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6 16:58: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卢沟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卢沟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卢沟桥》教学设计

《卢沟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

  郊( )坦( )攻( )设( )检( )记( )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

  五、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

  郊区

  反抗

  平坦

  纪念馆

  完好无损

  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找出评价卢沟桥的词句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卢沟桥的特点来。

  (3)解释词语:独一无二、奇观

  你知道这是谁的评价吗§、全班一起来朗读本段,读出卢沟桥的闻名世界的豪迈来。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余思考:卢沟桥有什么历史象征意义?

  (2)为什么称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里程碑呢?

  (3)解释词语:缅怀、悼念

  5、总结全文。

  (1)学到这儿,谁能说一说卢沟桥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两点?

  (2)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二的写法你有什么感受?(总分)

  今后在写作上的写法运用。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卢沟桥》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卢沟桥》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故事。

  2、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引导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1)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

  (2)按“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① 1937年7月7日深夜敌军我军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狼狈举、冒出示:“震耳欲聋”、“吼叫”、“疯狂”。指名读,体会出日寇的残暴。

  问:面对着如此残暴的敌人,我军“同仇敌忾”“冒着炮火”,你仿佛感受到我守军怎样的气概呢?(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之举、英雄之气)指名理解“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分角色朗读敌我双方举动的句子。

  ③当天晚上

  敌军我军抱头鼠窜悄悄可耻下场英勇顽强

  填空:( )的日寇侵略者( )的中国守军指导朗读。

  (4)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①看视频,加深印象。

  通过【百度搜索】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zMzIxNTg0.html

  ②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③指名复述。

  (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三、继续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自由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序幕”在本问指什么事情的开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端)

  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所看的抗日影片或图书来理解)

  四、指导复述。

  1、明确复述要求:

  第一,要有顺序,做到条理清楚;

  第二,要内容具体,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根据课文所想像的内容;

  第三,要有感情,复述时表情要丰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2、各自根据复述提纲,练说。

  3、同桌对说。全班交流,评议。

  五、总结全文

《卢沟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巩固生字新词,学习相关句式,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了解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拓展语文,让语文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卢沟桥的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卢沟桥》,跟老师板书课题。

  2、翻开语文书,上节课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导书写“燕”;直接读,强调读准调值,读出感情色彩,适当复习词义由“闻名于世”引出“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

  二、理解感悟,探究交流

  三、

  1、指名读或齐读,马可波罗是怎样称赞它的?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理解:最好的,独一无二,美的奇观

  2、这些赞叹可以说是对卢沟桥最大的肯定,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放声朗读第二段,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归纳板书:设计科学,造型美观“设计”预先订出的工作方案或计划。如桥的长度等。

  3、理解“设计科学”

  在文中找一找卢沟桥是怎样设计的,指名读。

  出示课件图,理解专业术语。这里为了清楚地介绍桥的设计意图,用了很多的数字,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列数字”,同学们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这样设计的科学,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是什么?板书:“完好无损”,理解感受设计科学,讲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读设计科学的语句,再次引出马可波罗的评价。

  4、理解“造型美观”

  先出示图,我们到桥上走一走,说一说你觉得造型美观吗?学生自由说,教师提示可用书上规范的语句。

  借助课件理解,由桥宽引到狮子,注重朗读和拓展训练。

  美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读,感悟。注意语气,母子相抱(幸福地)相互戏耍(开心地)倾听流水声(静静地)检阅车马(威武地)指导朗读:指导后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知道点拨。再齐读,共同感悟。

  板书: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5、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很多中不同的姿态?)会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呢?

  有的小狮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有的翘首望着远方,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小狮子淘气地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狮子脚踩绣球……学生自由说。

  6、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对这里的狮子做了生动地刻画。

  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

  造型如此美观,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美的奇观

  7、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清代乾隆皇帝提笔写下卢沟晓月,并赋诗一首: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8、再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读出卢沟桥的设计科学,读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读出你看到这独一无二的卢沟桥时的心情。

  9、看课件试背。

  10、感受到了桥的科学和美观,看到了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狮,你想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11、就是这座设计科学的桥,这座造型美观的桥,这座美的奇观,却记载着一段令国人难忘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对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我过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卢沟桥记载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人们是在这里开展了怎样的纪念活动。

  (修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卢沟桥以它的科学的设计和美观的造型闻名于世,同时,又因为“卢沟桥事变”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历史意义。其实关于卢沟桥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卢沟桥和卢沟桥事变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卢沟桥和它的历史,相信你们一定有更大的发现。同时希望你们能运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建筑物,注意要抓住建筑的特点。板书设计:卢

  沟

  桥设计科学

  完好无损千姿百态闻名世界

  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历史意义

《卢沟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准确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拟清文章结构思路。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互联网搜索查阅的方法,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再现实历史,帮助加深学生理解。

  2、自主探究,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领会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观看卢沟桥图

  【网络搜索】

  过渡:这就是卢沟桥,它历尽风雨沧桑,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2、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比喻什么?

  【网络搜索】

  3、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网络搜索】“九一八事变”:

  图文:

  配乐:《松花江上》(片段)

  过渡:“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蚕食、扩张,把魔爪伸向全中国,妄图以泸定桥为突破口,继续扩张势力,将祸及全国……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划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点。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a)出示本课生字词和多音字:

  烽火妄图伪军凌晨呐喊

  歼灭震耳欲聋蚕食挑衅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抱头鼠窜

  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鬼哭狼嚎如火如荼

  魔爪(zhuǎzhǎo)咽(yānyàn)喉

  b)指名读,集体帮助纠正读音

  c)再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d)齐读词语

  3、质疑:说一说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的疑难问题?

  4、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历史事件?

  5、学生读课文后议一议,然后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6、根据下列小标题,试一试给课文划分段落:

  战略要地激战守桥发出号召拉开序幕

《卢沟桥》教学设计6

  一、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自然段。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这个题目里有几个生字,“卢”“沟”“狮”是要会认的字,“桥”是要求会写的字。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记这几个字好?

  早上已读了课文,谁知道“卢沟桥”在哪里?翻开书,请你找出那句话,读一读。理解“举世闻名”的意思。老师简单介绍卢沟桥:建于8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著名的旅行家曾经说过,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美丽的石桥。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卢沟桥还是写卢沟桥的狮子呢?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是写狮子的?谁找出来了?这句话有不懂的地方吗?看图:这些狮子是真的吗?但是刻得像真狮子一样,所以课文说“栩栩如生”。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关于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一句歇后语,是?板书:数不清。注意“数”是一个多音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知道什么是歇后语吗?

  卢沟桥的狮子不容易数清楚,课文第三自然里有一句话写了,请大家找出这句话来。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学习三个生字,理解这两个词。

  关于“数不清”的卢沟桥狮子,还有一个故事,想听吗?288只大狮子,其余的小狮子都是在大狮子身上。

  卢沟桥的狮子为什么数不清楚,你能根据这句话猜一猜吗?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两个方面写了卢沟桥的狮子。请你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哪些是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哪些是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来。

  2、学习“大小不一”。指名朗读。板书理解“甚至”,认读两个生字。练习说话。教室里的地板非常干净,甚至------;今天小朋友们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甚至------;小朋友把课文读得非常熟,甚至都能背下来了。

  齐读这两句。能不能把大的读得更大,小的读得更小些?背诵这两句。

  3、学习“形态各异”。听录音读课文,这一部分写了五种狮子的样子,请你分别找出来。

  你最喜欢哪种样子,你就练习读哪句,要读到什么程度呢,要让我们听了你的读,就像看到那个狮子一样。

  (1)这种石狮子我们见得最多,在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有两只这样威风凛凛的狮子。狮子吼叫起来可就了不得,你们学学狮子的吼叫。表演。再读。

  (2)轻声读。板书“专心”,学习“专”字,共几笔,书空一遍。说话。表演“低着头,专心听”的样子。读这句要轻一点,不要影响倾听哦。

  (3)“依在怀里”是什么样子,谁上台来和老师一起表演?是这样“依”的吗?看看他熟睡了没有?请你们全体读一读这句,看着小狮子熟睡的样子,该怎样读,知道了吧?

  (4)从这个“藏”字,你知道在做什么游戏?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可能在说什么?

  (5)大狮子很生气,怎么读?狮子的力很大哦,该怎样读?

  连起来把这段读一遍。

  引读。背诵。

  只有这五种吗?你能想象一种狮子的样子?

  4、第二自然段除了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有一句话,找到没?现在,你是不是感觉到了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一段呀,就是先用一句话总写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再分别从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具体写狮子是怎样有意思的。我们平时写一段话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拓展总结,完成生字学习。

  课文最后说,卢沟桥的狮子现在已经数清了,是501只。这是国家文物馆的工作人员通过编号数不清的,应该是比较准确了。但是不是绝对准确呢?以后我们到北京卢沟桥去可以数一数哦。

  看生字表,刚才我们在课文学习中已经学了不少生字了,还有哪几个字没有讲到?出示生字卡:朝,母,熟,容,易。认读。把所有字卡放一起开火车读。

《卢沟桥》教学设计7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具准备:

  1张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

  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2.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

  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

  3.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

  2.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推荐作业

  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

  大的

  大小不一 小的

  卢沟桥的狮子 有的

  形态各异 有的

  有的

  有的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教后记:

  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

  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卢沟桥》教学设计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用上“侵占、吞食、妄图、咽喉要道”说说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桥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学习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并思考每个时间段都发生了什么事?用小标题概括。

  3.交流并相机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 黑夜偷袭

  第二天凌晨 城中血战

  当天晚上 桥头激战

  4、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个深夜,对于日军的偷袭,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指名读,结合理解:挑衅、蓄谋已久。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5、默读2——3自然段,画出关键词来说明。

  (1)交流:并指导朗读

  生:“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

  (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

  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把我军的形象通过读来表现出来(誓死卫国)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我军胆小懦弱,不堪一击,再次向我军发动进攻。

  三、学习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词句,用 “~”划出写我军英勇战斗的词句,从中又感受到什么,简要写写你的体会。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

  大刀:

  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卢沟桥》教学设计9

  教学任务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

  (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

  (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3.出示投影,指导看全景图。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5)同学们从以上五种不同的形状中,体会出了每种形状都很有意思。卢沟桥的狮子是不是只有这些形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6.引读。师:这些狮子真有意思———生:它们有大有小。师:大的———生:大的……小的……师:它们的形状———生:各不相同。师:有的———生:蹲坐……师:有的———生:低着……师:有的小狮子———生:偎依……师:有的小狮子———生:藏在……师:还有的小狮子———生:大概……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整体优化,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总评:本“教学设计”运用“质疑———析疑———解疑”的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将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朗读训练、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教学有的放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图文紧密结合这一“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图说图意,牢牢把握“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结构模式,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言的理解和积累结合起来;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卢沟桥》教学设计10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的热情不高,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对这种情况,除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之外,还应改革教学方法,将教学的着眼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上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动因。教学活动一旦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必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乐学环境,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在学习过程中生情、人情、动情、移情。笔者以《卢沟桥烽火》为例具体来谈。

  一、导入新课,在具体情境中生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就应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就需要外力的推动。就是要放飞一群“蜻蜓”,也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生发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卢沟桥的烽火》一文再现了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抗日历史,揭露了日寇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的滔天罪行,讴歌我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顽强抗日精神。在导入新课时,我这样设计:

  1.观看卢沟桥图片。

  过渡:这就是卢沟桥,它历尽风雨沧桑,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2.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

  3.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1)播放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的一首歌《松花江上》。

  (2)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补充小结:“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短短4个多月,中国12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日本本国领土的3.5倍)的锦绣河山和无尽宝藏被断送得干干净净。从那时起,东北三省300多万父老乡亲沦为了亡国奴。然而,这仅仅是日寇狼子野心的一小半部分,大家知道他们真正的侵略目标吗?”“侵略全中国!”孩子们愤愤回答,“对!侵占全中国,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于是他们又故技重施,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这一段新课的导入,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到持定的情境,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内心升腾起对日寇侵略行径的憎恨,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探究的欲望也被唤起。于是,他们带着憎恨的情感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在自主建构中入情

  学生萌生了探求的欲望后,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初读感知,让他们在自主构建中披文人情。何为“自主建构”?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指出:即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自主建构中人情,即是指阅读主体根据自己知识背景、生活阅历和主观意志主动地构建知识,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迈进文本情感的门槛,初步感知作者、文本的情感。《卢沟桥烽火》教学如下:

  1.出示初读要求:

  (1)通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多读几遍。

  (2)运用适当的方法识记生词、理解词义。

  (3)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概括段意,在此基础上,试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主学习效果。

  (1)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交流生字词学习。

  (2)从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三方面交流脉络梳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在一定意义上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这一环节,学生从生词的学习到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的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实现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披文以人情。

  三、研读文本,在品词析句中动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学生情感的波澜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如果说学生在初读感知中的自我建构是迈进文本情感的门槛,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人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品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如教学《卢沟桥烽火》2-5小节:

  1.出示要求:

  (1)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2)合作完成表格(提示:抓住最能体现日寇本质和我军精神的关键词)

  (3)各组选择感受最深的时间段,就所圈画的具体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并读出这种感受。

  2.交流研读感受。

  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生::从“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词语中,我体会我国军民英勇顽强。(板书:英勇顽强)

  生:从“人仰马翻”“疯狂吼叫”“狼狈而逃”“哭爹喊娘”“猝不及防”“抱头鼠窜”等词,我体会到日军蛮横狼狈。

  3.引导感情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部分教学,我先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有“牵引”和“指导”,而是让学生以“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的汇报方式,使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感知于文字,受知于心悟,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在读后交流感受,伴着对文本的步步诠释,学生们情感涌动。此时此刻,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的感情朗读,抒深切真挚之情,使学生情感的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形成强烈的共振,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四、拓展延伸,在实践活动中移情

  拓展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不应随课文学习的结束而结束,应引领学生的情感向课后发展延伸,并产生移情活动。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训练:

  1.把“卢沟桥事变”经过讲给父母听。

  2.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①周围有多少人知道“卢沟桥事变”?

  ②他们如何看待日本侵华战争?

  ③从你的调查结果看,这些调查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认识?

  3.收集日军侵华资料,在校内办一个日军侵华罪行资料展。

  这一训练不仅架起了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也培养了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如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学生在活动中将课堂上形成的情感体验带到课外活动中,并使之进一步升华。

  至此,本课以“情”为切入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被学习为自学习,学生在浓烈的情感氛围中感悟了课文、品味了课文,提升了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

《卢沟桥》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 __,接着讲了 ,最后讲了 。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发散练习:你能通过想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卢沟桥上还有什么形态的石狮子吗?

  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 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的精神。

《卢沟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初步感受列数字与举例子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2、学习课文,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

  3、结合语言坏境,明白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感受列数字,举例子的写作手法,会用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2、感受“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教具准备

  1、搜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卢沟桥有了哪些了解呢? (它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它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世界闻名,每年的7月7日,人们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等等)

  过渡:真棒,早在13世纪,有位旅行家就给予了卢沟桥高度的称赞,有谁知道,这位旅行家是谁吗?他又是怎样称赞卢沟桥的呢? (生答)

  2、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嗯,他称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那同学们,他为什么这么称赞呢?是什么让他又有这样的感叹呢?

  二、自主探究

  课件:

  1、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2、你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上汇报自主探究结果

  汇报预设:

  1、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桥长、桥宽等等

  2、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有的…有的…

  师:是的,真能干,也就是我们书上第几自然段介绍了卢沟桥?(生答: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的数一数,这段话中一共有几句话?(生答:共9句话)

  (三)请九位同学一人读一句。

  (四)边读边说说那一句讲了什么?

  (五)读完后,生评。

  (六)全班在带上感情,齐读

  (六)详细分析卢沟桥的建筑特点

  师:那读完了,你能说说每一句话都分别讲了什么呢?

  ①设计科学,造型美观②全长多少③石拱④石桥墩

  ⑤发水,连拱桥完好无损

  ⑥桥宽⑦桥面

  ⑧石狮子

  师:那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第一句写了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后面就分别写了桥长,桥宽等等,第一句和后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呢?

  (总分的关系)

  师:从完好无损可以说明了什么呢?

  师:从描写石狮子的语句中,你们发现他一共讲了狮子的几种姿态?省略号说明了什么?你还能想象一下它还有哪些姿态,说说看。

  (引出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师:真棒,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修辞手法。这就叫做排比。

  排比句的作用: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举排比句的例子,赏析。师:同学们,排比句的用法,你们会了吗?那你们现在读懂了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

  过渡:同学们,文中除了排比句,还用了大量的'具体的数字,请你们快速的找出。把数字去掉,试着比较两种方法,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

  (七)总结列数字写法的好处

  过渡:现在,你们想给卢沟桥一个怎样的称号呢?或者有什么词来形容它呢?师:是的,多么雄伟壮观的建筑啊,我们对它真是叹为观止,真不愧是赋予了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称号的卢沟桥,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人们记住的仅仅是它雄伟壮观的外形吗?它的身上还具有一个怎样让人难忘的故事呢?

  三、小组合作讨论

  课件:

  1、快速的读一读第4—5自然段

  2、再在组内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把搜集到的有关卢沟桥的历史资料,在小组内总结

  4、由小组代表说说,介绍卢沟桥的故事,并说说为什么人们要去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一)小组交流、讨论

  (二)小组汇报展示

  四、观看“七七事变”的相关资料或视频

  五、总结

  (一)说说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如果你是卢沟桥的解说员,你会怎样介绍卢沟桥呢?

  七、课外拓展

  请仔细观察家乡造型美观的建筑物,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把它介绍给全班同学

《卢沟桥》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三、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教学反思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初步接触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的好处,并且鼓励学生在今后善加利用。

  2、重视观察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卢沟桥的造型美观时,先是让学生说一说省略号在这里起的作用,然后想象卢沟桥的狮子还会有哪些姿态,让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

  3、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培养学生有序的说话。

  教学完本课,反思整个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1、教学评价力度不到位,教师语言感染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的语言感染力不强,对学生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的气氛有时比较沉闷。

  2、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化。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集体读。其实,在学习重点语句时,比如在学习狮子姿态各异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采用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断完善。

《卢沟桥》教学设计14

  学习重难点:了解“卢沟桥事变”之前的背景。

  学习准备:先学后教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件发生在抗战时期非常重要的事件——卢沟桥烽火(板题)。

  二、出示目标。

  师:请大家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为什么“卢沟桥”会成为咽喉要道。

  师:有信心达到目标吗?

  生:……

  师:接下来的学习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读准课文,掌握生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生字把课文读准确)

  (一)、自学提示:给你们3分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组成的`词和第一次见到的新词,多读几遍。(发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问同桌。)

  (二)、先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后教

  1、出示生字新词:烽、妄、伪、凌、歼

  1)、你能给生字注上拼音并组词吗?

  2)、你如何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咽喉要道”、“蓄谋已久”、“众寡悬殊”、“同仇敌忾”

  2、指名读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错的及时停下来,及时纠正。

  3、还有谁想读?(多给学生机会)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了解“卢沟桥事变”之前的背景。)

  (一)、自学提示:给你们5分钟,轻声读课文,重点读第1自然段,能否结合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为什么“卢沟桥”会成为咽喉要道?

  (二)、先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整理收集的资料。

  (三)、后教

  1、师:“卢沟桥”会成为咽喉要道,你觉得应该先从哪说起?(“九一八”事变)

  2、师:“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回事?(学生发言)

  3、师:还有什么原因让“卢沟桥”成为咽喉要道?(老师可以适时指导)

  五、当堂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nà、hǎn、wànɡ、tú、zhèn、ěr、yù、lónɡ、fēnɡ、huǒ、jiān、miè、línɡ、ché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抱头鼠()、同仇敌()、恼羞成()、哭()喊()

  奋不()()、人()马()、()以继()、众志成()

《卢沟桥》教学设计15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卢沟桥》,师生板题。课件1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强调读准字音)课件

  2(重点指导“燕”字:直接读,强调读准调值,本课应读“yān”指导书写“燕”,教师范写,强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运笔及笔锋)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也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卢沟桥的,现在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哪几个方面?课件3

  二、理解感悟,探究交流

  1教师:其实呀,早在十三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于世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一生周游世界各地,在中国就游历了17年,游览了无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当他看到卢沟桥,不由得发出了由衷地赞叹。你知道他是怎样赞美卢沟桥的吗?学生在书中找出相关语句。

  1)指名读或齐读,马可波罗是怎样称赞它的?读出马可波罗的称赞!课件4

  2教师:听到这样的赞叹,你想知道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吗?(想)你知道哪一段是对卢沟桥的介绍吗?(学生反馈) 3自由朗读第二段,用笔画出哪句话是对卢沟桥最好的概括?画完后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课件5

  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归纳板书:设计科学,造型美观4再读第二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造型美观?请同学们自己读书,划出相关语句,划重点语句,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巡视。课件6

  5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1)哪些地方看出路卢沟桥设计科学?

  ①学生自由汇报设计科学的句子,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课件。课件7

  ②理解“设计科学”(桥下,桥上)课件8课件9 ③渗透列数字说明方法,出示课件图,理解专业术语。这里为了清楚地介绍桥的设计意图,用了很多的数字,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列数字”,同学们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课件10

  2)哪些地方看出造型美观?

  ①指名汇报造型美观的句子。

  ②学生齐读。课件11

  ③作者为了说明这样设计的科学,特别举了一个例子,讲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④师生配合读,课件一张一张展示。(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真是……。)课件12,13,14,15,16板书: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⑤指导朗读:逐句指导,达到目标:母子相抱(幸福地、温馨的、陶醉的)相互戏耍(开心地)倾听流水声(静静地)检阅车马(威武地)课件17

  ⑥指导后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指导点拨。

  ⑦各种形式读,个人竞赛,小组竞赛,体现指导成果。

  ⑧熟读成诵注意朗读指导的针对性,扎实的效果,评价性语言的运用:谁能读的更好?谁能像他一样好?谁能读出幸福的语气?

  ⑨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很多中不同的姿态?)

  ⑩会有哪些不同的姿态?练一练,写一写。课件18(提示指导总——分——总)

  课件19,20,21,21,23,24,观察狮子各种形态,动笔练一练,写一写。

  教师巡视,指导(有的小狮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有的翘首望着远方,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有的狮子脚踩绣球??学生自由说。

  课件25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对这里的狮子做了生动地刻画。

  (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

  真是:(学生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教师指着黑板的板书) 3)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课件26,27 (欣赏八景)

  清代乾隆皇帝提笔写下卢沟晓月,并赋诗一首: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4)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男生思考:这一自然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

  (总——分)课件28

  5)感受到了桥的科学和美观,看到了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狮,你想说些什么呢?

  (男生齐读课件29)

  三、小结全课

  1教师:就是这座设计科学的桥,这座造型美观的桥,这座美的奇观,它还记载着一段令国人难忘的历史。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6卢

  沟

  桥

  设计科学

  完好无损

  闻名世界

  独一无二

  造型美观

  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美得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