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和认识夏季花卉的兴趣。
2、发展幼儿较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能力。
3、按照花、叶、茎的顺序认识牵牛花,知道其开花的规律。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漂亮的花
2、课件:图片-牵牛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谜语: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牵牛花。
二、展开
1、谈话:我知道的牵牛花。
提问:
你在哪里见过牵牛花?它长得什么样?它在什么时间开花?
2、借助图片引导幼儿按照花、叶、茎的顺序观察牵牛花。
提问:
(1)牵牛花的花儿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你见过什么颜色的牵牛花?
(2)牵牛花的叶子是什么么样的?摸上去什么感觉?
(3)牵牛花的茎是什么样的?牵牛花的茎是怎样生长的?
小结:
牵牛花的花朵像一只小喇叭,颜色有蓝色、紫色、粉色和白色等。
牵牛花的叶子像心形,绿色,上面有一层毛茸茸的东西。
牵牛花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篱笆或绳子往上长。
牵牛花在夏季秋季的早晨开花。
3、学习谜语《牵牛花》。
教师:我们一起学习谜语牵牛花,这个谜语把牵牛花的主要特征都描写出来了。
4、ppt课件:漂亮的花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花卉。
教师:自然界有很多美丽的花在夏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三、结束
活动评价:从幼儿回答问题和积极参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夏季开放的花卉,自然结束。
幼儿园教学设计2
儿歌《荷花开》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资料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荷花(风荷丽日)
2.课件-照片:池塘里的鱼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课件:(动态)荷花
1、荷花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让幼儿欣赏动态的美丽荷花)
2、想一想,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小虾,小鱼)
幼儿根据自我的知识经验讲述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荷花开》出示图片:池塘里的鱼、虾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
(小鱼、小虾)
教师:池塘里有小鱼,小虾还有风儿和荷花。
2、这几张图片上的资料能够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演示荷花图片:
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呢?(荷花)
三、启发幼儿经过动作辅助,理解儿歌资料。
1、暖暖的风儿吹过来,能够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能够用什么动作表示?
2、教师带领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动作表演。
3、幼儿团体朗诵。
四、幼儿跟随音乐,在儿歌表演中,自然结束。
附儿歌:池塘里,
暖暖的风儿吹过来,
细细的小雨落下来,
小鱼儿、小虾儿游过来,
红色的大伞,
一朵一朵打开来!
幼儿园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初步学唱歌曲,知道ABA的结构类型,并学习用“跳动地“和“连贯地“两种方式来表现歌曲。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心情,体验与伴侣结伴表演的欢乐;
能创编跳动、连贯的动作关心理解和表现歌词的内容;
活动预备
幼儿已有郊游的生活阅历;
CD音乐《郊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复习歌曲《小红花》。
指导语:(老师弹凑歌曲前凑)这是什么歌曲?在最终一句我们应怎么唱?(前面跳动,后面连贯)
用跳动、连贯的声音唱《小红花》。
2.老师引导幼儿回忆郊游时的美妙前景。
提问:你们郊游过吗?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老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讲解并描述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小伴侣郊游时欢乐吗?他们是怎么郊游的?观察了什么?
4.幼儿学唱歌曲
二、老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觉ABA的结构
提问:你们发觉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老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进一步理解熟识歌词。
提问: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阳完怎样?青山、绿水怎么样?
四、老师引导幼儿争论
发觉并运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问:你们发觉中间部分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你们唱什么歌的时候也运用了这两种方式?
五、老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到“地方郊游“,带领幼儿完整学唱1~2一遍。
六、鼓舞幼儿听音乐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幼儿园教学设计4
有趣的脸谱
设计思路:
在围绕省编教材进行主题活动时,幼儿对脸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将各种脸谱收集入我们大班组特色教程,我根据本班活动情况生成了本节活动。我在设计此活动时,注意教育的信息含量,给幼儿留有很大空间,没有忽视每一个幼儿,并让幼儿通过积极的自我建构及同伴之间的交流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使活动成为师幼互动,幼儿之间互动的过程。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包括名称、种类、颜色及角色等方面的内容。
2、物质准备:
(1)收集有关脸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绘画材料若干。
(3)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对脸谱的兴趣。
教师戴京剧脸谱与幼儿接触,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观察脸谱。尝试找出脸谱的五官。引导幼儿发现脸谱中五官和我们的五官有哪些差别,并发现脸谱色彩的丰富。
二、关于京剧脸谱的资料的介绍和交流。
观看京歌《唱脸谱》视频,引起幼儿对视频中京剧脸谱的讨论。
提问:1、小朋友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脸谱存在于很多地方?
小结:脸谱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只有中国才有,让人骄傲。
2、脸谱中有什么颜色?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
黄色表现枭勇、凶猛。
白色代表阴险、狡诈。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
绿色表现顽强、暴躁。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小结:不同颜色的脸谱就会代表不同的人的性格及特点。脸谱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性格的人物,脸谱的种类不同。
2、感受脸谱绘画的特点:左右对称、五官夸张、装饰性花纹。
三、组织幼儿欣赏课件。
让幼儿观看脸谱,发现并了解脸谱特点。鼓励幼儿自己进行创作。
教师进行小结。小朋友一定还见到过许多各种各样的脸谱,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我们手中五颜六色的彩笔,为这些可爱的脸谱涂色。注意颜色的左右对称。
幼儿分组开始活动,教师个别给予指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创作完的幼儿进行彼此的交流。
四、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给予展示。比一比谁的脸谱最漂亮。
(放音乐,京剧鼓点)幼儿可以带上自己制作的脸谱,听着带有京剧韵味的音乐与教师一起走场、亮相等。
活动延伸
利用京剧脸谱做游戏及学京剧舞步。
幼儿园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体验顏色代表的文化含义。
学习自製鲤鱼旗。
活动准备
红灯笼、红包袋、红色喜帖、红色服饰、庙宇、小丑、警告标誌等图片、日本鲤鱼旗或图片、信封袋、色纸、皱纹纸、粉彩纸、胶水、白胶、线、棍子。
活动过程
1.事先请家长协助收集红色物品,如:红灯笼、红包袋、喜帖、衣饰……等,带至学校,再收集各种红色的图片,如:庙宇、小丑、警告标志
等。
2.老师拿出红色顏色卡,请幼儿说出顏色名称,再问看到红色会想到什麼?幼儿一边说老师一边拿出收集来的实物和图片。
3.请幼儿想想这些红色的东西或图片分别要传达什麼意思?红灯笼:感觉热闹、喜气;红色的警告标誌:危险、注意;五顏六色的小丑脸蛋:
滑稽、好笑……,引导幼儿发现,顏色会传达出许多的意思。
4.接著向幼儿介绍除了红色,其他顏色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展示日本鲤鱼旗或图片,介绍鲤鱼旗的由来,及其五种顏色所代表的意义〔附
〕。
5.带领幼儿利用信封袋,製作属於自己的鲤鱼旗:
(1)在信封袋上用不同顏色的纸,进行撕贴,製作成七彩鲤鱼。
(2)将信封鲤鱼用线绑在棍子上,立在户外空旷的地方,让它随风飘扬。
评量
1.能说出顏色的不同含义。
2.能独立完成鲤鱼旗製作。
活动结束
幼儿介绍各国国旗顏色,欣赏各种美丽的国旗。
幼儿园教学设计6
活动设计背景
1、现在正值冬季。寒风凛冽,腊月到来,紧接着就要过年了,跟孩子们恣意地想象年景,畅谈过年的欣喜。引出许多游子过年“过节”漂流外地的心结。描写这一景象的诗歌、故事也有很多,《静夜思》是选自语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较经典的诗歌,之所以选择它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叙事诗,它还有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刻画出了季节的萧瑟、冷清,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鸣。
2、利用本诗激发孩子孝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关爱长辈。
3、以此谈论家中“唯我独尊”的现象。
4、计划过年。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感悟诗人的心境。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3、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入情入境的通顺、流利的朗诵诗歌。2、激发积累古诗的愿望,主动学习、积累古诗。
难点:基本理解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思乡情结。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了解冬季植物、天气特点。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静夜思》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歌曲里描写了霜、月光等景物,随着作者思绪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清秋季节,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秋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凉风习习,让人倍感寒意,那么夜幕降临,李白独在夜里,从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静夜思》)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教师再次朗诵。
4、教师朗诵《静夜思》古诗,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哪一句古诗的意思你不懂呢?(请知道的幼儿告诉其中的意思,或教师可根据幼儿提出不懂古诗在现代散文中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寒意,给诗人带来了忧思。和幼儿一起感悟古诗朗读。
5、教师与幼儿试着再次朗诵,学会古代朗诵时的神态。(配乐)——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仿着进行朗诵古诗。
附: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1)题目: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五种说法。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4]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学反思
古诗对幼儿是一种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种文学活动,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诗的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夹着现在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我运用幼儿已经学会的歌曲《静夜思》进行导入活动,让幼儿感受古诗很美,可以和着音乐演唱。在记忆古诗时,加上相应的动作,使幼儿能形象的进行记忆,更好的对古诗进行理解记忆。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静夜思》课堂实录评析
张老师音乐活动《静夜思》课堂实录评析(一)1.课堂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通过谈话引出古诗《静夜思》,结合视频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效运用图谱,让幼儿把握古诗节奏,掌握休止符,体现三段的不同之处。音乐的加入,将古诗朗诵自然转化为吟唱,让幼儿感受古诗吟唱美的意境。乐器的加入,丰富了演唱的歌曲,使歌曲的演唱更圆满。
2.课堂的艺术价值如何?何以见得?
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将原本传统、难以理解的古诗转化、演变为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显现给幼儿。
3.提出课堂修改意见是什么?
有节奏的念形式较单一,建议适当加入肢体动作或音乐。演唱方式也较单一,可以使用轮唱,分声部唱。
1.课堂的效果如何?
这堂课的效果给人感觉环节更流畅,更体现了意境美,音乐的感觉更浓郁了。整个环节中对幼儿的能力培养体现了阶梯式的递进效果,从念到唱到演奏到合作表演,最后给我们呈现的是惊喜的效果。
2.跟第一次教学效果相比,改变了什么?
开头减少了啰嗦的引导语,直接进入主题。幼儿的合作表演是一个两点,单一的演唱形式被打破,使活动更显丰富,更有层次,幼儿的积极行提高了。
3.观看了两次视频教学,从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只要教学手段得当,孩子就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幼儿园教学设计7
一、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幼儿园教学设计8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常常想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当成人的选择与他们的选择发生冲突时,时常会影响他们情绪。怎样才能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又帮助幼儿通过协商进行合理选择呢?《去度假》读本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准备度假行囊的故事。幼儿可以在观察读本、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如何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选择的经验。读本的画面内容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并且以幼儿说话的口吻来呈现它的句型结构,很适宜中班幼儿阅读。
【活动目标】
1.理解并能讲述图书画面的内容,体验图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2.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协商进行合理的选择,提高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与爸爸妈妈外出度假的经验。
2.材料准备:大书、大书中所出现物品的卡片、呈现物品用的卡纸、小号旅行箱、各种生活用品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度假吗?
幼:喜欢。
师:去度假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幼1:要准备水。
幼2:要带旅行箱。
幼3:去度假肯定要住很久,所以一定要带衣服。
……
师: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去度假前收拾行囊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她为度假准备了哪些东西。
2.阅读图书《去度假》。
(1)阅读封面: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封面上的小女孩及故事名称,以及封面上旅行箱中的物品。
师:妈妈已经为妞妞准备好了东西,并将这些东西放在这个旅行箱里,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教师在卡纸上逐一出示衣服、水壶、药品、饮料等。)
通过阅读封面,让幼儿了解妈妈整理好的旅行箱里都有哪些物品,为后面幼儿观察、理解“妞妞拿出妈妈的物品,放进自己的物品”做了铺垫。
2.逐页阅读。
(1)第一页: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认识画面信息。
师:妞妞在哪里?
幼:在家里。
师:你怎么知道?
幼:因为她后面有沙发、窗帘、装饰,还有妈妈。
师:她在干什么?
幼:妞妞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把毛毛熊塞进去。
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细节的能力,能很快地捕捉到画面中一些细微部分,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分析和判断,初步发现“拿出”与“放进”之间的联系。
(2)第二页至第五页: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页旅行箱中的物品与地面上的物品之间的关系。(妞妞先后拿出妈妈准备的衣服、饮料、药品等,放进自己的故事书、游泳圈、花皮球等物品。)
幼儿能较敏锐地感受画面所传递的信息,也能理解拿出的物品和放进的物品两者的联系。这使他们很愿意猜想下一页妞妞想带走的物品,想象自己要去度假需要带的物品,为之后展开讨论打下了基础。
(3)第六页:引导幼儿讲述妞妞和妈妈的表情以及她们可能说的话。
师:妞妞和妈妈是什么表情?她们会说什么?
幼1:妈妈很生气,会说“你为什么要把东西都拿出来”。
幼2:妈妈会很惊讶,会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幼3:妞妞会说“这是我的箱子,要放我想要带的东西”。
幼4:妞妞会说“这些东西是我喜欢的”。
师:说的好像都挺有道理,可到底谁的东西该带走呢?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并说出妞妞一定要带上那些物品的理由。
师:妞妞为什么一定要带上那些物品(毛毛熊、故事书、牙刷、皮球……)?
幼1:妞妞晚上要和毛毛熊一起睡觉。
幼2:妈妈要给妞妞讲故事,我晚上睡觉也要听故事。”
幼3:晚上睡觉前要刷牙。
幼4:妞妞喜欢拍球,所以一定要带上皮球。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拿出来的物品和放进去的物品的实用性和方便性,从中帮助幼儿了解物品“要带”和“不要带”的理由,培养了幼儿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4)第七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的表情,体验整理好行李可以出发去度假的快乐心情。
师:妞妞一家开心吗?最后妞妞同意带什么东西去度假?
幼1:终于要出发了,真开心。
幼2:他们一人一个箱子,刚刚好。妞妞同意带妈妈要她带的那些东西了,因为那些东西需要带。
通过讨论,幼儿都能理解妈妈为什么生气,也同意妞妞带的那些东西不太方便,不适合去度假,可以看出他们和妞妞一起“整理”完后的心情是非常轻松愉悦的。这个经验能够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参考成人的意见和理解有时他们提出的要求为什么没有得到成人应允。
3.实践活动:帮助老师整理旅行箱。
教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旅行箱,内装有:布娃娃、长柄伞、照相机、书、衣服、闹钟、水壶、床单、洗发水、沐浴露等物品,请幼儿帮忙看看哪些是必须要带的,哪些是可以不带的,并说出理由。
幼1:布娃娃不需要带。
幼2:闹钟不用带,爸爸妈妈都有手机。
幼3:床单不要带,宾馆都有被子。
幼4:宾馆里都有洗发水、沐浴露。
有些物品是幼儿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的,有的则引起了一些小争议。
幼1:长柄伞不用带,箱子放不下。
幼2:要带的,太阳很大。
幼3:是啊,万一下雨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办哦,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有什么方法是可以不用带这把长柄伞又可以解决太阳很大和下雨的问题呢?
幼1:可以戴帽子遮太阳。
幼2:换一个小的、可以折叠的伞就好啦!
当幼儿为了“长柄伞”而发生争议时,教师适时地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而达成了带折叠伞或者帽子比较合适的决定,进一步提升了原有经验。在这种自由讨论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以致他们能够更加大胆、主动、自由地表达,同时增强了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更好地做出合理选择,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4.在歌曲《我的20xx》中自然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真有本领,帮助老师整理好了旅行箱,我们可以出发啦!
【活动延伸】
1.开展亲子活动:春游。通过发放、填写《春游要准备什么?》调查表,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商量去春游需要带的物品,进一步提高幼儿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的能力。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物品的图片,请幼儿想一想“去野餐”(或者“去游泳”等)时什么要带,什么不要带。
【活动反思】
我们从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去度假》这本图书的教育价值,较成功地开展了这个社会性活动。在之后的延伸活动中,幼儿能够清楚地通过《春游要准备什么?》调查表,记录自己认为需要带的物品。春游前,我们观察幼儿的书包发现食品和物品的种类、数量都比较合理,家长们也反映事先幼儿能和大人商量购买所需物品,再独立准备。可以看出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在合理选择、相互协商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幼儿对图书的阅读兴趣也十分浓厚,从图书中延伸出的亲子互动也为家长和孩子增添了许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幼儿园教学设计9
【设计意图】
日常活动中废旧的报纸和彩色的布条随处可见,如何废物利用结合物品的特点让幼儿玩出自己的创意与特色是幼儿园户外游戏教学中的一大课题。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户外游戏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对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游戏很感兴趣。在及时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之后,设计本次户外游戏活动,充分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条彩色布条音乐游戏光盘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队列练习
列队成四路纵队,听口立做动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左右转弯等
2、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
教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
二、游戏开始:
1、请幼儿想想两人怎样玩布条。
请幼儿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示范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教师讲解玩法规则:两人面对面站立,数一二三,同时开始左右挪动,瞅准机会揪对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捉住别人的尾巴?鼓励幼儿快跑躲闪身体灵活动作要快。幼儿再次练习揪住尾巴的为胜利
三、自由玩布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布条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新玩法。
3探索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
【延伸活动】
将幼儿探索的.新玩法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利用晨间、户外活动鼓励幼儿自由组合玩游戏,回家后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报纸条的玩法,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今天利用户外活动时间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快跑中快速躲闪的动作。通过本次活动的训练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整个活动中放开地让孩子玩,让孩子自主探索。孩子在玩中学习,从而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历史,最早可追述到18世纪的欧洲。据史料记载,法国著名科学家德·索修尔为探索高山植物资源,渴望能有人帮他克服当时看来是不可逾越的险阻——登上阿尔卑斯山顶峰(在法国境内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西欧的第一高峰)。他于1760年5月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夏木尼镇贴出一则告示:“凡能登上或提供登上勃朗峰之巅线路者,将以重金奖赏。”直到26年后的1786年6月,夏木尼镇一位名叫巴卡罗的医生揭下了告示,他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与当地山区水晶石采掘工人巴尔玛结伴,于8月6日首次登上了勃朗峰。户外活动的历史,最早可追述到18世纪的欧洲。1787年8月3日,由德·索修尔本人率领、巴尔玛做向导的一支20多人组成的登山队,再次登上了该峰,揭开了现代登山运动的序幕。在整个登山过程中,他们进行了有关人体生理、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考察,取得了许多高山科学的宝贵资料。后来,人们把登山运动称为“阿尔卑斯运动”,把1786年作为登山运动的诞生年,把阿尔卑斯...
2、体育:体育(physicaleducation,缩写PE或P.E.),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种类。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 必应搜索更多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设计
3、热身运动:热身运动(Warm-up)又称准备运动,前者因生理反应而得名,后者则属一般性概念。热身运动,是某些全身活动的组合,好的热身运动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在主要身体活动之前,以较轻的活动量,先行活动肢体,为随后更为强烈的身体活动做准备,目的在于提高随后激烈运动的效率,激烈运动的安全性,同时满足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锻炼之前,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因而需要通过热身调整运动状态。运动热身是任何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风险系数。一个有效的热身包含很多重要的元素,这些组成的元素共同作用才使得运动的损伤风险降到最低。热身是身体活动之前进行的运动,有很多的益处,热身的首要作用是让身心做好准备接受艰苦的训练。帮助身体增加身体的核心温度,肌肉温度,肌肉温度的增加可以使肌肉更松弛,更灵活。有效的热身可以增加心率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与频率。增加血液流量和血液氧气和血中营养...
4、灵活性:灵活性是指具有灵活的能力,它与原则性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组织的原则性是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灵活性是指:1)在某原则适合范围之内,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艺术性。2)遇到某原则难以适合的新情况,要探索新对策。两者矛盾,却可以结合。原则是基础,灵活是发展,原则是灵活变化的界限,灵活是在原则限制范围内的灵活,又反作用于原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方法,将组织的灵活性与原则性处理好,将会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的原则开始时期可能不周全,而灵活性的发展可以推动原则的发展。事例:结合公务员的工作实际:当个人意见与领导的.意见不一致时,遵守纪律、服从领导——这是工作的基本原则,应该首先考虑按照领导的要求处理问题。但是对于自己的意见,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机会,以委婉的方式向领导表达,与领导沟通,这就是工作中的灵活性了。当然,如果发现有明显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即使是自己的领导,也要勇于提出,因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原则,这时就没有任何灵活性可言了。灵活...
幼儿园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阅历,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的熟悉,乐于表达沟通自己的发觉
2、能主动观看比较,了解帽子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并能依据帽子的不同尝试设计分类标记。
3、萌发关注四周事物的爱好。
活动预备:
教具预备:
实物投影仪、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分类操作作业纸各一个。
学具预备:
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人手一册,分类操作作业纸、铅笔、油画棒、师幼一起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帽子(绒线帽、草帽、太阳帽、头盔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展现的帽子,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名称的熟悉。
师提示语:小伴侣有没有发觉,今日活动室里多了些什么东西?
你们熟悉这些帽子吗?谁熟悉的最多?这里有你不熟悉的帽子吗?(一起认认说说)
二、观看感知帽子的不同质地,了解其功用并尝试分类。
1、师:你们喜爱这些帽子吗?那让我们赶快选个自己喜爱的帽子,找个舒适的位子坐下来。
提问:你选的是什么帽子?为什么喜爱它?(自由沟通)
你喜爱的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鼓舞幼儿先和好伴侣一起相互比比说说,然后在集风光前讲解并描述)
2、在孩子讲解并描述的基础上,老师基本用孩子的原话进行小结:小伴侣发觉帽子有许多的用处……小伴侣还知道制作帽子的材料也很不一样……原来帽子还有这么多的不同,那小伴侣想不想把这些帽子依据他们的不同来分一分呢?
帽子还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分?
组织幼儿相互争论并把自己想法设计相应的标记记录在操作纸上。
3、鼓舞幼儿相互共享自己的想法,讲解并描述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扩展有关帽子的学问和阅历。
师:小伴侣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不错!那除了这些帽子,你还知道那些帽子呢?(幼儿自由表达)
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图片:你们看,这些是谁?他们戴的是什么帽子?
请小伴侣阅读操作材料相应画面,师幼一起阅读、讲解并描述,进一步拓展孩子对帽子的熟悉。
四、激发思维,启发幼儿制造设计的欲望。
师:我们熟悉了这么多帽子,你最喜爱什么帽子?
那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顶帽子,你想让你的帽子有什么特别功能呢?(鼓舞幼儿自由到动手区去设计、制造)
幼儿园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 在开展主题活动《水果》时,我让小朋友每人回家制作一样水果玩具。有一位小朋友用半个空西瓜皮制作了一辆小推车带来幼儿园,小朋友很喜欢,都围着它嚷嚷开了,说还可以用西瓜皮做盏灯、做只船……,这使我产生了灵感。幼儿想象如此丰富,这真是一个极好的语言活动素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大班创造性讲述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画画、讲讲,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讲述 能力。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 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 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 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 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因而活动中幼儿反映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教学设计12
摘要 有效教学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一节活动能否被孩子接受,是否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效果如何,主要在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需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组织活动,提升幼儿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学习能力 活动设计
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幼儿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老师讲了多少。在很多人看来,幼儿园孩子不需要学什么具体的知识,只要吃吃玩玩就可以了。但在我看来,首先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要把握这一时机,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其次,现在的形势发展(包括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要求和对教师的满意度、现代社会的需求等)也越让我们觉得要从小班就开始实现有效教学。
案例一:在开展“一串红”这个活动中,我事先让家长带幼儿观察认识“一串红”。活动当天,我又带了几盆“一串红”放在班级里,幼儿的活动兴趣明显提高了很多。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你们还记不记得‘一串红’是什么样的?”许多幼儿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小博都迫不及待地想表达,活动成效明显。 案例二:在小班体育活动“小乌龟运粮”中,我的第一次组织不是很成功,主要是由于准备材料的限制,如垫子太少,影响了幼儿爬行活动的开展。沙包不够重,导致幼儿在运粮过程中沙包掉了。
经过第一次活动,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不使用垫子,直接在地面上爬行。将沙包改良,加重分量,修改一些环节。第二次组织活动时,幼儿都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负物爬行的本领,他们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投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三:一次吃点心的时候,我听见一组小朋友一直在讨论水果。航航说:“我吃过苹果的,我家也有的。”新新说:“我也吃过的,我们家是红颜色的。”明明说:”我见过的苹果是黄颜色的。”航航说:“那我还吃过绿颜色的苹果呢,你有没有吃过啊?”新新说:“没有黄颜色、绿颜色的苹果,只有红苹果。”他们讨论的很激烈。第二天,我正好开展有关水果的活动,特意问那几个小朋友:“你见过的苹果是什么样的?”接着,我将3种颜色的苹果出示给幼儿看,他们明白了原来真的有黄色和绿色的苹果。在小朋友们参一与.i生都很积极时,我看见友友坐着一声不响,嘴巴翘起来了。我去问他:“你怎么啦?怎么不开心啊。”他没有说话。旁边一个小朋友说:“他也想发言,老师没有叫他的名字。”我恍然大悟,于是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友友举手我就会叫他回答。
上述三则案例说明,要实现有效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小班的孩子来说,让他们从开始不愿来幼儿园到喜欢上幼儿园,教师必有一定的方法实现这一转折。同样,无论对于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看教师如何把握对策。
一、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会被新奇的事物吸引。
通过案例一发现,我班幼儿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容易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来观察和了解,对于自己已了解的事物会积极踊跃地来表达和表现自己,体现了较高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做好各项活动前的准备。
1.教案的准备。教案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活动前应认真解读教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进行适当调整。由于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动静结合,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在完善教案后,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充分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物质和经验的准备。材料是否充足也直接影响着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活动效益。一件新颖的教具能够直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能够满足小班幼儿的操作欲望,并能实现在“玩中学”。知识经验的准备为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幼儿表现自我的欲望。
二、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活动过程中的掌控
小班幼儿的想法天马行空,富有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明锐的观察力,做好活动过程中的掌控。正如案例三,幼儿的谈话内容也能作为活动的契机,这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把握机会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内容。在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回应并根据情况进行拓展,满足幼儿的学习欲望。
1.学会抓住契机提问。我们常常会听到幼儿一些有趣的谈话内容,
有时会一笑而过。但有心的教师会抓住时机把它作为教学的一部分。相对而言,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得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会成为一次理想而有效的教学活动。
2.将个体融入集体,适当鼓励和表扬。在活动中我常常发现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小朋友,有的幼儿由于胆怯等原因不愿表现自己而容易被我们忽视。因此,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既要关注集体又要注意个体,鼓励胆小、害羞的幼儿突破心理限制,主动展现自我。
3.将趣味融入教学中,学会动静结合。玩是小班幼儿最开心的事。实现小班幼儿的有效教学就要学会将趣味融入其中。有趣味的活动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才能使幼儿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动静结合的安排既能抓住幼儿的特点,又能使活动有声有色。
三、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通过案例二,我认识到,没有深刻地反思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只有经过了深刻的反思才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在下次活动中引起注意。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的价值,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需要我们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摸索。
幼儿园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用三角形的纸折叠,添画制作小狗的头部。
活动准备:
1、正方形的纸若干
2、贴有折叠狗头组合成的范例
3、油画棒,白纸。
4、老师范例小狗一只
5、浆糊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出示范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小狗)小狗怎么叫呢?我们来学学小狗叫,那你们知道这只小狗头是怎样做成的呢?
想不想跟着老师来学学制作小狗呢?
二、教师讲解小狗的制作方法。
1、出示正方形纸,引导幼儿看,这是正方形的角,这是正方形的边,先把正方形的纸角对角对折,变成了什么图形呢?
幼:变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2、把三角形的两个对称的小尖角向下斜折成狗耳朵;
3、将另一个角向下反折;用蜡笔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
4、将狗头用胶水贴在画纸合适的位置;
5、添画自己喜欢的背景,如小房子、小花、小草、太阳、小鸟等。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小朋友想不想折呀,那我们来制作一只小狗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折叠狗头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2、给不会折的幼儿提供帮助。
四、评价、展示幼儿作品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试着评价。
1、你觉得谁的小狗头做的好,谁的小狗添画的好?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谁的小狗头没有做好呢?也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幼儿学会评价同伴的作品。
五、活动延伸
下课后请制作好的小朋友教教不会制作的小朋友。
区域活动时在手工区制作小狗头。
幼儿园教学设计14
一、开始部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小礼物,小朋友们想看吗?小朋友轻轻走来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出示早准备好的图形卡片)。请小朋友观察图形,比较大小,颜色。然后玩图形变...
一、开始部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小礼物,小朋友们想看吗?小朋友轻轻走来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出示早准备好的图形卡片)。请小朋友观察图形,比较大小,颜色。然后玩图形变变变的游戏。
二图形一家人
1介绍图形宝宝圆圆。是个调皮的孩子,每天都做许多调皮的事。
2圆圆把自己想成皮球,从山坡上滚下来。有时候,它想变成小车轮。
3介绍家庭成员妈妈。
4介绍家庭成员爸爸。
5全家一起玩游戏。
三帮助图形宝宝建一个家。它们家有哪些人?它们是谁?它们在玩什么游戏?
四结束。
幼儿园教学设计15
活动背景:
这是我们教研的内容,老师们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动的前提下,进行了教研观摩活动。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有了这次的想法和设计。
孩子对磁铁有一种奇怪:由于它会吸住东西。在以前的日子里,孩子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磁铁的阅历。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是不难的,但是,孩子们在还没有探究习惯和力量的时候,这样的活动,无疑会让孩子获得很多方法和乐趣,这使我们更关注孩子的活动过程。
活动应当根植于孩子的生活。科学探究活动很简单只关注科学概念而忽视了它对孩子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活动努力将有关磁铁的每一点熟悉,迁移回来孩子的生活,使活动贴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内容与要求:
1、了解磁铁的名称和可以吸住铁制品的基本特征。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觉和问题。
3、重点和难点:探究磁铁的基本特征。
活动预备:
1、幼儿的操作用具:磁铁、各类铁制品(大头针、曲别针、铁钉、铁丝、铁片)、非铁制品(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别针的筐(每桌两筐)。
3、老师演示用具:磁铁、垫板、别有曲别针的娃娃纸片。
过程与指导:
一、摆布操作
老师:请你把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分的时候要用到这东西指磁铁),你去试试。
由于上次活动的开头,老师指导语过于的含蓄,出现了许
多与“磁铁“无关的操作现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弯路,降低了集体
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活动的开头,挺直引入磁铁,使孩子马上对当前的学习对象进行关注,大大削减了教学上的麻烦。
观看幼儿的操作状况。
在活动中,由于我的指导语的示意,大多数的孩子都用磁铁(尽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学名)把东西分成两堆,有1个孩子按大小分,有2个孩子按材料质地分,有1个孩子按长短分,终因材料的不规章,而无法进行,于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铁,马上被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现象吸引住,从而信念倍增,很快,也将材料分成了两堆。
二、协调沟通
争论: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老师(小结):用这(磁铁)可以将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这东西叫磁铁,它能吸住铁的东西。
三、迁移验证
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铁做的?你怎么知道的?
上次的讨论活动表明,孩子更简单记住“吸铁石“,而不容易记忆“磁铁”,所以,这里让孩子有反复用法“磁铁”这个学名的机会,如,孩子说:门把手被磁铁吸住,它是铁做的。孩子在查找过程中。,既验证了磁铁的特征,又记住了“磁铁”这个名字。
在活动中,有半数的孩子好像都知道:能吸住铁的东西,就叫“吸铁石“,于是,他们很不简单记住“磁铁”这个学名。在查找“铁做的东西“的过程中,当孩子们欢呼“这是铁做的”,我就问“你怎么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由于它被磁铁吸住了”,如此反复多次,孩子就记住了这个比较生疏的名字。
四、迁移运用
1、嬉戏:找别针。
老师介绍:曲别针掉到雪花片筐里去了,请大家帮老师一起找曲别针,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别针的雪花片筐里,选择别针。在活动中,有的孩子一开头没有想到用磁铁,而用手拣。当看到同伴用法时,立即仿效,果真便利得很,于是爱好大增。
2、嬉戏:小动物跳舞。
将立体人物别上回形针放在垫板上面,用磁铁在垫板下面移动,让人物跳起舞来(也可以预备更丰富的磁性玩具,如:塑料盒里小鱼游、小纸棍里红旗升等等)。
这些嬉戏可以放在区角学习中。
【幼儿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04-18
《提袋的设计》教学设计04-03
生物教学设计06-10
山雨的教学设计06-09
拼音教学设计06-01
数学教学设计04-15
小鸟的教学设计04-09
压强教学设计04-06
《匆匆》教学设计04-04
《鲸》教学设计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