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8 17:11: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

  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绍作者。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教师示范读、同学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江南,黄莺歌唱,绿树映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镇,酒旗迎风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庙,正沐浴在如烟细雨中!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感慨之情。

  5.再练读诗句,读出节奏与情感。

  三、朗读并背诵古诗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情

  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出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忆江南?”这个反问句时我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到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但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诗文表面,无法走入诗人创作的精神世界,我应该多准备教材外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

  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第二十五课《词五首》中的第一首,温庭筠的《望江南》。这首词27个字,意思直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读出它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琢磨琢磨。(教师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多媒体显示)

  【字音:筠yún倚(yǐ)脉脉(mò)蘋(pín)】

  【停顿: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重音:"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2、对照下面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内容。(多媒体显示)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这里是借代。皆:副词,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这里是拟人。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洲:水边陆地。】

  3、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

  4、指名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5、听配乐朗诵(或老师范读),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6、指导学生朗读,再次自由朗读,

  7、全班齐读。

  三、赏析全词

  1解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望江楼》、《梦江南》等。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2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3、师生探究:

  (1)这位风流才子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个女子)写了什么内容?(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这位女子的心情怎样?(盼望、孤独寂寞、忧愁)

  (2)你从哪些词读出了“盼望”?(梳洗罢)(过尽千帆皆不是)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孤独寂寞”?(独倚)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忧愁”?(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3)从“梳洗罢”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唉”行不行?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这是午睡后的'梳洗,时间短去了半天,则下文的“过尽千帆”极言等待之久便无着落,似不可取。

  ②“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

  ③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望江楼了。

  “罢”字既表明动作的时态,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4)、“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作者为何赋予一个女子“倚(望江)楼”的动作?用“处(望江)楼”“立(望江)楼”行不行?

  “独”字则点出思妇形单影孤的情景。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倚”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待。又说明女子站立时间极长。

  (5)“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了女子在“盼望”,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帆”就是指船,直接用“船”不是更好吗?(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修辞方法的差别。船在水上,越向远处,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去船,把它倒过来,不就是这位思妇盼望来船的过程么?所以,一个“帆”字把读者的目光引领到了远处,使读者也像词中的思妇一样极目远望,企盼人归。)

  (6)“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从感情上分析:此句借景抒情,已是夕阳西下,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从修辞上分析:用拟人

  从景物描写上分析:抓住“斜晖”“悠悠”。斜晖是夕阳,夕阳”意象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马致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师点头)生回答: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范仲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悠悠,长久,遥远;闲静或忧伤的样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7)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理解“肠断”:

  《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

  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

  四、总结:温庭筠的《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一遍,背诵一遍。

  作业布置:

  1、分析“过尽千帆皆不是”中“尽”的含义:

  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境描绘出来,而且把思妇独倚望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之深的心情表现出来。

  2、你还能说出用“肠断”表现悲伤诗句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忆江南》教学反思

  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很想尝尝鲜。拿来《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我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处理特殊的古诗词教学时,自己也比较大胆,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构、组合、拓展,呈现一堂“完整”的古诗词教学课,而非很抠门地“粘”着个别字、词不放,而忽视诗词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

  不足之处有很多,大处败笔主要是“留白”不够。一堂好的语文课,肯定有一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静静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情景与“热闹”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我的课虽也有个别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够,不免显得有点畏缩。

  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课感,上出好的课!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读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5个字,会写江、叶两个字。

  3、通过理解诗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体会江南荷塘的美丽景色和生动的鱼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江南荷塘美丽的景色和生动的鱼趣。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学生实际知识导入,解释课题:

  1、小朋友,你们会背古诗吗?谁来给咱们背一首自己最熟悉的古诗?

  (指名背诵,相机点评,一两位即可)

  2、刚刚小朋友们背诵的都是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最盛行的朝代,离我们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的祖先很久就开始创作诗歌了,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学习一首比唐诗还要早八百多年的汉代乐府诗,它的名字叫:[出示课题:江南]这两个字都是生字,老师要提醒大家:江是后鼻音,南字就更复杂了,不仅声母是鼻音,而且韵母是前鼻音,谁能把这么难读的题目读准啊?(知名读,正音,齐读)

  3、小朋友知道江南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吗?[出示中国地图]

  师:江南在我国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主要是安徽、江苏的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出示课件]我们南京就位于江南一带。[出示图片,音乐]看,这里河流众多,人们把自己的家建在水边,建在河上,打开窗户,时常能看到清清的河水,荡漾的河面。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富饶繁华的地方。不仅如此,江南一带的风景也是格外优美,特别是在夏天时候,荷塘里开满了许多粉红色的荷花,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一片连着一片,真是美丽极了!

  今天,我们就随着课文一起,去感受一下两千多年前汉代诗人眼中,江南夏天美丽的荷塘景色吧。

  二、初步理解课文,认读生字:

  (一)整体感知

  1、[播放音乐]打开语文书73页,请小朋友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老师来读一读课文。(范读课文)

  2、老师读得好不好?你们也想像这样来读课文吗?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那么,首先,小朋友要能借助拼音,把课文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谁听清我的要求了?(指名说)你们能做到吗?(自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二)随课文识字

  1、小朋友现在把课文的字音读准了,句子也读通顺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咱们读好课文的第二步啦。要想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就要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你能找出今天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吗?

  2、指名说,你是怎么找出来的?(相机认识感叹号:表示感叹,惊讶的感情)

  3、谁来读读第一句?指名读。

  4、你的字音读得真准,[出示:采莲]这个词是生词,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谁来读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出示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

  5、那么,“可采莲”就是说?(指名回答)“可”也是个生字,连起来读读。(齐读)如果让你也去这荷塘中采莲,你会有什么感觉啊?(指名交流,相机请学生朗读第一句,男女生读)

  6、这句话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相机出示:何田田]“何”是个生字,一起读读这个词。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出示图片:大片大片的荷叶]你有什么感觉?对,这就是[出示:莲叶](指名读,齐读)莲叶一个连着一个,密密麻麻,可真多呀!多得让人惊叹,这就叫做[再出示:何田田](齐读)再加上一个感叹号,语气更强烈了,谁能读出莲叶真多呀?(指名读,齐读)

  7、[出示采莲图片]让我们再凑近一些看看,在这么多的莲叶中间还有什么呀?[相机认读:鱼]哎呀,这些小鱼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句。[出示第二句](自由读)

  8、这句话可长了,由五个短句组成,谁来读读?(指名读)

  9、再仔细看看这五个短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相机出示认读生字)

  ① 戏:齐读,能给“戏”找找词语朋友吗?(个别回答)那课文里的“戏”是什么意思呢?想象一下,小鱼会在莲叶中间怎么游戏呢?(指名交流)

  ② 西、北:小鱼一会儿游到莲叶东边,一会儿窜到莲叶[出示:西]边,一会儿成群结队地钻到莲叶南边,一会儿又嬉戏到莲叶[出示:北]边了。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鱼?(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可爱的……相机指导朗读)是啊,这个荷塘可大了,因为这里的莲叶特别多,所以小鱼们无论游戏到莲叶的哪个方位,其实都是游戏在莲叶之间啊![出示:间]谁给“间”找找词语朋友?(指名交流)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1、多么广阔优美的荷塘啊,多么活泼有趣的小鱼啊,小朋友们终于读懂了课文,最后,就差一步你们就能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了,想不想知道这最后的秘诀?那就是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我们刚刚看到的画面,这样,你就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啦!自己试试看。(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的朗读仿佛把老师都带进那美丽的荷塘之中了。我们刚刚不仅学会了如何有感情地读好课文,还学会了课文里的不少生字词呢,还记得吗?(齐读)

  3、去掉拼音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

  三、练习书写:

  1、接下来,我们还要学习两个生字的书写。[出示:江、叶]这两个字里都有我们学过的字,你发现了吗?[出示:工、十]

  2、比较:新的生字多出了什么?认识两个偏旁。

  3、像这样由左右两个部分组合起来的汉字结构,我们称之为“左右结构”。

  4、这种左右结构的汉字书写时,笔顺通常都是先左边后右边,谁来当老师教教我们这两个字的笔顺呢?(指名书空,集体书空)

  5、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略微有点弧度,“工”的横画略微缩短一些。

  叶:口字旁稍小,往上写,“十”的横画要缩短。

  6、出示易错情况辨别。

  7、看范写,再练写。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3.体会典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写法及主题。

  教学难点:

  语言典雅,情文并茂的表达技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背读赏析法。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由背诵姜夔的《扬州慢》引入新课。然后略讲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区别: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它与杂剧有些区别。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出数不定;传奇不称“科”而称“介”;传奇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以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而传奇每出不限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尝自称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代著名戏曲家。少年就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南明兴亡的戏剧。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曾参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遗民,感受了浓重的爱国思想,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经营十载的《桃花扇》,终于“三易稿而书成”,并轰动京城。明朝灭亡以后,身为戏曲家、诗人的孔尚任,第一个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他的代表作《桃花扇》,共四十四出,描述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文人侯方域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再现了南明覆灭的历史概貌。这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也是明清传奇戏的压卷之作。《桃花扇》的成功,使孔尚任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论,称作“南洪北孔”。戏中明显的反清哀明的思想使康熙皇帝大为不满。第二年孔尚任被借口罢职回家,此后从事诗文写作。孔尚任的著作除《桃花扇》外,尚有与顾彩合作的`传奇《小忽雷》、诗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多用对偶和排比,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预习诊断: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秣陵(mo)窗棂(ning)刍牧(chu)B.长楸(qiu)蒿菜(hao)瓦砾(li)

  C.饿莩(fu)窗寮(liao)弋阳(yi)D.丹墀(ci)樵夫(qiao)水榭(xie)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B.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C.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D.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3.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守陵阿监几时逃(皇帝的坟)B.收酒旗重九无聊(端阳节)

  C.冷清清的落照(落日的光辉)D.不信这舆图换稿(地图)

  4.下列句中没有词语活用的一项是(C)

  A舞丹墀燕雀常朝B.放悲声唱到老C.不过些砖苔砌草D.直入宫门一路蒿

  5对有关的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A《哀江南》节选自《桃花扇》,作者是明代的著名戏剧家孔尚任。

  B.《桃花扇》剧作“三易其稿”十载乃成,时人将其与李渔的《长生殿》相提并论。

  C.《余韵》是《桃花扇》的最后一出,《哀江南》是其中的一支曲子。

  D.“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等都是曲牌名。

  四.内容理解:

  1.学生朗读全篇曲词。

  2.了解七支曲子的结构层次及大意。

  ①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

  ②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③第七支曲子是尾声,以“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情景交融的特点。(见教师用书)

  小结:这套曲子自开篇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之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堪称借景抒情的佳作。

  五.完成课后练习三,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见教师用书)

  教师示例:以尾声一曲为例。这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这支曲子中三个“眼看他”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语意加重,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语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等对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具有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六.指导背诵(课后练习一)

  教师指导学生先简单分析,然后逐节背诵。

  七.完成练习四,即就课文与刘禹锡《乌衣巷》写景抒情的异同写一段短评。

  教师提示:《乌衣巷》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也是诗人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抒发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绘朱雀桥、乌衣巷的变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热的官僚和宦官集团,虽然权势盛极一时,但也会像昔日的王导、谢安及其家族一样衰败沦亡。全诗意境深邃,寓意深刻。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它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的所见,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八.内容回放:

  选出对课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A.课文先铺写唱曲人目睹的凄凉景象,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放声悲歌。

  B.曲词先写南京城内外的景象,再依次铺写村郭的萧条,陵墓的荒凉,宫殿的残破,秦淮长桥、旧院的冷清。

  C.本文注意精选意象,运用对偶、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通俗生动,读起来让人觉得声情并茂。

  D.课文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故国之思,表达了一定的民族意识。

  九.布置作业:印刷资料[同步训练]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江南》教学设计08-30

【通用】《江南》教学设计10-27

《江南》教学设计【优秀】11-28

《草原》课时教学设计03-13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10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6-02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0-07

自然之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27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4-30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