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我和父亲对话的内容。
2、学生质疑问难,抓住文本中最难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感受学习的方法------抓联系
3、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学习过程:
一、快速记忆,运用归纳。
师:在我们的第一节课的学习中,大家接触过这样的几个词语。(出示)
放好鱼饵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筋疲力尽
再次乞求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遇到诱惑 父亲告诫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齐读这些词语,欣赏那位同学背诵得更快。
指名一位同学背诵,揭示背诵方法-------抓词语之间的联系。
请一位同学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说几句话。(学生说话)
师:我们再背诵这些词语就方便多了。(齐背)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说得那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吉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别出心裁,在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后,让学生快速地背诵这些词语,开始还让我们不明白其中有什么奥秘,当让学生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说几句话是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此举有三得之效:一是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是悟得记忆迅速的方法,三是还复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做法,真正地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质疑问难,联系思考。《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质疑问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说得那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个故事中,你们觉得最难的,确确实实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是哪里?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把学生的问题整理在黑板上,形成板书:
诱惑的“鱼” 道德实践 严格要求
师:你们觉得最难理解的地方集中在一段话中。
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点评: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强调“学”本位论。它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把“学”放到核心的位置,以“学”为中心、为目的、为主线,教师围绕“学”而教,课堂以“学”来组织。)
(二)突破难点之一,简单“是”“非”实践难和“严格要求”
1、师:我们先来做几道判断题,由你们来判断“是”和“非”。
上课应该专心听讲,积极动脑。(是)
红灯亮了,我们赶紧过马路。(非)
试卷上有一道题老师少扣了一分,我不能告诉老师。(非)
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我提前钓上了一条,应该把它放回去。(是)
(点评:架设文本与是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水到渠成。)
2、师:你们很会判断,这就叫是非易断,实践起来呢,却不那么容易。文中的我就是如此。我们把整个心都沉潜下去静静地读课文2----8自然段,书找一找为什么难的理由。
出示:父亲让我把刚钓到的鲈鱼放回去,实在是太难了:
······
板书:我
难以实践
不易钓到 (钓)
鱼大难得 (鱼)
父亲喜爱 (父)
只差两小时 (时)
无人知晓 (人)
师:我们特别会读书,读书很细致,谁能把这些原因结合在一起说一说。
这就是细致读书,抓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
板书:细读书 抓联系
(点评:欣赏这一部分的的教学时,我想到了吉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呈“点”状的,它很单一,而不全面,需要我们引导他们读文本时联系起来考虑问题,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如果经常性的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将会向纵深方向发展。)《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设计
3、朗读课文的指导。
讲解让我们明白了道理。让朗读丰富我们大感受。两位同学合作,一人读父亲的话,一人读儿子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两位同学朗读)请两位同学上场,我们边看屏幕上的文字,边听他们读得怎样。
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引导)朗读,不只是读书上的文字,重要的是读出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情景,读出文中没有直接告知的内容。
师:看“我”说话的内容,正因为鱼如此之大,如此漂亮的鲈鱼,所以我急切地问道——
生:(急切地)“爸爸!为什么?”
师:正因为鲈鱼不容易钓上来,所以我大声争辨道——
生:(大声争辩)“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对,读书就应该这样读,联系作者的心情,想象当时的`情景来读,才能读好。再看父亲的表现,(在课件上圈出“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和“不容分辩”,这些词语)谁能代替父亲说一说当时没有说出的话语)
出示: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想:( )然后把目光指向我,说:“孩子,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
(预设学生的表达:如你现在把鱼带回家,就是贪小便宜,如果把鱼放回去,就是光明磊落,遵纪守法,做人就应该诚实自律。不管有没有人在场,任何一种理由都不行。)
师:说得太好了,这就叫“严格要求”,(在板书上“严格要求”的旁边打上“对钩。”父亲是这样想的,联系了父亲的心境,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感觉一定跟刚才不一样。
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
师:我们体会到了这一些,再读父亲和儿子进行对话,一定能读得更好。邀请女同学读“我”的话。男同学读父亲的话,我做解说。
(点评:吉老师巧妙地利用了语言的空白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深入了,有感情的朗读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师:我从小就受到了这样严格的教育。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了,我邀请女同学再次朗读刚才我们不理解的一段话-----
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难点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这样严格的教育已深入到我的心灵,以后的每一天我都是照着父亲的要求去做的,钓鱼的启示已经渗透到作者生活的各个方面。
师:三十四年来,他会遇到很多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生:金钱、地位、名利……
师:有那位知识丰富的孩子能联系他的职业来说说吗?
(在引读中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如下为预设:
师(引读):对,我是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有一笔不是我劳动所得的钱送到了“我”的家,面对这样的诱惑,我想起了父亲的话-----
生:(读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因为我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的做法是—-
生:把钱退回去。
师:对,这就是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结婚时正需要一幢房子,某一建设单位知道了这件事,把一幢房子送到我的手上,要我答应泄露某些建筑设计的秘密,面对这样的诱惑,我想起了父亲的话----
生: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因为我从小受到了父亲的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的做法是—-
生:坚决不要这个房子。
师(板书十字路口)面对诱惑,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父亲的谆谆教导,使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点评: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解答疑难,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三、提升认识,学生写话
读《钓鱼的启示》让我进行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它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这是我的想法:
出示:谁都知道要自觉地遵守规则,可是很多人却为了一时或小或大的利益不能自律如闯红灯只为了回家快一点儿,考试作弊就是为了得到一个虚假的分数等。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面对诱惑的时候,做些什么,在别人没有发现的时候做些什么。“非常的境遇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学生写话和交流。
(点评:让学生写读了此文的“启示”,依然有难度,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也是一种引领,学生借鉴老师的表达,借用具体的生活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表达能力。)
师:时间流逝,我们的学习也要戛然而止,那个夜晚却深深引在我们心中,父亲那句启笛人生道理的话语依然在我们的脑海回荡----
生:道德只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同时我们初步感悟了一种学习方法,细读书,抓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让我们的语文能力步步提升。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比较清晰表达出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和“钩”容易混淆
钓钩
我和父亲在鱼xx上放好鱼饵,把xx线抛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家伙上xx了。
师:很多人喜欢钓鱼,因为能从钓鱼中得到许多快乐,而从钓鱼中能得到启示的人并不多,(板书:启示)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弗蒂就是其中一位,(齐读课题)来看看作者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什么终身有益的启示?
二、检查读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再读一遍课文。
出示检查字词
溅起涟漪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鱼腮翕动
沮丧告诫诱惑实践抉择操纵嘴唇
.出示长句子: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好这一段话。
三、整体感知
师:课题是“钓鱼的启示”,一看就知道,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钓鱼,一是“启示”,请通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小时候钓鱼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成年以后得到的启示?
生: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写作者获得的启示。
生:第一到第九自然段是写钓鱼的事情。
师: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生:课文写的是“我”跟着父亲去钓鱼,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我依依不舍的把鱼放掉了。
师:我能给你的答案打80分,其中最主要的漏掉了,会让人产生歧义。这父亲凭什么要让人把鱼放了呀!
生(恍然大悟)是我在鲈鱼开放日前就钓着了鱼,父亲才让我放鱼的。
师:请同学们组织好语言再交流。
生:“我”跟着父亲去钓鱼,在鲈鱼开放日前两小时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坚决要我把鲈鱼放掉,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到了湖里,这件事情中让我受到了启示。
师:我们这样概括依然会让人产生歧义。我当时就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启示吗?
生:不是的。
师:(出示)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钓到了鲈鱼放回湖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当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后,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经历的事情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你们觉得老师出示的文字值得你学习的在哪里?
生:你增加了最后一句话,使整个内容概括全面了,不会让人产生误会了。
师:结合老师的提示修改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生修改表达
四、品味心情变化,体会句子含义
师:这件事情,已经三十四年过去了,同学们,很多事情不消一年全都忘记了,三十四还记得。结尾写到。
出示: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
学生朗读,读出“记忆永久”。
师:永远印在我心中的是月光如水的美好景象。
学生朗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能够把一件事情记得这么清楚,一定是这件事情中,让自己的心里触动非常非常大。我们来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钓上了一条鱼非常得意,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时,我的心里非常着急,也非常难受,最后依依不舍把鱼放走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导。
得意→(急切)→(难过)→(不舍)
师:“我”的得意原因是钓着一条大鱼,(板书:鱼很大)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
学生朗读后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多位学生朗读
师:“从来没有”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十一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三十四年过后
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指导朗读,感受鲈鱼的大。
师:让我们一起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相信大家脑海中也一定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怪不得“我”和父亲会这样得意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呢!我急切,我难过,我“不舍”把鱼放掉,仅仅就是因为鱼大吗?默读3---9自然段,找到相关的理由。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
师:介绍有关鲈鱼捕捞开放日的有关知识。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弱,因此在产卵期禁止捕捞。
生:现在是(晚上十点),而这时离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这条大鲈鱼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
生: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没有任何人看见。
生:我能钓起着这条鱼,很有成就感,现在要让我放了鱼,真的难以做到。
师:按照规定,提前钓到鱼,就应该放掉,不放鱼就是错误的行为,
这就叫------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词语默写
沮丧告诫诱惑抉择操纵嘴唇实践
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不容争辩依依不舍
学生默写后订正。
二、品读课文
师:课文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结合听写的词语)
生:(读)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筋疲力尽地钓起了一条大鲈鱼,在父亲不容我争辩中,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钓鱼的事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按照规定把鱼放掉是对的,把鱼留下是错的,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太难太难了。
生:(结合板书回答)难在无人知道自己是在鲈鱼开放前两小时钓到的,难在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钓到了,这条鲈鱼太大了。
师:是啊!(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说,晚自习就应该安安静静学习。事实上,我们都做到了吗?
生:没有做到。
师:是非易断,实践难。如果不是父亲,“我”绝对不会把鲈鱼放掉的。父亲做了哪些呢?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老师巡视指导。
生:(读文)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读文)父亲一看时间没有到,就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要我把鲈鱼放回去。
生:(读文)父亲平静地说:“你还会钓到别的鲈鱼的。”
生:(读文)父亲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的。
师:父亲外在的平静,其实内心很不平静,所以“盯”了鲈鱼看了一会儿,才说:“你得把鱼放回去!”这个“得”什么意思?
生:必须。
师:是不容商量的,必须把鱼放回去。父亲想什么呢?
生:父亲心想:虽然这条鲈鱼的确漂亮,但是,现在不是鲈鱼开放日,就要按照规定去做。
师:这个“但是”在这里用得好。是啊!鲈鱼再大,钓鲈鱼再困难,即便an是无人知道,可是……
生:可是,如果我让孩子把鲈鱼留下了,他以后看到什么自己喜欢的都挡不住诱惑,就会犯错误了。
师:人们常说,父母是儿子的老师-----
生:(恍然大悟)我虽然也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是不能让儿子把鱼留下,我要为儿子树立榜样,否则,我以后怎么教育儿子啊!
生:我只有在他小时候严格教育,才能使他长大以后不犯错误。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旁白,男生是小詹姆斯,我读父亲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我虽然万分不舍,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
生:(读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四、读启示,写感受
师引读课文最后第二段: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也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学生读: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这段话含义非常深刻,这些部分已经明白(圈划出“严格教育”和“道德只是个……却很难)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什么呢?
生:小时候是考试只有98分,老师错判100分了。
生: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10元钱。
师:长大以后他做了著名的建筑师。
生:别人给他金钱,让他干违法的事情。
生:名誉、地位都充满诱惑的
师:詹姆斯受到诱惑,犯错误了吗?
生: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读文)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与终生的启示。
师:成为父亲的詹姆斯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带到湖边,把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告诉子女,并拿出自己写的一本书,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出示)《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在扉页上有一句话
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
师:请你们把作者的心声补写完。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面对诱惑的时候,正确判断是非,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面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小时候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3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第一批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校,新课程的理念不仅为教师的所掌握,而且已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校学生在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已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了爱提问题,敢于探索的好学风,对学习语文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如读中感悟,抓关键词理解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过程:
一、抓住“启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生说)
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紧扣重点,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钓到鱼时:紧张、激动。放鱼时:“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抗议。放鱼后:悲哀。
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6、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②“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学的想法一样,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这些能体现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掉大鲈鱼的心理的词语。
[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议论文本
1、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钓鱼活动,却对詹姆斯的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16自然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2、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
5、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次钓鱼得到的启示,注意语言要精炼,概括性要强。
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思路:学生已经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内在联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领悟“启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充分议论,发表见解来进行自我教育,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得多。]
四、读写结合,升华文本
1、小练笔。生活处处有规则,学了这篇文章,老师心潮起伏,不禁要对所有的人说:“人们啊!请自觉遵守规则吧。”同学们,你们希望人人遵守规则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也可以为洗手间的水龙头写一则“用水须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需要人们遵守规则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秩序井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
[设计思路:学习语文是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的过程。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升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总体来说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注意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尝试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活用文本,感悟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钓鱼的启示》文质兼美,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学时,我尽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进入文本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另外,还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作用,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转换角度,体验内心。文中的当事人经历的事是学生未曾经历的,如何让学生与主人公的感情产生共鸣?我两次采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让学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验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培养能力,激发情感。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朗读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情感。
本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如在湖边钓鱼除了遵守时间的规定,还应注意什么?(如保护环境等)这样,学生写的文章会更充实。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介:《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本设计是第一课时,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的心情变化过程,为第二课时深入领悟启示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爸爸的话语中所包含的对我的期望。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由钓你想到了哪个字?引导区分钓和钩,再书空写。)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情的语言,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课件显示)
分别指名读,纠正音。再齐读。
识记字形。
注意观察屏幕中的词语,粗体字都是本节课要学会的字,认真观察字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详细概括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简练概括,并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预习基础,让学生凭对课文的印象及语言的直觉感知,自由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品词析句,深入体验。
感受我的依依不舍。
1、品词。师:同学们,我愿意把这条大鲈鱼放回湖里去吗?(不愿意)文中写到放鱼的细节中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依依不舍)谁能读出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情感?(启发学生想其意,读出情)
2、析句。屏幕出示句子:
引导学生带着依依不舍之情,读这个句子。
过渡:这种依依不舍之情还表现在哪些句子中,请迅速找出来。
在学生汇报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如下:
句一:
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在说出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舍不得,伤心)再引导学生读出句子包含的情感。
句二:
引导:你觉得这句话告诉你什么样的心情?(乞求,还是依依不舍)再启发学生读出情感。
句三:
引导: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急切)带着这种感情读。
师: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这就是读书的境界。全班同学一起再读这句。
引导品读这三句。感受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所包含的依依不舍。
过渡:一句句,一声声,都是难舍之情。我为什么这样依依不舍?我的依依不舍有理由吗?从哪里找到我的依依不舍是有理由的?速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二)感受我为什么依依不舍
1、理由一:
分析理由一:这条鱼大,且漂亮。深入读,体会作者那种惊喜自豪之情。再启发读出情感。
理由二: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理由二:作者从来到湖边到钓到这条大鱼共花了多长时间。再去体会,去感悟这条鱼来之不易。
理由三:
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分析理由三:这条鱼带回家去也不会有人知晓。
过渡。刚才同学们这么一说,这条鱼这么大,这条鱼那么来之不易,这条鱼带回家去也不会有人知道。难怪我会这样依依不舍。但纵有百般理由依依不舍,却又不得不舍,而且不得不舍的理由还只有一个,是为什么呢?
(三)感受父亲的良苦用心
启发学生找书中的句子说出原因。
1、句一:
引导分析原因之一:时间没到,不能违背规则。
师:与捕捞开放相对的是禁渔期。老师这里收集到中国的部分禁渔期。大屏幕出示资料:
分别找三名学生读资料,并算算禁渔期有多长。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什么是禁渔期,感受资料中禁渔期之长,与文中捕捞鲈鱼开放时间只差两小时的时间对比,体会这两小时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师:刚才的资料可以看出,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最后短短两个小时,就有那么重要吗?和你的同学讨论讨论。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两个小时意味着诚实,守信,意味着良好的道德。
师评价:是的,父亲也是这样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这两个小时代表的就是同学们说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钟,也应该生说(把鱼放回去。)
过渡:为了让我做到这点,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容争辩)父亲不容争辩的态度表现在哪些句子中呢?
2、句二:
引导:句子中哪个字表达出了这种不容争辩的态度?(得)
父亲态度这样坚决,不容许我讨价还价,这条大鲈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起来的,父亲这样做,是不是不讲理,不爱我的表现?
启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父亲这样做恰恰是爱我的表现,他想让儿子从小就养成自学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品词析句,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加深认识。】
情感升华,自学探究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板题导入,齐读课题。
A 与学生交流:“启示”怎么理解?对课题有什么疑问?相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
B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相机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让学生领会到本文的写作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C 拿起笔来把“钓鱼的启示”画出来。(生画,师指名读画的句子。)
读了句子有什么问题呢?相机引导学生回到故事的开始,从头品读故事,从而使学生明白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 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师引导:我为什么不想把鱼放了,而父亲坚决要我把鱼放回湖中,你同意他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4、深入品析:
设问:“我”钓到鱼了吗?心情怎样?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
(1) 指导读好重点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多媒体出示: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启发: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 要读出惊喜之情),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
(2)启发:“过了好长时间”,联系上下文,过了多长时间? 钓上大鲈鱼,我们心情如何?当父亲一定让我放回湖中,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合作,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和孩子的对话。
(3)启发:就在这时候,到处……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我”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学生发言、小组讨论:
三、突破难点、感悟“启示”
启发:等了那么长时间才钓的鱼,却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坚持下,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放掉了。你认为这条鲈鱼该不该放?此时父亲心里是怎么想的?下面结合实例,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
(1)、[课件]播放:关于鲈鱼的资料,猜想父亲让我放鱼的真实想法。
(2)、假设拿回鱼后,今后的做事态度,猜想父亲让我放鱼的真实想法。
(3)、你认为怎么做才算得上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猜想父亲让我放鱼的真实想法。(无论有没有人看到,都应该遵守道德)
(4)、读写结合:此时父亲什么也没有说,他心里想:
五、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启发:从一件小事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从日常小事得到锻炼,必将走向成功。转眼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现在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2、激发学生发言
启发:作者希望我们也勇敢地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出示名言)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六、扩展思维,小练笔
师:让我们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学生思考,动笔)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照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正确认读14个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读出14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读懂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
学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前准备:
学生: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正确读出14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读懂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
齐读目标。
三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我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捕到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放了鲈鱼,我从中得到启示的事。)
这是一篇记叙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课件出示:
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鱼鳃 、翕动、嘴唇、抉择、
开火车认读,注意红色的.字是本课生字,要读准字音,学生跟读。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带来的启示。
1、 课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课文中写到钓鱼给我带来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是”什么意思?“非”呢?
2、得到这个启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五、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条鱼是不是我一下子就钓上来的?你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2、这鱼怎么样?
3、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得意)
4、小结:这是条多么可爱,多么漂亮的大鲈鱼啊,我从来没有见过,今天,我竟钓了一条这样的鱼,我真得意,真兴奋啊,但是爸爸的一句话让我从快乐的云端一下子跌进无底的深渊。
{让学生明白,通过对钓鱼的细致描写,明白鱼来之不易及鱼很可爱。}
六、 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出示课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爸爸让我放鱼,从我的语言中可以看出我不想放掉,那么我不想放鱼可以有哪些理由?找到相关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鱼很难钓到;这鲈鱼又大又漂;离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已经接近开放日的时间了;周围没有人看到)
2、分角色朗读
3、结合第四自然段,想:爸爸为什么让我把它放回湖里去?(因为离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
钓到这条大鱼时,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画出描写父亲动作神态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课件出示句子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出爸爸也很喜爱这条大鲈鱼。爸爸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爸爸也舍不得放掉这条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他也一定在经历着道德的考验)
4、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面对着这样一条漂亮的大鱼,尽管有点舍不得,但父亲的态度是平静而又坚定的,齐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在这次钓鱼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在对与错面前,父亲坚定地选择了前者,再读——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6、小结:从我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我是不愿放这条鱼的,道理很简单,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很难。
7、出示课件: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8、学生自读,男好生分角色读。
七、学习第八自然段
1、出示课件: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想像一下,这时,作者心里想对父亲说什么呢?
2、乞求是什么意思?
3、爸爸,我想:
4、学生说说小作者想说的话。
5、出示课件:当父亲看到儿子用那乞求的目光看着自己时,面对着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站在在是与非的抉择面前,他又会想些什么呢?(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对与错,绝不能让他做一点错事)
6、爸爸会想:……学生说。
齐读第九段。
7、爸爸对我是很严格的,正因为如此,爸爸让我学会了,让我懂得了,让我知道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拒绝诱惑
八、 学习第十自然段
1、出示课件: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①、这里的“鱼”指的是什么?(诱惑)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②、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2、教师进行提示
学校里,教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对于这样的与你怎么办?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拾到手机而没有人看到时。
3、教师小结
作者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生活中,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我们经常遇到,把握自己,拒绝诱惑,你就是个诚实的有道德的人。其实,不只是小作者希望同学们做到不是自己的不能要,做个有道德的人,很多的名人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并自己去实践的。
九 、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
5、学生自读。
6、教师小结。
十、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 放鱼
启示
得意 急切 乞求 依依不舍 感激
语言 动作 神态描写
拒绝诱惑
做一个有道德的诚实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
在本课学习中,我将努力追求“本色语文”的教学观,体现课堂“原汁、原色、原味”的特点。从文章的主旨出发,沿着中心句层层解读文本。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为主线,有目的读,逐层深入的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力求做到“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在人文熏陶时不忘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引导学生在感悟体会文本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得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联系上下问理解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略)
第二课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联系生活,引发讨论,拓展对“规则”的理解,并指导编写“规则”。(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破题,抓文章的主线,走近“启示”
1、解读课题,抓住重点词“启示”
2、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找到“启示”具体内容,出示中心句
正像父亲教诲的那样,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诱惑的时候。
4、初读中心句。重点品读“诱惑”。
二、走近鲈鱼,解读“诱惑”
1、就34年前作者和父亲一同去钓鱼这件事情而言,作者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诱惑”?(一条又大又美的大鲈鱼)
2、找出文中描写鲈鱼的句子,视学情进行品读,体会詹姆斯内心的惊喜。
重点研读句子:
①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鲈鱼。
②他发现,这不是翻车鱼,而是一条大鲈鱼!
3、过渡:这样一条又大又美的大鲈鱼,对于一个喜欢钓鱼的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可是严肃的父亲却不容置疑的要求小作者把到手的鱼放回湖中,小作者情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近詹姆斯和父亲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他们心理历程吧!
三、走近主人公,解读“道德抉择”
1、小游戏:读词秀
眼珠瞪圆→尽力压抑→大声抗议→小心翼翼→十分悲哀
2、找出词语的特点(都是描写詹姆斯心理的词语,詹姆斯的心理在变化。)
3、找出詹姆斯心理变化的语句,读一读,并做好批注笔记。
4、交流:詹姆斯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惊喜——沮丧———悲哀)
5、通过分角色朗读、对比读、设身处地读,重点品读课文5—11自然段,体会詹姆斯和父亲的心理。理解詹姆斯和父亲对于规则的不同态度。
①合作朗读父子对话部分,体会詹姆斯的沮丧和父亲的理智。
②对比读4和11自然段,体会詹姆斯由惊喜转为沮丧的过程。
③出示“金钥匙”,将课文中重点段中作者该成“我”进行品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探究父亲的.心理:父亲喜欢这条大鲈鱼?他为什么必须要自己的孩子放回鲈鱼?你赞同父亲的做法吗?
7、读写训练:假如你是詹姆斯的父亲,此时你是怎么想的?
读写训练:
詹姆斯的父亲面对着这条大鲈鱼和苦苦哀求的儿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再次品读中心句,深入理解“诱惑”(不仅指物质上的“诱惑”,更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该如何实施道德的抉择。)
四、联系生活,走进“启示”,升华文本。
1、读课文第14自然段,理解“鱼”的含义。
2、联系生活中的系列道德问题,探究我们的做法。
3、回归文本:34后的那个委屈的小男孩在回忆起自己当年的那段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如果你是詹姆斯,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5、再次朗读中心句,加深理解。
6、作业: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创作一条道德名言,并展示交流。
7、小结,赠送名言。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29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
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点评:
本文的教学,首先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其次,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认识活动。默读自学、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进行超文本解读,这些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断深入,认识结果不断完善。
教后小记: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
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9
一、直入启示,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齐读课题《钓鱼的启示》
要注意里面是一点,要注意和鱼钩的“钩”相区别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是一个月光明媚,四周静悄悄的夜晚,离钓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作者和父亲跟往常一样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我偏巧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太喜欢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亲坚决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儿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话,放了那条来之不易的大鲈鱼,儿子当时才11岁,当然也就充满了对父亲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过去了,那个捕捞鲈鱼的夜晚却让作者终生难忘。
二、围绕启示,品味感悟
1、课题是钓鱼的启示,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2、钓鱼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3、出示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是什么?(预设答案:是指正确,对,应该。)
“非”又是什么呢?(预设答案:非指错误,不对,不该。)
谁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道德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对和错的问题,但是真正做起来却非常难。
4、我们就“钓鱼”这件事情来说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放掉鱼是正确的“是”,留下鱼是错误的“非”。
为什么作者好不容易钓到的一条大鲈鱼,为何非要放回湖里呢?
5、资料引入:
鲈鱼产卵期禁止捕捞,鲈鱼一般是在秋分以后才靠岸生长。休渔期在每年的六月一号至九月十五号左右,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在鲈鱼生育期间禁止打捞。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开放捕捞的那一天,叫鲈鱼捕捞开放日。
三、探究启示,深入感悟
1、作者愿意把这条鱼放回去吗?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谁能读出词语的情感我们带着这种情绪,一起读这个句子(生齐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巴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
2、默读思考勾画:我不愿意将鱼放回湖里的理由?
理由一: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不少水花。”体会到这条鱼是作者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理由二:这条鱼又大又美“我”舍不得放掉。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你能从中读出作者怎么样的心情?(高兴、得意、大喜过望、喜出望外、欣喜、惊奇)
钓到这条又大又美的鲈鱼,我当然很得意。齐读——“啊……”
教师随机过度:(学生齐读古诗)难怪范仲淹在《江上渔者》写下了这么美的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理由三:当他钓到鱼的时候没有人看见。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孩子们,你就是那个孩子,为留下鲈鱼,你会怎样乞求父亲呢?发挥想象,同桌互相说一说。
出示范例:
师:爸爸,求求你了,把这条鱼留下吧?
生:不行,还没有到捕捞鲈鱼的时间呢。要遵守规定。
师:爸爸,求求你了,让我把这条鱼带回家吧。
生:不行,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一次不能被发现是侥幸,久而久之呢。
师:爸爸,求求你了,反正也没有人知道。
生:孩子,别人不知道,可是我们自己知道啊,我们既然知道了什么是对,就一定要坚持啊!
师:孩子,这与爱没有关系,正因为我爱你,所以要让你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做人的道理。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生:爸爸,求求你了,难道你不爱我吗?不就一条鱼吗?放与不放有什么关系呢?
3、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鱼,父亲却让我放掉,难道父亲不喜欢这条鱼吗?
4、(指板书)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伤心,以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3——9段),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
5、教师小结:出示名言,大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四、揭示启示,明理做人
1、你们看,作者把鱼放回湖里,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2、孩子们,你认为作者放掉了一条鱼,获得了什么?请用第10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来回答。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是啊,放掉了一条鱼,我获得了勇气、获得了力量、获得了诚实、获得了做人的品格。
4、课件出示: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也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里有两个鱼,你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第一个指钓的`鱼,第二个指形形色色的诱惑,物质的或者精神的。
5、是呀,34年过去了,作者已经人到中年,45岁的一个年纪会在社会上一个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又会经历些什么诱惑呢?(偷工减料……贿赂)
6、提问:在我们身边同样会遇到诱惑人的“鱼”,你会怎样做呢?
在学校里、在家里、在工作时……都可以说一说。
(1)在学校,老师多给了你分数,你会……
(2)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
(3)在公共场合……
(4)在马路上……
你毫不犹豫地选择告诉老师,你就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你义无反顾地选择完成作业,你就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在人行横道路口,对面红灯亮起,左右无车辆驶过,此时你选择了耐心等待,你就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这是父亲送给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这就是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同学们,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吧,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
4、推荐阅读
谈谈感悟得到更多的启示拟个题目
《修车》《信得过的维修店》《诚信的呼唤》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左右为难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写一个片段。
要求:注意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⑴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⑵ 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⑶ 齐读第3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 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 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⑵ 默读感悟:
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⑶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教学资源
只有善于向生活学习的人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把生活的美丽与丰饶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组课文只是给学生采撷了生活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这些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现建议如下:
一、编撰生活美文的辅助读本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当然,当学生在进行本组口语交际后,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编撰在生活美文里面,让学生一起分享。
二、开展传递格言小背篓活动
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设一个格言小背篓,每天由一个同学介绍一条自己收获的生活小格言,由这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背诵。这就是传递格言小背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肯定能够收获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把大家曾经记诵的格言打印发给大家留做纪念。
上面两点是我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关于本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议,其实,我们能够实践得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1
【知识技能】: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的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的启示。抄写文中描写美丽夜色语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我与父亲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理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和父亲在捕捞鲈鱼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鱼,可就在此时,父亲却做了一个令我感到万分意外的决定,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幻灯片出示父亲的决定是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课文原句(幻灯出示人物对话)。
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坚持从中体会“得”的境界。
不容置疑,不容争辩,必须
盯:父亲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在经受道德的考验。
2、此时,父亲和我一样都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那为什么还要我把它放回湖里。(板书:放)。读课文从中找出答案。(离捕捞鲈鱼开放日还差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意味着什么?
不能捕捞,如果捕捞,就是不守规则、不道德。没人看见,任何时候都要守规则、讲道德。
3、再次读文。这是怎样一位父亲?
读文、分角色读文人物对话。生:读“我”。师:读“父亲”。
严父,慈母。读两次、升华两次
4、同学们、现在我们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走进父亲的内心之后,老师想问大家这条鱼放吗?(板书放)。
二、悟道理。
1、从父亲不容争辩的语气中,我依依不舍的把大鲈鱼放回了湖中,俗话舍得舍得,我舍掉了大鲈鱼但得到的是什么呢?
2、幻灯片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
3、边说边美化板书,是啊!,同学们,在34年前的那个夜晚,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持平了道德的这把天平,使他终究没有被这条诱惑的鱼而压倒。
34年的人生旅途,作者不仅一次遇到了34年以前一样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诱惑的鱼。想一想这些鱼都是什么呢。师自由说。
34年的漫漫人生路,我始终一如既往的将这把道德的天平是因为什么呢?
幻灯片出示:道德是个简单。
即使时间起来很难但在34年前的.那个夜晚,我在父亲不容争辩的严格要求下把那条漂亮的大鲈鱼放回了湖中的那刻起,我就已经获得了实践道德的勇气和力量。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诱惑的鱼,但只要每个人心上一把道德的尺子就会在生活这本书是获得无穷无尽的财富。
最后送大家一个词,板书:德者得也。
读:想想课文内容以及父亲的告诫德者得也,
让我轻轻的告诉别人:德者得也。
默默而坚定的告诉自己:德者得也。
板书:
放放!
德
德者得也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2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读课题:钓鱼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读词语:指名三人,分别读一行词,再全班齐读。
鲈鱼、鱼饵、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2、选择以上词语简述课文内容。生自己思考,指名回答,再齐读这段话。
十一岁时的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到附近湖中小岛放好(鱼饵)钓鱼。我(操纵)鱼竿,钓上了一条诱惑人的大(鲈鱼),鱼鳃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翕动)。在父亲的要求下,我(沮丧)地放掉鲈鱼。后来,每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请你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指名说。
三、理解感悟
1、从哪看出钓到了一条诱惑人的大鲈鱼?“我”和父亲放鱼时有没有不舍呢?让我们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默读,出示要求:
从哪看出钓到了一条诱惑人的大鲈鱼?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依据,并标上序号。
“我”和父亲放鱼时有没有不舍呢?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从哪看出钓到了一条诱惑人的大鲈鱼?用手势示意依据的数量,请找到最多的说依据。
点拨写法:抓住我的动作和钓鱼时鱼竿、水花的细节描写,突出了鲈鱼的大。
4、齐读第3节,指导读出鱼的大。
5、“我”放鱼时有没有不舍呢?指名回答。
6、出示:
“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因为xx;其次是xx,因为xx;再次是xx,因为xx;最后是xx,因为xx。
指名说,学生齐读。
7、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作者心情的变化。出示文中四处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学生练习读。指名4人朗读,PK读,再齐读。
教师点拨:同学们刚才读得很好,读出了小作者的心情变化。从作者心情的变化你能读懂什么?指名回答。(放鱼的艰难)
8、父亲有过不舍吗?指名说。出示句子,齐读,读出不舍。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教师点拨:父亲的不舍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9、尽管不舍,尽管这么大的鱼放掉了,但是作者得到了终生启示,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0、生活中诱惑人的“鱼”还可能是什么?指名说句子:诱惑人的“鱼”是xx。
11、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诱惑人的“鱼”,我们是否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呢?正因为那条鱼太诱人,抉择艰难,才给作者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出示句子,齐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文中结尾写到那个夜晚月光如水,其实不仅仅是这一次写月光,前面还有三次写到月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月光的美丽。出示四句,齐读。
你觉得那夜的月光对于作者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指名说。(月光见证了“我”心灵的成长;月光是皎洁纯洁的,预示人的诚实坦荡、光明磊落)
再齐读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四、表达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生活中的事情钓鱼放鱼揭示了启示,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叫做哲理散文,文中细致描写鲈鱼的大,以及“我”和父亲心情的变化,想想这三项内容跟启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着力描写?
(揭示道德抉择的艰难,能突出表现哲理的内容要具体描写,这就是哲理散文的特点。)文中鱼的大、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情等几处细节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这篇课文在选入课本时是删减过的,原文中有些细节描写非常精彩,更能表现抉择的艰难,因为篇幅有限编入课本时缩写改短了,这两句就是缩写的。出示PPT,师:猜猜作家在原文中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名说。
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
(鱼有多大?看到鱼时“我”的心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2、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放鱼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放鱼时的连续动作。)
学生自由选择一处进行拓展写话,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读练笔。点评。
课件出示原文句子,齐读句子。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哲理散文《钓鱼的启示》,从放鱼的艰难感受到道德抉择的艰难,知道了能突出表现哲理的内容要写具体,叙事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等进行细节描写,我们写生活中的启示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板书:
鱼大
钓鱼的启示我不舍难
父亲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3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课文是《钓鱼的启示》,《钓鱼的启示》是鲁教版五年制第八册第四二组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的文章,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本文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根据单元训练要点,本文自身的特色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准课后的16个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2、读顺课文中的语句,理解关键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采用自主提问来梳理文路,理解课文,借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质疑能力。4、运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理解文中的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启示,并受到自觉抵制诱惑的道德教育。我把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品味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得到启示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从而明确:只有从小受到严格自律的教育,才能经得住诱惑,才能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这是我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单元训练要点的探究学习是我本节课设计的重要思想,学生学习的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朗读、默读、体会情绪读等多种形式将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在此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加深了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和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对比题目、揭示 课题、质疑题目—-—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 阅读课文直奔启发 ——— 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 — 创设情境、设身体验 —— 拓展延伸、深入懂得
课中,我先要求学生读一读知识链接,继而揭示本课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题目明白什么样的题目才是恰当的题目,这个教学环节显示了学段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有篇章教学的要求。接着是质疑题目的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老师留心收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没有疑惑哪来的学习动力呢 ?也为教学重点找到了较好的突破口。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预习的能力,因而引入课文后就检查识字情况,并对生字的正确书写进行指导,因为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扎扎实实练好这项“童子功”,是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基础。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接着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啊,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为切入口,牵动起因、经过、继而层层剖析,感悟放鱼的难,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理解父亲的教育给了“我”
勇气和力量,这种直奔中心,变序教学法,避免逐段讲解,节约了教学时间,突出了抓重点词句,体会“我”从钓到鱼到放鱼的心里变化这个重点,突破了体会从钓鱼中得到的启发这个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创设情境:你要对文中的“我”及 “父亲”说些什么?这样的训练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发生深切体会,最后,我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说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相似的“鱼”吗?你是怎样做的?这样凝聚着作者灵感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绪、思考既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价值观。
《钓鱼的启示》教后感
本文的教学,重点突出单元训练要点的探究学习是我本节课设计的重要思想,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感受,因此首先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也就是课文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语句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其次,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认识活动。默读自学、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进行超文本解读,这些丰富的形式增进了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加深了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和体验。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任务不具体,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都需要教师根据年段目标,单元教学任务、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较为具体、准确的把握,只有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才能进行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比如我制定的1、2项目标是写字读书的能力培养这是贯穿小学学段的教学目标。3、4项目标即是本组课文的主题及情感目标也是中高年级的年段训练目标—学习表达方法。
二、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指导。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简单地说就是“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点课程标准有着明确的表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口语交际)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练习,因为只有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在阅读中就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沟通,他们在表达时就能正确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就形成了,这就是课标提出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和核心。训练指导时我主张应该是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如对学生朗读指导。既要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准确指出学生的不足,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要充费发挥示范的作用,还要相机留给学生足够练习的时间,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获得较大收获。结合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我尽量综合考虑学情和教情,努力把各项训练做到实在,有效,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有这样和那样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4
本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呼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二)、(三)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配合音乐读、体会情感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后,你觉得哪他词最引起你的兴趣?(启示)
“启示”是什么意思?在你的生活中有哪句话或者哪件事对你有过启示的吗?
2、钓鱼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启示呢?现在我们来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爸爸是个怎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把握课文大意。
1、读了课文后,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觉得爸爸是个怎么样的人?
2、你从课文中哪句描写父亲的话中知道的?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3、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能么样的呢?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词,说明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语气。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4、“我”做了什么事情父亲会这样说呢?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父亲 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我”听了父亲的话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来说一说。
6、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7、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 放)
三、精读描写钓鱼部分内容,体会钓鱼乐趣。
1、课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写“我”钓鱼的内容的?(1—3自然段)
2、作者钓到的是一条怎能么样的鱼呢?(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你从哪个句子里知道的?
句子一: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句子二: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句子三: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
四、品读放鱼部分,领悟钓鱼的启示。
1、过渡语:但父亲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录音.
2、当父亲对“我”说:“孩子,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的时候。“我”的`心情怎么样呢?
3、是啊,像这么大的鲈鱼,如果我是作者,我也舍不得把它放回去。我们先自由读一读4—9自然段。然后联系上下文,编一编父子之间的对话,同桌演一演。
4、现在老师来演儿子,你来演父亲,我们演一演父子之间的对话。
五、学习受到的启示,升华教育主题。
1、齐读第十、十一自然段,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难理解的句子:
(1)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六、小结:
钓鱼这件事对“我”的启示是那么深刻,影响了“我”一辈子,那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或者课文中有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谈谈你的收获。
我学完这篇课文,我想起了在《大学》、《中庸》里说过:“君子必慎其独”这句话。意思是说:人在公众场合要你做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公德,做个有道德人并不难,难就难在在独自一个人,周围没有人的情况下做到严格地要求自己,超越于自己的处境,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影子也不觉得惭愧。这才是难宁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