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3 15:15: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灰椋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灰椋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灰椋鸟》教学设计

《灰椋鸟》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品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体会其壮观场景。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灰椋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2、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很不简单!那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再来细细品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学习重点段:

  师述:同学们,要想把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看得清清楚楚,感受得真真切切,老师提醒大家带好三样宝物:

  第一是我们的眼睛,要用眼睛仔细地看;

  第二是我们的耳朵,要用耳朵认真地听;

  第三是我们的心,要让心插上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大家准备好了吗?(生齐答)那好,让我们跟随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静地等候灰椋鸟归林吧。

  (一)学习第四节。

  配乐过渡:周围静极了,路两旁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同伴的一声呼喊,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那它是怎样归林的呢?同学们,让我们睁大眼睛,唤醒了耳朵,用心去感受吧。

  1、自由读第四小节,不论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自由读,圈画,思考。

  3、学生汇报,师随即指导朗读,体会。

  重点对下面两句进行交流品读:

  4、师总结第四小节及写法:

  同学们的眼睛不仅亮,耳朵还很灵。你看,我们听到了鸟儿动听的歌喉所演奏的一曲委婉动听的奏鸣曲。同学们,当作者置身于刺槐林内,眼前是鸟儿飞舞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欢快地鸣叫,这一切统统交织再一起。那么,作者想要把它描述下来展现在我们面前,于是,他先写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写了鸟儿欢快地鸣叫,这样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这样很有条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4小节,感受感受吧。

  学生朗读第4小节。

  (二)学习第5小节。

  配乐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整个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可是整个林子里的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它们在林子里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欢畅。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用眼、用耳、用心去感受吧。

  1、读一读第5小节,哪些描写灰椋鸟的句子深深地吸引了你,你最喜欢的',勾画下来,在旁边可以把喜欢的原因写下来,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交流。

  2、学生边读边画,并做一些适当的批注。

  3、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原因,老师随即指导品读。

  重点对以下两句进行品读:

  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②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4、师小结4、5两节:

  如果说刚才灰椋鸟归林时候,那是一曲动听的奏鸣曲。那么,此时百鸟争鸣就汇合成了一曲雄浑的交响乐。我们现在不妨来静静地聆听4、5两小节,进一步去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吧。

  播放4、5两节录音。

  三、引读第6小节。

  师述:是啊!此情此景出现在作者面前,作者不由地激动万分。他想了许多,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还是……要不……我被……竟情不自禁……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

  四、总结全文。

  是啊!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正是林场工人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它们才能那么快乐地生活着。而作者为了能够把这种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尽情地描述,可以说文中精彩之处,不胜枚举。课后,同学们可以拿出你的笔记本,摘录一些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读一读,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灰椋鸟》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本课是烈士徐秀娟在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所作,作者用浅显易懂、质朴唯美的语言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及归林的热闹情形,表达了作者对鸟、对大自然、对自己事业的热爱。课文的第3——5节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林时及进入林中后尽情欢歌、热闹非凡的景象,使整篇文章处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之中。

  教学要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你来?(灰椋鸟)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二、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啊?(想)那好,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吧!(学生欣赏)

  第一部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见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师范读)

  第二部分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师范读)

  三、出示学习方法

  看了这一场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观赏了灰椋鸟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用怎样的优美的语言把这壮观的的景象写下来的啊?(想)请同学们打开自己心爱的课本,课文写这壮观的景象主要是哪几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两小节)为了能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学习这两小节,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根据板书过渡:课文重点写了灰椋鸟归林、闹林的场面。课文写得非常美,特别是四、五两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场面恢宏。这是一道丰盛的美味佳肴,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尝。请认真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哪些词语、哪些句子给了你比较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把一些描写鸟的句子画下来,可以轻轻地读上几遍,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收获。

  四、自读自悟,品味课文

  1、交流自读,品味文字,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为什么喜欢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读议结合,引导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引导体会投入的妙用。小结:这幅画面着重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板书:壮观)

  (2)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你为什么欣赏这段话?(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好像........又像........一句。

  小结:作者真是一个有心人,她不仅听到了鸟的叫声,还听懂了鸟的叫声。听,它们来了!(播放鸟叫录音)你听到了它们在说什么?尝试用上好像......又像......

  小结:这是一幅欢快的画面。(板书:欢快)

  (3)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①指导反复朗读,读出灰椋鸟的美丽,读出作者的赞美小结: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板书:美丽)

  ②引导与课文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对比朗读,引导体会: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作者因为喜爱上了灰椋鸟,所以原本并不美丽的灰椋鸟这时候在作者眼里变得那么美丽,那么可爱。)

  (4)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①你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引导品味这段文字。

  ②感受场面。(播放群鸟喧闹录音)

  ③激情:似飞瀑般的鸟叫声你听到了吗?如惊涛般的鸟叫声你听到了吗?看到这样的场面,谁能不欢呼雀跃呢!作者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不禁这样想——(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

  ④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赞叹,惊喜,放到你的朗读中去吧!个人练读——分男女声齐读——全班一齐读,读出喧闹热烈的气势。

  ⑤小结:这是一幅鸟儿闹林的热烈的画面。(板书:热烈)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欢快,它们闹林时的美丽和热烈。

  五、介绍作者,情感熏陶

  1、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在回来的路上,作者这样想到:(引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读了课文,课文的作者有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能不能够感觉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简单交流,简单体会作者爱鸟,爱自然,爱生活。)

  3、教师介绍作者。

  4、艺术家被她的事迹感染,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播放flash)

  5、(教师低沉小结)

  六、情感升华

  1、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要爱护鸟,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七、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课外阅读《鸟的天堂》。

  3、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小报《鸟的乐园》

《灰椋鸟》教学设计3

  一、背景分析

  (一)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能力强化,做到语言的积累和熟练运用。强调了阅读对于小学儿童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师要做的是结合课标要求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经验并且让其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结合现代课标倡导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讨论、合作、想象等走进文本,走进情景,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思想和情感的融合。

  (二)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散文,并非一般的常识性文章。该单元的主题侧重于“人与自然”。该文的作者徐秀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她为了寻找一只失散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艺术家为她谱写的歌曲。

  本文紧扣“人与自然”的单元主题,通过作者之笔将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文章在语言积累,阅读理解方面都能围绕着五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编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情感的发展很有帮助。

  (三)学生分析

  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其理解能力已经达到相应水平。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借助想象初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但对于未亲眼目睹切身感受群鸟归林的学生来说,单单是课文中表达感受的词句还是缺乏感染力,再加上部分学生对于非趣味故事性文章的阅读理解力不足,无法真切的唤起内心深处爱鸟护鸟的情结,体会作者真实的心灵感受。因此,我借助多媒体结合教学给学生提供图文,渲染意境,再现情景,让孩子们置身于美的情境之中,挖掘潜伏在文章语言深处的韵味,让学生体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自觉爱护一切生灵。

  (四)条件分析

  首先,我所施教的学校重视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各项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其次,学生在条件相对优越的课堂上初步形成了愉快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后基于我对本篇课文对学生情感、认知各方面能力的训练设计了较符合条件及要求的教学设计。

  (五)小结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及条件等各方面的分析,我做出了较为精细的,紧扣语文学习的教学设计,其中力图以“美”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不断推进,透过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在语词的深处,挖掘文本鲜活的内涵,使之成为学生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与感动。

  这节课我打算采用“引导入境 自我感知”的导入模式,立足文本,着重于自主学习。紧扣重点段落,通过生动活泼的图片、适时的问题引导等,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情境,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吟读品味,达到语言的积累和心灵的熏陶。

  本课共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这次主要针对第二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段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情感线索;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自主学习、话题讨论、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形成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课文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中,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一定的语言积累。

  2.教学难点:领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爱鸟、护鸟以及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篇课文文艺性散文的特性和五年级学生自身学习的特点,主要以“激发兴趣法”、“引导体验法”、“反复揣摩法”和“总结延伸法”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掌握、运用语言,带领他们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法:学生学习该类寓情于景的散文,最重要的是通过感受景物的外在魅力进而感悟到真正蕴含其中的感情。所以主要以“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品读感悟法”、“交流讨论法”等进行学习。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提前复习第一课时生字词、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搜集灰椋鸟的相关常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言说“美”

  1.同学们你们觉得小鸟可爱么你们喜欢它们吗一起聊聊鸟儿:你见过哪些鸟什么颜色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当时是什么情形

  2.鸟有这么多种,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灰椋鸟。(板书:“灰椋鸟” 注意“椋”的字形和读音 生齐读课题)

  3.多媒体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谁能来描绘一下灰椋鸟(学生自愿举手发言)从对灰椋鸟的介绍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什么叫其貌不扬

  【设计理念:教学的第一环节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进入课文,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让他们有自由发言的机会,便于切入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感知,发现“美”

  1.复习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词语):

  (1)水杉 地毯 栖息 扑棱棱 深涧 翘首 应和 盛大 过渡:上节课还学习了有趣的四字成语,能在课文中找到它们吗

  (2)排空而至 整群整群 浩浩荡荡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写灰椋鸟归林的场面)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灰椋鸟的信息

  学生填空:灰椋鸟()的嘴 ()的背 远远看去() 有什么好看的呢

  2.过渡:在作者看来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怎么又突然决定去看了呢 (学生回顾: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一起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等候、观赏、感想)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第一课时的字词再到课文,让学生连接之前对词语的理解便于带入课文带上感情加深理解和学会于具体语境中运用。】

  (三)精读入境,感受“美”

  1.齐读重点段落4、5自然段。

  2.你觉得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指名读,谈体会。

  3.(开始,作者对这么普通的鸟儿一点都不在乎。但当她看了一部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才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于是一天下午,她和同伴来到了林场,静候灰椋鸟的归来。)

  过渡:(作者在林场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4.学习灰椋鸟归林的内容 ,感受灰椋鸟的壮观和温馨。

  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圈出关键词。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受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交流:

  (1)那些词能让你感受到鸟儿归林的画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

  (2)谁能把这“壮观”的气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

  (3)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设计理念: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语句的语意,但是缺乏对语句感情的理解。通过连贯的提问,更利于明确学生对于课文的情感了解。】

  (4)此时作者不仅看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情景,耳畔还响起了他们活泼欢快的叫声。他听到了什么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5)鸟儿会说话吗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当作人来写了你会用这样拟人的修辞手法吗试着说一说,写一写。 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使语言更生动,更活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自己是只归林的鸟会说些什么

  (6)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

  (7)“呼唤”和“应和”

  (情境对话,师扮演灰椋鸟的父或者母,呼唤儿女,或者师扮演先回来的灰椋鸟,呼唤同伴,生扮演儿女或者朋友“应和”,借此理解“呼唤”和“应和”的意思,体会“呼唤”和“应和”中的情趣。)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体现了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通过生动活泼的角色互换,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

  (8)引导注意句子中分号的用法。设疑:分号处能不能用句号

  (9)作者这样写鸟,给你什么感觉作者竟然能知道鸟儿在说话,是不是有特殊的本领呢

  (小结:只有人们心中有爱的存在,眼里的这些生命才有了灵性。鸟儿归林时的温馨场面,让人感受到一种美,一种和谐美。 )

  3.学习鸟儿闹林的内容,引导品读,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1)读课文第五节,找出自己喜爱的词句,说说理由。

  (2)出示要求:

  读: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写鸟的句子;

  品:说说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也可以在空白处写写批注。

  (3)读课文,不想早安眠的灰椋鸟都在干什么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4)还记得文章一开始灰椋鸟的样子吗引读: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好好读读这一句。

  (把灰椋鸟比作少女,“女子”为“好”,少女又是女子最美妙的年龄,“少女”合之即为“妙”。这少女穿着节日的盛装,翩翩起舞,是言鸟之“好看”。)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5)自由读,谈谈感受。

  (6) 这句话是怎么写灰椋鸟的叫声的

  (打比方;句式整齐,又错落有致。出示诗歌排列的句子,一齐读。)

  (7)什么是“俱乐部”作者用这个词,说明她感受到了鸟儿怎样的心情 (小结:灰椋鸟如此快乐而活泼,这小小的鸟的身上竟有如此蓬勃的活力,作者在它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美,一种活力的美。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因为灰椋鸟这边的刚刚落在枝头上,那边的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很像跳舞;所以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晚霞的美丽是大自然赋予了它的外观美,而作者的喜爱却赋予了灰椋鸟美丽的生命力。)

  【设计理念:这一课文重点段落,要求学生写一写、划一划无疑是将其感情和个性充分展现的最好方法。生动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考、想象的欲望,感受鸟儿归林时、归林后的热闹壮观之景。】

  (四)注重勾连,创生“美”。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你被文章的画面感染了吗说说你的感受,段落空白处写出你的感受;

  (2)作者也被这幅画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她说什么了而这壮观的场面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句子是赞美谁的

  (3)出示句子: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小组相互讨论。

  (4)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

  (5)朗读句子,说说人、鸟、林有着怎样的关系.(小结:人造林,林养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这就是一种大美,和谐之美。)作者为什么能写出灰椋鸟这样的文章来

  简介作者徐秀娟:

  徐秀娟(xxxx—xxx),出身于养鹤世家。17岁开始在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跟随父母驯养丹顶鹤。xxxx年,徐秀娟在东北林业大学进修结束后应聘来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她爱鹤如命,整天为鹤避暑、降温、驱蚊而忙碌,并成功地进行了越冬丹顶鹤孵化、饲养、驯养试验。xxx年9月16日,饲养场里的一只丹顶鹤飞散,徐秀娟为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寻找失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

  (6)学完了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认识了善良勇敢的作者,你想对鸟儿们说点什么对作者说什么对林场工人说什么写下你的话,小组交流。

  【设计理念:学生在课文最后,已经产生了对于鸟儿、自然、作者以及林场工人的属于自己的一份情感。运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和小组交流讨论,利于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的壮观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灰椋鸟在这儿生活得非常愉快,非常快乐。文章的作者徐秀娟就是一个爱鸟的人。大学毕业后她从事了饲养丹顶鹤的事业。有一天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她陷入了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正因为有像徐秀娟这样护鸟护大自然的人,我们的大自然才会更和谐。今天我们也应该加入到爱鸟,保护鸟的队伍当中。

  过渡:作为地球的主人的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保护鸟类呢请同学们写一写。

  【设计理念:情感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感人的精神品质展现给学生,促成情感的高度更深一层。】

  七、作业布置

  1.写一写文中你喜爱的词句,用精彩的词语造句;

  2.今后,你打算如何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

  3.写一个爱鸟、护鸟的宣传标语。

  【设计理念:作业的布置是课文教学的最后一步,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步。我围绕关爱自然,爱鸟护鸟的主题设计此次作业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

  归林 壮观

  25.灰椋鸟 (爱鸟) 护鸟 敬仰工人

  闹林 热闹

  九、设计反思

  这节课主要从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核心理解。

  比如: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归林后的热闹情景等。还通过反复诵读“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等关键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抓基础,巩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

  (1)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排空而至、浩浩荡荡、俱乐部”等词。

  (2)引导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如:“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引导学生从句子意思和采用的修辞手法方面去理解。

  3.重拓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打算以后怎么做”通过类似的提问,进一步激发学生爱鸟,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灰椋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积累,又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引领科学的价值取向。

  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给学生莫大的信任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灰椋鸟_____________课件出示【灰椋鸟图和填空】因此作者认为灰椋鸟_______________。是呀,这黑乎乎的灰椋鸟有什么好看的?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观看了灰椋鸟的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林场看看。那么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步入那灰椋鸟的世界。

  点评:

  教师那亲切自然的话语,悄然之间引领学生走近了文本,激起了学生意欲亲密接近那片神秘的山林之冲动,唤起了学生去都想亲自撩开灰椋鸟之神密面纱的热切心愿。为学习、理解文本架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真谓“润物细无声”。

  二、视听结合,感受灰椋鸟的壮观和温馨

  1、快速阅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鸟儿归林的场面。(板书:壮观)

  2、的确,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非常壮观。可作者是怎样把这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描写鸟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点评:

  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获得真切而又实在的感知。通过足够时间的自主阅读和小组交流,理解文本内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让学生充分地把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倾吐出来,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个阅读的心理规律。

  3、反馈

  1)“一开始…头顶飞过。” 【课件】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 本课指许多鸟儿从空中迅速飞落下来,很有气势。 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写出了大部队归林的壮观气势。)

  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气势?(启发学生通过“整群整群” 、“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 、“浩浩荡荡” 等词语加深对“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

  能把这“壮观”的气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教师:是啊,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俨然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队伍啊!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读“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齐读)

  2)此时作者不仅看到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耳畔还响起了他们活泼欢快的叫声。他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的耳中意思丰富着呢!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 )又像(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 ).读后你体会到了什么?(欢快、和谐)

  如果此时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在这欢快的场面里,你会和你的好伙伴倾诉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呢?我们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一练,好不好?【课件】

  同座交流讨论,全班交流(鸟眼看世界、鸟语说林场、鸟情感环保 感受在人们的保护下鸟儿是自由快乐的)

  点评:

  这种让学生把自己放到当时情景中的想象,学生想象的空间很大,随意性也很大。学生想怎样说,就这怎样说,没有丝毫束缚,思维能放得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绘声绘色当众说话的能力。

  4、学习写作顺序

  刚才老师与大家愉快地交流了写灰椋鸟的句子,老师感觉到同学们已融入到灰椋鸟的世界里,融入到这欢快的、充满亲情和友情的大家庭里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同学们将灰椋鸟归林的场面说得有点散乱,可你在读第4节的时候,有乱的感觉吗?这是为什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条理清楚。)

  按写作顺序读第四自然段。

  点评:

  让学生通过“读、划、品”与文本真切对话,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畅谈发现与感受中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升腾了学生内心的体验与情感。

  三、捕捉美丽镜头,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黄昏,可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林中嬉戏。如果此时你的手中有一部摄像机,你会抓拍什么样的美景呢?试着给你抓拍的镜头起个名字。

  2、听第五自然段录音,生闭目想象。

  点评:

  随训练内容,即时地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让学生知道“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3、交流反馈

  1)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还记得吗?引读:灰椋鸟尖尖的嘴……可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好好读读这一句。

  (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生因为灰椋鸟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就像在跳舞;因为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灰椋鸟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

  师:原本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是----(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糊糊的),而此时的灰椋鸟变得--美了,变得--活泼了,变得-可爱了,像穿上盛装的少女。那是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因此, 作者不由得发出了惊叹。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全班齐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其实写的什么?

  灰椋鸟叫得这么欢,这儿的确成了天然的俱乐部,成了鸟儿的乐园。谁来读读这句。

  看到这样的场面,谁能不欢呼雀跃呢!作者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不禁这样想—— 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 ……,欢呼起来。”

  作者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此时你就是作者,你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会欢呼些什么?(学生简单交流)

  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整段感情朗读)

  点评:

  有感情地引读,学生的`情感一度达到亢奋状态,不由自主地全身心地融入到当时热情奔放的情景中。此时,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其时学生充满真实的语言,很自然地流淌而出。这种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发展语感,从而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林中的灰椋鸟是那么的快乐的生活着,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快乐和自在呢? (文中找答案,改成反问句,点出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说些什么?

  3、是啊,正是由于这许许多的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这里才成了鸟的天堂,成了他们的乐园。本文的作者徐秀娟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出示幻灯片:作者的照片)看她笑得多么灿烂,可是,你知道么?就在那片芦苇丛边,她曾经和她所爱着的丹顶鹤,是那么快乐的玩耍。可也就是在那片芦苇丛里,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再也没有走出来,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

  4、播放flash音乐。

  音乐响起,学生动情时问:你想对她说什么?

  点评:

  此时学生情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情景和作者的感人事迹中,学生说出的话语,都是发自心底的情感的流露。是心的表白,是真挚和热情的滚烫的童音。

  五、总结

  1、徐秀娟走了吗?不!她已经化为一只洁白的丹顶鹤,飞回来了,落在那片美丽的故土,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2、今天这节课,我们随着徐秀娟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的壮观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灰椋鸟在这儿生活得非常愉快,非常快乐,鸟儿在这安居乐业,可以说,这儿就是鸟的——(王国、天堂、家园)。其实巴金爷爷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鸟的天堂》,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品一品,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教学自评:

  《灰椋鸟》这篇课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不但会思,也很会读等等。学生通过自学,收获不少。“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如: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如此,学生都能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结尾,我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待到学生动情时再让学生谈感受并深情地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灰椋鸟》教学设计5

  灰椋鸟是我们盐城地区常见的鸟类,但它的素朴与寻常,被人们所忘却,谁也不会对它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遑论感情。然而,就是这样一种鸟类却受到了我国环保战线上因公殉职的第一人徐秀娟烈士的关注,并写下了一篇感人的美文。是什么,促使徐秀娟拿起了她的笔,为灰椋鸟写照留存?灰椋鸟的什么特点令她感动?徐秀娟又是用怎样的文字为灰椋鸟“拍摄”下难能可贵的“倩影”?教者将领着学生先感知后感悟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实现灰椋鸟崭新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和建构。

  第一教时

  一、课件声像导入课堂

  1、课前课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顶鹤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问好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是否知道为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而牺牲在黄海滩涂的姑娘徐秀娟。

  2、教师讲述:这是一位爱鸟的姑娘,她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间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结束,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聘请,到这里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失踪了,她为了救护失踪的丹顶鹤黎明沉入河底,永远地失踪了……但是,她对丹顶鹤的关爱,对鸟类的热爱以及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却永留人们心田,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凄婉地诉说着一位化鹤归来的美丽精灵……

  3、导入课文:就是这位徐秀娟,在盐城工作期间,创作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灰椋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徐秀娟对鸟类的热爱尽在其间。

  二、设疑对话初读课文

  1、解题感知灰椋鸟的样子: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会说话的鸟儿?八哥,就属于椋鸟的一种,椋,古书中所讲的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在我们盐城呢,多的是灰椋鸟,大家知道,为什么叫灰椋鸟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大家集体读,(课件展示)这就是灰椋鸟的……(样子)

  2、感受灰椋鸟的爱叫:这种椋鸟会不会说话?但它也有一个跟嘴巴有关的突出的特点,大家知道不?能不能把它爱叫的句子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同学们集体读一读。

  3、设疑提示文章重点: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给老师解决一下,既然灰椋鸟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写头?如果一下还有困难,不妨……(作读书状)这时候采用默读的方式比较好,静思默想其义自现。(归林壮观,入林热闹)那些内容描写了壮观和热闹的场面?(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引导观察和集体朗读,注意相机为椭、栖、喧进行正音、辨形)

  4、提问:现在,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注意要简洁。思考一下再回答。

  三、理清明暗两条线索

  1、分段:读到这个份上,大家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寻找心理线:作者喜爱灰椋鸟吗?是啊,老师多问了,不喜欢会写吗?那么,课文中有没有明显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对灰椋鸟感情的变化?(有什么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欢呼)

  四、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默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你最喜欢哪些写鸟的句子?先抄下来,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第二教时

  一、学习第一段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为什么早没去看?既然灰不溜秋的又去看什么?什么那录像?我们自然无法欣赏,那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观赏一番。

  到什么地方看灰椋鸟?为什么林场灰椋鸟多?让我们再读一读,感受一下灰椋鸟静谧优美的生存环境。

  三、学习第二段

  作者看到灰椋鸟归林了,心情会怎样?为什么?那么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鸟儿归林的(时间)。“陆续”换成连续行不?为什么?排空而至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了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意思?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浩浩荡荡?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指名读)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学习第三段

  看鸟归来,作者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吗?

  四、自由背诵最喜欢的部分

《灰椋鸟》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赏读课文,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

  2、通过课外精选片段的`拓展与交流,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利用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忆文章按明暗两条线索构文的方法。

  二、品读、赏析、感悟。

  1、引导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场面。

  2、圈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批注,完成课后5。

  3、教师小结:

  只有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才能写出好文章。

  三、拓展、交流、积累。

  1、交流自办小报《鸟的乐园》

  2、指读小报上写鸟的最精彩的语句,品析、积累。

  3、强调: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

  四、迁移、练写、内化。

  1、播放《百鸟奏鸣曲》。

  2、引导说说感受。

  3、发纸练写,鼓励运用积累的语言。

  五、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读《鸟的天堂》。

《灰椋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2、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灰椋鸟(生齐读课题)

  如果我们是初次见到灰椋鸟,高兴地叫――

  看到灰椋鸟远远地非来了,和它打个招呼

  灰椋鸟栖息了,睡着了,轻轻地读一下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1节

  (大屏幕出示灰椋鸟图)请大家看,这就是灰椋鸟,它好看吗?

  作者徐秀娟是怎么认为的?(打开书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认为它好看吗?(板书:不好看)你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让我们带着作者的情感读一下这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3节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一段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板书:归林)

  默读课文3-4节,画出灰椋鸟归林的有关语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学生交流:

  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投入”换成“飞入”好吗?你什么时候投入过哪里?这个词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这段话中,你特别关注了哪些词语?从中感受到什么?

  “数百米”有多长呢?!

  椭圆形有多大呢?一只灰椋鸟大约有二十厘米,大约有多少只灰椋鸟呀!

  此时的天空中出现什么情景?(看图)――这就是“排空而至”

  能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人有人的'语言,鸟有鸟的语言,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它们在倾诉着什么?我们现在好像变成了一只只灰椋鸟,你会说些什么呢?

  请说说你今天的见闻……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鸟儿们又会怎样的呼唤,怎样的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

  我呼:喂――你和――

  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快来,快来,你和……

  我呼:哎,这儿有条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

  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

  你认为这仅仅是写灰椋鸟多吗?假如你把它当作人来想,我们还能想到灰椋鸟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不仅此时它们是快乐的,哪怕是夕阳西下,它们也不愿休息。它们在干什么呢?

  3、学习第5节

  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5节,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指名读。你从这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为什么是“金红色”?

  作者把灰椋鸟写得很美,回顾开头,作者认为灰椋鸟并不好看,板书:美

  但是作者现在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后,它们在作者的眼中竟是那么的美!带着喜欢的语气读读这一节,你有喜欢的句子吗?

  出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什么叫“俱乐部”?人们在俱乐部里会干些什么?为什么说……俱乐部呢?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为什么喜欢?“似飞瀑”,“如惊涛”写出了什么?

  置身在这个俱乐部里,作者会发出了怎样的欢呼?作者仅仅是在为灰椋鸟欢呼吗?

  4、学习第6节

  此时,她想大声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欣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就是说:有了——————,有了————————,才有—————。你明白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1、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这两个词的意思能不能换?为什么?

  (“观察”是细细地看,看它的样子、形状、姿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所以用“观察”;“观赏”,好看的东西才能用“赏”,作者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那百鸟归林的恢宏壮观,那群鸟啾啾的温馨和美,那夕阳下联欢的喧闹热烈,一个个场面,怎能不赏呢?)

  三、情感升华

  是啊,我们要热爱树林、热爱鸟儿,学到这儿,你还觉得灰椋鸟不好看吗?作者先写灰椋鸟不好看,再写它们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在作者的眼中灰椋鸟又这么地美了,作者情不自禁地为它欢呼,这样的写法叫――欲扬先抑(板书)

  此时此刻,我们也和作者徐秀娟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群鸟儿,它们的名字叫――灰椋鸟(生齐读课题)。

  只有真正爱鸟的人,才能走进鸟的内心。徐秀娟,她心中有爱,眼里有情,才能写出像灰椋鸟这样的生命的赞歌,她在徐秀娟为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寻找失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

  看MTV《一个真实的故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为鸟儿献出自己生命的女孩——徐秀娟(板书、齐读)让我们像她一样做个爱鸟、护鸟的人!

《灰椋鸟》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造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好像……,又像……;似……,如……。

  3、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你们有没有亲眼看见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呢?

  老师也没有,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番,好吗?

  二、 读文感悟

  过渡:要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件宝物。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6页,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词语圈出来,然后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象画面,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教师谈话:同学们,读了这一部分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图画? (打出第四自然段前四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描述,点出“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列队、一批一批”)

  3、教师谈话:那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一下,它们是怎么归林的呢?

  成群结队(板书)

  4、教师谈话:正因为是成群结队的归林,所以才有这么壮观的场面,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学生答:浩浩荡荡、排空而至。)(点击:“浩浩荡荡、排空而至”)

  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读出壮观的景象?

  (赛读、齐读)

  5、那么,我们能不能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出它壮观的景象呢?

  好,大家自己继续练习一边读,一边想象它的画面。 (学生自由练习)

  愿意读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自告奋勇地站起来。

  一开始要读得怎么样?(轻)(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6、教师谈话: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你还听到了什么呢?(生答)

  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听来可丰富着呢!(打出:第四自然段第四句到结束)(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后到……边读边点击“好像……又像……”)

  7、教师谈话:

  你听,鸟儿叫得好欢呀!(放鸟叫声)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在林中,你就是其中一只灰椋鸟,此时此刻,你向你的同伴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你回怎样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让你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吧。(点击倾诉、呼唤、应和)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练一练(学生自由练习)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林中?(请学生答)

  教师:说得真好!送点掌声给他们。“把掌声送给别人,要把信心留给自己。”

  8、评价小结

  9、 打出:练习:

  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好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好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10、教师谈话:那么,这样一幅欢乐的景象,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这是一幅什么图?

  [学生答:归林图(板书)]

  11、教师谈话:很好,请同学们拿好课本,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

  教师谈话: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此刻,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自学第五自然段,对照课文插图,找出你喜欢的写鸟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然后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学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打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

  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A、学生自由说理由

  B、老师这里有一首曲子(放《百鸟朝凤》)

  C、你听到什么?(自由说)(板书:百鸟争鸣)

  D、真像课文所说:树林内外……(女生读)

  E、谁会用这种句式来说句话?__________________,似 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

  (2)打出“它们的羽毛全变成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把灰椋鸟写得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3)打出:“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么热闹?”

  (4)、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指名学生说。学生想象说话:①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②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③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3、有感情地朗读

  4、教师谈话:那么,这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生答:闹林图(板书)]

  三、课后延伸,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习结尾)

  1、教师谈话:作者在兴奋、感慨之余,她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请一位同学把最后一节来读一下。打出最后的一段

  2、把最后一句话改为陈述句

  3、师:是啊,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为鸟儿提供这么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又怎会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得感谢林场工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她让我们看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

  4、学了课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生答:热爱大自然、爱鸟(板书)]

  5、认识作者:(显示)

  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我们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

  (1)教师谈话:(点击)可是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救一只走散的丹顶鹤,而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于是创作了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2)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会唱的一起唱)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

  三、总结拓展

  教师谈话:好的,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通过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跟随着作者来到了林场,一起观赏了鸟儿归林的两幅不同画面。

  这一种读书方法对我们读书很有帮助,你说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的景象,我们不可能都亲眼目睹。但是,有许多的作家为我们把这么多的美景都写出来了,所以我们只要这样入情入境地来朗读课文,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作业:

  1、设计两句爱鸟的公益用语

  2、背诵四五小节

《灰椋鸟》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四、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走,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有关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磁带《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以前,作者总认为(出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有什么好看的?

  2、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盘录相带却改变了徐秀娟的看法,让她忍不住地想亲自去看一看灰椋鸟。

  同学们,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一起随着徐秀娟姐姐的脚步,走进那片林子,去等候灰椋鸟的归来。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三自然段落)我们跟随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静地等候,周围静得出奇,??

  2、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把关键的词句划出来,再仔细地品一品,在文中适当地地方写下你的感受。

  (板书:读、划、品、写)

  3、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并相机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⑴抓住关键词说说体会

  ⑵师引导

  ①文中具体写灰椋鸟排空而至的句子是哪句?

  ②“大部队”指什么?它让你想起了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读出壮观。

  5、师引读:灰椋鸟都飞回来了,先到的鸟??

  ⑴同学们,是谁在呼唤,是谁在应和呢?它们又是怎样呼唤,怎样应和的? ⑵出示:先回来的鸟妈妈在呼唤: ,

  后到鸟孩子在应和: 。

  先回来的鸟( )在呼唤: ,

  后到的鸟( )在应和: 。

  ??

  ⑶师生互唤,生生互唤。

  ⑷再读读这几句话,此时,你的感受仅仅是壮观,气势磅礴吗?

  ⑸指名回答。

  ⑹将这种感受读出来。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过渡):夕阳渐渐西沉,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林中嬉戏,他们在干什么呢?用刚才的方法读读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读自悟

  3、交流

  相机出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翩翩起舞哇!”

  “树林内外??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⑴学生谈感受

  ⑵师小结:此时,整个刺槐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俱乐部里的彩灯便

  是 ,音乐便是 ,舞池中的人儿便是 。 ⑶指导朗读

  4、师:作者已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竞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她会欢呼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师(过渡):是啊,作者由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在林了中嬉戏的热闹想到了许多许多,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这是一句什么句?作者为什么不用陈述句?

  3、齐读。

  五、总结升华

  1、此时,你还会觉得这种鸟没什么看的吗?学了课文,你觉得徐秀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爱鸟)

  2、师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音乐中讲述徐秀娟的故事。

  3、此时,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相机板书:保护环境,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4、师总结:徐秀娟走了,但我们不会忘记她,让我们牢记徐秀娟的话:“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牢记“保护环境,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六、作业

  1、阅读徐秀娟的故事。

  2、读读、品品、巴金的《鸟的天堂》

  附:板书:灰椋鸟

  爱鸟

  保护环境

  保护鸟类

  人人有责

  反思:

  1、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同时也为了能够轻松地带领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厚感情,同时又能用富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把文章中传达的讯息表现出来。

  2、实实在在地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读、划、品、写,科学合理指导学生运用方法,掌握语文知识,接受情感熏陶。教师教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循着方法,自主地阅读感悟。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自己感悟到语言文字蕴含的情趣,才会真正被课文所感染。

  3、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看法的变化,又用作者产生爱鸟,为鸟而献身的壮举来教导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鸟、爱树森、爱一切生命、爱大自然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教师能凭借已有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思路,加强语言积累。能合理利用文章的空白处,启发学生想象,进一步加深对课语文内容的感悟、理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配乐朗读,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护鸟意识。

  5、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充分运用读、想、议等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而阅读之后的师生交流又体现了“从文本到感受,又从感受回归文本的 ”的情感流动方式,唤醒了学生久违的激情,以及在心中珍藏已久的真情。

  6、对于灰椋鸟,学生心中有千言万语要一吐为快,此时,老师充分给予学生这个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通过他们的笔,通过他们真情的朗读,表达他们心中的激情,同时学生在读写中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心灵再一次得到启迪,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人文教育。

  7、最后,老师感人的朗读及音乐的渲染,也能起到水到渠成、帮助学生升华感情的作用。

《灰椋鸟》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⒈赏读课文,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

  ⒉通过课外精选片段的拓展与交流,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利用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忆文章按明暗两条线索构文的方法。

  二、品读、赏析、感悟。

  ⒈引导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场面。

  ⒉圈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批注,完成课后5 。

  ⒊教师小结:

  只有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才能写出好文章。

  三、拓展、交流、积累。

  ⒈交流自办小报《鸟的乐园》

  ⒉指读小报上写鸟的最精彩的语句,品析、积累。

  ⒊强调: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

  四、迁移、练写、内化。

  ⒈播放《百鸟奏鸣曲》。

  ⒉引导说说感受。

  ⒊发纸练写,鼓励运用积累的语言。

  五、作业。

  ⒈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⒉读《鸟的天堂》。

《灰椋鸟》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鸟儿的欢快。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情感目标:凭借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爱鸟的感情,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段,产生体验,进行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句子。

  三、设计理念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这节课,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读、想、议”与文本真切对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通过上一课地学习,我们知道灰椋鸟在作者眼中是什么样儿的吗?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的嘴,()的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在作者看来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二)读文入情,探究感悟

  1、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是怎么样归林的呢?把关键的词圈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板书:归林)

  学生自由读

  交流

  相机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在投影片上写上:飞入):将“投入”改为“飞入”行不行?(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欣赏、朗读体会壮观的场面,重点理解“排空而至”)

  这是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汇合。

  同学们,你们也读读这几句话,看看此时的感受还仅仅是壮观吗?

  (生练读体会)

  全班交流

  小结:多美的归林图啊!我们再打开课本读读第四小节。

  2、学习第五小节

  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睁大我们的眼睛,竖起我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吧,大家读读课文第五小节,把你的感受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

  (重点交流“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相机板书:百鸟争鸣

  作者已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欢呼什么呢?相机板书:闹林

  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同学们把你的欢呼,你的赞叹,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齐读第5节)

  3、学习第六小节

  看到了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作者兴奋、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出示第六节)指名读

  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资料交流,深化主题

  1、同学们,全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以后壮观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作者徐秀娟是一个怎样的的人?(板书爱鸟)

  2、课前布置大家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谁来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生交流

  师:徐秀娟的事迹传出以后,为了歌颂、怀念秀娟事迹,艺术家们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3、flash动画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4、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为了心爱的鸟儿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还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出示,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一生来记住这句话!

  (四)延情课外,行动落实

  同学们,徐秀娟为了鸟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能为鸟儿做些什么呢?

  七、教学反思: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堂课,由复习导入,重点学习四、五自然段。教学中,环节不多,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分析不多,但圈点批注,感受颇深;文字不多,但热情朗读,声声入耳。

  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读、想、议”与文本真切对话,抓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联想的到,展开说说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其中,“排空而至”、“百鸟争鸣”等词纷纷落入学生视线,感受谈得很是生动:“它们像一支支很有纪律的部队一般。” “只有亲密的朋友、亲人间才会倾诉心里话,这里的鸟儿在作者眼中就和亲人一样,多么感人呀!”“我感觉到穿着金红色裙子的少女正在跳舞,她们在比谁的舞姿更美。”……正是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课堂上的朗朗的读书声,可说是非常令人激动,特别叫人兴奋。

  结尾,我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灰椋鸟》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你来?(灰椋鸟)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二、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啊?(想)那好,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吧!(学生欣赏)

  第一部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见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师范读)

  第二部分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师范读)

  三、出示学习方法

  看了这一场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观赏了灰椋鸟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用怎样的优美的语言把这壮观的的景象写下来的啊?(想)请同学们打开自己心爱的课本,课文写这壮观的景象主要是哪几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两小节)为了能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学习这两小节,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读划品

  (1)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去自读课文,学习课文四、五两小节。(学生自读,自悟,感知文章的内容。)

  四、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师:好,刚才看见同学们个个都很认真,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读读你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找出“盘旋”、“陆续”、“投入”等词语,在读中理解这些灰椋鸟的“一小群一小群”飞来的情状。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弄清“排空而至”的意思,体会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气势。

  3、启发学生通过“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展开想象,进一步加深队“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

  4、让学生反复体味“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这句话表现的听到鸟儿悦耳的叫声而使作者产生的愉快和亲切的感受。师: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5、体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借助语言情境和对照插图,展开联想。(语言文字的欣赏)

  6、“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把灰椋鸟写的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7、“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倾注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呢?”

  8、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地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指名学生说。学生想象说话:①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②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③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知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无法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让我们再次目睹这一壮观场面。(动画演示一、二部分,学生跟着画面小声的朗读课文。)

  六、情感升华

  1、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同学们,作者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去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为了寻找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为了歌颂、怀念徐秀娟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欣赏)

  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

【《灰椋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灰雀》教学设计01-20

《灰雀》教学设计15篇04-08

《小山羊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11-27

《灰雀》教学反思04-29

灰雀教学反思07-05

《灰雀》教学反思06-15

灰雀教学反思15篇12-31

《灰雀》教学反思15篇06-03

《灰雀》教学反思(1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