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9 12:26: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设计集合15篇

语文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

  2、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学习生字初步感悟课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导入一:)

  1、师: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有话可以说,乐于说。充分调动了学生

  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导入二:)

  师:哪位同学能背诵几句三字经?师多媒体播放《三字经》(学生会背的跟着背)。

  2、同学们,刚才咱们背了《三字经》想不想知道新的《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设计意图】:利用三字经的导入,既激起了学生学习识字二的兴趣,又让学生受到祖国语言文的熏陶、感染,对祖国语言文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初步感悟课文,学习生字

  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集体学习生字

  a、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b、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c、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教师的提示下与学生共同总结识字方法,)如:

  (1)每──母──减—减快──筷──加—加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3)“形声”识记法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设计多种学习方法来读。认、识记生字。肯定学生的识字方法,总结识字方法,授之以渔。

  3、师:解决了生字,咱们再读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生自由练读)

  三、激发兴趣、多种形式朗读

  1、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2、师生对读。(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

  3、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

  4、师:你还想怎么去读?和学习伙伴商量商量。(朗读表演.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课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听老师的范读,就喜欢上了。抓住这个契机,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采取对读、儿歌、快板的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5、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

  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即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又起到了检查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感悟课文、拓展延伸、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

  1、学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背课文

  二、感悟课文、拓展延伸

  1、师: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说教师鼓励学生多说、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真能干!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孩子。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你们能帮助他们干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真是不错呀!

  【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2、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预设: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长辈”“态度好”等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因而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的教学理念。

  三、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把字装好在田字格里了。四、布置作业

  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语文教学设计2

  一、新课导入

  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提出问题。

  二、授新课

  1、讲解“朱德”“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

  6、欣赏朱德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7、齐读描述朱德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8、阅读课文,想一想:

  (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之后,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朱德同志与战士一齐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此刻解决:

  (1)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

  (2)朱德为什么要挑粮?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会师?

  三、总结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总结朱德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朱德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板书: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听课反思:

  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透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简单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十分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潜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文中“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氏、兽”等七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太阳的特点、作用,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这边的图画。你们认识它吗?对,就是太阳公公,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2、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但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自己去探索。

  3、那么带着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寻找答案。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蒸”、“蔬”、“繁殖”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3、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三、品读体验。

  (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

  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2、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3、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还有这个词或类似的词语。其实,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起转折作用。

  4、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

  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

  (肯定: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太阳的特点:

  远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热

  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5、第2、3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列数字、打比方和作比较)

  6、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7、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二)学习课文4----8段,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1、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2、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

  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可是当作事实说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无数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呢?(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6、看看这一小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句话?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开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也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

  归纳:这一小段话,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清楚地写明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和雪。

  7、读第6自然段。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从段中指出的,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

  (风是流动的空气)

  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

  空气为什么会有的冷,有的热?

  (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

  为什么空气有冷有热就会流动呢?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膨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着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是形成了风。

  8、读第7、8自然段。简要地说说太阳光有杀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实例(师生共同举例)。

  提问:第8自然段共写了三句话,哪一句是全文的总结?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第一句话)

  再谈谈“第一句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可以替换它?

  (总之、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

  9、回忆一下第4自然段的学习,再看看这一小段前两句的意思和说法上有什么特点?

  (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是假设的,也用了“如果”。)

  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吗?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它?

  (当然、理所当然)

  同学们真是太有爱心了,太阳都种好了,有一天,太阳公公来到我们班做客,大家想不想知道,它会跟我们说什么呢?(生表演太阳的自述)

  四、课外拓展,丰富知识。

  1、阅读资料袋,了解太阳黑子,太阳寿命,日全食等。(课件演示)

  2、阅读语文书P155页〈妙不可言的位置〉。

  五、作业自助餐

  1、读〈太阳〉有感。

  2、搜集有关太阳的故事,小知识。

  3、写写跟太阳有关的成语。

  板书设计:

  远引用反问

  特点大比喻比较

  热数字举例美丽可爱

  太阳

  动物植物的世界

  人类生活

  与人

  类的气候变化

  关系治病防病

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

  2、预习注意什么?

  3、在实际学习中进行初步体验预习过程并学会写预习笔记,展示比较好的学生的预习笔记。

  教学的重点:

  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的难点:

  通过预习方法写预习笔记。

  二、教学准备:

  1、和预习有关的课件。

  2、一篇文章。

  3、预习笔记。

  三、教学过程

  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里很多课程都是大学生靠自学完成的,大学生是不是很了不起?今天老师也想把自学的方法教给你们,想不想学习?

  生:想。

  师:首先我们得知道预习有什么好处?

  生:让我们提前感知我们要学的内容。

  生:减少课堂压力。

  生:让我们提前把不会的知识记录下来,课堂上老师讲好认真听。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预习是一种能力,是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法宝,那同学们以语文学科为例,能试着介绍一下方法吗?

  生:先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生:一定要多读几遍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

  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是有方法的,老师给大家介绍预习方法。

  首先要查:查字典,多音字、生字新词。在课文找出来,在字典里认真看解释。再有查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

  然后是读:扫清字词障碍后,要熟读课文,要在三遍以上,有一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读之后是有感情朗读。

  最后是领悟:领悟作者写作目的.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方法掌握了,但也有注意问题:

  1、不许照抄全解和别人预习笔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2、书写要认真,遇到不会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3、朗读要逐字逐句进行。不许丢字填字,不读错别字。注意重音和停顿,由慢到快,再到有感情。

  听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会预习课文了吗?

  生:会了。

  四、练习预习课文《母鸡》

生分组预习交流并展示。

  小结:预习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希望同学们运用预习方法到其他科目学习当中。期待你们学习更轻松、更出色。

语文教学设计5

  一、导入:

  课文中没有一个穷字,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感受到穷人生活的穷苦、艰难与悲惨。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却让我们的心灵被渔夫夫妇的勤劳、善良、坚强所震撼!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用心灵去触摸、去感受大师的语言和思想。

  二、目标出示: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对照一下,看哪几条是你本课中新接触,需要在学习中特别注意的。

  1、梳理课文重要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句段谈这样写的好处。

  2、运用环境、对话或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3、从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中继续体验穷人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

  4、人人参与,热情投入,在合作中提高

  三、小组展示,梳理写法:

  先来看导学提纲上的第一个问题: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最后选择你们组认为体会最好的一点进行全班汇报。哪位组长说说,小组交流时你要做好哪些安排?(学生发言)一是安排好本组内的发言顺序,二是安排好汇总记录,三安排好全班交流时的发言人员。哪位组员说说,这一环节中你应做些什么?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什么?

  1、环境描写:通过室内外的环境的对比,烘托出桑娜勤劳的品质。

  齐读这段话。是啊,屋外的天气那么恶劣,可小屋里却如此温暖舒适,多么勤劳的桑娜啊。

  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环境只是为烘托人物而做的。

  课前布置大家背诵这一段,请同位检查一下。

  2、心理描写:通过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感觉到桑娜当时的紧张、不安,矛盾的心理。让我们感觉到桑娜本性的善良。

  出示这段话。让我们再次走进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我提示,大家读:桑娜在猜测,在自责……桑娜以为丈夫回来了,吓了一跳……桑娜后悔自己没考虑周全,……桑娜坚定了信心……一段心理活动,让我们在体会到了桑娜不安的心情,更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

  再来想一想,作者不是桑娜,他为什么会把桑娜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如此真实、生动?(板出:设身处地)

  此时此刻,你就是桑娜,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3、对话描写:通过这些对话描写,这些对话非常朴实,他们没有交流一些豪言壮语,却让我们感觉到渔夫和桑娜一样,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对话确实要朴实,要符合人物的特点,除此之外,对话描写还要注意哪些问题?自己读读这一部分,想想看,然后和同位交流交流。(学生能说出说话前都加上了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这样使对话更形象。)

  师出示:完全说在前,对比读。谈谈读后的感受。

  这些对话是运用了说的四种不同形式,使对话不单一,很灵活。

  小结: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要善于运用说的四种形式,而且提示语的运用至关重要。

  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作者留给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现在,我们要接过作者的笔,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接着看导纲的第二个问题: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汇报,老师有一点要求,汇报时,不要照搬导纲上的答案,要将它压缩成一句话。()时间,()事,赞美()的()品质。看谁的概括能力强。

  小组合作练笔:

  出示合作要求:

  1、选择故事,确立方法:选择小组内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和最喜欢的一种写作方法

  2、口头续编:小组成员口头合作续编片断

  3、个人练笔:在小组口头续写的基础上,个人练写

  4、欣赏修改:小组成员互换作品,欣赏修改,选出最优作品。

  小组展示,评价。

  小结:时间关系不能所有优秀作品都展示,课后,请这些同学领作文纸认真抄写,装订成作秀作文选,供同学们学习。

  四、总结布置作业: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将故事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6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理解诗句,背诵诗文。

  2、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助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字。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

  2、同样的方法学习“南”字。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自由介绍。

  2、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3、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组织游戏。

  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3、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

  ③(教师范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

  ④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①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学生自由畅谈喜欢的原因。

  ②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③学生大胆想象。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④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⑤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

  (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过渡

  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7、开火车识字。

  8、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专题研讨: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二、写字

  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7、用这些字组词。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

  1、课后阅读名人故事。

  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描红

  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重点指导与学生找规律写字相结合。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设计8

  《只有一个地球》微课教案

  一、教案背景

  1.教案设计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

  2.教材使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第一篇课文。

  3.课前准备:①教师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相关的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利用信息网络手段查找介绍地球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弄明白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条理,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悟。

  3.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教育,懂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可爱,同时又多么脆弱。

  三、教材及学习者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第一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地球上可供人类生存的范围、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破坏了地球人类将别无去处等角度说明不能再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了,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提问题、探究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前,学生已经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的了有关资料。对本课的内容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些,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地球上人类生活的`范围很小,我们不能再破坏资源,一旦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教学难点:如何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地球的现状,地球目前正面临的危机,教育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利用百度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介绍地球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变想象为形象,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美丽又渺小”。

  2.活动探究法:利用百度搜索大量生动、逼真的影像,把“地球的美丽”、“人类生活范围很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无法移居别的星球”等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对各种搜集资料开展讨论来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语文教学设计9

  ①“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虑,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对比。“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生命是一段不可逆转的过程。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②“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3)“终于要凋谢的花朵”指绽放过的美好的生命个体,“永存”说的是生命整体,花谢后又会有花开,生命是永不休止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再次意蕴着生命的永久的哲理。

  (4)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_也欺压老百姓。因此,我们认为日本鬼子,国民党_等恶势力就是那些“暴君们”,他们是杀不绝我们的,我们这些勇敢的中国人民会凝结成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表现了作者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

  (5)人活着,就要创造自身的价值,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不朽。从重复的“不断”一词可体会作者的这种对生命的期许。

  3.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讨。

  4.本文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中“却”字,可见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时间悲观”“生命自身神奇”“生命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作者主要想告诉我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者,蔓延着,随处宣誓他的快乐和威势。”“我们要赞美生命”统观全文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5.明主旨:

  本文通过对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6.拓展思考: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例: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7.课堂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为自己的生命精彩而拼搏、为自己能给世界增添姿彩而努力。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四、课时作业:

  1.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篇短文,可以写自己生活中受到家长、老师赏识的一件事。

  【例文】

  刺梨花不平凡(节选)

  近了,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

  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能昂首挺胸。花朵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与娇艳,不会被人拥入怀中,置于案头,但它能结出刺梨儿,做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样活得轰轰烈烈,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堂堂正正地生活;从未有过惊天动地,只是在默默中奋进。这样的人生不也一样有意义吗?

  我蹲下身去,摘了两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觉它并不平凡,同玫瑰花一般美丽。不,它比玫瑰花还美丽。

  点评:始见刺梨花,它的花型、花色都让作者嫌弃,不是自己要寻找的漂亮的玫瑰。“不禁、只是、只是”等词流露出作者的失望,这是“抑”。但它的生长环境,它对人类的贡献让我惊讶,平凡卑微的生命却在默默中奉献一切,我摘两朵捧在手心,感觉它比玫瑰更漂亮。高度赞扬这不平凡的刺梨花。结尾“扬”。作者就灵活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成文。

  2.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qiānxǐ( )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jīngcǎi( )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词语。

  qiānxǐ() jīngcǎi()

  (2)联系上下文,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

  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

  抵达起伏琐碎不胜其烦弥足珍贵

  2.参考答案:

  (1)解题思路:注意声母,声调和前后鼻韵。

  参考答案:迁徙精彩

  答案解析:“迁徙”和容易写成“迁徒”,牢记这两个形似字。精彩的“彩”容易写成“采”。这也需要牢记。

  (2)解题思路:此题考仿写,要先看清例句。先仿形:分析变与不变得内容,本题以填空形式出现,难度减小。再仿神:变化的内容是像花草一样的自然景象,写出一句合乎逻辑的话即可。

  参考答案:(就像)溪水,(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答案解析:变化的主体不能再谈花或草,后句符合那种事物的特点就行。

  (3)解题思路:这是考组词造句的能力,近几年中考也有出现。解答时先选好词,再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参考答案:长大了,才知道琐碎的童年趣事弥足珍贵,才知道当年父母不胜其烦的唠叨价值连城,才知道经历挫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答案解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选至少用上两个词,保守一点选两个、三个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写出来的一句话没有语病。

  3.读冰心的《谈生命》。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因为什么体会到了父亲的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能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40X2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许多同学都有早晨赖床的'坏习惯。也一定因此迟到不少次吧?每当这时你们心理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验作者小时侯的迟到经历吧!

  板书课题:迟到

  二、 阅读感悟,体会严格

  1、 师:在文章的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课文第一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同学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感情的读。

  2、 师:是啊!严格的父亲对于作者的这次迟到一样是严厉对待——狠狠地打了“我”,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从哪里看出打得好痛?

  3、 学生找出语句:爸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子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发出嗖嗖的声音。我挨打了!

  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作者有“抄”而不用“拿”?学生试着用手做一做。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 师:父亲狠狠打了“我”,“我”委屈、生气、怨恨、那么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谈看法。

  (1) 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① 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怎么不舒服?

  ② “竟”字说明了什么?(意想不到)想不到什么?你能联系上文谈谈吗?

  ③ 指导朗读。

  (2)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①“父亲开始就准备打我吗?”抓住重点语句说说父亲情绪有什么变化?”

  ②“快起!快起!”——“起”!说明父亲情绪有什么变化?

  ③指导朗读。

  (3) 理解“居然”,体会情感。面对父亲的命令,我是怎么做的?“居然”代表作者什么心情呢?

  (4) 对比“竟”和“居然”,感受父亲的严厉。

  (5)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展开想象,体会慈爱。

  1、师:范读课文12—15自然段。生:想一想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送东西?

  A、生:交流。

  B、展开想象,对照插图想想作者此时面对父亲,他会说些什么?

  C、生:交流明白严是爱。

  2、自从这次挨打后,作者再也没有迟到过,后来她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学到这儿,你想对文中的作者说些什么?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写写你与父母的一件难忘的事。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天能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阅读导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交流汇报。

  (1)认读词语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诧异强健痕迹耕地

  (2)课文写十年前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三、阅读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指名几个学生读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4).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喝。从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为了弄懂这个问题,真是各奔东西。

  2、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画出他们的幸福感悟。

  3、学生汇报交流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5.体会身边的幸福

  (1).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有)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

  (2).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过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师的幸福感悟吗?我们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们,你们的幸福感悟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3.师总结: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五、作业设计

  排练课本剧《幸福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乐兴奋

  学做医生帮助别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对人有用对人有益快乐自己

  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十年后再次相见畅谈幸福

语文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知道什么是“花脸”。

  二、资料交流:了解作者冯骥才。

  三、范读课文,相机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体会(“我的视角”。)

  五、作业:

  1、默读课文,勾画描写生动形象的'段落或片段,有感情地朗读,将体会批注于

  书上。

  2、抄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交流描写精彩的部分,相机指导朗读。

  三、看丁丁的视角,找出描写花脸的句子,朗读,讨论:这样的描写有必要吗

  四、提问:我悟到的“祖传的经验”是什么?生活中,你悟出过什么经验?

  五、作业:

  1、作文:将生活中的经验写下来。(注意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节描写)

  2、朗读课文,完成自主作业反面。

  3、预习。

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经过朗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3.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二、教学重点:

  1.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由写作背景导入:宗璞一家在危难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最钟爱的小弟癌症晚期,作者十分悲痛,文中提到的“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就是这件事情。应对着紫藤萝花,作者会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从中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说说作者宗璞。(生小组派代表汇报)

  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野葫芦引》等。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字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酒酿(niàng)

  2,理清写作思路。

  我们先把课文的结构梳理一下,请大家用10分钟时间,再把课文读一遍,要求——(1)用_____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语词;

  (2)用~~线勾画“我”每一步行踪的所做或所想的语句;

  (3)用几个短语简要而准确地概括勾画出来的主要资料。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读书,圈画有关语句,并概括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按教师的要求在书上进行了认真地勾画,同时也对勾画出来的资料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下头,把教师的概括,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的行踪。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了,文中作者的行踪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到紫藤萝瀑布就停住了脚步,然后是伫立花前抚摸花儿;最终是加快脚步离开了紫藤萝瀑布。行文思路相当清晰并且开头停住脚步,结尾加快脚步,首尾呼应。

  学生:停住脚步伫立花前加快脚步

  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相信同学们刚才已经找到了有关语句并进行了概括。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停住脚步驻步赏花伫立花前伫立忆花加快脚步快步思花

  用三个词准确而简洁地来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停住脚步来“赏花”,伫立凝望在“忆花”,加快脚步为“悟花”。

  赏花————忆花————悟花

  3、捕捉情感变化。

  这一路走来,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三角标注表示感情的词句。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批注、发言、评价。)

  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来看看答案:作者刚看到紫藤萝时先是一阵“惊喜”,之后看到每一朵、每一穗花时产生了“振奋”与“激动”之情;在驻布凝望,抚摸花朵之际,“疑惑、痛楚、遗憾”之感一并涌上心头;最终在再次抚摸花朵,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她的内心又被“宁静、喜悦、振奋”所包裹。

  总结:感情变化:

  惊喜——振奋——激动——疑惑、痛楚、遗憾——宁静、喜悦、振奋。

  三、小结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条理清晰,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四、布置作业。

  文中描述紫藤萝的语句很生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圈出其中关键的字词,在句子旁边简要的做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即赏花,忆花,悟花,此刻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赏一赏花吧。

  二、赏花之美,写景之妙。

  在作者眼前的一树紫藤萝是怎样样貌的?作者是如何来描述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下列有关眼前紫藤萝花的五个方面的语句。{教师指导学生圈划,批注,赏析}

  1、整体形状;2、花朵形状;3花的颜色;4、花的香气;5、花的枝干

  1、整体形状的语句

  (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写出了这一树紫藤萝气势非凡,辉煌灿烂)

  2、花朵形状的语句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之后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那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它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那里面作者不仅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述和局部描述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作者描述紫藤萝花的形状的顺序依次是花瀑——花穗——花朵,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3、花的颜色的语句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貌。)

  (2)“紫色的大条幅上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4、花的香气。

  描述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视觉,那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述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经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5、花的枝干的语句。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夸张的修辞手法可见紫藤萝在茁壮蓬勃的生长。

  学生品评之后概括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忆花悟花,述花之语。

  1、比较花的此刻与过去,理解作者的感悟,把握文章主题。

  师:提问:眼前的紫藤萝盛开犹如一条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样的?请从课文中快速的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改种了果树”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稀落、伶仃、甚至被拆掉和眼前的繁茂蓬勃构成比较。

  师:十多年前花经历了衰败,那赏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风顺呢?

  “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作者此时内心是十分悲痛的

  师:联系花和人的遭遇,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有了这样的感悟,你觉得作者会如何对待自我的不幸,作者的感悟对你又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联系自我的实际谈一谈,主要让学生们懂得一时的挫折或失败,不足畏惧,人生应当豁达、乐观、奋发、进取。

  3、作者从花那里得到了启示和感悟,这也是花在对作者说话,请同学们猜一猜紫藤萝花的花语吧。

  四、教师总结:

  课文让我们明白,花的不幸正像小弟的不幸,但那可是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小点,只要坦然走过,又会“枯木逢春”。花的辉煌正像时代的提高,人们总是在提高中意气风发。同学们,但愿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紫藤萝花,酝酿自我的花舱、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帆在闪光的花瀑上冲浪,在花河上远航!

  五、布置作业。

  搜集并积累吟咏花木的诗句。

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这首词。

  2、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秋月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检查预习

  宫阙(què)玉宇(yǔ)朱阁(gé)

  绮户(q)无眠(mián)婵娟(chánjuān)

  三、简介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四、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2、研讨分析词的内容:结合注解,疏通文句。

  3、思考讨论:

  ①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讨论概括: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讨论概括:实景:明月、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③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讨论概括: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4、小结

  ①文章结构

  上阕望月(写景)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情景交融

  ②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亲人的思念。

  五、诵读品味,领会诗情

  1、配乐朗诵

  2、体会诗情

  六、发挥想象,再现情景

  听歌曲,再现情景。

  七、迁移

  1、课后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赏析喜爱的咏月明句。

  例子:这是一位同学对《静夜思》的赏析,请大家模仿它,说说你喜爱的咏月名句。

  我爱这首诗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朦胧美。我也爱这首诗真实的思乡情。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01-08

语文《白鹅》教学设计06-28

语文《挑山工》教学设计05-31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01-29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6-11

【精品】语文教学设计07-05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3-03

有关语文教学设计01-09

鲸语文教学设计02-13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