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1 11:54: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挂”、“哇”等8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怪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课文重点:

  第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指导点:

  文中对话

  读说结合点: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一、展示成果:

  1、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

  2、单个的生字你还认识吗?组词读——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会记那个字?怎么记住的?

  4、检查读课文(一人一段)读后纠正

  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找一找两幅插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看图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指名读。小葫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葫芦的'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3)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可爱?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就带着你的这份感情再读。(齐读1段)

  不光大家喜欢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更喜欢。请大家读句子。

  出示: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理解“盯”“自言自语”

  2、在大家的期待中,小葫芦长啊长,可是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3、学习2、3自然段

  过渡语: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吧。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回答,随机板书:蚜虫

  (3)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4)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了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用“~~”画出邻居说的话,“——”画出种葫芦人所说的话。

  (5)画完后,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7)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

  4、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四、指导书写:慢、怪

  五、限时作业。

  1、听写。挂了好哇快慢

  2、填空。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红红、金黄)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三、给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6个生字。

  2、读熟“我会读”中的句子。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葫芦、蚜虫的一些常识。如有条件,可观察葫芦和蚜虫。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薄 『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在14课去找答案。[板书:1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出示生词,指名教读: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巩固记忆。

  4、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1、朗读理解第一段:

  ⑴ 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⑴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⑵ 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3、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⑵ 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⑶ 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⑷ 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4、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⑵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结全文

  1、齐读课题。说一说:“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生自由说)

  3、引导小结:识字4中,哪些成语可以送给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自由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 (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实践活动

  补画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四、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动画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教学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我用简捷的语言引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自然过渡到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师:小葫芦挂在藤上,风一吹,小葫芦轻轻地摇动起来,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5、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怪不得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那个人就从床上爬起来去看他的(小葫芦)

  中午,刚准备吃饭,又想起他的小葫芦,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芦

  傍晚,太阳都落山了,他还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芦)......他就是

  这样(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真是越看越喜欢!

  6、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你会给句子排排队吗?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时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

  可结果呢?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习最后一段

  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情怎样?对照课文插图(可惜!伤心!难受。)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怎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帮他找找原因。

  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在社区的植物园里或自家的花园里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教师用简捷的语言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吧!引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能点燃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人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在学生们美好憧憬中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过渡到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而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课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蕴函的道理突显课文的中心。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5

  一、看图质疑,揭示课题

  1.观察看图:“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观察图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学生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揭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给文中生字做上记号,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说一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准字音。

  2.用多种形式(如卡片、抢读、轮读)检查生字读音情况,重点检查和纠正“葫”、“藤”、“盯”、“赛”、“邻”、“治”的读音。

  3.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小组内互相交流。

  4.用“谢”、“盯”、“邻”、“治”口头组词语,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要注意鼓励学生一字组多词,发展学生思维)。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道理

  1.图文结合,说说开始时小葫芦长得怎样。(要反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小葫芦开始时长得很可爱。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喜悦心情。)

  2.图文结合,说说后来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了。

  3.为什么后来小葫芦都变黄了,都落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想的话,他自言自语说的话,以及邻居劝他治虫,他不以为然回答的话,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在具体环境中感悟语言。)

  4.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象,拓展学习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练习说话,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最后展开评价,看谁的故事编得好。

  参考资料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经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被蚜虫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芦得不到营养,就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蚜虫:是一种昆虫,身体很小,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食植物的汁液,是农业害虫。种类很多,如棉蚜、烟蚜。通称腻虫。有的地区叫蜜虫。

  ★绕口令:

  葫芦架,挂葫芦,大虎二虎一起数,

  大虎二虎抬头数。大葫芦,小葫芦。

  大虎数数有三个,一、二、三、四、五,

  二虎数数有两个。葫芦架上挂着五个小葫芦。

  ★续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在那又细又长的藤上,长着许许多多嫩绿的叶子,不久开出一些雪白的小花,慢慢地花谢以后,又长出了一些小葫芦,真是可爱极了!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看小葫芦。有一天,他看见小葫芦长大了,可高兴了!他一边摸着小葫芦,一边说:“小葫芦呀,小葫芦,快快长,可千万别再像去年那样落了!”

  又过了几天,他突然发现有几个小葫芦颜色有点黄,仔细一看,发现叶子上长了几只蚜虫。他生气地说:“就是你们这些小坏蛋,害得我去年没有收成葫芦。今年又来了,看我怎么治你们!”于是他拿来农药,喷洒在叶子上。过了一天,当他再去看葫芦的时候,蚜虫全没有了,那几个葫芦的颜色也不黄了。风儿一吹,小葫芦摇晃着小脑袋,像在对他点头,他笑了。

  没过多久,葫芦藤上挂满了又大又嫩的葫芦。后来,他收了满满一筐葫芦,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人和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坐井观天》,认识青蛙的错误,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复习旧知,回顾从小白兔种白菜,小松鼠找花生,棉花姑娘的故事里,积累地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懂得植物生长的过程 播种 生根 长叶开花 结果。叶子和根为植物输送养分等。叶子和果有关系。为学习本课最好准备。

  完成填空练习;农民伯伯把谷子种在地里,他们想要的是谷子;果农伯伯把果树种下,他们想要的是果子;农民把棉花种在地里,他们要的是棉花……

  一位读书人,把葫芦种在地里,他要的是————葫芦。

  板书课题,认读葫芦,指导读好课题。

  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各自介绍对葫芦的了解。课前,季涵毅同学很有心,特意带来了三个家里收获的三个小葫芦给老师做教具。

  正好请季涵毅介绍自己种的葫芦,和葫芦的作用。种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啦,师相机给学生介绍有关葫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

  重点学习“芦”加一加,比一比,并扩词 指导读好轻声词 葫芦

  学习 哇 换一换 ,用上“哇”说一句话。

  比一比 挂 结合学过的课文“茄子高高挂灯笼”“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等体会其中“挂”的轻盈和生动。为学文体会小葫芦的可爱做铺垫。

  盯的读音和字音,比较 盯和看的区别,积累表示看的词语。

  邻 的读音,组词 邻居,结合文本,预先做铺垫 相机借助学生组词 邻里之间左邻右舍 等让学生谈谈怎样才是好邻居,如能和睦相处的,关心对方的,热心帮助的……

  3、自由读文,画出重点词句识字。

  4、指名读文,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每天

  一些蚜虫 自言自语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 很奇怪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5、指名根据刚才学习的'词语和句子,大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品析词句,感悟文本内涵受到启发

  1、看图,仔细观察葫芦长的怎样?从种葫芦人的表情感受他的内心。

  从细长的葫芦藤 油油的绿叶 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满脸的喜悦,感受葫芦长势喜人。激发学生想象,这棵葫芦在清晨,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下,在夕阳余晖中的茁壮成长的美丽姿态,感受种葫芦人的喜悦自得的心情,想象这个种葫芦人对这些挂在藤上的小葫芦的极度喜爱之情。

  对照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和图对应的词语。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葫芦长势喜人和葫芦的可爱,感受叶子和小葫芦的生长密切相关。

  采用“夸一夸我的葫芦”的形式,让学生扮读演种葫芦,读好词语“细长”“长满”“雪白”“挂”“小葫芦”“多么可爱”来夸赞葫芦长得好,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师生互动,师说我也来夸夸我种的葫芦,巧妙地给生做了示范指导。

  抓住词语“种了一棵葫芦”“每天”“看几次”,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一心想要葫芦的人,最后收获到大大的葫芦了吗?

  2、图文对照学习第四小节

  指导看图,看看这棵葫芦发生了哪些变化?种葫芦的人表情怎样,从他对葫芦极端喜爱中体会他的失望难过遗憾的心情。

  读文,从词语“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体会种葫芦人的奇怪,吃惊,遗憾的心情,角色体验,有感情朗读。

  种葫芦人结果什么也没收获到,他所有的辛劳都白费了,这就叫————徒劳无功。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犯了什么错导致他徒劳无功。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从种葫芦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不及时消灭蚜虫,却想着“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还“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畅想葫芦快快长大。角色体验,指名表演读。

  设计采访环节,理解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你的意思是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比较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同怕。

  体会意思相同,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对比读感悟感叹句和陈述句的语气,并能拓展运用。

  结合各自积累的植物生长的资料,劝告种葫芦人。帮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做事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和那只井底之蛙一样,这个种葫芦人还犯了什么错呢?

  学习第三小节。结合学习词语“邻居”,学会关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

  分角色朗读,师扮演种葫芦的人拿起一只小葫芦盯着葫芦,生扮演邻居,劝告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师故意盯着葫芦,奇怪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继续劝告,慢慢体会邻居着急关心,责备的语气,师一遍遍应对“什么?……”感受种葫芦人的固执,愚蠢。

  比较句子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讨论种葫芦的人又犯了什么错?不听劝告,不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谈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从这个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作业

  1、抄写重点词句

  2、写话 续写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葫芦藤哇盯言每治棵挂怪慢

  (2)认读词语:葫芦细长长满雪白可爱每天蚜虫自言自语盯着慢慢地

  (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4)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5)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

  3、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6、练习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三)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1)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2)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3)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叶子被虫()就(),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所以都()。

  (四)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学情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三、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动作、字源等多种方法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圈画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图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生动具体,初步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好处。

  难点:通过圈划关键词、学看流程图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思维导图。

  六、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猜词,激趣导入

  1、看图猜词: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个看图猜词的游戏,必须要与草字头有关。(出示“荷花”“蘑菇”“葡萄”“菠萝”等图片)

  2、复习“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为后文做铺垫。

  3、出示葫芦图片,学习“葫芦”读音。

  (1)在词语葫芦中“芦”要读轻声,请生读。(词卡,开火车)

  (2)单独读“芦”第二声,学生拼读,拓展“芦苇”“芦荟”。

  4、揭题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葫芦有关,一起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2)指导读课题:的字后面停顿,“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活动一:

  (1)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想:边读边想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1、读好生字词: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见面呢,我们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

  第一组:

  葫芦藤

  蚜虫

  盯着

  慢慢地

  第二组:

  花谢

  比赛

  感到

  奇怪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每一组请小老师读: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其他同学跟读一遍。

  (3)思考发现:第一组标红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是形声字。(左边偏旁表义,右边声旁表音)

  2、深入学习形声字“藤”和“盯”

  (1)藤:借助图片指认,拓展“西瓜藤”和“葡萄藤”。

  (2)盯:借助动作演示理解“盯”:集中注意力看。

  3、借助字源学习生字“谢”和“赛”

  (1)谢:字源演变,根据字典解释理解“花谢”含义。

  (2)赛:字源演变,通过与形近字“寒”对比、识记。

  4、摘葫芦游戏。

  板块三:再读课文,厘清故事内容

  1、询问: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2、指名读最后一段。

  3、方法指导——圈出关键词:引导学生圈出“没过多久”“小葫芦”“都落了”,组合在一起就是故事的结果。

  学习活动二:

  (1)圈:听课文朗读,同桌合作圈出关键词句理清主要内容,完成板书。

  (2)说: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反馈,板贴黑板,形成故事的流程图(鱼骨图)。

  5、借助黑板板贴,学生自由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精读课文,体会葫芦的生长过程

  1、引出“种葫芦”片段:这个人可太想要这个葫芦了。为了这个葫芦,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你看(出示第一段),他为了得到葫芦干了什么呢?自由朗读,去寻找答案。

  2、指导“棵”:“一棵葫芦”指的是“葫芦苗”。

  3、出示课文插图,询问:这棵葫芦苗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词条: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指导短语的朗读:“的”读得轻短,“长满了”读得长一点。)

  (2)出示长句,指导朗读。

  (3)继续观察图片变化,指导朗读:花谢了、几个小葫芦。(图文对照,朗读短句)

  4、根据词条,感受葫芦生长顺序。

  5、对比朗读,感受差异(形容词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几朵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6、怪不得那个人说: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7、完成《作业本》P49第三题第一列。

  8、思考: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他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块五: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棵”“盯”,引导学生“一看结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等);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星级):

  (1)坐姿端正得1星;

  (2)书写正确得1星;

  (3)书写美观不用橡皮擦得1星。

  5、学生修改。

  作业:画一画葫芦生长图,并和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葫芦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长满了绿叶

  雪白的小花

  花谢了

  几个小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葫芦丝等实物,葫芦图片背后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铁,双面胶,两幅对比图,虫子,人图,句子对比纸条。叶子和果子关系图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喜欢)!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既然想要,那我们就要读出急迫的语气。再读两遍。

  提问: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 老师范读,生圈字。

  2. 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是啊,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

  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分角色读。师旁白,男生读这个人的话,女生读邻居的话。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 ),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 ),后来葫芦的叶子上( ),这个人不去( ),最后葫芦都( )。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可爱

  绿叶↗ 不治 ↘葫芦

  ————→ ↘黄、落

  生虫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0

  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PPT出示青蛙图片)你在哪篇课文中认识了它?(PPT出示《坐井观天》),这是一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青蛙?

  (PPT出示寒号鸟图片)你在哪篇课文中认识了它?(PPT出示《寒号鸟》),这是一只(懒惰、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2.这两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寓言。寓言有两大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二是:故事中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3.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葫芦”二字

  葫芦这两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芦单个字时读第二声,和葫在一起变成词语时就读轻声了,跟我一起读,芦—葫芦。(开火车读葫芦)

  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他们都是草字头的字)说明这两个字都和(植物)有关。

  2.区分一棵葫芦和一个葫芦

  你们见过葫芦吗?看,这是葫芦,这也是葫芦。我们可以用量词来区分他们。左边这幅图我们可以说:一(个)葫芦,右边这幅图我们可以说:一(棵)葫芦,注意,这个“棵”是什么偏旁啊?对了,他是木字旁,因为葫芦就是一种植物。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一棵葫芦上不仅有一个一个的葫芦,还有开放的白色小花,我们叫:葫芦花,绿色的叶子我们叫:葫芦叶,这长长的一条我们叫做:葫芦藤。这个“藤”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注意他是后鼻音。我们要把它读好,teng,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藤是草字头,说明这个字也和(植物)有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有藤的植物吗?(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看这些就是他们的藤。)

  3.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这棵葫芦的呢?这棵葫芦上长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叶子,什么样的小花,什么样的葫芦藤呢?请你赶快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并圈一圈。

  都找到了吗?什么样的葫芦藤—细长的葫芦藤,我们除了可以说细长的葫芦藤,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呢?什么样的葫芦花?—雪白的葫芦花,还可以说雪白的什么?什么样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还可以说可爱的什么?

  请全班一起读词组,注意读好“的”的轻声。

  咱们来合作读一读,老师来问,请你来答,注意要读出它们的特点哦:什么样的葫芦藤—细长的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花—雪白的葫芦花;什么样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如果没有读好形容词就再读一读)

  现在,老师把这些短语放进句子中了,你还能读好吗?请男女生合作读一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话。

  这段话里的形容词真是用的太好了!小葫芦真是太可爱了,所以啊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了。

  4.这段话除了形容词用的特别好之外,你发现没有,作者在介绍葫芦的'生长过程中,还运用了很多的(动词,PPT动词变红色)指名读动词,这些动词大部分都带有一个“了”字,注意要读好它的轻声。

  5.教学“谢”(出示字典中的选项,选择)

  你注意到了吗?“谢”在这里也是个动词,平时它表示什么意思啊?那在这里,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当我们不知道生字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请教一个好朋友—字典,老师已经帮你们先查了一下这个字,在字典里呢,它一共有以下几种意思。(PPT出示谢的字典页面)那么在这里,他表示什么意思呢?对了,在这里,谢就是凋落,衰退的意思。以后,我们如果遇到不知道意思的字,我们就可以请字典朋友来帮忙。

  我们除了要了解“谢”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这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注意三个部分要紧凑一些,每个部分要写的相对窄一些,身的起笔在竖中线,略高于两边。注意身的横和撇不能出头。

  6.接下去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好彩色部分。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难怪了,那个人几天去看一次啊?——每天,每天都要去看一次吗?——要看几次。

  7.现在,老师要把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内容藏掉一部分,你们能够根据动词复述出葫芦生长的过程吗?请你看着填空先自己准备一下。

  谁准备好了?

  8.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看看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PPT播放图片)看,一株好好的葫芦最后变成了这样,多可惜呀!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PPT出示第四自然段)

  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句话,请两个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读完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啊?对了,因为第二句告诉了我们葫芦是怎么变黄的呀,对了,是慢慢的,为什么是慢慢的呢?因为蚜虫也是慢慢变多的。葫芦也不是一下子一起落下来的,而是一个一个落下来的,因为蚜虫需要一点一点的吸食葫芦的养分,葫芦就一个一个的死掉,落下来了。

  三、巩固生字,引出下文

  1.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找一找并划一划相应的句子。

  2.第1句和第2句: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叶子,也没有叶子上的蚜虫,所以,最后葫芦才会被蚜虫吃,都落了。)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换一种说法吗?——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相同之处: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1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2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呢?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所以他根本不管葫芦叶子和叶子上的虫子。所以,葫芦最后才都落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同样的,这句话如果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种说法可以这么说?——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相同之处: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1句是反问句,它所表达的语气比第2句更强烈些。

  3.课文里还有一句话体现了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他要的只有葫芦,请你再仔细找一找。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教学“盯”和“自言自语”。(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呢?——盯。谁能来做一做这个动作?盯,就是长时间地,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盯着小葫芦,在干什么?——自言自语,那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这个人在自言自语些什么呢?——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看,这个种葫芦的人从头到尾要的只有——葫芦,他认为要不要管和葫芦有关的其他部分呢?——不要。那他认为的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个小视频。

  4.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关系的,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就不能生长了。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有重要作用。没有蚜虫,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了。

  5.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四、写字教学

  指导其他生字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组园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这一组园的单元主题是通过词语和故事使学生受到启发。这篇寓言故事重点围绕葫芦,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2个生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教学的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的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颖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形成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交流、互动中,树立自信心,得到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出示葫芦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我接着让学生说对葫芦还有哪些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教师由问题“葫芦的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转入了对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由带拼音词语到去拼音、再到单个生字认读,逐层递进。在小组内讨论记字方法,实现了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的目标,体现了小组合作。字词教学应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做“盯”的动作,让学生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并让学生扩展目字旁的字有哪些,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另外,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为理解与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学生会产生疑问,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于是我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画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从“细长”、“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体会“挂”字所带来的美。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图片,读出心中的惋惜、难过之情。通过两幅图片,了解了故事的开头和结果,教师巧设悬念,“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具体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详细了解”,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下节课要学习的二三自然段轻松带出,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五)指导书写

  本课所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文本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具有善于表现自己,天性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的特点,所以我主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以及主人公前后心情的变化,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明白“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即是“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的语气更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分析“小葫芦”、“葫芦叶子”和“虫子之间”存在着联系的道理。

  3、能角色朗读那个人和邻居的对话。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寓意。会分析“小葫芦”、“葫芦叶子”和“虫子之间”存在着联系的道理。

  【课前准备】

  制作课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本课词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老师带来了一些词语,你认识他们吗?

  同桌互考。指名读、男女生配合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带动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热身。】

  二、品悟课文,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ppt出图。

  你看,他的葫芦长的怎么样?请在文中找到答案完成填空。

  读短语

  课文具体是怎样描写这棵葫芦呢?用波浪线划出答案。

  这么可爱的葫芦,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ppt: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你们的朗读里我感觉到你们很喜欢这葫芦,其实那个人也很喜爱他的葫芦,你能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

  ppt出示句子1、2

  ppt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我们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欢通过朗读读出来。

  ppt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能体会他这时的心情吗?从哪里体现?动作表演盯,理解自言自语,感情读。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抓关键词动作演读课文,能将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更好地理解那个人当时的心情。】

  三、那个人这么关心他的葫芦,那他收获了葫芦没?

  ppt图二

  这棵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文那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的内容?太可惜了,你能读好这句话。

  ppt: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通过变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疑问和探究的兴趣。】

  四、学习第二、三段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还是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段2、段3。先合作朗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ppt:先合作读段2、段3,再交流为什么那个人没有收获到葫芦。用上“因为……所以……”来说明原因。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呢?

  ppt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你能想象他在说这些话时脸上的表情吗?(不屑、不在乎、没所谓!惊奇)

  《课课练》31页

  仿说句子:

  1、这种话还用听吗?

  2、自己的事情还要爸爸去做?

  3、小河不过十米宽,还用游那么久吗?

  学到这里,我也有点疑惑了,那个人要的只是葫芦吧了,长虫子的是叶子而已,为什么葫芦会掉落呢?你们能结合平时所了解的知识帮我解答吗?

  看到那个人那么愚昧无知,你觉得着急不?他的邻居看见了,实在看不下去,我们看看他邻居是怎么说的。

  ppt“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谁来扮演一下这位热心的邻居来劝劝他?

  指名读,男女生读

  那个人是怎么回应:

  ppt:“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同桌练习角色朗读,读出邻居的热心与着急,读出那个人的无所谓和无知。

  男女生角色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反问句所包含的强烈感情。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阅读时积累到的知识来解释葫芦藤、葫芦叶、小葫芦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那个人的收获不到葫芦的原因—看问题只看片面,不看全部,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通过合作学习,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五、学习段四

  那个人最终还是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去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所以---读

  ppt: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六、拓展

  1、ppt1:种葫芦的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

  2、拓展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的叶子上又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做?结果会怎么样呢?

  3、你想以什么成语来概括种葫芦的人的行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领他们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去体验、捕捉作者瞬息万变的情感旋律,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个性阅读体验,倾吐自己的情与意;运用之前所学概括课文,学以致用,理解课文,理解寓意。】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会有所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反问句的学习,学生有些许陌生,在之前的课文中,已经学习过反问句,但对于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仍有不解,在课堂中应重点学习。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懂,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多举例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读“葫芦藤、花谢”等词语,会写“治、邻”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教学难点:读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

  生答:葫芦。

  二、基础复习

  1、我会认

  出示会认的字,生开火车读,对易读错的生字进行强化,再齐读。

  2、我会读

  出示本节课的词语,分角色朗读,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

  3、我会写

  出示会写的字:治、邻,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生书空。

  4、我会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填空。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葫芦架上长了蚜虫,这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快速找到课文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那个人对蚜虫的毫不在意。

  2、观察插图,“盯”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体会那个人很重视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4、抓住“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迫切期待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重点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体会邻居的急切心情。

  3、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读出奇怪与惊讶。

  4、朗读一组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异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上下两组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要比陈述句更强烈。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作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

  (2)葫芦叶子的颜色不一样。

  (3)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

  (板书:蚜虫—叶子—葫芦)

  2、总结寓意。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联系地看问题。

  四、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互相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4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物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难点:懂得做任何事物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根据生活实际(由于天气变化穿多衣服了)谈话,从而初步揭示“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对难点的理解作下铺垫。】

  2、引导用“要的是()而不是()”说话

  3、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或者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疑问,归纳主要的三个问题:(1)这棵葫芦长得怎样?(2)那个人结果得到葫芦了吗?(3)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

  二、引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1、师生共同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接读课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并且通过这样的形式引起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关注,增强对文字的敏感性。】

  2、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是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读完课文后进行思考小结的习惯。】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葫芦刚开始时的长势好,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

  1、指名读投影上的文字。(第一自然段,只是少了个别词语)。要求其余学生认真看书,仔细听。

  2、说说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3、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体会加上这些词语的好处。

  4、练习检测:

  ()的叶子()的小花()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5、小结:在读书的时候要留意这类词语,体会它的作用,并且学会积累,在我们写作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四、朗读感悟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他的小葫芦可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那个人很喜欢他的小葫芦?

  2、朗读指导: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理解词语:自言自语。

  五、朗读感悟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1、过渡设疑:最后有没有如他所愿,他的葫芦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结果怎样?

  2、出示插图,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质疑。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看到这里会有什么疑问呢?(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设计意图: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边朗读边思考,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字,培养质疑能力。】

  4、解疑:四人小组交流,说说小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5、结合回答进行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对句子的体会和感悟。

  (1)(课件出示)我会填,我会读

  他看见()

  他心里想:()

  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他说:()

  (2)(课件出示)指导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备注】教学引导的脉络是: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六、感悟寓意

  1、想一想: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2、科学知识拓展:(课件出示)

  叶子能供给葫芦水分和养料。叶子被虫吃了,就不能输送养料给葫芦。葫芦就变黄了,落下来了。

  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

  (1)要知道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要听从别人的劝告。

  (3)要多读科学方面的书。

  七、布置作业:我会讲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5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4-09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2-1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7-19

(通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7-01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07-1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12-20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05-19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5篇11-2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