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3 10:10: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娇嫩、适宜、需要、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学习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课文讲读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个别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花钟。

  三、教学策略

  《花钟》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作者细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不同的花开放时独有的姿态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怀着一颗好奇心,进一步探索了开花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又在文章最后写出了花钟是怎样做成的,全文结构清晰,叙述精当。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态度,激发学生观察、记录的热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紧扣不同花朵姿态、开放特点来进行拟人化描写的。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预习成果,引发学生质疑

  1、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花钟的组成、花开的原因、花钟的制造。

  2、引出质疑:花钟是什么样子的?花钟又是怎么工作的?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一段,了解花钟的组成。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花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三句。我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

  (3)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吗?

  预设:学生没有关注到中心句。

  教师追问:第二句话在第一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预设:学生关注到了第二句是中心句。

  教师小结:第一自然段都是围绕着第二句话写的。

  (4)教师引导:文中说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请你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花的名称。

  学生从文中画出: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5)教师提问:请你读读这句话,和书上相比你喜欢哪种表达?

  课件出示:所有花都是“开放了”的句子。

  预设:学生说不好,因为没有原文美。

  教师引导:原文是怎样写,就写出了美呢?看看图,再看看书上的原文,有想法了吗?

  预设:都是写开花,但是用不同的方法来写。

  教师引导:牵牛花是什么样的?蔷薇呢?再结合图片上花朵的姿态想一想。

  预设:牵牛花就像喇叭,所以写它开花时就写了“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教师总结:把花当做人来写,抓住了花的特点,这样语句就更生动了。

  (6)自由朗读描写花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最喜欢哪种花?

  ①当学生谈到“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在学生谈完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后,随机问:做做吹喇叭的动作?牵牛花吹起小喇叭在说什么呢?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②当学生谈到“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引导学生理解“艳丽”“绽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蔷薇的妩媚风姿读出来。

  ③当学生谈到“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引导学生关注“从梦中醒来”,问:我们每天早上都从梦中醒来,在这里,作者把睡莲当成谁来写了?指导朗读。

  ④当学生谈到“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看图,加上自己的形容,说说:午时花怎么样地开花了?或什么样的午时花开花了?想象着它开花时的样子再来读这个句子。

  ⑤当学生谈到“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重点指导对“欣然怒放”一词的理解。

  师:看到这幅图,看到它的花开得这么美是什么心情?“欣然”就是心里很快乐。那“怒”是什么意思呢?在不明白字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查字典。出示课件:怒:①生气,气愤:怒容满面。②气势盛:草木怒生。

  师:气势很盛,万寿菊尽情地开放,快乐地开放,就可以称为欣然怒放。指导读出花开的气势。

  ⑥当学生谈到“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理解“苏醒”后,指导朗读这句。

  ⑦当学生谈到“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做动作表演“舒展”,想象月光花“舒展花瓣”时的样子。指导读出花儿的娇嫩。

  ⑧当学生谈到“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看图说一说,它会怎样地开花?指导朗读。

  ⑨当学生谈到“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提问:“什么叫‘含笑一现’?”随机出示一组昙花从开到谢的图片:昙花从开花到花谢仅仅三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三小时中,经历了开花到花谢的全过程。虽然短暂,但却把它最美的笑脸展现给我们,这就是——含笑一现。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姿态,体会作者用词精准、生动。

  (7)教师引导:师生配合着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要读出不同花的姿态美)

  师引读:凌晨四点,牵牛花五点左右,蔷薇——

  提问:老师读的部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述的准确)

  预设:学生关注到了时间的不同。

  教师反馈: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这些花组成“花钟”。

  预设:学生关注到了“凌晨”“中午”“傍晚”等时间词和“左右”这样表示不确定意思的词。

  教师小结:这些词语让我们明确了不同花大概在何时绽放,这些词语表示的时间看似模糊,但用词准确。有些句子没有“左右”这个词,也不代表就是准时准点开,但都加这个词就会显得重复过多了。看来作者的遣词造句是很严谨的。

  (8)同桌两人合作读第一段,练习背诵。

  (9)教师出示课件:

  下午五点,紫茉莉_________。

  半支莲,在早上十点_______。

  ___的.芍药花在早上七点____。

  教师引导:请你仔细观察,想象它们开花时独特的风姿,把句子补充完整吧。学生补充句子。

  预设:学生语言单调。

  教师引导:如果你是花朵,当你开放时,会希望大家怎样夸赞你呢?想象一下,再来补充这个句子吧。

  预设:学生依据花朵特点写出了不同的开放姿态。

  教师评价:你善于观察,抓住了花朵的特点把它绽放的瞬间说得活灵活现。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2、细读第二段,了解花开不同时间的原因。

  (1)请两位同学读课文,一位读第一句,一位读剩下的部分。其他同学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前边是问题,后边是回答。

  (2)师小结:像这样前边提问、后边回答的自然段,我们叫它因果段式。这样的段落可以让我们获得问题的答案。

  (3)请你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为什么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开放时间?用直线画出原因。学生默读画线。

  小结: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和昆虫活动时间相吻合。

  教师引导:昙花的开放是文中举的例子,文中概括地说了影响花开时间的原因,你能找到吗?

  (4)教师提问:请你读读描写昙花开花的句子,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它为什么只在九点左右开放。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因果段式并练习提取关键信息,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昙花一现”的原因,实现能力的提升。

  3、略读第三段,花钟的制造。

  教师提问:请大家自己读这一段,有一些词语如果去掉了,表达的意思就与原文完全不同,产生科学性错误,快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来吧。

  生反馈:陆续、刚刚、大致。陆续,表示先后出现;刚刚,表示观察时间要恰当;大致,表示不是非常精确的时间。

  小结:这些词语让文章的表述更具有科学性,现在用朗读让我们知道花钟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发现,体会科普文的用词准确和精确表述,再通过读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在心里留下痕迹。

  (三)总结学法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花钟,了解了花钟是怎样为我们大致报时的,还知道它是怎样被做出来的。其实只要你认真观察、积极探索,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有着无穷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还练习了抓住花朵特点,写出不同花开放时用不同的语言去形容它的独特美,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以致用。

  (四)布置作业

  1、摘抄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花朵开放的语句。

  2、抓住花朵的特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开放时是怎样的。

  3、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花钟》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我们明白,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带给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资料,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一样的花在不一样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盼,从最搞笑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资料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潜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述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40分钟,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搞笑的语言激起美的愿望。

  2、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潜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潜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各种不一样形式的读,对各种花开放的样貌的想象,省略号的揣摩以及师生共同合作的读写结合,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不足之处:刚刚接任的班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对字词的教学所用的时间较多,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生活”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感受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情趣,感受乡村儿童生活的惬意。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 中的“展示台” 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掌握本组的生字、词语,会认22个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4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4篇课文。《爬天都峰》中人物的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4.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图片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5.背诵、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美。

  6.进行“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记录、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写一写,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7.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一)整体感知,初步涉略

  1.学习单元导语,了解这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围绕什么主题,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学习这个单元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3.部署这一阶段课外阅读和积累的重点。

  (二)具体建议,篇篇勾连

  “课前布置 ──中间铺垫──课后拓展”,以资料的搜集、语言的积累为“经线”,以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为“纬线”,贯连本组的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1.课前布置。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准备课上交流。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槐乡的孩子》可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2.中间铺垫。

  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

  在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一课后,又引导学生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一是督促学生继续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交流的时候,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强求一致。为后续语文园地的汇报、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3.课后拓展。

  (1)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时,可以提示学生:“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在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提示学生:“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提示学生:“我要把下面的句子抄写下来,你抄了哪些?”。

  (2)读、背训练。

  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 “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

  (3)“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口语交际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教师要参与其中,作必要的引导。最后,就这次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为习作做些准备。

  学生第一次写作文,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要求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回忆在口语交际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想一想准备写哪方面的内容,并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写好后,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读给爸爸、妈妈听。

  这次展示台的活动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教学中不要受课本展示台中的示例限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要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整体回归,拓展延伸

  结合作业超市和语文园地进行,可选内容:

  1.基础大会战:词语接龙、猜字谜等 。

  2.展示自己的积累本,互相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

  3.本单元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

  5.小练笔:自由练笔,可以写身边有趣的动植物或是游览过的名山美景,与本单元学习有关即可。

  四、教学资源

  1. 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本组四篇课文都是反映儿童生活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拓展到这类资源,如《金色的草地》中的草地、蒲公英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景物。因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练笔;可以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回味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提炼素材;可以有条件组织学生秋游,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书籍、网络资源。教师先提出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

  一、“单元整体教学”从整体出发,可以有机的结合教学的方方面面。

  “单元整体教学”将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最大优化的组合,强调重点的提升和复现,提高教学效率,避免知识讲解的无效重复。最主要的是,节省了时间,让学生去学习教师精心设计过的教学内容,然后学生去交流,拿出学到的本领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满足愉悦感。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早就指出:“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英语教学中,整体单元教学法就是其中方法之一。

  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整体设计中,我们通常会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听带思,以说带读,以读促写,写中所说,以写带知的良好效果,这种思维发散训练可以活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学习内容,使学生由过去的`学好这一段过渡到学会这一类。三、“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学生能从教师示范的“举一”中去较好的“反三”。在Read and write教学中,有了Let’s learn和Let’s talk的学习输入,学生很容易解决了词汇和句子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在无数次的复现,在有了学习支架的帮助下,可以进行模板似的推进学习,降低了学习的坡度,学生也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

  课时目标:

  1.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性

  重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项目过程:

  一、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隔膜》《多收了三五斗》等。他先后主持编辑过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二、体会语言

  1.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出来做品析(思考探究二)。

  句子: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阅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列加点词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作业本任务三)。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⑴常常……常常……

  ⑵凡是……都要……

  3.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思考探究三)。

  例子: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4.本文的语言也有“如话”的风格,请举例说明。

  例子: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

  例子: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5.作者在叙述中不仅加入自己的评论,还引用古语名言。

  在文中将这些名言划出来,小组合作说说它们的意思,说说这些名言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文章是如何表现的?

  板书设计

  三、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文章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

  一、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从大概念、大主题、大单元架起连接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桥梁,课程改革的核心依旧是高质量课堂教学。

  要从体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认知层面实现根本性转变,一是改变6—8课时/学期的技术小单元教学,转向至少18课时/学期的主题大单元教学;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设计。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技能、问题、情境、学习、练习、比赛、评价等结构化、进阶式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二、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困境

  1.体育课上成中考项目训练课,学生被动执行训练,学习兴趣被扼杀。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中考体育考试成绩,体育教师奋战在体育课堂上,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但是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放弃了现行的体育教材,中招考试考什么就在课上练什么的问题较为突出。若干年下来这一部分体育教师只会上中招考试项目的训练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建议内容和教材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却渐行渐远。而中学生三年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学习兴趣渐渐被磨灭,甚至谈体育课而兴叹,迫于考试却又不得不练习下去,处于煎熬的状态,与国家所提倡的体育教育标准和目标背道而驰。

  2.忽视学生学情,急于提升成绩,导致部分学生成绩提升进入困难期。

  每所中学生源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具备的体育技能也各不相同。小学阶段体育课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强,相应掌握了一些体育技能;相反,开展较差的学校,则学生基础薄弱,体育技能弱化。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却忽视了这一客观事实,在教学中不能因材施教、开展无差别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提升。例如,篮球运球这个内容对于有些男学生来说早在小学阶段就完全掌握了,有些学生都能参与篮球比赛,灵活掌握了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变向运球等技术。

  3.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顶层思考,教师无序执行,教学合力难以形成。

  因为学校对教育课程没有逻辑化、规范化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导致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横向堆积,缺乏纵向的整体把握,致使学生在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没有螺旋式上升的'积累。例如,唐老师今年带的是七年级,那么唐老师在七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教授学生足球运球、篮球运球等一些项目技能内容。可是到了八年级换成了李老师,李老师又会在八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重复教授学生上述内容,像这种情况在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没有体育课程全局性的思考,没有系统的规划,如此简单重复课程内容,就难以从量变达到质变,体育组全体教师的合力也不会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后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形成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螺旋式上升的积累。

  三、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

  为了规范现行初中体育教学所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站在升维的高度审视和构思体育学科课程搭建,以统筹细化和顶层思考为手段,把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之中。我们提炼出考试必备的关键技术和必备的关键身体素质,以步骤、层次、程度为标准,从“简、易”到“繁、难”分配到三个学年六个学期中。本着科学创新的体育教学观念,以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基本身体素质课程单元、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学校或教师专长特色单元、教学机动单元为内容载体,以“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为指导,对每学期的大单元组建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论证。

  1.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

  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队列队形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开学初在体育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习惯是保证上好每节体育课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大课间常规是利用开学初的体育课快速将大课间的内容、路线及要求灌输到每一位学生心间,形成传统,让大课间发挥提高体能促进技能发展的功能,达到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落实国家教育机构颁布的相关规定及要求。

  2.基本身体素质课程单元。

  学生身体基本素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特点共同构成的,培养好的基本身体素质不是单纯为了中招考试,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其他运动技能的基础,为达成学生健康成长和基础储备的目标提供支撑。所以这一部分的课程单元是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练习难易度。同时,身体素质经过三年六个学期螺旋上升式的积累,在中招考试的素质类项目考试中定会脱颖而出。

  3.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

  由于小学阶段升入到中学阶段学生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初中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起始点,甚至有些体育教师考什么练什么,忽略了技能形成的规律,一味拔苗助长。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把中招考试的技能项目安排到三年六个学期中,既兼顾学生的技能形成规律,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技能螺旋式上升的思维设计好课程,让教师把学生成绩的提升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在每一节体育课中让学生学好、练好,相信经过长期的课程熏陶,会在学生身上形成特有的体育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是高于体育中招考试的,成绩必然提升。

  4.学校、教师特色课程单元。

  每个学校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有它的特定使命和目标。因为多数学校所谓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是校方领导安排的体育课程,既不是学生能上的,也不是体育教师想上的,所以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缺乏整体构思和顶层思考的。

  当然,由于中学升学压力大,有些学校不想搞什么特色,只想成绩提升,那么可以单独拿出一个单元交给任课体育教师来发挥他的主动权。通过这种形式,首先,可以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发挥其本身的技能和专长;

  其次,横向多项目的课程选择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维度,加深学习深度;最后,学校可以逐渐积累建立特色技能形成课程的宝贵经验。

  5.机动课程单元。

  在所有课程单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势必会遇到一些不可抗性因素导致课程单元不能有效开展。比如在实施课程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一个学期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阴天下雨、雾霾等天气因素,临时开会、节假日活动等人为因素总会导致我们的课程不能按原计划执行,所以我们要用机动课程单元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遇到天气因素不能上室外课,那教师就可以利用机动课程上室内理论课。如果是现实因素导致课程难以开展,那么机动课程单元就可以作为随时安排的替代课时数,两者结合能体现出课程的普适性和趣味性。

  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按照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把五个单元横向组合就组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接下来依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课程纲要的形式说清楚这一学期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最后撰写出每节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以“四有课堂”的要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发展好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相信学生一定会在这样的体育课程中享受乐趣、学会技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

  单元目标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为“难忘的小学生活”。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材围绕“难忘小学生活”的主题,编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板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每个板块都编排了“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其中“活动建议”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提供了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阅读材料”属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资源参考,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使用这些材料。

  本单元的第一项活动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用“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回忆往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练习,发展学生整理资料与使用资料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二项活动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二、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材料。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如毕业联欢会,学写策划书。

  5、设计并制作成长纪念册。

  三、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即将告别生活六年的小学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依托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梳理或令人激动、喜悦,或令人伤心、遗憾的事,使得本单元学习时光成为人生道路上永远难忘的'岁月,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单元学业

  质量标准

  1、围绕单元及板块主题,与同学交流、协商,制定阶段活动计划。

  2、收集和筛选反映小学生活的资料,填写时间轴,与同学分享难忘的回忆。

  3、自主整理成长资料,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4、策划毕业联欢会,写出策划书。

  5、与人合作,筹备并举办毕业联欢会,表达对师友、母校的惜别之情。

  6、用书信等形式表达情感,与人交流。

  单元

  结构化

  活动设计

  (大概念、大主题、大情境下的分问题一:回忆往事)

  活动1:填写时间轴

  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写在相应的时间点上,还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活动2:分享难忘回忆

  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于同学分享。

  活动3:制作成长纪念册

  (大概念、大主题、大情境下的分问题二:依依惜别)

  活动1:毕业演讲

  活动2:举办毕业联欢会

  活动3: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有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台湾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新疆吐鲁番;有繁华而热闹的首都北京;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泼水节。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这是一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学生分析】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北京亮起来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上学期已经学过《北京》一课,有的小朋友去北京旅游过,对北京已经有一些了解。而《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吐鲁番、云南的傣寨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因此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是会感兴趣的。

  【教学设想】

  1.与生活链接。通过在中国地图上画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的位置,给学生直观感受,以老师带领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旅游为主线,贯穿四篇课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

  3.通过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四个地方的特色。

  【学习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中国地图。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在地图上找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台湾、吐鲁番、云南、北京。让学生们结合《语文园地三》中“宽带网”的知识,了解我国56个民族,了解我国的28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地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这四篇课文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他们马上想学这四篇课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2.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旅游情景,设置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3.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

  三、各有侧重

  (一)《日月潭》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日月潭清晨、中午的美丽景色,看谁读得美。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日月潭的图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延伸收集台湾其它的风景图片。

  (二)《葡萄沟》

  1.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刚才有那么多小朋友说喜欢吃葡萄,我们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莆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多么惹人喜爱,那我们怎么能把这种喜爱的心情读出来呢!

  3.了解葡萄沟的位置,了解新疆是维吾尔族的集居地,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

  4.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我们家乡的特产。

  (三)《难忘的泼水节》

  1.以知识抢答的游戏导入新课。

  我是大家的导游,欢迎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车,利用没到旅游景点前的几分钟我们做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看谁得分最多: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一个民族?你知道傣族生活在哪吗?傣族最有名的民族节日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去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板书课题)。今天来这里旅游的不仅有我们小朋友,还有一位尊贵的客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关于周恩来总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适当补充。)

  2.了解其它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北京亮起来了》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文: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北京》一课,回忆一下那一课为我们介绍了什么?今天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北京的夜景。

  2.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美丽的夜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3.小组内交流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

  四、交流展示

  1.学习完这四篇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旅游归来交流会,谈一下你游览这四个地方后的感受?你还想去哪里?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把学生收集到的这四课的风景图片搞一个祖国山河图片展,看一看谁收集的风景最美,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小小纪念品。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内外作品学习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作品,感受人物形象,总结外貌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 少年闰土那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那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还有鲁迅先生那刷子似的头发,隶书的一字胡须, 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本组课文以及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细细品味人物的描写方法,更进一步了解鲁迅。

  二、深入文本,品味外貌描写

  (一)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 1. 鲁迅笔下的闰土

  (1)读《少年闰土》中描写闰土的外貌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感受少年闰土的特点。(朴实、可爱、富有活力)

  (2)读《故乡》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体会中年闰土的特点。(生活艰辛、饱经风霜)

  (3)比较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异同,感受外貌描写的好处。

  这是鲁迅记忆中的闰土的形象,只可惜鲁迅跟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再次相逢,闰土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2.鲁迅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

  (二)他人笔下鲁迅的形象

  1.快速浏览19课《一面》,用“——”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 学生汇报。

  3. 让我们把这六处描写外貌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 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啊?

  5. 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6. 有两处外貌描写有点重复,都讲到了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还有头发、胡须等等。能不能去掉一处?

  7. 引导思考:文中这六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三)小结

  三、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摘抄的鲁迅本人或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继续读鲁迅的作品,品味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更进一步了解鲁迅。

  板书设计:

  入形入神写外貌

  按顺序 抓特征 展性格 巧修辞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9

  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之后,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另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可以说,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是统编教材几大亮点之一。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其次,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再次,它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可以用这简单的五句话来概括:阅读是基础,活动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实践是精神,自主是本质。与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比,它的活动相对单纯,主要是学科内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活动”与“探究”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探究式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们与“讲授”与“习得”是互为补充而非互相抵触的关系。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单元整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文作为单元教学“例子”的功用也就尤为凸显。关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分成这样四个部分来完成:导入激趣——活动准备——演讲比赛——活动反馈。

  【导入激趣】用时一课时

  本单元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怎样,与这一课时的教学密切相关。在这一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了解演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走上讲台演讲的欲望。

  (3)明确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因演讲而一举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罗斯福、周恩来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公共场合下,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出色的演讲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们在心中认为演讲只是名人们的事,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误解。

  其次: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讲视频,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演讲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点拨演讲的亮点之所在。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不看门道的现象。

  再次: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点拨,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我们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鲜,我们更要看到演讲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时所进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要具备三大要素——好的演讲稿、熟练的演讲技巧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顺势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活动准备】用时四—五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繁琐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所在,单元教学的任务一、任务二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这一部分里面,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在阅读四篇演讲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并就某一个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

  (2)通过模拟演讲,来熟练掌握演讲技巧,为第三部分的演讲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阅读

  让学生把这四篇演讲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求对演讲词的写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句式、人称、开头、结尾、语言的风格、感情的抒发方式、主题等。

  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共性,如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等,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不同点:有的侧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语言幽墨,有的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较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领会其内涵。比如,同样是演讲,为什么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感情表现的尤为强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条理却非常的清晰?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理解,演讲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二)精准阅读

  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把体会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充满激情”的特点就作为了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来完成。围绕这一项主要任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内容和结构,可以通过条分缕析来解决,情感要靠读,用自己的声音向别人去传达,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2、找几处自己认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特点。

  学生找出的语句可能比较多,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富有激情的语言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大多为短句;

  (2)使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

  (3)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修辞的综合运用;

  (4)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恰当的运用这些手法,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并试着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

  在《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学当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设计以下问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

  2、为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说说本文举了哪些例子?除了举例之外,作者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议论文,所以老师不宜使用过多关于议论文的专业术语,所以只能用这种问题让学生了解举例和对比在充分论述观点时的作用。

  3、品味亮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在学术演讲中,语言要注意准确、严密。

  举例要具有典型性,比如:“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这句话中,“眼光”、“勇气”和“毅力”三个词语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4、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段文字论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本课的一个作业。

  在进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的教学时,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演讲稿的某些特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采用一种印证式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再次体会演讲词的那些特点在这两篇短文中是如何的体现的。

  (三)模拟演讲

  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任选四篇演讲词中的某一个片段,进行认真揣摩把握,最好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然后到讲台,进行模拟演讲,其余同学既作为观众,配合模拟现场,又要作为评判人员,对模拟演讲的学生在演讲技巧方面给予评价。提示学生在模拟演讲之前,要揣摩当时的情景,尽量让自己的演讲具有真实感。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在演讲时,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可以结合课本P94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各种演讲技巧的恰当使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对各种演讲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某种技巧,而且又非常恰当,老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演讲比赛】(用时两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整个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成果的最终呈现,凸显了以活动为核心这一主题。这部分也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三。在这一部分教学任务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组织并落实演讲比赛,帮助学生分好组,并相应做好演讲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好评分标准,选好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并撰写主持词,布置演讲比赛的赛场,用手抄报或海报的形式做好演讲比赛前的宣传工作等等。在演讲比赛进行的全过程中,教师也并非意味着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参与整个活动,一方面是维持演讲持续,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前准备。

  【活动反馈】

  本单元的整体活动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开展,根据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一篇情景作文,以作为本单元的作业。还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为这次演讲比赛写一篇消息、特写或通讯等。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积累优美词语,并学以致用。

  2、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3、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字词的情感,养成主动积累字词的习惯,热爱祖国的丰富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童心小广播

  1、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2、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员

  3、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4、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组

  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断、楚、孤、帆)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中断、楚江、孤帆)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

  (孤——狐)(继——断)(帆——凡)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四、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孤——狐)(继——断)(帆——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蓝色、懒洋洋、披甲、威武、拣东西、颜色、形状、渔料、祖祖辈辈、)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蓝( ) 懒( ) 拣( ) 形( )状( )渔( )

  篮( ) 赖( ) 栋( ) 型( ) 壮( )鱼(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五、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透、献出、药材、软绵绵、刮过、舌头)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党( ) 映( ) 材( )刮( )浸( )

  赏( ) 影( )村( ) 敌( ) 侵(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

  何为望远镜思维?顾名思义,我们要打破部分的局限、狭隘的视野,用向外部看、向远方看、向整体看的思维来看待单元整体设计。由于所对应的大概念大小不一,我们可以把单元分为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宏观单元是整个学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跨学科的大概念组织的集合,中观单元围绕某一学科的大概念展开,那微观单元自然是学科教材中的现有单元。按照刘徽老师的观点,望远镜思维即要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运用统整法或基点法思考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单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

  以单元与单元的关联为例,统编版教材中,各单元以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的双线组元形式编排。针对这一编排形式,我们可以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建立单元与单元的关联。比如统编教材必修上下册中,议论文写作隶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涉及三个单元的写作主题和写作任务,分别是议论要有针对性、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论证。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展开前后勾连、逐级进阶的关联式作文教学。“议论要有针对性”主要落实“针对”的四个维度,引导学生在写作上增强问题意识、读者意识、说理意识、目的意识,从整体上进行议论文写作框架的`打造。“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主要解决多维度阐述观点的问题,以提升元认知能力。“如何论证”则主要解决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问题。这样,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针对某现实问题,在特定的读者对象面前,运用说理思路和说理方法,多维度阐述自我观点,以说服对方”这一大概念的统筹之下,写作教学在单元的关联中循序渐进、有序展开,学生的写作能力逐级提升。

  再如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有一句名言:“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学科的很多知识与能力要辐射到其他科目的学习。比如学生对语段的分析能力强的话,数学的应用题相对会更得心应手;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强的话,历史的史料分析题得分会更高等等。以选必中册“逻辑的力量”为例,思维形式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对特定对象进行反映的基本方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一大概念涉及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把握了概念之间的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不仅有利于病句题的分析、现代文阅读的解读,还能顺利掌握数学集合的相关知识,轻松完成政治的客观题分析。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2

  课题

  跳绳

  课型

  新授课□√习题/试卷讲评课□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跳绳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具有较大的锻炼价值。跳绳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跳绳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学习者分析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玩,好奇心强,喜欢表现,但好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部分还存在任性、娇气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他们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

  3、学习目标确定

  小学生喜欢玩,有一定的好奇心且争强好胜。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以学生为主体使主体自身发挥自我教学的作用。

  4、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跳绳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

  难点:掌握跳绳活动方法,做到自主学练和合作锻炼。

  5、学习评价设计

  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在不断地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就连课间十分钟也想跳。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准备部分:

  1)集合整队

  2)清点人数

  3)师生问好

  教师活动

  1)声音洪亮

  2)口令清楚

  学生活动1

  1)老师好!

  2)稍息、立正

  3)认真听讲,思想集中,积极反应

  活动意图

  说明教学常规环节二开始部分:

  1)队列队形练

  2)徒手操

  3)素质练习(30个跳短绳)

  4)“逮尾巴”

  教师活动2

  1)口令指挥,动作提示

  2)教师喊口令,师生共同做操

  学生活动2

  1)听老师口令,在老师的带动下,跟着老师一起做徒手操

  2)精神饱满

  活动意图

  说明热身运动环节三基本部分:

  1)双人前后

  2)双人面对面摇绳

3)双人自创动作

  4)课课跑:接力跑游戏

  教师活动3

  1)教师通过示范面对面双人跳和前后站双人跳

  2)教师示范面对面摇绳跳进

  3)教师语言提醒学生双人花样跳绳动作,学生自创动作

  4)教师(游戏)讲解,口令指挥,语言鼓励

  学生活动3

  1)学生仔细看、听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积极思考

  2)根据教师做示范、讲解,学生练习

  3)学生示范带领大家练习

  4)按照教师要求,听从指挥,游戏活动活动意图说明教师做示范、讲解,学生跟进练习,师生

  互动环节四结束部分

  1)放松

  2)归纳评价

  3)整理器材

  4)师生再见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利用空闲时间自主练习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各有侧重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四、交流展示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学习略读方法,确定阅读重点,理清课文思路,绘制课文结构图。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学习篇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时目标:

  1.运用略读方法,抓文章关键词句,划分结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把握课文行文思路,绘制结构图。

  重点:运用略读方法,抓文章关键词句,划分结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难点:把握课文行文思路,绘制结构图。

  项目过程:

  一、导语设计

  1.什么是略读方法?

  小贴士

  ⑴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根据文体特征,记叙性文本要了解故事的梗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等;论述性文本要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思路等。

  ⑵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性阅读。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快速粗知文章大意即可。

  2.文章略读三步骤:

  ⑴快速浏览;⑵圈出重点;⑶重览重点。

  略读建议:

  默读,不出声,不指读,可扫读,每分钟约400字。标注出段落序号,勾画出评价性语句;圈画出提示思路的词语,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结构通常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描写——点明意义。

  二、预学检测

  1.区分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作业本预学二)

  2.给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别扭商zhuórǒnɡ长累zhui

  拖tà妥tiē丁mǎo年pì如

  huì人不倦颠pèi流离

  3.解释下面成语意思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三、运用略读方法,抓文章关键词句,划分结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1.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在文中勾画出评价性语句(关注段首句和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2.在文中圈画出评价性语句提示思路的词语,体会下列句子的`作用(作业本任务二)。

  表达效果:这些语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着总结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文章的关键性语句。

  板书设计

  略读要领

  抓段首或段尾(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

  抓评价性语句或概括总结性词句

  关注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位置的词语的信息

  四、作业设计

  1.给《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划分层次,概括内容,绘制结构图。

  2.运用略读方法,略读《怀念叶圣陶先生》,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励耘“现代文阅读”)。

  五、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作者的评论侧面突出这一形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

  何为放大镜思维?简单说,我们看问题不能浅表化,而应深层化,挖掘事物的本质和内涵,涉及单元的概念地图、单元的结构、单元的序列和单元设计的步骤四个维度。

  比如概念地图。地图和路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对象。以日常生活为例,我们要开车前往某一地方时,一般会依靠导航系统到达目的地,但这只是一条路线而已。如果要深入了解该地区的购物场所、旅游景点、酒店食店,则必须借助地图了。所以,路线是线性的,地图是网状的。放大镜思维下的深度学习需要我们主动创建地图。刘徽老师提到,概念地图是一条条由“概念”和“案例”构成的观念纵横交错形成的,概念地图包含本质问题和大概念。这里我想列举小学数学(我家姐姐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最近姐姐正在学习应用题中面积的计算和换算,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现有一个边长为100厘米的正方形,小明将它的边长增加200厘米,请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看到姐姐的试卷上大大的写着“3平方米”,心里就琢磨着姐姐是不是把增加200厘米理解成了增加到200厘米。再一细看,这道题涉及多个小概念的理解,一是“增加”和“增加到”的区别,二是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是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单位换算。原来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背后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概念地图。

  再如单元设计的步骤。刘徽老师在这里也引入了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逆向设计”理论。它包含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步骤。很多老师可能会疑惑,我们平时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不都是先写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才到教学过程吗?这里要澄清两个误区。一是确定的预期结果不是老师预设的结果,而是学生需要的结果。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视角看学习,对教学进行建设性聚焦,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于学生学习的目标。二是放大镜思维要求教师以大概念串联起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和过程设计,要求教师以素养为导向,以大概念为抓手,重视充分理解后的迁移应用。

  看完这一章后,我深切体会到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的重要性。在大概念教学中,我们要用望远镜思维进行统整勾连,用放大镜思维深挖本质,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经典]06-10

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05-27

单元教学设计07-23

小学体育一年级《跳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2-26

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优秀15篇)07-23

《单元练习3》教学设计04-03

《单元练习5》教学设计01-17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08-21

第一单元数学教学设计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