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9-04 18:39: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精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精选)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1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象外之象的言语的敏感通过想象转变成形象的图画,以调动学生的稳性思维。指导学生沿着诗文简练言语的阶梯去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体会诗的意境。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想象感悟诗境。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一提起家乡,我们都感到特别亲切。请同学们背一背思乡的古诗。

  2、出示课题,点明目标。

  二、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要求学生画出生字,读懂字音(特别是诗中六个多音字)。

  2、提出朗读要求:

  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了再读几遍。

  3、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5、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三、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理解前两句诗意思:

  ⑴提问,抓住关键字眼。

  ⑵要求用文中三处地名画简笔画。

  ⑶根据简笔画巩固诗句意思。

  2、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⑴提问,抓住关键字眼。

  ⑵简介作者。

  ⑶点明重点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

  四、精读全诗,想象诗境

  1、生反复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想象感悟诗境画面。

  3、出示:

  ()又()江南岸,并要求仿写交流。

  4、抓住“绿”字,启发学生深入想象家乡美景,用三、五句话描写场景。

  5、简介诗人背景。

  五、美读全诗,体味节奏韵律

  1、出示挂图。

  2、有感情朗读全诗,读出节奏、韵味。

  六、熟读全诗,当堂背诵

  1、训练学生朗读,指导背诵。

  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七、总结,拓展

  1、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想象,作者可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

  2、课外找些王安石的诗词阅读。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2

  本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中利用网页进行古诗教学的设计,因此含有网页设计与课堂设计两个部分。现分别介绍如下:

  【网页设计思路】

  网页设计理念: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习的资源能以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网络使用这些资源,无疑是对文本的一种生动有效的补充与拓展。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注意:只是网络资源,而不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即教师在上课之前把学生需要的资料收集整理好,集中在本地的局域网上供学生参考使用的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设计中,考虑到该网页是用于课堂教学,因此要保证学生完成基本目标,学生借助过网络资源学习时是一种自主学习,如果网络课件没有适当控制,学生未必能保证把本课需要他们掌握的内容全部访问到,网页设计既要能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课文的基本目标,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思考与拓展。在本课的网页设计时,我采用了“阶段解密板块式”设计。阶段式学习能使学生能围绕学习目标层层深入学习,阶段内的板块又给了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密码设置使学生不至于迷失于资料的海洋中,有效的控制了网络课件,同时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也可以使学生学习各尽其力。使网页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阶段解密板块式”设计详解:

  1、阶段设计:

  我将整堂课分为:“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学生探索研究”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用来解决古诗的教学内容,最后一阶段是对古诗的拓展。每个阶段内都有相应的学习板块供学生学习。每一阶段后都有一个交流汇报环节,在这里,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师生、生生之间走出人机对话的“一厢情愿”,同学与同学,老师与同学进行思想的“亲密接触”,有议论、有评价、有鼓励、有朗读等等,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关怀。在最后一个阶段,广阔的网络资源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的内容,突出阅读的个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火花。在三个阶段之间,我加了密码保护,即在第一阶段汇报交流完毕后,学习小组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密码进入第二阶段,同样,由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也需要密码。

  2、密码设计:

  密码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对网页进行有效控制,如果没有密码将网页控制,学生阅读的范围就非常大,学生熟悉网页要用去不少时间,从而降低了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

  密码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习能力不等的同学各得所需。因为当能力强的同学很快达到了学习的基本目标后,就可以获得密码,这使他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广的阅读。而学习能力欠缺的同学,因为没有密码,就会听听别人的汇报,或继续在基础板块中学习,直到完成课文学习的基本目标。这样能力强的同学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而能力不足的同学,至少也掌握了应学的内容。

  3、板块设计:

  第一阶段内的板块:

  “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学习诗句、古诗朗读”四个板块。在这些板块里有词语注释、作者生平、课文插图、地图、古曲音乐、古诗范读、简单的flash等内容。

  第二阶段内的板块:

  “全诗理解、回顾前面”两个板块。在“全诗理解”中,列举了两种全诗的解释,供学生参考。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回顾前面”来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三阶段内的板块:

  “回顾《泊船瓜洲》、王安石生平、绝句与律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王安石诗集选、‘绿’字的研究、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网上寻宝”九个板块。板块中一些艰涩的词句,都经过删改,做到尽量让学生能够读懂。在“网上寻宝”中列举了几个学习古诗的网站和常用的搜索引擎。

  【课堂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背诵。

  2、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对古诗意思及理解,体会作者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3、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形式策略〗

  1、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学习:

  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自己独立学习:

  让有个性思维的同学自由发展。

  3、师生之间“谈话式”学习:

  让学生能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

  一、示题引问

  1、示题。

  2、学生读诗,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二、了解诗意

  1、教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新的朋友、老师──网络,用它来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网页了解诗人、诗句的意思。

  2、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⑴教师引导交流重点词的意思。

  ⑵解释全诗的意思。

  三、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四、借助网页探索拓展

  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有关本诗和其他有关诗的知识。

  2、学生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进行交流

  五、课后作业

  将今天的学习成果,用word或powerpoint做成汇报作业。

  〖课堂实录片段及解析〗

  片段一:

  (经过第一阶段网页学习后)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时,有同学找老师要密码了,但是要获得密码,必须将你对诗句的理解对大家说一说,哪位同学准备好,就赶紧举手吧!

  (举手的学生只有两三个,老师点了其中一位同学。)

  生: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只隔着几层山……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你怎么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的是长江呀?

  生:因为前面(网页)的解释里说:瓜洲在长江(读重音)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所以我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的是长江。

  师:哦,原来你是借助注解明白的,阅读真仔细!哪位同学用其他的方法知道的?

  (有两三个学生举手,点其一回答)

  生:我是看地图知道的。(学生操作网页展示地图,指出长江)

  师:你看到了长江,那你知道京口、瓜洲和钟山在哪里吗?

  (生找不出来)

  师:哪位同学帮帮他?

  (举手的同学多了起来,点其一回答)

  生:(操作网页将对应的地点名称拖到地图上相应的位置。)

  师:你怎么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呀?

  生:前面(网页)说了: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重读)。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重读)。

  师:真不错,能借助注解,把地图看明白!那位同学你明白了吗?

  (刚才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点点头)

  析: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获取字面信息,通过地图获得直观的信息,两种信息内化为学生的理解,在这里传统的学习与多媒体的优势找到一个和谐的融合点。

  片段二:

  (一学生回答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后)

  师:理解得真好,能告诉大家你怎么明白这句诗的吗?

  生:我是看注解知道的。

  师:注解上怎么说的?

  生:(操作网页展示。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师:你能想象一下“吹绿了”的景象吗?

  生:春天来了,草绿了,树绿了。

  师:嗯,你的春天似乎缺乏生气,哪位同学再来想象一下?

  生:春天来了,岸边的小草绿了,岸边的树的嫩绿的枝条随风摆动,绿树、绿草倒映在水里,水也染绿了,江水、树、草绿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

  师:真美的绿呀!

  析: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形象再现,但是,学生对文字的感受更深刻了。这里学生不会因多媒体而产生思想的惰性,放飞了想象的翅膀,活跃了思维,这又怎是一个“绿”字了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4)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三、背诵

  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总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4

  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到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家乡),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古诗有了初步的基础,他们在五年级时已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功方法。这次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掌握了学法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但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教学此首古诗是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基本教学法。

  【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摒弃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基本技能,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领悟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理解诗的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很好的背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家园、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并运用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

  1、读古诗,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2、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古诗。

  教师准备:预习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积累了不少古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每张桌同学的手中都有一些诗句,请把相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生:连线!

  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你们太厉害了!

  师:你们积累的古诗真多,现在我来出诗的上句,你们对诗的下句,好不好?

  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1: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真棒!孤帆远影碧空尽,——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对答如流呀!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真好!这句诗是哪首诗的名句,还记得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咱们一起来背背好吗?

  师生同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说的很好!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经典诗文里,有写亲情的,有写友情的,有写景物的,还有写思乡情的等等。

  二、学习《泊船孤舟》

  1、知诗人,解诗题。

  生:王安石

  师:谁能介绍一下王安石?

  生:王安石是宋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 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一位著名 的诗人。

  生:瓜洲

  师:瓜洲在江苏省,就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我们一起朗读这个题目。

  生:齐读

  师:那么泊是什么意思?

  生:停靠或(把船停放在岸边)

  师:泊船瓜洲又是什么意思?

  生:船停靠在瓜洲

  【意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知识,增强学生对学习诗的学法之一的记忆】

  2、抓字眼,明诗意。

  师: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分好节凑。

  生:自由读古诗

  【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任务读书,是为了让学生在不受约束

  的情况下自觉地读,由被动变为主动地达到读书的目的。】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古诗,读错一个音。

  师: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你读对了五个,很了不起!“间”在这读第四声,在这是间隔的'意思。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

  生1:黑白相间

  生2:间隔、间苗、间断、间谍

  师:你的积累真丰富,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摇头晃脑读古诗

  生:读,节奏感不强。

  生:有韵味地读诗

  师:读得可真好!大家一起来读!

  生:读

  师:谁来说说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

  生: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

  师:说得很到位!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并大概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

  生:说出位置,师标注。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1:瓜洲应该在上面,京口在下面

  师:为什么?

  生:注释中说瓜洲在长江的北面,上北下南,所以瓜洲在上面,京口在下面。

  师:你会从书中找原因,非常会学习!真棒!

  【意图:师生共同完成此项任务,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印象】

  师:同学们,在你们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

  生:一部分学生说近,一部分学生说远。

  师:你来说说近的原因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并且体会得很深刻。谁在来说一说?

  生2:我还通过“只隔”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师: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生: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说很远。

  【意图: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加深记忆】

  3、深入学习三、四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谁能说一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生: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师:这一句中哪个字用的特别好

  生:绿

  师:那我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到过哪些字?

  生:(讨论交流)到,过、入、满

  【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师:(出示幻灯片)春风又绿江南岸,文字本是有情物,读到此句时想想你看到了什么,什么绿了?口头完成填空:一阵春风吹来,吹绿了()吹绿了()吹绿了()。让学生展开想象,大地是怎样变绿的?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拍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镜头吗?

  生:填空

  师:多美的春天呀!同学们,这个又字,我们不能忽视,就是这个“又”字,让诗人不由得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呀?诗人他怎能不想——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同学们,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你们能想到吗?请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

  生:写话,教师巡视

  【意图:展开想象,开拓视野】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他们是多么幸福!

  师:你是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师:团团圆圆一家亲,多么温馨的画面!

  生3: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饮酒品诗,是多么的惬意!

  【意图: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快乐自由中翱翔】

  师:是呀!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别让人难忘的!同学们,诗人现在能不能和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呢?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男):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一切都已远去,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只有这轮明月呀!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肺腑的仰天长问,是诗人刚刚离开家就来问明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

  生1:我想问:诗人你那么舍不得离开家,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生2: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

  【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走进诗人,体会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明白什么了?

  生1:诗人他被逼无奈才离开了家,所以他特别不愿离开家

  生2:诗人他极不情愿离开了家,他其实不想去当宰相

  生3:诗人是身不由己的,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

  生1: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只有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2: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只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3: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发自肺腑地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全体)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由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诗人对家乡无限的留恋之情!

  生2:诗人思念家乡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3:诗人是多么想家,舍不得亲人!

  【意图:再次感悟诗人的内在情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诗人的心!大家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生:(全体)声情并茂地朗诵

  师:能背诵下来吗?

  生:背诵

  四、课堂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很好的背诵了,那老师要检验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1、王安石,()代人,曾推行(),功绩不裴。《泊船瓜洲》表达了真挚的()之情。

  2、解释诗句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绿: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

  5、全句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是写的是诗人路过(),怀念(),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感情是在()中流露出来的。

  五、拓展延伸(画一画)

  1、启发:

  师: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我们在体会一下,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在你们的头脑里,一定能画出一副绚丽的图画,现在你想做什么?

  生:我想用彩笔来画画看。

  生:我想写一写,把这首诗默写出来。师:好的,请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古诗的喜爱。一会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生:好

  2、全班同学安静的写画

  3、反馈

  师:哪名同学把你的作品展示看一看。

  生:展示作品(全班鼓励)

  【意图: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展现儿童的天性,让成功的体验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师:同学们,自古以来,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好多,老师在这收集了一些,大家一起来读读!

  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着)

  六、总结

  师:同学们,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大家课下可以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同学们也可以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七、作业

  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吧!喜欢画画的孩子画一画你的家乡,喜欢唱歌的孩子找有关家乡的歌来唱一唱,喜欢朗读的孩子找有关家乡的文章来读读。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教学反思】:这堂课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

  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

  (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一)、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全班配乐齐读。

  (二)理解诗意。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

  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那你是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预设:

  A、“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诗句中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幻灯演示地形图)

  板书:一水间只隔离家不远——归心似箭

  B、“又”是什么意思?“绿”又是什么意思?点出了春天又一次到来了,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之美。“何时”、“还”你又怎样理解?说明诗人多么想回到家乡,思乡之切。

  板书:又何时离家很久——思乡之切

  2、体会用词的巧妙

  诗文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过了多次修改。(南宋洪迈《客斋续笔》卷八对该诗草稿的修改过程有记载。)最初用“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预设:

  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

  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D、(配乐播放江南美景图片)出示江南春色的相关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江南的景色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他对字词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板书:思念家乡之情

  五、入诗境,悟诗情。

  读诗要把自己当成诗人。假如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对着诗来想象,2、明月之夜,诗人钻出船舱,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想……现在已是春天,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田野……江岸……最后,诗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如果你是诗人,你能说说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吗?先在小组说说看,一人说,其他人补充。(学生相互议论,教师巡视指导)

  3、我请个同学做诗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出来

  4、融情诵读:看课文插图,想像一下,把自己当成诗人,融入诗人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

  六、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诵读升情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皓月当空,思绪万千,古代诗人借明月或喜或愁抒发感情,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一起来充满感情地吟诵下面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七、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6

  《泊船瓜洲》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拓展阅读篇目《千锤百炼为一“绿” 》中的一首诗,文中讲述了王安石炼字炼意,反复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文学名句的佳话。同时,《泊船瓜洲》又是我校校本教材《古诗文鉴赏》高段收编的篇目。

  这首诗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抒情杰作。这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全诗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充满着淡淡的乡愁与浓浓的乡情。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诗人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泊船瓜洲》从文章里提选出来,带领孩子进行赏析,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我校古诗文鉴赏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出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读读、议议、写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引领学生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带领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品味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本课的教学预设为三个板块:

  导入诗歌学习诗歌改写诗歌

  导入诗歌:引导孩子背诵思乡古诗,创设一种朗朗的诵读氛围,既是语言的积累,又是本课情感基调的把握与铺垫。

  学习诗歌:分为两个板快检查预习走进诗歌

  检查预习

  小学高段的孩子已经具备查阅资料、收集处理信息的预习能力,因此我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课前自己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诗意,初步感悟诗人的情感,上课时与老师同学交流。先检查多音字,把你们预习的结果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要求:1、选择感受最深的两行诗,说说诗意;2、体会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3、再有感情地读一读;4、全班同学交流汇报。这样做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又尊重了他们自主学习的需要,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更为他们在课堂上深入体会诗歌意境、用心感悟诗人情怀赢得了较为充分的时间。

  走进诗歌

  玩味语言文字欣赏文学形象感悟文化内涵

  我国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大凡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韵味无穷。抓住诗眼,能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品味诗人用字用词的精妙,欣赏语言文字塑造的文学形象,并由此感悟深邃的文化内涵,使其潜移默化为孩子身上的品质,与孩子形影相随,受益终身。这是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应该特别关注的。

  案例:绿

  ①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诗人经过十多次反复推敲最后才决定用它,知道是哪个字吗?“绿”

  ②对,就是这个“绿”字,“绿”是什么意思?(吹绿)是啊!当春风吹绿江南岸时,当我们漫步其间,一定会听到、闻到、看到些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绿”过江南的美丽景色呢?

  “鸟语花香”(导读:绿得热闹)

  “姹紫嫣红”(导读:绿得鲜艳)

  “生机盎然”(导读:绿得生动)

  “绿满江南”(导读:绿得丰富)

  “桃红柳绿”(导读:绿得缤纷)

  “春风和煦”(导读:绿得温柔)……

  ③师:满眼的绿,满心的绿,绿得令人心动!你们看,这就是被春风吹绿的江南(观看cai江南春景)孩子们,你们爱这绿吗?爱这绿意盎然的江南吗?诗人同你们一样,他爱这绿色,更爱这绿色的江南。一个“绿”字饱含着诗人多少深情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绿”字的反复玩味,使原本平面的江南之春有声、有色、有情,多彩起来,缤纷起来,多情起来,江南的春天呈现出立体之美,两个文学形象也呈现出来:美丽的江南深情的诗人

  案例2:还

  ④师:如此美景!王安石为什么不能回江南、回家看一看呢?(板书:不能还)(介绍背景)

  ⑤师:万般无奈,诗人只好询问天上的月亮,导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何时”什么意思?要等多久?(也许两年、十年,也许遥遥无期……)多么漫长的'等待!(读)

  ⑥一个“何时”透出诗人多少的忧愁!(读)他愁什么?多么无奈的忧愁。(读)

  ⑦静静的夜晚,只有明月陪伴着他,满腔愁绪与谁诉说,唯有明月寄相思。面对当空皓月,诗人会想起谁?(母亲父亲妻子儿女)会对他们诉说什么呢?(cai月亮)(开启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语文回归生活,如此相映成趣,达到了和谐共振的效果。)

  “还”字的反复品读,品出诗人多少离愁别绪,诗人报国爱家、慈父、孝子的文学形象在孩子心中塑立,虽然跨越时空900多年,但仍然让孩子们感到亲切熟悉。而诗人身上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也必将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改写诗歌: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是我在这次课上的一个用心的思考。小学高年级的孩已经进入青春期,正是诗意萌动的年龄,正是滋生诗人情怀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他们在本子上信笔涂鸦,写他们自己的小诗,那就给他们创设一个机会,写写心中的诗吧!

  在写法上我没有任何的指导,通过刚才的诗词理解和领悟,学生激发的热情和共鸣需要得以抒发,这时我选择了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篇作品与《泊船瓜洲》在体裁、情感都是相近的,容易帮助学生体悟生活经历中尚难理解的去国离家的情感。我们把这首具有浓浓乡愁和爱国之情的散文诗推荐给孩子们,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聆听两位诗人跨越时空的心灵歌声,并与之产生共鸣,让两首异曲同工的诗会迸发出学生写作的激情。也许孩子们还不会写现代诗歌,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写作是有意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无意的吸收。抓住这份“感觉和气氛”,表达自己的字恋情怀,比什么都重要。

  我知道今天的课中还留有遗憾,留有不足,就如《泊船瓜洲》里的淡淡的乡愁,这就是我教学中的辗转的哀愁吧!可我喜欢这样一份诗意的哀愁,正是它带给我思考。愿做教师的我们都拥有这样诗意的教学吧,就如孩子们写的诗,也许有些拙劣,却充满盎然的真情!

  今天,我又见到了给予我教学悉心指导的廖老师、黄老师、许老师、罗老师,此时心中对你们的感念难以成句,我想对你们说:我一直感激你们,一直想念你们!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08-02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08-14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等奖11-20

优秀教学设计08-06

优秀的教学设计08-27

优秀教学设计12-31

马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3-11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4-11

优秀教学设计《船长》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