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9-07 15:05:1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篇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极的特性”,这两亲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3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冋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力可以传递。 2、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明白磁极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有冋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3、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个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磁化现象及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导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5、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6、知道通过感觉器官能够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事物,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并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7、了解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和作出反应。

  8、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绐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3、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将科学探究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构建合理科学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1)班共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1)班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土壤——动植物的乐园》、《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观察月相》、《各种各样的天气》、《不同的季节》、《做大自然的孩子》。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同材料的餐具》、《书的历史》、《神奇的纸》、《椅子不简单》、《做一顶帽子》。以下是这几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第2课《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学生熟悉的餐具探讨常见材料的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课《书的历史》,以书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教育重演论,让学生纵向考察某种物品所用材料的发展和演变;第4课《神奇的纸》,以纸为具体例子,让学生横向考察对一种材料的改造而导致其性能的变化,体会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现出原本没有的性能;第5课《椅子不简单》,以生活中常见的椅子为例,让学生从材料的角度整体而系统地研究一个真实的物品,认识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第6课《做一顶帽子》为单元总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一顶帽子,经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过程。

  “材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认识非常重要。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里,学生已对物体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将在3—4年级开展物质状态的学习,而对材料概念的理解是从物体到物质概念发展必不可少的进阶。这一单元的编写,强调和突出了对“材料”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据目前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材料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提高现状,设计和组织了“材料”单元的内容结构,以期让学生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不固化对某种材料的认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是功能化了的物质,人们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各种物品。学生能够以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研究材料,观察并描述材料的特点,能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要提高他们的实地观察和建构简单模型的能力。“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单元也都设计了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关的教学活动,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物质的外在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形成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注重法制教育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法制教育和相关的思想渗透。

  2、“材料”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能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能来区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决定材料的用途。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原有的性能。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

  (2)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品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类。

  ●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

  ●发展进一步改进材料的兴趣。

  ●体验创造产品的喜悦和成功感,学会与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选择材料需要考虑其优缺点,倡导节能环保。

  ●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材料会不断改进。

  ●了解当前许多材料是随科技进步逐步改进后的产物,给人类的生活、发展带来了便利。

  ●认识到废旧材料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这样做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体会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二年级1班科学科教学内容周进度表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

  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

  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认识非常重要。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里,学生已对物体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将在3—4年级开展物质状态的学习,而对材料概念的理解是从物体到物质概念发展必不可少的进阶。这一单元的编写,强调和突出了对“材料”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据目前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材料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提高现状,设计和组织了“材料”单元的内容结构,以期让学生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不固化对某种材料的认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是功能化了的物质,人们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各种物品。学生能够以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研究材料,观察并描述材料的特点,能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以下是这几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第2课《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学生熟悉的餐具探讨常见材料的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课《书的历史》,以书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教育重演论,让学生纵向考察某种物品所用材料的发展和演变;第4课《神奇的纸》,以纸为具体例子,让学生横向考察对一种材料的改造而导致其性能的变化,体会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现出原本没有的性能;第5课《椅子不简单》,以生活中常见的椅子为例,让学生从材料的角度整体而系统地研究一个真实的物品,认识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第6课《做一顶帽子》为单元总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一顶帽子,经历对本单元所学内

  容的综合运用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要提高他们的实地观察和建构简单模型的能力。“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单元也都设计了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关的教学活动,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1)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2)科学概念目标

  ●体验创造产品的喜悦和成功感,学会与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发展进一步改进材料的兴趣。 ●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3)科学态度目标

  ●体会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到废旧材料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这样做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了解当前许多材料是随科技进步逐步改进后的产物,给人类的生活、发展带来了便利。 ●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材料会不断改进。●意识到材料对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选择材料需要考虑其优缺点,倡导节能环保。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措施: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四、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以下是这几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第2课《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学生熟悉的餐具探讨常见材料的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课《书的历史》,以书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教育重演论,让学生纵向考察某种物品所用材料的发展和演变;第4课《神奇的纸》,以纸为具体例子,让学生横向考察对一种材料的改造而导致其性能的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现出原本没有的性能;第5课《椅子不简单》,以生活中常见的椅子为例,让学生从材料的角度整体而系统地研究一个真实的物品,认识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第6课《做一顶帽子》为单元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一顶帽子,经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过程。

  “材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认识非常重要。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里,学生已对物体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将在3—4年级开展物质状态的学习,而对材料概念的理解是从物体到物质概念发展必不可少的进阶。这一单元的编写,强调和突出了对“材料”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据目前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材料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提高现状,设计和组织了“材料”单元的内容结构,以期让学生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不固化对某种材料的认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是功能化了的物质,人们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各种物品。学生能够以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研究材料,观察并描述材料的特点,能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要提高他们的实地观察和建构简单模型的能力。“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单元也都设计了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关的教学活动,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三、教学重点

  体会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教学目标

  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物质的外在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形成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2.“材料”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能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能来区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决定材料的用途。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原有的性能。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

  (2)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品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类。

  ●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

  ●发展进一步改进材料的兴趣。

  ●体验创造产品的喜悦和成功感,学会与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选择材料需要考虑其优缺点,倡导节能环保。

  ●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材料会不断改进。

  ●了解当前许多材料是随科技进步逐步改进后的产物,给人类的生活、发展带来了便利。

  ●认识到废旧材料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这样做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体会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的科学,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后20%学生的学业帮扶措施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八、课时安排(附教学进度表)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常见的工具、人工和自然、秋和冬、磁铁四个单元的内容组成,本册内容主要围绕“性质和变化”,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切入点,统征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与客体的设计。

  二年级教材整体上从上册的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剪刀和螺丝,并引导学生会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工具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从第二单元开始逐渐带领同学们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常见的动植物、山川、物体、科技产品。第三单元则引导学生认识秋和冬两个季节的自然现象,第四单元则详细介绍了“磁铁”这种取自自然界的特殊人工产品。结尾处“科学擂台-磁铁玩具”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工具、磁铁等知识进行形式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基本上是按照先概括后举例的顺序,或者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引入学习,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

  1 / 5

  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使用常见工具和简单的仪器,进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需要徐泽合适的工具,并体会各种仪器的不同。

  过程方法:能在对工具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对选用的工具进行大胆猜想,在探究活动中对猜想进行验证,并能将探究结果和同学分享

  科学态度:对常见的工具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认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具,工具是人类的好帮手,并会使用工具维修物品和改善生活。

  第二单元人工和自然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自然问题和人工制造的物体,能说出早知的制作过程,能举例说出废旧物品再利用的例子。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寻找生活的自然物体和人工世界的物体,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然物体和人工制造的物体。

  2 / 5

  科学态度:了解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同时知道产生的废物可以再回收利用,激发科学的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秋和冬

  知识目标:能说出秋和冬的显著特征,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能知道地球上的动植物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的各种资源。

  过程方法:通过探究秋冬的变化提出感兴趣的话题,多感官感受秋冬的特点,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和同学进行交流秋冬的特点。

  科学态度:能对秋冬季节中的'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状况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珍惜动植物资源的喜事,促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单元磁铁

  知识目标: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磁铁,知道磁铁隔着一段距离能吸引铁等材料,知道磁铁存在着两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过程方法: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利用多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及现象,对磁铁进行试验,并与同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是同学们对磁铁吸引物体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了解人类和生产对磁铁的利用。

  第五单元磁铁玩具

  知识目标:能了解磁铁玩具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能见到描述制作磁铁玩具的方法。

  3 / 5

  过程方法:通过自己设计磁铁玩具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玩具。

  科学态度:了解生活中很多玩具的设计都应用了科学技术,体会科学技术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

  4 / 5

  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3课时第二单元3课时第三单元3课时第四单元5课时第五单元3课时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5 / 5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二班、二年级三班、二年级四班、二年级五班、二年级六班、二年级七班,学生年龄小,对生活经验掌握较少,缺乏探索精神,但普遍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虽然有一年级的一年学习经验,但不足胜任学习二年级的科学,需要培养引导。

  2、学困生情况及转化措施:

  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动物感知环境》、《太阳和月亮》、《植物与环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常用工具》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德育目标: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 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衔接一年级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六、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周

  1——4页

  动物的眼睛

  1课时

  第二周

  5——7页

  动物的耳朵

  1课时

  第三周

  8——11页

  动物的鼻子

  1课时

  第四周

  12——13页

  观察蜗牛

  1课时

  第五周

  国庆放假

  第六周

  14——15页

  太阳的光和热

  1课时

  第七周

  16——19页

  太阳和生活

  1课时

  第八周

  20——23页

  春夏秋冬

  1课时

  第九周

  24——25页

  看月亮

  1课时

  第十周

  26——27页

  种大蒜

  1课时

  第十一周

  28——31页

  植物和阳光

  1课时

  第十二周

  32——35页

  植物和水

  1课时

  第十三周

  36——37页

  我们的食物

  1课时

  第十四周

  38——39页

  我们的衣服

  1课时

  第十五周

  40——43页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1课时

  第十六周

  44——47页

  组装小书架

  1课时

  第十七周

  48——50页

  修理玩具

  1课时

  第十八周

  复习

  1课时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单元科学词汇

  1.“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20-2.23

  始业教育课

  2

  2.24-3.2

  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

  3.3-3.9

  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

  3.10-3.16

  1-3.磁铁的两极

  5

  3.17-3.23

  1-4.磁极与方向

  6

  3.24-3.30

  1-5.做一个指南针

  7

  3.31-4.6

  机动

  清明节4月5日-7日

  8

  4.7-4.13

  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

  4.14-4.20

  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

  4.21-4.27

  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

  4.28-5.4

  2-1.观察我们的身体

  劳动节5月1日

  12

  5.5-5.11

  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

  5.12-5.18

  2-3.观察与比较

  14

  5.19-5.25

  2-4.测试反应快慢

  15

  5.26-6.1

  2-5.发现生长

  16

  6.2-6.8

  机动

  端午节6月7日-9日

  17

  6.9-6.15

  2-6.身体的“时间胶囊”

  18

  6.16-6.22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19

  6.23-6.29

  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三、教材分析:

  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目,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 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 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学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1 20xx.9.2-9.8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

  2 9.9-9.15 1-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3 9.16-9.22 1-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4 9.23-9.29 1-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5 9.30-10.6 国庆放假

  6 10.7-10.13 1-4.观察月相

  7 10.14-10.20 1-5.各种各样的天气

  8 10.21-10.27 机动

  9 10.28-11.3 1-6.不同的季节

  10 11.4-11.10 1-7.做大自然的孩子

  11 11.11-11.17 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2 11.18-11.24 2-1.我们生活的世界

  13 11.25-12.1 2-2.不同材料的餐具

  14 12.2-12.8 2-3.书的历史

  15 12.9-12.15 机动

  16 12.16-12.22 2-4.神奇的纸

  17 12.23-12.29 2-5.椅子不简单

  18 12.30-20xx.1.5 元旦放假

  19 1.6-1.12 2-6.做一顶帽子

  20 1.13-1.19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21 1.20-1.26 学期总结评价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4.观察月相》、

  《5.各种各样的天气》、

  《6.不同的季节》、

  《7.做大自然的孩子》。

  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

  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

  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

  《1.我们生活的世界》、

  《2.不同材料的餐具》、

  《3.书的历史》、

  《4.神奇的纸》、

  《5.椅子不简单》、

  《6.做一顶帽子》。

  以下是这几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

  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

  第2课《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学生熟悉的餐具探讨常见材料的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

  第3课《书的历史》,以书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教育重演论,让学生纵向考察某种物品所用材料的发展和演变;

  第4课《神奇的纸》,以纸为具体例子,让学生横向考察对一种材料的改造而导致其性能的变化,体会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现出原本没有的性能;

  第5课《椅子不简单》,以生活中常见的椅子为例,让学生从材料的角度整体而系统地研究一个真实的物品,认识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第6课《做一顶帽子》为单元总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一顶帽子,经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过程。

  “材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认识非常重要。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里,学生已对物体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将在3—4年级开展物质状态的学习,而对材料概念的理解是从物体到物质概念发展必不可少的进阶。这一单元的编写,强调和突出了对“材料”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据目前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材料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提高现状,设计和组织了“材料”单元的内容结构,以期让学生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材料,不固化对某种材料的认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是功能化了的物质,人们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各种物品。学生能够以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研究材料,观察并描述材料的特点,能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要提高他们的实地观察和建构简单模型的能力。“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单元也都设计了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关的教学活动,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物质的外在特征,

  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形成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

  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单元科学词汇

  1、“磁铁”单元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拉力:拉动物体的力。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2、20-2、23始业教育课

  22、24-3、2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3、3-3、9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3、10-3、161-3、磁铁的两极

  53、17-3、231-4、磁极与方向

  63、24-3、301-5、做一个指南针

  73、31-4、6机动清明节

  4月5日-7日84、7-4、13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4、14-4、20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4、21-4、27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4、28-5、42-1、观察我们的身体劳动节

  5月1日125、5-5、11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5、12-5、182-3、观察与比较

  145、19-5、252-4、测试反应快慢

  155、26-6、12-5、发现生长

  166、2-6、8机动端午节

  6月7日-9日

  176、9-6、152-6、

  身体的“时间胶囊”

  186、16-6、22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196、23-6、29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1课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第二周 第2、3课 第十二周 第13、14课

  第三周 第4 、5课 第十三周 第15、16课

  第四周 第6、7课 第十四周 第17、18课

  第五周 第8课 第十五周 第19课

  第六周 第9课 第十六周 第21、20课

  第七周 第11、10课 第十七周 第22、23课

  第八周 第12课 第十八周 拆装玩具

  第九周 机动 第十九周 科学探索的故事

  第十周 复习 第二十、二十一周 机动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3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正规学习,已经进一步认识了科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在科学课上认真听讲,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了科学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天气方面的知识、太阳月亮星星方面的知识、力和光方面的知识等等。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不过,仍有少部分同学上课不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课,也不喜欢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引导,端正其科学学习的态度,力争使同学们都达到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12课,还有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 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包括三课内容,分别为《认识常见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单元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目的是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第二单元 玩磁铁,共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磁铁的磁力》《磁铁的两极》《自制指南针》。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铁总是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通过阅读材料和收集资料,懂得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第三单元 土壤与生命,分为三课内容,分别为《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也孕育了生命。本单元的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实验和记录,交流研讨各自发现,从而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知道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

  第四单元 打开工具箱,共有三课内容,分别为《认识工具》《拧螺丝》《做个小温室》。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学会初步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利用这些公共工具动手实践,制作一个小温室,激发学生研究工具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注重引导学生同伴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学生明白只有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从而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学生从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这个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动脑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通过观察、描述常见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软硬等特征,发现材料的不同特点。

  2、认识新材料的神奇,了解新材料在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铁和镍。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磁力可以传递,磁铁能够隔空隔物吸铁,明白磁极吸力最大、磁铁能够指示南北,磁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5、引导学生通过自制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一系列特性,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6、引导学生通过栽小葱、养蚂蚁、寻访土土壤中的小动物等一系列活动,了解小葱和蚂蚁等一些动植物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

  7、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动物植物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动植物和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8、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了解这些工具的作用并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动手制作一个小温室。

  9、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意识,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及其发现。

  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改进。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五、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指导学生了解常见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的家,各种动物的家,以及家的历史与未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一些生活技能。

  二.学习方法

  探究式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增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研究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设计研究方法,自己想办法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事实或资料,通过独立思考研讨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在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创造性学习学习过程中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提出别人未提出的问题,想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不重复别人的观点,并敢于质疑同学,教师书本中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设计

  本学期的主题:观察动物,我们的家园,玩具,

  活动安排:观察常见动物的外形,帮助动物找到生活的地方讲述蚂蚁的故事,到室外观察蚂蚁,观察蚂蚁的外形,制作蚂蚁模型。

  捉蜗牛,养蜗牛,观察,记录蜗牛的生活,讲述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了解蜗牛更多的秘密。

  1 / 2

  观察金鱼的身体,饲养金鱼,介绍你喜爱的动物,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举办关爱动物的宣传画展。

  2 / 2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6-20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0-20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1-05

(精选)科学教学计划02-18

科学教学计划06-20

科学教学计划04-06

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3-08

科学教学计划优秀11-04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