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8 17:00: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加法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教学设计15篇

加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具准备:课件,四个圆片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每名学生准备5个圆片或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

  先请3个男同学上前,提问: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3个)

  再请1个女同学上前,提问:老师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1个)

  把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一共有4个)

  师:谁能把刚才的过程用一句话完整的描述一下呢?

  (根据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先上来3个男同学,又上来1个女同学,合起来一共是4个同学。(让学生反复说。)

  师:你能把刚才描述的过程配上手势再描述一下吗?

  揭示课题:在数学里面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有一种运算方法叫加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板书:加法)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找学生上前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教师的动作,形象直观地体现合并的含义。】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气球图(第一张幻灯片出示第一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分离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小丑手上的气球有什么变化,播放第二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的图片。)

  提问: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小丑手上气球变化的过程说清楚?

  (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师用手势配合着演示。)

  2、摆一摆

  师:用手里面的学具代替图上的气球摆一摆,边摆边说,你会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用老师的学具展示交流摆的过程。(先找同学说,再让其他人摆,降低难度)

  3、画一画

  师:刚刚我们用小棒表示了气球,如果请你用画圆点来表示小棒,你会不会?刚刚摆学具和观察气球图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动作(合起来),想一想你画怎样的圆圈图,能让别人看出来你的两部分是合起来的呢?(根据学生的画法,利用刚刚学生在黑板上摆的教具揭示好的画法。)

  4、学习加法含义

  师:刚刚我们用手势动作可以表示合起来,用圆圈也可以表示合起来的意思,那么在数学里面有一个专门的符号表示合起来,谁知道是什么?(加号)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加号,先写横再写竖,读作加号。

  师:像刚才三个小朋友和一个小朋友合起来,三个气球和一个气球合起来,三根小棒和一根小棒合起来都可以用加法算式3 1=4来表示。师:大家会读算式吗?(如果会读,让学生试着读一读:3加1等于4。)

  师:3表示什么意思?( 3个学生,3个气球,3个气球)

  师:1表示什么意思?( 1个学生,1个气球,1个气球)

  师:“ ” 表示什么意思?( 合并)

  师:“=” 表示什么意思?( 一共)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合并的意思,为理解加法的含义奠定基础。】

  5、结合点子图再说算式意义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数学王国里的一道加法算式3 1=4,那么在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加法算式,大家想认识他们吗?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完成做一做

  针对第3幅图,讲解箭头的表示的意思,根据箭头的方向可知左边是第一幅图,右边是第二幅图。

  师:1 2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表示:1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在折纸,合起来是3名同学。也可以表示:同学们折了1只蓝纸鹤和2只黄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

  2、听故事,找算式

  师:刚才大家都说的额非常好,表现的非常积极,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有一天,老师去广场上玩,发现广场上面有3只鸽子在吃食,过了一会又飞来了一只,现在广场上面有4只鸽子了,老师的故事里藏着一道算式,这道算式就在你们的卡片当中,请你把那张卡片拿出来,高高的举起来。非常好,大家拿的都是3 1=4,卡片轻轻的放下来。为什么你选择的是3 1=4?(可以换一道算式)

  夏天到了,池塘里满是荷叶,有两只青蛙跳在了荷叶上面在唱歌呢,过了一会,池塘里又蹦来两只青蛙和他们一起唱歌,现在荷叶上一共有四只青蛙。你准备选择哪一张卡片呢?举起来,一起读出来,轻轻的收回去。聪明的同学告诉我,为什么你选择2 2=4?

  3、自由发言2 3=5可以表示什么?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把几部分合在一起的事,老师这里有一道算式2 3=5,它可能表示的是哪件事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表述的基础上由直观图抽象出数学算式,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描述2 3=5的意思,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维的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师: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的事吗?请你根据事情列出算式和你的同桌或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例,从而让学生充分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法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 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复习看图说3句话,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以下的教学。]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的意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图二式,从观察角度的不同,了解列出不同算式的原因,再初步认识算式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及计算方法。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二式,了解列出两个算式的角度,算式的意义,计算方法和相互联系。]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我们看到 4+2=6,能马上想到2+4=6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身经历,既巩固了得数是6的加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题主要目标是巩固看图说两个加法算式,并会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要学生多说。]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 (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 (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得数是7的加法,课本选用了可爱的小辣椒,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出三句话,观察一下哪些学生会说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为有了得数是6的加法为基础,让学生独立写出2道算式,并说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列出2道算式,并说明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 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跟着我的提示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我可以说是完全放手了,做到了教学过程的由引到放。本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彻底感受到一图二式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 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 1+6=7(看见6+1=7就想到1+6=7) 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设计意图:从图上升到没有图,是一个过度。本题要巩固学生的认知,牢记计算小朋友算得真准,现在呀有个小动物要向我们求救了,瞧,小青蛙要回家,可他不知道哪个水池才是自己的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帮帮小青蛙吗?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课上到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大集中了,用可爱的小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帮助青蛙回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爱心,促进教学效率。]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小结: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其实呀,“6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7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请同学们齐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些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这样有序的记忆,我们就不会有遗漏的了。 [设计意图:书上“想想做做”的5,6两题,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序记忆,记住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而我设计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此目的,还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在快乐中学数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五、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法

  6

  7

  1+5=6 5+1=6 1+6=7 6+1=7

  2+4=6 4+2=6 2+5=7 5+2=7

  3+3=6 3+4=7 4+3=7

  0+6=6 6+0=60+7=7 7+0=7

加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6+9 ?27+2 ?65+4

  32+60

  2、笔算(竖式计算)

  34+12

  23+14

  3、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出示图,学生观察,两个班一共多少个人?能合乘一辆车吗?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

  师:36和35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36是由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

  生:个位是?6个一加?5个一,得?11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吗?

  生: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

  师:11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6加5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

  生: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

  生: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师:最后得71。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6加35,个位6加5得11,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1;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做一做

  56+37=

  46+24=

  2、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三)巩固反馈

  1、练习

  2、想想做做

  3、改错误

  4、动脑筋

  (四)课堂总结

加法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生活经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进行数学探索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从情境引出例题,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经历探索运算定律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4=7(个)4+3=7(个)3+4=4+3

  2.创设问题情景。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根据学生解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40+56=56+40

  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

  二、在举例中验证规律

  1.交流:有了猜想,我们还得验证。你打算怎么验证?

  2.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同学们仔细观察列举出的等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并给它命名吗?(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表示两个加数。

  四、在类比中拓展规律

  1.引导学生由加法类比到减法、乘法和除法,并自觉形成关于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是否有交换律的三个新猜想。

  2.学生选择部分猜想,举例进行研究。教师参与,适时给予指导。

  3.交流: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是怎么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师板书若干例子,进而得出结论。

  4.探讨: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

  五、在应用中深化规律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2.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1)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300+600=()+()()+55=55+420 ()+65=()+35

  (2)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

  270+380=380+270 b+800=800+b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写写试试吧。

  25+49+75=()+()+()

  学生写出算式以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哪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在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一道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说说你的想法。

  六、在反思中深化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一说自己表现最好的方面。

  (责任编辑付淑霞)

加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

  按规律填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画演示: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

  2、探索多种算法

  2、全班交流算法。

  四、学习加法算式

  (1)由原来的4只鸟,又飞来1只鸟,的数量抽象出数字4和1。(2)教师说明:把4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5。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4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4+1=5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6)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加法表示的事例。

  五、分别学习4、3、2的加法算式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用加法算式表示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加法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5以内加法

  难点:真正理解5以内加法,会应用。活动准备:

  红花三朵;水果磁性教具若干;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数的的分与合

  1、教师和全体幼儿进行问答游戏,进行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幼:肖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2、教师和个别幼儿进行问答游戏,缩小幼儿之间的能力差距师:××小朋友,我问你,2和3合起来是几?

  ××幼儿:肖老师,我告诉你,2和3合起来是5.

  3、教师请幼儿两两合作并交换角色进行练习。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一)复习3以内加法,巩固对“+”“=”的认识

  1、老师昨天奖给小明2朵大红花,今天又奖给他1朵大红花,小明两天共得了几朵大红花呢?(教师边说边演示)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用加法算式怎么写出来呢?(教师板书:2+1=3)昨天奖到的2朵大红花用数字2来表示,今天奖到的1朵大红花,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问共有几朵,我们用加法。

  “+”“=”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符号的含义,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1、小朋友,看,这是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买的水果,看看她都买了什么?(出示不同数量的各种水果)

  现在老师要出题来考考你们,请你们算出橘子和苹果一共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用加法算式怎么来写呢?(教师板书,并引导幼儿读出算式,并说说算式中各数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教师和幼儿编应用题

  如: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买了1个西瓜,买了4个脐橙,请问西瓜和脐橙一共有多少个?

  编出一道就以各种方式请幼儿说出算式或写出算式,并说说算式的含义。

  三、游戏巩固练习

  1、教师一一出示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如1+3=),请全体幼儿抢答。

  2、教师出示5以内的算式卡片,请个别幼儿回答,对于有困难的幼儿,引导他利用实物等辅助进行计算。

  3、把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答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延伸

  回家与爸爸、妈妈比一比屋子里5以内的加法谁找的最多。(比如:3个凳子跟2个桌子可以组成5。1根黄瓜再加上4个西红柿是5······)

加法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11---P12例1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到相同数位相加。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捆扎好的练习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5+20= 30+6= 60+3= 5+40= 50+20=

  30+60= 60+30= 50+40= 3+50= 40+10=

  (二)、谈话导入

  1、老师:假如我们班一起去参观博物馆。问:我们班学生多少人?答:67人

  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一共多少人?答:2人合作探究:

  2、根据这些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3、如果不会算,可以摆小棒,拨珠,想一想,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看谁的方法好。

  (三)、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2、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4、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要加在十位上,先从个位算起!

  (四)、练习,实践应用

  1、堂上练习

  2、黑板做题

  3、评讲巩固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六)、随堂练习

加法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1、72页《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3.00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14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3、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三)巩固练习

  完成P72做一做1、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2、4题。

  板书设计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算起。

  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里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求未知数 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填空

  ( )+20=50

  300+( )=360

  50+( )=86

  ( )+200=70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③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板书: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4)教师板书:

  60-25=3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一个数?

  教师板书

  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60-35=2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二个数?

  教师板书: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7)归纳

  提问:第(2)题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

  教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8)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验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练习: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学例2

  教师:过去我们学过填括号的题,如:( )+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0-15=25,所以括号里填25)

  教师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可以用字母 表示,变成例2.(板书:例2 求 +15=40中的未知数 )

  介绍x是拉丁字母,读作〔eks〕,用汉字注音读“爱克斯”,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

  提问:(1)在等式 +15=40中, 表示什么数?

  (2)怎样求出 是多少?

  (3)根据什么用减法计算?

  教师板书:

  强调:等号要对齐

  检验:把25代入原式中的中 ,看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练一练:求 +48=62中的 .

  3.教学例3

  例3 270加上什么数得700?

  提问:(1)所求问题是什么?

  (2)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3)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270+ =700

  =700-270

  =430

  练一练:(1)18加上什么数得60?

  (2)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用减法检验下面加法的得数对不对.

  1265+7426

  =8591 3758+298=4056

  2.填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加数

  8

  270

  36

  31

  加数

  57

  440

  90

  和

  24

  62

  100

  820

  62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 )+18=37 80+( )=530

  4.求未知数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一个加数?利用加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干什么?

  求未知数 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1.(1)18加上什么数得60?

  (2)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527=1002 625+x=1500

  198+x=225 x+37=101

  3.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12米,宽8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本节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利用课件演示三幅图,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把第2题、第3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别总结出关系式,再归纳出一个求加数的关系式。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导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验算加法,使学生掌握两种验算加法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层次,利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加法中的未知数。教学中注意利用已有知识推导新知识,着重介绍了书写格式,为以后正式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

加法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5以内数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中学生花坛旁浇花的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例1、“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合起来放在桌上。

  提问:我们把几个和几个合起来了?(伴随提问,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小结并揭示课题:3个和2个合起来是5个,这个问题也可以用加法来算。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简单的操作,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和相关的活动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一)学习主题图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和学生一起分析主题图。

  ①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过来几个?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

  ②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过来2个,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③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

  ④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

  ⑤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5、读算式。

  6、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8、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二)、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左边来了1人,右边来了2人,把左边的1人和右边的2人合起来,能得到什么?

  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的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

  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式,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思考过程,引导说出: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5、小结。

  “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以怎样算他们的得数?

  (设计说明:紧扣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并由此自觉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三、指导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这两幅图的图意,然后试着把算式填写完整。

  交流时,让学生先说说3+1=4、2+2=4各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以左边一题为例说明题目要求,弄清画圆、填数的步骤,再要求完成另两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想一想,直接填出得数。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4、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第4、5题,并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导孩子书写。

  (设计说明:采取多种练习形式,逐步提高计算要求,让学生扎实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并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加法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

  26+35+11 65-21+18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112 215 112 + 103 + 88或+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县优质课参赛课后反思

  这次优质课评选参赛人数比较多,比赛用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比赛。参加完讲课比赛后自己有很多感想:

  一、自我反思

  1、思想不重视,准备不充分。

  在起初接到参赛通知后,由于认识不是很到位,我没有十分投入的去积极准备,以至于过了几天才算是定下了整个讲课内容。幸好得到我校兰主任和赵主任

  给予的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一起研究教材,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并让我在有评委的情况下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在一些环节上改进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

  2、评价语言不丰富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评价学生:“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错的原因,你会进步得更快”。在起初练课时,我总是不能自然的评价学生,在两位主任的帮助下总感觉进步不小,但在讲课时还是不能自如的进行评价。

  3、教学基本功不足,相关知识学习不够。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与自己平时放松了对自己基本功的练习有关,同时对教材以及讲课中语言的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映不敏感,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课堂的内容的学习不够,所以我认为自己该学的东西还很多。

  二、成长收获:

  1、经受磨练。

  我参加工作10年来,从未参加过县级数学讲课比赛,在接到参加优质课比赛通知后感到很兴奋,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在准备课的时间里,总是感到,心里挂着,脑子里想着,梦里梦着,心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准备课时的自己的思路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时的心乱如麻,再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即将比赛时的紧张心理,到讲课结束后的一身轻松。可能整个过程是很多参加过类似讲课比赛的老师们都经历过的,我为自己经受住其中的磨练而快乐,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从中得到了、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许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讲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准备课到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从学校老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不足改进和提高我的这节课的过程,过程中的改进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

  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很棒,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学之处,通过观摩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如何准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课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

加法教学设计12

  课题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延伸

  四、总结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特别要组织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关注活动经验的积累及活动中的体验。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分组交流、比较

  自由讨论发言

  小组交流后,自我总结

  后记

加法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记录卡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请34位幼儿

  二、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

  2、6的组成卡

  3、看图用算式记录

  反思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6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数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呈现儿童的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不足点

  1、在教学中要重视关注全体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挥。如:3+3=6

  2、教具制作上还应注重儿童化、形象化。

  3、做练习时,应准备一俘,领幼儿做一道题,因为幼儿年龄小,领悟能力还比较弱

  4、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班健康礁尖利的物品课后思

  周一我上一节了健康活动《尖利的物品》,本次活动目标是: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

  这节课我共分四方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因为幼儿的人数较多,怕在分组活动中出现意外,所以我只准备了一份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课堂的秩序较好。

  在出示物品时,幼儿都能积极的举手告诉我这些物品的名称,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这些东西是十分的熟悉的并对它们的用途也是比较了解的,多数的幼儿一次就把所有物品的用途都说出来了,但是对于他们的共同之处幼儿的回答就不太完整,虽然知道但是不能用一个较好的词语来进行概括,从这里我发现我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词汇还是不够丰富需要加强。

  幼儿对‘为什么要把尖利物品设计成这样’,不太了解,有的幼儿说“本来就是这样的”有的说“因为这样好用”……因此,在我讲了以后幼儿就有了一种恍然捂的神情,感到很高兴,还不时和边上的同伴那进行交流。课堂的气氛一下字就活跃了起来。

  在第二环节中主要让幼儿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一些体会。幼儿都积极的说了一些自己使用过的尖利的物品。有剪刀、针、图钉、牙签、头针、钉子等,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有些我也没有马上想到,但是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还对我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的一些伤害事故,从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幼儿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他们都能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进行分析,了解受伤的原因。

  第三环节是活动的高潮,幼儿积极讨论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有些幼儿口语表达不清楚,但动作就很到位,因此,我就让一个幼儿做动作一个幼儿进行讲解,孩子们对这个方法很感兴趣,都举手想参加,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当中有的幼儿示范不够标准,或讲解不清楚的,其他幼儿还会进行指正,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

  最后我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小结,把幼儿的讲述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活动后,幼儿又继续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找着一些尖利的物品,把课的内容继续延伸了下去……

加法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运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和“小数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以同学们春游购物为主线。在计算每组商品的价线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2、改变学习方式。从问题出发,提出猜想,通过自主举例、验证,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的运算,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及应用意识等多元目标。

  三、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初建表象

  出示“春游购物”情况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哪几组商品的价线刚好合并成整元数?并根据这些信息,说说怎样判断两个小数能否合并成一个整数?

  ㈡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回忆定律

  说一说整数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①问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也适用吗?

  ②先独立举例验证,然后小组合格交流。

  ③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结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3、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出示小明所买商品及其价格。

  ①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

  ②比较算法,哪一种算法更简便?

  ③小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计算简便。

  4、尝试练习,理解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对简便方法掌握情况。

  5、看书质疑

  ㈢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㈣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加法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4~5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2.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体验成功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二、 探究新知,落实目标

  1. 引导学生直观地把图中的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或男生、女生)两部分。随即提出数学问题: 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说明: 进入情境,从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 5+3=8、3+5=8。

  [说明: 先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 引导: 刚才我们应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 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含义。

  3. 提问: 刚才同学们把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两部分,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互相讨论、交流。

  [说明: 突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

  4.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想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分类方法,提出不同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说明: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课堂能呈现出开放、生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新知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得到的,而是自己悟出的。]

  5. 小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思考问题很认真,明白了在求一共有多少时,是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在求其中一部分时,就用总人数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森林里的聪明屋做客,那里有一位智慧爷爷,他的口袋里有很多的智慧星。如果想得到他的智慧星,就得回答智慧爷爷提出的问题。

  三、 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 出示小兔拔萝卜的画面。

  第一次呈现筐里2个萝卜,地上6个萝卜,要求看图列出四道算式。(板书: 2+6=8、6+2=8、8-2=6、8-6=2)

  随后拖动课件中的萝卜,依次使筐里的萝卜数为2、3、4、5、6、7、8,要求根据图意的不同,列出相应的算式。

  小结: 根据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我们列出了这么多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说明: 培养学生从无序到有序、有条理地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 课间休息: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不错,我们休息一下。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吧!

  [说明: 通过课间休息,调整情绪,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四、 有序整理,深化思维

  1. 每组准备0~8这九张数字卡片,要求用这些卡片摆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

  比一比: 哪个小组摆出的算式最多,速度最快?

  摆好后,引导学生按顺序整理这些算式。

  2. 出示8-1、8-2、8-3,先要求算出上述各题的得数,再要求按规律接着往下编题。

  3.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尝试在括号里填数,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之后,引导学生有序地整理这些算式。

  [说明: 下课前五分钟,学生身心疲劳,情绪低落,因此,在课的结尾设计类似游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继续保持饱满的情绪。]

【加法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加法教学设计11-24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1-17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师的教学设计11-26

写字教学设计11-26

武术教学设计11-25

《咕咚》教学设计11-18

《秋天》教学设计11-16

《绝句》的教学设计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