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上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其中本课《散文诗二首》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除了在主题上两篇散文诗都表现母爱外,创作风格也有相似之处,但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特点。因而,比较阅读适宜作为学习本课的基本方式。另外,这两首散文诗小巧、凝练、空灵、优美,具有浓烈感情,是学生练习朗读非常好的范本。
二、学情分析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把握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方面的朗读技巧,但是如何通过“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还需要继续学习。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受制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往往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感知理解散文诗中的形象,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散文诗情感的理解。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散文诗描绘的画面,理解文章对母爱的赞美。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感情基调,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二)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出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和思想情感。
(三)通过对比阅读,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五、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1、朗读品味,2、比较阅读,3、情境体验
(二)学法:1、自由朗读,2、自主阅读,3、小组交流展示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受情感。
热爱朗诵的小芳同学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栏目“朗读者”一期以“母爱”为主题的节目录制。她将要朗诵的篇目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从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等方面为她提一些朗诵的建议,并且为她示范朗读一段。
1、具体要求:
(1)首先,自由朗读,在文中批注朗读的感情基调,用符号标注朗读的停顿、语气、节奏等,并能说明理由。
(2)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接着,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建议,教师补充、指导。
(4)最后,全班齐读。
2、预设: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明确:要用轻快的语气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明确:读妈妈的问句时要将声音延长,读出妈妈的焦急惦念。
(3)“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用轻快活泼的语气,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明确: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二)描绘画面,感知形象。
“朗读者”栏目组需要为小芳的朗读配上几幅电视背景图片,你认为应该配上怎样的画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调动想象,将自己脑海中的一幅画面描绘出来,旁批在课文对应的位置上。
预设:
1、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孩子想陪伴妈妈,为她做点事,因此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孩子就在新叶上笑嬉嬉地玩耍,快乐地跳舞,悄悄开放花瓣,妈妈叫他,他却一声不吭,与妈妈玩捉迷藏。
2、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母亲沐浴后做祷告的画面。母亲披着长长的秀发,穿着漂亮的长裙,优雅地走在院子里的林荫道上,抬头望着树上的金色花,不禁陶醉在金色花散发出的淡淡的`香气里。
3、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母亲在窗前读书的画面。母亲端坐在窗前,翻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读着,她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仿佛是被书中的诗句打动了。而书页上却分明投映着一朵金色花的影子,影子还随风摇摆着。
4、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黄昏时金色花变回孩子出现在母亲面前的画面。远处的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晚霞笼罩着整个世界。母亲提着灯走到牛棚的门口。金色花忽地从树上跳下来,变成了一个活泼的孩子。孩子走到母亲的跟前,撒娇地牵着母亲的衣角,抬头朝着母亲嘻嘻笑着,而母亲则抚摸着孩子的头发,脸上满是对孩子的爱恋。
(三)倾情朗读,评价总结。
1、如果我们也能有幸参加“朗读者”的录制,请同学们带着对文章的理解,满含情感为大家朗诵《金色花》全文,希望能够打动各位观众。
2、如果我们是节目主持人,我们需要在朗读者朗读结束后说一段话作为节目的结束语,表达自己听完朗诵后的感受,你会说些什么?
预设:金色花,芬芳美丽的花朵!就像孩子纯真的笑脸,它开放在每个母亲的心间,这是世上最温暖的爱恋。让我们以小小花朵的感恩来回报母亲,关爱她,理解她,陪伴她!
第二课时
(四)介绍作家,了解关联。
教师出示泰戈尔和冰心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引起学生对比探究的兴趣,为对比阅读作铺垫。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
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泰戈尔对中国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而冰心自己则说:“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本上的三言两语—这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五)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1、自读《荷叶·母亲》,找出文章与《金色花》的异同,将自己的对比分析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比较维度相同点不同点
《金色花》《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有疑惑或有争论的地方全班讨论。
(六)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1、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吉檀迦利》,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
2、作业布置(二选一):
(1)学生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利用班会课或自习课开展一个班级的朗诵诗会。
(2)任选两篇以上的诗歌篇目,自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写一个简单的读书报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两首散文诗的主题思想,深入理解爱与同情的含义。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的奉献与回报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二、作品评价
(一)翻译者对屠格涅夫作品的评价:黄伟经说,“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是个精品”。他在阅读、译校过程中,常常“被它们优美的文笔,清新的格调,和诗一般的韵味所吸引。有时,我不知不觉地陶醉在欣赏作家所描绘的自然风光美的情感中。”张守仁说这些散文诗,“像是散文和诗熔炼成的合金。结实、厚重,内涵丰富。”“作者往往通过一个细节,表达一种哲理的思考,把具体的感受升华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王智量更是动情地说明,为什么在已经有了许多前人的译本以后,他还要重译:“我因为爱它,不译不足以满足我的情感,不译不足以说明我为什么爱它,不译也不足以表现出我对它的爱有可能在个别地方或许会比其他同志更深一点,于是我就译了。”
(二)普遍性的认同:屠氏的散文诗里,几乎充满着他的人生经历中积累的经验,由此升华、思考、总结而成的深邃的哲理性的语言和形象,是那么富有智慧和诗意,既给人警示、联想和咀嚼的余味,又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愉悦、欣赏的同时,得到灵魂的净化。这与当前那些浅薄的、庸俗的、装腔作势的、甚至冗长无味、痞气十足的“作品”相比,无异是一座高高的丰碑。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
(一)文章的主题思想
1.《乞丐》:同情是一种爱的表现,同情心是一种美德。任何施舍都是对等的,任何帮助都是互相的,当施舍者施予他人物质的帮助时,他同时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
2.《麻雀》:《麻雀》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文中的麻雀为了自己的子女,奋不顾身地站出来与比自己高大几倍的猎狗怒目相对,面对猎狗的恐吓与怒斥,毫不退缩。瞬间,一个高大无私的母亲形象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心中。借此,作者告诉人们: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她不仅可以延续生命,甚至可以征服生命。
(二)问题设计
1.在《乞丐》一文中,“我”给予乞丐的施舍是什么?“我”又从乞丐那里得到了什么?
提示:当“我”没有东西施舍给乞丐时,用平等的、诚恳的态度向乞丐表示歉意,这种态度使“我”与乞丐之间的关系平等了。于是,乞丐也感到了满足——我们从乞丐的.话里能够体会出他对真正的爱心和同情的理解与感激。“我”对乞丐的关爱具体表现为:“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别见怪,老哥;我身边一无所有呀,老哥。’”
“我”从乞丐那儿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爱。任何施舍都是对等的,任何帮助都是互相的,当施舍者施予他人物质的帮助时,他同时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这种回报是多样的,比如被施舍者对你说一声谢谢,你的心也会感到一阵热。这就是一种温暖,一种回报。其实人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满足的。
2.是什么给了麻雀勇于牺牲的信念和力量?
提示:是对“子女”无私的爱。
(三)教师小结提示语
1.爱是人类的美德,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常说要有一颗善心,这颗善心是爱产生的最基本的条件。所谓“善心”就是对任何生命都懂得去珍惜和爱护、去关心和体贴,不会恶意地去伤害、蹂躏它们。在这种善心中对生命自然会生出无限的爱意,去求得人的情感与外部世界共同建构起美好和谐的境界。
具有爱心的人,其对人对事的情感往往是温柔的。温柔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高贵的气质,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的力量有时能够变得非常强大,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受到感化也变成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只要一个人有一颗温柔、善良的爱心,他就会感受到人间生活的美好。
爱是善良的、温柔的,同时也是美好的。这里的美好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具有爱心的人本身就是美好的,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另一层是说有爱心的人必然对美好的生活有执着追求。在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在对于美好的人类生活的追求过程中,爱是克服自私、冷漠、残酷的有力的内在力量,只有通过它才能真正地走向美。
2.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人在遭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显得格外的孤立无援,这时候就需要亲朋好友的同情。同情是帮助别人渡过难关的一种美德的。
真诚的同情能给弱者和贫穷者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帮助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的心灵中撒下了爱的种子,使一个人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灾难、自私、冷漠之外,还有一种温暖和关怀。这种温暖可能对给予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在被给予者来说却能享用一生。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几课大家学习了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无私的付出,体会到了母爱的坚忍与伟大。而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两首散文诗同样也是抒写母亲与母爱的,那么这两首散文诗中又是怎样来展现母爱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散文诗二首》,感受一下泰戈尔和冰心笔下母亲与孩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
1、作者介绍: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散文诗:P28
三、整体感知
1.积累生字词
匿(ni)笑祷(dao)告
衍(yan)生2自由朗读3把握文章大意
提问:
1、这首散文诗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明确:这首诗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以第一人称,也就是“我”的口吻来叙述,为我们展现了“我”想想自己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2、这首诗的整体基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读?
明确:舒缓、轻快、温馨,要读出母子之间的温情与孩童特有的调皮。
四、诵读课文,体验情感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指导诵读
提问: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嗔怪、担忧、欣喜。)教师示范后点学生练习
3、男生女生分组诵读
五、问题研讨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几次嬉闹,请具体描述一下这几次嬉闹的画面。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2、“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嬉戏,只是为了好玩吗?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3、既然是想帮妈妈做事?为什么又要悄悄地,还不告诉妈妈呢?明确:孩子天真调皮的'天性;想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六、拓展活动
文中的我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给母亲一个惊喜,帮助母亲做一些事情。那大家想不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下自己对妈妈的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散文诗《金色花》,泰戈尔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情。那么师承泰戈尔的冰心又是如何来歌颂母爱的呢?这节课我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看看作家冰心是怎样来歌颂母爱的。
二、走进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积累生字词
3、提问:
①概括文章大意: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主要写了“我”在院子里看莲的所想所感,由荷叶为莲花遮风挡雨的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从而抒发对母爱的赞美之情。②梳理文章层次
忆莲(1-3)————看莲(4-7)————赞荷(8、9)
四、研读赏析,体会情感
1、作者着重描写了“我”看莲的过程,在“我”看莲的过程中,作者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引出借景抒情)
2、作者在最后说“深深的受到了感动”,他为什么而感动,仅仅是为了荷叶为荷花遮挡风雨而感动吗?(引出借物喻人)明确:由这幅情景联想到母亲保护儿女,为母爱的伟大而感动3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为母爱而感动的?(赏析全文中心句,点明主旨)
五、品味语言
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伟大母爱,而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感情必须要通过语言才能传达到读者心里。这篇散文诗的语言是很清丽典雅的,同学们不妨找出一两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喜欢他的理由。(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旁批诗文,理清文章思路。
2.对比阅读,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3.诵读诗文,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诗文,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探究式、朗读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利用默读批注,感知理解诗文内容。
2.设计对比诵读两首散文诗,体会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活动,介绍作者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谁来介绍一下这两首诗的作者?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泰戈尔曾两次访问过中国。访问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译成汉语。当时翻译的绝大多数是散文诗,因此,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散文诗。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作品,这其中冰心可以说是受惠于泰戈尔最深的“私淑弟子”了。受泰戈作品的影响,冰心的创作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欣赏朗诵《金色花》《荷叶·母亲》感受他们作品的异同。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朗读比赛。优秀的诗文是“诗中有画”的,这两首散文诗也不例外,每首诗都蕴含着几幅精美的画面,我们这次朗诵比赛的内容是:每组同学从两首诗文里各选一幅“画面”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设计活动,激发兴趣,引入本课。
(二)自主阅读,批注“画面”,感知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朗读诗文,请大家拿起笔去文中寻找优美的“画面”,并在旁批处给“画面”拟个小标题,然后咱们比一比谁拟的题目最美。
(学生默读批注文章,全班讨论,选出最佳标题。)
示例:《金色花》:第一幅:母亲祷告,“我”为她散发香气。第二幅:母亲读书,“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第三幅:母亲拿灯去牛棚,“我”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荷叶·母亲》:第一幅:花瑞人祥回忆莲花白。第二幅:白莲凋零红莲亭亭。第三幅:雨打风摆红莲欹斜。第四幅:荷叶护莲尽显母爱。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三)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比较异同
每幅画面都有了一个诗意的标题,如何能读出诗意的美呢?先让我们以组为单位边品味“画面”边填写《“画面”对比阅读表》,然后组内朗读,准备展示。
“画面”对比阅读表
(学生合作填写表格,朗读所选“画面”。)
示例:
【设计意图】训练朗读技巧;体会两首诗语言风格和情感的不同。
(四)展示表格,比赛诵读,体会情感
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请各组依次展示自己的表格并进行解说,然后诵读本组所选的“图画”。
(分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着重从重音、停连、节奏、语气、情感等方面评价。评出特色,颁发奖状。)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提高把握感情基调能力;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两篇文章可以从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课下我们可以将泰戈尔的《飞鸟集》与冰心的《繁星》《春水》进行对比阅读。也可以将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作业:课外阅读《飞鸟集》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他们作品风格的相同之处。
板书设计: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5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以培养语感。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难点
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PPT演示文稿。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3.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四、课文精读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五、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六、文章主旨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七、写作特点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就完全是儿童的逻辑了。当妈妈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又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2.清新隽永。
纵观全诗,没有华丽刻意的辞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语句,但却丝毫没有给读者苍白贫乏之感。相反,这些简单清新的语句,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
3.意蕴深刻。
《金色花》可说是一首雅俗共赏的好诗,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爱的散文诗。也可以结合诗人的`一贯风格,从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本诗,把本诗的主题理解为敬颂神灵。
八、布置作业
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本首诗对应作业部分。
九、板书设计
?开放花瓣散香气???色三次嬉戏?投影子在书页上??花?求妈妈讲故事??母子对话:母子情深金捉迷藏:看妈妈工作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依恋的。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集有《寄小读者》《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三、整体感知
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2.理清结构层次。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四、课文精读
1.园里莲花有很多,作者选择了其中两朵来写,这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衬托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表现了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3.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莲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红莲:左右攲斜无依无靠三看红莲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摇动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母亲炽烈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这样讴歌母爱,联想丰富,自然贴切,新颖独特。“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文章美在三处:一是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爱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你,伴随你一生。
五、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六、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七、布置作业
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本首诗对应作业部分。
八、板书设计忆故乡莲花——莲花初绽——引出回忆????
?荷叶·母亲??歌颂母爱?雨打红莲——心神不宁?赏雨中莲花??????荷叶护莲——心情释然
本课教学,由于两首散文诗都有很强的抒情成分,因此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熟悉文章内容。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散文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06-19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提袋的设计》教学设计04-03
《晨读》教学设计06-22
《泉水》教学设计06-22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06-23
春蚕教学设计06-18
《8》教学设计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