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6 08:29: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3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释词导入。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发生在战国时,齐国的小故事――(板书:《秉笔直书》)。

  1、解词:“秉”是什么意思?(掌、握);“秉笔直书”的意思就是写史书的人正直,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2、《秉笔直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仲、叔和季宁死也要按照事实写历史。(相机板书:“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3、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让我们来了解了解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

  2、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独揽大权、捏造事实、残暴的人)

  师: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所以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生:先君是害病死的。)

  同学们,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有按照他的话去做吗?(生:没有)。

  2、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3、太史们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太史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宁死不屈、不贪生怕死、以死维护了太史本分。)

  4、几位太史临死前说了什么话?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1)太史伯说的话。

  a、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相机理解“颠倒是非”

  b、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2)太史仲说的话。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相机理解:面不改色、冷笑、忠实

  (3)太史季说的话。

  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相机理解:贪生怕死、本分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检查大家的预习的情况。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秉笔直书》。

  谁能来说一说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回答。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他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

  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的了解。

  教师总结预习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故事。

  A、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准确的读出全文,遇到陌生的字词反复朗读。

  B、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画出,全班一起交流。

  2、初读反馈:

  a)师检查学生的预习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全体学生一起读一读所学的生字。

  教师个别抽查。

  B、初步交流自己新学会的词语,(说意思及用法)弄清“国国”、“竹简”的意思以及太史的工作、“伯、仲、叔、季”的排行顺序。

  二、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

  思考一下文章主要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培养学生的概括的能力。

  让学生在再读的基础上总结文章,与全体学生一起交流。

  2、观察插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崔杼和太史吗?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课文内容,画下来,再读一读。

  你觉得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对。

  让学生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体会人物的语言。

  指导学生对读出太史的刚正不阿。

  3、你怎样评价故事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有什么依据吗?

  结合课文的相关句、段谈一谈。

  进行朗读的练习与指导。

  4、从这些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评议。

  小组(同桌)分角色练习。

  全班分角色朗读。

  小结:大家把太史“刚正不阿、秉笔直言”的'精神表现得真是充分,淋漓尽致。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把段落中能把太史的这种精神更好地展现出来的词语找出来,画一画。

  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他们宁可死也不肯改竹简上的写法,你现在知道太史所担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职责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太史精神。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查找并阅读历史名人司马迁的故事。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按照事实写历史忠实、本分、不屈服

  太史的职责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史秉笔直书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根据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理解太史说的话。

  三、教学流程:

  (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秉笔直书

  2、齐读课题,解题:“秉”拿着、握着;“书”书写。

  3、质疑: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析词。

  2、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哪一段交代了史实?

  2、默读课文,思考:崔杼为什么要杀掉太史?太史在临死前都说了什么?细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太史说的话。

  3、汇报交流,以读促思:

  (1)“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分析讨论:这是什么句?改为陈述句怎么说?

  指导朗读:读出断然拒绝的坚定口气。

  (2)“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讨论: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太史宁死不屈,刚正不阿的品质。

  (3)“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讨论:太史仲用怎样的神情说的?(面不改色、冷笑)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轻蔑、坚定)

  (4)“我当然爱惜生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要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畅谈体会,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是哪句话触动了崔杼,让他作罢?

  质疑:下文哪句话证实了“还有要写的人”?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串讲板书,引导归纳。

  3、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布置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不怕死的太史》的故事。

  2、写摘录笔记。

  四、板书设计:

  附:

  秉笔直书

  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权力一向至高无上,但有一种官员每天跟随在皇帝身边,随时记录皇帝的言行与得失,皇帝却不能随便阅读这些记录的内容。这种官员就是史官。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史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记录和编撰历史。为了完成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有时史官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但他们不屈不挠、秉笔直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据《春秋襄公二十五》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崔抒与齐庄公为争夺美女发生矛盾。崔抒借机杀死齐庄公,自己做了国相。对此,齐国太史记道:“崔抒弑其君”。崔抒不愿意留下弑君的恶名,下令把太史杀了。太史的弟弟接任太史,仍然写道“崔抒弑其君”,又被杀了。太史的二弟继任,还是这样写“崔抒弑其君”,又遭杀戮。太史的三弟继续担任太史,仍旧这样写:“崔抒弑其君”。崔抒颤栗了,他想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只好作罢。齐国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接连有三位太史因实录国事被杀,惟恐没有人再敢直书其事,便带上写有“崔抒弑其君”的竹简向宫廷走去。中途得知第四位太史照实记录没有被杀,就回去了。齐南史的不畏强暴,秉笔直书,几千年来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官的典范。

  与这几位正直的史官相比,西汉的司马迁毫不逊色,他不但秉承了“秉笔直书”的实录传统,而且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为后世留下一部辉煌而浩大的历史著作,不愧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司马迁出生在西汉一个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在京城长安担任太史令,他是一位学问渊博、目光远大的史官,立志要编写一部宏伟的历史巨著。在父亲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就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10岁开始跟随两位博学的高师孔安国和董仲舒学习古代典籍。20岁时,司马迁从京城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他考察历史遗迹,采集传说故事,凭吊古代先贤。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他探访大禹的遗址;在沅、湘水滨,他凭吊诗人屈原;在鲁国,他拜谒孔子的庙堂……通过这次漫游,司马迁掌握了编写史书的大量第一手资料。

  司马迁35岁的时候,父亲在洛阳一病不起,临终前拉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辈是周朝的史官,已成累世家学。后来咱们家一度衰落。你如果能再做太史令,那就可以完成编订史书的大业……”司马迁泪流满面,低着头对父亲说:“儿虽然不成材,但一定能继承先辈的事业。”不久,司马谈就去世了。

  三年后,司马迁果然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朝廷上,他一丝不苟,详细记录下君王朝臣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着史官的职责。私底下,他却时时牢记父亲的遗愿,决心写一部贯穿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巨著。司马迁废寝忘食,刻苦攻读藏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开始着手撰写《史记》。

  正当司马迁雄心勃勃撰写史书的时候,不想祸从天降。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了几句辩解的话,不想触怒了汉武帝,把他投下大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并判处司马迁“诬上罪”,处以死刑。按照汉代的规定,判为死刑的.人有三种选择:第一,伏法受诛,就是等着被处决;第二,以钱赎命,就是交出来五十万,可以免死;第三,接受宫刑。当时,司马迁俸禄不多,拿不出这么多钱赎买自己。接受宫刑,是最耻辱的一种选择。但是如果接受死刑,那么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父亲的遗愿也就无法实现。司马迁在绝望中只好选择接受宫刑。宫刑,既是对身体,更是对人的精神的极大摧残。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司马迁悲愤欲绝,几次想要自杀。但是,想起父亲的临终嘱托,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只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司马迁在狱中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望出现一线转机。

  太始元年(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马迁遇赦出狱,这时候已经五十岁。喜怒无常的汉武帝又召司马迁入宫做中书令。佞小人群起而嘲笑司马迁,朋友们知道后纷纷劝阻司马迁入宫。可司马迁说:“不进宫怎知宫廷秘史?不和帝王将相打交道,怎知他们灵魂善恶?我不应诏,史书又怎么写?”司马迁入宫做了太史令。他每天都忍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而在私底下,司马迁却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废寝忘食地写作《史记》。

  司马迁很清楚,这本实记实录的《史记》,必然会遭到汉武帝的毁灭。完稿后,他就同时准备了三份。一份是手稿,后来汉武帝追查,他便将手稿呈交上去。果然不出所料,手稿被汉武帝当众烧毁了。第二份是副稿,由才智出众的女儿司马英抄写,以便“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第三份是腹稿,他每写一篇,都让外甥杨恽(司马英的儿子)学懂背熟,牢记于心,以确保《史记》能够传给后人。祖孙三代,就这样继承祖辈写史大业,苦心孤诣,精心保存,才让这部不朽的著作流传下来。

  经过前后十六年的时间,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

  在历史上,说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史官的厄运由来已久。司马迁忠言直谏,横遭劫难。司马迁去世500年后,北魏时期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崔浩《国书》血案。崔浩因为直书国史,惨遭杀害,许多无辜者也横遭屠戮,这次血案共杀死20xx余人。就在不远的清朝,也曾发生过一件惨绝人寰的“庄氏史案”。庄氏虽非史家,却因私撰史书被清廷判罪,全家被满门抄斩,已经死了的也被掘墓戮尸,除此以外,凡是与此书有涉的人,包括作序者、校阅者、资助者,就连刻字、印书、卖书、买书、藏书、读此书者都一并处死,有人根据祸及700家的记载推算,认为被屠杀的至少在1000人左右。中国史官的厄难,给人们留下了一道永远抹不去的心理阴影。清初诗人陈恭尹有诗云:才生文字即风波,鬼哭虽然吏亦歌。三尺龙泉方寸印,不知谁较杀人多。

  历史还是公正的。那些随意掩盖罪恶、粉饰历史的,反倒曝光在历史的青天白日下,把自己涂抹得一团漆黑。一向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却也因为恣意草菅人命,在历史上留下极不光彩的一页。因为司马迁,因为李陵,更因为无数屈死的冤魂,他将难以逃脱历史的审判。

  因为种种原因,历史充满了无数的眩惑,随着时过境迁,更是迷雾重重。但是因为有了这些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史官,才让后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还原历史的本色。“晋之董狐,书法不隐”,“齐之南史,直书崔弑”。他们代表着公正,传承着人类的良知,他们用整个生命书写历史,用血肉之躯维护着历史的真实。

  统治者疯狂的杀戮和残忍的刑罚并没有彻底阻断真理的声音。透过一场场血雨腥风,我们仍然能够窥见历史的本来面目,或许有些模糊,有些支离,但让后人总结成败得失,以史为镜,鉴往知来,足矣!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大意。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以及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自读课文,会读会写8个生字,会读8个二类字。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

  1.“秉笔直书”的“秉”是拿着、握;“书”是书写。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认识角色。

  崔杼——齐国的`相国。

  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四位都是史官,负责在史书上记录本朝史实。

  5.理清思路,了解事件。

  原因:崔杼谋杀了国王齐庄公,独揽大权,有企图掩盖事实。

  经过:崔杼要求史官记录“先君是病死的”,但四位史官宁死也要秉笔直书。

  结果:崔杼只好作罢。

  四、拓展训练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2.说说“秉笔直书、独揽大权、颠倒是非、贪生怕死”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史官们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复习导入:课文中都有谁秉笔直书?

  2.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史官的职责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面对崔杼蛮横无理的要求,太史伯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继太史伯之后又有那几位史官被杀害?他们都是怎样做的?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4)找一找:是哪句话触动了崔杼,让他作罢?这句话是谁说的?你怎样理解?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2.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3.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4.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高尚的精神。)

  5.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四、拓展训练

  1.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2.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3.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并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抓住要点,绘声绘色的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史官们秉笔直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太史季说的话。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史秉笔直书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根据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理解太史说的话。

  三、教学流程:

  (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秉笔直书

  2、齐读课题,解题:“秉”拿着、握着;“书”书写。

  3、质疑: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析词。

  2、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哪一段交代了史实?

  2、默读课文,思考:崔杼为什么要杀掉太史?太史在临死前都说了什么?细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太史说的话。

  3、汇报交流,以读促思:

  (1)“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分析讨论:这是什么句?改为陈述句怎么说?

  指导朗读:读出断然拒绝的坚定口气。

  (2)“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讨论: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太史宁死不屈,刚正不阿的品质。

  (3)“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讨论:太史仲用怎样的神情说的?(面不改色、冷笑)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轻蔑、坚定)

  (4)“我当然爱惜生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要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畅谈体会,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是哪句话触动了崔杼,让他作罢?

  质疑:下文哪句话证实了“还有要写的人”?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串讲板书,引导归纳。

  3、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布置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不怕死的太史》的故事。

  2、写摘录笔记。

  四、板书设计:

  附:

  秉笔直书

  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权力一向至高无上,但有一种官员每天跟随在皇帝身边,随时记录皇帝的言行与得失,皇帝却不能随便阅读这些记录的内容。这种官员就是史官。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史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记录和编撰历史。为了完成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有时史官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但他们不屈不挠、秉笔直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据《春秋襄公二十五》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崔抒与齐庄公为争夺美女发生矛盾。崔抒借机杀死齐庄公,自己做了国相。对此,齐国太史记道:“崔抒弑其君”。崔抒不愿意留下弑君的恶名,下令把太史杀了。太史的弟弟接任太史,仍然写道“崔抒弑其君”,又被杀了。太史的二弟继任,还是这样写“崔抒弑其君”,又遭杀戮。太史的三弟继续担任太史,仍旧这样写:“崔抒弑其君”。崔抒颤栗了,他想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只好作罢。齐国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接连有三位太史因实录国事被杀,惟恐没有人再敢直书其事,便带上写有“崔抒弑其君”的竹简向宫廷走去。中途得知第四位太史照实记录没有被杀,就回去了。齐南史的不畏强暴,秉笔直书,几千年来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官的典范。

  与这几位正直的史官相比,西汉的司马迁毫不逊色,他不但秉承了“秉笔直书”的实录传统,而且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为后世留下一部辉煌而浩大的历史著作,不愧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司马迁出生在西汉一个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在京城长安担任太史令,他是一位学问渊博、目光远大的史官,立志要编写一部宏伟的历史巨著。在父亲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就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10岁开始跟随两位博学的高师孔安国和董仲舒学习古代典籍。20岁时,司马迁从京城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他考察历史遗迹,采集传说故事,凭吊古代先贤。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他探访大禹的遗址;在沅、湘水滨,他凭吊诗人屈原;在鲁国,他拜谒孔子的庙堂……通过这次漫游,司马迁掌握了编写史书的大量第一手资料。

  司马迁35岁的时候,父亲在洛阳一病不起,临终前拉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辈是周朝的史官,已成累世家学。后来咱们家一度衰落。你如果能再做太史令,那就可以完成编订史书的大业……”司马迁泪流满面,低着头对父亲说:“儿虽然不成材,但一定能继承先辈的事业。”不久,司马谈就去世了。

  三年后,司马迁果然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朝廷上,他一丝不苟,详细记录下君王朝臣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着史官的职责。私底下,他却时时牢记父亲的遗愿,决心写一部贯穿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巨著。司马迁废寝忘食,刻苦攻读藏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开始着手撰写《史记》。

  正当司马迁雄心勃勃撰写史书的时候,不想祸从天降。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了几句辩解的话,不想触怒了汉武帝,把他投下大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并判处司马迁“诬上罪”,处以死刑。按照汉代的规定,判为死刑的人有三种选择:第一,伏法受诛,就是等着被处决;第二,以钱赎命,就是交出来五十万,可以免死;第三,接受宫刑。当时,司马迁俸禄不多,拿不出这么多钱赎买自己。接受宫刑,是最耻辱的一种选择。但是如果接受死刑,那么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父亲的遗愿也就无法实现。司马迁在绝望中只好选择接受宫刑。宫刑,既是对身体,更是对人的精神的极大摧残。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司马迁悲愤欲绝,几次想要自杀。但是,想起父亲的临终嘱托,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只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司马迁在狱中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望出现一线转机。

  太始元年(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马迁遇赦出狱,这时候已经五十岁。喜怒无常的汉武帝又召司马迁入宫做中书令。*佞小人群起而嘲笑司马迁,朋友们知道后纷纷劝阻司马迁入宫。可司马迁说:“不进宫怎知宫廷秘史?不和帝王将相打交道,怎知他们灵魂善恶?我不应诏,史书又怎么写?”司马迁入宫做了太史令。他每天都忍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而在私底下,司马迁却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废寝忘食地写作《史记》。

  司马迁很清楚,这本实记实录的《史记》,必然会遭到汉武帝的毁灭。完稿后,他就同时准备了三份。一份是手稿,后来汉武帝追查,他便将手稿呈交上去。果然不出所料,手稿被汉武帝当众烧毁了。第二份是副稿,由才智出众的女儿司马英抄写,以便“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第三份是腹稿,他每写一篇,都让外甥杨恽(司马英的儿子)学懂背熟,牢记于心,以确保《史记》能够传给后人。祖孙三代,就这样继承祖辈写史大业,苦心孤诣,精心保存,才让这部不朽的著作流传下来。

  经过前后十六年的时间,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

  在历史上,说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史官的厄运由来已久。司马迁忠言直谏,横遭劫难。司马迁去世500年后,北魏时期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崔浩《国书》血案。崔浩因为直书国史,惨遭杀害,许多无辜者也横遭屠戮,这次血案共杀死20xx余人。就在不远的清朝,也曾发生过一件惨绝人寰的“庄氏史案”。庄氏虽非史家,却因私撰史书被清廷判罪,全家被满门抄斩,已经死了的也被掘墓戮尸,除此以外,凡是与此书有涉的人,包括作序者、校阅者、资助者,就连刻字、印书、卖书、买书、藏书、读此书者都一并处死,有人根据祸及700家的记载推算,认为被屠杀的至少在1000人左右。中国史官的厄难,给人们留下了一道永远抹不去的心理阴影。清初诗人陈恭尹有诗云:才生文字即风波,鬼哭虽然吏亦歌。三尺龙泉方寸印,不知谁较杀人多。

  历史还是公正的。那些随意掩盖罪恶、粉饰历史的,反倒曝光在历史的青天白日下,把自己涂抹得一团漆黑。一向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却也因为恣意草菅人命,在历史上留下极不光彩的一页。因为司马迁,因为李陵,更因为无数屈死的冤魂,他将难以逃脱历史的审判。

  因为种种原因,历史充满了无数的眩惑,随着时过境迁,更是迷雾重重。但是因为有了这些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史官,才让后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还原历史的本色。“晋之董狐,书法不隐”,“齐之南史,直书崔弑”。他们代表着公正,传承着人类的良知,他们用整个生命书写历史,用血肉之躯维护着历史的真实。

  统治者疯狂的杀戮和残忍的刑罚并没有彻底阻断真理的声音。透过一场场血雨腥风,我们仍然能够窥见历史的本来面目,或许有些模糊,有些支离,但让后人总结成败得失,辨别善恶忠*,以史为镜,鉴往知来,足矣!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

  2.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你了解他们吗?你帮助过他们吗?(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等。

  2.解决下列问题:

  (1)“难忘的一句话”是哪八个字?

  (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练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重点引导理解

  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

  五、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

  明确: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3.讨论: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这么难忘。

  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看法。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再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句话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教学后记

【《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优秀05-14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06-09

优秀教学设计12-31

马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3-11

《春》的优秀教学设计04-25

教学设计模板优秀04-27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07-27

《秋天》优秀教学设计11-06

《风筝》教学设计优秀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