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3 15:16: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一个普通的园子为什么令作者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第2节以读代讲。

  3、读第13节。漫步在园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词——

  引读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一切都是自由的?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默读课文3-12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划出相关词句,写写体会。

  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一个人——

  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有了祖父的爱,我就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引读第13节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唤起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读记记“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自主地如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萧红”的图文资料简介

  2、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认读词语 分析这些词语

  三、研读课文

  (一)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园子的,快点儿找找看是哪几自然段?

  1、自由读这些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几段话的字里行间。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读相关语句,说感受。

  预设: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a、在我的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b、园子里有些什么颜色?

  c、她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园子? 带着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

  (2)“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a、去掉“是”读读看,比较比较。“是”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A、在我的眼中,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B、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愿意……就…… 愿意……就……)

  C、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出示课件

  D、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比一比谁的更自由。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 师引读( )的园子 根据板书引读

  (二)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1、我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着,请同学们自由读4—15自然段,你觉得哪个镜头给你印象最深?

  2、在园子里,我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这园子简直就是 (“我”的乐园)

  3、介绍萧红的童年其实很孤单寂寞…… 相机出示文字介绍(相机出示文字介绍)

  4、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4—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5、因此萧红一直怀念这个园子,那么,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中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吗? (爱、温暖) 所以萧红在书中这样写道 (出示)

  (三)升华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2、在《呼兰河传》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捕捉文章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借助视像化、体验式朗读,感受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3、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

  【预设流程】

  板块一:浏览课文,鸟瞰园子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进行学习。

  2、借助脚注,弄明白课文的来龙去脉;补充:《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一般来说,自传体小说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3、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板块二: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1、交流第一段。这一段你圈出了哪几个字,来概括这个园子?

  2、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圈划园子里的事物,交流)

  3、课文开门见山就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读完整个第一段,不见作者对一朵花的具体描写。花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从哪里读懂了这是个“大花园”。)

  4、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园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

  板块三: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1、这园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继续交流。

  2、交流17自然段,摘录关键词词语,概括这个园子。

  3、圈出自由之物。

  4.、视像化朗读,感受园子里万事万物的自由(阅读策略之二)。

  5、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就”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6、这园子里,仅仅是这些事物是自由的吗?仿段练习。(练写——交流)

  ()了,就像()似的。

  ()愿意()就()。

  7、深入思考: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能告诉萧红自由吗?(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了表达萧红心中的自由)

  8、回读前文,想一想,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哪些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的你认为是哪一件事情?(自学——讨论——交流,师生提炼: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9、是啊,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爱的爷爷,萧红在园子里才这样自由自在。(师生引读祖孙形影不离地生活在园子里的句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仿句:祖父(),我()

  10、小结,回应:作者写园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自在,其实是写自己心中的自由自在啊!这园子,是眼中“样样都有”的花园,也是心中“一切自由”的乐园啊!(板书:眼中园:样样都有;心中园:一切自由)

  11、拓展阅读《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萧红的童年生命的自由。

  板块四: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1、确实,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园子。让我们也一起到这个园子里去好好地玩玩吧。这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生对话:

  想栽花,就()

  想种菜,就()

  ……

  想睡觉,就()

  2、疯够了,玩累了,让我们美美地躺在树阴下睡一觉吧!(模拟进入梦境)。

  3、学生描述虚拟梦境。

  4、介绍萧红身世:18岁的时候,祖父永远地离开人世;19岁,萧红被迫离家出走;直到1942年,萧红因为医生的误诊,死于香港……整整12年啊,萧红都没能再看一眼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又一次地与这园子里的一切重逢——(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尝试背诵:花开了……。鸟飞了……,……)

  5、其实,萧红记忆中的这院子里的一切事物,不仅仅是自由的,更是无比地明亮的。屏幕呈现16自然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小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6、齐读后追问:那为什么在作者的记忆里,这园子总是那么明亮,那么光芒四射?(完善板书:梦中园:光芒四射)

  7、师补充: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到太阳。而且,萧红笔下的太阳,总是那么明亮、温暖,那么光芒四射。(屏幕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中,关于太阳的几处描写。)

  8、总结升华:太阳带给人光亮、温暖,萧红的很多文字,也因为太阳而明亮。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

  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完善板书,画一个大圆,将所有内容都括进去)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掌握课文生字、词。

  ⑵ 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⑶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2、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她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二、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预习时查找的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如下词语:

  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玫瑰

  3、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四、整体感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2、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完善,最后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

  ⑴ 第一问答案:

  ① 种小白菜。

  ② 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③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④ 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⑤ 插花事件。

  ⑵ 第二问答案:

  祖父:

  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

  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五、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六、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题做答:

  1、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五个词语解释并各自造一个句子。

  2、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嘴馋 玫瑰 玩腻了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寂寞

  第二课时

  一、以检查复习的方式导入(提问中游学生)

  1、本课的作者是( )选自《 》,体裁( )。

  2、给下列词语注音:

  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二、朗读、赏析、感悟

  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大声朗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

  (朗读时要注意,有的文段应大声朗读,有的可以欢快地朗读,有的甚至像小萧红那样喊,有的则要默默地品读。)

  如:

  ⑴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

  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⑵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⑶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⑷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除了这些句子外,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句子。)

  2、小组合作探究:

  本文写出了浓浓的亲情,也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互相交流体会。

  第一部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三、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你的亲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用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例说明。)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把它们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童年的欢乐和那温馨美丽的亲情!

  2、选做题:

  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幸福”呢?(各抒己见)由此引入课题。【此问题的设计为文末总结做铺垫。】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园子,再读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都做了哪些活动?

  ……【对课题的质疑,反映出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师挑重点问题进行归纳概括。】

  过渡: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园子。

  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一)、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读第二、十三自然段,拿笔画一画,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学生自主尝试学习,在自学中去学习和探究问题,教师在出示自学提示时给学生明确学习段落,这样学生不会在长文中眉毛胡子一把抓。】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词语补白,既复习了词语,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园子中哪些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的?

  4、体会“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指导学生读,体会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二)由物及人。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

  在萧红的眼里,园子是自由的,园中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

  虫子是——,倭瓜是——,黄瓜是——,玉米是——,蝴蝶更是——。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架子上长的,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2、说说这种写法。(借物抒情)

  过渡: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她都做了些什么呢?

  三、品味园中之“趣”,感受祖父的爱。

  1、快速浏览3—14节,并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萧红在园子做了什么。

  出示:

  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通过这样的句式补充练习,让学生很快抓住了段落的主要内容。】

  2、指名生回答。

  3、反复读这几句话。

  4、说说这又是一个-----的园子。(快乐)

  5、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

  四、介绍作者,深化中心,拓展延伸。

  1、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在这个园子中凝结了祖父对萧红的多少的爱,也凝结了萧红小时候的多少美梦。说到这不得不提一提萧红的身世,萧红幼年丧母,父亲对她很冷清,祖母有洁癖,她生活中全部的疼爱几乎都来自于祖父,写这篇文章时萧红已经身患重病,第二年她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一岁。同学们读到这,结合课文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背景资料补充,将作者的身世遭遇与作者的作品进行对比,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中心。】

  2、还记得上课一开始我们提到的问题吗?那你觉得在萧红的眼中什么是“幸福”呢?

  小结:“幸福”是如此的短暂美好,也许当我们发现它时它已经悄然离去,所以珍惜我们身边的幸福吧。最后以矛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作结:“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首尾呼应,回到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

  五、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六、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幸福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但文章字里行间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平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设想: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教学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我”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2、联系原著,丰富文本。节选自小说的课文,联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旨意,可以加深加宽学生的感悟水平,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向往,便可以体会欢乐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学的基调。同时,以扼要的语言引入小说中的另外一些趣事,以小说中一些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3、孕育情境,对话交流。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理解离不开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善于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本课教学始终以“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的情境贯穿,试图改变师生“冷静的阅读者”的身份,使师生都融入文本,产生言说的激情,彼此交流分享。

  4、展开想像,言意合一。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抓住文本中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让文本“立”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像、言说,走向言语与精神的共同成长。文中祖父的“笑”等细节颇耐人寻味,引导学生想像人物真实的心境,推敲、琢磨,紧紧围绕文本文字形成理解的波澜。情动而辞发,在语言练习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联系课后作家卡片,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

  板书课题 读题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鲁迅先生的话可以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走进园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投影)

  ①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

  蜂子 倭瓜 谎花 铲地

  ②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③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13节和第3至12节。

  [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轻轻地读第2、13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创设“漫步园中”的情境,抓住重点词句,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抛开冷静的局外人的身份,入境生情,体会园中景物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四.品读,解“我”之自由

  1、自由读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在“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形象。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④(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⑤(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板书:自由)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根据学生的阅读前理解,在交流“有趣”中生发对“我”在园中自由的体验,由浅至深,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

  五、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呼兰河传》中的几个片断的大意,一为过渡,营造意境,二为深化“有趣”与“自由”,三为引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2、在园子里漫步,你们看到了吗?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板书:爱)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祖父的“笑”是耐人寻味的,祖父“笑”的含义在文中是一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祖父的爱鲜活、具体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因为有祖父的爱,才有我的自由”。]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由景物的自由到“我”的自由,此处读意义更进一层。]

  六、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课件呈现,齐读)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引读14节。

  [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七、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以《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的内容改编成的一首小诗作为教学的结尾与延展,有些哀愁,有些苍凉,却符合原著的情感基调,也渗透了园子的精神意义,那是萧红“温暖与爱”的故乡。当然这只需要学生模糊地理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⑴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① 小结: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②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⑶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

  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⑷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六、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

  ⑴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⑵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扩展练习:

  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资料】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欢快,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独特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欢快和祖父的爱,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完成预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

  2、体会在园子了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

  二、合作、交流、呈现

  ◎学习导引(一)——复习第2、13段,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读着这些文字,缓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显现哪些词?

  2、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像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

  ◎学习导引(二)——默读课文312节,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这样写说明什么?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4、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学习导引(三)——感悟自由的源泉

  1、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舒适,随心所欲地玩耍、胡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提示: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相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什么?

  2、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读句子。

  四、收获积累

  1、正是由于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本身的心是。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乐意爬上架,乐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乐意开一谎花,乐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乐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假如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乐意……就……想……就……)

  五、拓展延长。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3、一想到这个园子,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就想到了欢快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就忆起了对她千般呵护的祖父,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的生活,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或许还是年年仍旧,或许现在已完全荒芜了。小黄瓜、大倭瓜,或许还是年年地种着,或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他们充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女孩的童年往事。

  (2)猜读课题。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为什么作者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蚂蚱、蜻蜓、蚂蚱、蚌壳、樱桃、谷穗、倭瓜、拔草、铲地 割草、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检查朗读情况,重点指导“樱、承、瓢、逛”这几个字的书写。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祖父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3.走进园子,感受美景与快乐

  (1)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一动不动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大花园!

  (2)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3)思考:祖父的园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二课时

  1.回顾课文,体会乐趣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

  预设二“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

  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是在瞎闹、乱钩、乱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2.研读课文,品悟感情

  (1)再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呢?

  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

  (3)链接资料,理解感情。

  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3.品读重点,感悟表达

  (1)师生对读,学习重点段落。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仿写例句。“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4)链接资料,体会感情。

  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

  4.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拓展链接。阅读《呼兰河传》,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更深刻地体会萧红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从“乐园”到“家园”,品读萧红“心动神移”的童年记忆。

  教学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

  通过古今对比领悟作者童年的快乐和作者怀念祖父之情。

  学情分析:本课文重点描述了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心理,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通过朗读,感悟文字的新鲜与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提炼词语,梳理文路

  1、朗读导读页冰心先生的话,走进萧红“心动神移”的园子。

  2、熟读三组词语,找到其中的妙处。

  第一组词语:园子里有什么

  第二组词语:在园子里干什么

  第三组词语:园子里的快乐。

  3、朗读段落,体会园子内的生命自由。

  (1)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这是一个“色彩明亮”的园子:红的红,绿的绿,色彩明亮。

  (3)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一切都活了……

  (4)生:这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园子:玉米随意长,蝴蝶随意飞。

  (5)这是一个“让人开心”的园子……

  总结:祖父、园子、小萧红,是文章的三条线,构成童年画面。

  二、品味画面,寻找诗意

  1、出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 、吕岩的《牧童》、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让学生发现其实让人心动神移的不仅仅是人,更是物。

  2、出示古诗,对应课文场景,感悟其中诗意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儿童急走追(蜻蜓),飞入菜花无处寻。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回顾小结:童年的美好总是相通的,重叠的,总是那“心动神移”的一刻。

  三、领悟关切,寻找祖父

  1、走进课文,寻找祖父身影。

  (1)我在园子里追蜻蜓

  (2)我把狗尾草认成谷穗

  (3)我不会用锄头铲地

  (4)我在园子里胡闹浇菜

  2、发挥想象,还有哪些作者没有写到的场景,u我把手弄破了……

  u我的衣服湿了……

  u我摘花,插在祖父的帽子上……

  展开想象,描绘画面:祖父在做什么?

  3、总结,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园子?

  它不仅是个(出示)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园子,更是一个有祖父陪伴、充满快乐、拥有童年回忆的园子,是最让萧红“心动神移”的时刻。

  4、最后请同学们再读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作业设计:请同学们摘抄课文中喜欢的段落,并和家人分享你喜欢的理由。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通过寻找词语、对比诗篇、想象画面,第一课时带学生们走进了萧红的幸福童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不难理解,萧红的童年正因有了祖父的爱,才如此美好。但《》并不是一篇单纯回忆童年、赞美亲情的文章,创作的背后,夹杂着萧红辛酸的人生经历。第二课时深度挖掘“祖父的园子”带给“我”的自由与快乐,顺势引出并对比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时的窘迫处境,凸显出“祖父的园子”不仅是萧红儿时的乐园,更是萧红成年后精神温暖的家园、心灵家园。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有画面感的句段。

  2.体会文章生动的写法,品读萧红文章之美。

  3.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与文章创作背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写作艺术手法(重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精神家园(难点)

  【教学过程】

  一、实景虚写:儿时乐园

  1.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师:上节课同学们跟着老师游历了萧红《祖父的园子》,哪个时刻让你“心动神移”?

  生朗读分享,师范读第16段。

  体会本段表达的“自由”之情。本段“就”字出现了10次,这些“就”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

  师生配乐朗读,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2.品味写法,领悟妙用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

  对比两个句子,分享体会。对比“实景实写”与“实景虚写”。

  小练习:用横线画出实写的部分,用波浪线画出虚写的部分。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二、哀情乐写:精神家园

  1.走进萧红人生故事

  拓展课后阅读链接,配乐范读,引出萧红的人生经历。

  2.对比“乐园”领悟“家园”

  试着写一写省略号内容。

  祖父的园子里五彩缤纷,万物自由自在,而现在…… (时局动荡,民族危亡);

  在祖父的园子里,小萧红可以随心所欲,时刻充满着开心和快乐,而现在 ……(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

  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疼爱自己、关心自己的祖父,而现在……(半生尽遭白眼冷遇)。

  总结:这个园子是萧红精神温暖的家园,是萧红心灵的家园。

  三、尾声

  1.分享书评。

  2.观赏《黄金时代》电影片段。

  3.推荐书目:《呼兰河传》和《文化名人速读》(张德芝 主编)。

  【板书】

  2 祖父的园子

  儿时乐园

  精神家园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⑴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⑵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⑶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⑷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⑴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A、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D、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⑶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F、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2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设计理念】

  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鼓励学生在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阅读:《祖父·后园·我》 《读不完的大书》

  经典阅读:《呼兰河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永远的童年》

  暖暖的阳光下

  布谷鸟声声叫着

  青青的白桦里

  蒲公英散发着美丽的花帽

  稚气的歌声,在流水中荡漾

  醉人的时光,在细雨中飞扬

  岁月一晃

  只留下一米阳光,满地叶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阳光、小鸟、蒲公英、歌声、流水、时光,简简单单的几个词给我们勾勒出一幅童年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体会她童年时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美好心情。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祖父院子里的各种景物,我在园子里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等情景,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在孩子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充满活力)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院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自由生长、活动的情态,从侧面体现出园子是自由的天地。)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引申课外,加深体会

  A.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出示《祖父·后园·我》,找出文章中“我”和祖父几次“笑”的句子,并写一写这几次“笑”表达了“我”和祖父怎样的.情感。

  (学生读并交流)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B.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而对朱维之而言,农村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大自然就是一本看不完的画册。

  出示《读不完的大书》,找出文中分别描述了大自然中的哪些景和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读并交流)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走进了大自然,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萧红(1911~1942)黑龙江人,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1941年发表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

  3、指名读。

  三、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说,全班交流。

  板书:

  快乐 自由

  4、我在院子里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⑴ 默读思考。

  ⑵ 全班交流。

  5、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和祖父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指名说。

  板书:

  我 可爱 天真 顽皮

  祖父 勤劳 慈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拼音写字词。

  hú dié mào zi xiā zi chǎn chú

  ( ) ( ) ( ) ( )

  mài suì pāo qì róng máo jiǔ cài

  ( ) ( ) ( ) ( )

  2、给带点字注音。

  嗡嗡 溜平 倭瓜 玩腻了 水瓢

  3、辨析形近字。

  蜓(   ) 拔( ) 锄 ( ) 割( )

  蜒(   ) 拨 ( ) 铲 ( ) 豁( )

 二、问答。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园中的景物?

  2、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3、读第1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什么?

  4、13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5、“倭瓜”是什么?“谎花”是什么意思?“活”什么意思?

  6、仿句练习: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就是黄瓜,我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我就是________,我愿意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____。一切都是活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7、第13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仔细看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你发现了吗?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都是有翅膀、有腿的的活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的颜色,即便写蜂子飞,最后也让它落到花上不动了,胖乎乎的。

  ——倭瓜黄瓜玉米都是静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疯长,写它们上架、上房、上天。

  ——萧红的描写非常独特:______,______。

  9、课文仅仅写了园子里的昆虫和庄稼吗?还写了什么?

  10、默读课文3—12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1、你觉得哪件事情最有趣?为什么?

  1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13、闹够了,玩够了,我就干什么了?

  14、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更大的原因是她有一个好祖父。这位祖父好在哪里?

  15、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什么?

  16、祖父的园子是“我”的______。

  17、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先读读,再选一两处抄下来。

  18、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很多趣事?选一件讲给同学们听,然后写下来,题目自拟。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 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3-25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2-16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06-09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5-03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03-26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03-27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03-26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02-20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合集15篇)05-01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一个普通的园子为什么令作者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第2节以读代讲。

  3、读第13节。漫步在园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词——

  引读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一切都是自由的?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默读课文3-12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划出相关词句,写写体会。

  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一个人——

  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有了祖父的爱,我就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引读第13节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唤起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读记记“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自主地如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萧红”的图文资料简介

  2、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认读词语 分析这些词语

  三、研读课文

  (一)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园子的,快点儿找找看是哪几自然段?

  1、自由读这些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几段话的字里行间。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读相关语句,说感受。

  预设: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a、在我的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b、园子里有些什么颜色?

  c、她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园子? 带着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

  (2)“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a、去掉“是”读读看,比较比较。“是”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A、在我的眼中,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B、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愿意……就…… 愿意……就……)

  C、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出示课件

  D、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比一比谁的更自由。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 师引读( )的园子 根据板书引读

  (二)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1、我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着,请同学们自由读4—15自然段,你觉得哪个镜头给你印象最深?

  2、在园子里,我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这园子简直就是 (“我”的乐园)

  3、介绍萧红的童年其实很孤单寂寞…… 相机出示文字介绍(相机出示文字介绍)

  4、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4—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5、因此萧红一直怀念这个园子,那么,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中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吗? (爱、温暖) 所以萧红在书中这样写道 (出示)

  (三)升华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2、在《呼兰河传》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捕捉文章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借助视像化、体验式朗读,感受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3、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

  【预设流程】

  板块一:浏览课文,鸟瞰园子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进行学习。

  2、借助脚注,弄明白课文的来龙去脉;补充:《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一般来说,自传体小说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3、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板块二: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1、交流第一段。这一段你圈出了哪几个字,来概括这个园子?

  2、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圈划园子里的事物,交流)

  3、课文开门见山就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读完整个第一段,不见作者对一朵花的具体描写。花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从哪里读懂了这是个“大花园”。)

  4、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园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

  板块三: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1、这园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继续交流。

  2、交流17自然段,摘录关键词词语,概括这个园子。

  3、圈出自由之物。

  4.、视像化朗读,感受园子里万事万物的自由(阅读策略之二)。

  5、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就”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6、这园子里,仅仅是这些事物是自由的吗?仿段练习。(练写——交流)

  ()了,就像()似的。

  ()愿意()就()。

  7、深入思考: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能告诉萧红自由吗?(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了表达萧红心中的自由)

  8、回读前文,想一想,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哪些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的你认为是哪一件事情?(自学——讨论——交流,师生提炼: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9、是啊,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爱的爷爷,萧红在园子里才这样自由自在。(师生引读祖孙形影不离地生活在园子里的句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仿句:祖父(),我()

  10、小结,回应:作者写园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自在,其实是写自己心中的自由自在啊!这园子,是眼中“样样都有”的花园,也是心中“一切自由”的乐园啊!(板书:眼中园:样样都有;心中园:一切自由)

  11、拓展阅读《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萧红的童年生命的自由。

  板块四: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1、确实,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园子。让我们也一起到这个园子里去好好地玩玩吧。这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生对话:

  想栽花,就()

  想种菜,就()

  ……

  想睡觉,就()

  2、疯够了,玩累了,让我们美美地躺在树阴下睡一觉吧!(模拟进入梦境)。

  3、学生描述虚拟梦境。

  4、介绍萧红身世:18岁的时候,祖父永远地离开人世;19岁,萧红被迫离家出走;直到1942年,萧红因为医生的误诊,死于香港……整整12年啊,萧红都没能再看一眼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又一次地与这园子里的一切重逢——(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尝试背诵:花开了……。鸟飞了……,……)

  5、其实,萧红记忆中的这院子里的一切事物,不仅仅是自由的,更是无比地明亮的。屏幕呈现16自然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小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6、齐读后追问:那为什么在作者的记忆里,这园子总是那么明亮,那么光芒四射?(完善板书:梦中园:光芒四射)

  7、师补充: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到太阳。而且,萧红笔下的太阳,总是那么明亮、温暖,那么光芒四射。(屏幕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中,关于太阳的几处描写。)

  8、总结升华:太阳带给人光亮、温暖,萧红的很多文字,也因为太阳而明亮。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

  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完善板书,画一个大圆,将所有内容都括进去)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掌握课文生字、词。

  ⑵ 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⑶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2、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她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二、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预习时查找的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如下词语:

  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玫瑰

  3、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四、整体感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2、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完善,最后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

  ⑴ 第一问答案:

  ① 种小白菜。

  ② 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③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④ 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⑤ 插花事件。

  ⑵ 第二问答案:

  祖父:

  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

  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五、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六、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题做答:

  1、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五个词语解释并各自造一个句子。

  2、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嘴馋 玫瑰 玩腻了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寂寞

  第二课时

  一、以检查复习的方式导入(提问中游学生)

  1、本课的作者是( )选自《 》,体裁( )。

  2、给下列词语注音:

  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二、朗读、赏析、感悟

  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大声朗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

  (朗读时要注意,有的文段应大声朗读,有的可以欢快地朗读,有的甚至像小萧红那样喊,有的则要默默地品读。)

  如:

  ⑴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

  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⑵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⑶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⑷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除了这些句子外,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句子。)

  2、小组合作探究:

  本文写出了浓浓的亲情,也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互相交流体会。

  第一部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三、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你的亲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用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例说明。)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把它们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童年的欢乐和那温馨美丽的亲情!

  2、选做题:

  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幸福”呢?(各抒己见)由此引入课题。【此问题的设计为文末总结做铺垫。】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园子,再读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都做了哪些活动?

  ……【对课题的质疑,反映出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师挑重点问题进行归纳概括。】

  过渡: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园子。

  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一)、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读第二、十三自然段,拿笔画一画,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学生自主尝试学习,在自学中去学习和探究问题,教师在出示自学提示时给学生明确学习段落,这样学生不会在长文中眉毛胡子一把抓。】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词语补白,既复习了词语,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园子中哪些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的?

  4、体会“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指导学生读,体会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二)由物及人。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

  在萧红的眼里,园子是自由的,园中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

  虫子是——,倭瓜是——,黄瓜是——,玉米是——,蝴蝶更是——。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架子上长的,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2、说说这种写法。(借物抒情)

  过渡: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她都做了些什么呢?

  三、品味园中之“趣”,感受祖父的爱。

  1、快速浏览3—14节,并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萧红在园子做了什么。

  出示:

  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通过这样的句式补充练习,让学生很快抓住了段落的主要内容。】

  2、指名生回答。

  3、反复读这几句话。

  4、说说这又是一个-----的园子。(快乐)

  5、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

  四、介绍作者,深化中心,拓展延伸。

  1、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在这个园子中凝结了祖父对萧红的多少的爱,也凝结了萧红小时候的多少美梦。说到这不得不提一提萧红的身世,萧红幼年丧母,父亲对她很冷清,祖母有洁癖,她生活中全部的疼爱几乎都来自于祖父,写这篇文章时萧红已经身患重病,第二年她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一岁。同学们读到这,结合课文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背景资料补充,将作者的身世遭遇与作者的作品进行对比,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中心。】

  2、还记得上课一开始我们提到的问题吗?那你觉得在萧红的眼中什么是“幸福”呢?

  小结:“幸福”是如此的短暂美好,也许当我们发现它时它已经悄然离去,所以珍惜我们身边的幸福吧。最后以矛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作结:“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首尾呼应,回到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

  五、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六、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幸福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但文章字里行间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平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设想: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教学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我”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2、联系原著,丰富文本。节选自小说的课文,联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旨意,可以加深加宽学生的感悟水平,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向往,便可以体会欢乐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学的基调。同时,以扼要的语言引入小说中的另外一些趣事,以小说中一些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3、孕育情境,对话交流。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理解离不开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善于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本课教学始终以“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的情境贯穿,试图改变师生“冷静的阅读者”的身份,使师生都融入文本,产生言说的激情,彼此交流分享。

  4、展开想像,言意合一。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抓住文本中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让文本“立”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像、言说,走向言语与精神的共同成长。文中祖父的“笑”等细节颇耐人寻味,引导学生想像人物真实的心境,推敲、琢磨,紧紧围绕文本文字形成理解的波澜。情动而辞发,在语言练习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联系课后作家卡片,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

  板书课题 读题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鲁迅先生的话可以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走进园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投影)

  ①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

  蜂子 倭瓜 谎花 铲地

  ②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③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13节和第3至12节。

  [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轻轻地读第2、13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创设“漫步园中”的情境,抓住重点词句,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抛开冷静的局外人的身份,入境生情,体会园中景物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四.品读,解“我”之自由

  1、自由读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在“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形象。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④(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⑤(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板书:自由)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根据学生的阅读前理解,在交流“有趣”中生发对“我”在园中自由的体验,由浅至深,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

  五、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呼兰河传》中的几个片断的大意,一为过渡,营造意境,二为深化“有趣”与“自由”,三为引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2、在园子里漫步,你们看到了吗?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板书:爱)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祖父的“笑”是耐人寻味的,祖父“笑”的含义在文中是一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祖父的爱鲜活、具体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因为有祖父的爱,才有我的自由”。]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由景物的自由到“我”的自由,此处读意义更进一层。]

  六、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课件呈现,齐读)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引读14节。

  [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七、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以《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的内容改编成的一首小诗作为教学的结尾与延展,有些哀愁,有些苍凉,却符合原著的情感基调,也渗透了园子的精神意义,那是萧红“温暖与爱”的故乡。当然这只需要学生模糊地理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⑴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① 小结: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②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⑶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

  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⑷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六、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

  ⑴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⑵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扩展练习:

  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资料】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欢快,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独特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欢快和祖父的爱,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完成预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

  2、体会在园子了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

  二、合作、交流、呈现

  ◎学习导引(一)——复习第2、13段,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读着这些文字,缓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显现哪些词?

  2、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像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

  ◎学习导引(二)——默读课文312节,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这样写说明什么?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4、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学习导引(三)——感悟自由的源泉

  1、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舒适,随心所欲地玩耍、胡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提示: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相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什么?

  2、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读句子。

  四、收获积累

  1、正是由于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本身的心是。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乐意爬上架,乐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乐意开一谎花,乐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乐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假如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乐意……就……想……就……)

  五、拓展延长。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3、一想到这个园子,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就想到了欢快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就忆起了对她千般呵护的祖父,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的生活,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或许还是年年仍旧,或许现在已完全荒芜了。小黄瓜、大倭瓜,或许还是年年地种着,或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他们充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女孩的童年往事。

  (2)猜读课题。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为什么作者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蚂蚱、蜻蜓、蚂蚱、蚌壳、樱桃、谷穗、倭瓜、拔草、铲地 割草、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检查朗读情况,重点指导“樱、承、瓢、逛”这几个字的书写。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祖父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3.走进园子,感受美景与快乐

  (1)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一动不动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大花园!

  (2)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3)思考:祖父的园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二课时

  1.回顾课文,体会乐趣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

  预设二“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

  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是在瞎闹、乱钩、乱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2.研读课文,品悟感情

  (1)再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呢?

  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

  (3)链接资料,理解感情。

  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3.品读重点,感悟表达

  (1)师生对读,学习重点段落。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仿写例句。“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4)链接资料,体会感情。

  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

  4.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拓展链接。阅读《呼兰河传》,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更深刻地体会萧红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从“乐园”到“家园”,品读萧红“心动神移”的童年记忆。

  教学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

  通过古今对比领悟作者童年的快乐和作者怀念祖父之情。

  学情分析:本课文重点描述了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心理,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通过朗读,感悟文字的新鲜与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提炼词语,梳理文路

  1、朗读导读页冰心先生的话,走进萧红“心动神移”的园子。

  2、熟读三组词语,找到其中的妙处。

  第一组词语:园子里有什么

  第二组词语:在园子里干什么

  第三组词语:园子里的快乐。

  3、朗读段落,体会园子内的生命自由。

  (1)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这是一个“色彩明亮”的园子:红的红,绿的绿,色彩明亮。

  (3)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一切都活了……

  (4)生:这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园子:玉米随意长,蝴蝶随意飞。

  (5)这是一个“让人开心”的园子……

  总结:祖父、园子、小萧红,是文章的三条线,构成童年画面。

  二、品味画面,寻找诗意

  1、出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 、吕岩的《牧童》、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让学生发现其实让人心动神移的不仅仅是人,更是物。

  2、出示古诗,对应课文场景,感悟其中诗意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儿童急走追(蜻蜓),飞入菜花无处寻。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回顾小结:童年的美好总是相通的,重叠的,总是那“心动神移”的一刻。

  三、领悟关切,寻找祖父

  1、走进课文,寻找祖父身影。

  (1)我在园子里追蜻蜓

  (2)我把狗尾草认成谷穗

  (3)我不会用锄头铲地

  (4)我在园子里胡闹浇菜

  2、发挥想象,还有哪些作者没有写到的场景,u我把手弄破了……

  u我的衣服湿了……

  u我摘花,插在祖父的帽子上……

  展开想象,描绘画面:祖父在做什么?

  3、总结,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园子?

  它不仅是个(出示)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园子,更是一个有祖父陪伴、充满快乐、拥有童年回忆的园子,是最让萧红“心动神移”的时刻。

  4、最后请同学们再读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作业设计:请同学们摘抄课文中喜欢的段落,并和家人分享你喜欢的理由。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通过寻找词语、对比诗篇、想象画面,第一课时带学生们走进了萧红的幸福童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不难理解,萧红的童年正因有了祖父的爱,才如此美好。但《》并不是一篇单纯回忆童年、赞美亲情的文章,创作的背后,夹杂着萧红辛酸的人生经历。第二课时深度挖掘“祖父的园子”带给“我”的自由与快乐,顺势引出并对比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时的窘迫处境,凸显出“祖父的园子”不仅是萧红儿时的乐园,更是萧红成年后精神温暖的家园、心灵家园。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有画面感的句段。

  2.体会文章生动的写法,品读萧红文章之美。

  3.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与文章创作背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写作艺术手法(重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精神家园(难点)

  【教学过程】

  一、实景虚写:儿时乐园

  1.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师:上节课同学们跟着老师游历了萧红《祖父的园子》,哪个时刻让你“心动神移”?

  生朗读分享,师范读第16段。

  体会本段表达的“自由”之情。本段“就”字出现了10次,这些“就”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

  师生配乐朗读,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2.品味写法,领悟妙用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

  对比两个句子,分享体会。对比“实景实写”与“实景虚写”。

  小练习:用横线画出实写的部分,用波浪线画出虚写的部分。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二、哀情乐写:精神家园

  1.走进萧红人生故事

  拓展课后阅读链接,配乐范读,引出萧红的人生经历。

  2.对比“乐园”领悟“家园”

  试着写一写省略号内容。

  祖父的园子里五彩缤纷,万物自由自在,而现在…… (时局动荡,民族危亡);

  在祖父的园子里,小萧红可以随心所欲,时刻充满着开心和快乐,而现在 ……(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

  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疼爱自己、关心自己的祖父,而现在……(半生尽遭白眼冷遇)。

  总结:这个园子是萧红精神温暖的家园,是萧红心灵的家园。

  三、尾声

  1.分享书评。

  2.观赏《黄金时代》电影片段。

  3.推荐书目:《呼兰河传》和《文化名人速读》(张德芝 主编)。

  【板书】

  2 祖父的园子

  儿时乐园

  精神家园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⑴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⑵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⑶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⑷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⑴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A、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D、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⑶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F、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2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设计理念】

  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鼓励学生在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阅读:《祖父·后园·我》 《读不完的大书》

  经典阅读:《呼兰河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永远的童年》

  暖暖的阳光下

  布谷鸟声声叫着

  青青的白桦里

  蒲公英散发着美丽的花帽

  稚气的歌声,在流水中荡漾

  醉人的时光,在细雨中飞扬

  岁月一晃

  只留下一米阳光,满地叶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阳光、小鸟、蒲公英、歌声、流水、时光,简简单单的几个词给我们勾勒出一幅童年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体会她童年时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美好心情。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祖父院子里的各种景物,我在园子里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等情景,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在孩子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充满活力)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院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自由生长、活动的情态,从侧面体现出园子是自由的天地。)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引申课外,加深体会

  A.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出示《祖父·后园·我》,找出文章中“我”和祖父几次“笑”的句子,并写一写这几次“笑”表达了“我”和祖父怎样的.情感。

  (学生读并交流)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B.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而对朱维之而言,农村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大自然就是一本看不完的画册。

  出示《读不完的大书》,找出文中分别描述了大自然中的哪些景和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读并交流)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走进了大自然,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萧红(1911~1942)黑龙江人,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1941年发表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

  3、指名读。

  三、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说,全班交流。

  板书:

  快乐 自由

  4、我在院子里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⑴ 默读思考。

  ⑵ 全班交流。

  5、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和祖父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指名说。

  板书:

  我 可爱 天真 顽皮

  祖父 勤劳 慈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拼音写字词。

  hú dié mào zi xiā zi chǎn chú

  ( ) ( ) ( ) ( )

  mài suì pāo qì róng máo jiǔ cài

  ( ) ( ) ( ) ( )

  2、给带点字注音。

  嗡嗡 溜平 倭瓜 玩腻了 水瓢

  3、辨析形近字。

  蜓(   ) 拔( ) 锄 ( ) 割( )

  蜒(   ) 拨 ( ) 铲 ( ) 豁( )

 二、问答。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园中的景物?

  2、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3、读第1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什么?

  4、13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5、“倭瓜”是什么?“谎花”是什么意思?“活”什么意思?

  6、仿句练习: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就是黄瓜,我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我就是________,我愿意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____。一切都是活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7、第13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仔细看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你发现了吗?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都是有翅膀、有腿的的活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的颜色,即便写蜂子飞,最后也让它落到花上不动了,胖乎乎的。

  ——倭瓜黄瓜玉米都是静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疯长,写它们上架、上房、上天。

  ——萧红的描写非常独特:______,______。

  9、课文仅仅写了园子里的昆虫和庄稼吗?还写了什么?

  10、默读课文3—12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1、你觉得哪件事情最有趣?为什么?

  1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13、闹够了,玩够了,我就干什么了?

  14、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更大的原因是她有一个好祖父。这位祖父好在哪里?

  15、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什么?

  16、祖父的园子是“我”的______。

  17、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先读读,再选一两处抄下来。

  18、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很多趣事?选一件讲给同学们听,然后写下来,题目自拟。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 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