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P39例10及教材练习九第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4=3.1×3=2.8×4=0.2×12=
40÷5=7.2÷8=5.6÷0.8=1.2÷0.4=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0(1)
1.出示例10(1)情境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2.(1)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3)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4.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
5.练习:出示书本练习九第8题。
(二)学习例10(2)
1.出示例10(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3.让学生尝试分析: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4.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5.练习:书本练习九第7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三)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练习(1)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2)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
袋子?
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②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③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区分“去尾法”和“进一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2、5题。
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进一法
根据实际情况
去尾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与以往所学习相比,列式、计算没有新的知识点,只是在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时有了“出新”之处,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课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思维挑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不能整除时,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6)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2.列竖式计算:
把2145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
2145÷15=143
3.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2)3筒奶粉1500克,1筒奶粉多少克?
(3)1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学生列式计算:
(1)500×3=1500(克);
(2)1500÷3=500(克);
(3)1500÷500=3(筒)。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将上面三题中的单位名称“克”改为“千克”:
(1)1筒奶粉0.5千克,3筒奶粉多少千克?
(2)3筒奶粉1.5千克,1筒奶粉多少千克?
(3)1筒奶粉0.5千克,几筒奶粉1.5千克?
学生列式计算:
(1)0.5×3=1.5(千克);
(2)1.5÷3=0.5(千克);
(3)1.5÷0.5=3(筒)。
观察思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后得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练习:P14“做一做”。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例1:
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①学生列式:21.45÷15=
②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其中的小数点应如何处理呢?
④学生试做。
⑤学生讲算理。
针对错例,讨论分析原因;针对正确的重点讲清以下几点:
21除15商1余6,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把6个一化成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即60个十分之一,再和下一位上原有的4个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继续除。)
除到十分位余4怎么办?(把十分位上的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5合在一起,是45个百分之一,继续除下去。)
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当除到十分位,用64个十分之一除以15,商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应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个位1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2)练习:P15“做一做”。
68.8÷4= 85.44÷16=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讲算理。
小结
思考:商的小数点与什么有关?
讨论得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学习例2:
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①学生列式:117÷36;
②学生试做:
③117除以36商3余9,能不能作为结果?
不能作为结果怎么办?(继续除。)
怎样做才能继续除?(把9个一看成90个十分之一。)
直接在个位的右边添上0行吗?应该怎样添?(直接在个位的右边添0不行,如果这样9个一就变成了90个一,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数的大小不变,应在个位的右边先点上小数点后,再添上0,使9个一变成了90个十分之一。)
④学生继续做完,讲出道理。
(36除90个十分之一,商2余18。因为商表示2个十分之一,因此在商里3的右边点上小数点。18个十分之一除以36,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再添0,化成180个百分之一,继续除。商5个百分之一,把5写在百分位上。)
教师指出:像例2这样的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就叫除尽了。
(4)练习:P15“做一做”。
25.5÷6 86÷16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找出错题,分析原因。
(5)总结
思考:今天我们计算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讨论得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三)巩固反馈
1.写出下列竖式中商的'小数点。
2.把下面的题做完。
3.课本:P17:1,2。
4.作业:P17: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以整数除法的意义为基础的。通过改变单位名称把整数乘除法算式改写成小数乘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顺利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明确算理,在与整数除法的比较中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练习中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了专项练习,使新知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生根”,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练习过程中重视反馈,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弥补,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例1 21.45÷15
=1.43(米)
答:平均每件用布1.43米。
例2 117÷36
=3.25(米)
答: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3.25倍。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30.75÷153÷6
0.42÷70.45÷92÷5
2、计算:79.8÷42学生练习后,提问: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你会吗?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情境引入
出示例5情境图。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应该怎样列式?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总价÷单价=数量)
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计算7.98÷4.2的思路。
谈话:这题和刚才那题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这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除数是整数我们会算,除数是小数我们不会算,那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板书: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谈话:老师认为很简单,直接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就可以了,行吗?让学生思考,引导出转化要建立在商不变的基础上。(板书:商不变)有哪些好办法能在商不变的情况下,让除数变成整数?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被除数也扩大成相应的倍数来计算,或把7.98元和4.2元都转化成单位是角的数,79.8角÷42角,再计算。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其实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了多少?把7.98和4.2都乘10,就转化成79.8÷42,因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经学过了。
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
谈话: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要研究的新问题转化成了自己熟悉的'旧问题。那么,怎样用竖式算出结果呢?出示7.98÷4.2,你能把这道题做完吗?
出示竖式。
谈话: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划去4.2的小数点变成42,小数点其实是向右移动了一位,7.98的小数点也要划去,在9后面点上小数点。指出:也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商不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计算,集体核对。
说说商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我们计算了这道算式,从这个过程来看,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扩大成整数来计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先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将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再按照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计算。)
3、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除数4.2转化成整数,因为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关键就是怎样在商不变的情况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练一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6.72÷0.28=()÷28
0.12÷0.03=()÷30.672÷0.28=()÷28
独立填写。如0.3到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呢?
(2)计算下面各题。(先估计,再计算)
4.83÷0.70.756÷1.80.196÷0.56
结合例5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指名板演。
说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四、练习巩固,深化拓展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2.6÷0.2可以转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个数除数小数,也要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独立计算,再比较。从上往下看,商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发现什么了规律?
4、完成练习十七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五、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4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除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基础。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整数”,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由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例1通过在夏天和冬天分别购买3千克西瓜的情景,引出小数乘整数的两个计算问题;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介绍“0.8×3”的竖式计算,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接着,要求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2.35×3”,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与整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
“试一试”先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三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题目,并要求观察每道题中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例题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初步理解的计算方法。
练习十二的第1-3题是配合例1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第1题安排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和整数相乘题目;第2-3题是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揭示课题。
⑴呈现例1情境图。
理解情境图,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夏天的西瓜价钱0.8元;冬天的西瓜价钱是2.35元;冬天的西瓜价钱比夏天贵等等。
⑵出示问题,揭示课题。
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列式:0.8×3=()2.35×3=
思考: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预设:3个0.8是多少,所以用乘法;3个2.3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乘数相同;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整数等等。
揭示课题:小数和整数相乘。
二、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⑴探索计算方法。
教师谈话:0.8×3=?为什么?
预设:0.8+0.8+0.8=2.4,用连加的方法计算;3×8=24,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就是2.4,直接用乘法计算;0.8元就是8角,3个8角就是24角,即2.4元,改变单位换成整数乘法再计算;
⑵初步形成计算方法。
教师谈话:2.35×3=?你会选择哪种方法计算?
预设:直接用乘法计算居多。说说计算的过程:2.35×3先看做235×3来计算,因为因数有2位小数,所以积也有2位小数。
概括计算方法:先和整数乘法一样计算,再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预设:列竖式不同形式的探讨;插入估算;
⑶形成计算方法。
呈现“试一试”:先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再用计算器计算,最后想想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4.76×12=()2.8×53=()103×0.25=
再次概括计算方法:先和整数乘法一样计算出积,再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在积里数出相同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⑴完成“练一练”。
竖式计算,让学生板演;
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
148×0.23=()1.48×23=
指名说说直接写得数的依据。横着比较: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
⑵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作为课堂作业完成;
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由两道简单的应用题导入到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由浅入深地,渗透转化思想,采用独立
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张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张燕家3头奶牛一周产奶220.5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张燕家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例题11提示。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7=31.5(千克)
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31.5÷3=10.5(千克)
答:每奶牛每天产奶10.5千克。
第二种:可以先算1头奶牛1周产奶多少千克
22.5÷3=73.5(千克)
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3.5÷7=10.5(千克)
答:每奶牛每天产奶10.5千克。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8辆汽车14天共节约汽油360.64千克,平均每辆汽车一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疑问。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置课外作业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例12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舍”还是“入”。如第(1)题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能盛0.4千克的瓶子里,求需要多少个瓶子。计算结果是6.25个,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需要6个瓶子,但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这里就要用“进一法”将6.25中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1,变成7。而第(2)题求红丝条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则要用“去尾法”,将16.666…中小数点后面尾数去掉,得近似数16。最后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取近似值的不同情况,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关键:取近似值的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设计:
一、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计算。
0.75÷0.3+3.23.6÷0.4-1.2×5
4.8÷1.2+0.5×50.4×(3.2-0.8)÷1.2
二、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1、创设情境:小强妈妈前几天买来了一桶香油,重2.5千克(出示实物),因这桶过大,小强妈妈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请你们帮她想一想该怎么办?(分装在小瓶里)
这个主意好!瞧,(出示小瓶子)我找来了一些小瓶子,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香油,那小强妈妈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呢?
出示例12(1)
(1)独立审题,分析条件与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引发学生思考:需要准备6.25个瓶子吗?瓶子数可以是小数吗?
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多少上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进去吗?
(3)师:从这一道题中,我们知道,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这题中的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2、出示例12(2)。
(1)独立审题,分析条件与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提问: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道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呢?25米够吗?
(3)师:在这一道题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去尾法”求近似数,也说是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3、引导学生比较(1)和(2)两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不同点:(1)是向整数部分进一;而(2)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
4、小结:“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三、深化方法、巩固应用
1、出示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思路,说一说用哪种方法去取近似值,为什么?(买东西时,钱不够,就不能再买一本了,用“去尾法”可以买回5本词典)即100÷18.5≈5(本)
2、练习六第8题。
(1)读一读。
(2)问:从题中你找到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每本相册多少钱?
②还有多少钱去买钢笔?
③相册和钢笔比谁贵?
④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支钢笔?
(4)按上面的顺应进行讲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5)如果求孙老师还可以买多少支钢笔,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6)列式解答。
(7)反问:为什么这里用“去尾法”求近似数?
3、出示练习六第9题。
(1)读题。
(2)分析数量关系。
小组内讨论:题中可以发现哪些信息?哪些信息是隐藏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要求需要多少方糖,必须知道什么?
(3)列式解答。
4、练习六第10题。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外请你们各自搜索一些生活中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例子。
五、作业设计
1、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进一法)
2、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去尾法)
3、练习六第6、7题。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7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学校
第四小组
主备
教师
备课成员
授课材料
主教材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
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单元教材说明
单元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11页
内容领域
数与代数
1.课程理念: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单元课标分析: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
类别内容学段目标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感,;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内容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法的关系。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学业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并说明运算过程。能在较复杂的真实情境中,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教学提示数与运算的教学,通过整数的运算,感悟整数的性质,通过整数、小数的运算,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学业质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运算能力。能从数学与生活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尝试、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3.单元内容结构
4.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结合在生活
中应用元角分的经验、直观图、整数除法中的知识基础等,理解计算方法的道理。
2.能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寻找合理的运算途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地思考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3.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用估算判断小数乘、除法结果地合理性,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了解循环小数。在小数除法的学习活动中,养成检验、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5.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除法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6.教学法、教学具
教法学法:讲授法、发现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观察法、学思结合法等;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纸条、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7.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内容第1课时精打细算第2课时打扫卫生第3课时打扫卫生(试一试)第4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第5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试一试)第6课时练习一第7课时人民币兑换第8课时人民币兑换(试一试)第9课时除得尽吗第10课时调查“生活垃圾”第11课时练习二
学习单:
1.计算小能手。
24.6÷2=129.4÷4=78.3÷3= 73.5÷5=
2.我会兑换人民币。
a.3.5美元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
B.25.6港元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由两道简单的应用题导入到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由浅入深地,渗透转化思想,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张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张燕家3头奶牛一周产奶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张燕家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例题11提示。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7=(千克)
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3=(千克)
答:每奶牛每天产奶千克。
第二种:可以先算1头奶牛1周产奶多少千克
÷3=(千克)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千克)答:每奶牛每天产奶千克。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8辆汽车14天共节约汽油千克,平均每辆汽车一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疑问。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吨,每吨水的价格是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置课外作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数学计算方面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使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使学生主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采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引入时,让学生练习两题:÷18 ÷15将例题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用我们学过的本领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也有的组联想到化成较低单位的数。通过讨论,实践得出结论。这些结论都来自学生,是学生主动获得的。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在练习中错误较多,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通过学生自己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习发现效果很好。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五年级第一学期 P66、67
教学目标:
1、利用商不变性质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
3、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除法。
4、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迁移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
1.国庆节马上就到了,为了庆祝国庆55周年,苗苗幼儿园准备文艺演出。老师买了6米布为小朋友做演出服装,做一套需要1.2米,一共能做几套服装?(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3.交流算法。(略)
二、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归纳算理
1. 比较各种方法寻找它们的特点。
2. 得到一般性的方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计算。
3.重点讲解用竖式计算
4.试一试:用竖式计算
3.618÷0.18 0.091÷0.5
5.归纳算理。
三、突破难点,巩固深化
1.在竖式中练习移位
12.5 10.25 0.05 87 0.03 13. 5
7.25 104.4 0.728 31.304 1.84 478.4
2.根据 864÷ 36= 2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86.4÷ 3.6=
86.4÷ 0.36=
8.64÷ 3.6=
8.64 ÷ 0.36=
0.864÷3.6=
3.判断,错在哪并改正。(用竖式表示)
(一道题为商中间没有点小数点)9.36÷1.2=78(应等于7.8)
(一道题为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均没有划掉且商的小数的位置还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6.96÷2.8=1.32(应等于13.2)
(一道题为被除数和除数没有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末尾没有补0)4.2÷0.21=2
(应等于20)
四、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以整数除法为基础,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转化到整数再进行计算的。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由于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学生有可能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渗透最优化意识。
通常,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拥有多种算法,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由于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肯定会得到多种算法。但是算法指的是能够解决某类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不局限于解决某一个特殊的问题,算法在应用中应该具有普遍使用性。为了最有效、最合理地解决某个数学问题,我们必须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算法。这里,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比较各种算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这些计算方法的特点,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最后得到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渗透转化思想。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表达、讨论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精心设计练习,突出难点和重点。
练习的设计突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法,使学生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两组填空练习,简化纯粹的计算,突出了技能的训练。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0
1、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教学内容:
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2.4÷4=5.6(千米)
5.6
4)22.4
20
24
24
答: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1
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一100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三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做第2题时,商中间有零是怎样处理的?跟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学习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36除9不够商l时,教师提问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看成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3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
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说明,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2.做第99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教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例1后,我们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说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指着板书,问:大家看例2的计算过程,还应该补充什么?(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师再叫一个学生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复述一次,并说明这就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默读教科书第100页上的计算法则。
4.学习例3。
教师板书例3,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例3的竖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不够商1时是怎样处理的?(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怎样写商?(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
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自己继续往下做。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教师要求学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5.做第100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要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时,要把竖式的错误情况记下来。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叫几个小组的代表讲述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表达出下面的含义: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上就不够商l,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第3题,让学生仔细审题,把错的改正。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讲出错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还可以把做第1题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讨论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中第一行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对典型错误要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
3.做练习二十三的第7题。
四、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例3的计算过程,复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再让学生说出被除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第2行的3道小题、第6题和第8题。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合理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3、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运用小数除法及其它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课题,宣布本节课的任务。板书课题。
二、 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师生共议,回顾单元所学知识。
2、学生课前独立整理,完成知识结构框架图,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内交流:
(1)、三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比较好?
(3)、你还有哪些疑惑?
4、小组汇报展示,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重要性:便于及时复习,查漏补缺,更全面、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4、学生质疑: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这些所学的知识里面,你认为自己哪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个知识点不太明白或者说有一些疑惑呢?大声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探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随机典例悟导……)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走进我们的练习大本营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系统整理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和交流与配合意识,再通过师生之间的质疑、解惑过程系统地再现并掌握本单元知识。]
三、练习大本营。
(一)、计算练习,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
79.3÷2.6= 2.2÷3= 7÷0.25=
8.1÷1.8= 24.7÷2.5÷0.4= 0.22÷0.6+ 0.2÷0.6=
方法:先让学生独立选择题目做,再抽生板演、对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正确的结果。并在讨论中发现合理灵活的方法,发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能力。]
(二)、综合练习。
1、选择题。
1)、李阿姨买了14个橘子共重2.1千克,如果买这样的`橘子13千克,大约有()个。
A 200个以上 B不到50个 C80多个
2)、下面的商是3.45的算式是( )。
A 11.04÷32 B 11.04÷3.2 C 110.4÷3.2
学生选择正确答案,并说出思考过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计算、估算等。
2、口答:
1)、五一班有16名同学去春游,每5名同学乘一条船,需要几条船?
(16÷5=3条……1人,3+1=4条 采用了进一法)
2)、钢笔2.5元一支,11元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支……1元 最多可以买4支 采用了去尾法 )
3)、买3个面包用2元,每个面包多少钱?
(2÷3=0.6666…… 大约是0.67元 采用了四舍五入法 )
3、解决问题:
妈妈让小红去超市买米,某品牌的大米原来的单价是每千克4.8元,妈妈给小红准备好了买30千克的钱。小红来到超市,发现这种大米正在促销,单价为每千克4.5元。这样可以多买多少千克大米?
1、先求出小红准备的钱 4.8※30=144元
2、按照现价可以买多少千克大米 144÷4.5=32千克
3、现在比原来多买的千克数量 32—30=2千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通过思考、解答与交流的方式完成;便于培养学生估算、口算、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五、拓展练习
※ 6除以7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用循环小数表示商以及其周期性规律的应用]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3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王鹏坚持晨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例1、例2和例3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尝试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然后联系数的含义着重讲解竖式,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接着组织学生探讨、交流,从而明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除完后仍有余数,在商的个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和“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点上小数点再除”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验算,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整节课学生始终在主动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获得信息。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五(1)班的体育健将王鹏。(课件出示情境图)我们来看看他这个月的锻炼计划吧!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汇报)
2.理解题意,尝试列式。
要知道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就是把22.4km平均分成4份,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2.4÷4)
3.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这个除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与以往所学算式的不同之处)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式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说说根据每千克鸡蛋的价钱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2、提出问题: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
让学生根据问题和图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要求说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3、引导观察:“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探索方法、获取新知
1、分组讨论:你们打算怎样计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引导学生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用角(或分)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2、组织交流,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引导:
引导学生把4.2从小数转化为----?(整数)突出“转化思想”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所以只要能把“4.2转化成整数”,那么上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出示板书,提问:去掉4.2的小数点,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要使商不变,7.98的小数点也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把“7.98”和“4.2”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了一位,算出的商与原来商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4、启发学生用乘法进行验算。
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1)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2)可以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实现这种转化。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自填空,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计算前先估计商是大于1,还是小于1。
3、指导完在练习十七第2题。
直接填出得数,再交流:口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也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口算。
4、指导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44页
教后反思:
本课通过创设去超市买鸡蛋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交流,互相得到启发,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学习。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这些情况,我要求学生多练习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要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数与代数贯穿学生小学学习的始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除法,商是整数或小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刚刚接触,可能在算法上不尽相同,教材渗透了转化这一思想,也就是想办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变为学生熟悉的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学校以及学生状况分析】
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育局教育资金雄厚,逐年增加对我校教育的投入,是全省、全市标准化小学,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特别是学生刚刚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学生的作业反馈可以看出,准确率很高,这就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华和小红在打电话,小华在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她打电话用了45元,小红在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7元,她打电话用了4.83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及描述信息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先分别求出每个人打电话的时间,再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谁打电话的时间长了.
那怎么列式呢?
学生可能会列出:小红打电话的时间是4.83÷0.7,小华打电话的时间是45÷7.2.
解决这个问题也要用小数除法计算,同学们发现这两个除法算式和前面我们学过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可能回答:这两个除法算式的除数是小数,以前学的小数除法的除数是整数.
同学们已经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那么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共同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以计算小红打电话的时间为例)
1、我们直接用4.83除以0.7,结果得0.69分,我们觉得不太可能,但是又一时没有想出别的办法。
0.69
0.7 ) 4.83
42
63
63
0
2、我们小组是把钱数都化成以角为单位,4.83元=48.3角,0.7元=7角,48.3÷7=6.9(分),就算出了小红打电话用的时间是6.9分.
我们还可以把4.83元=483分,0.7元=70分,然后再用483÷70=6.9(分)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6.9 6.9
7)48.3 70)483
42 420
6 3 630
6 3 630
0 0
3、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根据"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把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进行计算的,也就是把算式4.83÷0.7转化为48.3÷7来计算的,最后得数也是6.9分.竖式和第二小组的第一种算法是一样的
这时同学们可能恍然大悟,意识到要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只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就可以了.可以让学生说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如果说得不完整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总结方法,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接着出示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计算:8.4÷0.56
学生独立计算这道算式,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这样:我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把原来的算式变为840÷56=15
学生反馈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道题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都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呢?而不是像前面计算的两道题那样同时扩大10倍呢?
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那么除数仍然是小数,不能直接计算出得数.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数学解释:
那么同学们能总结出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吗?通过实际的计算,完善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在计算小数除法时,先看除数,除数是几位小数,就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把除数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要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
四、应用所学知知识解决问题: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试着解答。
世界上最大的鼠产生于南美洲,体重可达到50千克,身长1.5米.
世界上最小的鼠生活在泰国人的热带丛林中,体重约0.002千克,身长0.03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之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遵循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新理念。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 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点评】
1、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首先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背景。创设了两个同学在打电话的生活情境,研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通过交流得到启发,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数除法的教学反思04-03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4-18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06-0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3-27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5-21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03-15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7-27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12-23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