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精品(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月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望月教学设计 篇1
25. 望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望月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理念: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这篇散文是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篇章。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优美生动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让追求真善美、热爱语文的“月光”真正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在对话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句,积累运用。
3、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感悟清幽旷远的意境,受到美的陶冶。
三、教学流程:
一、欣赏月色。
1、教师打出投影,放音乐《钢琴曲》。
师: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亮出来了,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到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并思考一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月景的?(从上到下,从近到远)
3、这一段月景的描写很美,我们试试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4、个别读,相机指导。“洒”“照亮”“千点万点”“晶莹闪烁”“镀”
5、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都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中!
[设计意图: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本环节中创设了音乐、画面、语言等情境,寓讲于“读”,寓讲于“思”,逐步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月光奏鸣曲》的背景音乐中,观赏月景,品读课文,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进入宁静清幽的美好意境,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调
三、诵读月诗。
1、画诗句。自由读书。画出描写月亮的诗句。
2、个别学生读描写月亮的诗句。
3、理解。古人欣赏月亮,赞美月亮,留下了精美的诗句,(板书:诗句)这些诗都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同学们,你能说说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诉说着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学生说说作者、诗意。)
4、月,在诗人的眼中是多情的,是奇妙的,诗人借月亮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让我们有感情的吟诵这些诗句吧。
5、读诗。
(1)思考:小外甥和文中的我所说的诗句有什么不同?(浅显、易懂;深奥一些)
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说的诗句也不同。小外甥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天真、幼稚、活泼、可爱)我是个长者,应该用什么语气?(稳重、老练、成熟)
(2)自由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个别读——————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师读小外甥。
(3)请同学们一边欣赏月景一边倾听古诗。师生对诗,生生对诗。师: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4)同学们,为什么用了“,”?为什么文中出现了“…………”(板书…………),一般的省略号不是六个点吗?再强调读书要注意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训练朗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深刻体验课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使之真正地进入角色。老师提出“一个人读出两个人的'语气”这一要求更富有挑战性,让学生兴趣盎然。
对诗的环节也很有韵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月景,吟诵着月诗。月下对诗,意境深远。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诗句,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受到感染,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想象月亮。
1、默读,边读边用"—————"划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语句。个别读。
2、小外甥多爱幻想啊,他的话富有情趣,他的神情和动作也是那么天真可爱,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用 划出描写小外甥神情、动作的词语。
3、个别读。
4、师板书"不假思索",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范读,故意拖慢,学生评。学生练读。
5、板书"绘声绘色",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投影,这句话理解吗?怎么理解的?个别读,教师:不光要读出语气,还要注意他的表情。请同学们看老师读,范读,同位练读,指名读。
6、课文的二三段写了我和小外甥的对话,写得很有情趣,同位同学分角色来读一读吧,等会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
7、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教师放音乐《月光奏鸣曲》、投影。
[设计意图:词语的理解是本环节的重点,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可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
五、幻想月景。
1、师放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师: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2、同学们听音乐很投入,你一定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好吗?
3、学生写,教师选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幻想,让他们去想象,去表达,激发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对文章意蕴的领悟、体味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田中的与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萌发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
望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听几首曲子,试试谁的耳朵最灵,能告诉老师乐曲的名称。(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
2、月亮的美不仅被创作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还被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我们在什么时候望月啊?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指名读)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课题!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
(板书:“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4、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作者用散文的语言描写的月景。
二、欣赏“我”眼中的月景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同学们都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此时,你望到些什么?
请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刚才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文字,你也想读一读吗?
2、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3、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4、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千点万点”光斑多,数也数不清
“晶莹闪烁”光斑有光泽,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到江面上。)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
光下江景的动态美。
d、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安详的、朦胧柔和的,又是具有动态美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感受诗人眼中的月景
过渡:月下的江景实在太美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沉思,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他还要和我比赛对诗呢!
1、下面请你们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当小外甥,读读下面的内容。读的时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诗应该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呢?他们吟诵的每一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出示课文5—12自然段)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诗。
(2)指名上前表演。请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对诗对得怎么样?舅舅和小外甥吟诵的每句诗是不是表达同样的情趣呢?月下吟诗是在一种什么气氛中进行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读“清幽旷远”)
(3)在月下吟诗就仿佛超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设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请一组上来对诗,看看他们有没有把我们带进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再指名上前表演。(点击,音乐响起)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思念故乡,诗人小时候的天真、有趣,诗人的忧愁,思念家乡亲人,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3、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同一种景物,为什么会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情思呢?(环境不同,心情不同)
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4、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齐读)
5、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老师为同学们配上音乐,你听(音乐《春江花月夜》)
6、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清亮、僻静、宽阔、久远的气氛中。
7、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四、领会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在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月亮,在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都有一个月亮,你们说说,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
小外甥的眼睛里充满着童真和幻想。
1、同学们自己读读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吧!(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三部分中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学生自读)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好吗?(指名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怎么会叫醒小外甥呢?
(2)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3)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
(5)“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点击,出示月亮的变化图,理解月亮是天的眼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话般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月亮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做小外甥吧!(师生分角色读)
3、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所以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出示句子)
五、展开想像,写话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
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试着写一写。
六、结束语
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七、作业
1、阅读写月亮的散文、诗歌或童话故事,背诵精彩的语句。
2、用你喜欢的形式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
望月
“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望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分析:
《十五夜望月》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是其中汇聚着最瑰丽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优秀的中秋咏月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并且带有集体情感的特点。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就为我们描绘了中秋之夜中庭美丽清冷的月色,表达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其辞约,其质朴,较适合初一学生诵读品味。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对诗歌中景物特点及情感的把握,对诗歌欣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学生学情分析:
1、《十五夜望月》面对的是一群初离家庭、寄宿学校的学生,教学时间也大约在中秋节之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较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氛围和情感,感受传统中秋的文化特色。
2、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的孩子对情感的体验更敏锐、更细腻、更准确、更透彻。同时,学生还保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较适合通过想象法来把握诗歌。
3、《十五夜望月》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的古诗教读课文。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古诗词,但是,小学阶段的古诗学习还重在对诗歌整体的初步把握,并未涉及到鉴赏诗歌的方法指导。所以,有必要根据诗歌特点对学生读诗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懂诗歌,体会诗中描写的景色特点,感受诗歌营造的氛围,体悟诗歌抒发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式地通过朗读、想象、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怀人情思
2、教学重难点:对诗歌景物特点的把握,氛围的感受,情感的体悟是重点。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是难点
3、课时安排:
虽然本诗很简短,诗歌情感本身比较明显,但是因为诗歌语言本身的高度凝练的特性,也因为是初中阶段第一次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课,所以在教学上我安排一节课的时间,用完整的一节课好好品味本诗。
4、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
教师: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②教师搜集诗人的背景资料,并写课堂练笔的下水片段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整体设计思想:
依导入新课,营造氛围——朗读诗歌,整体把握——想象品味、景物特点——知人论世、把握情感——再读诗歌、课堂小结——课外小诗,现学现用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
先由中秋的话题引入诗歌,营造学习氛围,并且强调诗歌的凝练和丰富,提醒学生专注学习。接着初读诗歌,明确本诗为七言绝句,然后在听读和跟读中整体把握诗歌。然后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第一二句中的景象,在分享和探讨中把握景物特点,为下面的情感把握做好准备。第四步教师介绍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解决情感体会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第五再读课文,在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注重朗读的语音语调,在朗读中加深情感的体会。在课堂尾声,教师要为学生小结本堂课中涉及的诗歌阅读的方法,并提供适合的课外诗歌,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进行赏析练习。
教学方法的确定:
针对本首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朗读法感知文本,想象法拓宽丰富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来启迪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循序渐进,问题明确有效。
其次,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运用教师例文来帮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再次,引导学生探究疑难,在讨论中自主地体会到诗歌的妙处
最后,加强总结和练习,在适合的练习中强化课堂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
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想象描写环节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诗歌,其实是对诗歌的再创作,并且通过交流加深对诗歌的把握。教师例文的展示,既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同时也能营造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和教师一起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课外练习环节的设计: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地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复习课堂中学到的方式方法,体现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重视。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圆月)。确实,圆月,是中秋的象征。这天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大家把课本翻到109页。一般来说诗歌是所有文体中最短小的,但是别看它们是小身材,其实有大味道呢。诗歌语言因高度凝练而充满丰富的形象和意义,要我们花大力气去体会。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如果能够把《十五夜望月》这首短小的诗真正读懂,读通,那就是同学们的成功了。这首诗的题目或者还可以写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板书课题)(解题,见注释,注意古代以官职来称呼别人的文化习惯)
初读诗歌,明确体裁
师:有没有同学乐意先来帮我们大家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吗?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古诗咯。问题是从文体上说它属于诗歌中的哪一类?(七言绝句,另有五言绝句,八句四联律诗。格律诗)
三、跟读诗歌,初步把握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声音响亮,而且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已经迈出了读懂诗歌的第一步。诵读是理解诗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围,有的需要浅吟低诵,有的需要放声朗诵。下面请同学先听一遍本诗的朗诵,去初步了解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
生听读
师:下面我们跟着录音一起来读这首诗。
生跟读
师: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
(描写了诗人十五夜望月时看到的院中景象)
(抒发了诗人怀人的思绪)
发挥想象,欣赏景色
望月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训练阅读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它需要的是生命的律动,是本能的释放,是鲜活的色彩,是个性的张扬!因此,本次阅读教学策略从个性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强调创新性,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
体现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文《望月》又是一篇景美情深的散文,其中大量诗句的引用,又能成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这本身就是一篇人文底蕴深厚的文章。同时在课堂交往中也充分体现人文性,努力构建绿色的课堂环境,即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宽松的教学环境,努力倾注人文关怀。
体现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本课教学除了充分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外,还力求有所独创。同时,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体现开放性
本课教学真正体现了阅读教学向课前和课后的开放,课堂不应束缚住学生,还应鼓励、引领他们走向广阔无边的大课堂中,去观察、体验、积累、提升,享受自然、生活、社会的美。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评析
师: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可是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月亮,而且个个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孙丽宏笔下的月亮。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江天月色图”,都当了一回“小画家”,把文字变成了一张张鲜活的画,最后我们一致认为这幅最好。(师边说边出示)谁愿意当一回“小导游”,带领我们领略美丽的月色?
生:(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说。)(师播放课件:江天月色图,配乐。)
点评:看似平常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课文描写内容的距离,利用学生自己创作的“江天月色图”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再利用担当“小导游”的角色不露痕迹中复习了课文第二自然段,加强了对课文语言的反刍内化。
师:是啊,月亮是皎洁的,月色是迷人的,如此美好的月光叫醒了江轮上的一对旅人——“我”和小外甥,他们来到了甲板上,用你喜欢的方式读3——12自然段,读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生:(各自朗读,师巡视指导。)(读完后,生谈感受。)
生:我觉得小外甥真聪明,会背那么多诗句,真了不起!
师:你很佩服他,是吗?(生点头)
生:我也很佩服他,他们说的几句诗,我以前就不知道。
师:只要你平时多看多读多积累,我相信你也会很棒的。
点评:好个“多读多看多积累”,在学生迷惘之际给他们拨开云雾,“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不仅教给方法更激发兴趣,一句激励的话语,看似小节,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生:课文中说“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我读了以后仿佛真的看见小外甥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像天上的星星,透着灵气。
师:你的感受也透着灵气,你们也是聪明好学的,你们的眼睛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平时也积累了不少诗句,我们来与他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学生听后兴致高昂。)现在,我们也来到了江轮甲板上,我们脚下就是滔滔的江水,我们头顶上深蓝的天空中有一轮金黄的圆月。
生:(情不自禁地抬头,仿佛身临其境。)
师:(师出示课件)庄元,(一学生名)我们来背诗好么,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生:好啊,我先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生:我接受你的挑战,我歌月徘徊,我舞月零乱。
…………
(学生纷纷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赛诗气氛很浓,你一句,我一句,逐步进入到白热化程度。)
师:(在学生基本说完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看着你们赛诗的情景,我想:我国优美的诗句多如繁星,只要你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你有什么感想?
生:刚才,我就“抢”到一句,(全班同学听后都笑了)我想:我以后要多积累。
生:听了刚才的赛诗会,我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写月亮的古诗!
师:要不怎么说我们是“诗歌的国度”呢!
生:刚才我好象看到了月亮照着我们,我们一边赏月一边吟诗,好浪漫!(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师:是啊,诗和月光沐浴着我们。(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生轻声朗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觉得那儿的景色真美!
师:你能读一读吗?(生读)你的朗读告诉我,的确很美!
生:我觉得我们很有福气,既能欣赏到迷人的月色,又能欣赏到优美的诗。(生大多轻轻点头)
师:这么多同学点头同意,我也有同感,不要辜负了这片月色,我们就在诗和月光里来读一读!生:(读)
点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赛诗的感受,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同时又利用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仿佛是信手拈来,实则是教师匠心独运,但却是水到渠成,师: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出了挑战,默读14——20自然段,要求画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生读完后交流找出的描写月亮的句子。)
师:你觉得他想象的怎样?你有什么感受?
生:想得真美,像诗一样,但是比诗有意思!
师:通过比较你得出了一个很好的结果,但你知道为什么吗?
点评:追问得好!它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向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从表面走向内质,从感性走向理性,这是非常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生:(前面那个学生没有答出,另一生说)因为我们刚才背的诗大部分月亮都不动(师纠正:诗中所写的月亮。)而小外甥的这一比喻把月亮写动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很有神!
师:你是个很细心的孩子,你的体会很细致,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生读,有感情)
师:月亮真的在动了,在眨眼睛,你的朗读告诉我的!
生:我觉得小外甥说的比喻很好,月亮就像个天真的孩子。(一生插话:还很调皮!)
师:你们俩的一结合,就很不错了!来,把你们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
生:在小外甥的心目中,地球就是月亮的妈妈,他有时很想离开妈妈,但每当离开妈妈后,又把眼睛睁得大大地寻找妈妈了!
师:又是一个童话故事!真特别!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是亘古不变的.,诗中说的好,“人生代代无穷已,岁岁年年月相似”,但是就像“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你(指着刚才那名同学)心中的月亮和别人的就不同,其实每个人心中的月亮都不同,那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享受幻想的快乐。(配乐)在你心中,月亮像什么?
生:我觉得月亮像一扇门,天的门,有时把门关上,那是它要休息,有时把门打开,那是它要出去玩。(师赞:真有趣!)
生:我觉得月亮像太阳的女儿,她觉得妈妈只在白天出现,晚上人们怎么办呢?她就从太阳妈妈那儿借来一点光,让人们晚上也能看得见。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你心中的月亮是如此善良!
生:我认为月亮是太阳的妻子,他们日夜厮守着,保护着地球和我们!
师:你的想象很独特!
生:我认为月亮就是一个城堡,里面住着嫦娥和玉兔,还有吴刚在不停地砍着桂花树!
师:你的想象来自于我国民间的传说。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这么丰富,这么神奇,你愿意再想具体些,编成一个故事吗?(生:跃跃欲试)来,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1、编故事,讲故事,参加“我和月亮有个约会”的讲故事比赛。
2、和你的好朋友商量用什么朗诵形式再现课文的美,充分展示你们的创造才能和课文的美,参加“金话筒”朗诵比赛。
3、搜集山水田园诗,参加“一山一水总关情”赛诗会。三项每人任选一项参加。
教后反思
1、语文教学应该追求诗意。语文课是通过语言及语言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打开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为个性发展储备必要的精神资源,这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劳动。本节课中,善良、自信、温情等信念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获得的是生命的感悟、言语的喷薄,这是一个多么诗意的课堂啊!
2、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本课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事先没有设计的、无法预测的灵动资源,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根据生成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需要作了即兴的策划和调整,以利于更有成效地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课堂中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化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鼓励个性化的多元学习,不强求一致学习方法多样,个人感受不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当学生的语言和精神携手走进如此丰妙的境界,学生习染到的人文气韵、诗人气质,使他们的情思情趣越来越高雅,这不正是语文的至美境界吗?
望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望月》第一课时
认识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本文形散神聚,富有童趣,全文紧扣“望月”这个中心拓展思路,虽有21个自然段,但文脉清晰可见。因此,教学中可抓住“望月”这个中心,化繁为简,在“精、巧”中求“实、美”。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格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知识与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识与能力)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感受作者爱月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和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一、揭题激趣,创设情境。
1、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看,(出示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读课题:望月)
2、 平常月亮都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谁来读读课题呢?让我们感受到月的安详、月的皎洁。指名读课题。
思考:文章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3、 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注音,准确地读通课文,咬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晶莹闪烁 光斑 镀上 瞳仁
不假思索 云絮 封锁 呵欠 舱里
清幽旷远 外甥 剪影 气氛 峨眉山
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
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哪些不理解?全班交流。
3、交流了解课文大意: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指名回答。
出示:本文叙述了(时间) ,(人物) 和 在(地点) (事情) 。
4、理清文章脉络:
(1) 再读课文,刚才读错的'地方注意纠正,读完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头脑中想像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 指名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教师相机板书:
月下江景
舅甥赛诗
外甥幻想
我也幻想
(3)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月下江景 第1-2自然段
舅甥赛诗 第3-12自然段
外甥幻想 第13-19自然段
我也幻想 第20自然段
5、选择朗读:你对哪个部分感兴趣就读哪个部分,要读好,读出感情,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
4、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教师巡视指导。
5、 生展示朗读。
第一部分读出月下江景的美;第二部分读出舅舅和外甥不同的语气;第三部分读出外甥的机灵可爱。
(设计意图:根据高年段语文课标中的要求,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浏览课文的能力,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
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 第二句写江面; 第三句写江两岸; 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
4、自由读每一句话,想象每处的美景,哪些词语用得好,画下来,为什么用的好?
5、学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
教师出示对应的图片帮助理解,学生有感情朗读,用柔和,恬静的语气来读。
(后三句用同样的方法。)
7、在音乐声中齐读第一部分。
8、欣赏组图,看板书,根据图的提示和板书的提示不看书,尽量用书上的话说说月下江景。先自由说,再指名说,最后全班齐背第二自然段。
9、总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与点拨结合,展现江月美景画面,达到活化景物,体会作者的爱月之情。)
四、总结
1、第二自然段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说说你的体会,你仿佛看到什么?
(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家赵丽宏,来到了静谧美丽,令人陶醉的夜晚,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到课文的深处,聆听作者与小外甥的对诗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去感悟课文的意境,作者的心境。
板书: 21、望月
月夜美景(1-2) 月夜交谈(3-20)
展开幻想(21)
望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一般知识,本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反复吟诵本诗,达到当堂背诵。
3.结合声韵理解诗词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4.积累意象典故,明确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吟诵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中秋节导入
你说我说话中秋
教师语: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呢?
(学生交流传说故事,此环节重点是可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励其多多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明确: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折桂等。
2.中秋节的日期。
教师语:说了这么多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那么中秋节是哪一天呢?
明确:农历八月十五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中秋节的诗篇《十五夜望月》。
二、初吟古诗,整体感知。
1.听一听:哪一个字的读音你有异议?
明确:思,读s,心绪,愁思的意思。
教师补充:秋思:乐府琴曲名,这里应当还有感秋之情思。此处的思当文读为s。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卷五九《琴曲歌辞》中收录《秋思》九首。原诗另有题注为时会琴客。
(此环节,要求学生结合《古汉语字典》明确思字两个读音分别是什么意思,积累一字多义,可以回顾《采薇》里的今我来思的思,助词,无义。)
2.自主读诵
结合吟诵符号谱,自主读诵。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反复读诵吟咏,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等)
3.思考:符号谱上的题目和课本上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符号谱上的.题目多了四个字寄杜郎中。
4.题解: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
明确:十五夜,当是中秋之夜,望月,观看月亮。有思乡怀人之感。
教师语:传统中国社会,秋收之后的中秋节是一家人的团圆之日,也是唯一凸显团圆主题的节日,这天的月亮也是一年之中最圆的一次满月,故而古人十分重视中秋节。漂泊在外的文人们,往往在离乡之后再不能与家人于中秋之夜团聚,故而中秋之夜、之月便多成为古代文人表达思乡怀归、怀人的重要题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据题可知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望月有感,进而作此篇。
望月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背诵。
2、生字词、插图等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望月》。
2、板书课题:望月。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
谁能当“小老师”,把你认为最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③指名读:
在小老师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经能正确地朗读这些字词了,谁来读一读?
④齐读。
2、检查课文的朗读
师:课题“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
②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谁读得比以前进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观赏月亮、欣赏月光)
三、精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谈话:
师:你有过欣赏月光的经历吗?你见过哪些月下的景色,谁来说说看?
2、看图说话:
师:夜深人静,作者“我”走到了江轮甲板上也欣赏起月下的景色。
①投影出示:书中插图。
②指名说话:
你们看,美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3、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同学们说得真美,书中写得更美!打开书,听课文录音,看书中怎样写的?
4、自读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写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更深切地体会它的美。
5、指名读:
①交流:在读的当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美?能读给大家听吗?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a、师:你喜欢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词)
b、还有谁想读?(或:谁愿意向他挑战?)
6、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一起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过渡:月色这样美妙绝伦、富有诗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都没有发觉。这个人是谁?板书:小外甥
2、讨论:
①师: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②学生自读自找。
③交流。
④投影出示: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⑤齐读上面的句子。板书:
聪明好学
小外甥
爱幻想
3、讨论:
①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儿呢?自读下文思考问题。
②学生自读思考。
③交流。(小外甥敢于向“我”这个大人挑战背诗,而且背了很多)
④板书:背诗。
4、精读赛诗的内容。
①背了哪些诗?请你用笔画出来。
②同桌分角色读,要分清哪句诗是谁背的,还要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③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5、引读:月光美,诗也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气氛中)。
6、拓展:
①过渡:十一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许多诗句)写月亮的诗是多如繁星。小外甥聪明好学,能够背诵那么多!你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聪明好学呢?下面,我扪分成两个组,也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赛诗,好吗?
②学生分成两个组赛诗。
③小结:事实证明,你们也很聪明好学,如果你们还能把书中的诗句以及你搜集到的这些诗句意思弄明白,你们就显得更加聪明好学了,能做到吗?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月下的美景,还认识了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知道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他能背很多的诗句,那么他爱幻想又体现在哪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板书:?
板书设计:
21、望月
聪明好学背诗
小外甥
爱幻想?
望月教学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使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教学过程中,以品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商讨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让追求真善美、热爱语文的“月光”真正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根据不同结构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望月的乐趣。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切入点】
望月的乐趣在哪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为什么?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在诗歌中表达了月亮无限的热爱和赞美。大家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谁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文中也有不少描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 24、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随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仅仅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布置作业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板书:“我”和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样的呢?(板书:赏月)
二、品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品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师范读,学生边看图,边听,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二)品读第二、三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1.品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学生解释、教师点拨理解。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6)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7)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品读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3)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一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②……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③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品读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三、听师范读,展开想象
1.师范读整篇文章,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四、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举行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六、布置作业。
每人回去搜集三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进行摘抄。
板书:
24、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夜中望月
聪明好学 爱幻想 乐趣无穷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教学感悟:
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色:
1.为朗读为主线,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
2.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商讨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
3.注重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望月》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在对话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望月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望月》教学设计02-08
望月教学设计05-29
《望月》教学反思06-09
教学设计07-11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生命教学设计01-28
科学教学设计02-05
细菌的教学设计 11-07
课程教学设计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