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5 15:19: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绘画日记的特点及其意义,并学会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点滴生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交流、讨论了解绘画日记的特点,通过绘画记录生活提高观察力以及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生活的美好,体会绘画的乐趣,热爱生活,体会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绘画日记的构成及其特点。

  【难点】

  画面中要求主次分明、形象生动呈现出日记的趣味。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呈现部分运动会日记,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展现当时的故事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猜测是哪个故事,回忆起当时的故事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除了用写日记、拍照片来记录生活的故事,还可以通过怎样的形式记录?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得出还可以通过更直观、更形象的形式去记录,引出课题《绘画日记》。

  环节二:观察作品,总结规律

  1.展示绘画日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谈谈你理解的绘画日记是什么?学生自主交流并回答问题:绘画日记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每天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的事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使自己的日记更加生动、直观。

  2.再次展示多个绘画日记作品,学生观察提问:这些作品都有哪些表现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绘画日记可以通过线描、水粉画、儿童画、版画等多种形式表现,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环节三:观察画作,探究特点

  (一)描述内容

  展示徐启熊的作品《雨后雨花开》,提问:作者记录了什么生活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记录了雨后一群小朋友相约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河滩搜集雨花石的故事,充满童趣。

  (二)分析特点

  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怎样凸显故事的特点?画面和文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师生共同总结:通过选取事件的典型场景来作画,展示故事的.主线,画面凸显主题形象,文字为辅,文画一体相映成趣。

  环节四:示范画作,学生观察

  教师示范团圆饺子的日记故事,选取全家团圆包饺子的场景,突出主题包饺子的动作以及一家人的主次之分,然后根据画面需要添加饺子以及玩具等突出氛围。学生从旁观察、记忆、学习选取故事典型场景的方法。

  环节五:学生实践,交流评议

  1.布置活动练习:大胆创新,鼓励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绘画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故事。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创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画面的主次,文字要简练概括,大胆想象;注意保持教室卫生。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可从构图、场景、主次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环节六: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发现生活中的美。

  2.课后将自己的日记组成手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小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领悟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认识“军、根、敌”等14个生字,会写“灭、面、听、就、员、声、边”8个生字,理解“根据地"“扫荡”等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录音

  三、课时安排:

  两节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烘托气氛

  1、播放课件: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为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显示课文内容的动态画面教师配乐解说,并适时简介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小英雄王二小》。(板书课题)

  2、请读课题,读出你现在的感受。

  (指读、齐读、点拔重读“英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借图解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多读几次,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提出生字、新词。

  (预没: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可能有“根据地、八路军、儿童团员、扫荡、敌人、放哨、迷了路、带路、气急败坏、埋伏圈、四面八方”等)(板书)

  3、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字、词。

  四人小组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预设:学生交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生字,及“迷了路、带路、敌人、四面八方”几个词语)

  (2)检查识字情况

  做摘果子游戏:课件出示智慧树,上面挂满果子(未加音的生字),师点击生字,生认读,读对了生字变成红苹果。并抽查识字的.方法,组词,用“帮助”造句等。

  (3)说说解决了哪些刚才不懂的词。(划掉板书上相应的词)

  4、借图解词,降低难度。

  (集中解决一、二自然段的生词,其余随文解决)

  (1)课件出示抗日根据地画面,随之飞入生词“根据地”,学生读生词,教师通俗地讲解:

  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2)在课件“根据地"的画面上,依次出现八路军战士,正在山坡上放哨的儿童团员,同时随之出现生词“八路军、儿童团员、山坡、放哨”。学生读词后,教师讲解。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放哨:观察敌人的情况,及时向八路军报告。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5、看图说词,理解巩固。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

  (师)这个村庄是一块抗日——(生)。根据地,(师)这里有乡亲们,还有——(生)八路军、儿童团员,(师)为了预防敌人来一(生)扫荡,这位儿童团员正在——(生)山坡上放哨。

  6、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7、指导写字

  具体指导内容可参见《教参》写字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英雄王二小,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弄清楚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板书课题)

  要研读课文,必须闯过三关——生字关、插图关、朗读关,有勇气闯关吗?

  (二)复习生字、词。

  1、课件演示从课文中飞出的生字,学生轮读、抢读。(先加音读,再去掉音读)

  2、再演示从词语花篮飞出的生词,学生认读。

  (三)看图读文,理解大意。

  1、同桌一起合用一本书,看课文插图,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用“谁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

  (2)敌人迷了路让王二小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敌人杀害了王二小。

  (5)八路军消灭了敌人。

  (四)研读感悟

  1、找到你认为最能说明王二小是小英雄的段落,大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王二小的确是个小英雄。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教学顺序)

  (1)生:敌人经常来扫荡,王二小还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所以说,他是个小英雄。

  课件出示句子: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师:指读句子,“常常”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再读一读。

  师:你会用“常常"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常常。

  学生口头造句。

  师:(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看,王二小常常干什么?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态,理解王二小是以放牛做掩护,为八路军放哨。)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突出“常常”“一边……一边……”

  (2)继续研读。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王二小是个小英雄?

  (讨论后回答)

  生:敌人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生: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了,所以他是英雄。

  生: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所以是英雄。

  2、借助画面,启发想像,感悟英雄内心。

  (1)课件出示第二幅插图。看图,想像敌人怎样叫王二小带路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先说一说,再演一演,然后为集体评议。

  (3)课件出示第三幅画面以及远处山腰上隐约可见呈包围之态的八路军战士。

  (4)理解:埋伏圈

  (5)课件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

  师:为什么要“装着听话”的样子?说明什么?

  (6)课件出示第四幅图。看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想他们的样子。

  生:敌人肯定又急又气。

  生:敌人是又气又怕。

  生:敌人气得大喊大叫,举刀要杀王二小。

  生:敌人气得瞪着眼睛,跺着脚。

  师:这就是气急败坏的样子。

  (7)第5自然段

  (8)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英雄的内心世界。

  师:面对气急败坏的敌人,面对敌人举起的战刀,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呢?(引导看图,根据画面上王二小的神态、动作,想像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

  (9)说说王二小在敌人面前的表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小结。

  师:现在,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填空:的王二小。

  4、激发情感。

  师:(根据学生填空总结)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件出示,王二小牺牲后,乡亲们悲愤的场面)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王二小说些什么?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五)指导朗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4、5自然段,同桌互读互评。

  2、谁觉得自己读好了,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先自评“我比我”,说说自己比初读有哪些进步,然后师生对“自评”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

  4、学生配乐朗读。

  5、师: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看(课件出示八路军冲锋的录相画面),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示意齐读课题):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出示王二小画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七)实践活动:

  1、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小学教学设计3

  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十七课的小学课文《詹天佑》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伟大事迹,说明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一篇能很好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围绕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才能上好这一课呢,下面浅谈我的做法。

  一、导入新课,直击中心。

  课始,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之后,就向学生介绍詹天佑所处的时代背景,并结合地图介绍京张铁路的地理环境,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接着我便向学生介绍詹天佑的资料,让学生对詹天佑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我就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学生一听完,就找出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中心句。紧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去提问题。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的工程师?”、“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等问题。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就明白了课文是从“杰出”和“爱国”这两个方面去写詹天佑的。

  二、划分段落,理清中心。

  找到全文的中心句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将文章中写詹天佑“爱国”和“杰出”的内容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学生通过思考,就找出了“在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要挟下,詹天佑不怕嘲笑,毅然地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内容是写詹天佑“爱国”的;同时也找出了“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内容是写詹天佑“杰出”的。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根据“杰出”和“爱国”这两点进行分段,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条理了。

  三、理解课文,深化中心。

  分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围绕“杰出”和“爱国”这两点,去深入理解课文。为什么说他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呢?在第二大段的学习中,我首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清政府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时,帝国主义者有什么反应?②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国内外当时又有什么反应?”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就理解了“帝国主义者在争夺该铁路的'修筑权时,采取阻挠、要挟等卑鄙手段;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大家都认为争了一口气,而帝国主义者却嘲笑了我们,他们认为詹天佑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工程的。”这时,我乘机追问:“詹天佑在这危难之际,毅然地接受了任务,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就体会到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了。

  为什么说他又是个杰出的工程师呢?我先让学生读第三大段,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之后,再引导他们学习“勘测线路”这一部分内容。詹天佑是怎样勘测线路的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概括出如下几点:①他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②他以身作则,带领工人和学生辛勤工作。白天,在塞外进行定点、测绘,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③他还请教当地的农民。这样,学生就能够初步理解詹天佑为什么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了。“扶”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内容后,我就采取“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自学,理解詹天佑是怎样开凿隧道,怎样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到詹天佑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根据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的特点,采用了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又根据八达岭隧道长的特点,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去进行开凿,从而将工期缩短了一半。又根据青龙桥附近的坡度较大这一特点,设计了“人”字形线路。通过学生深入的理解,詹天佑的“杰出”就不言而喻了。

  四、感情朗读,升华中心。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语文课中,必须要大力加强读的训练。在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我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以帮助他们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导入新课,直击中心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初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在讲读每一部分内容前,我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在讲读的过程中,对一些重点的词句,我也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如文章的中心句,一家外国报纸说的内容,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要认真的句子,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等等。学完每一大段的内容后,我还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在学完全篇文章之后,我还要求他们选择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五、文道统一,延伸中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我们的语文课不仅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课,更重要的是它还担负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学习本课的最后一段时,我就根据课文的内容,提问“当外宾看见了詹天佑的铜像时,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学生通过大胆说,再次重温了文章的中心。这时,我趁机追问:“假如你也看到了詹天佑的铜像,你会有什么启发或感受呢,又受到了怎样的教育?”接下来,学生就各抒已见,有的说要学习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有的说从小就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要像詹天佑一样,报效祖国……从学生的谈话中,我相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们从小要学好本领,长大后投身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小学教学设计4

  一、平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

  1、你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有何看法?

  2、国外科学课程标准对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有何启示? 第二次作业

  1、如何实现多种课程资源的合力作用?

  2、为什么要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次作业

  1、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理性假设。

  2、阐述小学科学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具体要求:

  (1)字迹清晰,书写认真

  (2)要点准确,内容充实

  (3)统一用学校大的作业纸,分开写,每次作业单独存档

  (4)不做或整篇抄袭的`,0分

  二、副卷作业

  任意选择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具体格式见教案模板,先把教案模板打印出来,手填具体内容;“教师意见”不用填。

  三、期末考试

  题型: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友情提示:所有作业的提交时间截止20xx年1月9日下午5点。

小学教学设计5

  教师自身业素质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科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把课标落实到教学中。这学期,我们科组三名老师都申报《体育竞赛最新裁判与规则》的继续教育课程,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堂是课改的试验田,推行课程标准最终落脚点是在课堂。为此,我们以科组教研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加强教研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科组成员积极进行小课题的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充实自我。本学期,程志勇和张春雄老师积极申报关于《挫折教育在小学高年段的有效应用》的学校小课题。在上一期区小课题评比中,张春雄老师负责的小课题《体育教学游戏的应用的.研究》荣获区三等奖。

  积极开展课余训练工作,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课余训练工作的成绩,是展示学校体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一方面,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课余训练工作计划,以分工合作的形式抓好梯队训练,建立健全完善的运动队框架,认真抓好田径队、游泳队、毽球队、醒狮队和指引队的训练工作,全科老师都能积极投入到训练工作中。在4月举行的荔湾区小学生毽球比赛中,女子荣获团体第4名,男子荣获第7名,同时张春雄老师也被评为优秀教练员。在5月举行了“市长杯”乒乓球比赛中,我校荣获男子甲组团体第二名。在5月进行的区“市长杯”羽毛球选拔赛中,杨智珊老师被评为优秀教练员。在区田径选拔赛中,梁思明同学荣获60米第一名,并将代表区参加市田径比赛。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外界资源,与荔湾体校合作,积极配合区体校的各项选材与优秀运动员的推荐工作,并做好运动员训练的出勤监督以及与家长沟通工作。这些运动员涉及游泳、射击、划艇、蹼泳、跳水、体育舞蹈、羽毛球、田径等众多项目,几乎绝大多数队员将会代表区参加今年夏天举行的广州市运会。另外,欧子勇、李铭君、梁颖涛、陆智睿、邱婧瑜同学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输送到重点学校,其中梁颖涛同学也被伟伦体校录取。

  总之,我们科组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当然也有些不足之处。希望在下学期里,科组全体教师能更加团结一致,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质,努力工作,共同开创我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小学教学设计6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64~65页的内容。

  2.本课时学习的是等式的性质。教材首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插图描绘了天平平衡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规律,探究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连环画式的插图,一方面提示教师可以怎样演示,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思考、感悟天平保持平衡的变化规律提供了直观的观察材料。

  3.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方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时的学习为今后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等式的意义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例如:22+7=29。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例如:2x+4=8。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使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天平秤物抽象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备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等式的性质。

  难点:抽象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等式的性质1

  问题导入:在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物品,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材64页)

  过程讲解:

  1.实验演示一:在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上同样的物品

  (1)天平的左边放1把茶壶,天平的右边放2个茶杯,天平平衡。

  如果1把茶壶重ag,1个茶杯重bg,那么上述过程可以用等式表示为a=2b

  (2)在(1)中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1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仍保持平衡。说明1把茶壶和1个茶杯与3个茶杯同样重。

  上述过程可以用等式表示为ab=2bb

  (3)探究:如果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同样的1把茶壶呢?

  实验结果表明: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仍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同样的1把茶壶,天平仍保持平衡。上述过程可以用等式分别表示为a+2b=2b+2baa=2ba

  (4)观察分析。

  (5)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小学教学设计7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的挑战也来临了。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虽然在开学前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但面对开学时的一大堆繁杂的琐事,还是使我觉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和喜悦。

  一年级小朋友课堂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我在开学的这第一周里,我不断在课堂中一边上课,一边纠正他们回答问题的站姿,语音语调,提示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回答问题要完整,等等。此外,及时还要提醒上课要集中思想,不能开小差,提示他们上课应有的规定。除此之外,一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分心,所以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入学准备的课程里,我在教授生字时,不断的加入游戏活动,谜语情节,让他们不断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朗读。在教授拼音环节,我在加入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上课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得特别快。有时个别学生对个别拼音回忆不起来时,只要提醒他一下前一句,他就能记起后面来了。

  总之,教师必须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尽量采用正面鼓励的方法,不要轻易发火,因为生气是于事无补的。当学生开始走神或者是窃窃私语的时候,采用眼神或是声音的高低来提醒也可以表扬的方式提醒不认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让学生学会看老师眼神或是姿体语言非常重要这点需要平时的强化练习。

小学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我是小学生》一课的内容是在前一学习内容“我是中国人”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的。书中呈现的内容不多,只有一首《上学歌》和简单的配图。从这首《上学歌》折射的内容来看,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小学生的身份,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换;二是从歌词中可以了解到,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及从小树立“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的使命感。配的插图反映了小学生上学时高高兴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生在看图、诵读儿歌中可以感受到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刚刚入学的学生对自己是“小学生”了,充满了欣喜与期待,那份激动与快乐是人生又翻开新的一页的'幸福。一年级新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所以开始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如唱一唱《上学歌》,跟着音乐律动等。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改变说教的意味,让他们自然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荣耀与快乐。

  三、教学目标

  观察图画,唱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清楚、响亮地说清楚“我是__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歌曲《上学歌》,以及伴奏乐。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教师清唱歌曲《上学歌》前半段:“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谈话交流:我们是小学生啦,我们背着书包来上学啦!今天早晨来上学,你是怎么来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回顾亲历的事情中,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自己的角色身份的改变。】

  (二)指导观察,读唱儿歌

  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

  听老师朗读《上学歌》,想一想:在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儿歌中小鸟:“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你会怎么回答小鸟呢?

  从歌曲中,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①从《上学歌》里,你了解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怎么做?

  ②重点朗读:“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听《上学歌》歌曲,听后交流:你听了以后,觉得歌曲里的小朋友上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跟着乐曲《上学歌》的伴奏,演唱《上学歌》。

  【设计意图:在听读《上学歌》中,辅以问题式的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并在亲身演唱歌曲中,感受上小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三)实地走访,深度感受

  过渡:同学们,背着小书包来上学,我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班级、老师、同学。

  (板书:我是小学生)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

  ①听一听:听老师做自我介绍。

  ②问一问:同桌叫什么名字?

  ③认一认:自己身边的同学分别叫什么名字?

  ④说一说:“我是__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同桌互说--指名说)

  熟悉教室,欣赏教室的环境布置。说说:我们的教室怎么样?

  师生参观校园。参观完后,交流:“我喜欢校园里的什么?”

  总结: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以后我们将在学校里学习各种知识,各种本领,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幸福地喊出:“我是__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都是新的。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好奇心。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实地的参观体验活动中,熟悉学习的环境,喜欢学习的环境。】

  (四)作业设计

  正确地背诵《上学歌》给爸爸妈妈听。背完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唱。

  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学校。

  (五)板书设计

  写作技巧赞赞赞。

小学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雪绒花》,体会歌曲舒缓深情的情绪,感受西方音乐的魅力,体验歌曲所表达出的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和热爱。

  2.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3.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的八分休止符的节奏;能够亲切深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亲切深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

  【难点】

  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的八分休止符的节奏。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do re mi》,并设疑提问学生: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储备回答出《do re mi》。

  教师提问:这是哪一部影片的插曲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回答出《音乐之声》。

  教师总结:《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do re mi》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雪绒花》,顺势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完整音频,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舒缓深情。

  2.复听歌曲

  教师再次弹奏钢琴,带领学生闭上眼睛细细聆听,提问: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描绘了一幅精致、小巧、纯白的雪绒花相继开放的场景。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弹奏C大调音阶,学生用la进行发声,注意张大嘴巴,就像吃苹果一样,舌头自然放平,音量不需要很大,眼睛平视前方,身体放松,自然呼吸使气息平稳,发声要连贯,音越高气息沉的越深。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教师弹奏,范唱乐谱,学生观看乐谱进行小声跟唱,之后学生进行视唱乐谱,教师聆听指导。

  教师:通过刚刚的视唱老师发现大家有1个节奏没有唱准,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

  节奏练习:

  X0 0X X|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休止符的定义,接着在练习的过程中用拍手来代替,更加形象地帮助理解。在学生理解后,先放慢速度练习演唱,逐渐加速,并在心里默数出八分休止符,然后带入到旋律中反复演唱练习,之后加入谱例进行视唱乐谱,由慢速逐渐加速至原速。

  3.歌词学习

  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带着节奏感情朗读中文的歌词,并提问:歌词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和热爱。

  教师带领学生把歌词带入旋律中演唱。之后进行二声部练习,首先,教师唱一声部学生二声部;其次,学生分声部合唱,提醒学生声部之间的配合,注意聆听对方声部。

  4.完整演唱

  通过男生女生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整演唱,由音乐课代表担任指挥,深情演唱,教师指点并录制演唱效果,提醒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和热爱。

  (四)巩固提高

  教师播放英文版音乐剧中《雪绒花》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以前后四人为单位运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英文版歌曲的学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下台巡视并予以指导和点评,之后邀请小组进行上台展示,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选出“最佳英文歌唱奖”。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的八分休止符和二声部等音乐知识,通过同学们的演唱感受到《雪绒花》这首歌曲的魅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继续留心观察生活,加强对祖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作业:课下搜看音乐剧《音乐之声》的完整版,下节课一起分享感受。

小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等分圆教具。

  学具准备:

  分成十六等分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聚宝小学教学楼前面的一块空地,我们学校计划在这块空地上,铺一个圆形的草坪。它有多大呢?要求有多大?实际上就是求圆的面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面积。

  二.游戏激趣,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小小的游戏好不好?选出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来进行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两名同学给圆涂上颜色,比一比,谁涂的快。师: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男生涂的圆大,女生涂的圆小。师:你们所说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板书: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师:现在大家知道男生为什么涂得慢呢?

  生:男同学涂的面积大。

  三.探究合作,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师:既然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那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切割成两部分,把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哦,请看是这样吗?课件演示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表述的非常准确。刚才我们用割补法把一个图形先割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种很好的方法,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的圆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演示揭疑.把一个圆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在把每个半圆平均分成四份。就把整个圆平均分成八份,每份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这些近似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如果老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你又会拼成一个近似的什么图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仔细观察如果老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它就会更接近哪个图形?(长方形)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儿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什么图形?长方形。那这个近似的长方形和圆之间会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请看老师给出的三个问题。齐读问题明确要求。

  3.合作探究,推导公式小组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讨论完成学习卡上的内容。你们明白要求了吗?现在开始吧!学生进行汇报师:板书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四.巩固新知,实践运用

  1.俗话说学关键是用好,做游戏时,你们说男生涂的圆大,女生涂的圆小,现在来算一算用数据证明你们的说法是对的。

  2.现在你来帮助老师算一算我们学校要铺的草坪面积是多少?又需要多少钱?

  五.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大家的收获真不少你们不但学会了求园的面积,而且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是你们的一个了不起。另外,你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的第二个了不起。

小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趣味语文”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趣味语文”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难点: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给你们批改作文时,常常发现一些同学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如一次习作中,一位同学写一个热心助人的同学,文中这样一句“她看到一个小妹妹找不到妈妈急得直哭”,想写这位同学帮助那个小妹妹,可是他乱用标点写成“她看到一个小妹妹找不到,妈妈急得直哭”(出示),结果闹出了笑话。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趣味语文,相信大家会对标点的作用会另有一番看法。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中的故事。思考: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书法家?书法家又怎样化险为夷的?

  2、学生读后交流

  书法家在给慈禧太后在扇面上题诗时忘记写“间”字,惹怒太后。书法家说他这是把王之涣的《凉州词》填成了词,当场断句。太后听后转怒为喜,连连称妙,得以化险为夷。

  3、通过诗词比较,体会词的妙处,感受标点作用

  (1)出示诗、词,齐读。

  (2)体会王之涣的《凉州词》诗意、意境。

  ①指导学习诗题、字意(出示)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指玉门关。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

  ②理解诗意: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③体会意境: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3)体会书法家所填词的妙处。

  出示词,词与原诗相比眼前景色、所听到的声音有变化吗?没有。有哪些景色?声音是什么?词中再次通过黄河远上、孤城、杨柳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诗相同。但是通过“羌笛何须怨”中的“何须怨”劝慰将士不要哀怨,哀怨是没有用的。他的断句使比诗更含蓄、有深度。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

  哪有杨柳可折。书法家是妙用标点 化诗为词,展示了他的才华,佛爷转怒为喜,因而得以化险为夷。这就是标点的妙用,我们要重视标点的'。板书:标点 妙用

  4、学习诗词的简单知识。

  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诗词的不同。我们来了解诗词的简单知识。出示: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古体诗只要求大体押韵,句式可齐可不齐,句数不限。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声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又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律诗的二、四、六、八句押韵,两联必须对仗。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密切结合。

  师生朗读。

  四、通过故事,再次感受标点的魅力

  1、教师提供故事:有一个老财主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老财主根据自己主观愿望,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教书先生看后,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好了么?接着他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合约。弄得这个老财主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合约是什么呢?出示: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

  2、讨论:老财主、与教书先生怎样理解合约的,巧用标点表达出来。

  学生同桌交流,出示:老财主(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教书先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

  同学们,教书先生用智慧恰当使用标点惩治了老财。板书:恰当

  五、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1、同学们,你们搜集妙用标点句子了吗?生汇报,出示。

  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人多病少财富

  某家有黄花少女人才十分丑陋全无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合作断句。

  同桌试着巧用标点,表达不同意思。

  3、展示汇报

  用不同颜色笔加上标点,说说你要表达出什么?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标点,你们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小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运用。我们一定要重视标点。板书:重视

  七、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把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巧将标点变动,变成一首词或小剧本。(提示剧本有: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情态、台词)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板书设计:

  趣味语文

  妙用

  标点

  重视 恰当

小学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食指、中指在键盘的摆放位置,了解操作键盘的指法。

  二、教学内容:

  键盘与指法

  三、教学过程:

  师:请看屏幕。

  指法。

  击键时要使用十个手指,各手指的分工如图所示。

  (一)击键时要注意击键要领,以提高击键速度且不会导致手指疲劳。

  手指自然弯曲,轻轻放在基本键位上,两个大拇指轻放在空格键上;

  (二)击键时手臂不动,全部动作只限于手指部分;

  (三)手指击键要轻,瞬间发力,提起要快,击键完毕手指要立刻回到基本键上;

  (四)击键速度要平均,节奏均匀;

  (五)击键时,两眼看屏幕或原稿,不要看键盘。

  四、练习

  请同学打开“金山打字精灵”,选择第一课,开始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五、想一想

  你认为未来的`计算机的键盘会不会发生变化?能否为未来的计算机设计一个键盘?

小学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

  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五、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

  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⑴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⑵ 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⑶ 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⑵ 默读感悟:

  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⑶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小学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3-97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难点:体验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初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吃水果,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几样水果呢。

  2、(出示水果)这些水果中你最喜欢吃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回答的声音这么响亮,这个xx就放你那儿吧。(教师适机将水果放在同学的桌上)。

  3、把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大声地告诉老师吧!

  (二)、探究新课。

  1、获取数据。

  (1)、师:哎呀,我都听不清楚,到底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的欢迎,这样吧,就让我们来调查一下,怎么样?

  (2)、老师发现这组小朋友坐得最精神,就调查你们这一组吧,还有你这组。在调查之前,你们先帮我想想,该怎样调查比较好。

  〈适时评价:老师最喜欢能安静思考问题的小朋友。〉

  预设:

  生1:一个一个地问过来。

  师追问:可以吗?觉得这方法怎么样?还有更方便一点的方法吗?

  生2:可以用举手的方法……

  师追问:

  ①、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②、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③、为了让小朋友更好数,现在请这两组喜欢苹果的`小朋友起立,其他小朋友帮我数,看谁是数数小能手,数得又快又对。他已经数好了,还坐得这么端正,就请你来回答。请生说。(师适机板书:苹果:xx)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3:可以将喜欢同一种水果的人排成一队……

  师追问:

  ①、可以吗?排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到(快、静、齐)请喜欢香蕉的小朋友跟着xx站到这里,喜欢梨子的站到这,喜欢桔子的站到这。比一比,哪队动作最快。(教师喊口令:10、9、8……)

  ②、你们排队的速度真快啊!!估计一下,哪队的人比较多。(指名说)

  ③、估得对吗?来数数吧!谁来汇报一下?请生说,师板书。

  2、介绍统计表。

  师:通过刚才的分类调查,我们记录下了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这一过程就是统计的过程,而这张表格也称为统计表。(随机板书课题:统计,调查-统计表。)生齐读一次。

  3、统计图。

  (1)、看到小朋友表现得这么出色,我就把你们喜欢的水果请到电脑上来,看!(点击课件)这些水果宝宝队伍排得多整齐啊,真讨人喜欢。现在老师给它们铺上格子,标上数字,为了画图的时候方便,我们就用涂色的格子代替这些可爱的水果,(课件随机出示格子,数据与涂色的格子),告诉我,苹果应该涂几个格子?香蕉呢?(教师随机出现)真棒!这样,这幅图就完整了,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条形统计图”,来,认识一下,叫一下它的名字。你觉得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2)看这张条形统计图,你喜欢吗?为什么这么喜欢?

  ①、你能一眼看出什么?个子最高说明什么?个子最矮说明什么?

  ②、旁边的数字有什么用?不要行吗?从数字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格子代表几?

  ③、老师观察一下,发现喜欢苹果和香蕉的一共有xx人,喜欢苹果比香蕉的xx,你们有发现吗?和同桌说一说。

  ④、请生说。

  4、小结:老师今天真喜欢一(5)班的小朋友,通过和你们一起学习,我发现了好吃、有营养的水果中,居然还隐藏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真是奇妙。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经历统计这个过程的?(调查获取数据--填写统计表--画统计图)指板书,读一次。

  三、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数据。

  1、过渡:水果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但是小朋友要想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头脑变得更灵活,我们还得多吃饭菜呢。昨天,老师特意去调查了一(3)班20位小朋友喜欢吃的菜。

  2、(课件出示青菜、鱼、鸡腿、大豆、其他)学生记录。

  (1)、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谁知道其他指什么?你能帮我记录一下一(3)班每样菜喜欢的人数吗?好,那老师现在报啦,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报,学生记。

  (2)、师:怎么啦?为什么记不下来?老师报得太快啦?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快地记录吗?写字太慢了,那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还可以用哪些符号?(√、○、……)只要是你认为比较方便的都可以。(出示记录单)

  (3)、师:如果一个小朋友喜欢就用一个符号表示,那两个小朋友喜欢呢?怎么表示?(打两个符号)现在你会了吗?开始记录。师再次报,学生记。

  3、交流反馈。

  4、填写统计表。

  5、画统计图。在画之前,先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从下往上涂)

  6、看到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请生说。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一(3)班小朋友喜欢鸡腿的人最多,以后食堂阿姨在买菜的时候就可以买鸡腿的次数适当增加一些,但是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营养成份,青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特别丰富,鱼吃了能让小朋友变得更加聪明,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养成不挑食的习惯,这样营养才均衡,身体才能长得更好,学习才会进步。

  四、练一练。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小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通过统计我们能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知道哪样东西最受人们欢迎,或是最让人讨厌,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与它见面,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

小学教学设计15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1.23= 0.3610= 2.48=

  0.40.8= 0.250.5= 32.3=

  4.72-0.72= 1.54 = 8.560=

  20.2 = 1.2+3.5 = 5.65.6=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王兰刘方张欣陈平周玲平均

  身高(厘米)143140142144151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众数》教学设计(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小结】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6 号7 号8 号

【小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设计07-15

小学美术《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6-1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13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7-31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8-08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11-05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03-2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1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