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1
在本次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比赛过程中,我的收获颇丰,在教学设计中,为了落实课改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获得学习经历的体验,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我在快与慢的比较环节教学中,以奥运会男子自由泳为例子,进行图片对比并提出观众是如何比较谁游的快的,而裁判员又是如何记录谁游的快的?最后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看路程的多少,相同路程看所花时间的多少。再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如果两个物体运动时间不同,所经过的路程也不同,这时,我们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有学生说:将时间化成相同,看两者的路程多少,这是可以的。在这种思路的启发下,有同学说:将路程化成相同,看所用时间的多少,这也是可以的。我再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陷入了沉思中。我启发说:就时间相同而言,既然可以放大,那么能否缩小呢?有学生就说:可以的,将他们都化成1分钟或1秒钟,看在这1分钟或1秒钟内两个物体各自运动的路程是多少,也是相同时间看路程的一种方法。我肯定他的说法,并指出:物理学中,将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等成为单位时间,刚才的方法也就是看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的多少。换句话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的多少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由此引入速度的物理量。
(2)在速度公式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分式的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用文字表述公式的形式,然后再用字母代替文字,最终得出公式的表达式。这种递进式的教学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公式的学生来说,很是受用,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公式的意义。
在速度单位的教学中,由于是首次见到复合单位,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分解,这样有利于下一步顺利介绍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在单位换算的引入中,考虑到这两个单位是经常要换算的,所以,给出生活中一些例子来介绍米/秒和千米/时的大小比较,这样学生从图片入手,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更加的顺其自然,更贴近生活和实际,同时配备了速度表和路牌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熟悉我们生活中的速度。
(4)采用了分版块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更容易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
经过本次比赛,真正的发现了准备一节课的辛苦,从课程的设计到课件的制作,都进行了无数次的改进,但是虽然做了很多充分的准备,但是本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没有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问题。我让同学来换算 1米/秒=?千米/时,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2个同学轮流修改才做对,而时间却花费了5分钟左右,说明同学在复合单位的换算上理解不够到位,评课以后才知道,如果换算1千米/时=?米/秒会简单一些,看来还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课堂内容,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可以,这样才能更准确并且有效的把握课堂。
(2)不断渗透一些难度恰当的练习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板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有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对于一些题目的选择还不够层次,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才可以,不应该只是以题论题,要选择更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3)时间掌控的不到位。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我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得到反馈,让学生来完成自主检测部分,其中一个计算题目让学生到前面板演,本想等学生完成题目后抽取其中几个同学的答卷,通过摄像头,将学生的答卷反映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同学来评析,这样做可避免以往由学生上黑板练习而造成浪费时间,增大学生心理压力、反馈不真实等问题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概念辩析及规律应用能力和错解评析能力,但由于时间掌控不够准确,只能采用问答的形式来解答题目了。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同同学个体的理解能力的差异,所以,在不同的环节中引入的练习和实例都有所改变,从效果来看,只有不断的变化教学形式,用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突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觉得在这一方面,还有必要做更深入的尝试,总之经过本次比赛,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除了有备课技巧上的收获,还有更多的是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在心理上让自己成熟起来。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2
我是第四年教初三物理,也算是新手,所以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经验,但在这几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现就本节课教学体会分析如下:
1、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节课我以《龟兔赛跑》导入。我问同学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然后我让一位学生讲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3
速度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理量”,它的重要性关乎整个物理的建模,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以直观现象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但由于本节课的特殊性,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应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形成一定的梯度,使学生能够更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其实,上课之前,我邀请师傅和江海涛老师已经来听了一遍这堂课,两位老师真的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没有重点,加分生硬,语言要有激发性,第一版书的重要性,抛问题,学生作品的展示,总结时要包括方法的总结等等等等。特别是师傅,给了我很多很直接的建议,某个环节的过渡怎么样会更好,某个环节最好提到前面等;江老师的第一版书一定要速度的定义,直到真正亮相的时候我也还并没有想好怎样处理,但我想下次的授课我应该会试试,来加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记忆。当天晚上针对各种建议,我对整份教案进行了大改,认真研究了“二维多元评价”与课堂“四六六”模式,对教案进行修饰,虽然处理还不是很好,但也是这才敢进行了亮相课。
实际上课的时候,发现课堂和想象中的'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进入课堂后半段,课堂的节奏已经有点被自己慌得阵脚打乱了。对此,校长的建议我铭记于心!物理,作为一门插进入的课程,其建模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课堂,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重点难点保证每个孩子必须都会,提问回答以后要随机,甚至可以一排,同桌,前后,造成一种紧张感,保证每个孩子都在思考;这也就要求课堂上重点需要突出,难点需要攻破,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最为差劲的是板书,新授课重点应位于中部靠右,复习课从左上开始,而其他的尽量靠近右侧,板书既然写了就不尽量不要擦;课堂环节模式应为“讲-练-结-练”,每位同学必须准备笔记本;对于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还需要加强联系;对于二维多元评价“四六六模式”也不能只表现在形式,课堂小结要进行横向与纵向评价。要改正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同志还需努力!
教学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应注意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缓慢的进行,切忌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只要问题设置合理,自主学习时间充裕,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努力吧,努力备好课,上好课,反思好课,希望自己真正从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到最后站好讲台。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4
紧张激烈的赛课终于结束了,有点儿如释重负的感觉。不过仔细回味从准备这堂课到上完这堂课的过程,收获真的很多。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
1、新课的引入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一个好的引入应该是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个引入至关重要。在引入环节,我思考了好多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不过最终还是定格在了赛课使用的这种方式上。首先给同学们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创造奇迹的精彩瞬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指出“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讨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的概念,突破了速度概念的建立这个难点;
虽然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引出速度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有效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3、通过“尝试练习、总结方法、巩固练习”这样的流程,有效巩固了速度的计算这个重点;
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不过学生刚学完《欧姆定律》,对物理计算题的解法大致了解,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速度的计算,然后及时给予反馈,再引导学生及时总计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最后再进行巩固训练。利用这样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们的印象会比较深刻,对教学重点的强化有一定的效果。
4、自主开发小实验,有效突破了“频闪摄影”这个难点
“频闪摄影”虽然是课本“想想议议”的内容,但却向学生讲述了一种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所以应当引起重视。查阅了很多资料都对“频闪摄影”做了淡化处理,基本都是只讲述了两张网球运动的频闪照片,我个人觉得这样处理有点略显单薄。所以我在“频闪摄影”这部分自主开发了一个小实验“模拟频闪摄影”——利用初二上学期同学们学过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的内容,通过每相隔一定时间睁开一次眼睛观察斜面上小车的运动情况来模拟整个频闪摄影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了频闪摄影这种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同时利用这个简易的小实验很好地突破了这个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整个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涉及较少
速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物理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课程,所以应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开拓学生的思维。
2、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贯彻不到位
现在的教学设计主张的是三维目标,对于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执行,教师都能做的比较到位。但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贯彻往往会打折扣。对于赛课,专家们在评课的时候其实往往也就着重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施,用以区别赛课的等级。所以,要将这种意识贯穿到自己的每一堂课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彰显出真功夫,而不是一时之功。如果再上一次这堂课,可以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作为结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恒心+毅力=成功”。
3、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有待提高
这是我第一次用完全陌生的学生上比赛课,内心深处多了几分忐忑。毕竟对学生不熟悉,也担心学生不配合。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真的很感谢七中初二(1)班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带给了我这样一份美好的回忆。但听了同行湾中龙旭老师的课后,我还是觉得在调节课堂气氛上要向龙旭老师好好学习。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5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这节课当中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够,“sts”栏目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部分,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速度与现代社会”讲的是,由于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提高,城市规模扩大了,战争的观念改变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快了....sts的意义在于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实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要能与近几年的高考内容、高考大纲相接轨。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教学主体为小班的同学,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好。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除了课本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外,还要对速度的相关知识进行引申接近高考的难度,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模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仅仅采用的了导入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等一些传统的方法。但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独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6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下面我就对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课进行课后反思:
1.新课引人时由于学生对初中的速度概念印象较深刻,可以更简练、更快捷。“速度”是初中学过,学生熟悉,从来也没怀疑过的物理概念,但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对速度有了新的定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被骗了?”“这是速度,那初中学习的是什么?”“既然不一样,为什么都叫速度?”。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疑惑,那么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脑子里,会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所以,如何重新认识和接纳初中“速度”是个不小的难点。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初中学习的速度是肤浅的。但是,鉴于初中学习的运动规律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所以,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内,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并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正确的。老师在上课时应当点明。
2.关于速度的矢量性,虽然课堂上重点强调了,并设计了实例和例题让学生体会和练习,但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当堂就完全理解和接受,这需要一个过程。
3.讨论与交流环节关于如何在坐标纸上求各段位移,向学生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二是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目的是想通过掌握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能力,但很费时。课后认为对学生来说,掌握一种方法既直接又快捷。
4.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重要环节,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思想是关键,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本人认为需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过程,让他们知道在怎样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的认为是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5.课后认为对速率的概念应当暂时不介绍,第一是上课内容过多时间难分配;第二是免得干扰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
本节课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收集数据,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让学生在计算出平均速度的基础上结合图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经历这样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
2.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以学生在操场上跑步为例说明速度的矢量性、计算奥运会上刘翔110米栏的速度、以汽车长途运输为例引人瞬时速度概念等等,把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本节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学会了运用平均速度解决实际问题、用瞬时速度的概念理解运动,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在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进行观察、思考和计算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引入小组学习的活动方式,学生在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两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交流结果、分工合作,智慧被集体共享,协同工作的价值得到体验,团队作风得到发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同意识与合作精神。
总之,虽然我对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一些反思。但是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7
前一课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活动,学生发现了物体在斜面上会静止、滑动或滚动,也会留意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本课引导学生研究运动快慢的问题,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在探索活动1中,学生根据6种动物跑100所用的.时间对它们的运动快慢进行排序。学生对此类题目可以轻松应对,并且比较轻松的说出排序方法。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的是:题目要求写动物编号,少部分学生写成了动物名称,或者编号写成“1”,没有加圆圈。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2.在“重复实验获得多个数据,如何进行处理”时,分别讲解“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应该跟学生讲解清楚为什么在探索活动中重复测量3次为什么要选“中位数”。首先,重复实验次数较少,不适合用选“众数”的方法。其次,学生对于“平均数”较为熟悉,很多学生会选择这种方法,我在这里的解释是:相对于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说,找“中位数”更加快速、便捷。提醒学生,三种方法都要掌握,但是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8
本课在前一课认识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知道路程相同时可以比较时间;比较分析后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课需要大量的数学学习作为铺垫,学生利用计算器以及速度公式完成数据的计算处理,并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整理并分析数据,从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中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课教学,主要讲的是关于运动快慢的比较,一定要师生充分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百米赛跑学生还可以迅速理解,时间用时最少,就跑的越快。但是“距离不相同”时,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讨论,不要迅速否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讨论并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不要急于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发现、领会、拓展、反思、总结,体会科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对于统计表大家比较常见,但对于统计图,很多学生并不会画,还是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去画一画,印象会更加深刻。
既然说到了速度这个概念,我觉得拓展一些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动物、交通工具之类的知识也是很好的。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9
这一节的内容有点把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学生对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别是后者计算时容易张冠李戴。还有就是这一节涉及到运动图像,虽然教材没有要求,但是我还是讲了的,而学生没有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我的讲解仍然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出现误区,不能清楚路程、速度、时间必须对应的关系。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物理计算,我对学生做题的规范性强调作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10
今天早上第二节课,我上了一堂《运动的快慢》,这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上课之前,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下整合,我没有按照书上的'程序讲速度的概念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再引入速度,而是先从实例出发,引入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再从当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自然而然引入速度的概念,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的运用上。在设计学生练习时,我结合刘翔夺得110米栏冠军的例子计算出速度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既有兴趣同时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这样设计受到了其他老师的高度好评。
我想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体现在平时的教学点滴中,本着对他们负责的态度,每堂课前认真分析教材,设计出令学生满意的课堂,令学生受益的课堂。把情感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11
今天,我讲完《运动的快慢》这节课,认为本课有不少成功之处和值得吸取之处,为了能很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将本课内容作一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中的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它是在学生学习运动的描述的基础上进下一步学习运动和力的初步知识,是物理学运动知识的基础。速度不仅是运动知识的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功率、能量以及高中阶段学习进下一步学习运动的力的知识打下基础,赶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现对本节课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式。
②、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其单位及单位间换算。
③、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④、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志方法
通过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建立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学会科学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的应用是运动学基础,为学生以后学习运动和力提供必要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功率公式的应用。所以把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定为本节的重点。初中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极少,对多因素的物理问题的研究会感到困难。单位换算在以后的学习长度、体积、密度知识常会碰到,而且在单位换算过程中经常出错,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单位间的换算也定为本节的难点。
本课成功之处:
1、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节课我以《龟兔赛跑》导入。我问同学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然后我让一位学生讲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课那是不可能的,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提问时,所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灵活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5、插入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知识
在讲频闪摄影时,教师给学生介绍频闪摄影和长时间曝光、高速摄影,并适当的给学生展示一些这方面的图片,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6.通过计算刘翔的110米跨栏的速度以及和摩托车相比较,在使学生掌握了计算题步骤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运动员跨栏时的速度和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不足之处
在介绍频闪摄影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导致学生练习时间过少,不利于对本课知识的熟练掌握。
在讲本课时应多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速度,这样能很好的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在小结时,应让学生多调查社会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速度,并设计测量方法,写出可行性的步骤。
以上是我的本课的教学反思,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12
高中学习的速度概念较之初中所学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学设计先通过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极限的思想,对此要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力求学生能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多举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大小和方向两方面来强化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在实际情景中达到建立速度概念的目的。教学设计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本节内容是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基础上,建立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建立采用了比值定义法,在教学中稍加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对速度的引用,本设计采用了“单位时间的位移”与“单位位移的时间”进行对比,体会速度引入的方便性。
二、以京九铁路为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爱国之情。
三、在瞬时速度的理解上,本设计利用了光电门的装置进行说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举一些生活中典型的实例,让学生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13
本课是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在相同距离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探索活动总共分为三个:
1、本课内容中通过探索:相同运动时间里不同交通工具通过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有了第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归纳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总结这一课的方法时,可以让学生来完成,逐步培养归纳总结的方法。
2、通过探索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运动的快慢。
3、探索不同地点,不同时出发,比较运动的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可以总结出:“时间相同,比距离: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本次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在探究活动中,需给学生着重强调:为了保证运动时间相同,两位同学必须同时开始同时停止,而且计时员也要注意这点。
2、在利用脚尖接脚跟的方法行走时,由于部分学生一心想要加快行走速度,导致运动路线变成曲线,影响距离的测量。
所以,可以在利用直线纸带,帮助学生保持直线运动,减少测量中的误差。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14
1. 在这课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运用公式进行物理量的计算,所以如何运用公式进行物理量的计算一定要讲清楚。可通过举例子进行说明,再通过学生练习进行巩固,再提问演板纠,正反复这样,作业中才不会出现公式应用的规范性错误。
2. 计算结果的要求。计算结果要求用小数表示,保留一位获两位小数,要强调到,用分数表示的`扣一分。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15
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哲学发展而来的概念转变理论,对于当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概念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影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物理概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依靠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概念的转变,形成科学概念,但目前运用概念转变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教学设计还很少见到。
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采取“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整节教学内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节的内容安排是“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对于“速度”这一内容,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入“速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完成的关于“速度”的概念图和二段式测验情况来探测学生已有概念;呈现问题情境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已有的`概念产生不满,教师在此基础上解构迷思概念,所谓“迷思概念”就是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进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通过课堂形成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完成概念转变。
对于“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这节课而言,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策略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整节课是在充分探测学生已有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运用解决认知冲突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完成由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高中物理关于速度的科学定义并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学生欣然接受,因而整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06-07
线上教学的教学反思01-05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2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06-22
《影子》教学反思06-14
燕子教学反思06-19
绘画教学反思05-29
《猫》教学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