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6 17:00: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1

  一、习作内容:(第五册习作八)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二、教学要求:

  .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准备:

  .《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五、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课

  (一)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撰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评点】本次习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在自主、合作中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实践,学生学得有法,学得有“心”。

  习作讲评课

  (一)复习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习作,提示要点。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师小结。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的文人故事,让人读来倍感生动有意思。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修改。

  小组互相修改。

  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设计评点】紧紧围绕研究报告的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内容真实的习作要求,对学生的习作草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呈现一些文人逸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含义。

  能力目标:1.能够同具体事例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根据问题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1.学习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精神

  2.激发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理解爱迪生怎样不顾一切困难,挫折与危险,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

  教学手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生读中了解课文,读中圈画,读中感悟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案。

  教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1.利用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电学是谁发明的?

  2.师简介爱迪生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说说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

  三.自主实践,探究感悟

  再读课文,了解爱迪生怎样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学生有不理解的字词用笔画下来)

  1.请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2.细读课文,动笔画出“从哪儿看出爱迪生爱科学?”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且说说看法。(请同学自由发言,结全课文插图)

  小组讨论,爱迪生是不是从此再也不做实验呢?你是从那些的地方看出来的

  4.读中感悟,爱迪生是怎样试制成功大家使用的电灯,说说感动的地方

  四.自主交流,感悟道理

  有人说爱迪生的发明是因为他的天才,而爱迪生让那个自己却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空间哪种说法对呢?

  师总结: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

  板书设计:

  爱迪生

  世界文明 发明家

  热爱科学 节省

  钻研科学 省吃俭用

  试制电灯 为了 多少次 常常 几十个小时

  一生 发明 一千多种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爬天都峰》。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3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4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说教法运用

  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四、说教学环节

  (一)引入课题,分析题眼

  (1)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质疑:我们怎么才能上到山上去?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并小组交流。再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爬山是手脚并用。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铺垫作用。

  (2)朗读课文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天都峰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一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语。小组讨论:人物的动作、语言,体验我的心情。

  3、自读第三部分,自由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果然、突然、忽然)并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的话,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学习: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4

  一、 本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熊猫》是第八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旨在使学生懂得关爱动物,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这一课从大熊猫的具体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入手写出了大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对突出本单元主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 产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增强保护珍奇动物的意识。

  3、 认识本课9个生字。

  教学重点是:

  认识本课9个生字。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基础上,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是:

  在阅读中,抓住描写大熊猫外型及习性特点的词句,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认识生字800个左右,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量大大增加。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为主,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理解课文,发散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学会解决难题,获取知识。

  六、 教学流程

  本节教学分四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首先,我说:“同学们,有一种动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子。你能猜出它是谁吗?”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来猜谜底。最后猜出是大熊猫。随机我出示课件(一张大熊猫的图片),并揭示课题《大熊猫》。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文伊始要求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内容,圈出本课生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助学生深入细致的学习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 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学习、认识生字,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所以我首先指导学生将不认识或不熟悉的生字一一清除。随机板书生字,学习生字采取的方式有三种:①同桌之间互读、互学,初步读准字音。②请小老师教大家,将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如:用拼音识字,利用熟字学习生字,编顺口溜识字等。③小组验读,互相检验错误。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生字,接下来我采用一些手段对学生进行识字的巩固:①读词练习。课件出示一些卡通式的词,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的积极参与读词。②小组识字比赛。(出示字卡)每组每人读一个字,轮流读,看那组说的又对又好。同时,给每组相应记分,最后评出优胜组。通过师生的相应配合,从而完成生字的'学习。

  2、 细致读文,深入理解。

  解决了生字的难题,部分学生已经能流利的读文,再此基础上进行听读评价练习,既有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文,又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随后,运用“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了解?”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答案可能是生活中积累的,也可能是文中刚了解到的,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答案不会很全面。通过这一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对大熊猫的特点有了全面的掌握。并带着对大熊猫的了解,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有关大熊猫外貌及生活习性的语段。

  接着,我出示一段熊猫宝宝的录像,使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对大熊猫流露出更加喜爱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在读课文,读出大熊猫的可爱,读出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其中,重点对描写大熊猫的习性和外貌特征的词句进行朗读体会。如:“身子胖”,“尾巴短”,“毛茸茸”和“爬上爬下”,“呼呼大睡”等。在这里教师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这么可爱的大熊猫只有我们国家才有。所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咱们要珍惜它、爱护它!

  3、 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在学生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之后,我课件出示填空练习题,

  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这一习题的设计,使学生学会总结全文,并学会根据一定的模式学写有关动物的习作,为下一课做好铺垫。

  (四)总结延伸,课外拓展。

  通过两个作业:

  作业1 画一张大熊猫的画。

  作业2 再读一篇有关大熊猫的文章。

  将本课进行一个拓展,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七、预期目标

  这节课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思维拓展等几方面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了解到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还明确了要爱护大熊猫的必要性,增强了学生保护珍奇动物的意识。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标。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⑴ 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⑵ 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⑶ 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二、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四、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6

  一、教材简析

  《守株待兔》是一篇寓言,与一般的抒情性课文相比,故事情节性强,而语言文字浅显直白。这样文体的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边讲边说边议的过程中,与文本对话,了解故事内容,巩固生字词,感悟寓意。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作为主要执教老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各教学环节渗透讲故事、复述故事能力的培养。数学老师作为协同教师,通过“一教一辅”型、“学习站”型协同教学模式,进行个别化辅导,将小班变成“小小班”。

  二、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守、窜、撞、桩、此、锄;会写5个生字:守、此、桩、肥、丢。

  2.通过词语“忽然”、“窜”等体会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通过“白捡”、“从此”、“整天”等词语体会种田人期盼不劳而获的愚蠢行为。在品词读句中明白寓意。

  3.借助讲故事形式,尝试复述课文,愿意把故事讲给同伴或家人听。

  三、教学重难点

  借助讲故事形式,尝试复述故事,并明白寓意。

  四、课前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朗读正音。

  2.老师逐字板书课题,教学生字。

  3.引导学生说题意。

  (二)读好故事,集中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分组出示字词(带拼音),读通长句。

  ①忽然窜出来(读通句子:种田人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②撞树桩(读通句子: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里的树桩上,死了。)

  ③又肥又大乐滋滋(读通句子:他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④从此锄头(读通句子: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3.分组朗读生字

  4.书写生字:肥、桩、守(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书写,并记录下书写特别认真、美观,书写姿势端正的学生。)

  (三)学讲故事,明白寓意。

  (1)了解、讲述故事的起因,随机巩固生字词语“窜、撞、树桩”。

  1.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谁能讲一讲。(重点理解:窜)

  2.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事发之“巧”:一只野兔从树林里飞快地窜出来,刚好有棵树桩让她撞上,刚好撞死了,又被种田人看到,你觉得这一切发生得有点儿——(碰巧/奇怪/不可思议)

  3.引导学生尝试复述故事的起因

  屏幕提示词语:忽然窜撞树桩(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复述。)

  4.继续点拨:种田人仅仅是看到野兔窜出来,撞死在树桩上就马上有守株待兔的念头了吗?

  学习句子:他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2)讲述守株待兔的过程和结果,随机巩固词语“从此、锄头”。

  1.划找课文写农夫想法的句子,并尝试复述。

  2.种田人这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呢?

  3.“从此”就是从哪一天以后?

  4.理解“整天”:如果把“整天”一词去掉,句子的意思还一样吗?

  (3)评价种田人的行为,明白寓意

  1.小组内评价种田人的想法和做法。(协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并记录讨论有序的小组)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播。

  3.写话练习(情境中写字——此、丢)(协同老师巡视、指导、批阅学生的写话;指导小组学习,并记录优秀发言。)

  我想劝劝从此以后丢下锄头的`种田人。

  4.我想对种田人说:你别再( ),赶快去( )吧!

  5.我想告诉种田人一个道理:( )。

  6.师总结寓意。

  (四)讲述故事,阅读推荐。

  1.尝试接龙复述整个故事。(分两个学习站,两位老师分别指导)

  2.建议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3.阅读推荐:《中华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五)学情反馈,多元评价。

  走到进行整节课的课堂反馈。

  教学反思:

  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自己表演和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宁”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郊”等13个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大意。

  3、抓住关键句阅读,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师:瞧,树林里的三只灰雀多可爱呀,,粉红的、深红的,真漂亮。它们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欢快极了!你喜欢它们吗?

  2、出示作者,简要介绍。

  列宁是苏联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一位著名的伟人,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示范跟读。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读读词语,一边读,要一边留意生字的读音。

  列宁、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

  2、重点生字,指导理解。

  (1)后鼻音:宁、胸、仰、望、诚

  (2)形声字:胸、脯

  师:大家看,“胸脯”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月”字旁,说明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字,因此“月”字旁是这两个字的形旁,右边的“匈”和“甫”则是作为声旁,因此这两个字属于形声字。请大家跟老师读——胸脯。你还想到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形声字呢?

  (3)形近字:仰

  师:刚才有同学说,不理解“仰望”这个词语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仔细,还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很有学习方法。

  师:请大家看,这里有一些表示“看”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填入语境中吗?试一试吧。

  (4)词语辨析:仰望、凝视、环顾

  课件出示: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抬头仰望,只见朵朵白云点缀在瓦蓝的天空上,就像纯洁的棉花那般柔软。环顾四周,风吹草动,不远处有一群牛羊在低头吃草,多么自在!我静静地凝视着前方的额尔古纳河——这条孕育着两岸草木的河流,心中充满了敬意。

  3、学写汉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郊、养、或

  师:先看到“郊”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偏旁是“右耳旁”。在书写的时候,左边“交”字的“捺”要变为“点”,笔顺是:点、横、撇、点、撇、点、横撇弯钩、竖。请你在本子上练习写两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养”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请你先看一遍书写提示,再练习写两个。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或”这个字。这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横写短,稍稍向上斜,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现在请同学们练习写两个。

  (2)学生提示:粉、粒、冰、冻

  师:除了老师讲解的这三个字,你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书写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回顾内容,梳理文章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件出示图示: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师:灰雀被男孩拿走了,说明男孩和列宁一样,都很喜欢灰雀。

  2、带着问题默读,找关键句。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交流汇报。

  (1)灰雀外形

  句子①: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粉红的、深红的灰雀,来回跳动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这句话描写了灰雀的颜色和动作,表现了灰雀的漂亮和活泼,真让人喜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读出灰雀的可爱。

  (2)列宁行为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

  句子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句子③: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师:是呀。“找遍了”,这个词语还可以读到列宁着急的心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列宁,你会想些什么?

  师:是呀,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该多么着急、多么难受啊!除了列宁喜欢灰雀,故事里还有谁喜欢呢?是的,一个小男孩也喜欢。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的?

  (3)男孩行为

  句子④:没……我没看见。

  句子⑤: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句子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是呀,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爱灰雀,但是他们喜爱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是不同的。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吧。

  四、恰当留白,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书写练习。

  2、正确、流利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2、能根据自己的发现积极表达想法,用礼貌的语言提出正面合理的解决方法,提高公民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自己的发现积极表达想法并用礼貌的语言提出正面合理的解决方法;

  难点:能将发现和想法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习作的学习。上节课我们聊了身边的“小事”,有温暖的小事,也有不文明的行为,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关注生活,特别是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汇集我们的智慧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观看视频,想一想:你在哪里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呢?你怎么看待这些事情?

  (视频内容:女子下楼玩手机,不慎踩空摔倒;骑车玩手机酿车祸;开车玩手机出车祸;男子玩手机掉入水池;家长玩手机,孩子丢失浑然不知;)

  二、事例引导,指导写法

  (一)同学们都观察到了身边的“低头族”现象,当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正如这位小朋友,当他观察到“低头族”现象时,他经过一番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了。

  请大家翻开书98页,请同学来读一读。

  r我发现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上个月我们去给爷爷祝寿,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各自看手机,很少一起聊天。我爸爸下班回家之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

  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同学们,这个事例写了什么内容呢?你可以这样表达:小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我们要是想写某个想法,也可以像这样开门见山,直接先写观察到的某种现象或问题,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二)出示书上另一个片段:

  r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们班能不能开辟一个植物角呢?我们可以在植物角养花种草,或是种花生、种豆子,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植物。我们可以轮流照看它们,给它们浇水、施肥。这样既可以使班里的同学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还可以使大家亲近自然,为教室增添大自然的气息。

  例文片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想法?是怎么写的呢?请你开动脑筋思考哦!

  预设1、例文片段提出了开辟植物角的想法,还给出了植物角运作的建议,并且点出了开辟植物角的好处,把想法写得很清楚。

  预设2、我还发现第一句是用问句的形式提出想法的,体现了商量的语气,显得委婉,让人更容易接受。

  (三)引导学生比较两个事例的不同,归纳并小结方法。

  这两则例文片段讲的事例,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第一则讲的是不良现象,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第二则是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建议,是还未发生的事情。总结两个例文片段的写法——(出示课件)

  (1)开门见山,直接写发现的现象,或是提出自己的想法。

  (2)要用事例来描述现象。关于自己的想法,要写出一些理由。

  (3)如果有改进的建议或解决办法,也可以写下来。

  (4)把现象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用词准确,叙述有条理。

  三、畅谈想法,初列提纲

  (一)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问题也引起了你的关注呢?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呢?

  情境图片:垃圾随地乱扔,不分类投放;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公交站台的橱窗上贴满了小广告;公共场合有人在“禁止吸烟”的指示牌下抽烟……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三)动笔列提纲:

  1、我们可以通过列提纲的方式帮助我们理清写作的思路,出示课件:

  ①开头: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写现象或想法。

  ②中间:详细介绍自己发现的现象或同学列举的问题,可以介绍清楚是什么现象或问题,你有什么评价或建议,为什么会这样评价或建议,还可以再谈谈自己的实际行动等。

  ③结尾: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小组分享提纲初稿;

  3、展示学生提纲,学生点评。

  4、出示提纲范例。

  作业布置

  根据提纲完成习作,并在小组内交流,根据建议修改习作。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绍、侧、墨、勤、奋

  (2)学习多音字:兴、几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料、之、寿

  ●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查字典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

  ●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

  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第1-2句: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第3—6句:书屋两侧的摆设。)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课件中三味书屋内物品的摆放位置,请学生移动鼠标把物品按方位顺序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边放边说说自己是根据课文中哪个方位词来放的。(电脑即时反馈)

  4、结合课件做讲解员。

  把老师和同学当作前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注意引语和结束语的自然补充)。

  四、作业巩固。

  1、《课堂作业本》中的第5题。

  2、回家对着爸爸妈妈做做小讲解员。

  板书:

  20、三味书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早”字,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语:同学们,了解三味书屋对我们鲁迅小学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但这篇课文更必要让我们了解,更能使我们感动的是:这三味书屋里发生过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这是一件什么事?(板书“早”)。刻“早”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学学这个故事?是课文的第几段?

  1、请大家积极阅读这段话,自己去体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去看听计算机为你提供的“课文欣赏”的内容,一定能帮你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学习。)

  2、重点交流,反馈下面3个句子。

  (1)理解“害”、“于”、“当铺”的意思。

  (2)理解“一面……一面……”、“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体会到当时鲁迅一家生活艰难,鲁迅小小年纪就要担起生活的重任,非常懂事、孝顺。(板书:生活艰难)

  (3)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

  ●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①理解“默默”。要是你是知道鲁迅迟到原因的一位同学,你会怎么跟寿老先生说?而鲁迅呢?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板书:默默刻:决心改正)他会暗暗对自己怎么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②范读:老师在哪个地方特别作了处理?为什么这样读?你想怎么读?

  ③练习用“默默“说话。

  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特别是理解了“默默”在中的丰富内涵,那么你能用“默默”来说一句话吗?

  鲁迅走在去当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鲁迅走在去药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鲁迅走在去三味书屋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任选一句完成,交流,师点拨。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①为什么用“刻”不用“记”、“印”?

  ②为什么要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板书:深深、刻、时时提醒)

  3、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勤奋好学的鲁迅刻“早”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用来勉励我们自己。齐读。

  三、拓展延伸

  1、小结:从这个刻“早”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小朋友们想更多地了解鲁迅爷爷吗?学校图书室里有很多介绍鲁迅的书,大家可以去借。课外大家还可

  以把自己在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放到教室门口的“语文新知堂”里交流。今天课堂上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份电子读物。我们到介绍鲁迅爷爷的网页去看看。(让学生点击课件中“走近鲁迅”进入,自由浏览。)

  四、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看了丰富的介绍后,一定更深地体会到了鲁迅爷爷确确实实把在三味书屋里刻的“早”字牢牢地记住了,并时时提醒自己,做什么事都争分夺秒。鲁迅先生一生不息地奋斗,终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作为鲁迅小学的学生,更应该向鲁迅爷爷学习,长大后也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五、作业巩固。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6题。

  板书:

  三味书屋

  奔走于……之间(生活艰难)

  早默默刻(决心改正)

  深深刻(时时提醒)

  争分夺秒一生奋斗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类生动、浅显的科学说明文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习实践来设计课文,灵活运用各种课堂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课外查找相关资料,使学生能更加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轻松快乐地掌握知识。

  【设计特色】

  1.从课题切入课文,直接明了地抓住难点进行突破,为学生的自学铺砖引路。

  2.培养多读多思的学习习惯,渗透自能读书,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

  3.利用课堂多元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收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丰富积累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善于运用到自我的实践当中。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善于运用到自我的实践当中。

  【教学过程】

  一、抓住难点,切入课文:

  1.(课件出示):高速公路汽车行驶图,提问:

  高速公路的修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最大方便是什么?

  2.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善于运用到自我的实践当中。过渡语:

  最近,我一个人修起了一条高速公路,你们信不信?不信,我可不是吹牛,我的这条高速路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带我到北京和朋友见面聊天,带我到海南岛欣赏大海风光,带我到美国免费看科幻片《怪物史瑞克》……你们知道这条高速路叫什么吗?

  3.出示课题,学生朗读一遍。

  (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文章难点理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气氛,又为文章内容的理解作了一定的铺垫。)

  二、检查预习,学生生字:

  (出示课件)

  1.过渡:从这幅图上你一定猜到了,什么叫信息高速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网络)

  3.过渡:同学们真是一猜就准,看样子,事先还预习了课文,那先来看看阅读文章的拦路虎大家消灭得怎么样?

  4.(出示课件4),指名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热情肯定,并及时把学生自学到的好词佳句进行板书,鼓励他们的自我学习。

  (提倡学生在事先预习课文,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在课堂给予学生成就感,同时也为自读自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过渡:咱们班的同学对电脑其实不是很陌生了,有很多同学家都配置了电脑,能告诉老师,你以前都用电脑做过些什么?

  出示句式:我知道电脑可以(),可以(),也可以()。

  其实电脑连通了网络之后,它可比大家想的要神奇多了,想了解吗?

  1.(课件出示):网络的神奇究竟表现在哪里?

  2.组织学生自学,在文章中进行标记。

  3.集体交流:

  A.你发现了哪些网络神奇的功能?讲一讲,并上台板书。

  B.哪个地方让你感觉最神奇,你愿意读出这种感觉吗?

  4.你们读得真好,小作者也跟你们一样,对于网络是由陌生到了解,心理感受变化可真快,你能找出这些词,体会那种感觉吗?

  A.找出关键词,完成板书。

  B.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C.当你对电脑网络有了这么多全新的了解之后,你的心里有些什么样的感受?

  (在组织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多读多思多得的学习方法,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同时,深入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抓住文章的情感线索进行理解)

  四、思维拓展,完成练习。

  1.过渡: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发现爸爸为了解释网络的特点作了一个有意思的比喻,你找到了吗?你也有这么聪明和幽默吗?

  2.(课件出示):

  爸爸把网络比成(),你认为()。你还可以把网络比成()。

  3、激情评价,鼓励创新

  (思维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课堂氛围更好,同时也有利于更形象地理解网络的意义。)

  五、质疑问难,交流资料:

  1.课文中还有你觉得疑惑的地方吗?

  2.们主动在课外找到了很多关于网络的资料,一定可以帮你解惑,谁是小博士,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知识?

  (培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学生遇到问题主动探究和解决的能力,也肯定学生的资源共享意识。)

  六、全文,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假如给你一台连通网络的电脑,你最想用它来做什么?

  (联系本堂课的收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说的兴趣,说的能力。)

  【教学反思】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教学设计以“自读自悟——质疑问难——思维训练——拓展延伸”为基本思路,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得。

  一、找准切入点,顺利引入课文学习。上好一堂课,找准切入点是很重要的。这篇课文是介绍电脑网络的,却以“信息高速路”这个有趣的名字来作称谓,所以我设计了以高速公路的图片来入题的方式。学生对高速路的作用和特征是比较了解的,这样就感悟到了“信息高速路”的相同之处,为“网络”这种抽象的物质的理解作了铺垫。

  二、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针对新课标理念下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内安排读书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和疑惑,学生读书有目的性,也会有较大的收获。

  三、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然后梳理归纳问题,将其确定为课堂训练的重点,再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分图形式,不走过场,没有表演定形,体现了“学由题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思想。学生能够饶有兴味地去学习这种科学说明文。

  四、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如:句式训练“我知道,网络可以(),可以(),也可以(),真是()。思维拓展训练训练:爸爸把网络化作(),你认为(),你还可以把网络比喻成()。

  五、课外拓展,注重积累。语文课堂要注重以文本载体,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训练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是本堂课的一个特色: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有关网络的知识?愿意和大家交流吗?

  当然,课的设计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借助电脑让学生体验亲自操作;例如:课堂上给予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时间还可以更充足一些。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复习音序查字法;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音节写出汉字。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

  3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怎么样”的句式写句子;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学会按指定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1教学第一题。

  参考答案:钢铁铸成;查“

  2教学第2题。

  先让学生拼读音节,读准字音,读得不准的,让学学生自己纠正,填写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恢复、健康、烈士、抚摸、乡亲、新奇。

  3教学第3题

  答案;(1)挽词;(2)将信将疑;;930如释重负;940安然无恙。

  4教学第4题。

  指导步骤:(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找出题目所列的3个句子。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修饰词语。

  (3)让学生说说加与不加修饰词语在意思的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5教学第5题。

  该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并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指导步骤:

  1)教给学生判断一句话是否完整的基本方法。一般说完整的句子至少至少包括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如果一句中缺其中的某一部分,就是不完整的,意思也就无法表达清楚。

  2)用上述方法去检验练习中的句子,就能发现,第2句是完整的句子,它将了“谁”“怎么样”

  3)用同样的方法把地(1)、(3)句补充完整。

  6教学第6题

  指导步骤: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笔答时,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并加上标点符号。

  7教学第7题

  本题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先让学生评评读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然后让学生轻自由朗读,边朗读边体会短文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接着指名试读,评议订正;

  最后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注意把小刚“焦急---高兴---失望----快乐”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三课时安排

  第1课时:教学第1~4题

  第2课时:教学第5~7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组单元课文,明确什么是段落的关键句;

  2、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4、提炼出“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的写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2、难点: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教学过程:

  1.一认识“关键句”。

  师:昨天,我读到特别有意思的两段话,你们有兴趣读读吗?出示两段“关键句”在开头的段落。点生读。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后面都是在围绕第一句的意思写。

  师:相机引出“关键句”。

  有两个聪明的小朋友,他们还有更多的发现呢!你快读读他俩的对话,看看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2.生合作读“交流平台”。动笔勾画其中的“秘密”。

  3.师生交流。

  师:说说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罗列“关键句”出现的三个地方和作用。

  回顾课文、回归整体、提炼写法

  师:

  “小福尔摩斯”们,现在去到本组单元课文中去找找“蛛丝马迹”吧!

  出示交流要求:

  (1)学生小组交流,找出所学精彩段落,师相机出示,让学生美美地读;

  (2)师:去掉段落这三个“关键句”,进行对比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总结出“关键句帮我们更好理解一段话”,“段落中心意思更突出”。

  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1.出示“美食糖醋排骨”图。

  2.学生自由练说:妈妈做的糖醋排骨真好吃啊!

  3.出示“春光”图学生自由练说: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总结:

  师:看来,关键句作用真大啊!同学们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写作方法,以后习作中我们一定要记得用上哟!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在平常上课中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要么是老师不太明确要求,要么授课时“一笔带过”。事实上它的存在对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写作手法等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用“以段代段”的理念,借助课外阅读段落,引领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会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这也符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难点:掌握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组词法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看到这个字——鸟,大家想起哪些成语或是诗句呢?

  小鸟依人

  鸟语花香

  百鸟朝凤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望岳》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大家对鸟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请看到课题:父亲、树林和鸟,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好奇的吗?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一)初读全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疏通长难句。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初读效果;

  2、指导朗读: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幽深的雾蒙蒙的这两个词语比较难度,大家可要都准确啦!可以重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来表示强调!

  3、学习一类字:雾、蒙,。

  ①我们先来看雾字,上下结构,一个雨字头,一个任务的务,请注意雨字头写扁,同学们看过雾吗?

  ②再来看蒙字,这是个多音字,同学们知道吗?它有三个读音。蒙字也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中间有两笔短横。

  4、联系实际理解字词:雾蒙蒙是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你看过雾吗?有雾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这句话中还有比较难懂的`词语——幽深,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法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幽静/深远的意思;那现在请大家想想这是怎样一个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指名朗读;

  2、理解字词:凝神静气、兀立,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结合实际去理解,同学们请起立,我们来演一演父亲,像父亲一样望一望。

  3、通读一类、二类字词。

  (三)学习一类字: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字需要同学们学会书写,请同学们准备好《写字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字!

  1、一类字按结构归类;

  2、重点学习:鼻、翅、膀三个字;

  3、每个字描红两遍,临帖两遍。写好了同桌交换互相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观看朗读视频,在文中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黎明,地点是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人物有我和父亲,事件是父亲和我在树林里谈论鸟儿。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写字本》;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关于鸟儿的百科知识。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少先队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歌曲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播放音乐歌曲磁带。说说是什么歌曲?

  2、揭示课题,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3、教学生字:

  荡(读准后鼻音)

  桨(三拼音节)1、听歌,说歌名。

  2、齐读课题

  3、学习生字:荡、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

  凉爽洒悄悄地功课

  2)指名读全文,再正音。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

  2、不读破句

  三、学课文第一

  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小节。大家思考:说说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2、1)读第一句话,看看和题目有什么联系。2)“推开”是怎样的动作?“小船儿推开波浪”是什么意思?3)小朋友们在水上看到些什么呢?教学“环”、“塔”、“墙”。

  3、指导朗读。对照图画,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个自然段?

  教学“爽”。1、读课文。分清第一自然段有两句句子。

  2、1)认识到首句点题。认识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说我们正在划船。2)用动作表示推开,理解“推开波浪”是说小船在前行。3)想象美景。理解“环绕”、“四周”。

  想象美景。体会出愉快的心情,朗读。

  四、第二自然段

  1、读读,说说小朋友们的心情如何?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

  2、教学“洒”“悄”。

  3、指导朗读。“飘荡水中”指小船在水面不前进。

  1、自由读课文段二。

  2、“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他们心情愉快。从“悄悄地”“歌唱”“凉爽”感受到。

  3、学习生字。

  4、感情朗读。

  五、总结

  1、播放音乐,感受小朋友的心情。

  2、指导朗读。1、听歌曲,体会。

  2、配乐感情朗读。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中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

  墙浪爽桨洒悄

  2、读课文

  1、说说生字的.笔顺写下来。

  2、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读课文。

  二、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你能回答吗?作者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2、文中三个小节的末尾两、行相同,它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3、指导朗读:小朋友的心情怎样

  4、读课文。(范读)1、思考,小组讨论。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2、表明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他们忘了划船,小船飘荡,凉风拂面。

  3、用欢乐、自豪语气来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背诵课文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人民的真挚感情。自由背,个别背齐背

  四、书写练习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浪塔墙洒

  悄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型。

  2、指导书写。

  1、思考,用各种方法记住字型。

  2、笔画多的字要注意写得紧凑。

  3、练习描红。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设计:1、抄写词语:

  推开波浪轻轻飘荡尽情

  倒映伙伴悄悄环绕凉爽

  2、加偏旁组词

  主良肖果

  3、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词。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1、背诵课文。

  2、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A.“海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句描写的景物有,这些景物的色彩分别是。

  B.“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红领巾指的是。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荡起推开倒映环绕自然

  迎着阳光望着歌唱热爱党

  尽情欢乐幸福生活祖国

  教学后记:

  设计,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15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待、调)

  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几个多音字读准。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正确、通顺。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我想知道文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

  4.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流利。

  5.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来轮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7.他们读得怎么样?

  8.老师发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出示课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

  9.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0.刚刚开始,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逐个提出并自由举手发言。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说什么?(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

  12.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写字指导

  1.我们首先要解决写字的问题,小黑板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堂、镜、闲”

  等字。

  2.交流如何识记这些字。

  3.非常好,强调“腿、镜、待、调、访、闲”等字结构。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读正确。

  4.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好这些生字应特别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写字吧。(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堂小结,引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六、作业:生字组词;抄写多音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引导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列文虎克认真观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生字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能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2.听写本课词语。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议论一下,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学习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4.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5.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7.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9.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这就是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课件: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12.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新奇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为啥要加这么多的引号?(出示课件: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谁能帮帮老师?)。(出示课件:小人国是指列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15.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出示课件:资料袋)

  16.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课件:为什么说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呢?)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件: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而且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19.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现在,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2.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还有谁吗?(出示课件: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课堂总结。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获

  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们,这是一篇较结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课文。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接着又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紧扣题贯穿一个“玩”字,启发孩子们学习列文虎克的这种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然后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教学。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重点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我主要让学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几点: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课文以“玩”为线索,每段都是写“玩”,并且提醒孩子们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边看门,边磨镜片,玩出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中,我知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的重中之重。我引导孩子们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思路,及时延伸、交流,进而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鼓励自由选择写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结合这段时间里在“国标学习”中的所学所得,时时用“大语文”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我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语文素养为目的去对待我的语文教学,对待我的学生们。

  总之我们要努力地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就一定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也要有一定的积极心态。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让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实践,也才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力求能学以致用,让“国标学习”进驻我的语文教学,扎根我的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1-10

小学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1-24

小学语文习作课教学设计12-21

小学语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11-30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集锦08-06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设计11-30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11-09

语文的教学设计01-08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1-1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合集15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