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意义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60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谈话:小朋友看现在是几时?我们上课好吗?
2、结合生活实际,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
谈话:每件事都是在不同的时刻做的,为了准确地知道做每件事的时刻,就需要把1小时的时间细分,于是就有了比时间更小的时间单位——分。1小时里有多少分呢?我们把1小时的时间平均分成60段,每一段就是1分,合起来是60分,所以1时=60分。
今天我们继续认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时、分钟的联动关系。
学生拨一拨,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12个大格里一共有几个小格?
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讲述: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到1是1小时,从1到2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了一大格是多少时间?(板书: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
练习:时针走了2大格是多少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
演示: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学生齐读。
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是几分?
4、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学生动手拨一拨,看分针走多少小格时针下好走1大格?
5、感受1分钟有多长,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师生互动拨钟表。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反馈及补缺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3
设计说明
简单的时间计算问题是学生解决稍复杂的时间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结合教材习题,对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回顾;对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集中的、系统地复习,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实例让学生回顾问题的解决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1)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2)学生讨论后汇报:本学期学习了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质量单位的认识;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问题。
2.揭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时、分、秒和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吧!
3.结合习题,复习时、分、秒和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0分=( )时5分=( )秒
4时=( )分5千克=( )克
180秒=( )分360分=( )时
6吨=( )千克9000千克=( )吨
(2)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及进率。(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总结单位换算的方法。(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4.复习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应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妈妈每天工作8( )。
小明跑50米用了10( )。
小红写作业用了30( )。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3)让学生说说选择合适时间单位的理由和方法。
5.课件出示教材111页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2)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3)回顾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方法一可以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方法二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4)小结: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6.课件出示练习题,复习质量单位的换算。
1吨-600千克=( )千克
2800千克-800千克=( )吨
设计意图: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有序的回顾,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地掌握。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4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各种钟表、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观看“神州号”的发射
师:同学们,听到这雄壮的国歌声,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认识这两位让所有航天人都感到无比荣耀的太空英雄吗?(放录像)
生:认识
师:10月13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火箭腾空而起,承载着两名宇航员叔叔,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在太空中遨游了115个小时。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共同分享火箭腾空而起时这令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激动的一刻吧:(出示课件)
倒计时:10、9、8、7、6、5、4、3、2、1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有多长?
生:1秒
师:对,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3、质疑
师: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生2:我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生3:我想知道“秒”是怎么产生的?除了“秒”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就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识一起来探究:
评析:借助“神舟五号”这一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前倒计时的录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人人学习必要的、有价值的数学。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秒针和1秒
1、认识秒针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钟表,看看你能从钟表上发现些什么?然后在小组里面互相交流交流。(引导学生说钟面的结构)
生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生3:我的钟面上还多了一颗闹钟针。
师:同学们发现得真好,谁能上台来把你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师:对,这颗又细又长的针我们叫它——秒针(课件再展示)
2、认识1秒
师:谁知道秒针有什么作用吗?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师:他说得对吗,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钟面秒针走一小格,时间为1秒)
3、初步感受1秒
师:你对这1秒钟有什么感受?
生:特别短。
(二)认识1分=60秒
1、观察发现: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继续走下去,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课件继续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生1:秒针走了一圈,是60秒
生2:分针也在走,走了1小格,是1分钟
生3:旁边的时间由00︰58、00︰59、变成01︰00,也就是1分了,所以1分=60秒
(板书: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1分=60秒)
师:同学们很会观察,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面,玩1分钟,看是这样吗?
2、初步感受1分
师:你对这1分钟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1分钟过得很快,但是1秒更快。
师:还想接着玩玩吗?(想)还想再玩多久呢?(……)接着玩吧!
评析:提供不同的计时工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体验中认识时间单位秒,发现分与秒的关系,感受分与秒的长短。
3、时间的价值:
师:同学们,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不停地流走了,如果你是时间的主人,这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发挥它巨大的价值,所以你打算怎样好好地利用每一分、甚至每一秒呢?
生1:我做完作业准备用1分钟收拾书包
生2:我用1分钟可以做一道数学题
生3:我用1分钟可以做一件好事:帮老师擦黑板
生4:课间操的时候,我用1秒钟帮教室把灯关了。
生5:1秒钟我能说一个英语单词
师:1分钟、1秒钟的价值是巨大的,请看:(课件展示书第61页2题1分钟价值图及1秒钟的价值图)
评析: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知道1分钟、1秒钟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实践活动,体验时间
1、展示收集含有时间单位秒的句子
2、1秒钟即兴表演
3、1分钟即兴表演
评析: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借助“即兴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抽象时间概念的感受。
四、自主评价,总结全课
1、质疑: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帮助吗?
生1:“秒”是怎么产生的呢?没有秒行吗?
生2: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
生3:我国古代用什么工具计时呢?(展示数学文化:介绍最早的计时工具“刻漏”)
2、自我评价:
x组学习真了不起!
3、教师评价:
同学们,“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时间的主人!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P59——61
三、教学目的: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
六、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2、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4、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时钟、篮球、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孩子们,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请你听一听,猜猜它是谁?那它在生活中可以做什么?
2、师:看时钟老爷爷欢迎我们来了!仔细观察你认识钟面上的什么?
同学们喜欢过年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重温过年时新年倒数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4、观看秒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秒针和1秒
1、认识秒针(课件播放钟表“嘀嗒嘀嗒”的声音,出示钟面)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认识1秒
思考:在一秒钟的时间里你能完成什么事情呢?
3、小游戏:拍拍手
4、认真观察秒针是怎么走的,走了几秒。
5、知识应用
(二)认识1分=60秒
1、探究1秒钟与1分钟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思考:当分针走1小格时,秒针走多少?
验证:同学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2、玩游戏
写数字、口算练习、拍篮球等。
三、巩固练习
1、知识根据地
2、数学高速路
3、一分高下
4、小法官
5、火眼金睛
四、自主评价,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打算今后怎样珍惜时间呢?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展示时间的名言)
五、拓展延伸,深化升华。——欣赏时间名言。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
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六、作业
1、第4页“做一做”第1题。2、第6页练习一第1、3题。3、第8页练习一第10题。
七、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1小格———1秒
走1大格———5秒
1分=60秒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7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与体验活动,逐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体会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适时向学生渗透学会珍惜时间的理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对1秒的时间观念,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激动的一刻。现在,我们开始倒计时:十、九、八、七……
我们倒计时时,每数一个数用了多长时间呢?对,是一秒。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认识。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先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闹钟,然后小组内交流,回答问题。
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长的有什么特点?
秒针走一小格是几秒?走一大格又是几秒?
秒针从几开始走的?
2、认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1是几秒?秒针从1走到3走了几秒?从2走到5走了几秒?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如果秒针要走10秒可以从几走到几?
你还想让秒针从几走到几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知道1分=60秒
师问: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学生可先进行大胆猜测,发表不同意见。
组织学生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
小结: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小格,所以1分=60秒,60秒=1分。
(二)实际感受,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1、1秒的时间你能做什么呢?多媒体课件上倒计时一秒,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秒能写一个数字,1秒能深呼吸一次,1秒能眨一下眼睛
2、感受15秒
从1数到15,从中感受一秒的节奏和15秒的长度。
3、学会估计时间
听一段30秒长的音乐,让学生估计这段音乐用了多长时间。
(三)建立1分钟的时间概念
学生根据体验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写字、写数、画画等,让学生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体会1分钟的价值,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是很珍贵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
三、巩固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煮饭大约要20( )
爸爸每天需要工作8( )
刷牙大约需要2( )
用钥匙开门大约要用5( )
2、我会计算
1分=( )秒 2分=( )秒 120秒=( )分
2分30秒=( )秒 90秒=( )分( )秒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关于秒你还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一秒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知道了1分=60秒,还知道了1秒虽然很短暂,但却十分重要。时间是从一秒一分中积累起来的,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秒的时间。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8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事情。
2. 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时刻,会画时针分针,会根据具体情境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 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时分秒的关系,会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学具准备
一段音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故事《一分钟》 :
班杰明接到年轻人的求救电话,向他诉说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他约年轻人到房间好好谈一谈,当年轻人赶到班杰明房间时,里面乱七八糟,狼籍一片。班杰明让年轻人在门外等一分钟,一分钟后,门打开了,房间整理的井然有序,而且还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没等年青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话题说出来,班杰明就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你进来已有一分钟了。”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能做许多事,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道理呀!”说完,便开心地走了。小结:班杰明知道一分钟能做许多事,也能让别人知道一分种的内涵,正如古人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教育我们即使一分一秒也要珍惜。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一分钟虽然那么短暂,但是集少成多。所以,我们应该灵活运用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还要向班杰明学习,让我们身边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的格数认法
在图上指出一大格,一小格,并知道共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整个钟面共有60小格,通过简单乘法得出为什么钟面会存在60小格。
(2)认识分针(感受1分钟)
会看:较长的针是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
安静一分钟!感受!或者让学生们在这1分钟内能做什么?
(3)认识时针
会看:较短的针是时针,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说出时针与分针、分针与秒针走动的关系
分析:时针走1大格,分针会走几小格。
1分=60秒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
(4)及时练习:
①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②分针走半圈是()分,秒针走半圈是()秒。
③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答案:①60 ;60 ;1 ;1 ②30 ;30 ③ 5 ;300 ;1 ;1 ;1
2. 认识时间(要求写法)
①从8:40到9:30经过了 (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②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 )跑的最快.
答案:① 50 ;2 ;10 ;35 ②小英
(三)拓展延伸
1. 在( )里填上时间单位。
一节课40( ),课间休息10( ),写15个字大约2( ),唱一首歌大约3( ),拍5下皮球 6 ( ),淘气跑50米用了15 (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
答案: 分 ; 分 ;分 ; 分 ;秒 ; 秒 ; 时 。
2. 时间换算
1分10秒= ( )秒 1时30分=( )分
76分= ( )时( )分 95秒= ( )分( )秒
答案:70 ; 90 ;
1 , 16 ;1 , 35
3. 经过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答案:3时 ; 15分 ; 15 秒
4. 比较大小
1时○100分 60分○1时 1分○10秒
2时○120分 5分○500秒 240秒○4分
答案:< = > = < =
5. 连线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8小时 1 5
妈妈每天上班 30分钟 2 6
看一场电影 5分钟 3 7
做眼保健操 1小时40分钟 4 8
6. 解决问题
1. 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答案:4时10分=3时70分 3时70分-3时30分=40分
2.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答案:7时40分-15分=7时25分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的换算,在活动中探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的计算方法。
(2)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地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齐读小口诀:分针长,时针短,1到12团团坐。伸出手指数一圈,大格共有12个。1大格,5小格,一圈小格60个。1时等于60分,珍惜时间别挥霍。
2.学生读完口诀后,教师出示判断题,让学生抢答,比比谁的眼睛亮:
(1)时针从8走到9,经过1时
(2)分针从3走到4,经过1分
(3)秒针从5走到6,经过5时
(4)在钟面上秒针走1圈,分针走1个小格。
(5)在钟面上分针走1圈,时针走1个小格。
3.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3)教师小结。
2.时、分、秒单位换算。(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师:这几位好朋友想考考同学们,看谁能很快知道答案。
出示:1时=()分1时40分=()分
2时10分=()分80分=()时()分
学生抢答,讲解方法。(交流想法后小结)
3.出示例题2:
(1)教师投影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你们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用多长时间吗?(钟面演示)
(3)学生讨论回答,归纳计算时间的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30=15(分钟),是15分钟。
(4)师补充小结。(多种方法,只要算对即可)
(5)请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同学帮忙算一算。
4.出示课本第5页“做一做”,请同学交流讨论并作答。
(三)练习巩固
1、出示课件: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国王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
(1)算一算经过的时间:
师出示课件钟表,同桌组合,一个同学说出两个钟表的时间,一个同学计算出经过时间(7:30到8:30 11:30到11:45 7:15到7:50 2:55到3:25)
(2)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学生交流讨论并作答)
(四)布置作业
第4页例1“做一做”。
第6、7、8页练习一,第4题至第11题。
(五)教师总结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六、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2时=()分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秒针、12个数字、大格数、小格数,知道1时=60分。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分针走1小格是1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养成节约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秒针,知道钟面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怎么辨别时针走了几时,分针走了几分的方法;钟面上12的作用,可看成起点0,也可以看成终点。
四、教具、学具
钟表,钟面,练习本,多媒体ppt,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由于是第一次课和孩子接触,所以首先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分组教学:本次课把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一小班,二小班,三小班,四小班。上课不随意讲话,随意走动,并且回答问题积极的,老师会加上1颗“星”,最后得星最多的小组,会得到老师的1份奖励。
2、创设情境:(ppt展示)
师:懒洋洋遇到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它解决吗?猜谜语:兄弟三人齐上路,有快有慢不停步。走了三百六十日,没有走出玻璃铺。
生:时间(不对) 答案应该是:时钟 或 闹钟
师:非常好!那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生活中所见过的时间:……钟面有标了数字的,有没标数字的,有闹钟,有怀表,有秒表……等,那大家认识时间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就可以认识时间了,就可以戴手表了!大家要不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
生:要
师:20xx年 10月 1日 18时 59分 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看谁先观察出来,这里边有哪些是时间单位?
生:年、月、日、时、分、秒
师:年、月、日的时间单位,我们要五年级才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时、分、秒的认识!
3、探究新知
师:说说看,这是几点钟
生:1时,4时半,刚过6时(大约6时),快9时(大约9时)
师:强调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不能说“1点半”“4点半”等
师:总结我们以前学习的认识时刻的三种方法:刚过几时,快几时,大约几时。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时、分的认识,请大家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仔细! 生:短粗一点的是时针,细长一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师:非常好,我们以前就学习了时针和分针,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秒针。但我们今天暂时不学习秒针,看看钟面上还有什么?
生: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
师:总结,钟面上每两个数之间,叫做1个大格,例如:1—2,3—4,7—8 判断时针走了多少个大格,用减法,例如:3—8,走了8 - 4=6时
生: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师:数12比较特殊,可看成起点0,也可以看成终点。
数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根据5的乘法口诀,5×9=45,45+5=50,50+5=55,55+5=60
师:非常好!孩子们太聪明了,那我们再来看看时针是怎么走的,有哪个小朋友知道,时针走1大格表示走了多少时间?
生:时针走1大格表示1时。
4、边讲边练(方法,用减法)
(1)时针走3大格,走了 时?
(2)时针从2走到4,走了 时?
(3)时针从12走到5,走了 时?
5、师:那分针走1小格表示走了多少时间?
生:分针走1小格,表示走了1分。
师:那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5分
师: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多少分?15分
师: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多少分?30分
师:分针从12走到9,走了多少分?45分
师:分针走一整圈,走了多少分?60分
师:观察屏幕上的钟面,分针在走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时针走了多远? 生:分针走1圈的同时,时针走1个大格。
师: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生:1时=60分
师:还可以用英文简单表示为:1h=60min
强调进率:我们以前学长度单位时,进率是:10,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在时间的应用上同学们可不能记混淆了,能不能写1时=10分?1时=100分?
生:不能,1时=60分
6、反馈练习
(1)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个小格?
(2)时针走1个大格是 时。
(3)分针走1小格是 分,分针走1大格是 分,分针走1圈是 分。
(4)分针走3圈,时针正好走 大格,是 时。
(5)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是 分。
7、总结提炼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秒针。
(2)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时间是:1时。
(4)时针走1小格时间是:1分。
(5)1时=60分或1h=60min
8、布置作业
6班:口算书的63页,64页
4班:口算书得61页,62页
9、今天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得分最高,老师有小礼物!
孩子们的表现太棒了,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时间的儿歌,“时间像小马车”结束我们的课堂!
七、教学后记(李老师指导)
1、课堂准备充足,ppt展示完整,思路连贯,清晰,但讲得不够清楚,不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语速过快,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堂习惯非常重要,不能抢时间,特别是讲重点知识,方法时,更应该放慢语速进行强调。
3、课堂上,数学用语还不够规范,如时间的说法不对,应叫 时钟。如乘法口诀里,没有“乘以”的说法,都叫“乘”。
4、对于重点知识,没有及时总结,归纳出最优化的方法,突破难点, 如:复习以前我们认识时钟的三种方法:刚过几时,快几时,大约几时。 如:时针从2走到5,走了几时?不用数大格,用减法,5-2=3时 如: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用乘法口诀,5×9=45
如:12可看成起点0,也可以看成终点。
5、课堂的组织不够简洁明了,有点罗嗦,过于担心孩子会听不懂,物极必反。
6、对学生的及时鼓励还把握得不够,当学生回答到点上时,应大力表扬,以便让全部铭记知识点,或掌握方法。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11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 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10、11题。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2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展示资料,了解人物
1.张中行
张中行,1909年生,河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建国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2.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三、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搀和:chānhuo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ǒngcháng(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四、大声朗读,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明确: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五、理解内容,理清结构
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从“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至“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以上说待人厚”至“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11最后一个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4-16页。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包括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写,1~5的顺序。因为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对数的认识的经验,故本课把重点放在数的书写、数序和培养数感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学具准备:
5根等长的小棒、计数器若干个、点子图、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与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过动物园吗?你都见过哪些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逛逛野生动物图园,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第14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设定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教学情境创设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率。)
二、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一)从具体的人或物的数量抽象出数。
1、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最喜欢什么?数一数有多少个(只)?
2、集体交流: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根小棒表示动物的只数的?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指名到黑板上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评价。)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4、小结并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认的数字都在1-5之间,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1-5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设计意图: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三)、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对学生无论是对掌握知识还是培养能力和个性,都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操作,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具操作中还可以发挥学生潜能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借助操作,发展思维;重视操作,培养能力。)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四)、教学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展示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教师示范);
②在桌上划(或书空)1、2的笔顺;
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设计意图:写字是学生形成一定书写技能,身心得到整体和谐发展
的过程。其中,教师的书写示范是写字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取书写技巧的最佳方式。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变抽象为具体,直观的了解范本中的技巧及技法的表现程序。)
2、教学3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的相同。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4、5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3的相同。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举字卡游戏。(教师说数,学生举字卡。)
2、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四、全课总结,点明内容。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部份的零碎资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 ,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开展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课堂总结就是其中一种高效率的办法,通过课堂总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一步: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的哪里呢?出示地图。设疑:黄果树瀑布虽然在一个小镇上,但是黄果树瀑布却以独特而优美的风景闻名于世。你们想去黄果树瀑布欣赏他们的美景吗?
第二步:请欣赏吧!
图片(五六幅)+配说(黄果树瀑布虽然没有庐山瀑布那样长,但是它却有81米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远远望去,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走近瀑布,你会看到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黄果树小镇上,这可是奇景!这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真令人陶醉!)+音乐(高山流水)
第三步:大家看得过瘾吗?还想看吗?
过渡: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捧起课本,到文章中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吧。
出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再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想我们介绍了黄果树瀑布。
二、自由读课文,老师下去指导一两位学生的朗读。留意学生的不懂之处。
三、指名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理解新字词。
师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手捧书本,紧盯课文;有的同学神情专注,十分陶醉;有的同学反复朗读,遇到不懂之处就画个问号。这说明大家读书态度认真,方法正确,下面就让我们开火车交流交流我们的朗读。相信文化小学五(2)班的同学一定个个是朗读高手。
(1)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杰作”的停顿。
(2)读第二自然段。
从字形上理解“嚣”。
“嘶”字你们读得真准!
(3)读第三自然段。
“缝隙”的教学。缝是多音字。
缝隙的意思理解方法:手指的缝隙。门的缝隙。课文中指的是树的缝隙。
这些缝隙都有一个特点——比较小。难怪隙的右边是这样写的——老师板书。指出上面的“小”没有钩。
理解“三叠”。出示图片。
(4)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可能问“银雨洒金街”是什么意思。
可以先让学生说,如果不会,老师来解释。银雨是瀑布激起的水花,小镇上的街道原来是黄土铺成的,所以称为金街。
小结:激励学生读书认真,会提问题。
(5)读第五自然段
“隔”的字形教学:观察里面有几横?
“撩”的.教学:动作法。
(6)读第六自然段。
(7)读第七自然段。
薄与衫的读音。
訇然作响。(1)形容大声。(2)阿訇,波斯语音译词。意为教师。
(8)读第八自然段。
谛:(1)仔细(听或看)。(2)意义,道理。
醉的意思。
醉字右部的写法。“十”字的竖只超过横一点点。
总结:刚才的朗读交流中,起来朗读的同学是投入的,坐着听的同学是全神贯注的。现在你们能够这么快就将书读得这么准确这么流利,果然是朗读高手!
通过刚才的朗读,黄果树瀑布一定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现在一定有了新的感受,谁来谈一谈。
如果你能迅速找到描写瀑布声音、形态的词语或句子,并且一遍读一遍想象瀑布的声音或形态,那你就是朗读高手中的高手了。
出示朗读要求:迅速找到描写瀑布声音、形态的词语或句子,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再次朗读,整体感知。
导入:刚才你们有的脸上……
1.指导朗读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
(1)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指导:抓住“;”与“哗哗”等词语,读出分号前后声音的不同。
(2)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4)聆听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2.指导朗读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
(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常,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3.指导朗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
(1)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3)沉醉。
喧嚣 轰然作响
17 黄果树瀑布 沉醉
形态:宽幅白练 三叠 雨雾般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对新年的到来充满喜悦和憧憬。
2.学习新年祝福的恰当方式,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3.了解世界各国人民庆祝新年的方式。
学情分析
1.《过新年》音乐、彩色卡纸、日历。
2.学生收集反映不同地方人们过新年活动的资料(歌曲、诗歌、儿歌、图片等)。
3.准备剪刀、胶水、水彩笔、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创设情境引题。
1.播放《过新年》歌曲。
师:小朋友,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师:猜一猜,他们在庆祝什么呀?(过新年)
2.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快乐过新年》
板书:齐读
二、读一读,感知节日热闹。
1.你们知道新的一年开始是几月几日吗?(一月一日)
2.上台翻翻日历,看一看,说一说,元旦是哪一天?
3.为什么大家称这一天为元旦呢?(指名学生发言)
4.(出示课件)听听兔子贝贝的介绍吧。
5.1月1日是新一年的开始,我们也叫它元旦,在这一天,我们要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出示课件3)
三、庆一庆,共赏元旦快乐。
1.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各地人们都会举行不同的庆祝活动,课前,同学们当了小小探究员,找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迎接新年的活动方式,请你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听生介绍。
3.出示课件:世界各国迎接新年的不同录像或图片,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与你们一起分享。
4.问:大家为什么要热烈庆祝新年的到来呢?
5.小结: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通过各种方法迎接新年的到来,是为了表达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憧憬、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做一做,祝福新年到来。
1.过渡: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是大家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迎新年时都特别高兴。
2.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式迎接新年呢?
生1:我想制作一张贺卡。
生2:唱歌、跳舞。
生3:画画。
五、画一画,跳一跳,体验快乐。
1.播放《过新年》乐曲,生制作贺卡。
2.展示、介绍,把贺卡贴黑板。
3.看,多美的一幅画呀!新年到了,我们充满了希望,让我们唱吧,跳吧!(出示课件)
4.在音乐声中唱着跳着结束活动。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或情景创设中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活中10的例子(课件)主题图投影、0的贴图、9的贴图、练习纸、圆片、尺子、自制酷儿贴图、红黄彩色笔等。
教学重难点
10的分解和组成。
教学设计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0~9)从小到大数一数,从大到小数一数。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看谁最先学会。
讲述故事:有一天数字娃娃0到9做起了排队游戏,“9”当了队长,(9的贴图)就骄傲地说:“哈哈,我最大,‘0’最小。”“0”(0的贴图)听了,伤心地哭了。站在旁边的“1”听了,就走出来对‘9’说:“我站在‘0’的前面,比你还要大!”“9”听了,真不敢相信。(贴图)
师:“1”说的到底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由1和0组成的数字10。(揭题)
板书:10的认识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10的含义及10的数法。
A、投影出示主题图。(数鸽子)
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图中有几只鸽子,几个人?板书:10,你是怎样数的?指名学生回答,强调数数方法。
B、做与10有关的动作或说一句话。
小朋友,在我们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事可多了,比如:老师有10个手指头,你能举一些和10有关的例子吗?(指名学生举例)
小结: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例子,点击电脑屏幕,像这样:10颗珍珠,我把它串成一串漂亮的手链,10个硬币放在口袋很重,我把它兑换成10元的纸币,还有10个点心,10个苹果,一捆小棒都可以用10表示。你能用圆片来表示10吗?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摆摆,并说说自己用10个圆片摆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介绍自己拼成的图形,有的是一座桥,有的是一朵花,有的是一个拼音字母等等)
(刚才小朋友用圆片摆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做个排队游戏,跟后面听课的老师打个招呼,作为老师给你们的奖励吧!)
C、排队游戏。
问:请小朋友数一数讲台上这一排有几人?(一位学生回答8人)
(请这位小朋友站进去)问:现在有几人?(9人)
如果想让这一排有10个人,怎么办?(再进去1人)
数一数现在有几人?谁是第10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怎样数?
2、尺子上的数。(实物尺)
A、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大家观察:
(出示尺子)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B、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有些数字躲在老师的手心在里面跟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请你帮老师找出来,说一说理由。(老师随意蒙住数字,学生读读)
0?? 1?? 2?? 3?? 4?? □?? 6?? 7?? 8?? □?? 10
找找尺上哪个数字很特别,说说为什么?(有两个数字组成)
(玩好了游戏,我们该写字了。)
C、10的写法。
(1)、师:10怎样写呢?指名在实物投影上书写。老师点评。介绍10的具体书写要求。学生在日字格中描描。(写2个)
(2)、比10小的除了9,还有其他的数吗?说一说下面有几种填法。(在刚才的贴图之间加个圆圈,请学生填写10○9,10还可以比哪些数要大?学生说说。
从上面我们知道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块组成了10,果然要比“9”大,数字“9”再也不敢骄傲了。(现在1到10这几个数字高高兴兴做起了快乐的课间操,小朋友也来做做吧!)
3、学生做数字课间操。(一二三伸伸手,四五六弯弯腰,七八九踢踢腿,10个朋友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
4、10的分与合。
(瞧,你们那认真的劲儿,老师还要奖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电视大家都爱看,老师也很喜欢,可是今天大头遇到困难了,小朋友请你帮帮忙吧!)
a、情境引入(故事)。
有一天,大头儿子约小伙伴去踢球,小头爸爸就让他带10瓶酷儿给小伙伴,大头儿子拎不动,哪位小朋友愿意帮他拎几瓶?拎一拎,说一说(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边拎边根据学生拎的多少进行分与合。看到这一组,你想到了什么?
b、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同桌之间合作交流)
c、汇报不同的分法。
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交流汇报。学生大声读一遍。
d、记10的分与合。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记忆10的组成。(学生介绍,取长补短学会记忆的方法)并快速把10的组成输入自己的“小电脑”中。(学生自由记忆)
师生互动:记忆“凑十”歌
(下面老师来检查你们的“小电脑”的记忆储存功能是否良好,我们一起做个对口令的游戏吧!)
对口令。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我说2,我说8,我们都是10的好朋友。……)
生生互动:我们不但要动动小嘴巴,还要动动我们的小手,看看同桌之间合作的怎样?摆圆片游戏,两人摆的圆片自动组成10。
三、课外延伸
闯关游戏1、给能组成10的相邻的方框圈起来。(投影)(带点的字着重理解)
闯关游戏2、小明家有红花和黄花总共是10朵,想想,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说说用彩笔涂涂)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乌、处”等11个生字,会写“只、石”等5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情感目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这是什么?
板书“乌鸦”。
2.谈话:同学们想知道有关乌鸦的故事吗?(生:想)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乌鸦反哺”的故事吧,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一只孝顺、孝敬老人的乌鸦。)
(老乌鸦把小乌鸦养大后会脱毛而不能飞行,此时小乌鸦会到处觅食喂养老乌鸦,直到它重新长出羽毛。当乌鸦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便将觅来的食物嘴对嘴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
3.今天我们学得课文也是写乌鸦的,想知道课文里的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板书:喝水。(讲解:喝是口字旁,跟嘴巴有关。书空“喝”字。)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找到要求“会认”的生字圈一圈,并用横线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2.“你听我读”,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指名说一说:生字发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乌鸦口渴四处找水喝,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却又喝不到水。)
2.齐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乌鸦想出了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终于喝到水了。)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齐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二句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朗读指导: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适当引导:乌鸦到处找水喝,终于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它的'心情会如何?
3.齐读第三、四句话。
思考:(1)乌鸦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勾画出句子。
(2)瓶子里有水可乌鸦却喝不到,它的心情会怎样呢?
(3)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生字指导
1.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位置,说说应注意的笔画。
3.师范写,生唱笔画书空。
4.生描红,练习书写各一个。
六、作业布置
1.读课文并把故事说给家长听。
2.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8
【教学思想】
在阅读课教学中,争取弱化应试色彩较弄的文体特征为主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引入注重文本阅读,尤其是引导学生抓关键性语句筛选信息,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思想等方面,让学生从枯燥的文体特征设计中解脱出来,在真正的阅读中产生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思维习惯,以引导不断向课外阅读延伸。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掌握本文运用事例等说明问题的`方法。
4、分析本文的逻辑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2、掌握本文运用事例等说明问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激趣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检测自学效果
检查《导学提纲》中的课前完成部分。即:
1、生字词注音及词语解释;
2、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前者进行正音、词语解释;后者结合下面的课文研讨学习进行。
(二)激趣导入
引入“大自然会说话”环节,使学生在竞猜中感受物候现象的丰厚与普遍。
(三)走进作者,了解竺可桢
(四)出示学习要求
(五)、学生先学:课堂上再深入阅读,复查已完成的“初步理解文章内容”,自我完成课堂上合作研讨问题,之后与同学交流意见。
(六)教师引导转入正文学习,主要是通过解决学生上述“先学”内容,来完成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课件)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七)课内重难点测试与突破
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A、品好词
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准确、形象、生动)写出了特点或内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燕子翩然归来。句中的“翩然”一词的作用?
答:翩然指燕子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B、品修辞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的特点。
示例: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常见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常见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八)、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析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都是,认识到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认识到了物候观测及物候学研究对农业生产的。
(九)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含义观测成因意义
(物候现象)(纬度、经度、高下、古今)
语言:生动性准确性
(十)布置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字词复习过关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来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二、解题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喜剧。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第十二夜》《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诗歌作品:十四行诗150多首。
三、戏剧文学常识:
(一)戏剧的含义
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任务形象,反应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1.综合性;2.舞台性;3.冲突的尖锐性;4.语言的特殊性
(二)从内容、性质及美学范畴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按篇幅长短分为独幕剧、多幕剧;从题材的时代性来分,有历史剧和现代剧;从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三)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四)故事梗概
剧情冲突的焦点是围绕“一磅肉”进行的。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夏洛克上场前,公爵与安东尼奥的一段对话,交代了夏洛克的凶恶,烘托了审判前的紧张气氛,预示着要有一场激烈的冲突。这一段对话,也从侧面描写了夏洛克自私、阴险、残暴的性格特点。
夏洛克一上场,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相继对他规劝、许愿、甚至谩骂,却招来了夏洛克的讥讽、挖苦,而坚持要“照约处罚”,而且当场磨刀,准备动手,显示了夏洛克在法庭质对中的咄咄逼人之势和稳操胜券的得意之情,也表明了夏洛克不顾舆论和羞耻,孤注一掷,将冲突引向非丧人一命不可的高潮。
就在戏剧冲突发展到不可开交之时,鲍西娅上场,剧情有了转折。她智慧超群,深谋远虑,发现了条约的漏洞,胸有成竹,用以逸待劳,欲擒放纵的办法,一步一步地将夏洛克引向陷井。她先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微变通一下”的要求,接着又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了不答应三倍还钱的态度,再之后,则让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陷入“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公民的犯罪境地。
正当夏洛克神气活现,得意忘形,安东尼奥义无反顾地向巴萨尼奥告别,其他人也都陷于绝望时,鲍西娅抓住了“割肉不许流血”,割一磅肉不能相差“一丝一毫”这两条件,使夏洛克陷于被动,把法律的惩罚统统加到了他身上。虽然公爵饶恕了他的死罪,但他得到了失去财产的处罚。在这一回合中,葛莱西安诺不断重复夏洛克赞扬鲍西娅是“但尼尔再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的话,这既是对鲍西娅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也是对夏洛克的有力嘲讽,这正体现了喜剧所要表现的效果。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的几个景色的方位。然后,着重理解几个主要景色的特点,抓住最能表现特点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新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轻声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阐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部分:(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xx年到20xx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xx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xx年到20xx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xx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xx年数量减少,20xx年数量增多,20xx年数量稍微减少,20xx年至20xx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xx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得知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有519支,刚才预测比较接近的同学举手。
教师:你能把20xx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补充了20xx年的参赛队伍数量,你预测20xx年的参赛队伍会是几支?
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教师:20xx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xx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意义。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面积单位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2)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平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二、探究新知
(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
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
(二)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1.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2表示。
(2)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平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1)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设计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
1.尝试下列问题。
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填空。
(1)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2)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三、巩固深化
1.判断。
(1)2公顷=200平方米。()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公顷。()
(4)素有“万园之园”称号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
完成后说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顷○ 400平方米8999平方米○ 8公顷
3000平方米○ 3公顷5公顷○ 50000平方米
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1)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法1:1公顷=10000平方米,游泳池的面积为1250平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几个1250,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游泳池。
法2:根据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画图解答。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两题为基本练习,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解决问题练习中安排的测量操场面积和计算游泳池的面积,则更具问题解决与经验积累的意图,具有丰富1公顷面积表象的价值。】
四、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
2.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5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点:正确的书写11~20各数。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1—20各数。
说说11-20各数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例1、3):
1、教学数的读法。
出示例1,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为什么读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2,因为有1个十和2个一,所以读作“十二”。
P74做一做3题。
2、教学数位表。
(1)、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一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来就是十几。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学数的.写法。
(1)、出示1捆和7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7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7。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7,就表示7个一。
(2)、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3)、师范写,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三、巩固练习:
1、 P75做一做1题。师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生在作业本上写数。
2、 P75做一做第2题、3题。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试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
学 法: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激发兴趣
开学前,淘气和笑笑来到文具店里买东西,一进店就被琳琅满目的文具吸引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淘气和笑笑买了什么文具。如果是你,你会买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一)出示“买文具”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钱?”
1.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完成,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同学看,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全班进行汇报,讨论列算式的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三种列算式的方法:
(1)18÷3=6(元),6+4=10(元)
(2)18÷3+4
(3)4+18÷3
4.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讨论18÷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用画图等其他方式来理解算式的意思吗?(结合直观图学生更易理解)
(3)引导思考:先求什么?(先求1本作文本多少钱)再求什么?(再求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钱)
(4)结合情境试着用脱式计算18÷3+4,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5)集体反馈,说说用脱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6)再试着算算4+18÷3,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三)解决问题“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1.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完成。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列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3.引导思考: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4.结合情境试着用脱式计算3-10÷5,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三、集体展示
1.观察以上的综合算式,在脱式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选出代表进行总结。
小结:计算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用我们掌握的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来判断一下哪种做法是对的?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进行交流,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能力拓展
第6页练一练第1、2、4题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一、 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记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三、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中写了太空生活的哪几件趣事,激发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的趣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中写了太空生活的哪几件趣事,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字。
二、初步朗读课文,感知太空生活的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太空图片,同学们,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对,我们看到了神秘又美丽的太空,还看到了航天员,你们想知道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吗?说起来还挺有趣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下面就请你赶快打开课本79页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时要注意老师提出的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学们,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文读过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一课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有哪些?
跟着老师来读一读吧。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这一次,你们大声读,老师小声读。
5、生字会读了,你能想办法记住它们吗?
(1)归类识记:舟字旁的字有舱、航,与船有关,可以组词:航海、航空、航行、航天员、航空公司,船舱、舱壁;宝盖头的字有宇、宙、密,与房屋有关;三点水旁的字有洗、澡、浴,与水有关,可以组词洗手、洗脸、洗衣服,澡堂、澡票、澡巾、搓澡,浴盆、浴缸、浴巾、淋浴、浴桶;木字旁的字有杯、桶,与树木有关,可以组词:水杯、杯子、茶杯、干杯,水桶、饭桶、木桶、铁桶。
(2)换一换:蜜蜂的蜜,虫字底换成山字底,就是密,可以组词:茂密、秘密、密封线。
“堤岸”的`“堤”,“提水”的“提”,“提土旁”(“提手旁”)换成“页”,“是”的捺伸长,就是“题”,可以组词:问题、题目、试题。
(3)猜字谜:“夫”多一撇是“失”,可以组词:失败、得失、失去,“牛”字左边有一个人,是“件”,可以组词:一件、信件、文件、事件。
(4)加一加:“禾”加“急”等于“稳”,可以组词:安稳、平稳、稳定。“国字框”加“古”就是“固”,可以组词:巩固、牢固、固定。
(5)儿歌识记:次日来野炊,弟弟很欢喜。饭菜有点热,用嘴吹一吹。渴了有饮料,开怀来畅饮。“食字旁”加“欠”就是“饮”,可以组词:饮用、饮料、餐饮、饮水。
6、(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生字记住了,词语你会读吗?快来试一试吧。
(1)太空 生活 别处 主要 方便 活动 杯子 喝水 使用 洗澡 容易 安稳? 固定 舱壁??? 问题 航天员 密封 浴桶 一件 饮水袋
(2) 宇? 宇宙? 宇宙飞船
航? 航空? 航空公司
员? 队员? 少先队员
三、感知趣事
1.同学们真棒,记住了生字,学会了词语,让我们把它们送回课文,再来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吧!
2.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思考:课文讲了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中的哪些趣事?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吧。
看看老师出示的词语,对照一下,你圈对了吗?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杯、失、容、易、浴,指导字型结构。
2、每个字写2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杯、失、容、易、浴”,每个字写两遍;
2.读课文3遍;
3.收集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课时教学设计03-13
《习作1》教学设计06-01
《雪儿》教学设计一106-09
《花钟》教学设计一106-03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06-04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10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27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30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