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8 10:12: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点地梅的生长习性以及青藏铁路的有关资料、CAI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和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青藏高原》,导入新课。

  2、你们也搜集了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那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所知道的青藏高原是怎样的?

  3、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却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点地梅。(出示课件一大片点地梅的图,)这,就是点地梅。它主要分布在北极高寒地区和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青藏高原,走进这一丛丛——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4、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那谁能说一说“烂漫”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课文仅仅是写点地梅这种花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哪些段写了点地梅?哪些段写了筑路兵呢?

  3、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点地梅和筑路兵的感情?

  4、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精读课文,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1、默读课文1到13段,想想点地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一)精读1—13段,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1、重点体会“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1)齐读。

  (2)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3)这个“扎”字有三个读音,你觉得在这里应该怎么读?为什么?既然是钻进去,为什么作者不用“钻”而用“扎”呢?

  (4)联系一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点地梅要把根扎得很深?要紧紧地贴着地皮生长,还要一团团的拥抱着土地呢?

  (5)把我们体会到的顽强不屈的点地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读。

  (6)生齐读。师引读。

  2、体会“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1)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想象一下,当他见到这草袋下的幼苗,除了惊讶还会有怎样的心情?

  (3)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出点地梅的顽强!

  (二)精读第15自然段,体会点地梅的美丽。

  1、(课件出示第15自然段)生齐读15自然段。

  2、师范读。体会儿化音的妙处。

  3、生练习读。

  4、抽读。

  5、齐读。

  6、引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三)总结学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学习了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这一部分?

  四、精读课文,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同学们,请大家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来学习15自然段。听要求: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第15段,然后同桌交流:这一段主要写了几件事?哪件事最让你们感动?为什么?

  1、第一件事:“一个战友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

  (1)指导生读第一件事的句子。

  (2)生齐读。

  2、第二件事:“一位战友的妈妈去世了——”

  还有哪件事让你感动?为什么?

  3、第三件事:“一名年轻战友的妻子,在老家分娩时——”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理解“心急如焚”。

  (3)这位战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

  (4)此时此刻,“心急如焚”的他又在做些什么呢?

  (5)从这心急如焚的等待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6)谁来读一读这种心急如焚的感受?抽生读。

  (7)引读“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

  (8)理解战士送点地梅给妻子的'深刻含义。

  (9)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体会体会。

  (10)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点什么?请拿起笔,写下来吧!

  五、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一)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引读:“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生读)

  2、回到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3、这篇文章主要是歌颂赞美高原筑路兵的可亲可敬,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烂漫的点地梅》作为题目?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点地梅,这是为什么呢?

  (二)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有没有类似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在学习中接触更多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几篇,同学们下去以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三)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课题中“烂漫”的深刻含义

  2、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美丽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解说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

  2,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4,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1,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2,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

  3,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

  4,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2)“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1,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2,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3,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二)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1,“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2,“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啊!”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3,“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生说到这句,师:老师也被这个故事感动着。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

  (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

  (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4)(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播放课件韩红唱的《天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

  (6)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敬佩?(相机板书:平凡伟大可亲可敬)

  四、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五、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烂漫的点地梅》(齐读课题)

  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地梅》;就让点地梅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

  附: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02-02

踏雪寻梅教学反思01-21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教学设计07-11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0-30

高二地理的教学总结11-30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07-23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