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1 10:05: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附另一个版本

  第一课时

  ↘ 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 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读后有什么感受?(3)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 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1)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4)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 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 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 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 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1)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 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师板书“爱”)

  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

  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

  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感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个中心句,要细细地品读文章。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感受这两个断言是怎么来的。

  师:(注:与上面一句重复了,删掉:一开始他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务和角色)大家一边听,一边用直线画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用曲线画出听了不同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生读书,圈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母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师指导朗读。

  师:我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兴奋和激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我听后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伤心和痛苦。

  面对母亲的鼓励,巴迪真的以为自己写的是无与伦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以为父亲伤害了自己,悲痛欲绝。你们从中感悟到巴迪当时理解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吗?

  生:没有。

  师:巴迪当时不理解,其实我想我们同学当中,也会有许多人在读这一部分时,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评价和我的不同表现,只是肤浅地感受了当时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读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好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来一齐读一下结尾处的中心句,我从心底里知道,读——

  生读中心句。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凝望这些评价,提出一些问题来加深理解。谁来提些问题?

  生:父母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呀?

  生:巴迪的诗到底是精彩,还是糟糕呢?

  生:这两种评价为什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呀?

  生: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呢?

  师: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接着往下看。此时我们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深入感受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那一段表现了作者理解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呢?下面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1生读第16自然段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再指一生读,

  齐读。

  师:这段话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对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正确认识。作者懂了,你们懂了吗?有不懂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这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教师相机点拨。

  师:此时,你们懂得了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了吗?

  生:……

  师:此时,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了吗?

  生:……。

  师: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

  生:……

  师:把自己的理解放进结尾这句话,再来读一下。

  好,你读!

  好,你读!

  我们一起读。

  师: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这两个极端断言的含义。不错。

  师:作者不只是理解了这两个断言,他还不断受到鼓舞,从中大大受益了呢!你们看出来了吗?

  指生读结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

  师:是啊,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师: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强调精彩极了由女同学读,糟糕透了由男同学读;其他的一起读)

  师:当我获得文学大奖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当我事业有成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大家此时再读结尾这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

  师:好了,现在结尾能够背下来了吗?我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预备,齐——

  生读

  (三)回顾整体

  师:刚才,我们围绕中心句品读了全文,现在我们再完整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说。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师:父母之爱我们是通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会出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两个评价是对人物的哪方面描写?

  生:语言。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题目用了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题目,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一部分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

  师:作者用这两个断言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在介绍人物言语时,还注意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写得多生动呀!

  (五)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小练笔:书104页的小练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课文中“童年故事”这部分,弄清了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评价是(学生:“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

  (学生:“糟糕透了”)。

  你认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

  [意图:以问启思,学生的智慧火花随之迸发,灵感源源不断。“母亲善意的谎言,父亲一棍子打死”;“批评可以指出不足,赞许会骄傲自满”;……犹如一场辩论会]

  二、新课

  2、过渡:同学们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文的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先读书,教师相机引导),还有什么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吗?(教师相机引导)

  [意图: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吸引力。作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在相机引导过程中,抓住重点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②、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加深课文理解。]

  4、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有别于前面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

  ①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②作者为什么用一个“和”字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连在一起(相机指导朗读课题,读出不同语气)

  ③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三个“个性化阅读”问题对课文作了总结。让学生懂得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

  三、延伸

  6、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作业

  7、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8、写自己感受到的爱或本文读后感

  [无论是课文延伸,还是课后作业,都努力贴附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

  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

  ⑴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 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

  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

  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

  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

  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主题

  1、自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巴迪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他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练习读文。

  三、集合文章内容,讨论主题

  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后,都鼓励,或是都批评,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四、由课文,引入生活

  集体交流:

  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谈谈你现在的理解。

  五、练习读文,读出感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文。

  六、积累语言

  读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就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⑴ 自读,思考:

  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⑵ 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⑶ 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⑷ 指导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2、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⑴ 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⑵ 质疑、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 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⑶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

  (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

  (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⑴ 谈感受。

  ⑵ 体会表达方法。

  2、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体会作者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看着课题,你能简单地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近课文,学习……(齐读课题)

  二、学习“精彩极了”部分

  1、母亲对我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请你找出描写母亲评价巴迪的句子。

  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1)指名读,你为什么这样读?(母亲当时很兴奋、很激动、也很惊讶)你从哪里看出母亲很激动、很兴奋?

  (2)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就这么激动,她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2、听到母亲这样的赞扬,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巴迪,你会怎么想?(说话练习:我想……)

  3、我迫不及待得想把小诗给父亲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我的这种期待的心情?读2~~5自然段,找找,划划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说说从哪个词中感受到我那种期待的心情?(抓时间词,感受迫切,迫不及待)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时间虽然很短,可在期待中,时间似乎过得很长,我急切地想要父亲看到我的小诗。)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等啊等,等啊等,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此时此刻,巴迪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并指导朗读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我的急切?说句子,并指导朗读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将近七点钟,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3)整整一个下午,巴迪都怀着这样的心情期待着父亲的回来。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巴迪心想……

  三、学习“糟糕透了”部分

  1、巴迪这样的满怀欣喜,满怀“期待”,那他如愿以偿了吗?——

  2、让我们先来听听父亲和母亲的一番对话吧:(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读)

  3、巴迪得到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理解“透”

  4、听到父亲这样的评价,——(引读)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1)我再也受不了了。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写下我当时的想法

  我再也受不了了。心想,于是,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2)交流。(学生说一个想法,就让学生读出巴迪的这种心情)

  (3)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我伤心、难过、失落到了极点?(几个动作词)指导读好几个动作词。

  (4)我伤心、难过、失落到了极点,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巴迪想通了吗?直到几年后,引读第15自然段……

  四、感受父母两种不同的爱

  1、长大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母对我的不一样的评价呢?自由读16、17段

  2、交流。

  (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理解“幸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鼓励、提醒,)

  父亲提醒巴迪“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短短八个字的背后却蕴涵着着丰富的内容。说说,当我遇到什么事情时,父亲会提醒我小心什么?注意什么?……

  (2)“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都是父母对我的爱。

  3、父母的“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在我少年时代一直交织在我耳际,我在这样两种爱的鼓舞下,努力地向前驶去。如今,我已经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有了很多的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4、同学们,巴迪有如此的成就,仅仅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提醒就够了吗?那还需要什么呢?到课文中去找找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1)什么是“谨慎”?(小心)我为什么要“谨慎”?

  (2)如果不谨慎,我被“精彩极了”刮倒了,会怎样?如果不谨慎,我被“糟糕透了”刮倒了,会怎样?所以我要——“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3)是啊,要想使爱的天平平衡,我们不仅需要来自父母的鼓励与提醒,更应该有自己的谨慎把握。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我们的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5、最后,就让我们用这首小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新课:

  如果说母爱像水,

  那么父爱像山;

  如果说母爱像奶,浓而直白,

  那父爱像茶,严而深切;,

  如果说母爱像蜜般的甜润

  那父爱就是苦涩的良药;

  今天的我们,在爱的鼓舞下,

  幸福快乐地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7

  一、朗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出示文章第一句话: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

  (兴奋,激动,平静,轻松。)

  3、朗读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4、朗读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

  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

  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出示: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父亲不爱我,或我真是不是写诗的料,父亲会怎么说?

  三、深层感悟

  1、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几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

  2、出示: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到段尾。”

  3、讨论: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

  (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4、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

  (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5、如果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但父亲不是作家,又会怎么样?

  (光有批评是不够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导。鼓励加上指导更多好。)

  6、我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是否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我是否真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或才华?

  (七岁写了第一首诗,十二岁写了短篇小说,遗传。)

  四、升华体验

  1、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只有赏识或只有批评,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如果我们心灵脆弱,那么应该选择赞赏,多多得到鼓励。如果我们足够的坚强,那么不妨接受风雨的洗礼。每个人都爱听赞美的话,能从批评的声音中得到收益,是很不容易的。

  2、赠言:

  对于我们的成长,阳光和风雨同等重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

  2、训练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4、学会生字,理解文中不懂的生词。

  5、在讨论的基础上能及时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难点】

  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

  【学习准备】

  预习,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朗读,讨论解疑。

  〖教具准备

  1、抄有现代诗教育与孩子的投影片。

  2、抄有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朗读诗歌引出课题

  1、投影片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引出课题。

  2、由课题提出问题:

  ⑴ 为什么要打引号?

  ⑵ 分别是谁说的?

  ⑶ 为什么会这么说?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为什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评价?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梳理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⑴ 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

  结合实际谈感受,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花时间使学生切实理解第一个问题,这对解决后两个问题起着关键作用。)

  ⑵ 为什么我越来越体会到我是多么幸运?

  以生活例子具体说说幸运和不幸运。

  ⑶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结合第二题,以简笔画形式来理解。

  4、小组合作,探究,解疑。

  5、班内交流、汇报成果,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三、小结

  四、作业

  准备下节课的辩论赛。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鼓励 父亲:批评

  兼而有之(幸运)

  只有一种(引入歧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请看屏幕,开火车读词语,看那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响亮。(出示):

  糟糕 确实 腼腆 自豪 誊写 敬仰 判断 出版 戏剧 慈祥 严厉 灵感 创作 源泉 警告 提醒 把握 谨慎 歧途 极端 一如既往 得意扬扬

  注意:“得意扬扬”也可写作“得意洋洋”

  多音字:将 jiāng:将军

  jiàng:将士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对于我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自读1—14自然段,画出爸爸、妈妈“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词句加以体会。

  四、汇报交流:

  (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

  1、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语言、动作、神态上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是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搂住了我”,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哪些词更能看出这一点?(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3、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

  4、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这是对我的描写,“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5、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6、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洋洋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的想要什么?

  7、你从作者的哪些行为、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我怀着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谁给他的?整个下午,作者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等的的时候,时间过得是那么慢,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

  (二)、那么,父亲对这首诗又是什么反应呢?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1、谁来说一说父亲在语言、动作上的表现?

  ⑴“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⑵“父亲拿那首诗读了起来。”(“拿起”是父亲的动作,父亲读完说“糟糕透了”,又把诗“扔”回原处,从这可以看出父亲不喜欢这首诗。)

  ⑶父亲的话中包含了什么?(严厉和批评),听了妈妈的话,已经得意扬扬的我,又在等待父亲读诗、和聆听父亲严厉的批评时,我又有什么反应?

  ①我紧张极了(心理)

  ②“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

  ③“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

  ④“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这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

  2、你能从中看出什么?

  (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3、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批评我的,他为什么要对我这么严厉,这么不顾及会不会伤害到我?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的,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4、我们来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分角色读一读3—14自然段。

  5、后来,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出示:作者简介。)

  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自读15—17自然段,找出原因,画下你找到的重点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五、拓展活动:交流读后的感受。

  (一)阅读《我的母亲》[法国]罗曼·加里(节选)。

  我13岁那年,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留在旅馆里。她在那儿租了一个售货柜,柜架上摆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从每一件卖出的围巾、皮带、指甲刀或毛线衫中得到百分之十的佣金。白天,除了在我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她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她都守在售货柜前,时刻寻找可能光临的顾客。我们母子俩就靠着这个赚钱不多、朝不保夕的小生意过日子。

  母亲孤零零地居住在法国,没有丈夫,也没有朋友和亲戚。十多年来,她顽强地干,挣来钱买面包、黄油,付房租,交学费,买衣服和鞋帽等。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比如:午饭时,她面带幸福、自豪的微笑,把一盘牛排摆在我面前,好像这盘肉象征着她战胜厄运的胜利。

  她从来不吃这些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不能吃动物脂肪。然而有一天,我离开饭桌到厨房里找水喝时,发现母亲坐在凳子上吃东西,煎肉锅放在腿上,她正仔细地用小块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发现我时,她急忙将锅藏在餐巾底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明白了她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二)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六、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批评

  童年的诗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一方面关注语言形式,语文课毕竟是学习如何表达、提升言语智慧的课程。本课作为必学课文,其实内容不难理解,倒是作者在写法上颇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在教学中,主要从课题、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等语言训练点入手。另一方面,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言过其实的,但又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层次递进的方式展开。最后以练笔的方式进行内化,实现文本意义的融通。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能读通读好课文。

  关注语言,从课题、词语,尤其是文本语言甚至标点中领悟表达意图,通过练笔实现积极运用。

  能从字里行间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包含的爱。

  预设过程:

  一、品读课题,启动全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9课,谁来读读这个课题?仔细琢磨,你发现这个课题与我们平常的课题有什么不同之处?任何细节都不要放过。

  ——有两“个引号”——干吗要用引号啊?看过课文吗?这里的引号表示引用了别人的话。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精彩”和“糟透”是一对反义词!

  ——那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呢?

  ——简直是截然相反,水火不容!

  ——咱们来读读,看看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这个题目还真够有趣的!让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作者。(出示)

  巴德﹒舒尔伯格生于纽约,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行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从这些书名中,联系这个课题,你肯定又有了新的发现!

  ——都是反义词,都是很矛盾!

  ——多么有意思啊!看着这样的题目你想不想很快读读这本书看看到底说些什么?你看,多耐人寻味啊!看来,这个作家是有这样偏好的,现在让我们带着理解和感受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课题!

  二、梳理课文,建构框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精彩极了?什么又糟糕透了呢?想知道吗?请你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并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听明白了吗?来,快速朗读。

  书声琅琅,真会读书!课文比较长,能读好吗?那么有信心,老师考考大家(出示):

  腼腆得意扬扬慈祥满怀信心

  湿润失声痛哭严厉小心谨慎

  谁来读?腼腆是个很难读的新词,你读准了!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说说课文吗?不完整没关系,谁来!还可以联系课题。

  ——读过一遍我们就知道“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写的一首诗的赞扬,使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感觉母亲是那么慈祥,也正因此我满怀信心。“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写的这首小诗的批评,使我一下子眼睛湿润,甚至于失声痛哭,感觉父亲是那么严厉。也正因此使我在今后小心谨慎。同桌互相说一说。

  ——如果你读书够仔细,你就知道课文中的“我”一直在成长,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看看成年以前发生的故事。请你快速地读读课文1——15自然段,边读边把母亲和父亲对我这首诗给出的赞扬和批评的句子画出来,再仔细琢磨琢磨。听明白了吗?

  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谁找到了?先说说母亲的赞扬!(随学生发言出示)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你们找得真准!请个同学来读读第一句话。

  ——你为什么这么读?——句子前面已经提示了我们要怎么读了。你看,会关注前面的提示语,我们就能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咱们再来看看这句话,里面有三个很有意思的标点符号,要知道标点符号也会说话,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第一个是问号,说明母亲觉得巴迪居然能写这样的诗很不可思议。第二个和第三个是感叹号,说明母亲很激动,很惊讶,还觉得很自豪!——明白怎么读了吗?

  ——你好像并不奇怪,早料到巴迪是个天才是吗?——谁来?——都情不自禁了。

  第二句谁来读?知道什么是奇妙吗?

  ——奇特而美妙。是啊,带着这种感觉读!——这可是才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作为母亲肯定会大肆地称赞!那么父亲呢?他又是怎么说的?(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谁来读一读?

  ——我听出来了,你读得很不屑一顾!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觉得这首诗根本不好!

  ——父亲的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的?——扔!——什么东西我们要扔掉?

  ——在父亲看来,这首诗确实没有任何价值。一起读出这种感觉来。

  谁来读第二句?——父亲说“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言外之意是——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已经够多了,你就不要再写出这样糟糕的诗了!

  四、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同一首小诗,却是如此截然相反的评价,肯定是有一个人说得过分了。你觉得是谁?

  ——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观点,不着急!咱们还是要回到课文中去,请你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比如你觉得是母亲赞扬得过分了,那就请你找到句子来证明。如果你觉得是父亲批评得太过分了,那也请你找到句子来证明。听明白了吗?开始!

  估计1:母亲说得太夸张了,赞扬得太过分了!——你的依据是: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哪个词让你感觉这首诗糟糕透了?看来这个母亲不懂诗,她根本不知道好的诗是怎样的,对吧?

  ——母亲也懂诗,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她觉得应该大大的鼓励他!

  ——是啊,毕竟这是孩子的第一首诗啊!即使诗本身并不怎么样,但就是冲着他敢于写诗的勇气和灵气,妈妈觉得也应该大大地鼓励他!

  ——我想请问这位母亲,你这样过分地鼓励他,对他有好处吗?——有!——找到句子读出来!——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看来,巴迪的成功还真的=是离不开母亲夸大其辞的称赞呢!

  那么难道只有母亲说得过分吗?课文开头有这样一个句子:“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七八岁就能写诗,很了不起!——我们七八岁才刚上一年级,我们能自己创作一首诗吗?——这就说明巴迪还是很有天赋的!

  ——对于我这样具有天赋的儿子,父亲这样一个大作家应该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而事实却恰好相反!咱们看看父亲这样的批评是不是根本就没怎么考虑?从哪里可以发现?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从这个“读了几个小时”你能读懂什么?——不是父亲读的时间长,而是他自己紧张,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是的,这里面有作者的紧张,但我想更多的是父亲也在思考。他会思考些什么呢?走进父亲的内心里去,你觉得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儿子小小年纪就能写诗,真棒!可是诗那么糟糕,我该不该表扬他?刚才他母亲已经给了太多太多的表扬了,我再表扬他,他肯定会骄傲自满的。——于是最后父亲决定狠狠批评批评他!

  我想问这位父亲,你这样狠狠批评他,不怕他从此失去信心吗?你这样真的对巴迪有好处吗?

  ——只有这样,巴迪才会不断修改,不断进步!

  ——现在我们知道,巴迪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父亲不近人情的批评啊!

  五、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慢慢地,我们发现父亲和母亲对我这首诗的评价都是言过其实的。但仔细一琢磨,我们又发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却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的。——对孩子的爱,为孩子着想,希望孩子能有更大的成就……请写到黑板上。

  现在,我明白了!对于这首小诗,无论“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对于孩子的爱,都是为孩子着想的!——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你看,为了这首诗,饭厅里,父母还在争论不休呢!文章没有写出来,但我们一定可以想象得到,你好好琢磨琢磨,可以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备选词语,还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句。注意我们写的是一个争论的过程,写的是父亲和母亲的对话,明白吗?(音乐:班得瑞《梦花园》——这个时候巴迪已经离开了,爸爸妈妈内心真实的想法你都可以写出来了。(出示备选词语)

  得意扬扬满怀信心慈爱鼓励

  失声痛哭小心谨慎严厉警告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冬日里的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才是爸爸妈妈的心里话对吧?你真是他们的知音!精彩极了、糟糕透了都是源于对巴迪的爱啊!

  原来爸爸妈妈都是那么地爱巴迪!巴迪如果能听到这一切,就会明白,释怀了!

  可是这一切,巴迪现在明白吗?他还太小,直到成年以后他才渐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巴迪到底是怎么领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背后所蕴含着的父母的爱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体会父母对作者的爱和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4、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能力。

  重、难点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引导正确对待家长的评价。

  教法

  指导朗读,引导体会。

  学法

  朗读体味、角色表演、交流感受。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这里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歌,奇怪的是妈妈看了说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是爸爸妈妈的审美观点不同,还是他们的欣赏水平有高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父母的不同评价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引导学习。

  二、自由朗读,熟悉内容

  同桌交流: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朗读指导,体会感情

  妈妈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该怎样读?

  爸爸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引导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小巴迪此时爬在床上会想些什么?(交流、回答)

  你认为巴迪的爸爸妈妈的评价正确?为什么?(交流、回答)

  朗读末三小节(小声自由读)

  在作者看来,爸爸妈妈的评价谁是谁非,从作者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用线条画出你感兴趣或认为对自己的学习、创作有帮助的语言。

  引导谈话,体会人物感情,完成 板书。

  五、思维拓展

  平时在家中,爸爸妈妈对你的学习、作业方面的评价态度是怎样的?当时的感受怎样?现在呢?

  六、总结谈话

  同学们,受到批评和表扬是我们常遇到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两种爱的评价:遇到表扬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鼓励,应继续努力;遇到批评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应更加发奋。这样,乘着爱的小船,我们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母严父

  鼓励提醒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

  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

  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

  2、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

  ⑴ 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⑵ 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⑶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

  ⑷ 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⑸ 什么是“两股风”?

  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都是针对两种评价提出来的。只要弄清了两种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对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理解这些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⑴ 妈妈“精彩极了”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从书上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让学生领会妈妈是在巴迪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的情况下说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她为了鼓励巴迪才这样说。

  ⑵ 妈妈这句评价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找出课文写巴迪既充满信心又得意洋洋的语句,读一读。

  让学生读出巴迪既得意又充满信心的语气。想象巴迪认为爸爸会怎样评价他。体会妈妈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⑶ 爸爸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五、你们愿意怎样读这些语段

  1、出示第5~14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读:

  体会爸爸是在认真阅读了那首诗后,并听了妻子对儿子的极度夸奖后,说出“糟糕透了”的评价的。

  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后受不了了,痛哭起来。看出爸爸的评价给了巴迪很大的打击,使他不再得意也没有了信心。

  ⑵ 请再往后读,想想爸爸的评价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默看课文后明白爸爸的评价还使巴迪认识到自己的诗的确很糟糕还需要修改和提高,于是他主动去请教父亲,学着按父亲的评价进行修改,这样他的写作水平在父亲的提醒下得到了提高。

  ⑶ 小结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板书:

  鼓励 提醒

  ⑷ 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请举例说说。

  ⑸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他说“精彩极了”的母亲,还有一个对他说“糟糕透了”的父亲,所以巴迪怎样?书上怎么说?

  ⑹ 出示课文第16、17自然段,学生朗读。

  ⑺ 学生谈谈对提出的其他问题的理解。

  六、总结延伸

  1、孩子们,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想告诉大家吧!请结合你经历过的事,说几句你此时最想说的心里话,好吗?

  2、老师也想说几句心里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表扬与批评,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时常都会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各种评价。即使别人说我们“精彩极了”,也不能骄傲,即使别人说我们“糟糕透了”,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和作者一样,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努力地向前驶去!

  3、最后,让我们在一次朗读饱含作者****的这些话语吧。

  4、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提醒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 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 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情;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 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 “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 “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 “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特点。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1、反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抓住母亲的语言,走进母亲心理,感受母亲之温柔之爱。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老师就是作者,谁来当母亲来夸夸,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还会怎么来夸赞自己的儿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何?(积累相关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

  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写父亲对“我”的评价,批评“我”在哪儿?

  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读出父亲的语气。

  交流父亲心理。

  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父亲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汇报。文中有四处理由,师都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3)师:当巴迪拿着国际大奖去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根据上下文思考一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

  3、师小结。

  其实,我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都是父母对“我”深沉的爱。

  板书:爱

  4、对于父母的爱,作者在文中也有文字可见,找出来读一读。

  (1)“歧途”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2)你认为在文中“引入歧途”指什么?(自由读——齐读)

  5、书面练习,概括提升师:

  学了课文,谈谈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课件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母爱像(),它()。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父爱像(),它()。

  四、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学到这儿,我们再来替巴迪写写获奖感言,我们只要把练习的话稍作改变就能变成获奖感言。

  2、生自由写,师巡视。

  3、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05-0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03-25

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6-26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06-21

《6和7认识》教学设计06-28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设计06-26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6-13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06-1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04-08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