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1 05:41: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15篇

教师教学设计1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备课工作,有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方式同教案设计不符合;有的教师虽有详细的教案,却不能根据具体状况做灵活处理,更有一些教师完全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因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

  教师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走近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突出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感官,才能让他们想学、乐学,才能学有所长。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路牌广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谁识得多,谁识得快;教学写景作文时可先带学生到景点去参观,让他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把自己印象深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写作就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瞎编乱造的毛病。

  四、严格执行备课流程,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首先是写书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小学生养成这种习惯。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这样。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这些精笔妙言是教师备课中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反映的是隐性思考中最宝贵的灵感,喷涌的是教师的智慧的源泉。将其定义为“点画批注”也好,定义为“备课于书”也好,其实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写教案,隐性思考的过程最后会生成文字性的教案。为了真正把老师从繁重的“抄备课”中解放出来,学校推行精案与简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可写简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从导课到板书详实有效,各环节清晰,方法得当),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创新性;板书设计应简洁明确,合理有序。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最后是写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节课,就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做,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设计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白原理。

  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多媒体翻页笔白板笔白板刷

  教学过程

  [投]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讲]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

  (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讲]今天我们来共同讨论关于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ulphurdioxide)和三氧化硫

  [投影视频]硫磺的存在形式和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讲解并投影小结]

  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如硫铁矿FeS2、黄铜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板书](一)、硫(sulphur)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淡X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熔沸点都很低。

  [思考]用何种方法除去沾在试管上的硫单质?

  (用CS2洗涤,加热升华法)

  [问]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见化合价为—2,0,+4,+6,你能说出其代表物吗?写出你所知道的硫化物

  [投影]

  [问]硫单质的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那么硫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讲]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板书]2、硫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投影]Fe+SFeSCu+SCu2S(与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

  2Na+S==Na2S(研磨并轻微爆炸)

  Hg+S==HgS(除去有毒的Hg的方法)

  [板书]与非金属反应:H2+SH2S

  [讲]制得的H2S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有强还原性。

  [板书]②还原性:与氧气发生反应

  [投影]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视频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化学方程式:S+O2SO2

  [板书]③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S+6NaOH===2Na2S+Na2SO3+3H2O

  [设问]在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空气中有多种物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污染物的指数来报告?它们有什么危害?这就是我们这节书所介绍的内容,今天我们首先来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板书](二)二氧化硫

  [展示]一瓶盛满的二氧化硫集气瓶

  [问]二氧化硫什么颜色?什么状态?有什么气味?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问]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怎样呢?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板书]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

  [过渡]刚了解SO2的物理性质,下面重点研究SO2的化学性质,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秘密?

  [板书]2、化学性质

  [引导]请大家从理论上及已有的知识推测。如前面第一章学习过物质的分类,SO2属于什么氧化物?分析SO2的化合价,结合第二章的氧化还原知识进行思考。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可以跟碱或碱性氧化物直接反应;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因S的化合价为+4价。

  [引导]非常好,那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投影]二氧化硫可溶性的视频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面上升,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SO2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板书](1)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

  [讲]H2SO3是一种不稳定的二元弱酸,有强还原性,弱氧化性。

  [引导]通过现象,可以得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但H2SO3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对于这样的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我们称它为可逆反应。

  [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二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不是,条件不同

  [引导]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怎么样呢?(为操作方便,是加进亚硫酸。)

  [板书]②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2+2NaOH==Na2SO3+H2O;SO2+NaOH==NaHSO3

  [SO2+2NaOH==Na2SO3+H2O;Na2SO3+H2O+SO2==2NaHSO3]

  [思考与交流]能否与石灰水反应?有什么现象?方程式如何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SO2,起初会看到沉淀,继续通入,沉淀消失

  SO2+Ca(OH)2==CaSO3↓+H2O;

  SO2+Ca(OH)2+H2O==Ca(HSO3)2

  [SO2+Ca(OH)2==CaSO3↓+H2O;CaSO3+H2O+SO2==Ca(HSO3)2]

  [问]能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不能

  [板书]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CaSO3

  [讲]利用这点性质,我们可以解决含硫矿物燃料燃烧排放SO2的问题,可以把生成的SO2最终转化为石膏,称之为钙基固硫

  [过]二氧化硫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板书](2)二氧化硫的氧化性:SO2+2H2S===3S↓+2H2O

  [讲]将SO2与H2S气体混合后可看到混浊

  [讲]SO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板书](3)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①与卤素单质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

  SO2+Cl2+2H2O=H2SO4+2HCl

  [讲]SO2不仅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而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板书]②与某些强氧化剂的反应:

  2KMnO4+2H2O+5SO2===K2SO4+2MnSO4+2H2SO4

  [讲]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变浅。但这并不是SO2的漂白性所起的作用,是它们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漂白是对于有机色质来说,卤水与酸性KMnO4不是有机色质。

  [过]SO2除了可以被溴水、酸性KMnO4溶液氧化外,还可被HNO3、氯气、氧气等强氧化剂氧化。如工业上生产H2SO4就可以用到以下反应。

  [板书]③SO2的催化氧化

  2SO2+O22SO3

  [讲]SO3是无色固体,熔沸点都很低。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是硫酸的.酸酐,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强氧化性。

  [投影]实验视频:SO2的漂白性。

  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颜色又复原。

  (品红溶液是一种有机红色染料)

  [讲]SO2有漂白作用,但漂白后的新物质不稳定,易恢复。

  [板书](4)漂白性

  [投影]SO2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而生成不稳定的物质,该物质易分解恢复为原有色物质

  [讲]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SO2的漂白性与氯气和活性炭不同,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投影小结]常见漂白剂及其原理比较

  [过]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应用它,SO2的这些性质决定有哪些用途呢?请大家总结并回答。

  [讲]SO2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用处,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杀菌消毒。但它的危害性也非同小可,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这类食品,对人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板书](5)用途:制H2SO4;作漂白剂;杀菌,消毒

  [问]关于酸性氧化物,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CO2,那么SO2与CO2有哪些异同呢?

  [投影小结]

  相同点:都是无色气体且密度大于空气;均为非电解质;都是酸性氧化物

  不同点:SO2有刺激性气味,有毒;SO2能使品红退色

  [思考与交流]如何鉴别SO2和CO2呢?

  鉴别SO2用品红溶液,看是否褪色,

  鉴别CO2用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SO2中混有CO2,不影响对SO2的鉴别

  但当CO2中混有SO2时,则需要除去SO2

  [思考与交流]如何除去CO2中的SO2呢?

  可通过足量溴水(氯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目的是吸收SO2),再通过品红(目的是验证SO2是否被除尽)

  [过]根据SO2的性质以及以前学习过的气体制备知识,设计一下SO2在实验室取的装置。

  [板书](6)SO2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Na2SO3+H2SO4===Na2SO4+SO2↑+H2O

  ②制备装置: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

  3净化干燥装置: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NaHSO3溶液

  5检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6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和倒扣漏斗装置防倒吸

  [过]虽然SO2在实际中有一定的应用,但因SO2是有毒气体,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当空气中含大量SO2,对环境危害极大,请大家观看有关视频。

  [板书](7)SO2的污染

  [讲]SO2的主要危害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板书]酸雨:空气中SOX和NOX随雨水下降成为酸雨,pH<5、6

  [讲]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正常雨水的pH值在5、6左右,然而,当空气中大量N和S的氧化物随雨水降落下来就会使得雨水的pH值小于5、6而形成酸雨。

  [讲]SO2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含S矿石冶炼等工业废气

  [思考与交流]如何控制酸雨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1、改善燃料种类,积极开发新能源;

  2、对煤(其中含硫为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对排放的烟进行处理以回收SO2、

  3、种植能够吸收SO2的有关树木(如臭椿、垂柳、柳杉)等;

  [过]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pH会降低,这是因为H2SO3被空气缓慢氧化成H2SO4而造成的,由此我们可知道,SO32―会被空气缓慢氧化成SO42―,但是SO2被氧化成SO3却需要很高的条件,生成的SO3是硫酸的酸酐,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固体

  [板书](三)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又名硫酸酐,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晶体,溶沸点都很低。

  2、化学性质:具有酸的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问]那么SO3的通性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投影小结]

  (1)与水反应: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3+CaO==CaSO4

  (3)与碱反应:SO3+Ca(OH)2==CaSO4+H2O

  [过]最后,请大家阅读资料卡片,让我们拓展视野,一同来了解一下硫化氢的知识。

  [讲]给大家读一段资料:敦煌石窟是我国也是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壁画是艺术珍品,但令人奇怪的是,美丽的飞天的脸为什么都是黑的呢?经调查研究,这是自然界中H2S搞的鬼。原来壁画是用碱式碳酸铅做白色颜料,用PbO做X颜料。本来飞天的脸都是白的,但日久天长,空气中的H2S跟Pb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所以飞天的脸都是黑的。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家具涂上白漆后,显得明亮洁白。但一两年后变得棕黄了,时间再长又变得棕黑了,原因是有些白漆是用PbCO3做颜料,空气中H2S跟油漆中的PbCO3反应生成棕黑色的PbS。

  [讲]以上资料中提到的H2S究竟是一种什么气体?下面的时间我们来研究H2S的知识。

  [板书](四)硫化氢

  1、H2S的物理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剧毒。

  2、实验室制法:

  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FeS+H2SO4==FeSO4+H2S↑

  FeS+2HCl==FeCl2+H2S↑

  FeS+2H+==Fe2++H2S↑

  [问]由实验原理,我们可知,制取H2S应采取什么样的装置呢?

  固、液混合,不加热,可选用和H2、CO2相同的装置

  也可用启普发生器。

  [讲]但在制备气体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问]那么收集装置是什么样的呢?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理由是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问]H2S气体有剧毒,造成大气污染,那么尾气吸收试剂应用什么呢?能用H2O吗?

  H2S是酸性气体,应用碱液吸收,不用H2O是因为H2S在H2O中的溶解度小。

  [投影]资料卡片——————常用干燥剂

  酸性:浓硫酸、硅胶、P2O5

  碱性:NaOH、碱石灰(CaO、NaOH)

  中性:CaCl2、Na2SO4

  但CuSO4只能证明有水存在,却不能大量吸收水

  [问]要制得干燥的H2S应怎么办?

  H2S是酸性、有强还原性的气体,可选用P2O5和中性干燥剂。

  [问]如何验满呢?

  [板书]用湿润的Pb(CH3COO)2试纸

  Pb(CH3COO)2+H2S==PbS↓+2CH3COOH试纸变黑

  [问]下面我们可利用课前制备的H2S气体,研究一下H2S气体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分析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推测其化学性质。

  H2S中S显—2价,是S的,故在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时只显还原性。

  [视频实验]在导管口用火点燃H2S气体,观察完全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然后用一个蒸发皿靠近火焰现象,皿底部附有淡X粉末。

  [问]由此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可燃性

  [讲]H2S燃烧的产物与O2用量有关,当O2充足时,H2S能完全燃烧而以出淡蓝色火焰,并生成H2O与SO2。

  [板书]2H2S+3O22H2O+2SO2

  [讲]当火焰罩上蒸发皿时,有淡X粉末出现时,是由于H2S不完全燃烧生成S之故。

  [板书]2H2S+O22H2O+S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分析上述两反应,讨论出H2S与O2按不同比例混合时的氧化产物

  [过]由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H2S具有还原性,可被O2氧化为SO2或S,那么能否被具有氧化性的卤素单质所氧化呢?

  [问]碘水、溴水、氯水能将H2S氧化吗?氯、溴、碘、硫的氧化性顺序如何呢?

  [板书](2)还原性:H2S+X2==2HX+S↓(X=Cl、Br、I)

  [投影小结]单质氧化性:Cl2>Br2>I2>S

  离子还原性:Cl―

  [小结]事实证明,H2S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可被O2、卤素单质、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

  [讲]H2S除了有强还原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即在较高温度时易分解为H2和S,其稳定性弱于S的同族元素O所形成的氢化物H2O

  [板书](3)不稳定性:H2SH2↑+S

  [过]H2S气体溶于水时,可得氢硫酸,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讨论它的性质。

  [板书](4)H2S气体的水溶液————氢硫酸

  [讲]氢硫酸是一种易挥发的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具有酸的通性。

  [思考与交流]现有氢硫酸(H2S)、亚硫酸(H2SO3)、亚硫酸钠(Na2SO3)三瓶溶液,它们在空气中易变质。

  (1)分析变质的原因

  均有强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H2S+O2==2S↓+2H2O2H2SO3+O2==2H2SO4

  2Na2SO3+O2==2Na2SO4

  (2)设计实验证明是否发生变质

  H2S:观察是否有浑浊

  H2SO3:加BaCl2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

  Na2SO3: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3)设计实验证明溶液已完全发生变质

  H2S:加入硫酸铜溶液,看是否有黑色沉淀

  H2SO3:加入品红溶液,看是否褪色

  Na2SO3: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

  [总结]本节从硫单质的性质讲起,从S的—2、0、+4、+6价的价态对它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和盐的氧化还原性进行了分析,重点学习了SO2的性质,使我们对酸雨的形成与防治有了一定的认识。

  [自我评价]

  1、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别盛在两支试管,一支加HNO3,另一支加NaOH溶液,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均有白色沉淀。由此,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BaCl2有XB、两试管沉淀均是BaSO3

  C、SO2有还原性,酸性D、升高PH,使SO2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

  2、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SO2的是( )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

  D、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用1L1、0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SO2,所得溶液中SO32―,HSO3―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 )

  A、2:1 B、1:3C、3:2 D、2:3

  4、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5、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A、SO2气体通入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溶液紫色褪去

  B、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显红色的酚酞通入SO2后,红色褪去D、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

  课后小结

  见教学过程。

  课后习题

  1、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亚硫酸是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

  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

  2、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CO2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无色气体一定是SO2

  C、某酸性溶液经分析其中含有大量的S2—,SO3(2—)

  D、用NaHSO3,Na2SO3与浓硫酸反应都可产生SO2

  4、、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

  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N2OB、NOC、NO2D、N2O5

  5、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

  AXXXXXXXX,BXXXXXXXX,CXXXXXXXX,DXXXXXXXX,EXXXXXX,FXXXXXXXX。

  (2)写出A、B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XXXXXXXXXXXXXXXX。

  6、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SO32—、OH—中的两种组成。

  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H2SO4反应生成A

  ④D可溶于水,与H2SO4作用时放出的气体E可使溴水褪色。试回答以下问题

  (1)推断A~E的化学式:A、;B、;C、;D、;E、。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B与盐酸反应;②C与硫酸反应;

  ③D与硫酸反应;④E与溴水反应。

  7、下图是实验室制SO2并验证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1)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①中实验现象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证明SO2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气体。

  (3)②中现象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证明SO2有XXXXXXXXXXXXX。

  (4)③中现象是XXXXXXXXXXXXXX,证明SO2有XXXXXXXXXX性。

  (5)④中现象是XXXXXXXXXXXXXX,证明SO2有XXXXXXXXXX性。

  (6)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板书

  见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歌曲《卖报歌》,引导学生体会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创编活动。

  3.知识与技能:了解乐曲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相关内容,运用自然真挚的音色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卖报歌》,理解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准确掌握旋律的`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国歌》歌曲导入,引出作曲家聂耳

  2.分小组讨论、探究有关聂耳的相关内容

  3.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二、新课教授

  1.聆听歌曲,音乐的情绪如何?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情绪进行演唱?(欢快?悲伤的?)

  2.跟随音乐旋律,敲击节奏,运用课堂乐器双响筒进行敲击;

  3.学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内容。从歌词中寻找出表现报童生活苦难的句子。

  4.模唱旋律,学生用La来代替歌词进行模唱。

  5.分小组进行练习,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同学演唱,另一组同学伴奏(使用双响筒)

  6.创编情景剧

  小报童是怎样卖报纸的?谁来学学她的样子。她和别的小报童不一样,用什么方式来吸引别人来买她的报纸?分小组表演,将班级学生分为乐器组、唱组集体表演。

  三、拓展训练

  1.歌曲中的小报童还活着,她的名字叫杨碧君,她现在住在上海,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至今还很喜欢唱《卖报歌》。

  2.学生观看采访杨碧君奶奶的视频,听杨奶奶唱《卖报歌》,观看杨奶奶的生活图片。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想对当年的小报童说些什么?你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教师教学设计4

  今天有幸参加了XX市小学英语教师阶段性培训,聆听了刘**老师讲解的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对于新任教师的我而言,这样的培训正是一场及时雨。

  刘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教学活动设计有以下几项要点:

  1.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即要利用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引导我们的教学。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低年级的孩子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标,面对不认识的单词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时就需要英语老师鼓励孩子们利用学过的汉语拼音的某些拼读方式去试着拼读单词。随着拼读次数的逐渐增多,渐渐地学生自己就会从汉语拼音拼读方法中摸索出一套英语单词的拼读方法,再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心里也不会害怕了,同时这也对学生的英语语感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

  2.学生的动机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中动机的定义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意愿,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才能够明白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而这种动机的.激发离不开老师的激励,比方说,上课时单纯的传授知识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无知”一下,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学生为了能够给老师“上课”而认真学习,努力思考,激发出了他们想要学的动机,知识的传授就变得有趣多了。

  3.学生认知的方法影响他将来的学习方法。学习中仅仅有动机是不够的,还要有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认知方式。学生是由具体认知过渡到抽象认知,或者是由抽象认知过渡到具体认知,或者是两种方式交互进行,都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方式。

  4.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比较直接,认识事物时主要是通过感性认知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多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来讲授课程,就英语学习来说,图片、声音及动画可以将抽象的单词、句法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挖教材,认真研究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争取让孩子们乐学、好学英语。

教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茨威格作品特别是其女性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2,让学生体会本文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心理刻画

  教学重难点:

  1,独特的观察视角及其作用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0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认是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哀和奥地利的茨威格。而作品译文的语种之多,销售量之大,则以茨威格为最。

  有人评价茨威格的文学成就:

  一个试图揭示人类心灵奥秘,深入挖掘并精确展示复杂人性的魔术大师。(“灵魂的猎手”)

  一个把理智与激情、爱与憎、严格的逻辑性与神秘感应完美融入表达的语言大师。

  二,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是银行家的女儿。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三,作家作品

  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是一个文学全才,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

  传记《巴尔扎克传》、《罗曼 罗兰传》、 《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

  四,艺术特色

  茨威格,其小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细腻、深刻、生动的心理刻画。其独具特色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自20世纪起,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小说淡化情节,独具匠心地透视人物奇妙的内心世界,通过丰富复杂,层次深刻的心理活动,心理悬念及心理瞬间,剖析人类的灵魂。

  他的小说中,外部环境、客观世界、自然风光等外界事物似乎都是不重要的,作家全部的焦点只集中在人物的心理世界,锐意揭示其中的奥秘,展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才华。

  五,创作思想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对人物内心世界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好奇心”。他曾说过:“凡属扑朔迷离的心理之谜都吸引我,使我坐卧不宁,在探清来龙去脉之前我会一直兴奋得要命。只要遇到了不寻常的人,我心里就燃烧起一种探视他们的灵魂的热望 。 “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及其生活遭遇”的创作思想造就了其小说创作的心理刻画特色。

  六,作品介绍

  茨威格的女性小说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具有简练诗意新颖的特点。以描写女性的奇特遭遇、透视女性微妙心理为体裁的女性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这些别具特色的女性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提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富有立体感。在掩卷之后,读者的面前栩栩如生地浮现了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

  他对女性心理的剖析,准确深刻细腻真实,使人不禁发问,这些小说怎么可能出自一个男士的手笔作者对女性充满了爱和同情,充满了宽容和理解,对于女性的一些超乎常情又在情理之中的行动,他作出了最好的辩护和解释。

  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那位陌生女人的来信写得缠绵悱恻,情意缱绻,哀婉感人,袒露了一个女子痴情的内心世界,如泣如诉地道出了她痛苦的感情经历。这篇巧妙地安排两性关系的小说,“把深沉的爱,那几乎是痴情的爱,变态的爱,写得那样崇高”,“真是一部惊人的杰作”!茨威格以娴熟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手法,再现了一个为热情所驱使的纯洁女性的悲剧,有力地控诉了畸形的社会对情爱的戕害。以至于高尔基在读了这部作品后赞叹道:“你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有哪一位作家,能用这么一种对于女人无限尊重而且体贴入微的态度来描写女人。”

  七,《最初的经历》

  《最初的经历》,内收四个短篇:《夜色朦胧》、《夏天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

  它们的共同特点大都是选择了一个奇特的角度,即用处于青春萌发期的儿童的眼睛去触摸神秘的成人世界。显然,这个小说集是作家对早年岁月的追忆和印证弗罗伊德理论的最早尝试。

  八,学生预习课文

  预习检查

  请简述姐妹俩逐步发现家中秘密的过程和他们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天,小姐妹俩发现女教师“有点儿怪”,不和她们玩了,也不管她们了,只是偷偷地哭,她们猜出她可能恋爱了。可她们天真地认为,恋爱应该是甜蜜美妙的事,不明白女教师为什么要哭。姐妹俩继续窥测,发现了女教师与表哥的.一次幽会,还偷听到女教师有小孩了。然而第二天,表哥却借口搬走了,姐妹俩猜到了表哥的欺骗行为。于是她们感到自己也受到了欺骗,不再相信别人的话,不再相信世界。“她们也就变得坚韧而有心计,甚至变得诡诈,善于说谎……变得神经过敏,焦躁不安”

  接着,小姐妹俩又发现了父母的窃窃私语,偷听到母亲对女教师尖利的训斥。她们看到女教师只是伤心绝望地抽泣,内心模糊地感觉到如此伤心的人是不会有过错的,由此第一次对父母有了一种类似愤懑的情感,“她们不再爱她们的父母亲,不再相信他们”并且她们“跟谁都疏远,对谁都仇视。……通向她们心灵的通道已经阻断”

  由于女教师的悲剧,幼小天真的孩子完全变了样,“她们不玩,不笑,眼睛失去了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光彩”对谁也不信任了,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憎恶,对未来充满恐惧。

  小女孩由单纯幼稚到困惑不解再到愤怒无奈直至最后沉默恐惧,如此这般丰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经由茨威格细腻的笔触,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一种强烈的心灵激荡中。

  第二课时

  九,问题探究

  1,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是爱情悲剧吗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本文写的是一个家庭教师被一名纨绔子弟始乱终弃的故事,但作者的本意似乎不在于表现爱情悲剧,而在于刻画出这幕悲剧在小姐妹俩心灵中引起的巨大震动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新认识。

  2,姐妹俩对家庭女教师是怎样的态度

  小说中的一对小姐妹天真无邪,她们对受欺侮的家庭女教师充满同情,但不知如何才能帮助她,两个孩子感到无助,感到悲哀。她们幼小的心灵朦朦胧胧地感觉到,这些成年人之间有着一个深深的秘密,他们组成了一个冷酷残忍的陌生世界。

  3,设想家庭女教师最后的结局和这件事情对女孩们以后成长的影响。

  “对这个陌生世界里可能发生的一切,她们感到害怕。她们今天已经心惊胆战地向这个世界投了最初的一瞥,她们现在已经踏人的人生使她们望而生畏,这个人生像座阴森森的树林,矗立在她们面前,昏暗逼人,可是她们得去穿过这座森林。”

  4,这篇文章和本单元前面两篇的观察事件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不再采用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而是以作品中特定人物的视角去描述事件。

  作者通过描写一对儿童的心理变化,表现家庭女教师的爱情悲剧。此前,很多作家描写过家庭女教师这一人群,但茨威格却另辟蹊径,通过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心灵去窥测神秘莫测的成人世界。

  相关参考资料补充:叙述视角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不同的叙述视角,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选择好的叙事角度,可以更方便作家利用小说中的人物的眼睛,对小说情节的推进和叙事环境进行描写。

  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

  西方最初的小说,都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视角。

  塞万提斯的《唐吉珂德》、丹尼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都是运用全知的全能视角。全能视角的好处,就是作者可以知道整个事件的发展进程,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心理变化,作者象全知全能的上帝,知道整个故事发展的一切。全能视角,缺乏叙事的真实性和叙述的灵活性。

  除了全知视角之外,还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往往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作品中特定人物的视角

  现代小说中有许多作家主张退出作品,回避全能的全知视角。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选择叙事故事中的人物,承担小说的叙述任务和感知的视角。

  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 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狂人日记》

  儿童视角

  儿童的视角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感觉,它显得客观、真诚、单纯,因而以此作为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认识的角度也就具有特别的内涵,有许多小说、影视作品喜欢采用这个角度,从而产生了摄人心魄的魅力和表现力。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作者叙事视角是从一个“傻子”少爷的角度进行叙述的。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儿

  《城南旧事》通过英子的视角,表现了老北京的人情风貌和严酷的现实,而且社会表现得越黑暗,小英子的天真、美好也就越体现得全面,观众从这种强烈的反差中,产生情绪的感染力;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少年雷纳多

  十,作业:

  变换角度(如以将军的角度或小公务员妻子的角度)改写<<一个文官的死>>中的一段情节。

教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文字的格式。

  2、学会在文档中设置底纹边框。

  3、学会使用格式刷工具。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

  设置文字的格式

  难点:

  在WORD文档中设置边框底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看到过你们的日记本,上边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画,花边,真漂亮!那有谁在电脑上写过日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word中编写彩色日记。

  二、布置任务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2篇日记,同学们想不想看?好,我们先来看第一篇,再来看一看这篇,你觉得哪篇设置的更好,好在哪?

  生:A:我觉得右面的日记好,特别漂亮(哪儿最漂亮呀!)彩色的字(恩,设置了字的颜色,使日记五彩缤纷,除了字的颜色外,还有没有)不同的字体和字号(你们觉得这样设置除了,使日记显得漂亮外,还有什么作用呀?)把日记里较关键的词突出出来。

  B:我也觉得右边的日记好,日记中的图案特别可爱(哦,这篇日记插入了图片,使日记更加图文并茂)

  C:我觉得右边的日记好,内容特别棒。(恩,觉的日记内容写的很棒!那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

  D:我也觉得右边的日记好,右边的日记还设置了彩色边框。(恩,使日记更加的美观,起到了点缀修饰的作用,体现了日记的整体美)

  (2)、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日记中设置字体格式,插入图片,还设置了彩色的边框。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让你去编写彩色日记,你觉得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去做?先设置什么?1先设置字体格式再插入图片,再设置边框2先插入图片再设置字体格式,最后设置边框3先设置边框,再插入图片,最后设置字体等等

  其实编写彩色日记的步骤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来使用先设置字体格式,再插入图片,最后设置边框。

  三、分步完成任务

  师:首先我们先来设置字体格式,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计算机小能手,哪位同学已经掌握了设置字体格式的方法?这么多同学都掌握了,真不错,那你们会几种设置字体格式的方法?你会几种?你呢?(三种的来演示)

  1、选中你所要编辑的内容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可以选择中文的字体,字号,颜色,效果等等,然后单击确定,字体格式就设置完了。

  2、选中你要编辑的内容,然后在格式工具栏中选择相应的字体,字号,颜色,这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更快捷,但也有缺点,谁发现了(格式工具中有些功能没有包含,我们只能从字体对话框中选择)

  3、选择你要编辑的内容,右击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字体,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可以选择中文的字体,字号,颜色,效果等等,然后单击确定,字体格式就设置完了。这种方法即弥补了第二中方法的不足,又很快捷。

  其实设置字体的方法有很多,使用哪种方法都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习惯,你习惯使用哪种方法,就使用哪种?

  4、在编写日记时,如果在一篇日记中遇到大量内容要设置相同的格式,还可以使用格式刷工具,选中设置好的'内容,单击常规工具栏中的格式刷,然后用格式刷去选择你要编辑的内容,就可以了。是不是很方便,很快捷。你们学会了吗?

  好了,请同学们打开d盘练习文件夹中的word文档,先来设置一下字体格式吧!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各种方法。

  同学们用这么快的时间就完成了,说明你们这部分的知识已经掌握的很牢固,在日记中还设有很多美丽的图片,说到插入图片,同学们学过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谁能给大家演示一下,你到老师这里给大家演示一下可以吗?

  他操作的非常流利,而且说的很清楚,你们还都记得吗?(记得)好,注意在来自文件菜单上,还有剪贴画,他是word文档中自带的图片,哪么如何把这些图片插入到word文档中呢?现在呀,我们要分组进行自学,第二部分的内容,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画,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你出现了问题,小组同学要一起讨论,尝试操作,看哪个小组把问题解决的最好,好,我们现在开始分组自学。

  好,谁来汇报一下啊,你们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A:我们小组在操作中遇到图片大小不能调整(你们是不是也都遇到改变图片大小的问题呀!都会解决了吗?)B:我们小组在操作中遇到图片的位置不能移动(现在可以了吗,你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

  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C:我们小组在操作中遇到不喜欢的图片不能删除(谁有方法帮他们解决)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你们已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全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让我们再来想一想,图片的来源除了有剪贴画和图片库以外,你还有没有其他来源。

  A: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你从网上下载过吗,谁还从网上下载过图片,这么多同学都下载过呀,网上的资源丰富吗)

  B:自己画出来,然后在粘贴上(哦,自己画的图片肯定是独一无二的。)

  C:还可以从数码相机上复制到电脑上(哦,你知道的可真不少,也是一个好方法)

  D:使用扫描仪(这个方法也不错)

  哪么有这么多图片的来源,我们可以课下尝试操作。

  在日记中,美丽的边框又是如何设置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57页第二自然段,自学教材中设置边框和底纹,在自学的过程中尝试把页面边框设置为艺术型,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与旁边的同学一起讨论,尝试操作,看看谁能吧问题解决的最好,好开始操作。

  好了,同学们做好,现在我们通过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已经掌握了设置格式,插入图片,设置边框的方法了,哪么接下你们最想干什么呀!想不想当小小设计师去编写彩色日记?在编写前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篇日记,这篇日记中设置了字体格式,使日记中关键的词语突出出来,体现了日记的主题,日记中还插入了好多漂亮的图片,这些图片设置的非常合理,符合文中的内容,使日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美丽的蜡烛边框更能体现日记的整体美。总之编写彩色日记一定要注意符合日记的主题,根据内容和主题去选择图片和边框,下面就让我们尝试去编写吧。

  三、综合运用,实践练习。

  课下的时候,老师收集了好多同学的日记,放在了你们D盘编写彩色日记的文件夹中。你们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日记去编写。哪么,现在就让我们打开D盘编写彩色日记的文件夹,去编写彩色日记吧!如果谁遇到问题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研究,也可以问老师。

  (学生操作)

  好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完成了作品,哪位小设计师想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交流展示

  四、小结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棒了!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了编写彩色日记,我们用word编写的日记是静止的画面,以后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掌握更高深的知识。你们还想把日记编写成什么样的?

  哪么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编写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日记,把你们的童年留住,让它永远陪伴你。

教师教学设计7

  今学期由于学校工作调整,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我终于可以专心教一门学科了,因为以前总是兼任别其他科目的教学,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无法顾及所教学科),希望能有一天只上一门课,今年终于如愿以偿了。虽然对此充满希望,但我也知道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不好教(以前我曾教过一年级的语文):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课堂上教学时要采取更多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而在课下也有许多事情需要老师有耐心的去指导和帮助他。

  今年我所教的两个班总共有106人,学生多,而我又是从第二学期接手这两个班,,对孩子的性格和知识水平不了解,这是我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周我的'主要任务便是要首先熟悉学生,了解情况。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情况不是很好,我深知一年级的学习好坏不能决定学生以后的学习,但是一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每天上课前我都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事先有所准备,但到了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教学工作能尽快进入正轨。

教师教学设计8

  我变变变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感受体验孙悟空的特点。

  2、运用形体动作表现孙悟空的主角特征。

  活动准备:

  1、音乐:《小石猴》

  2、孙悟空头套、金箍棒道具。

  活动过程:

  1、教师运用形体动作及道具,表演音乐《小石猴》的情景。

  2、请幼儿回想:哪里出现一块很个性的大石头、大石头里蹦出什么东西、小石猴有什么超强潜力、小石猴靠什么东西飞上天、小石猴有什么武器。

  3、进行“我变变变”的体能游戏:

  按照“指令我变、我变、我变……(猴子、蛇、青蛙、石头、妖怪等),请幼儿变出某种身体造型,并做出动作变化(如猴子抓耳挠腮、蛇爬行、青蛙跳、石头静止不动等)

  4、可换幼儿主持,进行活动。

  5、问幼儿有谁会学猴子转动金箍棒的动作,请幼儿出来示范。教师能够请幼儿参考幼儿用书本,鼓励幼儿尝试。

  6、以《小石猴》乐曲作为活动尾声的曲子。

  7、可到文具店购买伸缩指挥棒,也能够用报纸卷成粗细不同的长纸轴,将细的套入粗的轴筒内,一拉到接逢处就犹如金箍棒变长了。

  活动延伸:

  在每一天点名时进行我变变变的.游戏,凡点到名字的幼儿就能够变出一种身体造型。

  大班体育游戏活动雪花飘飘

  目标:

  1、练原地向上纵跳抛物。

  2、活动中会听信号按要求活动。

  准备:

  1、组织幼儿制作雪花。

  幼儿按意愿将纸(如挂历、报纸、美工活动剩下的边料)剪成或撕成各种长条或花边,当作“雪花”,每人自制若干。

  2、教师使用的箩筐、铃鼓等。

  过程:

  1、开展游戏“雪花飘飘”。

  (1)每个幼儿向上纵跳的同时,将“雪花”抛向空中,然后尽力接住。比一比谁抛得高、接得准、接住的次数多。

  (2)幼儿自由结伴,一人抛“雪花”,一人接,然后互换主角进行游戏,看谁抛得高、接住的次数多。

  教师注意观察体力教弱的幼儿,与其结伴游戏,鼓励他们用力向上抛。

  2、师幼共同开展游戏“风儿与雪花”。

  (1)幼儿手持自制雪花,扮“小雪花”,教师扮“风婆婆”或“风爷爷”,摇动铃鼓。引导幼儿根据铃鼓声的速度、音量变化,在场地内慢跑、快跑、快走,随着渐弱的铃鼓声慢慢原地蹲下来。

  (2)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请个别幼儿扮“风婆婆”或“风爷爷”,幼儿继续游戏。

  3、组织幼儿玩“扫雪花”的游戏。

  教师扮“扫雪人”,幼儿扮“小雪花”。扫到哪片“小雪花”,哪个幼儿就把自己的雪花放在箩筐内,留作下次用。

教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

  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四、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⑴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⑵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⑶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五、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板书:

  不容争辩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

  (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七、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父亲

  钓鱼得意

  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启示抛(出去)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

  沮丧纽约抉择曾经实践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2、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

  ⑴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

  ⑵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1、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2、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

  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四、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教师教学设计10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拼6个图案需要几块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根据这句乘法口诀你能联想到哪个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教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

  1.通过写景,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通过接触、描写、赞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习作让学生掌握一定写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课前准备 :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景,观察景。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重点观察。

  2.准确地把握景物特点。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者有意识地的在课前让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减轻了课堂习作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课件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二、交流信息,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想必你们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快乐时光,与其回忆,还不如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那样看起来更清楚,对吧?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自己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写作内容,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其中一个地点和内容作为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臵,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去公园所看到的景物。

  4.范文引路。(出示范文)

  秋天是迷人的,也是五颜六色的。

  记得上次去公园玩,我看到了一片火红的枫林,一片片枫叶看上去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像天边的晚霞,像梦中的油画。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哦,秋天是红色的!

  我继续往前走,路旁开满了雪白的百合,闻一下,还带着露珠的芬芳。百合虽然没有菊花的灿烂,也没有牡丹的华贵,但他们清新脱俗,形态高雅,令人百看不厌。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停下来,坐在路边的木椅上想,现在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的稻谷已经熟了吧。恍惚间,一幅画浮现在我的眼前:沉甸甸、黄澄澄的稻穗压得稻秆抬不起头,秋风吹过,掀起阵阵稻浪,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哦,秋天是金黄色的!

  啊,秋天,我是多么迷恋你!我已经醉倒在你色彩缤纷的怀抱之中了!

  (1)同学们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秋天美吗?要怎样写才能把秋天描绘得更美呢?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了素材,只能解决言之有物,而怎样使文章写得更好,需要教师的指导。课堂上采用范文引路的方式,对写法加以暗示,使学生明白了该怎样表达。】

  四、学生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并适时给予引导。

  五、品析评价,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品读自己的文章,将最满意的句段朗读出来,让他人分享,方便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推荐、评析同学的作品。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下面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点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6、将最佳作品推荐给老师,并在班级展板上展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互动,将作文臵于一种交际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广泛地交流,抒发了真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板书设计:

  用 心 观 察 真 情 表 达

  . .. .

  教学反思:

  张开想象的翅膀 品味人间的真情 梁爱梅。

教师教学设计12

  邱龙涛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二)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 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楔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二)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lw/Index.html>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 “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lw/Index.html>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l.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 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和“为”是两个动词,“***”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七)诵读第l段。

   1.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

   学不可以已 ***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

   “已”——在现代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奔腾不已,不能自已)

   “以为”——跟“自以为得之矣”(《石钟山记》)中的“以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为”是自己认为之意;此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用它做成)的省文。)

   “虽”——这个“虽”跟下面两句话中哪一个“虽”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不同)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相同)

   “木受绳

教师教学设计13

  小小金箍棒(大班)

  目的:

  1、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中创造活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2、通过玩耍纸棒,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平衡潜力。

  3、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丰富经验,感受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准备:

  报纸棒若干、场地布置。

  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幼儿独立的活动。(一名幼儿带领大家绕场地跑)

  2、教师带领幼儿一同活动(听信号变换跑、跳跃、下蹲、划船)。

  场地布置

  二、游戏活动:

  引语:“我们是花果山的美猴王,这天一齐出来操练。”

  1、教师运用纸棒的引导活动:(投掷)

  2、幼儿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的创编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的介入帮忙。

  3、小组创编活动展示。

  4、真假小猴王:幼儿分为两队,手持“金箍棒”,背靠背站好。听到信号后,一队跑,另一队转身追,并用“金箍棒”拍假小猴王。(拍击臀部)

  重复游戏。

  三、游戏评价:

  1、对幼儿们的活动表现进行表扬,个性是有进步、有创意的。

  2、对游戏中自我保护进行分析。

  3、鼓励表现突出的幼儿。

教师教学设计14

  阅读严育洪老师的《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这本书,如同与一位大师对话。他娓娓道来,翔实的案例、精辟的点评、可操作的指导……让我每次翻开,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下几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观点——学会舍弃。

  乍一看,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仔细读来,却是颇有道理。

  就如严老师所说,课堂时间是个常数,教学内容实在不该贪多求全。“冗繁削尽留清瘦”,我们需要这富有美感的“清瘦”。曾经在课间和同组的老师说起,反复讲的题目怎么学生总还是要错,同组老师的看法和严老师不谋而合。如果在课堂上总想盲目的追求教的多、教的全、教的广,一节课上下来给学生的感觉好像处处是重点,学生反而抓不到一堂的重点,脑中也就越发模糊了。看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学会舍弃。

  但我认为,所谓的舍弃,也不是随随变变地舍弃,而应当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握住整堂课重难点。正如严老师在书中所言:要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入点,然后理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相信这样的舍弃,不仅不会有所遗憾,反而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扎实。

  第二个观点——“生成”的是机智

  精彩的“生成” 是不是不用预设,突如其来的?在备课时,除了要备好教材,又该如何备学生呢?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小于、等于还是大于呢?这一直是我心中的难题与困惑,最近读了严老师《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后,有很多的启发。

  文中这样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结果必是旁逸斜出的,丰富多彩,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要远比预定的计划生动、活泼、丰富得多。面对这些丰富的动态生产性资源,教师应本着“语文课姓语”的准则,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

  的确,生成需要预设,我在备课时,也的确进行了预设。反思自己的课堂,在教学时,我总是希望学生能根据我的预设走下去,“预设”等于“生成”当然是最完美的。但往往完美的事情不容易发生,于是课堂上总是出现孩子们远离预设或者超越预设,这时教师到底该怎么做呢?每次备课前我也曾这样问过自己,当时我不知如何回答,想不到课堂上该怎样解决,无奈之下就“顺其自然”吧,现在我想我会回答了:那就是教师应本着“语文课姓语”的准则,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引领预设,在生成中引导学生,在引导中感悟,更重要的好是教师不是要备教材,而是要备‘好’教材;不是要备学生,而是要备‘好’学生。

  第三个观点——情感,让我们走得更近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如何让科学的教学过程洋溢出人文艺术的色彩,我想这本书给了我们最真实的诠释。无独有偶,昨晚在观看央视青歌赛的时候,听到了余秋雨老师给选手们参加情景表达的点评,他说:能把事件讲述清楚明白很好,但是要说精彩还得有人文的内涵,还得让人感觉出人性的美丽。我们的教学不也是这样的过程吗?如今的教师不光要把知识讲清楚,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的气息。

  而“情感”作为连接科学和艺术的支点,是我们教学中的风向标。它可以让我们和学生走得更近,它可以唤起师生间的心语,它也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正像严老师所说“教师要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知识冷落处加温或聚热,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之中,情感高涨地学习。”我想用心架构这座情感的桥梁和学生们一起体验学习的苦与乐,一起感受生命的挫折,一起品尝人生的芳华!

  反思我们的教学,尽管每天都在重复着教,却依然有许多疑问成为教学中的困扰,《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从六大布局,两个不同的走向,给我们指点了迷津。

  读着一段段精彩别致的案例,真是觉得与它相见恨晚啊。在粗糙的阅读间,一股股温暖智慧的气息迎面而至,如沐春风。受到的是一种教育智慧的启迪,是一种教育责任的唤醒: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我们需要提升教育学经验,继续读书,继续学习!

教师教学设计15

  游戏活动:

  洪水来了

  活动目标:

  1、练将沙子堆高、拍紧、挖深等动作技能和拎沙袋负重走的潜力。

  2、在玩沙活动中感受同伴间相互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小猫、小狗、小羊若干),玩沙衣服(红、黄、绿),帽子,鞋子。

  2、玩沙工具:铲子、耙子等,尼龙大口袋(人数的两倍),树(用小树枝代替)若干,地上堆好一条低低的堤坝,堤坝不远处用积木搭房子作为动物新村。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出主题:"据动物新村防汛指挥部通知,洪水要来了,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样防汛抗洪?"

  (1)加固堤坝,阻挡洪水。

  (2)开沟挖渠,分流洪水。

  2、引导幼儿分队练。

  (1)加固、筑高"防洪大堤",学将沙筑高,拍紧的技能。

  (2)装沙袋比赛。可两人一组,比一比,哪组合作得好,沙子装得又快又多又好。

  (3)开沟挖渠,进行引流准备。指导幼儿挖得长、挖得深。

  3、游戏:洪水来了。

  (1)请幼儿扎好沙袋袋口,两人一组抬到"防汛坝"前,整齐地叠到"大堤"上。

  (2)分流排水,指导幼儿把沟渠挖长、挖深。

  4、游戏:种树。

  (1)"洪水被我们挡住啦!我们的`家园保住了!怎样才能保证江边的泥土不被洪水冲走?"

  (2)引导幼儿讨论减少水土流失的办法,让幼儿明白最好的办法是植树造林。

  (3)幼儿在河流两旁"植树造林"。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10-30

教师教学设计【热门】03-19

教师教学设计【荐】03-19

关于教师教学设计01-31

教师教学设计的反思02-06

【推荐】教师教学设计03-22

【荐】教师教学设计03-31

【热】教师教学设计04-11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5篇02-05

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