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PPT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PPT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统计。
能力:了解与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极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情感:通过对地形图的阅读,对不同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了解和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教学内容:
第14-1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地形图
2.找有关地区温度的统计资料。
3.收集有关故事与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4-15页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二、揭示问题,活动探究
1.教师引出问题
“这两页上的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与周围的几长照片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是一张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地形图’。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地形图,作出正确回答。
(1)什么是地形?
(地形只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
(2)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3)地形图通过什么来告诉我们?
(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
(4)地形图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合作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张地图)
师(指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是多少?
向全班同学汇报。
三、自由讨论,激发情感
师: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清二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再来阅读第14-15页。
(1)在中国地形图上分别找有哪些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从而看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怎?(西高东低)
(2)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每幅照片表现了线条所指地区的地形。)
在讨论时,教师作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注意各地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领土的辽阔。
(3)读豆博士的话:你一定会惊叹,我们祖国各地家乡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不同吧!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教师小结,并布置家庭作业:与成人讨论以下本课的全部内容。
PPT教学设计2
主题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方法。
2、向学生渗透防火意识,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3、培养他们灵活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活动重点:火灾的危害及怎样应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钟
教师就播放失火铃声
师:啊,同学们,这是什么铃声?发生什么事了?
生:发生了火灾
师:哦,对,位于文化路13号的一家小商店着火了,假如我们就在这个商店里,该怎么办呢?
生:逃生;打119……
二、主题活动一:如何报火警 5分钟
师:这位同学说打119,119是干什么的?
师:哦, 119是火警,那这节课我们就从119谈起吧。(板书:从119谈起)
师:发生火灾应该马上打119,可是怎么打119你会吗?
师:现在请***同学作为报警者,老师作为消防队员,我们来模拟一下打119。(板书:打119)
师生模拟打119。
师:大家说说这位同学报火警科学吗?
生:不科学
师:那谁能说出刚才他报火警时哪些地方不科学?
生:没有说出失火地点;话说的太多了,没有重点;没有说明失火原因;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
师:对报火警时要注意,首先应讲清楚失火的具体地点,然后简要的说明一下火情和周围的交通状况。现在在小组内再模拟一次报火警,比比谁报警最快最清楚。
生:模拟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清楚,速度也很快,描述很准确,我们都知道了,遇到火灾首先应该拨打119,但是有一条,那就是火警电话是不能随意拨打的,假报火警是违法行为。
三、主题活动二:火灾逃生 15分钟
师:现在我们还被困在商店里面,火越来越大,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我们如何才能安全快速的逃离火场?一会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一下本组的观点。(同时板书:逃生 遇到火灾)
生:分组讨论
生:汇报
生1:不能慌张、乱跑,应立即用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浓烟呛后晕倒。
师:那你能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吗?
师:咱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全体师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生2:如果外面浓烟很大,就用湿被子等封住门缝,然后再选择水池边、窗户边等通气情况好的地方躲避。
生3:如果遇到房屋开始倒塌,应立即躲到墙角或柜子下面。
生4:可以用棉被浸湿然后蒙在自己身上逃出火海
师:这位同学的办法非常好,你能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呀,也非常的好,都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冷静勇敢的想出也逃生的办法,值得表扬。但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火灾会在不同情况、不同环境下发生,比如有这么两个地方发生了火灾,一个是我们的班级,另一个是大型的商场,我们就来做一个火场逃生的游戏,大家想不想做?
生:想
师:那好,假如我们班一、二、三组同学在教室内,四、五组同学在大型的商场内遇上了火灾,大家先讨论一下如何逃生?然后每个小组演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科学。
生:讨论
师:现在我们来演示一下在各个场所的火场中的逃生方式
场所一:在一般的平房中,学生要靠墙猫着腰,从门或者窗户中逃生。
场所二:在大型的商场中,教师设计一个条件:用两个呼啦圈作为出口,一个为电梯口,一个为楼梯口,让学生自由选择逃生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师:(总结)在遇到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采用通过走楼梯这种方式逃生,不要到垂直升降的电梯中去,因为发生火灾后一般会停电,人就会被困在电梯中,那样就更危险了。
四、主题活动三:如何才能避免火灾 16分钟
师:凭着大家的沉着与冷静,依靠大家想出来的办法,我们终于逃离了火场,好险啊,发生火灾,不但财物受损,就是人的生命安全也随时受到威胁,比如说1987年中国大兴安岭的特大森林火灾,大火持续了27个日夜,造成了193人死亡,6万多人无家可归,如果这样的火灾再发生18次的话,那整个大兴安岭就没了,更惊人的是这样一场大火灾,竟然是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的,真是太不值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就会避免很大的损失,那么生活中怎样才能避免火灾呢?请大家讨论一下,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板书:避免火灾)
生1:不玩打火机、火柴等危险物品。
生2:树叶垃圾不要放火烧
生3:粮食秸秆不能在地里烧
生4:不能在野外放火玩
……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的全面,希望大家能从自身做起,争做消防小卫士。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小竞赛,老师这里有几道抢答题,请大家回答这些人的做法对吗,并说出为什么?答对者给小组里加一分,最后看哪个是优胜小组。(教师在黑板上画上表格,然后在小组后面画五星加分)
师:看得出来,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在积极的为自己小组争得荣誉,这是一种好现象,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挥这种集体观念,让咱们班成为街道上的优胜班级,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老师又带来了一块拍手游戏,我们两人一组,边唱边做。大家先默读一遍,然后老师和你们一块做。
(师生共同做拍手游戏。
防火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消防安全数第一。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你拍三我拍三,消防队里去参观。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你拍五我拍五,远离易燃易爆物。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希望大家经常做这个游戏,时刻想着要防火。
五、小结 3分钟
师: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呢?请大家一起来谈一谈
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大家都对火灾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平时要多掌握一些消防知识,减少火灾的发生,让火造福于人类,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PPT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尝试用各种质地的纸,通过撕撕,看看,想想,画画等方式进行简单的组合,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并能相互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能用各种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的表述。
3、 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对撕下的任意形状进行想象创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质地的纸,例如彩色纸,色卡纸,挂历纸等,简单教学课件《奇妙的撕纸添画》,胶水,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设疑:
唐朝的美女杨贵妃最爱听纸撕裂的声音,她最喜欢把纸撕成各种形状的,(教师边讲边撕),有一天她正在屋子里高兴地撕纸,忽听太监说皇帝要来,心里想:这可糟啦,皇上可不喜欢不爱干净的妃子,他见了一定会不高兴。怎么办呢?
你们能帮她想个好办法吗?(学生自主发言)
2、释疑:
杨贵妃灵机一动,将碎片捡起,把它们排列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并自己动手添画了几笔,画面就更漂亮了。(出示图片)皇帝看见了这些画,觉得很新奇,还虚心向她学习呢,这种画流传到今,就是现在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创作引导
1、撕一撕
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种质地的纸,请你也选择其中一张,动动你的手,听听纸撕碎动人的声音。(提醒:将撕下的纸放在桌上,注意卫生)
2、教师示范
老师这里也有一堆废纸,其中任意一张我都能像杨贵妃一样把它变成美丽的画。你信不信?
请学生上讲台考一考老师,学生观察。
(教师示范添画,故意放慢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画时的过程)
看了老师的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
3、小组讨论:
这些画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变的过程中有什么方法和窍门吗?
分小组报告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先看,再转,然后再看,再转动, 觉得它最像什么(适时提问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角度,粘在纸上,用添画的方法把它变出来。(边小结边示范)
4、想想试试
看了教师的表演,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来?
从你撕下的纸中选择一张喜欢的纸,向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它像什么,可以怎么变,听听他的意见,得到认可后把它制作成一张画。(强调快速)
分小组进行,对想得好,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5、看看评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先让学生描述一下:你变的是什么
评一评:你觉得谁想得最巧妙。
小结: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学习了撕纸添画的做法,那么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团结了。
三、合作创作
1、启发
其实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纸片组成的,如果把你们的作品都贴到一张纸上,也会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你们看----(课件出示范图:由房屋,树,小路等组成的较难的作品,作简单的讲解)
如果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张完整的又有内容的画,要注意些什么呢?
(商量、选择、合作、添画)
2、小组合作
和你小组的成员一起动手来撕,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强调合作与快速)
表扬在制作过程中注重一起合作的小组。
3、评价
展示每一组的作品,评一评哪一组是最佳合作小组。
四、延伸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撕纸添画。其实面对碎纸,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把它们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课件出示范例) 各种撕纸拼贴的画,纸与其它物品一起拼贴的画等等。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课外尝试制作一些更漂亮的画。现在我们的地面已经变得花花绿绿了,我们小朋友觉得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在又有哪些聪明的小朋友能像杨贵妃一样把所有的废纸都利用起来,完成一张美丽的画呢?
PPT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重难点】
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收获的季节。
1、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2、小组交流:同学们将自己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可采取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
二、珍惜劳动成果。
1、围绕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学习古诗、古训。
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悯农》道出了先人对于粮食的珍惜与重视。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实在的道理啊!节约是美德。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首诗,珍惜粮食,爱惜食物,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
三、举办丰收展。
1、请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秋天的果实拿出来。
2、每个学生在集体前面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的名称、特点等。
3、将准备好的秋天的果实分类摆放在一起,举办丰收展。
4、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秋天的果实留下来。
四、大家来品尝。
1、小组合作,洗净手和水果后,削皮切块或去壳。
2、每组做1个水果拼盘,比一比谁的拼盘有创意,水果色彩搭配得当。做拼盘时,不允许用手直接拿水果,必须用筷子。
3、品尝水果拼盘。
请学生蒙住眼睛品尝,并说说自己品尝的是什么水果,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PPT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累积,以真实为基础,自信的展现自己身上的优点。
2、有勇气尝试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验挫折和困难,感受成功和快乐,努力使自己成为勇敢、自信、求上进的人。
总第19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这节课一开始请同学们听一段声音。(播放声音)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板书:喝彩
什么叫做喝彩?
你们见到过喝彩的场面吗?人们在为什么而喝彩?
5、小结:
在生活中,值得我们喝彩的人和事很多很多,精彩的表演、崇高的品质、卓越的成就都令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之喝彩。但是我们大家往往习惯
于为别人喝彩,而你是否想过,也可以为自己喝彩呢?(板书:为我)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这节主题就是《为我喝彩》
1、谁先来为自己喝个彩?
有勇气第一个站出来,就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2、不少同学还没有想好是吧,那我们先开个小组交流会,请每位同学将自己认为最值得喝彩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如果有与众不同的
,还可以申请“专利”哦
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间指点。
听了那么多同学的发言,你们认为哪些人最有资格拿到“专利”呢?为什么?(因为独特,富有个性)其实,再仔细想一想大家刚才的发言,不
知你们发现没有,这些值得我们喝彩的地方大致可以归为几个方面。比如说:自信勇敢、活泼开朗就属于性格特点方面的闪光点。那么爱好绘画
,精通乐器等等呢?还有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呢
(出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精神品质)
同学们说得非常对,现在你知道自己刚才是在为自己什么上的特点喝彩了吗?
3、 小结:抓住了自己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或精神品质中的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闪光点作为我们这次作文的描写对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总第20课时
三、故事:《为我喝彩》
1、听故事《为我喝彩》
2、分析:“我”为自己的什么而喝彩?那他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表现自己这个闪光点的呢?
四、畅谈感受活动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倾心交流各自的感受,做到既藐视困难又勇敢的进行挑战,超越自我,强化信心,做生活的强者。
PPT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爱提问。
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
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
对流行的一些说法、观点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怀疑。
感受并体验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
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一)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2、出示校园一角图片,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3、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
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二)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三、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PPT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学会对周围的事加以评论,明确是非对错。
2、 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3、 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能真诚地为别人感到高兴。
4、 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美。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能真诚地为别人感到高兴。
教学难点: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美。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小调查:寻找小伙伴的闪光点。
2、有特长的同学准备节目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赛场内外”——评一评
1、看图1:在跑步比赛中,一位小朋友虽然跑在最后但仍然坚持到底。
2、评一评:图中的小朋友说得对吗?为什么?
3、学习“回音壁”:用赞美的眼光看别人,别人会更美。
用赞美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会更美。
二、寻找班级小明星
(1)讨论:你觉得怎样的同学可以成为班级小明星?
(2)说说我们班的班级小明星。动手填写明星卡,并给同学发明星卡
我认为( 谁)是班级( )小明星,因为( )。
学会采访班级小明星
(1)你们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小明星吗?想和他们进行交流吗?让我们当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他们?
(2)确定采访对象,对起优点进行调查访问。
(3)写好采访提纲,说说可以采访哪些内容?
要详细了解这位同学是如何养成这种习惯和品质的,以便大家有计划的向小明星学习。
3、 分组进行采访。
三、访问结果交流会。
1、学生交流自己的采访心得,你发现了那些同学的那些优点。
2、通过采访能主动的向别人学习。
3、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四、“才艺表演”——演一演
1、有特长的小朋友表演节目,展示自己。
2、小观众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
五、课外实践:
采访你最喜欢的老师、家人或邻居,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她们。
PPT教学设计8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对话法情境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二、默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教师出示生字词)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3、这几只猫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4、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5、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 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 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两只活泼有趣,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朗读并感悟。
提问: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两只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四、精读赏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
事实真相:鸟被另外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这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1)在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我的过失是什么?
教师小结:根本原因就是“我”对那只丑猫有偏见!
明确:对三只猫,我和家人的感情是有区别的。正因为我的偏见,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难过。
8、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感悟
六:主题:应善待生命、关爱弱小勿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七: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作者家里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有快乐、有心酸、有愤恨,甚至有无尽的懊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的语句、抒情的语句、耐人寻味的语句,品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被描写对象的特点,并自然而然地将人物情感蕴抒情:将内在的情感外显化,更利于情感的抒发,感染人,打动人。
耐人寻味:“至此好久不养猫”“永不养猫”,不能忽视的句子,蕴含着作者不愿言表又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2、写法探究: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那些特点?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得猫一一养猫一一亡失一一再得猫一一再养猫一一再亡失一一复得猫一一复养猫一一复亡失一一永不养猫。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首尾呼应、设置伏笔:文章开头交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抛出线索,总领全文,结尾以“我记永不养猫"收篇,开拓新意,照应开头。伏笔的表现: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可谓连珠缀玉、浑然天成。
3、鲜明的对比:之前我们非常喜爱前两只猫,使之和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后者的命运更加悲惨,以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更加突出“我”过失之大,悔恨之深,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4、第一人称:文中的“我”是猫的主人,喜欢前两只猫。既是目击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便于直接抒情,解释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获得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课外练笔:以“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语言之妙结构之巧
PPT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五、全课总结
PPT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PPT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2、让学生在社区生活交流中,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从而激发其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的情感。
3、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的是典型的社区娼妓拟稿,旨在协助学生指认社区警务室、超市、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务室、社区服务中心和早教中心等设施,并引导其寻找、发现社区其他的设施。
通过对设施的寻找,加之自己的社区生活体验,学生能较容易地发现社区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让学生观察课文画面战士的`社区生活细节,观察反思自己的双休日生活,让其体悟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进而激发其对社区的热爱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尊敬。“童心岛”就是让学生以自由诗的形式抒发这样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己所住的社区只有初步了解,大致能够说出社区的名称等,对于超市等经常用到的生活设施较为熟悉,对警务室、医务室等较少用到的设施不熟悉。
教学设计:
一、 认识社区。
1、 课件出示学生在社区活动的照片,看图说话。
2、 说说你居住的社区的名称,找找班里哪些小朋友互相之间是邻居。
3、 观察课本上各种社区设施的图片,并说说这些设施的作用是什么。
4、 除了这些设施以外,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设施。
5、 用数码相机拍下学校附近的社区设施图片,请小朋友当当工作人员给其他学生做介绍。
我们的社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培养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情感,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
2、行为和习惯:能爱护社区的设施,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3、过程和方法:通过社区生活交流,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
4、知识和技能: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活动准备:1、发调查表
2、在大人的带领下参观社区,认识社区的一些设施。
教学过程:
一、 认识自己的社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你知道你居住的社区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虽然生活在社区中,但有些可能不知道社区名称,教师可事先通过学生的家庭住址进行了解。根据我们班学生的住址,我知道他们的社区有柳营社区,长庆社区、黄马社区、青春坊社区、吴牙社区等。)
1、 我们居住的社区有很多公共设施,他们的作用可大啦。谁能来介绍一下?(请学生来展示课前的调查,可以是自己画的,也可以是拍的照片。)
调查表:
这是社区的----------------,我知道它的作用是------------------------------。
通过学生的展示,大家认识了社区的设施,了解了他们的作用,教师也可通过课件适当补充学生说得不全的地方。如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社区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宣传栏等等。
2、请社区阿姨来讲解他们的作用。特别讲解社区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这应该是离学生生活最近的地方。什么时候可以进去,有哪些适合学生的活动等等。(这时也可以建议老师带着学生跟着社区的阿姨到社区文化活动室参观。)
二、体验社区的服务
社区完善的设施,让我们的生活感到非常方便和舒适,那你知道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吗?引导学生去发现社区的保安、车棚的管理人员、社区的清洁工、为民服务点的阿姨,商店的大妈、修车的叔叔,正是因为他们的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1、 向社区的服务员表达谢意:方式自选(小诗、说一句感谢的话、送一张感谢卡等)
2、学生准备,交流。
三、课后实践:在家长的陪同下或以小队活动的方式,参与社区的一项活动并记录在“社区服务卡上”。
( )社区体验卡
日期 姓名
所体验的角色
自己的表现
社区人员的评价
自己的感受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源泉,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自己的社区,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通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认识,自己在社区的生活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并引导学生课后(或双休日)去参与社区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PPT教学设计12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25×4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PPT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包括照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1、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到课题上(板书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
例:有人说到了四大发明或其中的一件,那么教师就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被称之为“四大发明”之一,你还知道其它三项伟大发明是什么吗?
如果没有人说到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说:是啊,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我国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呢,你知道分别是哪四种伟大的发明吗?
二、交流话题
1、学生自读课文3-6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交流:
(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
①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
②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
(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3)从刚才自己的学习和与同学的交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现在心里想说的话。
(交流时注意:一项发明一项发明地说,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照片等材料,这样可以更直观。)
(4)你知道我国古代还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吗?
三、小结话题
1、学了今天的课,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2、小结:是啊,我们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PPT教学设计14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斜面的作用》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 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 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 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 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 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 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A B C D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5、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 坡度越大,用力越( )
坡度越小,用力越(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1 2 3 4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四、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
PPT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
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
的是有创新精神。
方法过程目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价值观目标:
1. 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 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重点品析:
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PPT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PPT设计大赛策划书05-10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提袋的设计》教学设计04-03
《争吵》教学设计07-30
《比尾巴》教学设计07-29
《植物》教学设计07-29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07-28
嫦娥教学设计07-28
勇气教学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