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30 15:20: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江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南》教学设计

《江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了解,学习这首词重在让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江南”有关的`词——《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活动2:讲授:探究诗意,以知促情。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活动3:练习:补充句子

  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活动4:作业:写信

  给江南的小学生写一封信,向他们咨询江南的美景。

《江南》教学设计2

  《忆江南》教学设计

  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3、通过创设情境来体验感悟词意。

  教学重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来体验感悟词意。

  课前准备: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这里合作上一节课,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好吗?

  师:我姓胡。

  生:我姓何。

  师:我是老师。

  生:我是学生。

  师:我是四年级的老师。

  生:我是四年级的学生。

  师:春眠不觉晓,生:处处闻啼鸟。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同学们积累的诗句可真多,老师也积累了几句,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2: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4、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师:同学们读得真整齐,下面比比赛,看谁能把它们背出来。

  一、背景烘托释题入情

  1、导入课题

  师: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同学们,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踩着欢快的节拍随着白居易一起去欣赏江南风光吧!(板题1:忆江南)

  师:齐读课题。

  2、读题、释题

  师:“忆”是什么意思?

  生:回忆

  师:回忆哪儿?(回忆江南)

  江南在哪你们知道吗?(板书2:?)

  师:江南呀,就是长江以南。其实,我们脚底下踩着的就是江南的沃土。不过,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他曾经为官,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杭州一带。

  3、诗词对比,识词牌。

  师:同学们,打开书,仔细的观察这首《忆江南》,看看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生:这首诗每行字数不相同。(出示课件3:《忆江南》)

  师:对,《忆江南》的句子有长有短,叫长短句,又称之为词。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关于词的小知识。(出示课件4:词能配乐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词都有词牌名和题目。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比较特殊,它的词牌名和题目相同,词牌名是?

  生:忆江南

  师:题目也是?

  生:忆江南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初读《忆江南》

  师:这首词千古传唱,同学们,赶紧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自由地读一读吧!(出示课件5:温馨提示: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忆江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果能带着理解读就更棒了!)(生自由读)

  谁愿意来放声读一读?(出示课件6: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大家一起来听听。看看他读得是否流利?(指名学生读)

  你觉得他读流利了吗?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流利。∕(我觉得他读得不流利)你能读流利吗?来,试一试。

  师:谁不但能读流利,还能读出节奏?(指名学生读)

  师纠正节奏∕(很有节奏)

  师:谁还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指名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都禁不住为你竖起了大拇指。(这位同学的朗读不但字音准确,而且还颇有韵味。)

  2、了解诗的押韵。

  师:这首词为什么读起来琅琅上口呢?请仔细的观察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字的韵母相同(都是ān)

  师:对,有些诗词,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韵母会相同或相似,像这样,我们叫做押韵。

  同学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了。想听吗?(想)

  那就请认真倾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师配乐范读)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一起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古诗词的韵味吧。(生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找词眼

  师:老师听出了古诗词的味道。学习古诗词,还得学会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把诗词“读瘦”。谁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想一想:这首词中的那一个字概括了江南?)

  生:“好” 。(板书3:好)

  2、品词赏句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江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课件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句话描写了江南的什么景?

  生:江花、江水(板书4:江花、江水)

  师:说到花呀,你会想起哪些描写花的四字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在这里,阳光照耀下的花又有什么特点呢?(课件8:日出江花红胜火)(板书5:红)

  师:红得胜过了火,多么鲜艳的花朵啊!谁来读一读?(指名生读)

  师评价:这花儿开得不够热烈,谁能读得再热烈些?(指名生读)

  师:谁还想读?(指名生读)

  你读得真热烈,能不能读出花儿娇艳欲滴的美呢?(生再读)

  (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那娇艳欲滴、热情似火的花朵。)一起读!

  师:花美,水更美。春来江水(绿如蓝)(出示课件9:春来江水绿如蓝)。“蓝”在这里指的是蓝色吗?

  生:不是,“蓝”是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你会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你真会读书!)(出示课件10:蓝草图)

  师:这就是蓝草,诗人说江水绿得像蓝草浸染过似的。你觉的江水还绿得像什么?

  生:江水绿得像一块绿宝石,绿得像一块绿玻璃,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绿得像一条绿丝绸,绿得像一块透明的玻璃,绿得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师:(出示课件11:春来江水绿如蓝)多绿的江水呀!(板书6:绿)

  绿得让我们陶醉,绿得让我们难忘,谁来读?读出你的感受。(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江水的绿。

  谁不但能读出江水的绿,还能读出江水缓缓流动的样子?(生读)

  江水缓缓流动时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慢

  师:那你把“绿如蓝”读得慢一些,轻一些,柔一些。来,试一试。(生再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江水就在我眼前流过。谁还能读出这种感觉?(生读)

  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红与绿相互映衬,红的更红,绿的更绿。站在这迷人的江畔,诗人忍不住发出赞叹:江南——好。(出示课件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引读: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3、了解“对偶”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两句是这首词里的一个“对子”、

  师:日出对生:春来

  师:江花对生:江水

  师:红胜火生:绿如蓝

  师:江花红胜火生:江水绿如蓝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们看,旭日东升,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课件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天碧水悠悠,纯净而优雅,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课件14:春来江水绿如蓝。)

  过渡:听着听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江南。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大胆的展开想像,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

  4、想象悟情

  (课件15:播放《忆江南》景色)

  师:我们步行来到江边,清澈见底的江水缓缓地向前流淌;江岸两边的树上传来了鸟儿动听的"歌声;远处那火焰似的花朵摆弄着舞姿,欢迎我们的到来,让我们乘着小舟继续前行。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眼睛,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胡老师仿佛看见了江岸两边的柳树,正对着江面照镜子呢,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江上有一艘渔船正慢慢划过,渔翁正勤劳地打渔。我仿佛看到了有人在江边悠闲地钓鱼。我仿佛听到江水“哗哗哗”地唱着欢乐的歌。

  生:我仿佛听见了鸟儿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还听到春雨落到江面上叮咚叮咚的声。

  生:我仿佛闻到了花朵的芳香,泥土的清香。我仿佛看见了花儿对着江面照镜子,它好像在说:“瞧,我多么漂亮!”

  生:伸出手去,我触到了江边的莲蓬,感觉到了清凉的江水。

  ……

  5、仿说词句

  师:江南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你们看:春天,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夏天,紫薇花绽开了笑脸;秋天,菊花在秋风中亭亭玉立;冬天,梅花傲然挺立。(课件16:播放春柳,夏薇,秋菊,冬梅。17:秋菊。18:播放春柳,夏薇,秋菊,冬梅)

  师:老师最喜欢夏天的紫薇花,我觉得紫薇花的颜色特别美!同学们,你觉得紫薇花紫得像什么?

  生:紫得像霞……

  师:你的想法和老师一样,于是我写下了这句诗:夏来紫薇_如_。

  生:紫如霞。

  师:你和老师真是心灵相通呀,一起来读读这句诗。(生读)

  你最喜欢哪一幅?你能像老师一样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它写下来吗?动笔试一试。

  (1)生写诗,师巡回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诗?(生自由说)

  生:春来柳树绿如玉、秋来菊花黄似金、冬来梅花白似雪。

  7、赏析“风景旧曾谙” “能不忆江南? ”

  师渡:面对这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人由衷地发出一声赞叹:江南好。(课件19:江南好)引读:江南好(深情地)读——风景旧曾谙。

  (1)理解“风景旧曾谙”

  师:“谙”这个字读(ān),一起来喊喊它的名字(谙、谙、谙谙谙)

  “谙”字,我们初次认识,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吧!“谙”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言”字旁,写在竖中线的左格,右边是一个“音”,写的时候占一点左边的格子,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拿起笔,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遍。

  “谙”的意思是(熟悉)。“旧曾谙”的意思是说(过去很熟悉)诗人过去对江南风光如此熟悉,说明诗人曾经(去过江南,到过江南)

  师:是呀,江南之美,并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到的。江南如此之好,难怪作者——能不忆江南?(课件20:能不忆江南?)

  (2)能不忆江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句子吗?

  生:反问句

  师:对,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生:能忆江南。(出示句子:能忆江南。)

  师:同学们,齐读这两个句子。

  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语气更强烈?(指名生:反问句)

  这样强烈的语气,是为了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赞美之情。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个反问句。(课件21:能不忆江南?)(生读)

  思念不够强烈,谁能读得更强烈些?(生读)

  师引读:同学们,一起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喜爱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美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8、情感升华

  师:一个反问浸透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可是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他还忆什么?(板书7:……)

  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资料,或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师:(课件22:白居易年轻时就喜欢行旅江南,苏杭秀丽的风景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为官期间,兴修水利,引湖水灌田,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之时,苏州人们都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白居易是个好官,他为人民着想,心系百姓……

  师:你觉的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他还忆什么呢?

  生:江南的人

  师:此时此刻的白居易,回想着美丽的江南春色,情不自禁地低声吟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课件2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生齐读)

  师:白居易满怀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一遍又一遍地吟道:江南好——(生齐读)

  四、链接拓展,积累延情

  1、拓展《忆江南》二、三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远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低语;对江南深深的思念之情,促使他又写下了《忆江南》二和三(课件24:忆江南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忆江南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服相逢。)

  2、回顾三首词

  师:江南的一切,都让诗人难以忘怀。

  现在,你就是白居易,请你用你的词来回答我:

  白居易呀白居易,你最忆江南的哪里?(手势指屏幕《忆江南》二)

  白居易呀白居易,你还念江南的哪里?(手势指屏幕《忆江南》三)

  白居易呀白居易,江南真的有那么好吗?(课件25:生齐读《忆江南》)

  3、千古绝唱

  师:白居易笔下的江南还是那么美,那么诗意盎然,而他的这首词也成了千古绝唱。你听,人们又唱起了这首《忆江南》。同学们,你也可以跟着音乐,唱出你对江南的赞美!(课件26:欣赏歌曲《忆江南》)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江南》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1. 突出低年级教学生动活泼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引导学生做到人到、眼到、心到。

  2. 课堂教学力求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各有侧重

  3. 重视古诗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美丽画面。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还能说说这一首古诗的意思。

  2. 认识九个汉字,会写“田、东、南、西、北、鱼”六个生字和竖弯钩、竖弯两个基本笔画。

  3.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这一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画面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游戏、

  教具准备:

  cai课件、莲叶、小鱼、莲花的制作卡片、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故事引入

  1. 看插图。

  2. 谈话引入: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秀丽,风景如画。你们看,那美丽的莲池中,莲叶茂盛,莲花飘香,莲蓬多饱满啊!还有许多人在其中采莲呢。唐代诗人卢龟蒙就用诗歌写下了这动人的一幕。

  3. 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读古诗,感知意境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集中拼音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确。

  2.结合词句认读诗句,把你会的生字读出来,再读出带生字的词语或者诗句。

  3.请个别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并且帮助纠正读音。

  4.同桌互读,练习把古诗读流利、读通畅。

  三、合作学习,主动识字

  1.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个人。各组小组长把课前准备的卡片拿出来让大家一起读一读。

  2.每一个同学选一个字,给大家说说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并且试着组一个词。

  3.指导学生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汉字。

  ①仔细观察每一个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说说他们各有几画。

  ②说说每一个字的笔顺。

  ③老师范写“南、鱼”

  ④学生在书上书写,教师说笔顺

  ⑤讲评书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创设情境

  1. 小朋友在我国长江以南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清清的河水流过,一到夏天那里就盛开着美丽的莲花,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这就是美丽的`江南。今天就让我们坐上小船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江南吧!

  2. 首先我们要对号入座。【课件出示拼音】谁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3. 学生根据音节写生字。

  4. 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

  5. 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出示字卡,东南西北,学生读后请他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6. 过渡:小船缓缓地向前划,隐隐约约我们能听见有人在唱诗呢!你听——【播放课件】

  二、 学习诗文,赏析古诗

  1. 引入,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也来读一读吧!翻开书,自由大声读课文。

  2. 检查读书情况。

  3. 过渡:伴随着小朋友琅琅的 读书声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江南【移动黑板上的小船,点击课件】你们看,这里有清清的河水,碧绿的莲叶,鲜红的荷花。

《江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 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好:美好 。

  旧曾谙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红胜火 胜:胜过、强过。

  忆江南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 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

  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

《江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新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学时候,同学们学过杜甫的哪些诗作,能回忆起来吗?(学生回忆,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

  二、人物小传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2、岐王与崔九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四、指导诵读

  1、播放视频朗读。I:教学资源\视频朗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_标清.mp4

  2、朗读指导。(注意朗读节奏、韵脚、重音)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学生自由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重音和韵脚。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5、学生齐读。

  五、疏通诗句

  1、重点字词解释。

  逢:遇见、碰见; 寻常:经常、常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2、翻译全诗。

  当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厅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六、情感探究

  1、引入思考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

  2、思考: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 “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3、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5、师生小结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

  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3)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他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的。

  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真是显得蕴藉之极。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自不难领会;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调。全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4)“落花时节”四字的深层意蕴: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七、总结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结合课堂内容和课前资料,给这首诗写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赏短文。

《江南》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生字“江、南、可、采、莲、鱼” 和偏旁“三点水、草字头”,了解并运用一些识字方法。

  2.会写生字“可”和笔画“竖钩”,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朗读课文,多种形式感受江南“莲叶”之美、“采莲”之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见“江南”,感受江南之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游玩,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读课题--江南)。读准字音。

  (二)随课题学习生字“江”“南”

  1.学习“江”字。

  (出示地图)这就是长江。长江以南的地方就是--江南。

  认识偏旁“三点水”。

  2.学习“南”字。

  (出示路牌)认路牌、公交车牌:江南大道 江燕南路 广州南站

  小结:认路牌、公交车站牌、地铁站牌都可以识字。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识字。

  3.看图片,感受江南之美。

  【设计意图:借助课题认读“江南”,同时借助看图、认路牌等途径,让生字反复出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感受江南之美,导入新课。】

  板块二:结识“江南”,感受诗歌之美。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认读本课生字。生字宝宝们来了,还认识他们吗?

  1.读带拼音生字条,读准字音。同桌合作读、个别读。

  2.读准音节词。齐读。男女生读。

  3.学习生字“采”。

  看“采”字的演变,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4.学习“莲”字。认识偏旁“草字头“。

  小结:我们在识字时,把同一偏旁的字放在一起认,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5.巩固生字词:采莲叶游戏。

  6.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再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美,读出采莲之趣。

  1.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到诗歌里,再来读一读。

  2.多种形式朗读。(指导读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分散识字和和集中识字相结合,阅读和识字相融合,既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又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对于诗的.理解也更加自然和深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感受诗歌之美。】

  板块三:赏画读诗,感受“莲之美”、“鱼之乐”。

  (一)读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感受江南“莲之美”。

  1.(出示莲叶图)大家仔细看:这莲叶长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数量等方面来说。

  说话练习:我看到了( )的莲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莲叶何田田”的景象。

  3.指导朗读句子,理解、运用。

  出示南沙、植物园等莲叶图,尝试运用。

  (二)读后几行诗句,感受“鱼之乐”。

  看鱼戏图,感受鱼儿的快乐。

  表演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图画,发挥想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江南“莲之美”、“鱼之乐”。】

  板块四:书写练习,感受汉字之美。

  (一) 观察“可”字字形。学习新笔画竖钩。

  (二) 范写。

  (三) 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四) 点评,修改。

  【设计意图: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边指导边示范。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江南》教学设计7

  第二单元绿水江南(总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跳跃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三)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板书设计:纯净、优美

  随笔:学会演唱本首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

  2、了解与西湖相关的音乐和文化知识。

  教学目标:

  1、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

  2、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3、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教学重、难点: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教学过程:

  (一)了解西湖的美景

  1、播放有关西湖的录象片,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传说。

  2、有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

  (二)欣赏歌曲《西湖春晓》

  1、第一遍: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

  2、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

  3、第二遍: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八六拍音乐的韵律。

  4、第四遍: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三)补充欣赏描写西湖的古诗及为古诗谱写的歌曲。

  1、朗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2、朗读扬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四)板书设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五)课后小结

  随笔: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了解一些赞美西湖的诗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着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欣赏:

  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初听《江南好》

  b)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d)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a)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h)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引出下一个环节:

  2、看江南

  (1)小桥流水人家

  (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看一看: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苏州园林

  (课件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欣赏: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课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

  (课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课件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6、板书设计:《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7、课后小结:

  随笔:感受到了民乐合奏优美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江南》教学设计8

  【课前预习】

  1.学生在课外认真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

  2.通过重点词语和语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诗词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春景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国的春天与江南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体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和《玉楼春》两首诗词。

  活动二:诗词赏析探寻春景

  一、读“江南春”绝句,领悟诗的多方位审美

  (一)赏“江南春”千里美景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中描绘了莺歌燕语、绿柳桃红、水村山郭、酒旗飘展,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二)品“江南春”千古佳句

  3.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明朝学者杨慎认为应该为“十里莺啼绿荫红”,后又有人认为改为“一里”更为恰当,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其实十里也听不到,一里也怕看不明。因为“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就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的景物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三)探“江南春”千古幽思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边读边在脑海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一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最后两句在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无限感叹:江山依旧,南朝却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统治者迷信的神佛并没能保佑他们。这里是写景,更是对现实的讽喻,这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总结过渡:春天的美景引发的并不都是美好的体验,我们也不由在杜牧这一感叹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么,宋代词人宋祁面对美好的春景又引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二、读“玉楼春”佳词,探析词的通感化手法

  (一)赏“玉楼春”东城美景

  1.学生初读诗歌,注意停顿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縠()棹()

  作者宋祁,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色?请用笔标出来。

  明确:縠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闹枝头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扣“玉楼春”惜春情思

  3.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表现城市游乐生活。下片抒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问题预设1:学生经过品读和思考,基本能说出:上片描写景色,下片抒发感情。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追问: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若第一个问题仍回答不到位,教师可提示:这里描写的景色与之前的诗词中的景色有何不同?

  问题预设2:作者笔下的游乐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对这种概括性的问题可能感到为难,可提示:词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喜爱还是厌恶?从哪里看出?

  明确:作者笔下的这种生活是美好的'。晓寒还在,绿杨已笼烟。在上片中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为了下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问题预设3:怎样看待词人在下片所抒发的“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

  此题可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明确:

  春景的如诗如画让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终会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然而珍惜春天、珍惜青春?却有不同的回答。作者由此认为要珍惜春光,及时行乐。不过,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时光,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写手法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讨论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而清代的李渔认为“闹”字不好,可用“吵”“斗”字代替,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学生讨论明确:

  “闹”有争吵、热闹之意。“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也把生机勃勃地大好春光都点染了出来。“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春天从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比较阅读领悟春景

  三、比探杜诗、宋词“春诗”之异同

  过渡:方法交流寻捷径。

  怎样做比较阅读?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师生交流。

  指导语:两首诗词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因为作者生活年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因而风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齐读这两首诗词,来品味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探究后,明确:

  (一)“春诗”之异

  1.《江南春》:全诗四句,写景开阔,处处柳绿桃红,莺歌燕舞,有山有水。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前朝留下来的壮丽的佛寺,若隐若现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景物,既有当时的特色,又不拘泥于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玉楼春》着笔细节:词的上片写景,开头首句总写春光明媚;二句转为实写“縠皱波纹”,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四句从远处绿杨烟外,近处红杏闹春,特别“闹”字将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诗立意高远,文字明白如画,诗中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特定情境相适应,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的美丽景色。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楼春》:本词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细腻。言情缠绵但不轻薄,措辞华美但不浮艳,将珍惜时光、留连春光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

  (二)“春诗”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笔展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宋祁的词也描写春天的明丽美景,其中“闹”字历来倍受称赞,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发,百花争春斗艳的情景。

  2.笔法:两首诗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四、开展“春诗”朗诵会

  指导语: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描写的春景、写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么应该如何朗诵这两首诗呢?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1.学生练习:在把握诗情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2.熟读成诵,背诵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莺啼绿红

  晴景

  村郭酒旗赞美

  南朝数寺感叹

  雨景

  楼台烟雨

  春光无限好(写景)

  赞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叹)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对诗句的语言加以揣摩,明确词语的妙处。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悟到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旨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足:课堂上要留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品味、成诵。

《江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忆江南》教学设计7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忆江南》教学反思

  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很想尝尝鲜。拿来《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我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处理特殊的古诗词教学时,自己也比较大胆,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构、组合、拓展,呈现一堂“完整”的古诗词教学课,而非很抠门地“粘”着个别字、词不放,而忽视诗词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

  不足之处有很多,大处败笔主要是“留白”不够。一堂好的语文课,肯定有一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静静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情景与“热闹”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我的课虽也有个别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够,不免显得有点畏缩。

  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课感,上出好的课!

《江南》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

  3、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想像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说句。

  3、揭示新课。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七、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八、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江南》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本课隶属于湘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主题为《江南小曲》,重点介绍江浙地区的民间音乐。教材内容分为民歌、歌舞及器乐三个版块,以不同领域展示江南地方音乐委婉、含蓄、流畅、细腻的音乐特点。笔者将单元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一节以民歌演唱、欣赏为主的综合课。第二课时则安排歌、舞、器乐欣赏的内容,器乐内容的选择上除掉了古筝曲《茉莉芬芳》,而加入了代表江南器乐的代表“江南丝竹”。本课为单元第一课时,即以江南民歌为主,听、唱江南小调的代表《茉莉花》,欣赏跟唱秧田歌《拔根芦柴花》。旨在通过欣赏同一地区不同民歌而感受体验其所渗透出的相同音乐特征,及其与地区地理、文化、方言的关系。《茉莉花》的教学主要在对歌曲的情感处理上,而《拔根芦柴花》的重点则在感受江苏方言及由波音带来的纤巧委婉的感觉,具体见教参。

  学情分析:

  学生对《茉莉花》的音调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但对茉莉花的演唱还需要多下功夫,同时,学生对茉莉花这一典型代表下的江南音乐也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广洒渔网,重点捕捞”,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听到更多的代表民歌同时,也能唱好茉莉花,在唱与赏的过程里体会江南民歌风格。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民歌细腻优美婉转的`音乐风格

  2、在听、说、看、唱等过程中体验方式中探究江南民歌风格

  3、能初步了解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茉莉花》,掌握音乐知识波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茉莉花》

  难点:《茉莉花》的情感处理、波音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茉莉花》导入

  听清唱版《茉莉花》 说说在哪听过

  师总结:茉莉花是一首民歌,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曲调,大家猜一猜,刚才我们听的那首来自哪里?

  揭题:江南小曲

  二、感受江南民歌风格

  1、欣赏一组江苏民歌片断(无锡景、孟姜女、江苏另一版本茉莉花)

  说说音乐给你的感受 优美/柔美/细腻/婉转/吴侬软语

  2、观看幻灯片,思考:什么使江南音乐如此柔美?说说你了解的江南

  从环境、气候、方言、风俗人情方面初步民歌的地域性特征

  师:《茉莉花》是江南民歌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它

  三、演唱《茉莉花》

  1、跟琴齐唱 师观察情况,如有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

  2、说说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赞美、喜爱)

  师提问:那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

  3、指导生用亲切优美的表情和声音演唱歌曲

  师评价

  4、歌曲处理

  (1)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为例,你觉得,把哪个地方唱得强一点,会更加表达出对茉莉花的喜爱?

  生自由回答,演唱,全班挑出好的版本

  点做的好的学生示范

  (2)师:歌曲中出现了两句同样的话“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曲调也是一模一样,请你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唱的也是一模一样,好听吗?怎样唱会更好一点?

  请学生先读一读,引导他们要换气(顺便解决前两个休止符),以及可以加上力度的渐强

  齐唱、或独唱加齐唱等方式巩固

  (3)第三个休止符的处理

  这样美丽的茉莉花,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你听

  A、师声情并茂演唱

  你有什么感觉?哪里表现出的?引导出休止符

  B、一起唱一唱

  4、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跟唱《拔根芦柴花》

  师:大家用优美的声音演唱了《茉莉花》,你们想用江苏方言来学唱江南民歌吗?

  1、初听

  说出音乐情绪,师简介秧田歌

  2、师唱第一段,生找出与普通话很不同的几个字,师讲解

  3、跟琴唱一段

  4、用对比法解决波音

  五、小结下课

  江南民歌是中国民歌中一颗璀粲的明珠,它婉转优美易于传唱的旋律流传于民间,甚至走向全国、飘到海外。所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同学们今后做个有心人,定会听到更多的民歌,它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

《江南》教学设计12

  【教材简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教学初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四十首古诗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新大纲也提出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同时我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即: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

  1、借助资料或注释,了解词的意思,初步了解诗词常识。

  2、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3、读千古名句,想象画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2、体会词的意境,想象词所描写的画面教具:投影图片、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诗代表起诗(录音)播放古乐导入:

  师: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以前我们学了很多古诗,谁来说说古诗有什么特点(学生)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从古诗积淀练习入手,创设古文学习情境〗

  教学过程: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白居易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词大写红色忆江南唐白居易)

  一、初读词、了解词、作者

  1、看板书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师补充)

  经过了预习,同学们查找了资料,谁来回答一下。

  生: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50多岁时先后在苏杭出任刺使,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回到洛阳还常回味,这首词是他在67岁时追忆江南生活而作)

  生:我想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生:我想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作品(《琵琶行》《长恨歌》)

  师:《忆江南》是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这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从学生质疑导入,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性。同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感谢这些同学查找的资料,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长了见识,日积月累,相信你的文化底蕴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现在,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篇白居易的佳作忆江南呢?俗语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副美丽的图画,好吗?

  2、播放男女版本的配乐词朗诵,听男版想象江南风光:

  (课件一)听女版与文中插图对照,看是否和你想象一致。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通过听音频范读文件在脑中形成映象,注重学生自主感悟不迷信书中文字插图敢于比较〗

  3、(课件二)同学们想读了吗?

  4、师领读,学生跟读。

  〖忆江南是小学四年级刚刚接触词,如直接放手学生试读难免会有失偏颇,教师的领读应该是必要的。〗

  5、同学们读得不错,还想读的更好吗?(想)怎么办呢?理解词义可以使我们更有感情韵味的读好这首词。

  二、赏析《忆江南》

  1、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推敲词句、小组同学要作到有议有评:

  指名汇报词语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指出“谙”“蓝”的古今异义)(指出比喻“红胜火”“绿如蓝”)(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仗工整,描写生动)(“好”与“忆”的对应)(板贴注释内容)

  〖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2、小结:

  忆江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能读出来吗?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词,看谁读的最好:

  (找伙伴,找老师共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找听课老师读,摇头晃脑读、表演读。小组分配读)指定评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4、老师有一位朋友,他非常喜欢这首词,还配了音乐,你们想听听吗?

  (播放吉他版《忆江南》)、(课件三)

  〖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这又为我们学习古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诗了然于胸〗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还想吟一吟,好吗?我选择给自己配上古筝伴奏读。给我评评好吗?想欣赏一下江南美景吗?

  〖给老师评读将使学生的品读积极性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浓厚〗

  三、观赏江南美景的录象

  (课件四)师:此时此刻,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设立开放性话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做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画,歌,做词)(布置为课后作业)

  〖作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其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古诗作为一种古代的文学形式,优美、简洁、凝炼,容含度高,跳跃性强,和今天的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区别‘再学完古诗后,让学生在原诗的基础上仿写,作到升华理解〗关于忆江南老师还有些知识补充,你们要听吗?

  三、知识的延伸

  1、说明忆江南实为上下两篇(课件)

  2、介绍两篇《忆江南》(课件)

  3、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有关资料,和同学们在课间交流一下。(课件)

  德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白居易、李白一样的大词人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江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江南》教学设计14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大家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

  3、同学们,看了课题,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顾名思义写的是江南春天的美景。)

  二、看图入境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我带来了几张好看的江南美景图,请看。

  3、江南美吗?我们来看看杜牧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三、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出示古诗诗

  2、(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千里江南,绿树红花,酒旗飘扬。烟雨朦胧,黄莺啼叫)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下面的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以二人进行合作学习)

  4、交流诗意(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墎,就其在空中飘扬。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3、(师)好美的景色呀!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请你把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你找到的是

  莺啼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墎 酒旗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请你们用自己美妙的声音,把江南的美读出来好吗?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有的学生想谱上曲唱一唱也可以。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画的不错,读的不错,唱的更不错。)

  四 、理解诗意,感悟情美。

  1、杜牧的诗写的这么好,你了解杜牧吗?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杜牧的资料,给我们讲一讲杜牧好吗?(生汇报:通过你的交流我知道了,杜牧是唐代诗人,他和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世称“小李杜”,还知道他的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做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同一诗人,面对不同的情景,会有不同的感受。根据你对杜牧的认识,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江南春》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3、杜牧是愉悦的,(从千里-----)(今)(晴)

  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背景)(古)(烟雨)。

  4、(师)是呀,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夜泊秦淮》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5、作者及赞美江南的美景,也感慨南朝的覆灭。

  五、拓展诵读,体会韵美。

  1、请你们再次来深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呢。如《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六、课堂延伸,表现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们身边的春天怎样呢?请欣赏歌曲《嘀哩哩》。

  2、我们身边的春天也很美,仓颉元的春天,馒头山的春天,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用吟诗、唱歌、作画、写话等方式来表达。)

  七、课外作业,积累运用。(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试着背诵并运用。)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赞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江南》教学设计15

  教学说明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难点之一,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本课的教学。

  一、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内容标准”,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共有三个子目、四个内容,即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民族、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从宏观上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

  按传统的教学思路,以上四个内容中的前三个内容应该更重要一些,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目则为次要内容。新课标在第8页的“内容标准”中这样要求:“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而对于本课的其他内容则没有明确要求。于是我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认为本课可以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主题来把握。

  前两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与淝水之战”,可以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背景原因。教材介绍了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的原因和史实。第三目讲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结果和表现。因此,本课教学时要紧扣课标明确要求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内容进行,排除了按朝代的更替或分裂对峙等主线把握教材的思路,把看似散乱的三目、四个内容,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结果来处理和把握,使历史线索更简单,本课教学主题也更明确。在此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二、从关注学生的兴趣出发,调整教材的顺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对学生的各项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因素除去实用性差之外,一项重要因素是历史教师喜欢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讲课。历史学科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教学中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历史的因果关系等思维方式讲述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好,可是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挑战。

  从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具有挑战性思维的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人类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将教材的第三目调到最开始讲授,将前两目调整到后面来学习,即先讲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果”,后谈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将因果关系的惯性思维方式,改变为逆向推理思维方式,由结果探究原因,挑战学生的思维,力求让学生在挑战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本课内容。

  三、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本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两种转变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两个转变上有一定的体现和反映。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我安排了两大教学活动:1.让学生分小组带着“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这两个问题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时,我设计了“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会不会迁移到南方”这个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强调学生在读图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当时北方的战乱情况,然后迁移知识,解决问题。

  四、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为目的,安排学生的讨论活动

  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将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为此,我由“开发”一词引入,让学生将当今的各种开发活动与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联系起来,拉近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安排了学生的讨论活动。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历史上的这次人口南迁在本地留下了哪些痕迹?2.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对当今的开发活动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设计的思路是:指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关注身边的历史。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

  本课的主题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

  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自学讨论法

  (一)课前导学

  了解本地区是否经历过这次开发,有什么历史的痕迹?

  (二)教学渗透点

  1.学生分小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几个问题,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并关注自己家乡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使学生获得只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发展经济的情感认识。

【《江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2-18

一年级江南教学设计02-07

《江南》教学反思07-01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16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教学设计07-11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02-09

关雎教学设计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