进而乞求:“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并马上说:“我给您去换零钱。”让学生想像街头乞丐的样子,进行模仿,采用同桌练读,学生表演读,师生分角色等方式进行指导感情朗读,从中体会小珊迪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第二,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书写片段。
我紧紧围绕课文,贴近教材,选取了《小珊迪》的姊妹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联系课文,学习课文中描写小珊迪的方法,写一写小女孩的外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小珊迪的形象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珊迪》教学心得2
《小珊迪》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就抓住了两个重点问题,一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饱受饥寒?”,二是“小珊迪有那些优秀品质?”
在教学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小珊迪想卖出火柴,他的语言和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请求”
到“气球”。学生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或者说让学生谈理解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谁愿意把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话读一读”(这时站起来的学生很多)我就趁机告诉学生“现在你就是小珊迪,你去求一求听课的老师吧。”
对于这样的一个环节,有的老师认为不需要。我觉得可以需要,而且这恰恰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时在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觉得,学生的教材,不应该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也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那些听课的老师,我认为就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它们发展,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小珊迪,让老师成为课文中“有钱的先生”问什么不可以呢?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利用这些资源,挖掘这些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
小珊迪》教学心得3
《小珊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过马路的时候,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由于本课讲述的故事年代久远,并且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先从人物外貌初步感受小珊迪的可怜,再从他卖火柴的四句对话中进一步感受他的饱受饥寒而可怜,接着重点品读了9到11自然段中小珊迪弟弟说的话,充分体会到了小珊迪命运的悲惨和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再从小珊迪临死前对弟弟的话来体会小珊迪的善良。这样的教学流程重点突出了对主要人物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读来认识人物。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平时怎样来认识人物着手,引导学生知道认识任务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来认识人物。然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令人辛酸的画面,使学生听觉和视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叙述的情境中,很好地把握住了本课的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烁烁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小珊迪是一个可怜的小男孩,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
从而通过教师简单的语言介绍,让学生对小珊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出示外貌描写的句子: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教师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我是这样引导的:谁来读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来读读行吗?大家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吗?在初步认识小珊迪的外貌的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去认识小珊迪。教师又引导说:作者对珊迪的描写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语言)今天我们就通过研究珊迪的语言来走近珊迪,认识珊迪。出示小珊迪卖火柴时与先生的对话:
他对我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要。”我的同事说。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孩子可怜地请求着。
“可是,我们并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但是当我掏钱地时候,却发现没有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你去换零钱。”
在这段话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小珊迪为什么要想了一会儿?什么叫乞求?来引导让学生想像街头乞丐的样子,进行模仿,采用同桌练读,学生表演读,师生分角色等方式进行指导感情朗读,从中体会小珊迪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二、补充说话,走进人物心理,进一步认识人物。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许多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于是在这里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肖像说话:“同学们,小珊迪被撞得这么严重,他为什么会撞得这么严重呢?他换了零钱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有的说小珊迪是太急于把钱还给人家了,有的说他为什么不拿钱去治病呢?有的说小珊迪被撞得那么严重还让弟弟把钱送回来真是一个守信的人,有的说……这样利用课文的空白补充对话,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品质的感受。
三、说话练习,情感升华,学习人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经过了前面体会文本的情感积蓄后,请学生写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让学生和小珊迪直接对话,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因此在上完这节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同学们,小珊迪虽然很可怜,但他有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这样的的说话练习,不仅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而且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住课文的思想哲理,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这样的语文训练,很好地演绎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内涵。随着老师成功的情感调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自身的情感不断地得到了激发,自然而然地,逐渐地达到了与作者、教者的情感共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小珊迪》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小珊迪》教学设计09-04
小珊迪教学反思10-12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06-16
《小乐手》教学反思05-06
小蜗牛教学设计10-09
《小青蛙》教学设计11-23
《小杆秤》教学设计12-20
我的小简历教学设计01-10
《漂亮的小彩灯》教学设计01-16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