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9 15:17: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望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2、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师:讲解法

  生:自主学习法、合作法。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指名背诵。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从赵丽宏以及他的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

  二、自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亮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五、小结课题,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2、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过程:

  一、回忆月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指名读第二节。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二、美读课文,交流感悟。

  1、精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

  (5)小结谈话。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2、精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

  (1)导: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起了挑战,这次挑战是什么?

  (2)默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要求:画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议议:请你联系生活中实际谈感受。读读:细细品味他想象的奇特。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去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幻想奇特,头脑中装满了奇特有趣的东西。(抓重点词指导读好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品味奇特的想象。)

  (4)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5)引导学生把幻想到得东西说出来。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能想象到的有关月亮的内容写下来。

望月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望月》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组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里的月亮,知道景随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采用营造情景,激发兴趣。即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3)知识拓展,自主学习。

  (4)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感官的全面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5--13节,体会其中的意思。

  (三)综合性学习,体会小外甥望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他们交谈了些什么?交流(比背诗句)

  (1)出示诗句

  (2)原来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诗句为交谈方式,的确让我感到愉快,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意思及出处、作者吗?

  (3)学生再作交流,并相机出示图。

  (4)分角色读第513节。

  3.学到这里,你想对小外甥说些什么呢?(板书:聪明好学)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五(6)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交流,看来,同学们知道得也不少。)

  5.总结:同学们,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个题来,月亮像什么?(出示)请同学们读读1420节,边读边圈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同桌可讨论。

  (1)学生读,圈划。

  (2)交流,出示:像

  (3)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交流

  (4)小结: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里充满了童真,充满了幻想,他真是一位爱幻想的小男孩(板书:爱幻想)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段。

  7.小外甥爱幻想,我知道我们班的每位学生也像小外甥那样富于幻想,那么老师也为

  准备一组图片,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

  8.出示图,(学生说说)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四)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

  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五)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2.准备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望月教学设计3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围绕望月写了哪些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 要内容。

  4.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欣赏古人眼中的月,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写法。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欣赏古人眼中的月,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预习导学:

  一、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把课文读流利。 家长评价:

  2.在正确的音或字下面画上横线。

  安(详 祥) 光(斑 班) 呼(做 作)白玉盘

  (tiāo tiǎo)挑战 气氛(fēn fèn) 吐(tǔ tù)洒

  3.解释带点的字。

  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镀:

  二、认真阅读资料链接:

  1.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 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2. 赵丽宏,1952年生于上海,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 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著作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诗人、散文家,出版著作70余部,散文、诗和报告文学曾30余次在国内外获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部分作品被选入大学、中学教材。

  三、 认真阅读书上出现的古诗句,在诗句后写上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四、 你还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句,写几句。

  五、思考:课文围绕“望月”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望月 注意:望月的望上面第三笔是“竖提”。 在你的心目中,月亮是什么样的?学生说。

  2.无论是一轮丰盈饱满的朗月,还是笼罩着一层轻纱的朦胧之月,或者是弯如银钩的 残月都能给人们带来梦幻,带来遐想!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一起去望月。

  二、反馈预习情况,理清课文脉络。

  1.大家都预习过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书都读熟了没有,请几个同学分自然段读课 文。(1-2)(3-4)(5-13)(14-17)(18-

  21)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听他们读完再提出来。 指名5名学生读课文。(其间注意正音)

  2.课文一共有21个自然段,有一段很特别,你们发现了吗?谁知道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第12自然段的省略号是单独成段的,表示整段话的省略通常用两个省略号。

  3.课前老师让大家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屏显:课文围绕“望月”写了哪些内容,谁来 汇报一下思考的结果?

  预设:

  (1)课文写了作者看到的月光洒落在江面上的美景。用句子来概括:就是讲了什么时 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屏显:“我”在江轮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用词语可以怎么概括?二个字,三个字,四个字都可以。(赏月、江中月、月下赏景)师确定为:月下江景。板 书:月下江景

  (2)“我”和小外甥在月光下对诗。概括为:月下对诗。板书:月下对诗

  (3)“我”和小外甥沐浴在月光下交流对月亮的'幻想。月下幻想。板书:月下幻想

  谁能用一段话概括一下课文的内容?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把句子压缩成一个词语,就能迎刃而解了。课文围绕望月,写了“我”和小外甥在月下欣赏江景、对诗、幻想的事。如果加上“先、接着、然后”这几个词语,本文的写作顺序也就出来了。看,通过整体地 读使我们的阅读有了明确的发现。

  3.屏显:再来比较一下,这三部分内容在写法上有不同之处吗? 月下江景——是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得来的,描绘了美丽的景色。(散文的味道) 月下对诗——是他们通过回忆得来的,直接用诗句来呈现。(诗歌的味道) 月下幻想——是小外甥的想象出来的,出现了故事的情节。(童话的味道)。 小结: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读,我们又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望月》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作者再写这三部分的内容时运用的不同的写法,先写了美丽的月下江景,写得有散文的味道。接着作者写月下对诗,有诗歌的味道。最后写的是月下幻想,有童话的味道。你们说,这样的构思巧妙吗?的确是大家的手笔啊!

  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品读 “月下江景”的内容。

  三、品析月下江景。

  (一)屏显: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自读课文。 出示要求: 一读,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一段的,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二读,出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读出你的感受。

  (二)教师范读。

  点击音乐。听了同学们的读书,老师也想美美地读读这一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

  (三)讨论你读出了什么。屏显每一句

  第一句写月亮: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安详”像人那样平静,“吐洒”慢慢的将它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联系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观察的场景—— 夜深人静,江轮上,多么静谧,多么宁静。让我们一起来学着作者望着月亮,说——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作者怎么望?——仰望,再来——

  (齐读)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平静、温馨、柔和、清幽——真美)第二句写月光洒落的江面: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

  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照亮了”月光是多么明亮、皎洁啊!“千点万点” “ 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流动的江水使得月光竟然跳动起来,那种灵动的美景真令人 向往。(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这动态美吗)指名读。注意:速度缓慢,突出“亮”“千点万点”。这时的作者是怎样望月的?(低头凝望江中的月亮)

  第三句写月景: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 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岸边景色朦胧不清,又似乎在向漫延、伸展。“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月光使夜色中的两岸有了色彩美,变得银光闪闪的,增添 了一种高贵的气质。

  出示:换个词试试。月光为它们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洒、铺、罩、蒙)同学们,你们觉得是镀字好,还是其他字好 呢?(观察“镀”的偏旁,金字旁,含有金属光泽,可见月光的皎洁;“镀”还能体现出月光均匀地洒在长江里的感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这时的作者还是在低头凝望吗?(举目眺 望远方)

  (四)讨论作者的写法。 作者写在月亮、江面、两岸是按照他的观察顺序——

  屏显:从上到下,由近及远来写的。句句围绕“月”来写。写实实在在的月亮,写月光洒落 在江中,洒落在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上。那是一幅多么清幽、安详、柔美、灵动的画面啊!

  你们想将这优美动人的铭记在心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配乐齐读。会背了吗?试试看。这样的美景真让人陶醉,我陶醉了,你呢?作者呢?省略号。省略了月光洒落在其他景物 上美丽的景色。作者为什么不继续写下去?我想,可能是作者觉得景色太美了,只想好好欣赏。至于其他美景让大家自己去遐想吧!

  四、读背月下对诗。

  1.过渡: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小外甥向我挑战——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屏显:师读:“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你看,每一句诗句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有时是白玉盘,有时又成了地上霜,有时如银钩,有时又成了弯弓,真是多变的。它不仅变化多端,诗人还赋予它们丰富的情感,你能 从上面的诗句中感觉出他们在诉说着什么呢?

  屏显:思乡之情、孤独之月、忧愁之月……说一句,读一句,读出相应的情感。 不如我们也来对对诗吧!分男女生对诗。

  五、总结全文

  古人所写的诗歌中,大部分都表达了一种思念、孤寂、惆怅的情感,而我们在对诗中却感受到乐趣无穷。下节课,我们还要在无尽地想象中感受创造的快乐。

望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了解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诗中的文化内涵。

  3、体会诗的意境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诗中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课

  同学们课下一定积累了很多月亮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好奇的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思乡的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孤独的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这是一种惆怅的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安慰的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祝福的月。月亮是古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写月的诗都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十五夜望月》

  二、解诗题

  十五夜,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这首诗就是作者王建仰望农历八月十五中秋夜的皓月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郎中是官职,他原名杜元颖。这首诗是诗人在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仰望皓月思念自己的好友杜郎中所做的千古名篇。

  三、知作者

  王建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四、补充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五、精读古诗。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生自读古诗,扫清障碍。

  2、师强调生字“栖”的读音和写法。

  (二)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韵律美。

  1、师范读。

  2、模仿读。

  3、和诗读。

  (三)读古诗,读出画面感,诗情悟意境。

  过渡: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看到了哪些景象呢?

  1、结合注释,默读古诗,划出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理解古诗大意。

  强调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景物体会意境。

  (1)诗人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2)“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冷露”沾湿了桂花树,“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联想,体会月夜的清冷,和诗人的孤寂。

  (4)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2、过渡:诗人伫立庭院,久久望月,联想到普天之下,不知还有多少人正饱受离恨之苦啊!所以不禁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师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 )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或“到”字呢?为什么?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

  落”字,有洒落的意思,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和“到”就显得平淡无奇,寡而无味了。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诵读体会作者寄情于明月及思乡之情。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体会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

  (4)升华情感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5)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举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三读古诗法”。

  2、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古诗,搜集咏月的诗句。

望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镀”的含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2.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关于月亮的故事吗?(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3.刚才同学们诵读了那么多关于月亮的古诗,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是呀,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无数的诗人,作家们用文字去讴歌,音乐家们用音符来赞美,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望月。 4.板书课题,齐读。

  二、生字词教学

  1.(出示词语)点名读。读完找生纠正。自己大声读读。

  剪影 镀上 比喻 船舱 凝望 外甥 云絮 封锁 瞳仁 绘声绘色 峨眉山 清幽旷远

  不假思索 呵欠 气氛

  字音:有哪些字是容易读错或者写错的?不假思索、呵欠、气氛、外甥 字形:三个生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词义: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太懂?

  剪影:只表现物体的轮廓,而不表现具体的细节。 绘声绘色:描写叙述非常形象逼真。

  清幽旷远:(找近义词)清静、幽静、悠然自得,形容意境的。

  三、初读课文

  1.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评价。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的小节号都已经标上了,这篇课文一共21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比较特殊、和其他段落不一样的?(12小节,两个省略号,这叫删节号,表示省略了整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望月”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欣赏江中之月

  品读诗中之月

  感受想象之月 (板书)

  4.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给课文怎么分段呢?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感悟“江中月”

  1.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月光下的美景。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让你心动,让你觉得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安详:不仅包含了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安详”写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宁静,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不要快,要体会“宁静”。)

  (2)“流动、闪烁、跳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月色中江景的动态美。“千点万点”说明江面上跳动的光斑极多,数不清;“晶莹闪烁”说明光斑有光泽,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很美;“在跳动”说明光斑有节奏。有弹性地跳跃,给人以活泼可爱之感。读出动态美。

  (3)月光下,芦荡、树林和山峰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隐隐约约,有一种朦胧美。

  (4)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镀”妙在何处?看看它的字形,再读读文中那句话,想想它的`意境。(金字旁表示金属,金属均匀的涂抹在物体的表面就叫“镀”。这里写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匀和闪闪发光的意境美。)

  (5)这里的月光为谁镀上?它们是指什么?(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夜晚是黑色的,但是月亮却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是什么美?(颜色美)

  3.配乐朗读

  (1)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经融为一体。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最有感情?其他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感受画面。

  (2)生跟着音乐齐读,背诵。

  五、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巴金、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请同学们试着把它读好。

  1.出示《荷塘月色》、《月光曲》、《寄小读者》,点名读。

  2.小结:今天,我们静静地跟随着作者欣赏美丽的月色,正当作者赏的尽兴时,偶然回头,发现多了一个人——小外甥,他们又会交谈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说。

望月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诗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幽的夜空,一轮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月光洒落在长江两岸的芦荡、树林里,洒在我们身上。渐渐地,我们陶醉了。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生齐读课题)——望月。

  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月亮的语句?(指名读)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这句话描绘了好美的意境,我建议大家齐读一遍。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师:这句话含义深刻,我们也齐声读一遍。

  ……

  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月亮充满诗情画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亮抒发情怀,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品读对诗的内容。

  要想读好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对诗的内容,可不容易呀!

  (生自由练读,师行间聆听学生的练读。)

  同学们认为该如何读好对诗的内容呢?

  (要注意诗的节奏;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语气。)

  课文中暗示我们要努力读出什么气氛?“清幽”什么意思?“旷远”什么意思?

  (板书“清幽旷远”并指导学生读一读。)

  同桌间配合对诗。

  (生合作练读,师个别指导。)

  哪对同桌愿意对诗给大家听?

  (指名两、三对同桌合作对诗,师和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我们进行小组间对诗,好吗?能不看书吗?

  (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对诗。)

  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画对诗,比赛哪组同学对得好?(幻灯出示有明月的意境图片或动画。)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师小结:清幽的月光洒在我们肩上,优美的诗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沐浴着诗和月的光辉,沉醉在(生齐读)——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板书:沐浴诗和月的光辉)

  月朗星稀的夜晚,同学们可以在院子里,在阳台上静静地赏月,真切感受清幽旷远的气氛。

  过渡:文中的小外甥聪明可爱,爱幻想,跟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突然又冒出一个问题来——(生齐说,师板书)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是有趣。

  三、品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

  请大家自由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边读边思考该怎样读。

  (生自由练读,师个别指导。)

  该怎么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能尝试着读给大家听听吗?

  (读出小外甥的活泼可爱;像讲童话故事;绘声绘色地读……)

  会读书的孩子准能注意到课文中对朗读要求的暗示。“绘声绘色”是什么意思?(板书:绘声绘色)

  请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用心体会,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屏幕出示小外甥幻想的内容: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生:(感受到小外甥的天真、可爱。)

  (感受到小外甥的幻想非常奇特。)

  ……

  (感受到小外甥的语言很美。)

  是啊,小外甥的幻想好美啊,请注意大屏幕上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小外甥幻想的内容变成诗的形式,用幻灯打出:

  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小外甥诗一般的幻想,耐人寻味。咱们再来读一读,尝试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生练读,师个别指导。)

  多美妙的语言呀,储备到我们的“文学仓库”里来,好吗?

  (屏幕上出示:月亮像。

  这是。)

  一会儿后,(屏幕上出示云层封月图片)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也摇摇晃晃回舱睡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学生齐读: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幻想是心灵的释放,是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幻想的世界很奇妙,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让我们一起展开幻想的翅膀吧!在你们幻想的世界里,月亮像什么?是什么样的?(板书:月亮像。

  ……)

  (学生写下自己对月亮的幻想。)

  写好的同学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到讲台前来,把自己的幻想说给大家听。

  (鼓励每位同学都能走到讲台前畅谈自己对月亮的幻想。)

  师小结:仔细品味同学们的幻想,这是一首内容丰富、意境美妙的诗呀!今天,咱们举头望明月,幻想如诗。(板书:幻想如诗)

  四、课堂总结

  师: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们再来回顾课文: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望月。

  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师:小外甥也出来了,他要和我对诗。他背……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师生一起: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像一首诗。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也回舱睡去了。

  生:甲板上只留下我一个人……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师:愿同学们也能展开幻想的翅膀,在浩瀚奇妙的科学世界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附板书:

  望月

  淋浴诗和月的光辉清幽旷远

  幻想如诗绘声绘色

  月亮像。

望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有关月亮诗文的兴趣。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探究,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丽。

  难点: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

  2、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围绕“望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板书:赏月诵月想月)

  二、选择内容自读自悟

  1、明确自学要求:

  赏月、诵月和想月这三部分内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再找出有关写月亮的词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展开教学。

  学习内容一:“赏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方法设计:通过抓词促悟、想象促悟、读中感悟等方式体会月亮是安详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丽的。

  学习内容二:“诵月”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对已学诗词的回顾和预习,引导学生在说和读中,体会诗人借月亮寄托着情思,抒发着情感。

  学习内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方法设计:以放为主,以议促读,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独特有趣。

  2、课堂小结引发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2、课后练笔:观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一段话。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望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背诵。

  2、生字词、插图等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望月》。

  2、板书课题:望月。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

  谁能当“小老师”,把你认为最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③指名读:

  在小老师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经能正确地朗读这些字词了,谁来读一读?

  ④齐读。

  2、检查课文的朗读

  师:课题“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

  ②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谁读得比以前进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观赏月亮、欣赏月光)

  三、精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谈话:

  师:你有过欣赏月光的经历吗?你见过哪些月下的景色,谁来说说看?

  2、看图说话:

  师:夜深人静,作者“我”走到了江轮甲板上也欣赏起月下的景色。

  ①投影出示:书中插图。

  ②指名说话:

  你们看,美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3、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同学们说得真美,书中写得更美!打开书,听课文录音,看书中怎样写的?

  4、自读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写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更深切地体会它的美。

  5、指名读:

  ①交流:在读的当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美?能读给大家听吗?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a、师:你喜欢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词)

  b、还有谁想读?(或:谁愿意向他挑战?)

  6、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一起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过渡:月色这样美妙绝伦、富有诗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都没有发觉。这个人是谁?板书:小外甥

  2、讨论:

  ①师: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②学生自读自找。

  ③交流。

  ④投影出示: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⑤齐读上面的句子。板书:

  聪明好学

  小外甥

  爱幻想

  3、讨论:

  ①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儿呢?自读下文思考问题。

  ②学生自读思考。

  ③交流。(小外甥敢于向“我”这个大人挑战背诗,而且背了很多)

  ④板书:背诗。

  4、精读赛诗的内容。

  ①背了哪些诗?请你用笔画出来。

  ②同桌分角色读,要分清哪句诗是谁背的,还要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③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5、引读:月光美,诗也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气氛中)。

  6、拓展:

  ①过渡:十一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许多诗句)写月亮的诗是多如繁星。小外甥聪明好学,能够背诵那么多!你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聪明好学呢?下面,我扪分成两个组,也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赛诗,好吗?

  ②学生分成两个组赛诗。

  ③小结:事实证明,你们也很聪明好学,如果你们还能把书中的诗句以及你搜集到的这些诗句意思弄明白,你们就显得更加聪明好学了,能做到吗?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月下的美景,还认识了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知道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他能背很多的诗句,那么他爱幻想又体现在哪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板书:?

  板书设计:

  21、望月

  聪明好学背诗

  小外甥

  爱幻想?

望月教学设计9

  一、教材简析

  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三、设计理念

  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色

  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

  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哪四个地方?

  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

  (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

  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出示画面)。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

  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

  6、学生交流收集的写月亮的古诗句。准备背诗比赛。

  7、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五)学习课文十四到二十自然段

  1、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呢?探讨文中第三处省略号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静想自己眼中的月亮像什么?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课文结尾的“……”可不可以换成“。”

  3、让学生随着作者一道展开幻想的翅膀!(出示月亮幻想图)

  4、拓展:写出自己的幻想。

望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营造学生的“月亮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浸润其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信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体验、感悟。

  3、通过吟诵诗词,激发学生主动积累句子、诗词的兴趣。

  4、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学生和内容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语文隽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悟趋势的散文诗,文章主要通过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从语文的角度解读《望月》一文,它既有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又有优美如画的意境呈现,还有人物形象的诗性流淌,所以引导高年级的学生在语言文字及文章所营造的意境中走个来回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唐老师让大家课后去搜集含有“月”的诗句,今天我们旅游事业进行一场赛诗会,好吗?

  2、学生自由交流、诵读含有“月”的诗句。教师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3、师:作者和小外甥也进行了一场赛诗会,他们又吟诵了哪些诗句呢?

  二、研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感悟“诗中月”(第5至第12小节)

  师:这每一句诗中都有一轮月,但诗人在月下的感受却又那么的不同。我们来读读这些诗句吧,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怀。(学生自读古诗)

  2、教师引读诗句。

  3、师:是什么样的月,什么样的美景让作者和小外甥有兴致赛诗,吟诵了这么多含有月的诗句呢?让我们走进那个月夜,走上江轮的甲板,一同去望月吧!

  (二)欣赏“眼中月”,再次感悟“诗中月”。

  1、师:在作者的眼中,这是一轮怎样的月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把句子读流利、注意标点的停顿。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月的多变与丰富,品味朗读。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师:月亮出来了,这是一轮怎样的'月呢?(抓住“安详”,让学生感受到月的宁静、安详、温暖。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月的宁静、安详。)

  师:这月是安详、宁静,李白望着这样的月光,会这样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学生读诗句)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当月光洒落在长江里,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抓住月的灵动、跳跃、活泼指导朗读)

  师:这月光淤泥、调皮,所以诗人才会写下这天真烂漫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学生读诗句)

  “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师:月光不仅洒在长江里,也洒在了江两岸,这月光又给了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月的神秘、旷远来朗读)

  师:这神秘、清幽旷远的月光洒落在诗人的身上,诗人怎能不感叹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学生读诗句)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抓住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啊!一个省略号将许多说不尽的都概括了!

  4、教师小结:指名配乐朗读

  5、齐读。教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一同沐浴着这月光,走进这清幽旷远的月夜吧!

  教师引读课文: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抬头仰望天空……

  (三)升华感情“诗中月”。

  1、师:沐浴着这样的月光,难怪诗人和小外甥会陶醉,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来。让我们再读读这些诗句吧,相信此时你们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

  教师一句学生一句朗读诗句。

  小结感悟

  ★打出第13小节:“诗,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引读论都进与朋同时浸润着我们,才让我们感觉到……“诗,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四)幻想“心中月”。(第14至21小节)

  导入:这诗一般的月光下谁能不浮想联翩呢?小外甥想到了什么?请你自己读读后面的课文。2、交流小外甥想到了什么。读小外甥的话。

  3、讲小外甥的话变成诗的格式,再读。

  师:小外甥心中的月亮是一首诗,是诗一般的月亮。我们一起来好好地欣赏一下,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诗意吗?

  月亮,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

  4、引导想象。

  (1)齐读末1小节。

  ★打出末一句话:“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幻想的翅膀…”

  (2)引导想象。

  师:读到这里,相信同学们跟作者一样,心中也有一轮诗一般的月亮。让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去勾画自己心中的月亮……

  (3)学生闭目冥想自己“心中的月亮”,并书写下来。(播放音乐)

  (4)交流。

  三、总结

  月本无情人有情,你有一颗怎样的心你就会看到一轮怎样的月。这就是“望月”的乐趣。带着你对月的理解再读读课题吧!(学生齐读课题)

望月教学设计11

  l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会认线内的三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l重难点怎样通过读来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以及体会美丽的深夜的月景

  l课时总共两个课时,本堂课上一个课时

  l教学过程

  ㈠背古诗导入课题

  1.老师背诵古诗的第一句,让学生接着背下面的诗句,向学生提问诗名和作者

  u过渡句:(师:大家背得都很流利,一定很喜欢月亮吧,那么你们觉得月亮美吗?美在哪里呢?生:自由的`想象并表述月亮在自己头脑中的样子)

  2.引入课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什么心情,要解决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望月

  ㈡初读感知

  1.自由把课文朗读一遍.

  朗读要求:将每段用数字标记;将生字词作上记号并查字典,相互讨论

  弄清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大意

  老师任务:检查朗读情况,包括字词和大意。(关于“镀”的讲解)(老

  师总结文章的三层意思,其中第二层又有四个小故事)

  2.再细读文章直接描写月色的一段文字,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㈢具体细节精读感悟

  u过渡句:大家不同的心境就会体会到不同的感觉,总之都是美的感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和小外甥在这种月色之下又是什么拥有什么样的感情呢?请把文章的3—20段仔细读一遍

  1.3—4段,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的敏感和挚爱

  师读第三段,生接着读第四段,问:通过小外甥的话语和表情,你读出了他的什么感情?(重点点拨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此时可以带领学生联想自己躺在晃荡的船舱中,月亮…)

  2.读5—13段,通过写小外甥向“我”挑战背古诗,体会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师问:同学们平时喜欢向别人挑战吗?喜欢在哪些方面向别人挑战呢?

  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只有当你擅长某种技能时,你才会向别人挑战,说明小外甥知道很多写月亮的古诗(此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3.读14—19段,体会小外甥对月亮丰富有趣的想象

  u过渡句:我们来想一想,十二段“……”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挑战难分胜负,而小外甥的思想却慢慢地移向了另外一个问题“月亮象什么?”

  (这里老师可以先问学生,你们觉得月亮想什么?在与小外甥的回答对比。侧重于读"这是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故事。”呼应上文的“爱幻想”“聪明好学”

  4.读20段,体会小外甥天真的童心和心系月亮,深沉着迷

  总结前面“我”和外甥的对话,提出下节课要赏析的内容----文中“我”和小外甥挑战古诗的讲解。

望月教学设计12

  25. 望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望月教学设计13

  教材认识:

  这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舅甥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的情形。重点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达了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全文虽有21个自然段,但却紧扣“望月”拓展思路,因月生情,文脉清晰可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望月的乐趣及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以理解词语为抓手,借助朗读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谈“月”导入。同学们喜欢月亮吗?说说你看到月亮时的感受。学生畅谈。

  小结:同学们的知识面真广,想象力很丰富。月亮总能带给我们美丽的遐想与憧憬。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说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舅甥俩,和他们共享快乐。

  2、板书:望月齐读课题;教师设问;读着课题,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呢?

  问题预设:

  (1)板书;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2)试着按照黑板上的提示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了解课文大意: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指名回答。

  3、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晶莹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不假思索 云絮 封锁 呵欠

  清幽旷远 外甥 剪影 气氛

  (1)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同时相机辨析三组形近字:镀、渡;喻、愉、偷、愈;舱、枪、抢。相机解释“外甥”一词。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朗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1)提示:课文首尾重点写谁?中间部分重点写谁?请根据文章各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归纳。

  板书:

  月下江景第1-2自然段

  舅甥谈月第3-19自然段

  月下幻想第20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

  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

  第二句写江面;

  第三句写江两岸;

  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

  4、自由读每一句话,想象每处的美景,哪些词语用的好,画下来,为什么用的好?

  5、学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剪影”一词,结合句子理解“镀”字在句中的意思。

  7、听配乐朗读,再一次感受月下江景之美。

  8、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9、小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一个字--美!教师板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24、望月

  月下江景(1-2)美

  舅甥谈月(3-19)

望月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

  2、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3、学会鉴赏诗歌。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三、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学时数:

  五、课型:

  朗读赏析课

  六、教法:

  边读边议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

  (二)揭示本课的环节及任务

  今天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字——读,具体任务是:读顺、读义、读景、读情、读味、读韵。

  (三)六步闯关:

  1、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熟读成诵,毛遂自荐当堂背诵。

  2、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小组内轮流说,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3、默读——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学作业。

  4、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

  (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

  (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5、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地白”:给人予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

  (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落”换成“在”好吗?(“落”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小组充分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6、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律。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

  板书设计:景→境→情

  银白的地面安静孤独寂寞

  (皎洁的月色)凄清对亲人的

  熟睡的鸦雀伤感的深切思念

  飘洒的冷露秋色夜景

  芳香的桂花

  分享:

望月教学设计15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想到了什么?

  【运用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进行开始,这样较为容易亲近学生,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本次的教学活动。】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一是起到复习,二则检查积累,三则过渡】

  3。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什么?

  (1)师生交流

  (2)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

  4。无论是带有月字的古诗,或者是传说故事,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

  【教师渲染的气氛是清幽的,但此处最好能够出示课件的演示,因为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感知,效果上可能会更棒。】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部分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读通,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这个其中还让学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识的准确方向。】

  (2)师:你们读得正好,请告诉老师每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在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见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师板书:赏月)

  (3)3—13小节写了什么呢?

  学生:小外甥向我挑战背诗。(教师板书:挑战背诗)

  (4)14—21小节呢?

  学生说: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谈论月亮的话题。(教师板书:谈论月亮)

  【通读课文,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同时也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的理解做出铺垫。这里是一个暗示。】

  2。宁静夜晚我们在欣赏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样的月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直奔重点,不牵牵扯扯,这里突现文本的难点。】

  (1)学生自读

  (2)学生:很美丽和和谐

  (3)教师引导朗读这一段。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内心达到初步的认知,让“美”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带了一个照相机,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

  【让学生“流动”地去阅读,让文字成为画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读,划出相关语句――同桌交流一下

  (6)师生交流

  学生:我想拍摄江面被照亮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说: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读-教师点评,还有谁也想拍摄这副景色的?)

  学生说:长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让学生有自我的个性化的语言呈现,这是阅读的一个最终目的。】

  师:同学们,请大家听我读这一句,感受一下,这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生:像一颗颗星星;

  生:像被撕破的丝绸;

  生:像一颗颗珍珠;

  生: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师:请大家带着你的想像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用多种形式去想象。教师在此处作为引导者起到了恰当的作用,是学生、文本互动的“朋友”。】

  师:同学们这千点万点闪烁的光斑像……,多美的情景啊!像读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这是激发学生内心对文本的自发情感,这是一种无形的赞赏。】

  师:你们还像拍摄哪处景色呢?

  学生:江两岸,芦荡……美丽的江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美。在月亮的照耀下显得朦朦胧胧的,隐隐约约的。

  师:理解“隐隐约约”(学生说:看起来感觉不明显,)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生答)

  【换词练习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式,也是拓展知识的一种形式。】

  师:在江天交界处都是十分朦胧,只能看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时“黑色的剪影”。还有同学像说吗?(黑与白的经典搭配,真是太美了)想拍摄这里景色的同学请站起来。(学生读)

  师:刚才有的同学把镜头对着江面,对着江两岸,有人把镜头对着填空的吗?

  学生:我想把月亮的安详的感觉照下来。

  师:安详一般是形容人的,这里形容月亮,你觉得此时的月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月亮给我幽静的感觉;很美丽。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学生读,教师指导。)

  【教师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月光下的“诗意”,体会月光下景物的特点,让学生用自身去体会“美”。】

  师:同学们,此时的月亮就像一位安详的母亲……想去欣赏那幅美丽的画面吗?(看录像)想看着图,和着音乐读读这段文字吗?

  (指名学生读、点评――再指名读、点评――齐读)

  【图片、音乐、文字、情感……让文字流动起来,流入学生心间,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朗读也得到了更递一层的水平。】

  3。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他们动情地吟诵起了和月亮有关的古诗,3—13小节就描写了那幅情景,他们都吟诵了哪些古诗呢?

  (1)学生自读

  (2)学生说,我觉得应该不止这些,12小节还有两个省略号呢。

  (3)迷人的月亮不仅陶醉了我们,还陶醉了古代诗人的情丝,读读这些古诗,体会一下这些诗人当时的心境、怎样的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4)电脑出示文中的带有月亮的古诗

  (5)学生自读、体会――谈自己的感受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儿时的梦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念自己的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念故乡)

  每首古诗都带着作者浓浓的情丝,带着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吟诵一下这些古诗,齐读之(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思维的拓展,这是知识的延伸,也让学生了解到“月”的各种情丝、各种感受。】

  【探究:我们是要了解古诗、诗人?还是要了解“望月”中的“望”?】

  (6)文章的3—13小节都是描写这个场面的,分角色读读课文。(三个人)

  请同学推荐班级中读书最好的男女生(学生读)

  (7)从12节中能够看出他们背诵了不止这些古诗,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学生说:“多如繁星”

  师:你觉得他们还会吟诵哪些带有“月亮”的古诗呢?

  学生背,教师点评。

  【教师让学生学会去阅读,也就是要仔细阅读,挖掘内心所包含的内容,这同样是拓展、延伸。】

  4。师:只要你留心搜集,写月亮的古诗

  (1)电脑出示:

  出自王维的《竹里馆》、张九龄《望月怀远》、

  (2)望着这美丽的月光,吟诵着幽静的古诗,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说)

  (3)难怪作者在13小节中这样写到……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样的文字,感受这似水的月光,感受那美妙的境界。如果你觉得站起来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请你站起来读。

  (4)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学生再读文中带有“月”的古诗

  【主题在此处得到了提高】

  三、下课

  【教师始终注意了学生的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注意了气氛的渲染。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走进了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所有的意见仅仅是本人的一点感受,仅供参考!时间匆促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帮助。】

【望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望月》教学设计02-08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比与比例教学设计12-17

《彩虹》教学设计12-18

鲸教学设计02-04

《雷雨》教学设计02-05

科学教学设计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