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2、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4、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导读法。
2、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2、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3、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
⑴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⑵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⑶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2、学生活动设计:
⑴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⑶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
六、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古典名著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感受孙悟空最初的形象,体会石猴的特点,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导出《西游记》,学生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说说给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创设情境:很多同学都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孙悟空神通广大主要表现在斩妖除魔上,他说在这节课上要教我们一些学习的法宝,让我们班同学在学习上变得神通广大,你们想学吗?
4、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我国古典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猴王出世》。揭示课题《猴王出世》,板书。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猴王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二、初读(朗读课文)课文,把握整体
1、初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情况。
3、理清脉络。
4、小结法宝一:初读(朗读课文)课文,把握整体。评价。
三、再读(快速浏览)课文,掌握方法
1、再读课文,思考:猴王是怎样出世的?
2、反馈交流。
3、在猴王出世一部分中,出世后的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从内容上体会石猴的自由自在、逍遥快乐、亲和友善、顽皮可爱,从写作方法上体会名著语言特点、语言美。
4、小结法宝二:再读(快速浏览)课文,掌握方法。评价。
四、三读(跳读课文)课文,学以致用
1、学生自选重点句分析品悟。
2、反馈交流。
例: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机智、灵巧、敏捷、勇敢?)
3、小结法宝三:三读(跳读课文)课文,学以致用。评价。
五、用自己的话概括: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六、课外拓展
学习本课方法,从内容、写作方法两方面去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体会古典名著的语言美。
(一)妙笔生花:
把下面两个片段多读几遍,注意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段。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二)课外阅读扩展。
阅读《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出世
探洞
称王
自由
快活
友善
敏捷
勇敢
爽朗
聪明
【设计思路】
一、导入部分,我采用情境导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由歌曲《西游记》出示书本,又由书本走进人物,创设情境:由孙悟空斩妖除魔神通广大联想到教会我们班同学在学习上变得神通广大。顺势揭题《猴王出世》,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猴王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二、初读(朗读课文)课文,把握整体。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读通读顺句子,扫除字词障碍,并把握住文章的脉络。为后面的深入学习铺垫。
三、再读(快速浏览)课文,掌握方法。这一环节主要学习猴王出世一部分,除了解决猴王是怎样出世这一问题?重点品析出世后的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从内容上体会石猴的自由自在、逍遥快乐、亲和友善、顽皮可爱,从写作方法上体会名著语言特点、语言美。这一段落的设计实际是我在向学生“授之以渔”。为学生后面的自主品析重点句铺垫。
四、三读(跳读课文)课文,学以致用。这一环节我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选、自画、自悟品悟重点句,将学习主动权回归学生。
在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不仅引导学生从内容上、写作方法上品析重点句,从而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丰富内涵,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而且让学生从中把握学习本文的三大法宝:法宝一,初读(朗读课文)课文,把握整体。法宝二,再读(快速浏览)课文,掌握方法。法宝三,三读(跳读课文)课文,学以致用。
五、学生练习说话: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要求学生用阅读本篇课文方法,即从内容、写作方法两方面去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体会古典名著的语言美来完成课后拓展:
(一)练笔,妙笔生花:
(二)课外阅读《西游记》故事书。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芝、獐、猕、禽、瞑、窍”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猴王无畏的性格。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第三组的第五篇课文,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课文叙述了石猴的一段经历。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你们知道,在最初时,他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花果山美猴王的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学习《西游记》第一回中的一个片段──《猴王出世》。
二、“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放课文录,学习有感情的朗读。
1、组织交流。
2、小组内交流:猴王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可充分的说,相互补充。
(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互相启发,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和老师听。
先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读后师生评议。
5、学生读时,引导学生读好半文半白的句子,读出猴子的顽劣和石猴的胆大,敢做敢说。
6、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7、抄写喜欢的句子或词语。
三、课外拓展
美猴王如何学得一身本领、怎么会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西游记》,语文活动课中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读得认真,谁读后收获大。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2、搜集有关孙悟空的资料。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生活情况
山涧源头:发现水帘洞
拜石猴为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古代中国佛教中世界分为四大部洲。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东胜神州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一说到花果山,我们就想到了谁?____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孙悟空,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来一起来了解悟空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传奇经历。【板书 猴王出世】为了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那么就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吴承恩。
二、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有些句子比较难读,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读。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请大家帮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板书 内容 段落】
(课文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从石猴成为猴王的传奇经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扫清文字障碍
师:在了解了课文大致内容后,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老师请一位同学领读。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知
扫除阅读障碍后,让我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思考石猴是从哪来的?画出相关的语句。(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师(用自己的话概括)(简单地说这个石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神奇
2.是的,这一自然段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自由读读,想想这种神奇色彩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预设:“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师:读这一句子,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干什么?
生1:。生2:他在山中采果子生3:他在山中嬉戏玩耍。生4:他在山中自由自在的活蹦乱跳,左走走,右走走。采一朵山花, 饮一点涧泉。
师:(你们很有想象力,这一段描写了小猴的机灵、勇敢和自由自在的生活。)那么老师来考考大家,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
师:是的,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排比,语言简练,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石猴在山中的生活。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一句子,感受排比的作用。
3.接下来让我们观看视频后,进一步体味石猴出生的神奇。
4.我们了解了石猴的身世后,让我们看看石猴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美猴王的?现在我请同学们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旁白 石猴(我进去我进去) 众猴)
(采访朗读石猴的同学)为什么这么读,从石猴的语言中感受到什么品质?(勇敢,毛遂自荐,当让不让)
师:那么石猴到底什么怎样进入水帘洞的'?请大家找出石猴进入水帘洞的句子。
5.出示句子“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请同学们找出石猴动作的字词并体味写作特点。
【1(瞑、蹲、纵、跳、睁、抬、观看)—你的眼睛真敏锐。2、从这些动作中你体味到石猴什么样的品质(勇敢无畏,身手不凡)3、是的,这一句子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人的特点和猴的特点融为一体。】
6.了解了石猴怎样进入水帘洞后,它又是如何让众猴兑现自己的承诺的呢?请大家找出关键的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想象石猴说话的表情,有感情的朗读。说说现在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么的石猴?(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7.学习完这篇课文,我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印象。(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西游记原著。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选做:
2、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1)他瞑目蹲身蹲将身一纵一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内容 出世— 进洞 —成王 段落 1 2 、3 4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猴群玩耍的时候,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猴群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与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月精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具有动物的特点,野性、机灵、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又是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地啊又一代的读者。
【学情分析】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过程,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石猴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难点本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重点是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并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起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吗?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孙悟空)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你心中的孙悟空是怎样的形象吗?
2.播放视频“猴王出世”片段。
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主要讲了什么事?
(石猴出世并成文猴王的.过程)
刚刚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剧猴王出世的过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21课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猴王出世过程的。这篇课文是用古代白话文写的,语言言简意赅,读起来耐人寻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参照课文注释,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得地方同学间相互交流。
2.认识字词“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
【讲解学生提出的读不懂的句子,讲明白大致意思即可】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猴群玩耍的时候,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事情。)
2.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讲石猴和猴群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中那些句子写了石猴的出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他是怎样出生的?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兰芝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
(这一段以及其精炼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他是在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中,由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石头瞬间迸裂产生的。开头就写了石猴的身世跟其他不一样,为后文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伏笔。)
【齐读此句】
(2)石猴出生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另外他是个什么形象的猴子?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句作者写了石猴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在林间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小石猴。)
【齐读此句】
4.课文的第二三部分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指名读二三四自然段】总结一下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石猴成为美猴王过程的关键句子: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真是个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的受老天之气。
3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5.通过读二三四自然段,你感受到石猴什么样的形象特点?找出表现石猴形象的细节描写。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暝、蹲、纵、跳”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表现出孙悟空的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带感情读】
(2)石猴端坐在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玩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提出人要讲信用,按先前讲的拜他为王。从对他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坦率;看出他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的材料。)
【齐读】
四、内容总结,感受形象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石猴出世及他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2.石猴是怎样出生的?
(他是在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中,由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石头瞬间迸裂产生的。)
3.他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他第一个穿过水帘洞,发现了安身的好去处,赢得了群猴的敬仰、崇拜,被拥戴为王。)
4.课文中的猴王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机灵、顽皮、聪明、勇敢、天真、活泼、讲信用、自由自在、快活逍遥、聪明伶俐、身手不凡、勇敢无畏、毛遂自荐、活泼可爱、敢做敢为)
五、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勇敢无畏、充满自信、身手不凡、敢作敢为
石猴美猴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2.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容纳的学习内容,突破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另外,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这篇课文虽内容比较浅显,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但有些词语还是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字典或者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词语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一)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二)师:这首歌是那部动画片的片头曲?(生答:《西游记》)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四)过渡: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找出最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二)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三)指名开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四)快速浏览课文,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1.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2.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生浏览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出来?
(生读文中句子)
师:简单的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认为这是一只普通的猴子吗?
预设:
生:这是一只很神奇的猴子
生:这是一只吸收了天地之精华的猴子。
……
师: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生: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的说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生:跳进去,又能出来。
……
师:读完这里,这时候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生:勇敢
生:勇敢无畏,一心为公
生:勇敢,有自信
……
(五)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简要的复述一下文中所讲的故事吗?
四、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读了《猴王出世》这个故事,了解了我们喜欢的孙悟空的来历,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是啊,吴承恩的故事写得真好,塑造了这样一个栩栩如生,吸引了一代代读者的美猴王形象,真不愧为经典名著。那么,他具体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体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四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用精读、默读、写批注等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顽皮可爱、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猴王出世》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顽皮可爱的特点。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文本,领略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预设:
生:采山花,觅树果……
师: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
生:在采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2.师: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快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快乐跃然纸上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秘密……。(生自由读)
3.交流,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预设:
师:你们发现作者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现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字数相同
师: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都在写它的食物)简单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的。再看看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
师: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
(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生读)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读起来顺口
师:对,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排比,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而且,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头脑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来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石猴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吗?
(指导学生读这两组排比句)
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生读)
师:大家都读过古诗,老师考考大家对“对子”的本领。夜对——
生:朝
师:宿对——
生:游……
师: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对联)对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句式,作者用这个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住)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前面作者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况,看看作者最后这两句跟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总结)
师:先分着讲石猴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再进行总体性的概括,这样就能让我们头脑中既有具体的细节性的画面,又有对石猴生活的整体印象。你看,吴承恩的写法是不是很巧妙?我们的写作中有时候写人物,或者写场面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生读)
师: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读前面
(生接读)
5.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
(生写批注)
师: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
师:老师也写了,(板书: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这就叫做经典。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出示阅读提示: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品读3—5自然段,尤其要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在你认为写得出色的语句旁做上批注。(学生自学)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师:我看同学们都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
师:谁也划了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我进去,我进去!”
师:可以看出什么?
生:很自信。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
生:感觉到强人所迫。
生:犹豫不决。
生:被逼进去的。
师:再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读)
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
师:还有哪里?再读读。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师:什么意思?
生:运气。
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
生:没水,没水
师:建议加上动作。
(生加动作读)
(生加动作,齐读)
4.结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品读写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又读到怎样的石猴呢?把批注写到边上。
生:有勇气,毛遂自荐。
生:大胆。
生:勇敢,为大家着想。
师:付老师也写了,(板书:勇敢顽强、无私无畏)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三、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是的,孩子们,《西游记》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原因之一就是它用优美形象的语言塑造了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美猴王”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出示:“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
生齐读。
师: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7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⑴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⑵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⑵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⑶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顽强勇敢、无私无畏的品质。
二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猴王出世》最新教案设计
六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特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201版)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
2、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你们
知道猴王是谁吗?(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么多的?(电视剧《西游记》) 那你们读过吴承恩先生的名著《西游记》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猴王并不陌生,直接引入课题简洁、省时,能更快的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出示自学要求)
1、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读通课文及理解生词,都是可以在预习时完成的。但基于这篇课文是学生首次接触古代的白话文,难度过大,所以课上在读通、读懂课文上要多花一些时间,多下一些功夫。
2、小组内检查自学情况。
导语: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都特别认真!下面让我们在小组内检查一下自学的效果吧!
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把读课文及检查生字词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决,会大大降低检查的覆盖面,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这些内容都放在小学组内完成,由小组长负责。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一齐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权的过程中,使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3、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下面,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刚才检查自学的情况。注意说时要
有条理,把出现的问题说清楚。(为节省时间,只请一两名说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围绕这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使学生整体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分析、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并思考:石猴是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设计意图】语文课文的学习不在于问题提得多,概括面广,而应简化课堂的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精读分析”环节,我只设定了一个问题,而用这一个问题带动起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
导语: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
出示问题: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
(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1、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石猴出世很神奇。
品味语言:读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语言描写中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
2、结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乐,也从中感悟出石猴很爱交朋友。
品味语言:
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学生加上自己想象说一说。
(2)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指名读。
(3)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排比句)
(4)品味语言,再读此句,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5)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旁,做阅读批注。(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6)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读中感悟古代白话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名著的语言魅力。
3、结合第三自然段,体会石猴勇敢,勇于承担责任。
品味语言: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1)、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这只猴很勇敢,不怕危险)
(2)、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指名读。
4、结合第四自然段,体会石猴动作敏捷及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点。 品味语言:
A、石猴是怎样跳入洞中的?
投影出示:“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1)、找出此句中的`动词:瞑、蹲、纵、跳。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石猴动作十分敏捷,本领过人)
B、石猴跳入洞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
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
享)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痕”,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5、结合第五自然段,体会石猴聪明,有大将之风。
众猴进入水帘洞后是怎样的表现?
投影出示:“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句后,加上想象说一说。
(2)再次读此句,品味语言,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语言的概括性。 众猴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石猴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师: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
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
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众猴对于石猴都很佩服,真心服从)
【设计意图】:此句也是名著中极为经典的语句之一,充分体现出了猴子好玩耍的特点,是学生感悟名著语言的好机会。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觉得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加深了吗?这是谁的功劳?你觉得名著与影视剧的区别在哪?
2、《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
师: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获。
【设计意图】:此问题与引入时“你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相照应,在前后对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与小组合作交流,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结合有关语句自读自悟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理清课文的前因后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你们都异口同声说是孙悟空,那么谈谈你们对孙悟空都有什么了解。
3、谈到孙悟空你们真是滔滔不绝,那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小组合作讨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石猴又是怎样变成美猴王的?
3、全班交流,了解主要内容,弄清事情前因后果。
4、板书:石猴出世——探洞——美猴王
三、精读课文,解读人物。
1、看来大家已经了解了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那么石猴变成美猴王凭借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细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句说明理由。
2、抓住文中相关词句交流感悟石猴性格特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石猴——美猴王 是因为石猴——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们只是阅读了它的第一回,这部长篇小说还有许多精彩之处,你们还知道《西游记》的其他的故事吗?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典小说语言的魅力,也深入认识了一个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孙悟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化身,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能跟大家说说吗?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小学生文言积累有限,并且本文重点在于对石猴形象的感受,因此只要能理解课文大概意思就行,不要求逐字逐句掌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西游记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讨论西游记。
2、明确课题《猴王出世》吴承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出示课件:、阅读提示:
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想知道他最初的什么样儿的吗?读了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认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下问题: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注: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论。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
2、出示生字和注音;
遂、獐、猕、猴、顽、禽、耶、挈、瞑、窍、碣、镌、挠、腮
3、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讨论并引导。
(出示课件和视频回答问题;)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称。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它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列为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为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扶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石猴出世之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语段赏析
A: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吃喝玩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交友、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住宿
(排比;对仗工整;节奏性强,活灵活现。)
B:、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语言的重复,表现了石猴活泼的性格,并且将一个新生命对世界的好奇,觅得石洞居住的满足,所见所闻毫不藏私,对同伴据实以告,乐于分享的'诚实。)
C:“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携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简单几句就概括了石洞内的大概情景,带领大家入洞居住,说明石猴聪明伶俐,后又举论语为例说服众猴称他为王,说明石猴能辩是非,有一定的才识和领导能力。)
3、分析石猴的性格:
活泼机灵、热爱交友、胆大自信、乐于分享、讲究诚信
(此处可渗透德育内容:学习石猴优秀的品质,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
4、我们可以学习的写作技巧
A、重心明确,详略得当;
B、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符合身份;
C、动作描写细致准确,形象立体;
D、神态描写恰当;
E、对比手法,突出石猴形象;
F、丰富的想象力与现实相结合,吸引读者的同时,也不至于荒诞。
四:课外拓展
1、四大名著
《西游记》
——吴承恩《红楼梦》
——曹雪芹 《水浒传》
——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
2、拓展思考
A、你从孙悟空的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B、你最喜欢孙悟空什么特点?
五:法制教育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捕猎和破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丹顶鹤、金丝猴、蟒蛇、雪豹、虎、梅花鹿等等。
六:作业布置;
1、收集五个有关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成语或俗语;
2、试着将本课当作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朋友听。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句子,品味石猴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本篇课文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对比两种语言的不同点,理解相关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你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我们心目中这位神通广大、疾恶如仇、英勇无畏的孙悟空究竟从哪儿来?是怎样成为叱咤风云的美猴王的呢?相信这个问题同学们都很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这篇文章吧。
设计意图:
本文主要讲的是猴王出世,所以一开始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让学生很快就想到石猴从石头崩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课下注释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总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及1个多音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呵[hē]①怒责:呵禁。②呼气:呵冻|呵气。[呵呵]笑声:笑呵呵。[呵护]爱护、保护。③同“嗬”。
呵[ɑ]同“啊”。
3、同学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4、交流自学情况。
三、品味语言,研读“石猴出世”。
1、全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2、重点语句:“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石猴的出世过程)
(3)谈谈自己知道了石猴的来历后的.感受。
3、石猴的生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山中干什么?
(句子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石猴的饮食、交友和起居,读起来朗朗上口)
(2)老师小结: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么?(家)
快乐老家,自由天堂啊!谁再来读读,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指名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找出描写石猴的重点语句,再析词解句、体会写法、感受形象,小组自主、合作阅读,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交流感受,赏读“石猴称王”。
1、过渡:就是这只活泼可爱的小石猴,他还很聪明、勇敢、有担当呢!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是怎样称王的吧!
2、课件出示句子: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1)请同学们找出表示石猴动作的词语,并体味写作特点。(蹲、纵、跳、睁、看)
(2)从这些动作中你体味到石猴什么样的品质?(勇敢无畏、身手不凡、敏捷可爱……)
3、老师总结:是的,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了解了石猴怎样进入水帘洞后,再来看看它又是如何让众猴兑现承诺的?请大家找出关键的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5、想象石猴说话时的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说说现在你感受到的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6、交流文章中其余描写生动的语句。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不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想象石猴表情、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让学生脑海中的美猴王形象渐渐清晰。
五、体会猴、人、神集一体的形象。
1、同学们,这美猴王他真是当之无愧。读了课文,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个猴子,顽皮可爱;他更像一个人,勇敢无畏;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他的神异出众。(板书:猴、人、神)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石猴是一个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板书:猴+人+神=神话人物
六、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等)
2、老师: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收获。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2.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2、师:这首歌是那部动画片的片头曲?(生答:《西游记》)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3、过渡: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大屏幕,(出示问题)谁能读一下?(指名读)
①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②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处画上标记。(生读课文)
3.都读完了吗?(读完了)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生回答,读第一自然段)
4.是的,简单地说,这个石猴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生说)
5.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那么,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
6.师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
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顽皮可爱的特点。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文本,领略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预设
生:采山花,觅树果……
师: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
生:在采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玩皮可爱。(板书:玩皮可爱)
2.师: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快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快乐跃然纸上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秘密……。(生自由读)
3.交流,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预设
师:你们发现作者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现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字数相同
师: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都在写它的食物)简单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的。再看看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
师: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
(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生读)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读起来顺口
师:对,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排比,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而且,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头脑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来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石猴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吗?
(指导学生读这两组排比句)
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生读)
师:大家都读过古诗,老师考考大家对“对子”的本领。夜对——
生:朝
师:宿对——
生:游……
师: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对联)对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句式,作者用这个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住)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前面作者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况,看看作者最后这两句跟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总结)
师:先分着讲石猴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再进行总体性的概括,这样就能让我们头脑中既有具体的细节性的画面,又有对石猴生活的整体印象。你看,吴承恩的写法是不是很巧妙?我们的.写作中有时候写人物,或者写场面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生读)
师: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读前面
(生接读)
5.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
(生写批注)
师: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
师:老师也写了,(板书:勇敢无畏),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这就叫做经典。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出示阅读提示: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品读3—5自然段,尤其要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在你认为写得出色的语句旁做上批注。(学生自学)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师:我看同学们都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
师:谁也划了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我进去,我进去!”
师:可以看出什么?
生:很自信。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
生:感觉到强人所迫。
生:犹豫不决。
生:被逼进去的。
师:再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读)
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
师:还有哪里?再读读。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师:什么意思?
生:运气。
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
生:没水,没水
师:建议加上动作。
(生加动作读)
(生加动作,齐读)
4.结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品读写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又读到怎样的石猴呢?把批注写到边上。
生:有勇气,毛遂自荐。
生:大胆。
生:勇敢,为大家着想。
师:老师也写了,(板书:神异出众)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3、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4、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
石猴诞生──独闯水帘洞──带领群猴入洞。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石猴的诞生:
⑴石猴从哪里来?
⑵想象一下他出世时的情景,再交流交流。
2、水帘洞内是什么样的情景?
3、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语言积累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
3、摘抄你喜欢的语句。
六、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作为略读课文的古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在预习时查字典或结合注释理解,教师略作讲解。
帮助学生感受猴王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写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教学目标】
1.以“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圈画重点、做批注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起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读几遍,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标段落,画生字新词重点句子;思考问题,写一写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看过《西游记》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西游记》就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老师也喜欢《西游记》,因为我最喜欢其中的角色----孙悟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讲述了一只神奇的石猴成为美猴王的故事,我们看看,最初的孙悟空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二、根据“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说一说本课重点问题。
2、学生回答:(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三、指导阅读,了解石猴出世的过程及石猴的形象。
1、指名读、齐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板书:花果山石猴出世)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第一段中哪一句介绍了石猴的生活?指名读。赏析句子(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指导朗读。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合作朗读,读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友善、可爱。
5、小结过渡:这只快乐、自在、可爱的石猴是怎么当上猴王的呢?
四、自主品读感悟,了解猴王出世的经过,感悟猴王形象。
(一)思考: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指名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板书:水帘洞)
(二)品读相关语句,体会语文精妙之处。
1、石猴成王这一经过写得非常精彩,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喜欢。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写批注。
2、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文章三次写石猴跳水帘洞,反复写石猴“瞑目蹲身”、“跳”。引导学生体会动作的准确性及语言的个性化。可加以动作读。
(4)众猴……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前后呼应的写法。引导学生体会石猴神态、语言。感情朗读。
(5)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理解“拱伏无违”的意思。齐读,体会石猴登上王位时的荣耀。(板书:“石猴”更改为“猴王”)
4、我们了解了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对石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个性使他当上猴王的?(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机智,身手不凡……)
五、回顾拓展,激发课外阅读《西游记》等名著的兴趣。
1、整体回顾:全文用一副对联巧妙地将两个内容联系起来了,你发现了吗?
体会“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妙处:石猴出世在花果山,因“芝兰相衬”、“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而成为“福地”;石猴成王在水帘洞,洞内有“天造地设的家当”,真是“别有洞天”!(补充板书:福地洞天)
2、拓展:在《西游记》中,一只出生神奇的石猴当上了美猴王,后来又成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孙悟空。孙悟空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3、总结:《西游记》是名著,《史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是名著。在经典名著中,我们总能读到曲折动人的故事,总能看到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总能让我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共喜,总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愿同学们一生与名著相伴!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水花
帘果
洞山
洞福
天地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教学设计】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同学们,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名著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2、咱们先一同看一段动画版的《西游记》。
(多媒体播放动画版的《西游记》)
3、《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喜欢它什么?
4、过渡语:孙悟空不但是你们的偶像,也是老师的偶像,我们都喜欢的孙悟空是从哪来的?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猴王出世》后,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不太好理解,你可以用前两课学到的方法来阅读。首先,你可以借助书下注释读懂词句,也可以查字典理解字义,还可以联系动画片、电视剧、连环画等理解,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大体了解文章内容就可以了。实在不懂的可以画下来,和老师、同学探讨。
三、浏览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两个问题,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1、石猴是从哪来的?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答案。
3、谁来说说,石猴是从哪来的?它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四、研读课文,感受形象
1、默读全文,看看这只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画出句子,用一两个词语写一写感受。
『重点研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怎样读出猴子的顽皮机灵?
b、自己练读。
c、指名读
『重点研读: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何不拜我为王?』
a、怎样读出石猴的聪明?
b、(课件出示:《西游记》原著的图片)
c、一百个人读西游记,就有一百个孙悟空的形象,这就是名著的'魅力,经典的魅力,文字的魅力,同样,一百个人读西游记,就能演出一百个孙悟空的形象,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视剧《西游记》的片断,我们一同来看一看电视剧里的演员是如何表演的。
(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石猴称王的片断)
五、口语交际,再塑形象
1、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部分排一排,演一演。
2、想想怎样才能演好石猴呢?应该注意什么?
六、感受魅力,激发兴趣
教师结语:同学们,这只既可爱又聪明的猴子又经历了哪些磨难才修成正果的,你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些什么,相信你一定能从原著中找到答案。
七、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动作 机灵
语言 勇敢
聪明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06-23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篇[经典]10-31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01-24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5篇11-06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5篇11-04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15篇)11-17
《美猴王》教学设计12-04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穷人》的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