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9 21:05: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

  教材分析

  《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语句优美,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散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给人以结构美;散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音乐的美感。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生状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是第一批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并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诗歌朗诵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从而体味本篇散文语言的`细腻与精美。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写字8个,读准字音,记熟字形,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情感。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并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感受。

  2.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

  二、逐层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课文。

  2.快速读文,思考:从文章整体结构上能发现什么?

  3.汇报。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三、再读文章,体味情感

  1.带着自己的发现默读课文,并将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标出,作批注。

  2.汇报交流。师相机作指导,并指导感情读,体会作者所喜欢的事物、景物以及喜欢他们的独特情感。

  (1)学生汇报1—4段:

  引导学生谈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师:四季就像四位天使,每年都会如约而至,来到人间与我们相会,她们给我们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我们的作者在感受着四季的同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得那么独特,让人越读越爱读……

  指名读文,评价。

  师作进一步引导:听着大家诗一般的朗读,我仿佛乘着理想的航船行驶在四季的原野上,心情那么舒畅,感觉那么优美。

  生闭眼,师配乐读这一部分,将作者所要表达的独特感受内化到学生心里。

  生配乐读。

  师小结:作者笔下的四季是多么美妙的自然景观,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读一读。

  (2)学生汇报第8自然段:

  “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一声问候、一个笑脸就能使寒冷的早晨变得温暖,看来,我生活的这个社会多么需要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理解与关爱。

  生感情读第8自然段。

  师:除了这里能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之外,文章还有些段落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真情、亲情。

  感情自由练读。

  (3)重点体会第10自然段:

  出示此段,生读。

  师:从这段话中能体会出什么?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组交流。

  师:字里行间都透射着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带着你现在的感受再读此段。

  读完生质疑:省略号?

  (4)师:省略号一般都在一句话后出现,省略相关内容,但这篇文章中的省略号却另起一段,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并做进一步引导:对,省略号省去了很多社会与人生美好的事物、景物,在作者眼里,我们的社会处处都洋溢着和谐与美丽,作者把自己对我们这个社会的独特情感深切地体现在了“我喜欢”中,并且是深深的喜欢。

  读好最后一段话,体会“深深、喜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配乐读文,升华情感

  1.自由练习读文。

  2.学生配乐展示朗读自己最想读的部分。

  3.师配乐读其中一部分,激发更多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欲望。

  4.鼓励学生加动作读文,抒发情感。

  五、仿写延伸,激发写作兴趣

  师:同学们,作者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画笔,为我们描绘着一幅幅画面。而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又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卷色彩绚丽、生动形象的人生画卷,构成了画面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的“我喜欢”也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里,请大家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你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实现起来不容易。

  2、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重点:

  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文中爸爸所说:“要实现这三个愿望还真不太容易呢!”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为什么说三个愿望实现起来不容易。

  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儿子的采访》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效果。

  3、读课文思考:爸爸的三个愿望是怎样的?想一想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你对这样的愿望有什么想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回答:爸爸的三个愿望是怎样的'?

  2、读课文,思考:听了爸爸谈的三个愿望,儿子的想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点拨:儿子理解爸爸的愿望吗?为什么?

  3、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爸爸妈妈。

  点拨: (1)你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吗?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笑不出来的时候吗?想想都是什么时候?

  (3)你的父母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笑不出来的时候吗?你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

  2、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文中的爸爸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是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业,还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被种种事务束缚着,很多时候,由于生活的磨难或重担使他们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笑不出来,所以,我非常理解爸爸的愿望,同学们你们现在怎么看爸爸的愿望,怎么看你们的父母?

  3、引导学生谈谈学了本课后,你怎样看自己的父母?

  五、总结本课教学。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儿子的采访》这篇课文,了解了爸爸的三个愿望,明白了爸爸的三个愿望并不是在开玩笑。文中的儿子正如我们,年龄尚小,也许没有什么发愁的事,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当然吃得下、睡得着也笑得出来。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遇到困难、尝到人生酸甜苦辣时,相信文中的儿子一定会理解爸爸的心愿,也正如我们一定也会我们的父母。所以老师今天想严肃地对大家说,作为孩子我们应多体谅家长,尊敬家长,多和家长沟通,让爸爸的愿望能够实现,让我们的父母能够真正地吃得下饭、谁得着觉、笑得出来。

  教学反思

  《儿子的采访》这篇课文通过儿子采访爸爸,了解了爸爸的三个愿望,即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儿子不明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其实是很实现的。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由于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但深层含义,学生就未必都能体会到。为此,我在设计这课时,主要考虑的环节是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理解父母,懂得父母身负多重压力与重担,这三个愿望真的很难实现。通过这个环节的展开,实施情感教育。从实际授课的效果看,学生基本懂得了父母的不易,可以说情感目标实现得很顺利。但本课在设计上,我认为还可以在最后继续拓展,让孩子们为自己的父母亲身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就更能深化本课的情感主题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4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的背诵课文。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注注释理解文意。能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把“义”的.说清楚。

  3、积累名言警句,了解文化常识如“万钟”“心之四端”

  教学准备:

  名家诵读音频嗟来之食、辞禄万钟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导入新课

  1.背诵------《大学修身为本》。

  2.板书:舍生取义

  齐读课题。

  义是什么意思?它在字典中有以下义项。

  具有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义不容辞、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侠肝义胆。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

  让我们再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认真听读

  认真听读,注意字音,语气节奏、句子停顿。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要读的流畅,朗朗上口。

  3.检查反馈:课文有几句话,指名学生读,纠正字音。注意断句,不读破句子。

  4.齐读课文。

  四、熟读读文理解文意

  1.认真阅读译文,句句对照理解。

  2.出示译文,说原句。

  3.思考:为什么要舍鱼而取熊掌呢?为什么要舍生而取义呢?

  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齐读1、2句。

  4.同学们,舍生取义舍生就意味着牺牲生命啊。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难道孟子真的不重视生命么,很看轻生命么?

  出示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讲解“兼”字,出示图片。拓展词语:德才兼备、兼容并包、兼容并蓄、兼听则明。】

  再读句子。

  5. 小结拓展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了几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

  五、探析义理明辨是非

  同学们,孟子是主张性善的。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他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由此产生。为了说明这一点出示视频:嗟来之食

  1.对于一个有骨气、有正气的人,面对嗟来之食该怎么做?

  出示句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指名读句子。

  2.然而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

  读句子: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这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3.面对万钟,孟子又是什么态度呢?

  出示视频:辞禄万钟

  读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六、总结、背诵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孟子,聆听了他意味深长的教诲,从而感受了孟子人格的伟岸,思想的深邃。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舍生取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学法

  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

  (三)解决办法

  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l.默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课文。(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5.质疑、解疑。(随机解决,教师穿插背景知识及简介相关细节)

  (四)总结、扩展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孙吗?可读一读原著。

  (五)布置作业

  找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书写“夺、汁、乍”三个字。

  2、理解课后9个词语,积累课文中描写蝴蝶多、蝴蝶美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展开想象“你认为蝴蝶谷最迷人的景象是什么?”懂得想象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做到想象合理,不拘泥于课文。

  5、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子说说自己见到过的蝴蝶。

  6、感受祖国台湾蝴蝶谷的迷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书写“夺、汁、乍”三个字。

  2、理解课后9个词语,积累课文中描写蝴蝶多、蝴蝶美的句子。

  教学难点:

  1、读课文,展开想象“你认为蝴蝶谷最迷人的景象是什么?”懂得想象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做到想象合理,不拘泥于课文。

  2、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子说说自己见到过的蝴蝶。

  教学准备:

  电脑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板书:台湾

  2、你知道台湾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3、出示: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草木繁多,鲜花盛开,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学习生字:湾齐声朗读句子。

  4、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国的台湾省去看看那里的一个山谷,名字叫“蝴蝶谷”。

  5、板书课题:10迷人的蝴蝶谷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有几小节?(六小节)

  2、自学课文的生字

  (1)注意“乍”的读音。

  (2)“逆”的字形。

  (3)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灿烂夺目”、“色彩斑斓”、“翩翩起舞”、“独一无二”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小节来读一读。

  2、学习课文第2小节

  (1)师范读课文第二小节。

  (2)这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3)作者是怎样描写蝴蝶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先描写蝴蝶的翅膀图案再描写蝴蝶翅膀颜色。

  3、再轻声读课文。

  4、请你找出课文中描写“蝴蝶多”的句子,用直线表示出来。

  5、请你圈出描写蝴蝶外形独特美丽的词语。交流。

  6、交流学生已经积累的描写景色的好词语。

  7、指导朗读课文。

  8、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9、你认为蝴蝶谷最迷人的景象是什么?(出示说话提示:请你用上刚才已经积累的好词语。)

  四、说一说

  (出示蝴蝶图片)小朋友,你见过的蝴蝶是怎样的?选一种你喜欢的蝴蝶在小组里说一说。(出示说话提示: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一说)

  五、拓展知识

  (出示有关于蝴蝶的网站)请大家在来欣赏一下世界各地的蝴蝶的美丽。

  板书设计:

  迷人的蝴蝶谷

  台湾:气候温暖雨水充沛

  草木繁多鲜花盛开

  蛇头蝶黄裙凤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7

  《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南昌市松柏小学刘青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生词,小学语文5年下《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问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2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吧!(指名自由交流)

  2·是呀,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羡林老爷爷他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随着他认识一个爱花的民族吧!(板书:25花)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生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读并释义。(结合图片)接力读课文。

  3·这个民族指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升华情感:

  1就让我们和季爷爷一起去感受一下德国对花的独特的爱!浏览课文,季爷爷一共几次去德国?

  2四五十年前,季爷爷第一次到德国就对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3德国人是如何爱花真切的呢?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之情用你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吗?“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国人种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别人,你的体会是?指导感情朗读。

  5·正是这样,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板书课题、读题)

  6·也确实不错,就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大街,去欣赏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看课件)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看到以及看图的感受。

  7·我们的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独特的风景的?你从第三段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讨论。练习朗读。

  *“花团锦簇”是什么样?老师也了解到“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含义。

  8·“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精神呢?

  9·如果让大家用“因为……所以……”来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正是这样!正因为你的付出,我为人人,所以才会有人人为我的境界!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的事例呢?

  10让我们再次体味德国人的爱花的特殊情怀,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背诵。

  四研习写法,总结收获:

  1再让大家回答一次: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之情的?用上“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来说一说。

  2是呀,第二自然段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着大家去自己体会文章的情感,其实,这篇课文在表现迷人景色展现德国民族精神的方面用了许多好的写作手法,你发现了吗?浏览课文。

  *好词,好句用得多。(如“姹紫嫣红”、“耐人寻味”、排比句等,学生积累。)

  *过渡句。(“爱花的民族也很多,……”、“正是这样,也……”)说说作用。

  3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

  4是呀,这堂课我们收获良多,下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季爷爷再次来到德国,一同去生成我们新的感受、获得新的收获好吗?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8

  课文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玄奘于成名前,在师父的指导下,坚持在高僧济济的法门寺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帮事。说明“一个人的成才是离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本文结构简单。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玄奘远离森林;第二部分写玄奘在师父的指导下,决心留下法门寺。第三部分,玄奘终成名僧,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1、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小黑板教学理念:

  本文是一个传说,又是一个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的一个含义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先让学生讲故事,再由问题引领,带任务学习。从中体会作者借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再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到一个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学程序:

  一、生活常识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那在这些人中,有一位锲而不舍的取经人是谁?唐僧的生活原形人物就是玄奘。本文讲的就是他在成名前是否留在法门寺的一个故事。想听吗?板书课题:生命的林子。

  二、整体感知,讲述故事。

  1、学生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作批注,为稍后的讲故事做好准备。

  2、个别学生生动的讲故事。

  三、读文、悟意。

  1、问题引领,出示小黑板:

  (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2)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

  (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

  (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5)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些语句?

  2、自学。在书上作批注。

  3、交流收获。

  (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①法门寺“香客如流”,“法事应酬太繁”,难得“静思养神,潜心修身”。②“感到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是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他想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心学习,尽快成才。

  (2)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很草率的?你从哪能词可以看出来。我们把这个句子带着感情读读,好吗?

  (3)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个别学生读第8自然段。)

  (4)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在第几自然段?(个别学生读第5、6、7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两个问题:①老方丈问玄奘愿做烛火还是太阳的用意在哪儿?②老方丈是怎么劝说的?

  (5)在这儿老方丈的用的方法是什么?(作比较,打比方)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齐读最后一段。(一个人的成才是离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人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请批在书上。

  (6)为什么离不开社会?(竞争!)你又想到哪句格言警句?请批书上。

  (7)练习用打比方说明一种道理的方法说话。

  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有感地朗读全文。

  (1)说说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认为读好本文的重点是哪些语句?

  (2)练习有感情读好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好全文。

  2、同学们,我们要想向唐僧一样出人头地,就要把自己放在社会中去接受竞争,让自己也像文中的松树一样为了得到一点阳光而奋力向上拔。于是:“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名言吧!出示小黑板:

  A、天生我材必有用。B、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四、巩固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小黑板(硕果累累):

  (1)我想积累这些词句:

  (2)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处理:

  (3)我想续写《生命的林子》。

  (4)我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生命的林子》了。

  选三个给自己的学习伙伴说说。

  板书设计:

  生命的林子

  山野小寺玄奘法门寺

  两三棵树松树松林竞争成才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虽然感觉还可以,可总觉得有一点小问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原想,不就是讲一个小故事吗?这好说。可我想错了,我喊了一个举手很积极的同学,可是他讲得是那么生硬,且故事情节十分不完整。恰恰就在那时,该上场的教育机智也不知去哪儿了。还有一点小问题: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不是那么吸引人。我想,如果我把它改为:“同学们,你想让自己成才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我们有这个远大的志向而鼓掌吧!可是,在我们的奋斗中常会出现可怕的竞争呀,你能讲讲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好,现在我们学生的这篇课文就与这有关。”这样多好,既很有吸引力,又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把同学们带进入了学习主题。不过,优点还是不少的。如: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

  在本节课上,为了让同学们读好老方丈说的一席话(那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含义深刻的地方)。我选用了三次个别学生读,两次齐读。第一次齐读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三个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很让我欣慰的是,个别学生的朗读一个比一个好。所以在时机快到时,又进行了一次齐读。真棒,这次,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2、关于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方面。

  本文老方丈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认为在节课当中,不仅要让同学们记住这个道理,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能正视竞争,还要让同学们学会文老方丈的说理方法。于是,我在同学们明白此方法后,赶紧抓住时机让学们练习一下。

  3、知识的检查与延伸与拓展方面。

  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我设计了“硕果累累”对学生在本节课上的所学进行小组内汇报,这样同学们通过自己选择说话题目的交流,达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收获到了别人的新信息。课后作业题也是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下的。这就体现了新课标的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理念。

  4、设计问题方面。

  为帮学生学好本文,我精心设计了五个有层次、过渡性强的问题。(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2)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5)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些语句?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还是能起到引领学生自学的作用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9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2、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成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6)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7、8)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出示: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结合观众们的表现,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1)齐读。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五、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板书设计:

  19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 紧张、丧失勇气 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0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笔顺描红。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

  2.你们觉得图上的大海美不美呀?今天我们就一块去大海边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好吗?

  二、指导看图,练习说话

  1.谁来说说海边都有些什么?(相机出示字卡:沙滩、,贝壳、脚丫)

  沙滩:

  贝壳:

  脚丫:

  2.那么在海面上又有些什么呢?(相机出示字卡:海鸥、花)远处满载而归的渔船乖海风正慢慢地驶入海港,一片丰收的景象。(出示字卡:海风)

  3.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在小组里自己轻声读读这些生字词。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边读边想像大海的美景。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和新词。

  2.重点指导书写“风”、“浪”。

  3.学生按照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能按笔顺描红生字。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生字。

  教具: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听写生字:沙、风。

  2.用“风、沙、贝、浪”口头组词。

  二、继续看图学文

  1.出示插图:满载而归的渔船上装满了什么?(相机出示字卡:珍珠、海带、鱼虾)

  2.请你们想一想:这时渔民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大海是这么的富饶,渔民是那样的`高兴,在小组里再说一说这些词,体会一下渔民们的心情。

  4.当太阳落山时,渔船停靠在港湾,天空出现了什么?(相机出示:港湾、渔船、晚霞)

  5.红色的晚霞、蔚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这样的景色美吗?该作怎么说?

  6.自己读读生词,体会大海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三、诵读韵文

  1.指名读韵文,体会大海的美丽和富饶。

  2.自由练习背诵。

  3.学到这儿,大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四、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词。

  2.学写“渔”。

  ⑴认读,按笔顺提示说笔顺。

  ⑵学生描红,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写“晚”。

  ⑴认读,记忆字形。

  ⑵教师范写右边的“免”。

  ⑶学生描红。

  板书:风、沙、贝、浪

  教学后记:只有少数的学生还没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不能按笔顺描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2

  〖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探究小兔运南瓜的方法,讨论、评选出最好的方法。

  2、 完整清楚地讲述《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3、 增强表达的自信心,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教学思路〗

  1、激趣引入

  开故事会。设立“动脑星”、“说话星”、“快乐星”三颗星,争做“三星”孩子。同时为孩子开来一列“故事小火车”。

  2、激励性提问,引入探究性学习、讨论引导孩子们装上恰当的“车厢”,帮小兔想办法,再由小组长带领评价出什么样的办法最好。

  3、自主、合作学习,讲清楚故事

  ①送上一段话,自己练习说完整第一幅图。

  ②指导看第二幅图,送重点词,联系说话。

  ③二人组合作,分角色练习说话第三幅图。

  ④接力火车,完整叙述故事。

  4、赞赏性评价,培养儿童表达的自信心和健康的心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让我们一起来开故事会。“呜——”故事火车开来了!

  1、 讲了谁的故事?

  2、 关于小兔做什么的事情?

  3、 仔细观察的孩子会发现,今天的故事火车少了什么?怎么办?

  二、探究学习

  1、第一幅图告诉我们小白兔遇到什么困难了?

  2、第三幅图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那么聪明的孩子知道第二幅图上应该画什么?

  4、小兔到底可以用那些办法把南瓜运回家呢?

  5、哪种运南瓜的办法最好?说说为什么?(小组讨论、评价交流)

  三、自主、合作学习将清楚故事

  火车在孩子们的努力下装好了,这么漂亮的故事火车,让我们用完整、清楚的.语言把它开起来。

  1、仔细看第一幅图

  ①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②老师送给你一段话,看看对你说好这幅图的内容有帮助吗?

  (秋天到了,地里的_________________成熟了!南瓜结得________________。小兔子想把南瓜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的大南瓜躺在地上,该怎么办呢?)

  2、 仔细看第二幅图

  ①小白兔在想什么?它怎么做?

  ②老师送你几个词,用上这些词把第二幅图的内容讲清楚。(想、立、滚)

  3、 看第三幅图,小白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的眼睛都瞪大,她会怎么说?小白兔会怎么回答呢?(分角色说好这幅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3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1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白 云”

  重点难点: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写字

  课前准备: 挂图 奖励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

  2、是啊!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小朋友,你们爱自己的家吗?

  3、揭示课题:家(正音,分析字形)

  二、看图引入课文

  1、有四个小伙伴也想找到自己的家,他们是谁呢?

  2、投影图片:白云 小鸟 鱼儿 种子

  3、白云的家在哪儿呢?谁来帮助它找到家?小鸟的'家在哪儿呢?谁来把它送回家?鱼儿呢?种子呢?

  4、描述:刚才我们把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送回了家。大家看,它们的家在这儿是多么美丽呀!有蓝蓝的天,有红红的花,有绿绿的草,还有清清的河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里有几句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课文一共有几行?有几句话?

  (2)分句指读,并相机认读生字,评议。 如:先指读“白”——出示“白云”读——放入句中读。

  (3)连起来读课文。

  4、再自由读课文。

  5、指名读全文

  6、小组读——齐读。 学习生字 1、出示:白 云 2、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烦、肃、形、状、绘”5个字。

  2、懂得老师说的话的意思,并能背诵老师的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弄懂老师说的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几个鸡蛋,看看有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2、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同一棵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发现,记下来。

  3、本课生字卡片。写有“眼力”、“技巧”、“准确”、“熟练”的卡片4块。

  4、幻灯或投影仪。鸡蛋2个,小纸架1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读准记住。

  二、检查自读情况

  用生字卡片进行抽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学习部分

  引导: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文章的大概意思。请再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重要。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多数同学会找出课文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提出你最想弄明白的是哪句话。

  (学生如果提出“老师的话”以外的句子,就请弄明白了的同学告诉他。如果想出“老师的'话”,就请同学齐读“老师的话”)

  2、幻灯或投影打出老师的话。

  “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1)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在课前预习布置的两个观察任务进行讨论。

  (2)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情况。

  (4)小结: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树叶是这样,鸡蛋也是这样。达成.芬奇的老师说这句话是要他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细微差别。同学们十分聪明,在课前预习中就已经发现这个秘密了,真了不起。

  3、幻灯或投影打出老师说的话。

  “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

  (1)齐读这句话。

  (2)实物展示:将鸡蛋放在纸做的小架上,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再用铅笔简单勾勒出不同的形状。

  4、现在同学们明白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要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5、学习第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话:“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2)教师在黑板上贴词卡:眼力

  技巧

  准确

  熟练

  (3)把你认为有联系的词放在一起,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调整词卡位置,并说自己的理解)

  眼力

  准确

  技巧

  熟练

  (4)指黑板小结:有好眼力,才能发现细小差别,也才能观察得准确。要好好练习基本功,才能提高技巧,画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达到熟练的程度。

  6、现在同学们明白了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要让他天天画鸡蛋的道理了吧!

  7、齐读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识字、巩固练习

  一、自读全文。想想还有不懂的地方没有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再读第2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第3题。

  2、自己试着背一背,同桌互相抽背。

  3、请勇敢的同学背给大家听。

  4、学生齐读。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1、先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话。鼓励学生和别人说得不一样。

  (1)自己说给自己听。

  (2)说给同桌听。

  (3)说给全班同学听。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请同学告诉大家,在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如:

  “蛋”字注意“虫”字的位置对准竖中线,不要写歪了。

  “巧”字注意第三画是提,不是横。第五画是竖折折钩。

  “技、训、使、准、确、论”等字注意左窄右宽。

  3、“著”字写的时候注意上小下大。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完成课后练习2。

  五、用投影仪打出部分学生写的字,大家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5

  设计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生: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古人云:独而无学友。(生: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生: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对,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还记得老师曾经教你们积累的杜甫的《牛郎织女》吗?请你们背一背!(学生齐背)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课件天文图)

  找到了吗?(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六一儿童节)

  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和往常一样,打开“古诗积累本”把它记下来吧!(学生记古诗)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总结: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的古诗,还学习了一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能)

  下课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取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当然,这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诵读还不够到位,我想,怎样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还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09-04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11-1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6-23

小学语文《春天的手》教学设计12-20

小学语文习作课教学设计10-14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4篇08-2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09-20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21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