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7 08:30: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注意多音字:杆)

  2、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习比喻句。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________________。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出示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两个句子。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3)用“才”和“到底”分别说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用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王戎识李、骆宾王写诗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五、布置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苹果落地》和《聪明的徐文长》,看看这些聪明的孩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吧。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相关链接: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3.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4.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5.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底: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撇舒展,最后一笔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秤:第一笔撇短,“平”两点方向相对,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岁:第一笔竖短,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上,舒展。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本课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示例: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品读释疑

  1.带着核心问题自读课文: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串珠问题1)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①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象的样子。)

  ②练一练:

  a.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_______________,鼻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尾巴像_________________。

  b.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红的太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高又大

  又大又圆又高又壮又红又甜

  (2)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文中官员们是怎样讨论称象的方法的?(串珠问题2)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引导学生注意:对话时,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和语气。

  (3)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曹冲是如何称象的?(串珠问题3)

  ①出示原文答案:“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步骤: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第三步: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③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课后第2题)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4)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一下:每组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课后第3题)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字突出了曹冲的聪明和机智。)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到底”表示人们对大象重量的好奇。)

  练习:引导学生用加点的词语说话。

  (5)回归核心问题: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示例: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

  (6)称象的事对你有什么启示?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串珠问题4)

  示例: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

  三、本课小结

  1.课文主旨: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多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2.本课小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大象》、《人有两个宝》

  六、作业布置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又高又大

  称象 难 爱动脑筋

  赶、画、赶、装、称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词,生字一边读一边组词。(出示)

  称象柱子议论官员下沉微笑船舷

  一头大象一杆秤一艘船四根柱子果然

  (1)一起读(2)开火车读

  二、学写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两个生字,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

  (1)指名说(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右边稍宽。

  “秤”,左边禾字旁高于右边“平”,“平”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左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

  1.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一头大象)

  2.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在书中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3.用“像”造句。

  4.看着又高大又粗壮的象,你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5.我们用什么称重量?(介绍秤)

  6.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官员的话)

  (2)问:官员的想法是什么?(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7.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在议论怎样秤大象时,曹冲在干什么呢?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第四段)

  (1)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2)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3)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4)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女生读,男生读。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5)谁来读第一个步骤,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赶什么?画什么?出示:赶象上船,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6)第三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第四句话,这句话里主要动作?称什么呢?出示:称石头的重量。

  (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8)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9)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0)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1)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2)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13)当时曹冲几岁?(出示课件)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比较两个句子)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难题?你是怎样做的?

  五、作业

  (1)想一想,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一听。

  六、板书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6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能吸引人的导入,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会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因为我前面已讲过,这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所以学生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识字与课文紧密结合,字不离文,游戏中学,创新中学

  一年级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我班孩子在生本书中学过很多字,经过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能力。这课书对我班学生来讲,认识其中的生字不是本文的难点,所以我设计学生在读文中来学,不逐个分析,不花太多时间,我先指名一名学生来范读全文,这是个优等生,让她起一个示范作用,其他学生认真听,听清字音,并弄清故事的概貌,再让学生试着小声自读,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接着我开始检查:“我们跟字宝宝来打个招呼!”学生认一个,组一个词。再去掉拼音来认几个难字“艘、腿、沉”,让孩子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学生这时进行创新记字,有的说:“沉,沉下去,一般指物品在水中沉下,所以记住它有个三点水旁。”有的说:“腿,每个人都有腿,腿用来走路,它与人的身体有关,要记住月字旁。”总之,学生思维很活跃,使你想像不到,他(她)有那么多可爱的记法,但这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思维,他说的方法就是他很好的记忆法,联系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他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动脑想过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坚信。然后,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就是“对口型”,这是我针对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很喜欢喊叫、吵闹特意安排的,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巩固了本课的生字。

  三、学生读文质疑,自读解疑,多读精练,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而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特点,怎么样来教,每个老师又有各自的风格,《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来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再试着背诵这一段,进行填空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实录)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说)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生: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曹冲图片,了解主人公,展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曹冲。谁来叫叫他的名字?(开火车、齐读“曹冲”)

  2.展示词语“称象”,完成课题展示。

  这个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个故事。它给我们带来的故事就是要(称象)。(开火车、齐读“称象”)

  3.读课题(个人读、齐读)

  读清楚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小节指名朗读

  这个故事啊,我们得回到古时候去看看。

  2.把握重点词语

  一杆大秤、一棵大树、秤杆

  一头大象、一堵墙、一艘大船

  通过个人读、齐读,发现三个词语间的联系,体会大秤、大象的特点。

  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大概了解整个故事的经过,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自由朗读课文。

  三、解析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学习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大象的样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学生用“像”来介绍大象:尾巴像粗粗的'麻绳、耳朵像大大的扇子、鼻子像粗粗的水管

  (二)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二小节

  2.找出表现曹操高兴的句子,有感情的再读(指名读、个人读、齐读)

  3.讲解“议论”

  学生想象并说一说官员们看到大象说了些什么?

  在情境中体会:你说你说他说,七嘴八舌的说,这就叫议论。

  4.从议论引出“称象”的两种方法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课文第三小节

  2.说一说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

  3.讲解“砍”

  古时候砍东西都是用斧头之类的东西,而这类工具早的时候都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就是“石”字旁,这样的斧头就叫做石斧。

  (四)学习第四小节

  1.默读课文第四小节并用横线划出曹冲称象的办法。

  2.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同桌两说说看课后练习题的排列顺序。

  3.同学上讲台用图片进行步骤演示。

  4.讲解“止”、“船舷”

  5.同学上讲台根据板书讲述曹冲称象的步骤。

  (五)学习第五小节

  1.比较两种办法,说一说哪种办法好。

  2.体会“果然”。

  (六)生字教学

  1.观察生字秤和称、杆和柱,说一说你的发现。

  2.教师示范。

  3.学生书写,评价。

  四、课文总结,尝试复述

  1.总结课文

  师:好,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课文介绍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大臣们和曹冲想的办法。

  2.尝试复述

  师:曹冲称象的步骤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称”、“秤”、“杆”、“柱”,拼音1,生字4、

  2.开动小脑筋:如果让你称大象,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曹冲的聪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你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你们会怎么做?(演示第2、3张幻灯片)

  那如果是一个小动物呢?

  真棒!那如果是大象呢?

  思考: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地磅,我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2.现在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朋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柱”的偏旁是“木”

  “底”的偏旁是“广”

  “秤”的偏旁是“禾”

  “船”的偏旁是“舟”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底”、“船”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曹操柱子称象船舷

  微笑然后果然重量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

  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人们想知道它的(重量),有的说(造一杆大称),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一块块地称),(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然后再放石头到(那条线)再称(石头),最终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这篇短文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发生的故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

  3.同学们读第一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演示第11张幻灯片)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同学们,你们收到礼物后会怎样呢?

  (3)那曹操收到礼物后什么反应呢?

  4.课文是怎样描述大象的外形的呢?(演示第12-15张幻灯片)

  (1)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样描写大象说明了什么?

  (2)看到这头大象之后,官员们有了什么样的想法?

  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评论。

  (3)比较句子

  ①大象有多重呢?

  ②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表示人们对大象重量的好奇。

  5.官员们对大象重量是这样的`好奇,那曹操怎样呢?(演示第16-21张幻灯片)

  (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是怎样说众官员的办法的?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

  (4)众官员提的办法可行吗?

  从哪可以看出来?

  (5)比较句子:

  ①曹操听了摇摇头。

  ②曹操听了直摇头。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明确说明了曹操对众官员提出的办法直接否定。

  (5)这里用“有的……有的……”写句子。

  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做游戏。

  ②音乐课上,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跳舞。

  6.大家提出的办法都不可行,这时候谁又提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演示第23-29张幻灯片)

  (1)他是怎样说的?

  “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用“先……再……然后”写句子。

  ①我回家后,先吃饭,再做作业,然后复习。

  ②早上,我先穿衣服,再洗脸刷牙,然后吃饭上学校。

  (3)曹冲说的办法用了几步?

  分别是哪三步?

  (4)为什么装石头的时候要让船沉到画线的位置?

  (5)同学们,你们知道接下来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第②好。强调突出了曹冲的聪明和机智。

  (6)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7)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你们以后要怎样做呢?

  7.曹操听到这个办法后是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演示第30-32张幻灯片)

  (1)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

  (2)课文是怎样说的?

  果然:确实如此,不出所料。

  (3)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

  (4)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脚印法。先让大象踩到松软的土地上,量出踩下去的脚印的深度;再让人也踩到松软的土地上,也踩到和大象一样的深度;最后称这些人的重量。

  把大象赶进一个盛满水的大水池子里,等水不再往外流,再把大象赶出来,然后往水池里填石头,直到水面满了,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四、归纳总结(演示第33、34张幻灯片)

  1.《曹冲称象》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只要多动脑筋,勤思考,用心观察,就会有新的解决办法。

  2.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聪明机智,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五、课堂练习

  (演示第35-37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候(时候)(问候)

  然(虽然)(果然)

  站(站立)(站队)

  2.将曹冲称象的过程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1)赶象上船

  (3)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

  (2)在船舷上做记号。

  (4)称石头重量。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五、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

  “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二、学习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柱”,“杆”。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

  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

  (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

  (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

  (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2、 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第三段)

  (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 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3、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

  (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出示:①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②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①女生读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问小朋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

  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朋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

  (4)我们再来读读①,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确实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②,女生读③,男生读④。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朋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9)第③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顺序排序

  (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13)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4)过程非常连贯清楚,(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①②③④

  (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5、朗读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

  2、说说哪几个字比较难写,应注意些什么。师范写。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朗读感悟1——3节

  1、自由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朗读感悟4——5节

  1、自由读4、5自然段,看看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的。

  2、师生、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师生合作(甲方叙述乙方演示)——分组合作——小组展示比赛;引导评议(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

  3、朗读课文,引导评议:称象的方法听得清楚吗?即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四、扩展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并范写。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和复述一件事的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和道理,使学生明白:爱动脑筋能成为聪明的人。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课的教学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书写板书:6、曹冲称象。

  (二)讲读课文。范读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

  思考: 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体会到了曹操什么样的心情?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并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2、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能知道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

  3、理解“议论”在课文中的意思。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呢?读出议论的语气。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能够说出两句的不同之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播放多媒体课件)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做实验突破难点。(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称象过程。

  然后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例如: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七)、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

  (学生回答:七岁。)(播放多媒体课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说明曹冲刚刚七岁,年纪很小。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曹冲才七岁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么好的称象方法,如果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同学们,曹冲只有七岁。按理说,大人们的经验应该比他丰富,可偏偏是他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一说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八)、总结全文。

  1、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曹冲那样遇事多动脑筋,要勇于创新,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见附页。

  (十)、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称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拓展练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07-14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4-23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7-10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精华15篇】01-25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教学设计07-11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过秦论》教学设计12-31

语文的教学设计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