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九单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在本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物体位置,今天对于位置与方向的复习,进一步回顾了方向与位置。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们具有很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总结能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回顾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位置的方法。并总结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回顾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1)回顾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2)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知。
(二)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观察、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在比较中,学生有所发现,获得思维的进步与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设置情景
1、投影出示台风照片。
⑴同学们对这个例题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
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
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
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
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三)知识反馈,巩固延伸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图略)
(以警察局为观测点,找出三个犯罪分子的位置)
2、连连看
3、填空(找出物体的位置及方向和距离)
4、完成书上练习。
(四)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的位置
1、确定观测点。
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
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
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
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3
单元导学
本单元教学是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复习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
“成长小档案”是对本册所学内容的回顾和梳理,包括对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对学习中有趣的事情进行回忆两个方面。“数学复习活动”环节中,教材安排了6道题目,这6道题目基本涵盖了本册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练习二十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性练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能力;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内容、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一般不超过三步)。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并能解决一些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基本特征,能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根据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利用统计图正确地分析数据信息,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1.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归纳、类比、建模、极限、转化等数学思想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
3.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用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备重难点
重点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倒数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比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能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进行相关计算和应用。
难点
1.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用比和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百分数的计算以及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教学,数学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巩固整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计算能力,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理清知识脉络,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学习导航。
看:看一看教材第71~88页的例题。
想: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说:小组内说一说你整理出来哪些数学知识?
2.梳理。
借助教材第91页的表格填一填。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3.观察网络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
4.结合例题编题。
(1)引导学生按照例题的类型举例。
(2)完成学生举例的题目。学生做完一一讲解,全班订正。(强调试商方法,商是两位数的强调商的位置。)
5.笔算除法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做题,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做题经验提醒大家注意事项。但是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我们在试商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除数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试商的方法,同时要认真仔细地计算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把题做得又对又快。
二、巩固应用
1.口算。(教材第91页第1题。)
师:要想笔算准确,我们还要过口算的关,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口算、估算大比拼。
2.错题医院。
师:(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典型错题)这是我在作业本中搜集到的笔算题。请快速帮助老师检查他们做的是否有错误,错在哪里?
3.填空。
(1)543÷35的商的最高位是()位,293÷67的商是()位数。
(2)要使687÷□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4.教材第9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8位学生板演,集体验证。
5.教材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议一议,解题策略不唯一。可以先求买的树苗棵树,再求送的树苗棵树,合起来就是一共买回的树苗棵树。也可以3个16元可以买4棵,176元中有几个16元就买几个4棵。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结:复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查缺补漏,同学们可以建立错题本、画知识树、办数学知识小报。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梳理相关知识、形成自己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将知识广泛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基础练习、辨析练习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并能实际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作者拍照经过,及作者由此带来的感悟,体会天地与人世相通之处。
3.培养学生积累佳句、片段、体会语言的韵味。鼓励背诵优美段落。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我们一起经历了温暖的春天、繁茂的夏天,现在迎来了丰收的秋天。刘老师请来了一位秋的使者(课件出示枫叶照片)。喜欢它吗?哪位同学知道关于描写枫叶的古诗?
小结:同学们真是善于积累。读了这些诗句,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红艳艳的枫叶)多美啊!不仅古人与枫叶结下不解之缘,今人也同样喜欢写枫叶抒发情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袁鹰先生一起去品味《枫叶如丹》。(解题:丹指红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一定要把自己最深刻的感受记下来,把有疑问的地方划下来。
(二)学生读课文后交流:
1.读完全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相机板书:美)
2.有疑问吗,说说看?(预设出现的问题:为什么照片起名“秋之生命”、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什么是蝉鸣蛙噪、为什么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
(老师相机板书,并调查同一问题还有哪些同学不明白)
(三)小结:有这么多疑问啊,老师发现,同学们大多不了解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13自然段)
对啊,作者写的是枫叶,为什么和生命有密切联系呢?这生命,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进入文中寻找答案。请默读课文,在关键的地方做批注。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一)理解1-7自然段
1.枫叶与生命有怎样的联系?如丹的枫叶也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
(生: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2.你真会读书,找到了概括枫叶生命的一句话,到了秋季,枫叶呈现了红红的颜色,一片丹的天地,多美啊!大自然要迎来丹的天地,必然要经过绿的世界,对吗?(板书绿,点击第一句)读第一句,喜欢吗?谁能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详细说说?
(引导学生读读——尽情谈自己的理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蝉鸣蛙噪”、“至理名言”、“郁闷”、“暴风骤雨”、“孕育”、“挫折”。——理解之后再读)(教师相机鼓励:说的真好,理解得深刻,老师也有同感。
3.(点总起句——第一句)
想不想走入绿的世界、丹的天地中看看?(点击课件,老师范读)
4.同学们都忍不住和老师一起来读了,谁来读?让我们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生命力?(指名)
5、你想用什么词语夸夸枫叶的生命力?我们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呢?(随学生发言板书:顽强、长久)
6.大自然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和长久,我们人类呢?(相通的)哪里看出自然与人生处处相通?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小结:你们体会得很好,作者体会得更深刻,天地万物,让我们把这至理名言永远留在记忆中吧(齐读)
(二)理解第二部分:
1.是一件什么事情让作者对自然和人世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在澳大利亚作者拍了一张照片——秋之生命)相机板书
2.就是这张照片,(出示照片)照片中的小女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可爱)
3.她是怎样走入镜头中的呢?(指名读文)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蹦、跑到、捡起、跳跃、哼着)——指导朗读。
评价:画面立刻活起来了,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女孩,多可爱啊,谁再来读读?和谐的感受)
枫叶之所以美,是因为她——自然之所以美,是因为她——人生之所以美,是因为——
7.课题中的“丹”还仅仅指得火红的颜色吗?
体会得真好,丹,是成熟的颜色、是长久的生命力。枫叶经历挫折,成熟了,才终于呈现美丽的丹色。自然界如此,人生也是如此,都有这个经过,你的成长是不是也要经历这个过程?(学生谈自己)
是的,只有经历长大、经受挫折、接受考验,人才会成熟,在成熟中才会创造新的奇迹。希望每一个同学在成长的道路上,勇于面对一切,让你的人生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就如同——(齐读课题)枫叶如丹。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背诵优美的段落
小练笔:我眼中的秋天
板书设计:
绿 充实 间万事 顽强
枫叶如丹——秋之生命 长久 跳跃 美欢乐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本组课文及课外书中给人启示作用的重点语句。
2、理解、积累“日积月累”的谚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能清晰讲述,了解故事愿意和现今引用的转换意。
课前准备
1、预习“回顾、拓展四”阅读思考
2、查阅相关资料。(相关谚语、与谚语有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按照“交流平台”的要求整理“生活启示录”(15分钟)
默读理解“交流平台”,以“生活启示录”为题,整理这组课文给人其实作用的重点语句。
如:
生活启示录
课题
重点句
通过什么例子说明(简要概括)也可以口头说
《钓鱼的启示》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落花生》
《珍珠鸟》
二、背诵“日积月累”(15分钟)
1、给5分钟背诵
2、结合预习,用自己的语言或引用故事解释自己会理解的谚语
3、把自己积累的启迪人生的谚语、格言
三、读故事,讲故事——《水滴石穿》(5分钟)
1、默读故事,想想应该怎样讲故事
2、同桌互讲故事
3、同位互说:“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可以用在什么方面。(弄懂愿意和引申意)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
2.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会数10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个、十、百、千”计算单位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十进制。
2.学会千以内数字的数法。
教学难点:正确数千以内的数,掌握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相差( )。
2.数一数。
(1)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2)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3)五个五个地数,从50数到90。
3.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更大的数。
二、共学探究,解决疑难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举行重大体育比赛的体育馆吗?体育馆有多大?能坐多少人呢?请大家先来看一看。课件展示教材第74页在体育馆举行运动会的主题图。
师:这是北京体育馆。你有什么感受?那你能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吗?
师:对,这个体育馆能坐很多很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得多的数来表示。这些大数有1000、10000等。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学指导
看课本75页的例1,思考: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
2.先学
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完成书中的内容。
3.后教
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
(1)出示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引导学生数数,并阐述数数的方法。
师: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小正方体组成的。其中像这样的一竖排(出
示由1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有10个小正方体,这样的一层(出示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一层长方体)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
(2)怎么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
(3)小组交流,汇报。
一个一个地数,1000个一是1000,一共1000个小正方体。
一十一十地数,100个十是1000,所以有1000个小正方体。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4)谁的方法数得最快?为什么?
一百一百地数比较快。同学们说得不错,(指黑板)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可以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4.小结:通过刚才数小正方体的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
数小正方体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小正方体太多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这样比较快。
5.在计算数器上表示1000,明确“千”的位置及含义。
6.检测: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数数。
②全班集中数。
(学生数到一百九十九、九百九十九后可能接下去会数一百或其他数,这是数数的一个难点,学生容易出错,教师须注意指导。)
三、当堂训练
1.填空题。
(1)10个一是( ),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 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和( )。
(4)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四、拓展训练
1.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
2.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六 第1、2、3题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一千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第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2、通过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
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师:用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用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用,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学生:数出4个十7个一。
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师: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师: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回答略。
三、复习写数、读数
师:下面我们复习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用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出示:36,63,78,87,99,100。
师: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师:83怎样写?38呢?79,54呢?
学生写数。
师: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师:请同学们完成总复习第1题和第2题的1,2,3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师: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学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9页第2题第4小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出示第97页第3题。
师: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钱,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这样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师: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一定,而是有这种可能。
师:还有哪些可能呢?
指导学生说出甜甜还有27,26,29元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还有7元,6元,5元等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比25元少得多。
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多与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师: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师: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师:8元=()角,60分=()角。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师: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师:请同学们完成第95页第9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回答略。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排列与组合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进一步系统、深入的学习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及更为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有关排列组合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较简单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无法进行“不重不漏”的搭配。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认识到,纯粹的排列与组合知识,是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实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具体形象逐步过度到抽象概括,让学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简单的计算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发、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组合的方法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就成为了本节课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10
课题:《买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形式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调查统计,体验统计的必要性。“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爱看课外书,老师想买些书来丰富我们的图书角,你们说老师要买什么书好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老师总结。
二、问题探究
1、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你们认为怎样调查?”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后, 确定一种方法进行。
2、整理数据:
活动1——涂一涂。
活动2——填一填。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优劣。
3、分析统计数据,说一说“从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认为买什么书好呢?”让学生体验到统计是为做决策服务的。
三、体验感悟
我们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调查,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并能够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同学们学得都很棒!每人得一个“调查小明星”的奖章。
四、实践应用
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活动——说一说。
2、小组活动——小调查。
3、调查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
调查完后,要对你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五、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调查一下你们组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有多长时间吗?明天把你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学。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买书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独立填写:
类别
故事书
漫画书
连环画
人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采取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第九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提袋的设计》教学设计04-03
《8》教学设计07-11
《统计》教学设计07-06
《论语》教学设计07-05
《荷花》教学设计07-04
母鸡教学设计07-03
《鸟语》教学设计07-03
假如教学设计07-03
《通分》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