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3 16:57: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平行四边形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定义及性质

  【新课探究】

  活动一:

  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哪些三角形是全等的?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

  (2)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已知)

  ∴AO==AC,BO==BD()

  活动二:如图,直线∥,过直线上任意两点A,B分别向直线做垂线,交直线与点C,点D.

  (1)线段AC,B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比较线段AC,BD的长短.

  (3)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

  【知识应用】

  1.已知□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OA=5,OB=6,则AC=,BD=

  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B⊥AD,求BC,CD及OB,OA的长.

  3.已知□ABCD中,AB=12,BC=6,对边AD和BC的距离是4,则对边AB和CD间的距离是

  【当堂反馈(小测)】:

  1、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OA,OB,AB的长度分别为3cm、4cm、5cm,求其它各边以及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2、如图,在□ABCD中,,已知∠ODA=90°,OA=6cm,OB=3cm,求AD、AC的长

  3、如图,在□ABCD中,已知AB、BC、CD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x+3)cm,(x-4)cm,16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

  【巩固提升】

  1.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

  2、已知□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OA=5,OB=6,则AC=,BD=

  3、已知□ABCD中,AB=8,BC=6,对边AD和BC的距离是2,则对边AB和CD间的距离是

  4、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备的是()

  A、对角互补B、邻角互补C、对角相等D、内角和是360°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B、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6、如图,在□ABCD中,,已知∠BAC=90°,OB=8cm,OA=4cm,求AB、BC的长

  7、如图,已知□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OD的周长是80cm,已知AD的长是35cm,求AC+BD的长。

  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1)写出图中每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

  (2)选择(1)中的任意一对进行证明。

  9.对角线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这样的直线还有很多。

  (1)多做几条这样的直线,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试着用旋转的有关知识解释你的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括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另外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移、旋转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索、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思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教材处理

  首先,打破了原教材的知识结构,构建成一个新的教学体系.

  第1课时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2及相关计算

  第2课时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3及相关计算

  ↓重组后

  第1课时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

  本节课是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安排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然后,将教材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活动完全开放,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力图构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者、愉快的收获者.

  最后,把一道文字证明的练习题改编成实验操作型问题.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制作成模型,让图形动起来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去发现其中不变的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总之,教材处理力求在深挖概念内涵、拓展性质外延、深化练习效用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上与态度上的跨越;在学法上突出学生的“探索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利用多媒体、自制教具、探究活动记录卡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

  三、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问题1:同学们,你们留意观察过阳光透过长方形窗口投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回答:平行四边形、矩形、四边形……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太阳光属于平行光,窗口投在地面上的影子通常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2:爱动脑筋的小刚观察到平行四边形影子有一种对称的美他说只要量出一个内角的度数,就能知道其余三个内角的度数;只需测出一组邻边的长,便能计算出它的周长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

  通过观看学生习以为常的平行光线在室内的投影片,让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同时,把思维兴奋点集中到要研究的平行四边形上来,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开端.

  实践探究感悟新知

  活动一:拼图游戏

  问题1:你能利用手中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板拼出四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留意观察,请学生将拼出的6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学生在拼图活动中可以获得丰富的感知、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

  问题2:观察拼出的这个四边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结合拼出的这个特殊四边形,给出平行四边形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探究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以往概念教学的机械记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问题3:黑板上展示的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对黑板上拼出的四边形进行识别教师强调定义的两方面作用:一是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二是平行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性质.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概念本质的理解渗透类比思想]

  问题4: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画图,亲身感悟平行四边形.教师画图示范结合图形介绍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对角线等元素及平行四边形的记法、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图操作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及其相关元素获得丰富的直观体验,为下面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以及从这些基本元素入手探究图形性质做了有利铺垫]

  活动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活动要求

  (1)请你适当选用材料袋里的学具;

  (2)可以采用度量、平移、旋转、折叠、拼图等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4)结论写在白纸板上

  大家先看清要求,再动手操作,结论写在记录板上.

  2.学生利用学具(全等的三角形纸板、平行四边形纸板各一对,格尺,量角器,图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并适当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探究方式、结果、表示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做到既着眼于共同发展,又关注到个性差异]

  3.汇报: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相互补充探究出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出的结论按照边、角、对角线进行归类梳理,使知识的呈现具有条理性.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结果的展示,从多个方面完善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还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这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4.请大家思考一下,利用我们以前学习的几何知识,通过说理能验证这三个结论吗?

  教师小结: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我们常做的辅助线,它构造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充分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繁化简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注重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的有机结合,把几何论证作为探究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然发展,使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和自觉说理意识得到提高]

  5.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教师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实验、说理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它为我们得到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设计意图:在开放式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活动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由此达到数学教学的新境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数学素养]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1.解决课前提出的实际问题

  某时刻小刚用量角器量出地面上平行四边形影子的一个内角是60°,就说知道了其余三个内角的度数;又用直尺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分别是40cm和55cm,便胸有成竹地说能够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你知道小刚是如何计算的吗?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回扣课始导言,体现了教学的连贯性,也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学以致用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丰富的、有价值的]

  2.试一试

  用图钉把一根平放在ABCD上的细纸板条固定在对角线AC、BD的交点O处拨动纸板条,使它随意停留在任意的位置观察几次拨动的结果,你有什么新发现?记录下来,再与同伴交流.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给出不同的答案.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发现结论,发现一些线段相等、一些角相等、一些图形全等、一些图形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本题构造了一个图动→手动→脑动的动态思维场景学生在此场景中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还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应该说是对新教材的基本设计思想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反思小结持续发展

  以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进行

  1.知识再现

  2.方法总结

  解决四边形问题的方法;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方法

  3.思想提炼

  转化、类比、抽象、概括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浓缩知识要点,突出内容本质,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构建,实现良性循环]

  作业布置

  已知任意三点A、B、C是否存在点D,使得这4个点顺次连结成平行四边形.如存在,请你做出平行四边形;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本题学生可以经历二次开放、二次分类,会充分感受到问题蕴涵的巨大乐趣]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的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建模过程中

  本节课以学生习以为常的“平行光线在室内的投影”为情境引出课题,使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参与的切入点和思维的激活点.

  二、实践探究把学生引入新知的感悟过程中

  首先,通过拼图游戏将数学的呈现方式转变为数学的生成方式,使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发现和探究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概念.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精心搭造的教学平台上去创造知识.

  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加工,将教材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活动完全开放,为学生建构了合作探究的平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该活动的设计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做到既着眼于共同发展,又关注到个性差异.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显示灵性、展示个性.而教师真正成为课堂问题的激发者、有序探究的组织者、学生错误的澄清者、多角度思考的促进者师生互动,有机结合为“数学学习的共同体”.

  三、变式训练把学生引入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把书中一道文字证明的练习题改编成有趣的实验操作型问题,做到源于教材,活于教材,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发散性、灵活性,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

  四、反思小结把学生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提升过程中

  这节课的结尾,既有对课堂知识的系统小结,又有对思想方法的高度凝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教学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达到“快乐做数学”的美好境界.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3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的探索》的第二节第二课时,是在七年级下册学习了全等三角形之后,继续深入学习几何推理问题的开始,而有关四边形的探索中重点探究的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有关问题。在第一节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研究基础上,在第二节逆向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更清楚地区分每一条性质和每一种判定法所安排的一节练习课。

  二、 教学目标

  1. 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3.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五种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应用中明晰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四、 教学方法

  通过简单,典型,针对性质和判定的应用的实际问题搭建学生探索的平台,由简到难地设计了三个问题,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组内有效交流讨论----组内归纳方法----全班展示----及时评价”,让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有一个逐步熟练并掌握的过程。

  五、 教学反思

  题目“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56cm,两邻边的比是3:1,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处理时没有留够独立思考的时间,虽然题目简单但效果不佳。所以在处理第二个题目“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戏BD上的两点,BE=DF,点G、H分别在BA和DC的延长线上且AG=CH,连接GE、EH、HF、FG,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时,先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5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小组展示----全班讲评,小组展示因小组的有效讨论而显得更有章法,虽然推理论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但课堂气氛活跃组间竞争激烈,代表小组讲解的同学思路清晰语言准确更是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最后老师的简单讲评及时评分将学生自主发展小组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整个题处理下来,不但让学生在过程中收获了多个解题思路,重要的是体现了全员参与及自主发展小组在课堂中的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4

  一、教材内容

  1、教材分析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同三角形一样,四边形也是基本的平面图形,更是“空间与图形”的主要研究对象。

  本章将在学生学过的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知识。

  学习内容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是前面内容的应用和深化,而平行四边形内容的学习,更是后面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解决问题: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观点,并尊重他人的见解。能从数学交流中获益,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和自觉说理意识得到提高。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了更好地突出此重点,我让学生用平行四边形教具实验操作(对折,重合、连线构造三角形),观察测量,总结发现性质,并结合三角形、平行线的知识加以证明,使他们的猜想找到理论的支持。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思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要从这个角度去发现、理解其性质,比较抽象。我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再现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用计算机的测量功能发现其中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教法学法和手段

  为了突出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我比较注重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实现教学目标。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很方便地制作图形,并让图形动起来。同时,计算机的测量功能,也有利于学生在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学法指导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准备适当的教具,(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在研究图形性质时,学会从图形的基本元素(边、角)之间关系入手分析,用度量、拼凑、旋转、折叠等方法,找到其数量关系,更好地理解几何中做辅助线的合理性、必要性,为今后做辅助线解决几何问题提供方法依据。

  合理、有梯度地设计问题,让学生逐步进入探究轨道,培养其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先用多媒体播放几个场景图片(伸缩门、篱笆格、防护栏)引出课题——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举例。(使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拼图游戏。(通过拼图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探究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你能利用手中的.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板拼出四边形吗?

  观察拼出的一个四边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给出平行四边形定义。)

  活动二:切身感受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画图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及其相关元素的体验。)

  根据定义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观察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基本元素?

  介绍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对角线等元素及平行四边形的记法、读法。

  活动三:开放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实验:(鼓励学生探究方式、结果、表示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求:小组合作探究;使用相关学具;采用度量、平移、旋转、折叠等方法。

  理论验证。(注重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的有机结合,把几何论证作为探究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然发展。)

  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活动四:在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将它剪下,再在另一张纸上沿平行四边形ABCD剪下相同的平行四边形EFGH。在它们的中心O钉一个图钉,将平行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180°,它还和平行四边形EFGH重合吗?你能从中看到它们的边、角关系吗?再进一步想想,你能发现OA与OC、OB与OD的关系吗?

  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图形运动变化中发现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3、开放训练应用尝试

  例1:某时刻小刚用量角器量出地面上平行四边形影子的一个内角是30°,就说知道了其余三个内角的度数,一条边和对角线互相垂直,又用直尺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分别是40厘米和50厘米,便胸有成竹地说能够用这些数据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你知道小刚是如何计算的吗?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练习:93页

  1、2、3。

  (学会审题是解题的关键,通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4、巩固提高

  例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0,AD=8,AC⊥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四边形的面积。

  例3:如图所示,EF过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点E,交BC于点F,已知AB=4,BC=5,OE=3/2。求证:OE=OF;求四边形EFCD的周长是多少?

  (练习实现了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学生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训练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5、小竞赛

  已知任意三点A、B、C,是否存在点D,使A、B、C、D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能,请你做出平行四边形;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经历两次开放,两次分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

  性、发散性、灵活性,初步发展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问题蕴涵的巨大乐趣。)

  6、评价与反思

  通过探究,本节课你得到了哪些结论?

  在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时,你有哪些认识?

  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

  7、教学反思

  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就本节课知识而言,对学生来说,学习、研究、推理论证的难度都不大。但平行四边形和各种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交错,容易混淆,估计会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在教学之初,我把这点确立为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多做几个平行四边形,尽量避免只做特殊四边形,导致发现和总结性质以偏概全,以点概面。

  由于本章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类似。作为首节课,我设计了“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性质。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学环节也可能不太理想,如:学生在演示实验时,所用材料不合适,纸张太薄,图形太小,没有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为此,在教具的准备上应充分,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课件的动画效果更能全方位直观演示。

  在这部分内容中,较多地应用矛盾转化的思想处理问题。研究四边形的问题,经常通过做辅助线,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一些学生常常不知道辅助线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有几种不同做法等问题。事实上。如果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时,关注、培养和锻炼他们探究问题的手段、方法,体会“对折”即可画中线、角的平分线、中位线等;“平移”即可画平行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旋转”即可画60°、90°、180°的角构造三角形等;由此引导学生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这一点强调多了,有的学生在学完了平行四边形性质之后,可以直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的问题,还通过添加辅助线转化为平行线或三角形来解决,在熟悉的三角形中兜圈子,不会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也值得在以后的学习中熟练此性质的应用习惯。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5

  本课时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的探索》的第二节第二课时,是在七年级下册学习了全等三角形之后,继续深入学习几何推理问题的开始,而有关四边形的探索中重点探究的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有关问题。在第一节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研究基础上,在第二节逆向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更清楚地区分每一条性质和每一种判定法所安排的一节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五种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应用中明晰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通过简单,典型,针对性质和判定的应用的实际问题搭建学生探索的平台,由简到难地设计了三个问题,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组内有效交流讨论————组内归纳方法————全班展示————及时评价”,让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有一个逐步熟练并掌握的过程。

  四、教学反思

  题目“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56cm,两邻边的比是3:1,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处理时没有留够独立思考的时间,虽然题目简单但效果不佳。所以在处理第二个题目“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戏BD上的两点,BE=DF,点G、H分别在BA和DC的延长线上且AG=CH,连接GE、EH、HF、FG,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时,先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5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小组展示————全班讲评,小组展示因小组的有效讨论而显得更有章法,虽然推理论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但课堂气氛活跃组间竞争激烈,代表小组讲解的同学思路清晰语言准确更是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最后老师的简单讲评及时评分将学生自主发展小组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整个题处理下来,不但让学生在过程中收获了多个解题思路,重要的是体现了全员参与及自主发展小组在课堂中的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09-14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01-17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8-1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5-24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5-1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11-08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11-15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4-27

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