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8 10:11: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影片中的音乐片段,分析体会影片及其音乐,并能了解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影片《音乐之声》,能用歌声表达歌曲《雪绒花》创设的意境与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继续培养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感受、表现音乐剧片断《雪绒花》

  教学难点:感受欧洲电影音乐的艺术魅力,探究音乐对电影情节发展变化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影《狮子王》片段,学生进教室欣赏。

  2、教师出示:没有声音只有影象的《狮子王》片段。

  3、教师提问:看了没有声音的影片,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再次播放影片〈狮子王〉,同时加配该电影音乐。

  4、教师:可想而知,没有音乐的电影是多么的乏味、空洞。《狮子王》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很感人,画面很精美,而且音乐非常棒。

  5、教师:那么在你的印象中,有哪一部电影的歌曲使你记忆深刻,即便是忘记了电影的名字但也还深深地记着电影中的音乐呢?

  6、现在让我们也作回音乐制片人,咱们也来为影片匹配上适当的音乐。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段音乐要表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播放《平原游击队》——“鬼子进村”音乐片断)。

  7、教师:音乐描写哪类人物形象?

  学生回答:日本鬼子的形象。

  教师:下面我们去看看电影导演给这段音乐配备了怎样的情节和人物。

  二、浏览欣赏影片

  1、教师:播放电影《十面埋伏》、《诅咒》等影片图片以及电影音乐。让学生们通过视听感受到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表达电影主题、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渲染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2、教师播放影片片段以及提供学生选择的音乐。学生根据自己对影片内容的理解搭配相应的音乐。

  3、教师归纳: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影音乐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一部电影的完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也涉及到诸多艺术形式,音乐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其实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电影,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放映电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手持唱机磁头,眼望银屏,在需要配乐时立刻把唱机磁头放到唱片上。这种方法一方面用音乐渲染了剧情,同时也掩盖了放映机的噪音。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荧屏乐声”。

  4、教师:其实有一首电影歌曲给老师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它,现在我唱上这首歌曲的小段旋律,请大家欣赏。

  三、教学过程

  (一)1、教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歌曲吗?对,这首歌曲就是选自于曾经获得1965年第38届奥斯卡配乐奖、歌曲奖的影片《音乐之声》。

  2、教师简单介绍故事大概,伴随着故事欣赏歌曲。

  教师:《音乐之声》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角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并且喜爱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间歌唱。正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当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到当地的一位退役军官特拉普特家里做家庭教师。特拉普特是位脾气古怪的`鳏夫,他很爱他的孩子们,却不懂得教育他们,使得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爱而变得很顽劣,曾经气走了11任家庭教师。玛丽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她和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唱歌的兴致,于是轻抚六弦琴,唱了《雪绒花》。

  3、教师: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欣赏上校特谱拉特那动听的歌声。

  4、初次演唱:演唱《雪绒花》。

  5、《雪绒花》这首歌非常优美,它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其节拍特点是使歌曲具有种非常强烈的动荡感,流畅、优美的旋律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曲谱随着音乐哼唱一遍,可以为歌曲加上指挥,注意节奏和情绪,当时上校的心情如何?(上校面对着天真、纯洁、可爱的孩子,怀着激动,开心,欣喜的心情唱完这首歌。)怀着甜蜜美好的心情演唱。

  (二)拓展歌曲

  1、老师扮演玛利亚,让我来为你们配个二声部。接着可以让部分同学和老师一起演唱二声部。

  2、和特拉普特上校一样,用英文来演唱。歌词注意,并非一个字一个音,有很多连音的部分,再注意英文的发音。教师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二声部演唱练习。

  3、同学们演唱的很有_,有些同学也随着音乐摆动着身体,那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舞起来。(教师指导学生简单的舞蹈动作要领,可以请自己的伙伴一起舞蹈)

  四、结束

  师:同学们,歌曲《雪绒花》在影片《音乐之声》中还出现了一次,那一次是在一个特殊的晚会上出现的,它更令人激动,歌声让剧场里听众的心都沸腾了,人们一起高唱,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利用网上资源查看有关《音乐之声》的影片资料,下一课来讲给老师听,好吗?

  播放歌曲《雪绒花》,学生在歌声中离开音乐教室。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新疆之春》,感受新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欢乐热烈的生活情趣。

  2.通过对《新疆之春》的欣赏,并配以讨论、演奏的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3.学习歌曲,了解小提琴演奏的特点以及倚音的演唱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并能够感受歌曲中新疆人民欢乐的生活情趣。

  【难点】

  感受并体验小提琴独奏的特点以及倚音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新疆舞蹈的视频。

  教师提问学生:视频中是哪一个地区的舞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视频中是新疆的舞蹈,新疆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顺势揭示课题《新疆之春》。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新疆之春》,并提问这首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情绪欢乐、热烈。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提问这首歌曲分为几段?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A段和B段。

  (三)分段赏析

  1.教师介绍歌曲的演奏方式,并提问学生: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小提琴独奏给人以明亮清澈的`音色。

  2.教师播放A段旋律,并提问:有什么样的情绪特点?

  学生自主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高音旋律部分演奏出欢快明亮的情绪。

  3.教师播放B段旋律,并提出问题:表现了怎样的场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小提琴双音演奏舞曲节奏的音乐,表现了新疆人民“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欢乐舞蹈场面。

  4.完整聆听,引导学生发现倚音的记号,并解决其演唱方式。

  5.完整聆听并哼唱主题旋律。

  (四)巩固提高

  教师组织学生分为小组讨论新疆舞蹈的特点,并编创一段舞蹈。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通过肢体的表演更加展现了新疆人民的欢乐情绪。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音乐主题,教师带领学生领略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了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新疆风格的其他作品。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音乐,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与速度以及描绘的画面,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到了民间歌曲的魅力,逐步建立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花儿”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花儿”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难点】

  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将一起去到一个青海,学习一首根据青海民歌改编的管弦乐作品,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整体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整体的情绪是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

  2.教师复播乐曲,并提问:同学们听到了哪些演奏乐器?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有的同学听到了双簧管、长笛,有的`听到了钢琴,有的听到了提琴,还有的听到了手风琴。这首乐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分别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深入感受这首乐曲的迷人之处。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主题音频并哼唱旋律,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塔塔尔族的民歌,增进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化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养成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总结等方法分析歌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掌握“三段体”音乐结构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

  【难点】

  “三段体”音乐结构的特点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表演法导入:演唱新疆歌曲《玛依拉》《青春舞曲》。并设置问题:“这两首歌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出自哪个地方。”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学习一首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二)感受体验

  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轻快、活泼。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

  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请同学演唱各地区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顺势揭示课题《牧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牧民放牧的情景。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情绪悠扬舒展,很是宽广抒情。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常规发声/依据歌曲元素进行发声),教师提醒学生采用“呜”和“啊”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教师提问: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节奏变化不大,旋律起伏较小。

  3.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节奏和旋律特点。

  教师提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特点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

  4.教师范唱旋律,引导学生跟随,注意气息。

  教师提问:对于歌曲的呼吸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组织学生练习:歌曲整体旋律和节奏偏向舒缓,因而注意用缓吸缓呼的方式演唱歌曲。

  5.完整演唱谱例。

  6.教师引导学生有节奏和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唱词特点。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词组尾字多长音,表现悠长的感觉。

  7.教师引导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纠正歌词及旋律的对应问题。

  请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的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8.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以分辨长调和短调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并总结。

  1.请学生演唱《嘎达梅林》并回顾歌曲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嘎达梅林》是蒙古族民歌中的短调,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2.引导学生回顾《牧歌》的特点并进行对比。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长调也叫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景象。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长调和短调的知识,长调的演唱特点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呼吁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长调的相关歌曲,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6

  教材内容分析

  《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变》,重新配词而成的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在教授本课时,笔者以借鉴与对比导入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了解3/8拍子,掌握三拍子的特征;认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3、让学生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并做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

  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并做简单的音乐创作。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踊跃发言;已具备一定得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掌控课堂。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但也大部分学生听了一些“好听”的音乐,唱了一些“好唱”的歌曲之后却很难明白、理解音乐中存在的音乐艺术魅力,也较难进深地受音乐美的、健康的熏陶。甚至有许多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却还不会完整地唱好一首简单的歌曲,这主要是现在的音乐课注重的是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却忽略了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而我这节课特意注重了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我们老师不一定用教学生有多高超的歌唱技巧,但起码要教会学生掌握如唱简单的谱、歌曲的这种基本音乐知识能力,这样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手段

  以借鉴与对比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音乐多媒体教室、钢琴、教学内容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导入

  让学生观察现在所处的时间:端午节快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夏季来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夏季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之前我们曾学过《金色的秋天》、《春之声》有关季节的音乐作品)。回顾一下我们以前曾学过的关于人们乘坐小船,尽情游玩情景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船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异域国度——意大利的海边去享受一下夏日泛舟的乐趣。

  三、新歌教学

  (一)听歌曲录音回答问题。(带着问题认真去听。)

  1、这首歌曲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2、歌曲是何种节拍的?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

  (1)歌曲情绪:欢快、活泼、热情。

  (2)歌曲是3/8拍子;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弱。

  (3)介绍三拍子的基本打拍子方式及其它常见的方式。

  (二)唱歌谱。老师用钢琴伴奏。

  1、第一遍让学生完整唱下来,对歌曲的整体音乐框架有一定的了解。

  2、让学生找出歌谱上的音乐(表情)记号。老师分析这些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还有附点音符、三连音等。歌曲中的音乐符号的情绪是相对而言,要确保歌曲的感情连贯性、完整性,不可过分突出。再次有情绪的唱歌谱。

  3、分析歌曲的结构:歌曲结构非常规整,共二十四小节,由六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前四句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节奏平稳;只不过第三句把第一句的断音记号都变成了重音记号,第四句加入了断音记号,力度是中弱,也稍微有点变化。第五、六句节奏上出现对比,旋律线上扬,使人感觉动力性更强,充满活力。歌曲的结构图式:A(1——16)+B(17——24)再次完整有情绪的唱歌谱。

  (三)演唱歌词。

  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作品、作曲家简介

  (过渡语言):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欢快活泼,旋律起伏不大,却简短精悍,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伟大的音乐创作者。威尔第(,1813~1901)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二十六部歌剧,是世界上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代表作品《弄臣》、《茶花女》、《奥塞罗》,而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英国的费里斯将《弄臣》中的唱段《女人善变》的旋律,重新配词而得来的。欣赏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片段《女人善变》,感受原始的音乐震撼。

  四、音乐知识的进深学习与创作

  这首流行于世界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其中的运用音乐创作手法也是容易让人理解与掌握的。

  1、让学生观察歌谱,让学生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

  (1)、在A部分在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重复”与“模进”。 “模进”即模仿进行,把旋律的某一小片断在不同高度上重复。

  (2)、让学生在B部分找出有“模进”的旋律片断。

  2、根据老师所给的第①第②小节旋律进行的方向,运用模进的手法创作第③第④ 、第⑤第⑥小节。 ①53 33|3— |③ |④ |⑤ |⑥ |5567|1—|并填上与夏天相关的歌词。

  3、我们也可以学习费里斯将歌曲重新配词而创作出新的作品。

  五、若还有剩余时间,可灵活安排。(这又是一种创作)

  小组讨论:讨论分别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三段歌词。假设要参加学校歌咏比赛,我们班刚好选择这首歌曲,那请大家讨论一下要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三段歌词才能更好的吸引听众与评委。时间充足可以按照讨论的结果再次把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六、课堂总结: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欢乐、喜悦的感受;献上我们的热情去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每一份快乐吧!伴着《夏日泛舟海上》音乐下课!

  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特别应用了提问、引导、启示等方法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感情都很投入,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帮助与总结

  课前准备充分,教材选择恰当,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课件做得恰当,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情感意识、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牧歌》,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牧歌》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F宫六升加变宫调式调,2/4拍,情绪抒情宽广,旋律宛转悠扬,描绘了草原放牧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长调和短调知识,感受作品表达热爱家乡和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提升演唱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请同学们演唱各地区的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牧歌》。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8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苏少版)九年级音乐《阳关三叠》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诗人王维及《送元二使安西》

  (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乐器图片:编钟古琴古筝埙等

  二、教学课题

  《阳关三叠》

  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灯

  三、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琴歌,编入教材第三单元―悠远古风。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后又被谱为古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这首歌抒发了诗人送友人塞外服役时的离愁别绪,长久被人们传唱。原曲是无声调式,每段后半部分出现了商、羽调式交替。八度跳音程,切分节奏的使用表现了激昂难平的情绪。古朴深沉,略带伤感的旋律,将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唱本曲时应注意速度、对符点音符、八大跳音程、节奏切分等处以及十六分音符时值的掌握注意引导提示,这对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十分重要。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形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难点

  1、思考、分析《阳关三叠》中特定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特定情绪。

  2“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七.教学设想:借助百度收索引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听、看、品、赏、唱,全面理解这首歌,乃至有感情地演唱。

  八.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欣赏:

  1、导入:

  播放视频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片头曲引入本课。

  教师在学生看完视频后可以提问学生,所看内容反映我国什么时代的人物,比组织讨论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

  问题设计:

  (1)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主要人物?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引入下一问题

  (2)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词,谁谱的曲?

  教师简介词作者杨慎,曲作者谷建芬。

  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思考问题

  (1)感受歌曲音乐情绪,分析音乐形象

  (2)联系歌曲和电视剧,谈谈这首歌对电视剧主体表现有何作用?

  (3)你能说出《三国演义》中哪些片段或故事。

  学生:空城计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群英会赤壁之战望梅止渴桃园三结义等等

  教师由《空城计》中诸葛亮抚琴片段引出对我国古代乐器―古琴的介绍和《梅花三弄》的欣赏。

  播放视频京剧《空城计》,提示学生注意诸葛亮所弹奏的琴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古琴。

  听一遍古琴曲《高山流水》

  2、教唱《阳关三叠》

  (1)听赏歌曲

  师:歌曲咱们欣赏完了,请各组同学回答一个问题,这首歌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歌曲情绪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如下:

  这是一首描写古人送别朋友到边外服兵役分别时场景的歌曲。歌曲的情绪:深沉、惆怅、忧郁。

  引导学生看已经搜索的《阳关三叠》

  师:启发学生,《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目前我们所见的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随古琴边弹奏边吟唱的歌曲。哪位同学了解古琴或见过古琴?(引导学生看课件)古琴:请看古琴,它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行了三千多年,从古到今,独一无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除了古琴大家还知道古时候那些乐器?(再看课件展示)编钟、埙等。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感受古琴的音色。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古琴特色: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

  教师小结后换入下一环节,今天我们的人无不仅仅是听、看、赏我们还要学唱这首歌曲。

  (2)老师范唱《阳关三叠》

  (3)教唱《阳关三叠》主旋律

  师:这首歌曲有个特点,请大家看旋律,发现什么了吗?(生答)对,不唱的旋律部分加了括号,这叫间奏。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重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3)学生齐唱《阳关三叠》,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

  教师在纠正学生演唱的问题后,进一步提出要求:

  a.唱准附点音符、八大跳音程、切分节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b.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学生再唱,可以变换形式让学生演唱,比如,分组、独唱等等。

  4、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边听边思考:共听到了几次相同的旋律?将一段旋律反复吟唱三次,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由此可见,“三叠”是什么涵义了吧?

  3、拓展与延伸:

  这首歌唱的友情,要求学生用情景剧、送别诗词收集以及集体在黑板上作画的形式表现歌曲。分组完成,第一组准备情景剧: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友人、一人扮演吹箫者,一人扮演抚琴者,一人扮演店小二,一人扮演城门监守,几个人扮演吃酒人。第二组集体合作在黑板上作画画面应弄清季节,杨柳依依、春分和煦等。第三组收集送别的诗句,并推举代表准备配乐朗诵。

  四、评价与总结

  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呢?(生自评、互评)

  下面让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感受着古人的送别之情,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

  小结与评价

  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根据本课所学,结合自己的表现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及感受

  十、课后反思

  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5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演绎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

  不足的地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感没能得到恰当表达,感受不到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美,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弘扬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聆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辨不同的音乐主题,并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辨不同音乐主题、分析演唱形式,感受情绪变化,完整欣赏歌曲。

  【难点】

  理解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并尝试哼唱歌的主旋律,理解乐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为同学们展示彝族的服饰和生活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介绍彝族的基本概况,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音频,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创作歌曲,谁来说一说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它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呢?(欢快、抒情的情绪;速度稍快。)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中你都听到了哪些演唱形式呢?(领唱与合唱相结合)

  3.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感受彝族人民的心情。(热烈、欢庆的心情)

  (三)探究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请同学们根据旋律特点划分乐段,并请同学们用字母将每个乐段标记出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两个部分)

  2.请同学们将两段歌曲分别标记为A、B,引领学生分段对不同乐段展开赏析。

  (1)播放乐段A,并分析其音乐主题、情绪、基本音乐要素以及主奏乐器。

  ①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欢快的)

  ②请结合谱例,尝试说一说这样欢快的感受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速度较快、附点节奏、前倚音的'使用)

  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上下对偶的两句歌词,展现了日常生活和丰收的场景)

  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

  (2)播放并引领同学们分析乐段B。

  ①请同学们以说一说乐段B在情绪上和乐段A有什么不同?(情绪更舒缓了一些)

  ②从哪里可以听出来这样的情绪变化呢?(出现了长时值节奏、音区跨度变大、演唱也更加抒情)

  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热情的挽留客人)

  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领唱与合唱相结合,两个声部)

  (3)请同学们利用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回顾少数民族音乐中衬词的作用。(带有地方方言色彩,起到烘托气氛、表现情感的作用。)

  3.教师提完整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传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情感?(热情好客、友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四)扩展延伸,表现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听赏《彝族舞曲》,并谈一谈你对彝族音乐的印象。

  1.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2.师生共同总结。(旋律上装饰音较多、音域跨度比较大;歌词中会频繁出现衬词;演唱形式多样。)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欣赏了彝族音乐作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认识了勤劳、热情的彝族人民,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用歌声传递着深厚的友谊。

  2.课下搜集更多有关彝族生活、习俗方面的人文知识,下节课带来起制作“走进彝族”的音乐手抄报。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乐曲《饮酒歌》,感受乐曲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从而歌剧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地表现乐曲并能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歌剧《茶花女》,并能哼唱《饮酒歌》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赏音乐的主题,哼唱歌曲,并感受乐曲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

  【难点】

  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了解演唱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茶花女》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介绍歌剧《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引出课题《饮酒歌》。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

  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是男主角阿尔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奥莱塔举行的宴会中举杯祝贺,用歌声表达对薇奥莱塔的爱慕之心,薇奥莱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回答,所以在速度上是稍快的。

  2.复听乐曲

  并设问:歌曲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剧的第一幕表现了两人的对唱表达了他们互相爱慕之情,在最后一段客人们的合唱也增添了这首歌的热烈气氛,所以《饮酒歌》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时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独唱以及两位主人公的对唱,最后有合唱呼应;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

  2.教师播放视频音乐,引导学生随音乐体态律动,感受音乐的起伏,并结合乐谱找出发生起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首单三部曲式的分节歌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动机贯穿全曲,在装饰音——倚音的辅助下,表现了主人公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充满青春的活力。同时又描绘出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

  3.教师弹奏主题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4.教师播放《茶花女》片段,伴随音乐,引导学生已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歌剧的魅力所在。

  5.完整地播放音乐,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变化。

  (四)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播放威尔第的另一部歌剧《弄臣》片段,并提出问题:此作品与《茶花女》有和不同?请小组展开讨论后,教师顺势介绍作者威尔第的生平。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感受歌曲《饮酒歌》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了解歌剧。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关于此故事的内容品读,下节课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学法: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京胡、京剧场面的简单打击乐器

  六、【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七、【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节音乐课,首先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大家想不想听?(拿出一把京胡)问:这是什么乐器呢?(京胡、二胡)老师告诉你们,这叫京胡(演奏小段京剧的唱腔)主要用于京剧的伴奏的。

  今天老师就用它来作为伴奏乐器给大家表演,我一个人表演有点不够规模,我又请了亲友团来给我助阵,让我们掌声有请我的亲友团……(大屏幕出现花脸武生)这是我的大表哥们(大屏幕出现青衣)这是我的大表姐,呵呵。(演唱完毕)谢谢大家的鼓励,哪位同学知道老师唱的是什么歌曲?《粉墨人生》这首歌里面融入了什么戏曲元素呢?(京剧)你是怎么知道的?(服饰、京胡、歌词“祖先的玩意”、“脸谱”、“行当”等京剧术语。)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人民群众包括国家领导人都喜爱京剧、会唱京剧。是南方的四大徽班音乐与湖北的汉调音乐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的。一个美国人这样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所以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国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探索京剧奥秘。

  本环节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段优秀的京剧视频(大屏幕展示)问:都有哪些人物形象?最大的表演特点是什么?(眼睛、眉毛、表演夸张)京剧的人物形象有个特定的语言,叫做京剧的行当!它可以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介绍,展示幻灯片。

  1.生:老生、小生、武生、红生。

  2.旦: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

  3.净:正净、副净、油花脸、武净。

  4.末:文丑、武丑、方巾丑、丑婆。

  介绍:古代男子成为生,女子成为旦。净行是什么呢?(大花脸)净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丑行是什么?(小花脸)丑角在鼻梁和眼窝间勾画一块白粉,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和表演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如果这四个行当让你来区别,你会根据什么来判断呢?(性别、好坏、化妆……服装)那我们来判断这四个人物都属于京剧里的哪个行当和唱腔呢?【出示四个视频】同学们判断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一展歌喉来模仿一下青衣的亮相和唱腔。(一起唱《新贵妃醉酒》)。男生来模仿一下张飞的亮相和唱腔吧,否则被青衣的声势压倒了(哇呀呀呀)

  本环节设计意图: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刚才《新贵妃醉酒》这种音乐形式叫做“戏歌”,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就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同学们今天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你们想不想试着唱一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戏歌《唱脸谱》。

  1、聆听歌曲。(完整欣赏全曲,熟悉的旋律随音乐哼唱)

  2、欣赏脸谱及巩固歌词

  第一组脸谱:人物性格颜色代表

  蓝色脸谱:举例窦尔顿。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用蓝色来代表勇猛、刚强。

  红色脸谱:举例关羽。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面色如重枣,性格是耿直忠义,是典型的赤胆忠心的红脸形象。

  黄色脸谱:举例典韦。是曹操手下一员勇猛、刚强且凶猛的武将。黄脸有时也代表凶猛和残暴。

  白色脸谱:举例曹操或项羽。具有君王的狡猾和奸诈。有时太监也用白脸,往往形容一些内心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黑色脸谱:举例张飞或包公。黑脸原意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人,张飞的性格正好符合。包公用黑脸主要是由于传说中他面色黝黑且又用来形容他铁面无私的性格。

  第二组脸谱:鬼怪神佛代表

  将一些面色奇异的鬼、怪、神、佛、仙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这些脸谱的主色是金银色、紫色、灰色,有时也用绿色代表。

  【介绍的同时让学生将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读出来,以加深记忆)。

  3、脸谱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展示脸谱描绘的过程,同时引出“鸳鸯瓦”的含义:脸谱基本画法谱式,“白色”打底色,“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块瓦片,因此而得名,“黑+白”的三块瓦脸即“鸳鸯瓦”脸。)

  4、视唱歌曲(三段旋律相同,连起来唱,加深印象),最后的尾音五拍转音的特征要强调出来。

  5、实践提升——《我是小戏迷》

  1、走台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京剧演员的乐趣,男生左拳右掌,女生兰花指,精神抖擞走台步,(示范)。男生女生不同的台步然后分组展示

  2、走台步与亮相结合:前面学过了亮相,下面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形象的亮相动作,随着锣鼓经伴奏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急急风锣鼓经音乐)

  3、走台步——亮相——唱第一段:让我们完整展示一下,(来两组展示,其余同学嘴里念着锣鼓经)京剧表演现在开始!有请演员闪亮登场!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京剧艺术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产生了很多动人的歌曲(展示TANK的《三国恋》、周杰伦的《霍元甲》)这种结合不仅使京剧变的更加生动、脍炙人口,而且使完美的艺术瑰宝更加璀璨。完美的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的范例,你还知道哪些呢(信乐团的《onenightin北京》、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

  本环节设计意图: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人生追求。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京剧的唱腔、行当、场面、板式、这为以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品位京剧奠定了基础。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能拥有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希望以后京剧能够融入到大家的学习、生活中,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广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

  1、倾听音乐: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

  请同学们把这张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学生读出相似的语句)。

  写作指导: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2、品读赏析: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

  ①课文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四、体验反思,人物速写

  1、体验反思:

  ①请同学们试着为课文重拟标题,以此提炼中心。

  ②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③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2、人物速写:

  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3、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走近音乐,走近大师

  1、走近音乐:

  再次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畅谈感受,写下心灵随笔

  2、走近大师:

  ①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②名人评语:

  罗曼·罗兰: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

  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

  2、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章)。

  (3)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分析

  1.背景资料

  《雪绒花》是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部插曲。《音乐之声》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利亚的修女,她生性活泼、喜欢唱歌,但总爱惹麻烦,于是院长派她到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在上校家,她与七个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赢得了上校的心。在他们外出度蜜月回到萨尔茨堡时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一向痛恨纳粹党的上校决定带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后来他们被迫参加了音乐节晚会,当他们演唱的雪绒花回荡在剧场时,台下的人们怀着对祖国的必胜信念,一齐高唱起来。后来,他们翻山越岭前往瑞士,离开了亲爱的祖国。

  雪绒花又名火绒草、薄雪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1700米的岩石表层上,故见过这种花的人都被誉为英雄。雪绒花寓意着勇敢,被奥地利人奉为国花。

  2.音乐分析

  《雪绒花》全曲为二段体结构,结构方整,曲调朴实感人,具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第一段(1—16小节)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较小,亲切抒情,充满对祖国的赞颂之意。第二段(17—32小节)出现了休止符,旋律由全曲最高音“2”下行采用了五度跳进,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此段音乐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情绪较为激动,力度相对加强,从第25小节开始到全曲结束在现了第一段主题,并在祝福祖国的歌声中结束全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对所学的电影歌曲及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2.通过学唱,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充满深情的演唱歌曲。

  3.学习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示。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三拍子指挥图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

  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

  三、学唱歌曲:

  听上校轻抚了六弦琴,演唱了《雪绒花》。(播放视频)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再次聆听少年版雪绒花

  1.聆听、思考

  A:歌曲的情绪怎样?(亲切抒情、热情激动)

  B:歌曲能分几个部分?力度上是否有变化?(两段体、力度变化:mp—mf--mp)C:歌曲的节拍?3/4

  2.歌曲介绍:

  A.《雪绒花》为C大调、3/4拍。全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结构方整,曲调朴实感人,具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B.介绍雪绒花:(播放图片)

  雪绒花(原名火绒草)——奥地利的国花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雪绒花是勇气的象征,只有勇士才可以采摘到它!

  3.学习三拍子指挥图示。

  四.学唱歌曲:

  A:播放伴奏,老师范唱(学生熟悉旋律)

  B:老师弹奏歌曲,学生用lu场歌曲旋律(纠正有错误的音准、节奏)C:打着拍子完整演唱歌曲D:表现情绪(深情)的演唱歌曲E:以比赛的形式分组演唱

  五.再次欣赏:

  《雪绒花》这首歌曲在电影《音乐之声》中并不只出现了一次,后来在玛丽亚成为七个孩子的母亲之后不久德国xx占领了奥地利,并强迫要求上校为纳粹服务,上校不愿意背叛自己的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生活安宁幸福的歌曲回荡再剧场时,听众们的内心沸腾了,他们一起高唱起《雪绒花》。(播放视频)思考:

  A:前后两次唱起的歌曲《雪绒花》情绪一样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两次歌曲情绪不一样,第二次演唱稳重庄严,表达了对祖国的的热爱之情。

  B:同一首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两次,不同的地点、不同对象、表达的情绪也不一样,想一想这在影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思想六,再次齐唱歌曲。

  小结:

  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里面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去观看这部影片、聆听欣赏这些电影里的音乐,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了解能喜欢并关注电影音乐艺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利用课件,看电影片段,了解电影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求知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本节课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在我的这节课中,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渗透,三拍子的节拍和节奏,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势得到了掌握,休止符的停顿,学生通过我的引导知道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他们通过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绒花实际上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我自己认为本节课的优势在于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主线明确、过程流畅,师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4

  一、课 题: 渴望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唱歌曲《渴望春天》,感受歌曲中轻松、活泼的特点,进一步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能够表现出6/8拍的强弱规律,能够准确演唱变化音;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学习并能够表现出6/8拍的强弱规律,能够准确演唱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有关春夏秋冬的图片,展示万物复苏的景象。提问:通过图片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图片当中所展示的是春天的景象,春天万物复苏,所有事物都充满了生命力。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歌曲正是和春天有关。

  引入课题,春之向往——《渴望春天》。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富有动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2、复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著名音乐家莫扎特的作品,描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意。

  3、介绍莫扎特。

  莫扎特,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音乐神童”有着非一般的音乐天赋,主要音乐作品有:《渴望春天》《费加罗的婚礼》《小星星变奏曲》等。其音乐风格轻松、活泼,洋溢着童真、烂漫的气息。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边唱边感受音乐结构;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观察歌曲的拍号;

  4、讲解有6/8拍,并带领学生进行拍打表现强弱规律(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5、演唱歌曲旋律,发现歌曲中的装饰音;

  6、单独拿出带有装饰音的旋律进行讲解;

  7、运用对比的方式,对比有无装饰音的区别,引导学生发现音高;

  8、分组练习带有变化音的旋律变化音,并互相评价;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教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学生尝试自行填词演唱歌曲,教师对其表现进行评价;

  11、处理歌曲情感,唱出活泼、欢快的感觉。

  (四)巩固提高

  教师将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编创舞蹈、歌词、旋律等),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

  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渴望春天》,领略了春天的美景和万物复苏的景象,通过作者莫扎特的童真的心看到了春天、生活的美好。希望大家在之后的日子中能够保持开心,用乐观的态度、积极的状态面对生活。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有关或“春天”的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设计05-16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8-08

小班音乐教学设计07-15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07-10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5-09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08-29

音乐教学设计15篇05-06

音乐教学设计18篇04-28

音乐课教学设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