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8》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0 16:58: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十几减8》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几减8》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几减8》教学设计

《十几减8》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第5---6页

  教学目的:

  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

  2.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通过题组计算、比较,体会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的计算规律,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复习安排这组题是为学生顺利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8、7做准备,也便于学生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不提倡一个一个地减,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用学具摆一摆,探究算法。

  学生圈不圈,不必强求,但可让学生结合圈来解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可以想8和几合成13,□里就填几,从而算出结果。

  要提示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 ,并观察上下两题间的关系,建立对加减法间的关系的感性认识。

  提倡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算法上的“创造”,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关心、了解别人的算法,在交流中把自己的算法和他人的算法比较,自觉地优化自己的算法。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7= 8+9= 7+6= 7+4=

  10-8= 10-7= 13-9= 17-7=

  当学生口答13-9时,教师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此题。

  二、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教学15-8.

  小兔子一家要举行吹小号比赛,兔妈妈拿来了多少把小号?(电脑出示小号图)请你把数的结果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小兔子说:“要拿走8把,小朋友帮我算一算,还剩下多少把?”

  列出算式15-8,怎样计算呢?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里的其他小朋友。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及时把有关方法写在黑板上: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15-5=10 10-3=7;

  方法3:10-8=2 2+5=7;

  方法4:8+(7)=15 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第86页。

  2.教学“试一试”15-7和13-7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三、巩固深化,熟练计算方法

  1.“想想做做”第1题。(先圈一圈,在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豌豆图和草莓图,让同桌先互相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将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3. “想想做做”第3题。

  8+3= 8+9= 7+5=

  11-8= 17-8= 12-7=

  5.“想想做做”第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13-8= 16-8= 11-7=

  5.“想想做做”第5题过独木桥游戏。

  (通过电脑软件互动游戏的方式开展,以你想送谁过桥,为题展开)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习方法。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这些本领你是怎么学到的?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题组计算、比较,体会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的计算规律,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高,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好。 十几减8、7

  (教学过程通过电脑演示)

《十几减8》教学设计2

  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十几减8》教学设计3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唐氏综合症学生1人,自闭症学生1人,多重障碍学生2人,脑瘫学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过《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结果分析,发现在认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为三类:A类(宁正喜、陈谭安、晏勇)物体恒存性、分类与配对、记忆力、顺序已发展适应环境需要之能力,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B类(周祖英、易东奎)配对与分类发展很好。记忆力、顺序、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C类(董林、陈林、王阳华):物体的恒存性,发展的较好。配对与分类、解决问题仅发展些微能力;D类(李洋、张林平、刘其玲)配对与分类、发展较多能力,物品操作、计划思考、应用科学、修正错误仅发展些微能力。

  【教学内容】

  十几减八。

  【教学目标】

  A类:理解、掌握十几减八的计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B类:能分步计算;

  C类: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说出计算结果;

  D类:能在师生的帮助下用学具表示数字3和4。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1-8、12-8。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层分类搭配教学法、启发与引导。

  学法:观察法、实践法、分析与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苹果11个(实物)、两个颜色不同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用多媒体引出果园景象,然后出示实物11个苹果。请一位同学(c组)将摘到的苹果装进盒子里(两个颜色不同但都分成10格的盒子)。

  A、B生能直接看物说结果11,并能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C生数苹果实物说结果11,并在老师帮助下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读数字11。

  二、小组合作,初步探究(学具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11只苹果分掉8只,该怎样分?

  A、B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自主尝试用讨论出的方法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学具操作);

  C学生在教师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后数出剩下的苹果数(3个);

  D学生教师帮助数数3。

  学生反馈分苹果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A生能复述分苹果过程并尝试用数学形式表达;

  方法一:10-8=22+1=3

  方法二:1-1=010-7=30+3=3

  方法三:10-7=31-1=03+0=3

  B生能在提示下复述分苹果过程;

  C生能正确读出11-8=3;

  D生能跟读数字3。

  三、强化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提高。

  教师出示重阳节在托老所看望爷爷奶奶时分香蕉的录象片段,从而引出生活数学题12-8=4。

  A、B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D生通过教师的学具演示感知生活实例;

  然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题。

  A、B生根据算式12-8尝试口编生活数学题;(1)车上有12人,下去了8人,车上还剩几人?(2)老师布置了12道题目,我做了8道,还剩下几道?

  C、D生感知生活实例。

  【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因材施教

  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施教过程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等,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各有侧重,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教学时,课堂提问也是分层次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注重引导他们去猜想、类比、推理,在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对B组学生的提问是形象的,注重让他们去模仿思考,形象思维;C组学生注重读5以内的数数;D组学生让他们跟读,发展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中,浅显的问题C、D组的学生回答,复杂一点的问题A、B组的学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据当堂课上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去尝试高一层次的问题,这样促使学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C、D组学生的辅导,难度稍低的练习可以发挥A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去带动B、C组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为了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同,A组学生及时巩固当堂课所教的内容,力求独立完成,B组学生可以尝试或辅导他们去练习课堂所教的内容,C组学生读、写数和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含义,D组学生跟老师摆一摆,读一读数字。

  课堂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方法也不一样,对于B、C组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表扬评价,鼓励、激发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A组学生用竞争评价,促使他们努力奋进。

  2.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现在我的数学教学仍是采取施教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分层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不断发展,各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日益增加,由此产生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究竟以哪一层次的学生为依据来制定的矛盾。还有就是教学过程如何来组织与安排,教学时间如何来掌握?

《十几减8》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等第二册第3-4页例1--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用"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学习十几减8。

  2.初步培养学生按规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想加法算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迁移

  1.填空。

  8+( )=13 8+( )=15 8+( )=14

  8+( )=12 8+( )=16 8+( )=17

  二、教授新知

  1.通过谈话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板书: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教学例1

  通过演示,化难为易,引发学生的思维。

  ①出示例1图。

  教师先出示8个白茶杯,再出示3个花茶杯,然后问:一共有多少个茶杯?(11个),随即把11个茶杯圈起来。

  ②教师:两种茶杯共11个,现在拿走8个白茶杯(用虚线圈上),求还剩多少个茶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板书:11-8=口

  ③启发思考:

  在计算11-9时我们怎样想的呢?如果没有图,你能按照11-9的计算方法说出11-8的算法吗?让学生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算11减8得几?要先想,8加几得11,因8加3得11,所以11减8得3,同时在方框内填上得数"3"。

  让学生复述算法,并齐答:想8加3得11,所以11减8得3。

  ④读算式:11-8=3

  3.教学例2。

  借助操作,诱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半扶半放的过程。

  ①学生拿出圈片学具,先摆8个红圆片,再摆5个黄圆片,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圆片?

  一共有13个圆片,现在拿走8个(叫学生用虚线圈起8个圆片)问:还剩几个黄圆片?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板书:13-8=□

  ② 问:想一想自己摆的过程,说一说13-8应该怎样算?得多少?

  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在课本上填得数

  ③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正方形摆15-8,指名学生板演操作过程,并说说思考过程。

  教师板书:15-8=口

  ④读算式:13-8=5 15-8=?

  4.教学例3。

  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在关键处适当点拨,让学生独立看书,先填8加( )得12,再在12-8=口的.方框内填得数,并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不完全的地方教师做补充。

  同样方法完成16-8=口

  学生读算式:12-8=4 16-8=8

  5.教学例4。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得数,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呢?在计算的时候要看着减法想与它相关的加法,再想出减法题的得数。例如:13-8想8加5得13,所以13减8得5。

  三、巩固新知

  ①课本第4页中间的"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后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②"做一做"的第2题,通过投影出示下列试题,让学生举出相应得数的数字卡片。

  8+3= 8+7= 8+5= 11-8= 15-8=

  13-8= 8+8= 8+9= 16-8= 17-8=

  ③出示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试题卡片,学生进行抢答。

  ④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中的第1、2题。

  [评析:本节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不仅为学习十几减8在知识上做好了准备,而且在计算思路上做好了铺垫,做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

  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恰当运用直观、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加减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中的层次分明,开始教师操作,运用直观图,使学生领会加减法的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想加算减:接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用加算减的思路,然后再由摆到观察,最后,看算式说出思考过程。这种由具体到抽象,在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十几减8》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摄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7)=15

《十几减8》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十几减8的思考方法,较迅速地计算十几减8。

  2、 通过不同类型练习的设计,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尝试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3、 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掌握10几减8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叙述10几减8的计算过程;

  四、教具准备:

  课件、自制信箱、头饰、图片、学具袋;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是谁?(小狗笨笨)笨笨今天不太高兴,因为它遇到了难题,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帮你们的新朋友。(课件出示复习题)。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帮助笨笨解决了难题,它非常高兴,找来了几位好朋友,它们打算去小猴家玩。

  (二) 师生互动 探求新知:

  1、学习例1

  师:(课件演示)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笨笨和它的小伙伴们来到了小猴家,它们在小猴家又是蹦又是跳,玩得非常开心。可是玩了一会儿,小熊猫感到口渴了,它想喝水,这时其它的小动物也想喝水,于是小猴拿来了一些杯子。下面请同学们数一数小猴一共拿来了多少个杯子?(11个)

  师:那么现在有多少小动物?请同学们再认真数一数。(8个)

  师:有8只小动物每只动物一个水杯需要几个水杯? 那么还剩下几个杯子?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算式?(板书11-8)

  师:你说得真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么,要算11减8得几,我们应该怎么想?(启发学生)我们是不是要想8加几得11?(8+3=11)

  师:所以11-8=3。(完成板书)

  师生总结:算11减8,要想8加几得11,8+3=11,所以11-8=3。(找生复述:谁能把11-8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学习例2

  师:(大屏幕出示)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题,(12-8)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算式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动手操作后回答,并启发学生说出算理)

  师(总结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 “十几减8”。(板书课题)

  (三) 层层深入 解决问题:

  师:这八只小动物在小猴家玩得很开心,看到天气特别好,于是它们又决定去大森林里玩。它们来到大森林立刻被这里的优美景色吸引了,不知不觉地玩得忘记了时间,当它们想要回家时突然发现自己都迷路了,现在请同学们帮助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出示三种动物的家的图片和三组题,小组合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帮助你们喜欢的小动物找到家了,那么老师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信鸽送信“。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自制信箱)。这两个信箱的号码分别是多少?(3、8)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写着算式的卡片,你们要先算出卡片上的得数,然后投入到和得数一样的.信箱里。(师演示)那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信没有寄出去,请你们来做聪明的信鸽帮助老师把这些“信”投到信箱里。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他们寄信的“地址”对不对?(师生共同检查、订正)。

  师:你们都是聪明的信鸽,信全寄对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每人一张卡片,请你们写一封能投入到这两个信箱的一封信。(师生共同订正)

  师:我发现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我们来休息一下,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师: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森林里的一棵老树却生病了,谁喜欢当啄木鸟医生为这棵老树看病?(生:仔细观察并找错,计算结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棵老树的病治好了,重新焕发了生机。连“太阳公公”都在对它微笑。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随着春天的来临,它一定会变得更加的枝繁叶茂。

  师: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争夺“今日之星“的竞赛,我们选两名同学参加比赛,谁算得又快又准,谁就是今天的“今日之星”。(出示课件“猴子摘桃”小组合作计算。师生共同检查、发奖。)

  (四) 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同学们都能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表现的非常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十几减8》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8+8=7+8=7+6=14-8=10-6=13-9=18-9=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加5,10-8=2,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 13-8= 12-7= 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第13页第1题、第2题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六、作业布置

  1、第13页第3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第5题、第6题。

《十几减8》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等第二册第3—4页例1——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用"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学习十几减8。

  2。初步培养学生按规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想加法算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迁移

  1。填空。

  8+()=138+()=158+()=14

  8+()=128+()=168+()=17

  二、教授新知

  1。通过谈话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板书: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教学例1

  通过演示,化难为易,引发学生的思维。

  ①出示例1图。

  教师先出示8个白茶杯,再出示3个花茶杯,然后问:一共有多少个茶杯?(11个),随即把11个茶杯圈起来。

  ②教师:两种茶杯共11个,现在拿走8个白茶杯(用虚线圈上),求还剩多少个茶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板书:11—8=口

  ③启发思考:

  在计算11—9时我们怎样想的呢?如果没有图,你能按照11—9的计算方法说出11—8的算法吗?让学生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算11减8得几?要先想,8加几得11,因8加3得11,所以11减8得3,同时在方框内填上得数"3"。

  让学生复述算法,并齐答:想8加3得11,所以11减8得3。

  ④读算式:11—8=3

  3。教学例2。

  借助操作,诱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半扶半放的过程。

  ①学生拿出圈片学具,先摆8个红圆片,再摆5个黄圆片,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圆片?

  一共有13个圆片,现在拿走8个(叫学生用虚线圈起8个圆片)问:还剩几个黄圆片?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板书:13—8=□

  ②问:想一想自己摆的过程,说一说13—8应该怎样算?得多少?

  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在课本上填得数

  ③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正方形摆15—8,指名学生板演操作过程,并说说思考过程。

  教师板书:15—8=口

  ④读算式:13—8=515—8=?

  4。教学例3。

  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在关键处适当点拨,让学生独立看书,先填8加()得12,再在12—8=口的方框内填得数,并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不完全的地方教师做补充。

  同样方法完成16—8=口

  学生读算式:12—8=416—8=8

  5。教学例4。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得数,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呢?在计算的时候要看着减法想与它相关的加法,再想出减法题的得数。例如:13—8想8加5得13,所以13减8得5。

  三、巩固新知

  ①课本第4页中间的"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后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②"做一做"的第2题,通过投影出示下列试题,让学生举出相应得数的数字卡片。

  8+3=8+7=8+5=11—8=15—8=

  13—8=8+8=8+9=16—8=17—8=

  ③出示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试题卡片,学生进行抢答。

  ④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中的'第1、2题。

  [评析:本节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不仅为学习十几减8在知识上做好了准备,而且在计算思路上做好了铺垫,做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

  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恰当运用直观、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加减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中的层次分明,开始教师操作,运用直观图,使学生领会加减法的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想加算减:接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用加算减的思路,然后再由摆到观察,最后,看算式说出思考过程。这种由具体到抽象,在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十几减8》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十几减9教学设计04-07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09-14

十几减9教学反思07-09

十几减8、7教学反思12篇08-07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01-13

十几减9教学反思 15篇01-13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01-26

连减应用题教学设计06-05

安慰教学设计8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