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0 16:10: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1

  一、引言

  乡土音乐文化的内容、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总是与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是其它文化无法替代的。在课题实施之时应重视“乡土音乐”资料收集,可利用平常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等。参与人员可由教师或学生到各地走访邻里乡亲、民间老艺人、民间文艺团体及文化馆工作人员等。搜集方面可根据县城乡土音乐的特点进行。如连城童谣、客家山歌、提线木偶戏、客家十番音乐、民俗活动中十番锣鼓的演奏技巧及锣鼓经、在申请世遗中搜集到的各种连城特色的文化遗产等。在形式上,可走访个人、可参加民俗活动、社区活动、观看文艺团体演出、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等。如在该县文化馆活动场所(每周三、周六晚上)及各个民俗活动(如游龙游灯、走古事、庙会、祭祖、还愿、做寿等)深入了解十番音乐,通过观看连城木偶剧团在本县城的各个演出活动(如正月十五的文艺演出),了解和学习木偶表演艺术。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如到连城芷溪观看“游花灯”并进行录像,了解了十番锣鼓的演奏形式及它在我县民众活动中的运用。到连城隔川观看客家十番演奏会,收集了他们演奏的录像二十八首,到连城莲峰镇东街社区参加十番音乐表演,收集他们演奏的十番音乐曲谱及多首演奏视频等。

  二、选择课程资源,改编“乡土音乐”

  选择改编适合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索乡土音乐的兴趣。乡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乡土音乐都适合学生。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精挑细选,合理挖掘优势,筛选乡土音乐课程资源,把内容扩展到孩子的生活中,可与游戏相结合,使小学乡土音乐教学成为开放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和文化背景。如童谣――《灯盏糕》、《上冠豸》、《捉迷藏》这些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易学便记,可边玩游戏边朗读,学生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其次,挑选学生感兴趣具有教育作用的素材。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引导儿童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西门豹》、《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具有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质。又如童谣《萤火虫》中,押韵的儿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读书要用功的道理,《植树歌》是教育孩子要爱劳动。这些资源既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其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体验其中的乐趣。

  第三,改编适合学生学习、表演的素材。各个地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及特定地理环境的作用下,都会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只不过这些音乐文化资源有的不适合我们直接拿过来进行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艺术的处理改编,并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东西,让这种“乡土音乐”带个面具出场,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达到了传播“乡土音乐”的效果。如一些木偶剧,它的唱腔是采用闽西汉剧的唱腔,里面的唱段大部分都音域较高,不适合小学生,我们把它改编成旋律流畅的汉剧小调来演唱,便于学生边唱边演。

  第四,编写出具有长效的乡土音乐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根据此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其内容包括教科书、提纲讲义、教学参考书等文字材料和视听材料。《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阐述中明确:要重视音乐实践,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过程与方法中要求:要重视探究,要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对于我县乡土音乐教材编写来说,笔者认为应该以文化为主线,注重可行性与开放性,突出培养兴趣,让传统与现代视野结合这四个原则。乡土音乐资源在教学中有其特殊性,有一些音乐很难用谱例教唱就能完成,我们在编写时是从多层次去考虑的,如客家十番音乐编写入教材时,根据它是器乐演奏的特点主要是以欣赏为主,童谣与山歌我们可以教唱,并且可以改编创作,提线木偶戏可以欣赏及实践来完成。

  根据以上几点,我校教师编写出了《莲韵乡土》这一既具有我县乡土音乐特色又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材,让我们的乡土音乐课常态化、课程化有了保证。

  三、形式多样开展活动,让“乡土音乐”扎根

  (一)营造氛围

  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学生进行乡土音乐的熏陶。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学校的广播、专栏、黑板报、校级报纸“小莲蓬”等营造氛围,便于学生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熟悉靠的是多听。校园广播除了在课前课后播放一些乡土音乐内容,还专门在每周二和每周四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播放乡土音乐内容,有些是学生学唱过的,有些是欣赏过的,经过反复播放,学生对乡土音乐更加熟悉,更热爱演唱乡土味浓郁的家乡歌曲。在我校的校园宣传专栏、校级报纸“小莲蓬”上还经常有乡土音乐的课题活动报道、演出活动剧照、乡土音乐介绍等,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触乡土音乐文化。

  (二)立足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音乐课堂是乡土音乐常态的、适合本土学生教学实际的、具有时效性的教学途径。应注重每个课时教学的研究,把课题实验真正落在课堂教学实处,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探索本课题的教育研究。它可以是专门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穿插在音乐教材中进行。如在上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童年的回忆》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有没有看过木偶戏,如果有就可以叫学生来说说当时的感受及对它的了解,并让学生观看视频:提线木偶课本剧《狼来了》、《寒号鸟》等。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六课《京韵》时,教学内容要求介绍京剧的各行当,我们便在让学生了解了以上内容后增加了木偶剧的行当介绍,对比记忆让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我们从二年级着手,在教学中结合音乐教材进行“连城童谣”的教学。如第一单元为《春天来了》就加入了春天郊游《上冠豸》这个童谣进行教学,第二单元为《难忘的歌》就加入了没有零花钱买《灯盏糕》的童谣,第三单元为《童趣》就加入了《捉迷藏》这个童谣进行教学。

  在校园及音乐课堂宣传的`基础上,学生对乡土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许多学生对它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及兴趣,于是学校在“周三快乐50分”成立校本课程“提线木偶班”及“连城音乐”班。因木偶有一定的重量及高度,周三快乐50分提线木偶班,由三、四、五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在班级成立后,我校音乐教师不仅自己搜集提线木偶戏的各种资料进行教学,学校还聘请了县木偶剧团的骨干到我校教学,有木偶戏文化艺术特长的教师参与指导、学习,课前认真设计好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如木偶),课中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授,使学生掌握了表演提线木偶的技巧。在课中还不时地请“木偶书法”表演大师李明卿、华南虎木偶倒写书法大师吴景荣为学生表演,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表演技巧。

  (三)延伸课外

  学校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指导学校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师的职责,要制定每学期、每年的全校课外音乐计划。乡土音乐课程不仅要在音乐课堂中教学,课外活动更是不可缺少的平台。

  社会、社区是大学校、大舞台,号召学生走向社会,主动学习,利用课外时间,向邻里乡亲、民间老艺人、文艺团体的著名演员等了解连城童谣、提线木偶戏、客家十番音乐、客家山歌,经常观看文艺团体在本县城的各个演出活动及民俗活动,延伸课堂学习空间。如:我县经常在传统节日,特别是每年的元宵节,举行民俗演出活动,那时必定会有各类乡土音乐的参与演出,学校便通知学生,请家长带他们去看,而且要让每位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等等。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巧后,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排练出一个又一个的节目,在排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有了一定的舞台演出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见识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及团队精神。如我们排出的偶狮表演、木偶课表剧表演、童谣、山歌演唱等乡土音乐节目,不仅各个节日在我校演出,还“走出去”带领学生到福利院表演,参加市、县的文艺调演、省的曲艺大赛等,获得了省、市、县奖。让学校学生亲身感受乡土音乐的风格特点和浓浓乡情,让更多同学喜欢上乡土音乐,让乡土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2

  歌曲《小渔篓》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2/4拍,五声宫调式。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歌曲。歌曲的节奏舒展而有规律,旋律进行以小跳为主,跌宕起伏。第二、三乐句都是第一乐句稍加变化的重复,第四乐句也是采用第... 歌曲《小渔篓》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2/4拍,五声宫调式。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歌曲。歌曲的.节奏舒展而有规律,旋律进行以小跳为主,跌宕起伏。第二、三乐句都是第一乐句稍加变化的重复,第四乐句也是采用第一乐句的因素发展而成,这些重复手法的使用使得歌曲的旋律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又协调统一。为了歌词的表现需要加用了断音记号,使“小泥鳅”几个字短促、跳跃,富有童趣。歌曲较好地表现了生活在海边的孩子在赶海劳动中与形影不离的小渔篓建立了感情,他喜爱小渔篓,歌唱小渔篓,在歌唱中抒发了他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也反映了他对劳动的乐观态度。歌曲最后采用了哼鸣的结束句,好像小朋友背着他装满鱼虾的小渔篓渐渐地走远了,歌声远去了,给人留下深深的回味。这节课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我在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课前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根据班级学生所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妥善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分配使用时间。在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3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日喀则的美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以火车的`汽笛声为情景,让孩子们来模仿火车启动时发出的声音,让他们觉得既有趣又达到了教学效果。继续坐上火车到西藏为情景,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打节奏,热热身,同时体会到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接下来的跳藏族舞蹈环节,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想学的欲望,在学歌曲的过程中小的律动也是坐着的,时间太长了有些坐不住了,我想这个环节也可以让学生站起来适当地动一下。最后跟老师跳藏族舞蹈动作要定下来。在学生们学会了这首歌后,我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结合自己的家乡,进入了创编歌词的环节,利用这首歌的曲调把歌词的某处改成有关自己家乡特点词或句,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然而然的燃起对家乡的热爱,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进一步巩固了歌曲,又开拓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提高了学生们编创歌词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4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美的教学环境可以成为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而美的感受这个过程的基础是聆听,在这一课中我紧抓音乐本身特点以快乐的郊游为主线,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设计开一系列的活动:在山谷中向大山问好——在山顶上赞美秋天——开一场山顶音乐会等,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听中感悟音乐,听中理解音乐从而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感受有: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上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走进一个事先创设好的情境中,他们对课堂中教师创设的每样事物感到好奇,并希望自己能参与到其中来,去揭开谜底。我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创设了“山谷——山顶”的情境,以“到郊外去看看秋天、感受秋天”为切入口,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而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均在情境中完成,进而让孩子们感受美丽、成熟的秋天,……这些对于生性好动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块德芙巧克力,诱惑他们为了得到美食而全力付出。

  二、突出音乐本体,感受音乐美

  这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我都突出了以音乐去引导和感染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到音乐韵律感与肢体结合的快乐。在去“山谷”和“山顶”的路中,孩子们在《郊游》的伴奏音乐中踏着节拍去旅行,他们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就已经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初步感知。同时也便于歌曲的教唱,事实证明学生到后来真的已经会唱了,而且都能有感情地演唱《郊游》这首歌。

  在各个活动中始终突出音乐的本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音乐展开,孩子们有充分体验音乐的时间和空间,加上老师亲切的教态和语言,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三、寓教寓乐,化解歌曲难点

  《郊游》这首歌中的第二乐段的音准是个难点,特别是1 6 1 5 5 | 535 63 | 5 — | 5 — ||这一句,5与5之间是一个八度音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比较困难,因此我创设了向山谷问好的情境,通过让孩子们扮演回声的角色,

  1 5 | 5 6 | 5 — | 5 — ||

  向 你问 声 好!

  来解决八度音程的困难,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在扮演回声的过程中有了很准确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教师强制性的,是孩子们自愿的,而且还非常投入的去体会和感受,同时也为解决歌曲的难点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郊游》教学反思,

  紧接着在山顶上,完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通过大石头上的诗句“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来对秋天景色的赞美,我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同时让孩子也唱唱这几句,结果孩子们唱的有滋有味,音准基本得到解决。

  四、语言渲染,感受歌曲情绪

  教师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郊游》歌曲中的第一、三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演唱情绪是不同的。我用两个小朋友和白云的图标出示在每一乐段歌曲的开头部分,我问:“歌曲中有个秘密,你发现了吗?”,结果孩子们找到了相同的乐段。我又接着引导:“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到郊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高兴、快乐!”这时我顺势:“那你们把这种快乐用歌声表达出来吧!”。孩子们唱的'非常投入,演唱的音乐很有弹性。在中间优美抒情的乐段,我是这样引导的:“秋天的阳光照在身上是什么感觉?”孩子们有的说是暖暖的、柔柔的,我又顺势:“那你们的歌声也唱出柔美的味道,一起来试试!”结果孩子们唱的很有韵味,“锦绣”的尾音拖的也很到位。

  五、创编歌词,体验快乐

  创造是课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阐释的。这节课最后的歌词创编,孩子们不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如“溪水清清、橘子甜甜、枫叶红红”等,我让他们把创编的歌词一起唱唱,显得很兴奋和自豪。孩子们在创编中感受到了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并体验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最后,用一个比喻结束。好的一堂课,教学内容是菜,教学思路是火,教师是厨师,而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上的反应所做的及时引导调整就是调味料,只有四合为一,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5

  一、课题分析

  《猫虎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教材音乐第四册《兽王》中的一个教学主题,教材内容取材于一则民间传说故事,刻画了一只聪明狡黠的猫的形象,幽默诙谐,极富童趣,迎合了低年级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天性,突出了趣味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表现本课主题。

  3、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猫虎歌》,并有感情地进行表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结束句的节奏掌握。

  2、通过多种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多种形式编创表现猫和虎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媒体展示大森林场景,小动物们在林中嬉戏。教师用语言描绘画面场景。

  2、提问:谁是森林之王?(媒体出示老虎画面)

  3、用多种方式表现老虎的形象。

  (1)教师提出要求:你能唱唱关于老虎的歌吗?

  (2)教师提出要求:用声音、动作或打击乐器模仿老虎的神态和表情。

  (通过模仿老虎的神态和表情这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老虎是强大的这一概念,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4、表现小猫的形象。

  师:有一种动物和老虎长的很像,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出小猫)

  师:你能用声音、动作或打击乐器模仿小猫的神态和表情。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关于小猫和老虎的故事。(媒体展示猫和老虎的图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猫儿为师傅学本领。猫师傅就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领已经学到手,就神气活现专门欺侮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弄得小动物们都很害怕,此时老虎就更加威风凛凛了。这时候狡猾的狐狸给老虎出了个主意说:大王大王,你如果能吃掉猫,那你可就“天下第一”了,老虎一想:哎!这可是好主意啊!第二天,森林里的动物们正在森林里玩的热闹,一声大吼,吓得小动物们都瑟瑟发抖,一个个都逃走了。猫没料到老虎会来吃它,当老虎要扑向“师傅”的瞬间,但猫却没有被老虎吃掉,你们想:猫师傅用了什么好办法智斗老虎的呢?

  (提示:师要边说边表现出猫的聪明和老虎的神气活现,威风凛凛的形象)

  (通过老师讲故事这一实践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会下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2、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示:在此要考虑到学生的发散的多种思维,进行巧妙的评价,并能把这种思维很好的收集回来)[如猫师傅留下一招“爬树”的本领没有教给老虎,猫儿灵巧地爬上了树,老虎的.野心没有得逞等等]

  (二)、寓教于乐

  设疑导入,学唱歌曲

  师:过渡语:哇,大家都很能干!帮猫师傅想了好多办法!这猫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播放范唱《猫虎歌》,学生聆听感受。

  (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带着疑问学习歌曲。)

  2、师生讨论歌词内容。

  方法一,说:"狮子豹子都是猫,把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A、学生模仿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的样子。

  B、指名学生边演边读歌词,"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C、老师按节奏范读"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D、集体按节奏朗读该句歌词。要求有犹豫,疑惑的口气

  方法二、我是你的师傅"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师:过渡语: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乘老虎发愣的时候,小猫迅速爬上了大树,大声地问老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A、指名学生学一学小猫说"森林之王你服不服!"这句话的语气。

  B、师生评议得出结论:神气、得意。

  C、学生按节奏齐读该句歌词

  D、启发学生想象小猫在高高的树上向树下老虎喊话的情景,让学生掌握"王"字的时值。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猫斗老虎采用的方法,化解和突破了歌词的节奏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用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真是一只聪明机智的小猫,让我们再来把小猫智斗大老虎的过程回味一下,唱一唱并演一演(再次播放范唱录音)。

  (1)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

  (2)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聆听学唱

  (3)生提出在演唱上需要帮助的地方,请会唱该句的学生唱一唱,并做小老师教一教。

  (4)集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5)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全曲

  (7)请两组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其他学生评议。要求掌握两个结束句的节奏难点,以及唱出猫和老虎的语气和神态。

  (8)集体歌表演《猫虎歌》

  (三)、创造表现

  师:过渡语:歌中的小猫遇到老虎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地救了自己,那么小猫再遇到老虎时,它们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分组来编一编,讲一讲,演一演。

  A讲故事

  1、学生分组创编故事

  2、分组讲一讲所编故事,师生随机评议

  B演故事

  师:过渡语,小朋友讲得真精彩,让大家知道了许多发生在猫和老虎之间的故事,你能通过以下形式把你的故事演一演吗?(打击乐器、情境剧、小品、哑剧等)

  3、生自由选择节目形式,分组排练,教师分发锣、鼓、镲、三角铁、碰铃、沙球和自制的打击乐器,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四、完美结课

  同学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猫虎歌》,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幽默风趣诙谐,极富童趣。

  【教学反思】

  《猫虎歌》是一首趣味性很强的歌曲,它是由故事改编的,于是我设计的导入就是“老虎拜师”的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把表情做到位,有时也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在学唱结束后,我让学生上来表演歌曲,以便来巩固。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铺垫,学生们对猫和老虎的性格把握的比较好。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编创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从而引起感情的升华。但整节课下来也有一定的遗憾,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安排时间较少,拓展和导入部分过多;在对声音要求上没做到细致到位。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6

  今天,我执教了二年级音乐课《我的家在日喀则》,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通过学唱《我的家在日喀则》了解藏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学生对藏族文化和藏族歌曲艺术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为了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开课就让学生跟随音乐去旅游,通过引导学生伴随欢快的音乐律动,欣赏西藏的美丽风景,使学生知道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加深对藏族的热爱之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音乐,感受生活。也为下面学唱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学跳藏族舞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无意注意中,形成了有意注意,所以学起来非常快。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渐带入了情感,提升了歌唱表现能力。

  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并有一定代表性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跟着歌曲的音乐边唱边跳,在舞蹈中充分感受音乐特点。

  最后,我根据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三组:合唱组,舞蹈组,伴奏组,通过展示,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课堂最后形成了一个小高潮,结束本课。

  课后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有不足之处需要以后备课时在细心准备,第一、在介绍日喀则及西藏的风光这一环节,我可以找一段视频,学生印象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第二、在学唱歌曲前,可以先进行节奏训练。比如,从“你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陕西。”入手,教师有节奏地提问,学生按老师的节奏回答,进行节奏模仿练习,进而自然地过渡到歌曲教学,学生学唱歌曲的愿望会被大大激发。

  第三,教学语言组织不够完整,这也激励我今后在教学中,多注意教师自身的形态,语言,真正让学生受益,最后孩子们随音乐出教室都能唱着这首歌走出教室,看到他们都学会演唱歌曲,并且很高兴,我觉得我这节课上完学生真的受益了,我也感到很高兴。

  总的来说,在本堂课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并将音乐与舞蹈等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展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但获得了愉悦和美的感受,而且文化视野变得开阔,人文素养也得到提高。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探讨和改进。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7

  《小学音乐课程新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美国学者艾伦在他的《怎有郎鸵衾帧分兴怠叭绻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他们都充分的揭示了聆听的重要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其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其鉴赏能力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教学目标。

  一、对于“有效聆听”的再认识

  什么是“有效聆听”,是指欣赏主体主动聆听、接受音乐音响,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审美体验,获得美的感受。

  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教育教学都非常关注有效教学。结合音乐课程的特点也就提出了“有效聆听”。何为有效?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有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或者掌握得好不好。从广义上说,是指学生实际学到知识后的进步和发展。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聆听,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创编音乐,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音乐不同于语言,它是听觉的艺术,如果没有审美主体去聆听、品味,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而聆听的“有效性”直接决定聆听的程度,决定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所以,要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就要注重“有效聆听”,实践“有效聆听”。

  二、小学欣赏课中聆听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一)创设多样情境,提升聆听效益

  欣赏课曲目较长较大,一节课的欣赏比较枯燥,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学生的情感更加投入,充分激发聆听兴趣。一堂有效欣赏课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适合学生聆听的氛围。

  1、给学生创设一种心情

  (1)美好的教学环境。美好的环境总是会给人美好的心情,美丽的教室环境同样能给学生给音乐课堂带来美妙的心境。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生机盎然的植物,童趣的布置,美妙的音乐,会让学生爱上音乐教室,爱上音乐课。给学生创设一种聆听的心情。

  (2)多变的座位安排。新的多变的座位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他们会很开心。不同的座位与坐法会让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放松,这样才会静心去聆听音乐。

  2、给学生创设一种兴趣

  (1)故事牵线,引起兴趣。在小学低端音乐欣赏中运用语言手段能把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些,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与表现音乐作品。通过语言描述,将音乐与故事融合在一起,使孩子联系已有经验产生新的联想、展开想象,激发产生对所欣赏音乐的兴趣。教师对语言的调节支配,能让孩子感受体验到美、兴奋、难过,从而产生喜爱、欢乐、悲伤等情感。

  (2)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对于现在的音乐课堂是一件不能缺少的教学工具。它带给学生的是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多媒体可将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通过图片、影视等手段告诉学生,让学生听有所想,看有所思,说有所指。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多媒体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的感知,更有利于学生对乐曲和音乐形象的把握与理解。

  (二)视听动相结合,提升聆听效益

  1、通过舞蹈、动作等肢体语言的参与,帮助孩子欣赏音乐。运动(特别是大肌肉的运动)对于音乐感知的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支持的强化作用。所以可通过为音乐创编动作,利用动作理解音乐作品。同时,教师尽量鼓励幼儿创编动作,但也不要要求过高,简单的'动作让孩子容易成功,从而更大胆地创新,同时获得自信。如第一课的欣赏曲《春晓》,春晓共四句话,每一句话就是:夜来风雨声,(双手头顶挥挥)花落知多少。(双手举高做花瓣飘落的感觉)这几个简单而又符合乐曲线条的动作,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更能激发他们欣赏的乐趣。

  2、通过绘制图谱让视觉参与,帮助孩子欣赏音乐。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可通过绘画将音乐呈现在纸面上,从而可以反复的欣赏、观察。通过绘画帮助孩子充分的感受体验音乐。同时,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音乐欣赏的成果,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和直观的需求,而且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让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欣赏曲《杜鹃圆舞曲》,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首比较大的曲子。特别是第三部分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舞蹈性,旋转舞动的3拍子的感觉非常明显。

  3 — —│3 — —│3 #2 3│4 #4 6│5 — —│3 — —│

  2 — —│2 — —│2 #1 2│5 4 2 │1 — —│1 — —│

  师:听听小动物们一起在美丽的森林里干什么了?

  (师合着音乐画图谱?学生边看边聆听!)

  ■

  通过结合图谱的聆听,学生能够很自然地体验到音乐的流畅性和舞动感。并积极开动脑经为乐曲创编动作(大圆圈―转圈,曲线―左右摇摆)。

  3、通过语言引导,帮助孩子欣赏音乐。语言是有节奏、有高低、有情感的,作曲家在为一首好诗好词谱曲的时候都会反复斟酌这文字中的抑扬顿挫。如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的欣赏曲《加沃特舞曲》,该曲是荷兰音乐家歌赛科创作的。这首曲子笔者主要让学生感受的是音的高和低。

  ■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八度的高低关系还有音阶的三度关系。在乐曲的A部分反复的出现这样的音高概念,那么怎样来帮助孩子体验呢?

  起初设计动作:图片一:拍拍│腿脑袋腿0 0│

  图片二:拍拍│腿肩膀脑袋0│

  结果学生跟不上音乐,更别说感受音乐。于是就改,怎么改呢?加入语言?!

  改进设计:图片一:手:拍拍│腿脑袋腿0 0│

  嘴:0 0│低高低0 0│

  图片二:手:拍拍│腿肩膀脑袋0│

  嘴:0 0│爬楼梯0│

  通过语言的高低,爬楼梯给学生一种上下高低的感觉再结合肢体的动作,很快学生就熟练掌握了。

  (三)准确提问,提升聆听效益

  课堂上,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从初听、复听、分段听、完整听,每个阶段都有聆听的重点与要求。根据聆听深度的不同需要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聆听去发现。如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和第九课的欣赏曲《天鹅》《蜜蜂》,这2首曲子表现是动物,用音乐画出来的动物。设问:小朋友肯定画过很多小动物,你们都给谁画过?你们都是用什么画的呀?(引导)你们觉得音乐会画画吗?(设置疑问)

  用这类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孩子一步一步的探索音乐,认真地去聆听音乐。

  (四)不吝啬表扬,提升聆听效益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表扬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学生则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尤其是低段的学生,特别希望老师能够关注他,表扬他。

  用放大镜来观察学生的聆听能力。音乐是时间空间的艺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所以只要学生不偏离整体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他都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笔者认为坚持长期的正面表扬激励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

  三、结束语

  聆听伴随音乐始终,有效聆听也将伴随课堂教学始终。走在音乐新课改的路上,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守着一颗平常的心,冷静地审视和当前教学现状,实实在在地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活动。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反思05-23

音乐的教学反思12-20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3-09

音乐下册教学计划02-24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0-20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04-11

《音乐小屋》教学反思11-04

音乐风教学反思 01-06

音乐云教学反思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