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3 05:54: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草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的教学设计

  草的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

  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

  ⑴范读录音。

  ⑵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

  (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

  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

  (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

  利用多媒体展示:

  ⑴有关百草园图片;

  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色彩:______的菜畦

  ______的桑葚

  声音: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_

  油蛉在这里__________

  蟋蟀在这里__________

  形态:________的黄蜂

  ________的叫天子

  形状:________的石井栏

  ________的皂荚树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⑴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草的教学设计 篇2

  【我的思考】

  1.神话传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因此,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不光是为了了解故事内容,更要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而感悟中华古文化的精髓,明白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运用教材,超越教材,实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社会生活性、实践性功能。

  2.在反复阅读课文后,我从中找到这则神话故事的灵魂——“巨人”。夸父是巨人,这个巨人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夸父追日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我从“巨人”切入,以“夸父追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为线索展开本课教学。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读出信息,读出自己的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夸父追日的勇敢顽强、无私奉献、追求光明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伟大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4.把神话和生活联系起来,懂得今天读神话的意义,从而更自主,更有兴趣地阅读其他神话故事。

  【教学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交流阅读感受,读出信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从中汲取人性力量。从而懂得今天读神话的意义。

  【教学难点】

  从具体文句中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课前调查】

  自己想办法弄清楚:巨人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听说过哪些人是巨人?

  【教学流程】

  一、巧设机关,神秘导入。

  看过2008奥运会吗?看过它的开幕式吗?看过李宁点圣火的场面吗?请同学表演“李宁点圣火”,猜成语。引出课题“夸父追日”。写课题,重点指导书写“追”字。

  二、检测预习,复习旧知。

  1.词语点读。

  2.句子点读。从“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夸父的巨人”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板书重要信息:巨人

  三、调查研究,发现巨人,感悟巨人。

  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调查: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巨人。

  明确巨人的内涵和外延:某方面非常了不起的' 思想 行动 成就 精神等等。板书关键词。

  四、认真研读,读出信息。

  1.夸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呢?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能说明夸父是巨人的文句,想想他是哪方面的巨人,做好标注。

  2.自由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共同交流。

  指导要点】相机指导朗读方法、信息提示。

  (1)身体外形上的巨人。

  文中有关描写夸父身体外表句子。

  (2)思想的巨人。

  我们说夸父是个巨人,仅仅是因为他个子比我们高大吗?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读出自信)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行动的巨人。

  只想不做,那是空想。夸父不但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重点研读:

  a、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b、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c、又渴又累的夸父终于倒下了。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4)精神的巨人。

  夸父临死前的奋力“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引读末段,交流。

  五、评价人物,写出评语,精神升华。

  学生自己结合阅读体验,给夸父写评语。

  老师介绍中华民族第一伟大精神。(《中华民族一千个第一》中称“夸父追日精神是中华民族第一伟大精神。)

  综合板书,明白“夸父追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六、阅读神话的现实意义——读出现实生活,读出自己。

  照应开头:奥运会上李宁点火的含义。

  说说生活中有这种精神的人和事。

  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夸父追日精神。

  七、调查动员,激发阅读。

  1.你还读了哪些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中哪些方面与《夸父追日》有相似之处?

  2.介绍经典中外神话故事,鼓励课外阅读。

  八、追本溯源,两千年的穿越——感受古文的魅力。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附: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巨人

  身体 行动 思想 精神

  追求光明

  勇敢顽强(学生写)

  乐于奉献

  草的教学设计 篇3

  一、复习导入

  名家名篇大家谈。(回顾七年级学过哪些文言文,接触了哪些作家作品。)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识记生字词:

  豁(hu)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 垂髫(tiáo)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5、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分组讨论,明确: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第三部分(第4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四、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课文。

  2、抄写并识记字词、对译课文2、3两自然段。

  草的教学设计 篇4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分析

  1.写作背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集中六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

  3.关于本文的主题: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题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坚持本文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这一点我想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来看,我认为本文主题应定位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回忆怀念的层面上,这是处理本文的难点之一。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据此并结合初一学生首次接触鲁迅作品的学况,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

  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

  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珍视人生中亦真亦梦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2.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材料安排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阅读、鉴赏、质疑、探究、合作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思维表达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思路及课时安排

  本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第一部分。第二课时研读第二部分,整体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主题,品味本文语言。

  教具:多媒体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关于鲁迅这一大师你了解多少?(学生说一说)

  2.教师小结: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鲁迅的童年和我们一样,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神秘的故事,无味的冬日里难得的情趣;严肃勤奋的学习生活,偶尔淘气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这位大家的童年,体味其丰富的情感,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引导学生约度注释并记忆,教师适当讲授。(课件)

  2.写作背景:

  教师下发相关材料:《朝花夕拾》介绍及作者小引。学生阅读增强感性认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老师播放课件学生听读,了解文意并画出自己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处理字词。教师明确(课件)。

  3.学生竞读,师生点评。

  4.引导学生谈谈读本文的初步感受,教师抓住题目提示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明确空间变化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据此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大意。(课件)

  5.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过渡段,初步谈谈此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小结明确本文的结构(课件)

  四、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作者说:百草园是一个荒园,可为什么是我儿时的乐园?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课件)

  4.进一步研读:

  听读第二段作者是怎样写百草园景物的,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听读)?小组探究教师提示写作顺序、描写的角度、情感等。(课件)

  师生小结,本段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着高低的顺序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并将高兴愉快自由无忧无虑的心情寓于其中,写出了童真,写出了情趣,体现了一个乐字,做到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课件)

  访写句子: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句话。(课件)

  5.作者写景中,为什么写美女蛇的故事,是多余的吗?学生结组讨论发言。教师小结,明确插叙及作用。(课件)

  五、应用:说一说你儿时的乐园,注意要做到层次井然,富有感情

  六、默读第一部分,体会鲁迅在百草园中的乐趣及文中情感。

  七、教师总结:百草园是荒园但在我却儿时乐园,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的喜爱眷恋怀念之情。

  八、听读第一部分,结束本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课文第一部分写了百草园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长大了,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百草园,我不明白大人为什么把我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

  二、研读过渡段

  1.学生听读体味作者的情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及文字中所蕴含的眷恋、惆怅、无奈、担忧、猜测之情。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3.学生自荐朗读再次体会作者情感。

  三、研读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课件)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代表发言

  3.师生求同存异,教师明确,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相比很单调、严肃、受约束但是不乏乐趣,仍然充满了欢乐与天真,体现了童真童趣,三味书屋的生活仍让作者留恋,难以忘怀。

  四、理解本文主题

  1.教师出示几种观点,让学生探讨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教师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课件)

  五、揣摩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传神,除描写景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外,再写儿时游戏时更是用词准确

  1.课件:学生填入适当动词

  2.对照课文品味用词的准确性

  3.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儿时做过的一种游戏

  4.除此外,你还觉得哪些词句用的好,说一说理由。

  六、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童年的鲁迅离我们遥远吗?(课件)

  七、结束语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童趣的语调回忆自己的童年,获得些许温馨,聊以慰藉自己现实的孤寂与苦闷。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的自己对童年的喜爱眷恋怀念惆怅的心情。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记忆,冰心诗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永远留在记忆中。

  八、听读,结束(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一、语文作为社会学科其人文性无与伦比,因此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取听读,朗读,默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争取引起学生共鸣,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其基础性更不容忽视,本课设计重基础,注意培养学生读、听、写、说的基本能力比较成功。

  1)令作课人困惑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的分配与操作问题,怎样做到照顾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2)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材料及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在探究学习中难以收到培养创新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以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学习。

  草的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面刚刚学过的几首古诗吗?谁能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略。)几位同学都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草》。这首诗摘选于《赋得古草原送别》的前四行诗句。

  出示灯片1

  草

  唐代 白居易

  离 离 / 原(yun) 上/ 草,

  一 岁( su )/ 一 枯 / 荣。

  野 火 / 烧 / 不 尽 ,

  春 风/ 吹(chuī)/又(yo)生。

  2、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

  这首诗有4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学生拼读,指明读。)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 (师:在灯片标出读法。)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

  (这首诗是写草的。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2、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 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原因 原来 高原 草原原子弹 原人)

  小结:嗬!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请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草原)大家同意吗?是的 。/Article/List/List_24.shtml这里的“原”就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

  3.问: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出示一幅“草原图” (指名回答)

  (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茂盛,一棵挨一棵。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小结: 说得大美了。聪明的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就是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老师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指5、名6、回答)

  ( 刚才有同学说的句中都有“岁”字。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8岁是8年,1 岁就是 一年。)

  问:一年有几个季节?(春 夏 秋 冬)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四季草图(指名说说)

  小结: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绿一次,黄一次。

  春夏长得茂盛,秋冬就枯黄了。“一岁一枯荣”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7、再看“野火烧不8、尽”这一句。“烧不9、尽”就是烧不10、完!

  问:“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都冻死了,枯黄了,大火一烧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出示一幅“火烧图”(地下的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

  出示一幅“草根图”

  11、学到这儿,12、我想同13、学们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谁能把第四句的(春天来了,14、春风一吹,15、小草长出来了。)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这首诗。

  总结: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们觉得小草顽强吗?正因为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

  2、全班用赞美的语气读全诗(配乐);分角色读,3、找一名4、读一、二行,5、女生读第三行,6、男生读第四行; 自由读; 会背的站起背。

  3、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谁背的好,各组评出两名优胜者;参班里赛,评出“之星”和“小标兵”。

  4、同学们,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现在请“朗诵小标兵”表演,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5、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

  6、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唱“小草”的歌曲。

  结束语: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

  草的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的:

  ①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到巴迪父母对儿子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和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②让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③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来。

  二、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

  一、借助课题,复习回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父母对“我”写的第一首诗,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读课题)

  2、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起思辩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文学创作成就。指出文中也讲到“我”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作者简介。

  幻灯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美国好莱坞电影生产者班杰民舒尔伯格的儿子。所出版的作品有很多,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辩论:“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谁?

  3、出示自学提纲。

  三、研读巴迪第一次写诗的情景,品读文本重点句子,感悟父母的截然不同。

  (一)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言语形式”感悟妈妈的鼓励。

  1、重点句子交流。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从哪里感受到了妈妈的鼓励?重点“言语形式”把握: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真是……吗?”的疑问,两个感叹句。预设达到的理解:我的诗到底写得怎么样?——一首相当糟糕的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巴迪的第一首诗,妈妈想鼓励他多多写作。)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如何读?)

  2、感受妈妈的评价带给巴迪的心情影响。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巴迪,听到妈妈对自己的诗评价那么高,你心情会是怎样的呀?——那么小巴迪的心情怎样呢?仔细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表现巴迪心情的句子,并用曲线划出来。”

  重点句子交流: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自己写的。

  我简直有点迫不及待,想赶忙让父亲看看我的诗作。(迫不及待是什么样子的呀?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的到来。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我为什么会自信满满的呢?)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3、幻灯出示句子,齐读句子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在朗读中一起去享受一下妈妈的评价带给他的无限愉悦。”

  (二)师生对话补白文本感对爸爸的提醒。

  1、过渡语带入爸爸回来之后的情境。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母亲上前对父亲说道:“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想不到爸爸的评价居然是——

  2、重点句子交流,理解爸爸的提醒。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你猜猜巴迪的爸爸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呀?……爸爸仅仅是认为这诗糟糕才这么说的吗?”

  3、交流朗读。过渡语继续情境。

  “妈妈发现爸爸的'评价和自己的完全不一样,又站出来嚷开了: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此时爸爸并没有退让,他的评价依然是——”

  4、重点句子交流,师生对话补白中更深理解爸爸的评价。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七八岁的小孩能写出诗来已经很了不得了,你不鼓励他,还这么坚持说糟糕透了,你叫他以后还能写出东西来吗?……你为什么如此坚决地不肯退让,还这么坚持自己的评价?”

  5、如果你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么说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说?

  (三)讨论: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的态度截然不同?

  “原来妈妈的“精彩极了”是鼓励我,父亲的“糟糕透了”是提醒我,

  交流思考。

  四、抓住关键“言语形式”自读感悟父母的评价对巴迪的影响。

  “随着巴迪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对他的评价依然是截然不同的。几年后这种评价又带给巴迪怎样的影响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完的同学和四人小组里的伙伴讨论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1、重点句子理解交流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我理解了爸爸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是谨慎的。)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母爱的力量是我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他批评我,但也给了我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岁。(批评的话尽管不中听,但忠言逆耳利于行。爸爸的批评让我懂得去修改文章,使作品越写越好。)

  2、穿插小结

  3、自然感悟基础上找文本重点句子。

  “同学们,巴迪成名之后才理解到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到课文中去找找他是怎么说的?”

  4、出示句子,朗读。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5、“自己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你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又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呢?”

  6、交流小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的成长,既要听动听的赞美,也要听听批评和警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尽管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啊。作者也从心底里感悟到了。到课文中找找作者是怎样说的?——”

  7、学生齐读句子,出示感悟: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8填空小结、提升认识。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母爱像(),它()。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父爱像(),它()。

  9、小结

  五、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说说看。

  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一首小诗,献给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结束爱的行程。

  六、拓展作业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背影》

  思考:这三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预习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个片段。(作文纸)

  草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咳嗽俅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p>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

  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 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汉子的豪放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说说这首诗与本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本首诗(婉约),这首诗(豪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诗人,却写出了如此豪放的诗,这首诗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异类。 选用哪种方案,视实际情况而定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草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草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烧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草的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意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

  1.养学生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养成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作用的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培养他么们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介绍文学常识)

  二、感知、理解

  快速默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从课文题目我们得到哪些信息?

  3、默读文章,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并说说理由。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2、自主阅读,分别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景、事、人、情,也将自己的感受用“的景”“的事”“的`人”“的情”分别说出来。

  学生可能众说纷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说法,下面说法仅供参考:

  百草园三味书屋

  美丽的景古朴的景

  有趣的事难忘的事

  善良的人严而可亲的人

  留恋神往的感情亲切温馨的感情

  3、综合讨论:你喜欢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不同也有联系,综合大家的说法,它们二者都应是作者生活的乐园,只是因生活时间的不同,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乐园,三味书屋则是作者学习生活的乐园。

  4.主旨获得

  三、感受、品味

  (1)感受美景、品味雅词

  1、百草园有美丽的景,这景啊,有声有色、有趣有味,下面我们大声(先自读)齐诵第二自然段,然后像刚才一样,将自己对景物的感受用

  “的颜色”“的声音”“的情状”“的味道”分别说出来。

  ①“碧绿的”“紫红的”写出了缤纷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轻捷的”写出了有趣的情状;

  ③“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

  ④“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

  可以参考的说法:绚丽多彩的颜色、悦耳动听的声音、活灵活现的情状、新鲜美好的味道。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结合静物描写方法,以学生自己的答案为主)

  1、句式巧妙突出重点;

  2、观察要有顺序;

  3、观察要仔细,要多角度;

  4、准确使用词语;

  5、抓住景物的特点;

  6、有自己的感情……

  3、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感受趣事,品味美句

  1、综观全文作者参与的事,简洁地可以概括为听故事、捕鸟、唱读、溜玩、偷画,请同学们细读写事的段落,也要将自己对事情的感受用“的故事”“的捕鸟”“的唱读”“的溜玩”“的偷画”概括出来。

  可以参考的说法:生动神秘的故事、趣味无穷的捕鸟、痛快淋漓的唱读、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的偷画……

  2、文中哪些句子很好地写出了这些事情的特点?

  重点品味如下几段:

  ①“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见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了,敛在盒子里。”用极富悬念的语言写出了美女蛇故事的诱惑力。

  ②“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用极精练且富有表现力的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

  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用神态及动作描写将先生酣畅入神的朗读描写得淋漓尽致。

  ……

  (3)仿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完成对人、情的感受和品味。

  三、感悟、探究

  引导探究如下一些小而有趣的问题,有可能的话上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写成小文章。

  ①“三味书屋”中“三味”作何解?

  ②“怪哉”究竟是怎么回事?

  ③“寿镜吾”先生简介

  ④为什么三味书屋的匾上画着“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⑤“做人之险”有什么深意?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民间艺术之美

  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描写技巧

  ⑧美女蛇的故事之来由

  四、作业

  1.生词抄写

  2.随笔:《我眼中的鲁迅》或《我和鲁迅比童年》

  草的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10个生字,能按要求积累积累描写植物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体会得意草心情变化,知道含羞草得名的原因。

  3、能运用文中的词句介绍得意草,根据填空提示尝试背诵6—9小节。能用自己的话(或借助板书)练习说含羞草羞愧的原因。

  4、知道不能太骄傲,在发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小朋友,大自然中有数不清的奇花异草,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种植物,认识吗?(板书:含羞草)提示:“羞”的里面是个(丑)

  2、多有趣的名字呀,你能说说它与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交流)。

  师:对呀,这句话谁来读?

  出示:人们一碰含羞草,它就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3、小朋友,它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哦,是什么改变了它?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质疑激趣

  1、师:它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你说(板书:得意草)

  2、师:它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谁来读读这段话?(1生读)

  3、这里有个生字宝宝“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4、师:你知道答案了吗?(1生说)

  你关注了“自我陶醉,得意洋洋”,这里还有个生字宝宝“陶”,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换部首、形声字)

  “陶醉”的意思是因为十分满意而非常快乐。自我陶醉就是——

  (3)引读感受得意草的自我陶醉,得意洋洋。明白“得意草”这一名字由来之因。

  “含羞草”是对自己太满意,感到十分快乐,所以它经常(自我陶醉)。它不仅自我陶醉,而且(得意洋洋),所以人们叫它得意草。

  (4)齐读第1节,整体感受“得意草”这一名字由来之因。

  三、深入感知

  1、师:得意草为什么如此得意呢?请你自读课文2——5小节,从课文中找找原因。

  学生自由读。

  2、我们来交流,你找到的原因是

  ★因为它觉得自己的叶子颜色翠绿,花朵色彩淡雅,是世界上最美的。

  你觉得含羞草美在哪里?

  你能来美美的读一读吗?

  强调叶子、花朵的颜色,谁来读?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句子。

  师:得意草为什么要如此得意呢?又因为它

  ★因为它觉得自己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你找对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俊”就是美的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美丽呢?(婀娜多姿)

  你能读好它吗?

  这个词语中的这三个字都有(女字旁),说明这个词语就是形容女子姿态的美丽。读好这个词语。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它就是这样得意洋洋)

  3、其实得意草觉得自己能够得意的原因还有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五小节中的省略号)。

  4、插上你想象的翅膀,请你说说它还为什么如此得意?

  5、得意草觉得自己有那么多优点,所以它(自我陶醉)它(得意洋洋)它(自鸣得意)—出示卡片,甚至还有些目中无人,认为谁也(比不过它)。

  学习6—9小节

  过渡:主人也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于是想了个办法,请接龙读课文6—。9小节,思考(什么季节),得意草与(相比)。

  (1)我们来交流,

  (2)这些植物是什么样的?课文6——9节中有许多描写这些花儿的词语。请你再读读这几节,用圆圈圈出这些描写花草的词语。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盛开、怒放、美丽雅致、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这些词语用得真好,把植物的特点写得那么美。用上这些词,老师和你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怎么样的月季?怎么样的荷花?怎么样的菊花?怎么样的红梅?

  (3)这些花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

  A月季

  看,这就是盛开的月季,多美呀!花美,句子更美。自己轻声读读。

  出示:月季盛开了,花瓣层层叠叠,在郁郁葱葱的绿叶间娇羞地露出脸庞来。

  谁来读?

  和盛开的月季相比,你觉得得意草怎么样?难看、丑陋,太不像样了,就是寒碜的意思。

  出示:寒碜,读读这个词,读准轻声,

  B荷花

  瞧,满池的荷花正在怒放,开得那样茂盛。我们曾经学过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这篇课文,文中的句子还记得吗?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有的——;有的——,看起来——。

  对呀,荷花美丽,高雅脱俗,真是,一起读——美丽雅致

  得意草原先觉得自己的花(生说:色彩淡雅)现在和荷花一比,它觉得无论叶子或花朵都没有荷花那样——

  C菊花

  老师和你一样,也很喜欢菊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菊花丛中美丽的菊花吧!

  像菊花这样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这就叫——出示:千姿百态,荷花的颜色灿烂多彩,就叫——出示:色彩斑斓

  一起读读这两个词

  你能选一个句子来说说美丽的菊花吗?轻声准备一下。

  菊花色彩斑斓,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菊花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你们说得太美啦!和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菊花相比,得意草觉得自己(生说:太不像样了)

  D红梅

  看,大雪纷纷的冬天,其他的花草都凋谢了,只有红梅依旧傲然挺立在风雪中,尽管冰雪压在它的身上,它还开得那么艳,这就叫(出示:不畏严寒)

  畏在字典中是害怕的意思,不畏严寒就是——,看老师写写畏,上面是田,一横有点斜,碰到横中线。自己在手心写写。再读读这个词。

  和不畏严寒的红梅相比,得意草羞愧得——

  4、过渡:一年四季,这些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因此……

  全班引读:(1)春天来了,得意草与月季花一比,觉得(自己的花和叶子太寒碜了)。

  花和叶子都很寒碜,得意草(脸红了)。

  (2)夏天来了,得意草与荷花一比,觉得(无论叶子和花朵,都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

  “强调无论……都……”再读一遍。

  得意草刚才脸红了,现在它(把头低下了)。

  (3)秋天来了,得意草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菊花一比,它觉得(自己太不像样了)。

  得意草现在它(把叶子都收拢了)。

  (4)冬天来了,得意草与不畏严寒的红梅相比,它(羞愧得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5、读6—9小节,再次体会心境变化

  是呀,一年四季,这些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含羞草没有月季花那么娇艳,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也没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更没有梅花那样——(不畏严寒),难怪它太惭愧。

  师生合作读:那我们随着含羞草一起去感受心情的变化吧!。

  6、提供填空,练习背诵

  这么美的句子,你能背背看吗?选喜欢的小节背一背。可以借助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着提示。

  来了,主人将得意草放到。得意草和的.菊花一比,它觉得。

  什么季节哪里怎样的怎么样

  (三)学习第10—12小节

  1、师:第二年,当主人又把它放回客厅时,得意草还那么得意吗?轻声读读课文10—12节,找找主人和得意草的对话。

  谁来读主人说的话?谁读得意草的话?老师读作者的话。其他同学想一想,得意草还那么得意吗?

  出示:主人碰了一下得意草说:“得意草,现在你还自鸣得意吗?”得意草羞愧地将叶子收拢,低下身子,摇了摇头说:“不,跟别的花草相比,我实在太惭愧了。”

  它还得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对呀,读读这个词,“惭愧”是什么意思呀?找一找,这句句子中有一个它的近义词。对呀,惭愧就是心理感到羞愧,所以惭愧的部首都是竖心旁,一起读。

  谁能把得意草羞愧的样子读出来?谁来读?请小朋友一起读读这句句子。

  2。想象补白:此时的得意草会说些什么?

  “不,跟别的花草相比,我实在太惭愧了。 。”

  3、从此,得意草变了,

  出示:从此,人们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一起读。

  不知从哪一天起,人们不再叫它——而叫它——

  四、总结课文。

  1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对得意草或者含羞草说的吗?

  2、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描写花草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词语,生读。(这株百合的花茎挺直,我们可以说它是亭亭玉立,这些花骨朵即将开放,我们可以说“含苞欲放”,

  3、小练习:说一说最喜欢的一种花,给大家介绍介绍,也可以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可以用上我们今天学的这些词语,也可以用你自己积累的词语。(同桌讨论,指名说)

  草的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能力,使学生观察有序、表达得法、联想丰富。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胆魄,敢于发表与众不同之见解,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二、教学重点

  感受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

  《渔舟唱晚》琵琶曲,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

  1、复习旧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可爱的草塘》一课,谁来说说你学懂了什么(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作者开始不喜欢草塘)让生板书: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 不爱

  2、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北大荒,走进-- 生:(齐读课题)“可爱的草塘”。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从题目入手 从重点段入手 从重点句入手 从重点词入手 从问题入手 ……)假如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还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这草塘真美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我生怕弄坏了这幅美好的画卷。” )

  (师)在这些重点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我还是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师):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今天我们就从同学们最喜欢的( ) 入手去学习课文,可以吗(假设学生选的是这草塘真美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边看边读的“旅游”形式,充满激情地欣赏“优美景色”。

  1、学习写草塘美景的句子。

  (1)(师):同学们,看一看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吧。(出示挂图:草塘美景图;放《渔洲唱晚》琵琶曲)

  (师):看了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你想说点什么呢?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草塘景色优美的段落。(第5、18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a、出示“这么大这么美……跟蓝天相接” 让生自由读边读边体会: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写得特别的美?把它画下来。

  b、指名回答让生说出原因或感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c、配乐齐读整段

  (4)学习写小河美景的句子。

  a、(师):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仿佛真的来到了美丽的草塘,我仿佛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池塘”的美好画面。(出示小河美景图)

  b、出示啊!……更白了。

  。配乐朗读

  。说感受(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再讨论)

  。再配乐朗读

  2、(师)这时作者还不爱草塘吗?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三)以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紧扣俗语去感受“丰富物产”

  (师)真美的草塘啊但草塘的可爱除了表现在风景优美还表现在(出示:棒打……饭锅里)

  1、齐读后说感受

  师:谁来说一说:初读了这句俗语以后,你感受到些什么呢

  2、围绕“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说故事

  要求:既要符合书上的基本内容,又要有自己的描述

  3、说故事让生评分并说原因

  4、这时作者由爱变成了深爱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形式理解俗语,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愉快地结束“草塘之旅” 。

  1、写感受

  师:同学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也该结束了。在我们即将离开这片可爱的草塘的时候,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今天在座的老师们。好,那就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纸上(出示: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当然,写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诗、画一幅小画、谱一支小曲……) 同学们,赶快动笔吧,老师将跟你们一起写,我们比一比谁写得快。

  2、交流

  茫茫草塘绿浪涌,春冬两季趣无穷。

  景美物丰惹人恋,小河奇景留心中。

  [设计意图: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通过畅谈“旅行”感受,学生可以尽情表达对草塘的赞美之情,进一步理解草塘的可爱。]

  (五)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查找资料了解北大荒的现在。

  板书设计:

  不爱

  物产丰富 爱

  可爱的草塘

  景色优美 深爱

  草的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2、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构想:

  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往往渗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景美和情美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所以我在教学时,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从学生阅读兴趣点入手,步步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开始,(第一课时)先交流北大荒的有关资料,引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这篇课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塘的可爱?学生自读、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补充:草塘的可爱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一是景色秀丽,二是物产丰富。作者还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去体会了草塘的美与富。这样学生便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课时)然后可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并和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对草塘美景,可以借助图片、录像和音乐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草塘的物产丰富,教师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情趣,指导学生从小丽的介绍去感受。最后再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了解北大荒

  (一)学习第二段

  1、来到了草塘边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五自然段)

  两个学生读,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感知文本)

  2、草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塘?(感悟文本)

  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师生对话,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品味语言)

  如果学生读的不到位,引导想象:“置身于大海中”;品析:“赶”字(“赶”字突出了草塘涌起的波浪欢快、活跃、有节奏);引读:读出色彩的变化

  4、谁愿意把草塘景色再一次呈现给大家。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5、想不想看看草塘?(看课件)

  6、此时你最想说的、最想做的是什么?现在置身于草塘中的作者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有什么表现?

  7、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看看这让人又惊又喜的草塘。(迸发情感)

  过渡:听了这赞叹,小丽别提有多得意了,可她还说作者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和冬天来草塘就能看到另一番景象了,那就是——(投影出示句子: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二)学习第三段

  1、激趣:你们相信吗?那就让最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小丽来给我们讲一讲。谁愿意当小丽,先来交流一下,然后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介绍给大家?(引导学生体会小丽的自豪)

  2、分角色朗读(师扮演作者,让学生推荐一个人扮演小丽,师生合作读)

  3、你能想像小丽舀鱼的情景吗?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过渡:其实作者也没白来一趟,他就亲自去抓鱼了。

  4、学生读14自然段

  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学生评价)

  引导品析“惊叫”

  惊叫是什么意思?

  我为什么惊叫?(鱼多)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找几个同学分别读这句话,齐读

  还记得作者见到草塘美景时有什么表现?和前面的“情不自禁的说”对比读《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七册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感谢与安慰》)《自然之道》说课稿13 秦兵马俑《巨人的花园》快乐练习:同步达纲练习《去年的树》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鸟的天堂教案(第二课时)21.搭石《秦兵马俑》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在对比中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学习第四段

  1、过渡:这么多鱼从哪来的呢?

  2、品味河景(播放录象):师配乐范读18、19自然段

  3、你喜欢这条小河吗?谁能把你对它的喜爱读出来?(引读,指名读)

  4、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5、体会作者感情:我们已经陶醉其中了,作者更是舍不得破坏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了。可见此时他已经——(学生自由谈)

  三、回到整体,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变化过程。

  1、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为什么作者的感情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四、总结

  草的教学设计 篇14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为了切实落实好“生本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在备课时深刻领会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尽量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活动的开展。

  一、我首先“从题入手,因题质疑”

  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谁用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堂中我利用导学案教学

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三、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采用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有预设的问题,如“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够成功?”“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如果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提出最好,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就一此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全班学生交流。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觉得这是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的个关键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学最大的疑惑是:对于这片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如何把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与朗读训练到位的统一?这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总之,我认为课堂上应该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引领和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当,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会是空话。

【草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教学设计06-23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06-08

草教学反思03-2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9-07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穷人》的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09-25

教学设计07-11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掌声教学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