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设计1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五项内容。包括我会认、我会读、比比写写、读读说说和我会读。
二、学习目标
1、我会认: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我会读:巩固、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
3、比比写写: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4、读读说说: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5、我会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中所描写的大自然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吗”“呢”“吧”的用法。
四、课前准备
板书和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去语文园地五里玩一玩,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可以做游戏,可以去旅游观光,还可以学变魔术…怎么样,只要小朋友认真玩,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愿意去吗?小朋友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现在就出发。
2、与字宝宝捉迷藏
a、激趣: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多媒体画面)这花园多美啊,小朋友喜欢在这里玩吗?字宝宝也喜欢在这里玩,我们就和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嘘!字宝宝已经藏好了,大家快把它们找出来吧!只要大家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它就会乖乖地出来了。藏起来的字宝宝就在“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认”中,快去读一读,记一记,等一会儿比比哪一组找到的最多。
b、学生自由练读、识记。
c、小组互读。
d、玩捉迷藏游戏。(出示多媒体)游戏规则:小组派代表读出“我会认”中的字,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跳出来,另一组又派代表读字宝宝就会重新藏好,然后开火车把字宝宝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3、送字宝宝回家。(出示课件)字宝宝哭了,想回家了。谁最能干,会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仔细看看字宝宝的家,发现了什么?(言字旁、口字旁、单人旁各有一个家)
送字宝宝回家。(如果送错了,字宝宝就不会动,教师引导学生纠正)
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扩展训练:字宝宝的家还很宽敞,你还想让哪些字宝宝进来呢?
二、我会读
1、勇过小河
a、做过了游戏,我们现在和猴哥去旅游吧。(出示课件)来,大家一起出发,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问问聪明的小猴,它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就是你把河面上的词语读对了,我们就能过去了。“
b、学生同桌练读词语,小组练读。
c、每一组选一种方式读,教师适时正音。
d、(出示课件)呀,小朋友读得真棒,你看,河面上已经搭起了一块浮板了,我们可以过河啦!大家靠自己战胜了困难,真了不起!
三、比比写写
1、看老虎大王变魔术
a、(出示课件)猴哥走了,谁又来了?(虎王),同学们,这林中大王告诉我它会变魔术,你相信吗?不信,你看看。
b、虎王变魔术。它一手变出个”日“字,另一手变出”白“字。
c、小朋友,你们谁最聪明,发现虎王变出的两个字有什么秘密吗?
d、课件演示两字的不同笔划(ノ变红)。
e、师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形式交流:”日“,生日,日子;”白“,白云,白色,白天;白比日多一撇。
2、争当魔术师。
a、出示屏幕:目木开马西
(小朋友,现在让虎王看看咱们同学当当魔术师好吗?
b、你还能变出这样的字兄弟吗?
3、书写指导。
a、师范写。孩子们,看到你们这么能干,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比试比试,我们就比比写字好吗?请你们挑几个难写的字兄弟让老师试试。
b、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正确,把字写匀称。
c、部分学生书写展示,学生相互评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玩了三个有趣的游戏,把这些”字朋友“、”词语朋友“记得更牢了。来,跟他们再打打招呼。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语文园地参加两项比赛吧!
二、读读说说
指导读句子。
出示三句话,教师范读。
指名读。
找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
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说句子比赛。
小组合作,用”吗、呢、吧“分别说句子。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方法:各组选择三个句子参赛,每个组员都要有说的机会。由小组长自组安排,可以一人说一句,也可以两人一起说一句。
评议,选出本项比赛的冠军小组。评议从两个方面进行:”吗、呢、吧“是否用的准确;说话时是否体现出问句的语气。说的不理想的学生再试一次。
三、我会读
教师范读《天上的小白羊》,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交流感受:听着老师朗读,你好象看见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会读、读不好的字和没学过的字。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难,互帮互学。
指导朗读。
朗读比赛。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与字宝宝捉迷藏,送字宝宝回家,和猴哥旅游,看虎王变魔术,“四个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变枯燥的练习为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各种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命历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都依赖于一个语言学习的环境。《语文园地》是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因此,就以旅游为线索贯穿整个第二课时。其中设置了几个环节,如”过险峻的高山“”读懂写在天上的儿歌“等环节,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宽松的、快乐的氛围中激发出美丽的灵感、放飞他们诗意的童心!
MSN(中国大学网)
语文教学设计2
《慈母情怀》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苦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豪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平实,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促悟。立足文本,适度补充材料,让学生在文本内部资源与拓展资源的共同引领下,实现深度生成,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并且,大胆进行补白,让学生在补白练笔中获得更独特更深刻的感受与体验,升华情感,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这样设计既注视了文字的躯体,又透视了文字的灵魂,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自然丰厚。
二、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读准读顺课文,能有感受地读自己欣赏的语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悟独特的慈母情怀,感受作者内心的感动与感激。
四、教学流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情感
1、在温婉如丝藤般的小提琴声中,教师深情导入:“母亲啊!掀开你的忧愁,容我在你的怀里沉酣,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母亲,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它一直以伟大和无私著称,每每读到它,心灵总不免轻轻颤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感受博大的慈母情怀。板书课题:慈母情怀
2、学生深情地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个别抽查课文中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地方,如: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3、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深度挖掘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慈母情怀”体现在何处,找到后用笔划出来,并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预设有以下交流:
①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②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3、反复品读重点句子,深入咀嚼文字,领会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感受母亲之苦,预设达到两个层次:
(1)第一层次: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说说自己的感悟,然后再读一读。如在体会“龟裂”一词时,可以先问“什么时候容易龟裂知道吗?”然后告之:“龟裂本来是一个用来形容土地裂开的词,今天把‘龟裂’这个词用在了形容母亲的手上,你感受到什么?”,同时还可以出现“龟裂的土地”的图片,让学生受到巨大的震撼,进而体会母亲的辛劳,学生的感性世界会更丰富。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平凡与伟大,感受母爱。)
(2)第二层次:适时补充材料,使文本内部资源与拓展资源紧密结合,共同引领学生的深度生成,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读出句子的“味”来。如:
A、同学们,如果你们对母亲当时的处境有更详尽的了解,我相信你们对母亲会有更深一层的体悟,你敏感的心灵会深深地为她感动。
(四)回读补白拓展意象
1、回读课文,为“我”和母亲的对话添加提示语
“我”和母亲的对话分段呈现,非常简短,多处没有提示语。可是,在这些简短的只字片语的背后却隐藏着作者那种难以启齿、矛盾、后悔、不忍、难以抗拒??很多复杂的心理,它们都错综复杂地纠结在一起。请你拿起笔来,给人物的语言或前或后或中,添加合适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可以是人物的神态,也可以是人物的细节动作,更可以是人物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
(设计意图:此处安排练笔,可以很巧妙地把课文中那些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通过补白而深深地刻印在学生们的心坎上,学生更通过补白真切地体会到母亲的劳苦、慈祥与善良和“我”心底里那种深深的内疚、沉重的负担,以及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意。)
参考:●刚叫完第一声我就后悔了,一元五角钱的书,这么贵,妈妈一定不会给我买的,一元五角啊!这是妈妈的血汗钱!可是我的眼前出现了《青年近卫军》在书柜中向我招手呢!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喊了一声“妈——” ●“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我再不敢望一眼我的母亲,我不想看见母亲脸上的一道道皱纹,我不想看见母亲那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我不想面对母亲那疲倦的面孔。我将头低下,恨不得当场挖个地洞钻进去。
●“买书??”不该说的还是说了,是那本《青年近卫军》在吸引我,是那本《青年近卫军》。在学校,我常与同学们交流《青年近卫军》的故事,甚至有时连饭都忘了吃。在书店,我经常如饥似渴地捧着看,一呆就是2、3个小时??有时可能一整天都“飞翔”在《青年近卫军》的海洋里。在梦里,有时我是这本书的主角,有时,《青年近卫军》的知识小精灵,不管别人问我什么问题,我都能对答如流。
●我低下了头,面色有些发红,双手十指紧紧地交叉在一起,有些语无伦次地说:“我??要钱??”
●“你看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的?你真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她说着就皱起了粗粗的眉毛,我心里那座看似坚固的城墙,一下塌了。我呆呆地看着它们倒塌,居然没想过去扶一把。那个女人的话如针扎着我的心,一下,一下,又一下??我的心却流不出血,再抬头望一眼母亲,那布满血丝的眼,不配那张还有些白皙却粗糙的脸。头发凌乱让母亲显得更加苍老。想想那女人的话,我真应该为母亲感到难过,而这种难过,却是我硬塞给母亲的!
(五)补充材料升华感情
1、《游子吟》(学生齐读)
2、《纸船-寄母亲》
3、关于父爱母爱的视频
语文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搭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
2、同学们看,这种桥你们见过吗?(出示情景图)这是作家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就会特别想念家乡这些不起眼的石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
2、检查字词。
出示课件,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注意,红字是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要读准。(分行指名读,最后齐读。)
3、指导写生字。“衡、序”。
(1)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提醒大家注意:“衡”字中间大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结构写匀称。“序”字最后一笔不要加撇。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两个。
(4)教师巡视指导。
4、了解什么是搭石。
(1)指名说什么是搭石。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指名说)
(3)师总结: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方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可这些,都是在夏天呀,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5、齐读。
三、围绕2—4自然段,自主寻美,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这么普通的一件事情,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其实,不然,作者啊,,对这件平凡而普通的事情留心观察,却发现了里面的很多美,这些美呀,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寻找搭石里面的美,感受里面的美。
(一)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二)指名说划的句子。(二自然段老年人走搭石的句子,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四自然段年轻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走搭石的句子。)
(三)小组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分小组来学习。
要求:先多读几遍,然后互相说一说,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现在咱们按顺序来交流。
(1)交流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你们组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找到的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才”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②大家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一起带着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③师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一心为别人着想的老人,仿佛感受到了他那颗美好的心灵。这是——(学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
(2)交流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②抓住“协调有序”谈体会。师生合作读走搭石的句子,体会协调有序。
师读“前面的”,生接“抬起脚来”,师读“后面的”,生接“紧跟上去”,连续读三遍,师小结: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落水,该是有人在指挥吧?(生齐说没有)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这么默契,这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是协调有序。
③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谈体会。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评价:体会的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请你读一读,读出这种美。最后齐读。
师出示课件,过渡: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师出示课件,音乐起。)
指名读,读出诗的韵律美。师渲染: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是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④师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3)交流四自然段中的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抓住“招手示意”,体会年轻人互相谦让的美德。
②齐读,一起感受这份美。
③抓住“伏下身子,理所当然”,体会人们敬老的美德。
在理解伏下身子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下动作,体会年轻人敬老的美德。并且适时采访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采访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进而理解理所当然。
④师总结,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我们可以看出,这已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作者看都他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1、指名说,哪些美好的情感?
2、带着这些情感,再次齐读。
五、拓展并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选取了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渗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小事中,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回味的文章,当我们到这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2、请大家课下完成小练笔。(课件出示)作者从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些平凡事物中的“美”。
3、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这首熟悉的旋律中。踏着心中的搭石离开教室。下课。
语文教学设计4
一、激趣导入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古诗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晓诗意。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品读感悟
1、学生质疑的问题
2、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教案《苏教版五下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村居》,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课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课文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从、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并拥有坚定的信念。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闻一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从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自己的人生理念。
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窄,不能主动的,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比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领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搜索,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做人原则,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中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难点: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臧克家(简略了解)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掌握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沥经心血目不窥园气冲斗牛兀兀穷年潜心贯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四、理清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
放录音
教师范读
个读
齐读
互评、纠正
2、合作探究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五、小结
这篇文章学的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兼顾西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2、完成练习二
『课后反思』:
1、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本人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把握起
来的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重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理由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3、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
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吧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比一比形近字,知道多一笔、变一笔就成了另外一个字。通过区别形近字,达到巩固字形的目的。
2、写一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字,指导学生掌握该笔顺规则并在田字格中进行正确书写。
3、借助拼音和图画,读一读、认一认有趣的风景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形近字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区别形近字。
2、观察教师范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笔顺规则。在学生书空、描红、临写后,并相机复习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看图猜词,了解图画和词之间的联系。通过借助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动作读、编成诗配乐读等丰富读法,读准读熟风景点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比较的思维方式。
2、养成运用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的习惯。
3、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神奇的风景,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是比一比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掌握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并书写生字。
3、借助拼音及图画读一读、认一认有趣的景点词。
三、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规范地说出两个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结合图画,理解风景点的名称特点,并读准“迎”“松”等易错字音。
三、教学准备:
板图门形标题:语文乐园(四),题目要求卡片3个,田字格4个,5个生字卡片,镂空“上”字,CAI课件,小奖品:水果贴图,小鸟若干,“秋姑娘”头饰。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戴头饰):欢迎同学们来到语文乐园(四)。我是秋姑娘,今天就由我带着大家去秋游。
秋姑娘:咦,咱们到哪儿秋游呢?我想同学们生活在城市里,可能还没去过农村,那咱们就一起坐着车子到农夫果园里去瞧瞧吧!
带领学生拍手说:小汽车,嘀嘀嘀,开到西,开到东,开到农夫果园去。
(二)比一比:
1、(CAI:农夫果园生字图)秋姑娘:啊!农夫果园里有这么多种可爱的水果啊!想不想把它们摘下来?别慌,咱们先把果子上的生字认清楚、读准。果子上的生字长得很像,你们能读准吗?生自由读。
2、秋姑娘:谁想摘梨子(葡萄、苹果、石榴、橙子、香蕉)?指名读。
3、秋姑娘:大家想摘吗?那就一起读读吧。
4、秋姑娘:你们现在啊,只是把果子摸了摸。真正想摘到果子啊,就请你比一比果子上每组形近字。(贴板书:比一比)比什么呢?就比比它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秋姑娘:现在,请你们来摘果子吧!谁先来?指名说一组生字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机规范学生语言。如“了”和“子”字:“了”和“子”不同的地方就是“子”比“了”多一横,“了”和“子”不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了”字。
5、秋姑娘:想摘果子的同学就请你们像这样先在小组里说说。教师巡视,发现说得好的同学及发言中的问题,为后面的集体交流作准备。
6、集体交流,给说得好的同学贴“果子”。强调“禾”“去”写时的笔顺。(可板书)相机演示“上”翻下来横变点就成“下”字。指名说时,问问全班:同学们,“木”字加一笔是——?“禾”字减少一笔是——?训练思维方式的逆向性。
7、秋姑娘:同学们真会摘果子。在这些果子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能发现秘密的同学,将会摘到更大的果子。你们发现了吗?如举手学生不多,请他们寻求小组同学帮助,借助集体的智慧有所收获。
8、小结:“了”“子”、“木”“禾”、“大”“太”、“云”“去”这四组形近字的规律是加一笔变成一个新的字,“天”“无”、“上”“下”这两组形近字的规律是变一笔,变成一个新的字。
9、秋姑娘:同学们,在我们所认识的生字朋友,有不少这样的形近字,加一笔,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字,如“十”加一笔成为——(生答:土、干)。变一笔,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字,如“八”变一笔成为——(生答:入、人)(教师相机板书)。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要注意比较区别哦!
10、秋姑娘:来,让我们再读读这些生字吧!
(三)写一写:
1、秋姑娘:摘完了果子,咱们到树下休息一会儿吧!(CAI:三只小鸟叫声图)师:咦,三只什么飞来了?(CAI:放鸟叫声)它们叽叽喳喳的声音真好听!
(CAI:四个生字出现)这三只小鸟给我们带来了四个生字朋友,它们是谁啊!齐读。
2、师秋姑娘:它们在田字格里真好看。我想写写学过的这四个字。先来写“三”和“只”这两个字吧!我写的时候,注意观察我是怎么写的。师边范写边叙说:(写“三”字)我先写“三”字上面的一横,再写中间一横,最后写下面一横。(写“只”字)我先写“只”字上面的口字,后写下面的撇和长点。
3、秋姑娘:同学们,我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回答。手势提示:从上到下。强调:哦,你明白了我写这两个字时,注意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是这样的吗?听听小鸟的意见吧!(CAI:字“先上后下”)你们说对了,小鸟都在为你们鼓掌呢!注意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相信你们的字会写得更好看。
4、秋姑娘:一起来写写吧!小手请拿起来书空。(贴板书:写一写)
5、学生翻开书93页练写:把红色的字描一个,再在旁边的空格照着写一个。强调写字姿势。评价:你写得好,小鸟都飞到你的身边来欣赏你写字啦!(贴小鸟图在学生身上)
6、练写“什”“叫”方法同上。时间可稍短。学生写完后,以小鸟的叫声为提示坐好的标志。
7、秋姑娘:同学们,你们写得不错,秋姑娘可要考考你啦!除了今天我们学的这两个笔顺规则外,以前你们还学过哪些笔顺规则?如学生说不上来,提示学生像“十”这样有横有竖的字笔顺规则是——?像“八”这样,有撇有捺的字笔顺规则是——?
8、秋姑娘:听听小鸟是怎么对我们说的吧!(CAI:在小鸟叫声的背景下,“小鸟”说大家说:同学们,今后你们在写像“三”和“只”这样有上有下的字时,要注意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在写像“什”和“叫”这样有左有右的字时,要注意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记住了吗?)
8、秋姑娘:笔顺规则对我们写好字太有用了。咱们来记记吧!拍手记: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笔顺规则要记牢。
9、秋姑娘:我们要离开这儿啦,跟小鸟打声招呼吧!跟我走吧,咱们啊,现在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喽!
(四)读一读,认一读:
1、(出示CAI:“电影”画面)秋姑娘:今天电影院里在放什么电影啊?(CAI:点击出现“电影”片名:祖国多么美丽!风景多么神奇!)祖国到底有多美呢?又有哪些神奇的风景呢?让我们来瞧瞧吧!
2、看“电影”。(CAI:配音组图)学生可能会叫出它们的名字。
3、(CAI依次分页出现风景图)秋姑娘:猜猜,这个景点叫什么名字?(彩虹桥:这种桥叫什么名字?母子树:这种树叫什么树?)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强调:弯弯的月儿就是月牙。
在学生猜对后补充资料:
月牙湖:它的形状像弯弯的月儿,在黑龙江省哈乐滨市,大家有机会去亲眼看看。
彩虹桥:上面弯弯的弧形像彩虹,下面的马路车来车往,咱们武汉的汉江上就有一座彩虹桥。
人字瀑:在著名的黄山上,下雨时观看人字瀑特别明显。
水帘洞:在湖南衡山,据说来到洞里,隔着水帘看洞外的山、树、亭、台,是朦朦胧胧、若影若现的,仿佛来到人间仙境一般。难怪当年的美猴王要在这里当齐天大圣的!因为这里太美、太神奇了!
母子树:这棵大一些的好像母亲,小一些的好像孩子,它们的根生在一起,好像母亲把孩子抱在怀中。直到死时,都是生死相依。
迎客松:是黄山的著名景点,这棵松树的形状好象人展开双臂,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
4、秋姑娘:这些美景,你们也在书中看到过。请学生翻开书,借助拼音和图画读一读、认一认它们的名字,(板书:读一读,认一认)特别注意双横线中要求会认的生字。
5、秋姑娘:谁愿意读读这些生字?指名读,可相机强调:“湖”和“洞”字都有三点水,“桥”“树”“树”都有木字旁。齐读。开火车读。(如时间较多,可加这一步。)
6、秋姑娘:这些景点名字很特别,你们还认得它们吗?谁都认识?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7、秋姑娘:到底是男生读得动听一些,还是女生读得动听呢?我想听你们比赛读!女生先来!
8、秋姑娘:我想加上动作读一读这些让我们充满想象的词语,想跟我读吗?
9、秋姑娘:这些景点真美、真神奇啊!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吧!(CAI出示六景点合图)介绍读,领着拍手读:月牙湖,像月牙;彩虹桥,像彩虹;人字瀑,像人字;水帘洞,像帘子;母子树,手相连;迎客松,欢迎你。
10、秋姑娘:咱们的祖国真美丽!让我们接着看电影吧!看看还有哪些神奇的风景!(CAI依次出现仙桃石、象鼻山、五指山图)让学生先猜后学景点名称。
补充资料:
仙桃石:在黄山,好像当年孙悟空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会时,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只仙桃。
象鼻山:在广西桂林,那儿的`山和水是天下第一美的呢!
五指山:在海南省,伸出的五指插入蓝天白云间,十分绚丽。
(五)小结:
秋姑娘:今天秋姑娘带着你们去秋游,大家开心吗?下次啊,咱们会欣赏更多的秋天美景。下回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上语文乐园(四),结合同组教师及领导的反馈意见,我认为,在上语文乐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乐园”这几个字,就告诉大家,要上出“乐趣”来。在这个语文乐园里,我是通过以下途径来体现“乐”的:(1)结合季节“秋”的特点,我设置人物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戴着成熟果实头饰、领着他们感受秋天美的秋姑娘。这个角色的扮演有趣味性。秋姑娘带着孩子们去干什么呢?——去秋游!哪个孩子不喜欢秋游呢!于是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的味口调动起来。(2)将每一题练习题设置情境。如第一题原本是“比一比”多一笔和加一笔的字,我将此题改成,咱们生活在城市,没到过农村,秋姑娘带着大家到“农夫果园”去摘果子,形近的字全跑到秋天各色水果身上去了,会比的同学就可以摘到教师准备的大大小小的各色果子。第二题“写一写”本身只写了“三、只”这两个写时先上后下,以及“什、叫”这两个写时先左后右的字,我将此题的背景设置为:一棵大树下,来了三只鸟,它们唧唧喳喳地叫声很好听。这样,要求写的字就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第三题原是“读一读,认一认”,我学生带着学生在写完字后去“看电影”,欣赏祖国各地美丽的风景,出现风景后,让学生“猜一猜”,这样,学生就会将景物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去读、却了解名称。
2、语文乐园本身具有单元归纳的意思,所以,在语文乐园的上法上要突现总结性、归纳性、归律性。语文乐园(四),第一题是比一比加一笔和变一笔的字,那么,在教学时,我就让学生掌握比的方法:比一比两个相近的字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在说时,也来规范学生语言。最后,适当拓展,就使学生掌握了:有些形近字是加一笔或者变一笔形成的。第二题,写先下后下、先左后右的字时,其实也可以让学生再说说还有哪些字也
是遵循这样的笔顺规则。最后,将以前所学的笔顺规则也一起来归纳归纳。第三题,学生在将景物特点与名称清楚地知道以后,教师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再看看其他有特点的景点:如仙桃石、象鼻山,猜出景点的名称,学生猜出后,觉得这是一种对他们学习效果的直观肯定。这样,在拓展中,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性。
3、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性,没有个性的评价,是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在农夫果园里,读准了两个形近字,只是“摸了摸果子”“闻到了果子的香味”,而真正摘到果子的同学,漂亮的各种秋季果子贴胶就送到学生面前。在大树下,听着动听的鸟叫,学习写了两种笔顺规则的字,发现了笔顺规则,小鸟就再对着学生唧唧喳喳地叫,肯定学生那会发现的双眼;写得很好时,教师做的小鸟卡片,就飞上孩子们的肩头欣赏他们写字呢!在看电影时,学生猜出景点的名称,那个景点的名称就会带着鼓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都是对学生不同形式的情境性评价。
当然,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从细节上来看:
(1)在农夫果园里,如果学生摘动了,让生字水果掉下来,就更真实了。
(2)教师语言要更科学、规范,如如“上”与“下”两个字的比较,把“上”字翻下来,就变成“下”字的说法不太准确。
2、拓展部分可以不板书,但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因为这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在些环节,体现着教师教得是否到位,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只有拓展环节充分,学生才能得到更大面积的肯定,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
3、每个环节要落实,要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课上,三维目标要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要兴趣,又有收获,不要假,不要浮。每个活动设计好是一方面,学生要落实到位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上课并不是做给人看,而要对学生有意义。每个课时怎样处好各个环节,要与考试相结合。
4、教学中每个大环节及小环节都应是有层次性的。如,指导学生写的层次要注意:
(1)笔顺方面:范写,生写,互看。
(2)结构方面:评后,再写。
(3)怎样写才美?指导观察田字格的位置。又如,“读一读,认一认”风景点这题,可以先看图,第1 次出示一个,第二次出示2个,第三次出示3个。认识全部景点后,重点字要去掉拼音,去掉图片。多种方式让学生识字、读词,最后回到整体。因为认字的规律是借助拼音识字,联系字词图片去掉拼音,最后是去掉拼音单独认识。
6、要能钻透教材,驾驭所有的学生。要面向全体,怎关注、帮助问题学生。可以:
(1)说服他。
(2)与家长配合。
(3)从反面让他看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或参考他人的恶果。
(4)与他商量进步的方法。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驾驭他,我偿可以让他站着听,可以和谁坐在一起听。如果不能在课堂上驾驭他,就要想一套自己的理论实践方法,使他能在学校和家里得到驾驭。
在今后工作中,我要:
(1)多读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吸收扬弃,看是否能体现出实效。
(2)多钻教材。
(3)多向身边人学习。争取把班带好,把教育教学教师落实。因为,懂得超越自己的人,视野就会不一样。
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重点)
2.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重点)
3.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5.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难点)
课前准备
1.带有"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这些插图的课件。(教师)
2.了解阳光的作用。(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语文园地二学习,这个园地里有好多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想)我们不能只看,还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图画入手,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识字加油站。
(1)指名让学生说一句话,教师相机纠正。
(课件出示: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
(2)出示量词词组,学生认读。
导学:句子大家说得不错,老师这还有几组词语,你们能读准吗?
①根据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匹""册""支"。
②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字。
(3)知道什么是量词,并能自己说几组量词词组。
预设:一朵花、一块橡皮、一根跳绳……
2.展示台。
(1)说一说你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了一些生字,还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生字。
预设:电视上、商店里、大街上、课外书上……
(2)识记新词语。
导学: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伙伴。(出示音乐、美术、写字等课本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的本领可不小,他们不仅能教给你们本领,还能教你们识字呢!你们看:
①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一读。
指名领读。
②说一说这些词语你在哪本书上见过。
预设:数学书、美术书……
③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算""姿""尊"这几个字是平舌音;"式""势""重"这几个字是翘舌音。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⑤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图画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通过教师的引领,不仅把读词与认知事物结合起来,而且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三、细心观察,巩固识记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背诵字母表。
①指名按顺序背诵。
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说一说怎样连能又准又快。(按大写或小写字母的顺序先找、再连。)
(3)动手连一连,师生评价。
(4)找朋友游戏。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日""寸",读字组词,简单说一说每个字的意思。
(2)给这两个字加偏旁,组字并组词。
(3)分别说一说带有"日"和"寸"的字的特点。
设计意图:音序查字法是一年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熟记字母表的顺序,记住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学生以后查字典时就能更快地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字母的位置,为下面学习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
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李白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1:听到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
预设2:听到夜里沙沙的风雨声。
预设3:看到了满地的花瓣。
…………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7.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以及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
(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提示:谜底--太阳)
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对了,谜底就是我们谁都离不开的太阳。那太阳到底有什么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儿童作家金波的一篇文章--《阳光》,学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的语言生动、明快,富有韵律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熟识事物特点的兴趣,整个过程也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快乐。上课伊始,通过猜谜语这种有趣的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感悟,理解短文
(一)扫清障碍,初读短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停顿。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扫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按自然段读短文,师生正音。
(二)逐段学习,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中把阳光比作了什么?
(1)作者把阳光比作金子,这说明阳光怎么样?指导重读"金子"。(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像金子一样贵重的阳光洒遍了哪里?(田野、高山、小河)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禾苗、小树和小河有了什么变化?
(1)你觉得该重读哪些字词?(更、长长的)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3)读了这一段,你觉得阳光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有阳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开花、结果;动物、人类都需要阳光;阳光会使水蒸发,形成雨,滋润大地,孕育生命;适量的日光浴,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阳光还到了哪里。
(1)(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画想象一下,清晨拉开窗帘见到阳光时你的心情如何?
(2)指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这段。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交流:这两个自然段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重读"大家的""更宝贵")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语言文字里的内容,再通过想象把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
三、总结全篇,感悟内涵
1.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阳光的作用了吧!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是呀,阳光不但能让禾苗更绿,小树更高,小河像锦缎,它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3.阳光不仅作用大,而且是无私和宝贵的。大自然还有许多像阳光一样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该怎样做呢?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我们将举办一次展览,看看谁制作的最好!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通过找阳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以及制作手抄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让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
进行语文园地教学,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教学时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掌握量词;对字母表掌握并运用。
2.能力目标:积累词句并运用;积累古诗并背诵;正确阅读《阳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积累词句并运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量词;对字母表掌握并运用。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字词。(教师正音)
2、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都和量词有关)
3、你还能说一些这种形式的词语吗?(一个人、一座山……)
4、集体齐读字词。
二、字词句运用。
1、找一找,连一连。
(1)背诵字母表。
(2)学生独立完成:给大写字母找到对应的小写字母,并连一连。
(3)学生展示。
(4)按照顺序读一读。
2、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左边生字。学生领读。
(2)同学们读完有什么发现吗?(明、星、早、阳是给日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3)同学们还能组成其他新字吗?(音……)
(4)学生自由读右边生字。你们发现什么了?(给寸加偏旁组成了新字过、时、对、村。)
(5)集体齐读这些生字。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句并运用;积累古诗并背诵;正确阅读《阳光》。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出示词语,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齐读。
4、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孟浩然。
3、请学生试说《春晓》的意思。(教师指导)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阳光》,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感悟古今不同内涵。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孟子酣畅淋漓、灵活而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
3、掌握文言词汇,加强基础积累。
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孟子生平。
2、根据预习导学,自主释疑。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视频,从历史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气势于四日内成功横渡长江,取得了解放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这一震撼人心的壮举再次证明了人心向背在战争胜负与治国成败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正应了亚圣孟子所阐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经典美文。
二、简介作者
(幻灯片展示有关孟子生平的填空题)
孟子是儒学大家,名轲,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与弟子著有《孟子》一书,该书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明确学习目标
本文是一篇精悍短小的文言议论文,本节课我们打算完成以下任务。(幻灯片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文章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思想内容,继承传统文化之精华。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孟子酣畅淋漓、灵活而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
四、整体感知,诵读训练
(此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在教师示范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并听清楚教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
(多媒体配乐示范读课文)
2、学生展示所画字词,并讲解画那些字词的理由,同时其他同学注意做好标记。
3、学生尝试模拟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吟哦讽诵课文,朗读时要求注意以下问题: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尝试读出气势并能结合书下注解大致贯通理解文句的意思。
4、学生展示朗读(多媒体配乐),并请同学加以评点。
5、教师归纳以后,师生共同吟哦讽诵课文,注意朗读节奏与气势。
五、深入文本,品读赏析
(此环节重在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
第一步: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多媒体展示疑难字词句)
目前仍在使用的相关成语或词语。(教师注意点:学生对“兵”的古义可能出现疑问,《说文解字》中说,“兵”,械也,“械”器之总名。可以借助“兵”的篆体字来加深理解,成语中作兵器讲的词:兵不血刃、短兵相接)d、能够理解“之”的意思,并要求能够指出文中其他“之”的用法。(例如:①作“的”讲,“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e、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畔”同“叛”,背叛)
第二步: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
孟子长于辩论,其文逻辑严密,言辞犀锐,气势磅礴,领略其文采,需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就战争问题展开论述,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孟子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孟子所持的观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孟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呢?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逐层深入论证,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论述“天时不如地利”,从攻方的角度加以论证,论述“地利不如人和”从守方的角度加以论证)
(3)孟子写作此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论述战争的胜败要素吗?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不是!作者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劝诫当时的统治者在治国的过程当中认识到“人和”的重要,认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论述范围由战争而扩大到治国)
(4)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第四小节,探讨孟子是如何深入论述其深层次目的并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论断的;“道”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从反面论证,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来强调“得道”的重要。“道”指的是施行仁政,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争取人心;也就是要求君主以仁爱之心,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百姓的道德与文化水平,以便争取民心,作为富国强兵的基础)
(5)小结归纳:通过学习,我们共同探讨了课文,明确了中心论点,学习了孟子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懂得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内涵。
第三步:吟哦讽诵,积累经典。(此环节重在诵读欣赏,及时巩固,加强积累)
六、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短暂的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孟子文章气势磅礴、逻辑严密的风采,而且对“和”这一传统文化精华有了新的感悟,“和”的思想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现在“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祥和、和善与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这种思想对处理国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商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幻灯片展示“和”的新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多多汲取民族的智慧与精华,早日成才。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高声讽诵全文吧!(师生共同讽诵全篇)
教学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由几个板块内容构成:第一板块“整体感知,诵读训练”;第二板块“深入文本,品读赏析”,具体又分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吟哦讽诵、积累经典;第三板块“古为今用,拓展迁移”,设计一道开放性思考题谈谈“和”的新意,力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运用现代观念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文章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吸取民族智慧;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教师在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
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文中5个生字。会写“博”、“截”、“慕”等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等词语。
2.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小伙子真棒!”,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小伙子真棒!”,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14课《检阅》(板书课题)。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我们国家xxxx年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的录像。
2.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走得真整齐啊;很壮观……)
3.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检阅仪式,今天我们就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
二、检查预习单
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把预习单拿出来。随机投影学生作业,讲解。
三、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
1.观众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博莱克检阅时表现的句子。
2.出示句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3.谁来读这个句子?
4.一起读。瞧,这就是博莱克,他精神饱满,和普通队员没有什么区别。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他和同伴们没有什么区别?
5.理解“保持一致”(那博莱克和同伴们哪些地方是一致的呢?)
A.步伐一致
B.手臂摆动一致
C.速度一致
D.表情一致
想象一下,你自己就是参加检阅时的博莱克,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小组比赛读。
6.在检阅时,博莱克和其他孩子真的没有区别。但是,他终归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怎么了?(是的',他被截肢了。)什么叫“截肢”?被截肢的博莱克和正常孩子有什么不一样?(靠拄拐走路)靠拄拐走路的博莱克却能和正常的孩子“保持一致”,怪不得观众会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xxxx年我国国庆阅兵时战士们的训练场景。
(1)为了提高训练效果,战士们腿上绑了厚厚的沙袋。
(2)为了训练身体平稳,战士们把帽子挂在鼻子前,不可以掉下来。
(3)大雨倾盆中,战士们冒雨训练,手脚都被雨水浸胖了。
(4)烈日炎炎下,战士们顶着骄阳,汗水湿透了衣衫。
(5)蚊虫叮咬着身体,我们的战士纹丝不动。
(6)由于训练强度大,鞋子磨损特别快,一双鞋子几天下来就张开了口,磨没了后跟,磨穿了鞋底。
(7)一个动作要反复做上几千次,战士们的脚后跟磨出了又大又肿的水泡。
8.同学们,四肢健全的战士们在训练时也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那被截肢的博莱克呢,他会遇到哪些困难?
A.右腿特别累
B.走多脚会起泡
C.左手拄拐,手会麻会疼
9.这些困难也注定着博莱克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
当博莱克在练习时摔倒时,他
当烈日高照,晒得博莱克满头大汗时,他
当左手磨出了很多水泡时,他
当时,他
正是他平时的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才有了今天的表现。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对博莱克说的吗?请你写在书上空白处写一写。
10.交流。
11.引读:同学们,你们听,盛大而隆重的检阅开始了,博莱克正在向我们走来,
他是多么地坚强……(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他是多么地自信……(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他是多么地棒啊……(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12.博莱克的表现,我们看在眼里,现场的观众也看在眼里,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对博莱克说一声——这个小伙子真棒!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博莱克这个小伙子真棒,那观众为什么又会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语文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一次有趣的观察》是第四册的一篇文章,整篇文章从题目到内容体现一个“趣”字:首先,这个题目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其次,“听大人说,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有趣;其三,我种扁豆,特意把蔓儿从竹竿的左边绕缠,而蔓儿偷偷绕到了竹竿的右边。这太有趣了!于是“我”便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心的观察,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教学本课,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己默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保护学生自己读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好奇心强,又身处农村,对身边常见植物有比较多的了解和较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很容易在教师引导下对课题产生好奇心,对生发较强的读书热情。加上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默读能力,课文语言又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并不难。
三、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
2、练习默读课文。
3、喜欢观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热情,肯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②在默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题的“趣”。
2、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探究欲望。过渡:
同学们,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对课文的朗读和词语掌握的不错,那么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深入文本,学习感悟。
1、同学们,作者在对扁豆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呢?现在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请看大屏幕:
现在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_”出画出作者观察扁豆时有趣的发现。多读几遍,和同位交流自己的感受。
2、感悟有趣发现:
句2: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起床了,跑去一看,扁豆蔓儿偷偷地绕到了竹竿的右边。
引导感悟趣二: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发现很有趣?
是啊,有趣的是我特意把蔓儿从竹竿的左边绕着缠上去,结果第二天,蔓儿 偷偷的跑到了右边。它是怎么从左边转到右边的呢?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发现?你们能读出有趣吗?
句3: 星期天,我又把扁豆蔓儿从左边绕着缠在竹竿上,还在竹竿上用红墨水做了记号。 我紧盯着它。过了半个小时,扁豆开始离开了记号,向右边移动。又过了两个小时,扁豆蔓儿离记号更远了。我还注意到,每隔一小时左右,扁豆蔓儿就突然抖一下。四个小时以后,扁豆蔓儿又转到竹竿右边,绕着缠上去了。
感悟趣三:为什么这个发现很有趣,您能具体说说吗?
原来扁豆蔓儿竟然会抖动,还会自己改变缠绕方向!扁豆蔓儿真的是向右绕着爬的呢。大家说,这样的观察有趣吗?你能试着通过朗读,读出扁豆生长的有趣吗?
3、孩子们,这样有趣的发现,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写小作者认真观察的词句。
半小时 两个小时 每隔1小时 四小时
作记号 紧盯着 还注意到
4、交流画出来的词语,现在让我们抓住这些词读出自己的体会。谁来读?
5、孩子们,你们看,作者为了发现扁豆蔓儿到底是怎么爬的,他不仅细心观察,而且连续观察了很久,最终解决了心中的疑问。小作者的观察过程多么细致啊。
6、这样细致地观察,我们一起练习复述吧。那现在,请大家按照老师的`复述提示,同位合作练习复述这一段。
交流复述。
7、欣赏着大家精彩的复述,老是觉得小作者的观察真是一次 有趣的观察。然而这样的结果是作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高兴)现在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出小作者高兴的心情。
二、复述练习
孩子们,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小作者发现了扁豆的生长特点,那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呢?课前大家做了准备,谁想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过程?
1、同学们,看来,生活处处皆学问,老师希望大家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相信,那样,你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昨天课后,我把豆种发给学生。有因课上表现好,为小组得到豆种的,这些是可以种在班里的;有因个人喜欢,得到豆种回家种的。对了,我也拿回了几粒种子回家种,嘿嘿!我也想试试呢。
帮学生把花盆里放满土,并根据不同的豆种在每个盆里种上三到四粒种子,剩下的事儿就交给孩子们了。今天,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本本子,那是让他们写观察日记的,4月14日,是一个需要记住的日子。现在,我跟孩子们一样,在期盼着那小豆苗苗早点从土里钻出来,让我们早一点目睹它们的风采,并亲自观察它们的蔓儿是如何从可向上缠绕生长的。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想着让孩子们做点什么,曾让孩子们养过蒜苗,虽说只有一小盆,那长出的小苗苗让孩子们高兴了好几天,但后来热情过去了,他们便任那盆蒜苗干干在花盆里,最后,我连盆一起扔了出去。与些同时,我让孩子们养小乌龟。他们让家长买来了养龟的缸,也带来了龟食,最后是主角出场,一下子好几只呢,一时我一个缸里都养不下了,后来又一个孩子带来了小鱼缸,才让这些小乌龟“龟均占地”不至于太可怜。可是,可是后来,那些小乌龟一个一个地眼睛都瞎了,最后,一个接一个地去了天国。我就奇怪了,为什么我就养不好小乌龟呢?在这之前之后,我都曾自己养过,无论我如何努力,它们就是不活,让我郁闷了好一阵子。
后来,后来就什么也没干了,也是因为我们的教室一年四季都不见阳光,养什么都赖赖叽叽的,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让我越来越没有养点什么的兴趣。
这次与孩子们一学习《一次有趣的观察》,又勾起了我想种点什么,养点什么的心思,借18课的东风,就种点豆豆吧。不知道多少天后,那些小豆豆才会钻出来与三班的孩子打招呼。
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
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认读生字词:
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巩固练习:
晰介疆
析价僵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
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
1、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
⑴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⑵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⑶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茫茫。
环境恶劣: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一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板书。
⑷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
2、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⑴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让学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间互相学习,注意倾听他人的回答并适时做好点评。)
要点把握:
①高大挺秀: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躺影。”“你看那树多高!”“你看它多直!”
②茂盛、大: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③生命力顽强:
“哪儿需要它,它就去哪儿。”“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树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抓关键词语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如:
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引读:是啊,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生读:“白杨树从来……也不动摇。”
⑵分角色朗读: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到“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六、小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见
它的生命力顽强,而且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是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写白杨树前具体写了白杨树生活的环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时,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写的方法,都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树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法和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与他人学会合作。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1、师:有这样一种树:它没有桃李的芬芳艳丽,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但它高大挺直,在风沙中傲然挺立。是的,这就是白杨树!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白杨》。(板书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的事。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又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理解白杨外形特点和品格特征
1、这位边疆建设者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特点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找到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2、生自由读书,勾画后指名说。
3、请生逐句品读,想想每句话各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4、逐句感悟。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大挺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①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以体会出?(板书:适应性强。哪儿……哪儿……很快)
②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怎样?文中哪句话写的?(齐读第一段,理解“浑黄一体”。)请学生看书上大戈壁的插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可见白杨适应性强。
③哪些地方需要白杨树?同桌说一说。(小结:沙漠需要白杨,白杨就在沙漠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师边讲边板画白杨)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板书:坚强不屈。“不管……不管……总是……”)
②小组交流:用不管……不管……总是……描述白杨树,练习造句。
③小结: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6、教师小结: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第12段。
三、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14段,并联系12段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4段:
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祖国建设的需要)
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5段。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6段,读后讨论:
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画上两棵小白杨,请学生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6段。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边疆建设者)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赞借物喻人)
3、总结拓展。
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老师,辛勤的园丁)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他们知道是谁呀?(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五、布置作业
1、时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在建设者们的努力下,现在的新疆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白杨
赞(借物喻人)
高大挺秀远大志向
图适应性强
坚强不屈奉献精神
语文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的方法和抓住特点写景的技巧。
2.整体感知课文的画面美。
3.学习作者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立体、生动地写景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的画面美。
2.学习作者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立体、生动地写景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们渴望春天,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不少诗人极尽赞美。唐代的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高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江苏扬州人。毛主席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2.了解背景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营造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所以他的文章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春》是他的文章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
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朗润(rùn) 宛转(wǎn) 黄晕(yùn)
披蓑(suō) 斗笠(lì) 应和(hè)
嘹亮(liáo) 抖擞(sǒu) 胳膊(gē bo)
摇曳(yè) 抚摸(fǔ) 鸟巢(cháo)
卖弄(nòng) 酝酿(yùn niàng)
4.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赶热闹”的意思。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烘托: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黑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突出,文中是衬托的意思。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5.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1自然段盼春,第2~7自然段绘春,第8~10自然段赞春。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细读全文,交流讨论:
1.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
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2.从这五幅图画中,你认为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融情于景,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二)品析画面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品析其中一幅图画。重点分析一个画面,以“我喜欢____图,因为它美在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叙述出来。
明确示例:
1.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细致。如:“偷偷”,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美在写法多样。如:文中除了对春草的正面描写还有对春草的侧面描写,就是写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人们的行为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美在描写角度层次清晰。如:文中对春草的描写由点、近(“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到面、远(“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2.我喜欢春花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层次清晰。如:写春花图,由树上——树间——树下。(美在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美在写景的描写手法多样。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些都是作者的联想之景,由花儿甜香引起的遐想。美在写景的角度多样。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下传出的声音。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3.我喜欢春风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角度多样。如: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写出了春风的柔和;嗅觉,“还有各种花的香……”写出了春花特有的芳香;听觉,“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
4.我喜欢春雨图,因为它美在写景语言的优美、生动、准确。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美在写景手法的多样。如:动静结合,由静(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到动(慢慢走着的人,工作的农民)再到静(房屋在雨里静默着)。美在写景层次的清晰。如:从物到人、由近及远。]
5.我喜欢迎春图,因为它美在用词准确、生动。如:“城里乡下”说范围之广;“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用叠词表现人们迎春的活力。
(三)深层探究
你从文章的写作思路上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盼春、绘春、赞春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时,作者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课外拓展
朱自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无不充盈着活力和生命力的灵气,以至于也撩起了我们的喜爱之情。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春天像……”的句式写两句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示例:春天像一个指挥家,他打碎河上的冰,指挥着小河重新歌唱。春天像辛勤的园丁,精心地呵护着花草,让它们茁壮生长。春天像一位画家,尽情地挥动着画笔,打扮着祖国各地。春天像一个闹钟,它唤醒沉睡的小草,给大自然增添一分色彩。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声和鸟儿的叫声,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
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回味亲身经历的或者看到、听到的感动的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细节描写,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动情点,通过细节书写“感动”,体验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板书:感动
2.播放视频《交易》
3. 在刚才的这段视频里,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二、互动交流,感受真情
1.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令自己感动的事,想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准备与大家交流。
2.学生交流:请几位同学讲述自己的故事
点拨:根据学生发言,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3.引导评议:哪位同学讲述的事情打动你?为什么打动了你呢?
4.小结
(1)每个人讲的故事都是令自己感动的,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讲的'就能更打动别人呢?
(2)在我们刚才的交流中,你认为哪位同学评议得最好,好在哪里?
三、从述到写,说写结合
1.揭示本次习作题目——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2.从题目上看,我们的习作要以什么为重要的写作内容?
3.阅读范文
夜已经很深了,繁星洒满了天空,它们不停地对我眨着眼睛。我并没有睡觉,而是在床上眯着小眼,仔细地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只见妈妈悄无声息地走进来,用她那细腻而光滑的双手轻轻地把我的被子盖好,然后抚摸着我的脸蛋,那感觉好似一阵春风轻柔地抚过我的脸颊,顿时感觉心情无比舒畅。忽然一种想法油然而生:人世间的母爱竟是如此伟大,如此温暖!
深受感动的我思考着:天色已经这么晚了,妈妈并没有睡觉,为了让我睡得更加温暖,更加舒服,妈妈牺牲了她的睡觉时间,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我这里。母爱竟是这样无私!
想到这儿,我再也忍不住“装睡”的感受了,从床上猛得站起来,妈妈带着一丝诧异看着我,我说:“妈妈,你为什么不睡觉,而来给我盖被呢?”“原来你没睡着呀,妈妈以为吵醒你了呢。你睡踏实了,妈妈才能睡踏实呀”。妈妈笑了,笑得格外灿烂,那笑容是多么慈祥啊!
4.交流写法
5.写一段令你感动的事的片段,围绕中心,说你想说的,不用写开头和结尾。
四、习作讲评与修改
1.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说出自己写的最满意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2.对习作提出建议
文章是否令你感动,感动在哪?
板书设计:
感动
写法
抓住人物的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活动
叙事中抒情,写出真实情感
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读、背有关词语、短文。
2、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
3、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4、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学生准备】
歌唱春天的歌曲,有关春天的图片(搜集的或自己画的),春天的诗歌。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观察、发现识字方法
1、出示第一组字
2、出示第二组字
3、引导小结识字方法
4、词语卡片出示要认识的字。
1、观察、讨论,说出自己的发现。
2、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3、讨论总结两种识字方法。
4、认读词语,巩固生字。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① 出示词语。
② 引导学生说出还知道有关春天的词语。
2、我会写:
指导读准拼音。
范写一两个字。
巡视指导。
3、读读背背:
引导回忆,认识所有的字。
问:说说短文写了什么?
组织比赛背诵短文。
1、我会读:
① 自由读。
自我展示读分组读。
开火车读。
② 说出自己知道的有关春天的词语。
2、读拼音,明确要写的是什么句子。
注意观察。
自己练写,写完评议。
3、自己读短文,遇到不会的字认真回忆或向别人请教。
熟读短文
简单说出自己的理解。
比赛背诵短文。
三、口语交际
1、歌唱春天。
2、眼睛里的春天: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推举代表到全班交流。
3、听到的春天:
组织、巡视倾听、鼓励。
4、展示画的春天或写的关于春天的作品。
1、唱自己学会的关于春天的歌曲。
2、① 小组说自己观察到的.春天。
② 将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拿出来展示、介绍。
3、找学习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画(写)的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写)。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01-08
语文《白鹅》教学设计06-28
语文《挑山工》教学设计05-31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01-29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6-11
【精品】语文教学设计07-05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3-03
有关语文教学设计01-09
鲸语文教学设计02-13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