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8 14:44: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尝试,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会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2、能力目标: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多样化,了解计算结果并不是的目标。

  3、情感目标: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算法思维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请你估计一下,学校的多功能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生活中还有数量需要用三位数表示吗?(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引入“上海中小学生音乐会”。

  学生搜集信息,老师出示信息:

  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

  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个同学?

  2、说说解题方案、估计计算结果。

  3、学生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头的材料尝试计算(学具、卡纸、草稿纸)

  (巡视、指导)

  4、选择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讲评、演示。(请学生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归纳与评价)

  4种方法:

  小组内选择一人进行汇报:

  (1)6+7个加个

  50+40十加十

  300+200百加百

  356+247

  =13+90+500 =603

  (2)300+200百加百

  50+40十加十

  6+7个加个

  356+247

  =500+90+13

  =603

  (3)356+247

  =356+200+40+7

  =556+40+7先加百

  =596+7再加十

  =603最后加7

  (4)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先加个

  =403+200再加十

  =603最后加百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解法远远不止书上介绍的几种,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了多种解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开学时,我们学校举行了“手拉手,帮助贫困小伙伴”的捐款活动,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了。(出示PPT课件)引出计算题:

  “一、二年级苗苗儿童团员共捐款多少元?”

  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互相探讨,寻求帮助。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请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2、探索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3题填表

  3、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养个性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例题)

  3、示评选“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许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时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 )和( )比( )比( )重( )比( )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 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师:你们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样吗?师:现在,你想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比较轻重的知识了吗?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三、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

  1、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最重、最轻?

  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吸铁石最重。

  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2、 小结: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的。

  (二)小练习

  1、师:请你们现在也学一学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带的玩具进行比较,看看这个方法怎样?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综合应用“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研究,让学生掌握各种储蓄方式的近期利率及理财方式,初步建立理财观。

  数学思考:

  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解决问题:

  通过“争做小小理财师”,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让学生经历设计储蓄方案,优化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综合与实践的经验,让学生在体验选择存款方式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调查有关定期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和国债的有关规定及利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复习:本金、利息,利率,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利率知识,请你说: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利率?怎样计算利息?

  2、引入课题

  问:人们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把钱存在银行不仅可以支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及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那我们要不要学会合理存款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一次“合理存款”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一次活动,你们可以学会把你们的暂时不用的钱到银行合理地储蓄起来,或帮父母设计合理的存款方式。(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

  1、让学生看情景图(110页的图)收集信息并发现问题。

  (1)认真看110—111页,你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2)妈妈到银行咨询什么问题?(妈妈说她准备存一万元前给儿子六年后上大学,问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2、讨论策略,明确方向。

  (1)师:你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人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对于你们当前的任务是什么?将来上大学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父母需要提前为你作好准备。

  (2)请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妈妈说她准备存一万元前给儿子六年后上大学,针对这要求,如果你们是小小的.银行职员,该如何工作呢?

  (3)汇报想法,预设如下:

  ①不适合买股票或买基金,因为网上说这种方法太大风险,有时赚很多,有时赔很多。

  ②活期也不用选择,因为那样利率太低。

  ③零存整取也可以不用选择,因为妈妈已经有本金了。

  ④可以整存整取,也可以买国债,还可以买教育储蓄。但要算一算才知道哪种划算。

  三、解决问题,展示成果。

  1、汇报课前调查到的近期的定期和教育储蓄及国债的利率及有关规定。

  (1)人民币定期存款有几年期限?利率是多少?

  (2)教育储蓄存款有什么规定?

  (3)国债有什么规定?利率是多少?

  2、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

  3、合理分工,选择方案。

  汇报不同设计方案如下:

  ①一年定期存6次;二年定期存3次;三年定期存2次;一年定期存2次+二年定期存2次;一年定期存4次+二年定期存1次;5年定期+1年定期;……。

  ②3年国债存两次;5存国债+存1年国债;……。

  ③存3年教育储蓄两次;存6年教育储蓄;……。

  ④5存国债+1年教育储蓄;存3年国债+3年教育储蓄…

  4、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请自行选取自己小组认为收益最大的存款方式进行计算。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为了方便计算,在连续存款的方案中,连续存款时仍然只存本金一万元,不包括已经获得的利息)

  5、全班交流,确定方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本小组选择的收益最大的方案,并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

  四、总结活动提高意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6

  活动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及理财意识,做个节约型的小公民。

  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巩固小数点加减法。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操作几交流的过程,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家中一周的开支情况记录下来,并完成如下统计表。

  2、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设计意图]人人参与收集整理数据,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平等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教师:

  同学们,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不同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班每个同学家里的一周开支情况。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会做小管家。出示课题《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其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1)你是怎样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2)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总计”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

  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表的制作。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会不同,体会统计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后面谈意见和建议奠定基础。

  三、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教师:

  如果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你打算怎样设计统计图。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统计图表样,也可向小组内同学学习绘制方法。)

  课件出示:( )家庭一周开支统计图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现家里一周开支情况的周期性。发挥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降低差异,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汇报:

  1、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制作好的统计图,比比看谁的作品最美观,选出来作为优秀作品展示。

  2、对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同时说说你家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交流后由学生进行评价。(从制作的美观程度,及开支的大小,开支的项目上进行评价)

  3、根据自己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估算本月的开支,估算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说说具体的估算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4、对各家的开支情况你有什么感受?你家的开支和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生1:每个家庭周末的开支都比较大,原因周末休息,人们有时间采购、游玩。

  生2:生活开支如米面油盐菜,需求最多,但花去的钱不是很多;

  生3:应酬、礼尚往来、朋友聚会虽次数不多,但占用的金额却不少;

  生4:买衣服、看病也占去了相当大的开支;

  生5:水电暖、物业管理每月都有一定开支,不过比较固定;有的家里这方面开支就大,有的家就比较少。

  生6:我家买彩电花去了五千多元钱。有同学家还买了电动自行车。

  生7:我认为有的家里开支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教师:不合理的地方有哪些?你有合理的建议吗?

  生1:水电费如果我们节约用的话,可以节省一定的费用;我们要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习惯,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

  生2:用于应酬,礼尚往来的资金多,礼尚往来可以进行改革,变一种方式,比如婚事简办,送鲜花等方式。节省下来的钱可以买一些书籍,还可以捐赠给有困难的人。

  生3:我觉得生活开支必不可少,但衣服上的开支可以适当减少,不必追求过高档次。

  生4:我觉得父母挣钱很不容易,我们不应该乱花钱。 ……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获得自信的体验,获得发展,并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节约意识,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活动小结:

  大家都谈得很好,要想日子过得好,就要合理开支,计划支出,只有这样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水电等地球资源,学会为全人类着想。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开支向父母汇报,并针对如何节约开支这个问题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购物一次,学会购物,学会理财。

  [设计意图]

  参与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理财,学会管理。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编排的实践活动。教材通过七幅图片和一个表格来诱导学生完成室内粉刷的学习任务。第一幅图明确地提出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内容,就是制定室内粉刷的方案。第二幅引导学生要完成室内粉刷的方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丈量围墙的面积。第三四五幅图和一个表格指导学生如何做市场调查。调查人工工资,调查材料价格和性能。第六幅图是把学生收集的材料进行汇总,包括要室内粉刷的面积,人工工资,和材料的多少。第七幅图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最佳方案。

  要完成本节课的内容,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在这节课充当的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引导学生如何制定室内粉刷的方案,参与学生一起制定室内粉刷的方案。其次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第三就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长方形面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和初步掌握一些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只要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室内粉刷方案设计的。五年级的学生大都有上十岁了,学生有一定的协作能力,也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学生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从能力结构都可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巩固表面积知识,统计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极积参与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市场调查,综合分析,形成决策等过程,来完成室内粉刷的方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巩固有关表面积的知识和统计知识。

  2、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测量工具、调查涂料表、人工费调查表等。

  教学方法:

  1、课前准备

  把全班学生分成每八人一个小组,选出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实际测量教室粉刷的面积;调查目前市场各种涂料的价格和性能;调查目前市场的人工工资,并做好记录。

  2、室内教学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室内粉刷的方案。

  3、方案评估

  课后把自己设计的方案拿到有关知名人士,和有关单位进行征求意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听歌曲《小小粉刷匠》。插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讨论粉刷工作中的数学问题。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课题:室内粉刷。

  师:学校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想到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粉刷中的数学问题:

  1.粉刷面积有多大?

  2.人工费多少元钱?

  3.材料费多少元钱?

  4.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看来是对我们的挑战,有信心解决吗?

  (三)初探解决方法。

  1、粉刷面积。

  师:谁能说说怎样计算粉刷面积?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代表小结:要想知道粉刷的面积,我们必须测量粉刷实际的面积。

  粉刷面积大约为:(㎡)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在求粉刷面积的过程中,应用了那些数学知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有没有完全依照公式?(没有)为什么呢?

  总结: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估算人工费。

  师:据你们了解,人工费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汇报。

  师:我也进行了市场调查,粉刷外墙人工费一般按每平方米元计算。

  (课件出示)

  这种收费方法还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比较公平、高效。

  学生独立计算人工费,再汇报。

  课件:(元)

  3、估算材料费及总费用。

  (1)估算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师:据调查,1kg涂料能刷围墙3~4㎡,我们大约需要买多少kg涂料呢?

  学生计算后汇报:÷3.5≈(kg)

  师:买涂料时,不能买刚刚好,需要多买一些。因为在耍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浪费,因此,必须多买一些。

  (四)深探问题解决方法。

  1、课件出示:5种环保型外墙涂料价格表。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看懂了什么信息?

  学生介绍涂料。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每千克涂料多少元等。)

  课件出示:单价表格。

  2、师:这些问题能帮我们选购涂料吗?(不能。)

  问:选购涂料的标准是什么?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师总结:除了单价,还要考虑到涂料的耐用期。如买A种虽便宜,但两年后又要重新粉刷,工人费和材料费加起来,就比其他几种贵多了。同样的年限,B-2比B-1便宜,所以肯定不选B-1。

  3、课件出示:4种不同型号的外墙涂料价格表。

  ①学生代表阐述观点;

  师.你们觉得应该选择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②统一方案。

  分组计算:材料费大约需多少元?

  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平均每年耗费?

  4、汇报比较:

  (五)确定一种方案。

  师:经过交流,我们决定选择种涂料。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礼物,就是这份工程方案,请你们把它补充完整。这就是你们制定的第一份工程方案。

  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爱护学校,保护墙面)!

  (六)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在解决粉刷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也需要收集数据,有时需实际测量,有时需调查分析,最后计算出数据。用数据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并能使人信服。这也正是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所在。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同学们,在节日里,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许多礼物,老师这里有些礼物,你能说出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吗?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品的轻与重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直接观察

  1、气球和苹果比

  2、小胖和小亚比

  师:你知道这个苹果与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师:小胖和小亚比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苹果重,气球轻。

  根据图片看出小胖重小亚轻。

  探究二:动手操作

  1、比较下列物体的轻重、书上第42页中的2橡皮、吸铁石、小汽车等

  为学生提供学具,动手操作

  2、验证比较结果:可将这些物品悬挂起来

  之后小结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师: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谁轻谁重?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方法来比轻重。

  探究三

  1、小包装的酸奶,一包装3罐,大包装的酸奶,一包装6罐,4小包装的和2大包装的酸奶,哪个重?哪个轻?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个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个重?哪个轻?

  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1、判断轻重

  棉花和小铁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电话

  练习二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汽油。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样重。

  师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练习二

  小组活动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物品,用今天学习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来比一比它们的轻与重。

  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比较物体的轻重,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来比较。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教科书P42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9篇01-18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01-30

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09-15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5篇)02-24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5篇02-11

综合实践教学总结05-11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04-12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集合15篇03-19

关于综合实践教学总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