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8 12:38: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近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特点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

  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估算。谁知道什么是估算呢?

  生答:就是估计着算,大概的算一下。

  生答:就是求咱们刚学的近似数。

  生答: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估算。

  创设情景

  学校开展为灾区捐款活动,一年级捐款714元,二年级捐款987元,两个年级捐款共约多少元?

  师:你能帮老师估算出结果吗?

  生:714+987=1701

  生:714+987≈1700,把714看成700,把987看成1000。

  师:同学们,你们说哪种方法对呢?

  生1:第一种对,算得很正确。

  生2:第二种对,现在要我们算得是大约多少元。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在加法估算的时候,就是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后,再进行计算。

  深入探究

  1、引出乘法估算

  师出示问题:三年级每班平均捐款202元,4个班大约多少元?

  师:请你试着估算出他们的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202看成200,然后200×4=800元

  生:乘法估算和加法估算一样,把要估算的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计算。

  小组合作练习

  你现在知道了乘法估算的方法,那就来完成下面的练习吧!

  师出示练习题,

  妈妈要买5袋饼干,每袋1元8角,带多少钱合适?

  要求(1)你试着估算;(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练习估算705×4≈2800 298×3≈900 99×299≈3000 301×11≈3000

  师:你们的答案都一样吗?

  生: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用相同的方法而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呢?

  生:因为前三个算式都只有一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所以得数都一样。而后两个式子都有两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有的同学只把其中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了,所以容易弄错。

  师出示例11

  生:列式解答

  生1:58≈60 60×3=180(元)

  生2:50×3=150(元)8×3=24元150+24=174(元)

  师: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

  学生解答,并汇报结果

  生:200元钱不够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生:学会了乘法估算的方法。

  生2:要想把乘法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结果接近,就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生3:我们生活中如遇到要估算的情况,我们知道怎么做了。

  教后反思:

  从现在学生们的情况来看,他们习惯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意识很淡薄,对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还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不太习惯”。具体表现在:估算方法的.运用不灵活,要求估算结果却进行精确计算等,因此如何让学生明白估算的作用与价值,弄清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但估算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练习与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经常的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景与机会,作为估算的起始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估算的意义与价值。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习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习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近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近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近,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近会较接近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练习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习收获,进行学习评价

  2、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2、3、4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P70情景图,生观察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这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估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2、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4、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6、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介绍约等号。

  7、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72页第4题。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总结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师总结。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近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近(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近(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乘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

  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习:1.口算

  30×7=60×3=24×7=45×8=15×3=24×2=400×3=168×2=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344552976383767540

  (三)引出问题

  48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近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1)58×3=174(元)

  174<200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近

  49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近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习:

  练习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

  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练习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成人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50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9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习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习三步曲

  通过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习

  课本第72页的习题7。

  3、开放练习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上次老师出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你们猜一猜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3、生汇报交流。

  4、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估算教学设计05-15

《估算》教学设计04-20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0-25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08-15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07-25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11-03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11-11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0-26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