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1 10:07: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教学反思

一年级教学反思1

  核心提示:在本节课中,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把19+18等于几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四人小组合作,把计算过程记录在纸上,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出现了多种算法:摆小棒、凑十法、利用上节学过的知识先把它转化成两位数加......

  在本节课中,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把19+18等于几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四人小组合作,把计算过程记录在纸上,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出现了多种算法:摆小棒、凑十法、利用上节学过的知识先把它转化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再算、竖式计算等;接着,由学生自己到黑板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本组的同学补充说明,其他组的同学针对他的'发言发表自己见解。这样既吸引同学注意,又锻炼了学生自己,发展了数学语言,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一举三得。当黑板上写满学生研究出的方法后,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熟练计算,同时还把最普遍、最常用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扎实训练。我告诉学生,黑板上列出你们这么多想法,你们真棒!在今后的计算中你们喜欢哪一种,用哪一种算得快,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竖式,所以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竖式好吗?这样即夯实了双基,又没有使学生产生只要会竖式就行了的错觉。

一年级教学反思2

  《ɑ u iu》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二课复韵母,之前是学习了ai、ei 、ui。本课教材的设计结构非常的鲜明,从读准三个复韵母的读音到基本音节的拼读到拼音词语的学习再到句的学习。对于拼音教学来说,读是最重要的内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注重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教学和巩固的`环节设计怎样的活动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住学生的学习;第二是在各个活动之间怎样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并且各个环节之间又能体现紧密的联系。

  在和学生一起玩了摘苹果的游戏后,学生由一开始的注意力分散总算逐渐地集中到课堂上来了(没办法一年级孩子的课堂组织教学总是在进行时中)。再让学生看书上的带有ɑ u iu的情境图,并指导小朋友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然后教学语境歌:身穿鸭绒袄(a),拍着小手笑。游(iu)泳健儿不怕冷,海鸥(u)边飞边叫好。其实有几个孩子在我还没教学发音之前就已经会读这三个复韵母了,但我还得一遍又一遍的示范发音,进行领读。会读的几个怎么办呢?干脆就让他们一个一个给大家做示范吧,没想到还真灵,几个小家伙为能有这样一次充当小老师的机会而兴奋不已,个个领读得像模像样。其他孩子呢,大概是羡慕的缘故吧,居然读的声音比我领读还响亮,不过这也好,可省力我了。

  复韵母的标调规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果一开始把握不好,那学生会从头错到尾,一旦形成定势,再来改正那可真是难上加难。此时即使你再怎么恨铁不成钢,再怎么苦口婆心,依然会有顽固不化照错不误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错误遏制在萌芽状态。虽然在前一课中已经学习了标调规则,但是现在我依然不敢马虎,还是和大家一起重新啰嗦了一遍:“有a不放过,没a找e,iu都有标在后。”并整整齐齐的在黑板上书写了四个a,大声问大家:“谁知道四声的帽子该戴在谁的身上?”下面小手林立,但是还有几只手要么乖乖的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无动于衷,要么忙着做自己的事,显然他们的思绪已经飞到爪哇国去了。“现在让老师数数看,哪几个小朋友还不会。(我故意拖长了声调)”这一下那几个总算回过神来了,就这样我和大家一起书写了“a、u、iu”的四声。紧接着,我又让大家来玩“火眼金睛”的游戏,从中找出错误的标调,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重温了标调规则,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效果良好,我也相信绝大多数孩子对这个知识点已经没问题了。

  语文学习既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培养孩子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过程。只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那么即使是失败也是美丽的。

一年级教学反思3

  为了让孩子的拼音更加扎实,所以我在拼音教学阶段的花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剩下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了。从这个星期开始,明显感觉教学进度加快了许多。可能孩子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教学密度和速度,而《阳光》这篇课文篇幅又比较长,孩子在课上朗读的情况就没有以前那些课文那样好。因此我也在朗读这块上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让孩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先听老师读,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要读准字音,最后让学生拿起笔边圈生字边读,争取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顺课文。这样有层次地进行朗读可以增加学生的朗读能力。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刻意让孩子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阳光的作用。有了阳光,禾苗就更绿了;有了阳光,小树就更高了;有了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变得更美了。那要是没有阳光呢?孩子在回答中无形和有阳光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去感受阳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还是比较细致的,除了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时的一些课外知识也运用起来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小树就不能长大,就不能制造氧气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我们就没有光明,什么都看不见了。

  特别让人开心的是我在让小朋友说说阳光给人的感觉时,孙静怡同学站起来说:“阳光就像老师给我们一(1)班小朋友的关怀那样温暖。”哈哈,听了不禁让人心里一阵窃喜。我忙接上去说:“你的话让老师觉得阳光仿佛照进我了我的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一年级教学反思4

  本周四,在周老师的帮助和点评下,我上了改版后的《认一认4》中的后八个生字:花红草青 春种秋收。

  在复习完九个复韵母之后,我借助一首古诗《锄禾》,用考一考小朋友的形式,我读上句,小朋友读下句,自然导入到“春种秋收”这四个字。我把这四个字分成两个词语来教,春种和秋收,虽然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我们知晓的自然规律,但是对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于是我出示了大量关于春天播种和秋天庄稼丰收的图片,使小朋友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我出示农民插秧的图片时,有一个小朋友直呼“啊呀,好脏啊”,我顺势对小朋友进行情感上的教育:你们看,农民伯伯种庄稼不怕苦不怕脏,为我们种出了这么可口的粮食,所以我们每天吃饭的时候可不能浪费粮食,这也对应了古诗里的句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之后“花红草青”四个字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图片,练习说话,试着说一个小故事。有两个小朋友进行了尝试:一个小朋友重点描述了小朋友的行为和妈妈说话的内容,另一个小朋友则重点描述了公园里的'花很红,草很青。于是我试着将二人的说话内容进行糅合,练成一段完整的话,并再次试着对小朋友们进行情感上的教育:你们看,我们的校园正是有无数的红花青草装扮,才这么美丽,所以我们平时不能随意践踏草坪,采摘花朵。

  但是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我采取的读字形式有点单一,只有开火车一种游戏,如果能多变换读字形式,如听音传卡片,击鼓传花等,相信我的课堂会活跃很多。2、在将两个小朋友的说话糅合在一起时,我可能组合得有点生硬,在语言组织上语言如果能更丰富一点,故事更生动一点,应该可以更加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本堂课的情感教育上更加成功。

  

一年级教学反思5

  《大小多少》是诵读识字第三单元14课,一篇有趣的韵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所含的知识点不少,为此,我安排一些教学情景,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围绕题目,创设情境。

  教学时,我结合课文的内容,说到“小动物们要比一比,我们小朋友也要来比一比,看看那列火车开得最快?”

  “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帮助小鸭子走迷宫?”

  “苹果和枣比一比,那小朋友也来比一比,看看谁读得最棒。”

  “小组也来比一比!”“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正确”

  “老师和你们比一比”“我们来比一比谁最会写字了!”等,有效地创设了情境,不仅让学生有了竞争意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

  二、识字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本课也不容忽视对生字的.教学。于是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使汉字不再枯燥、生硬。

  1、自主认字法:“加一加”、“换一换”。让学生巩固已学的字的同时,能较好地进行比较,来识记生字。如:“边”字的教学。

  2、图字结合法。我通过图片及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字意,并与其字形相结合,化难为易,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堆”字的教学。

  3、对比法。“一棵树”的“棵”,学生早已熟悉,但“一颗枣”的“颗”是本课的生字,学生不仅比较陌生,更容易与“棵”混淆。所以,我先试问学生,“这个颗,是一棵树的棵吗?”让学生来区分两个字的同时,设下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更好地关注接下的教学环节。

  然后我再问“有什么不一样?”并出示文字,让学生进行比较。让他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视觉的对比,来说说两个字的不同之处。此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思考空间。

一年级教学反思6

  ,认识钟表中的整时讲完了,反思本课的教学,感觉钟表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确实是一个难点。因为大部分孩子平时很少关注时间,头脑中也没有时间概念。就如在课上,我问小朋友:你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睡觉?小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小朋友认识了钟面的'时间却说不出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可见孩子们的时间观念是比较弱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所以在整时和半时的教学中我力求创造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教学整时时我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图:起床时间图、中午下学时间图、下午下学时间图。让学生通过看图比较,在小组交流中,找出看整时的办法。接着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一人拨钟表大家说、开火车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是怎么认的。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巩固了本课的知识。但本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少数学生总是把几时说成是几点,我觉得这与我在课堂上强调不到位有关。当时这样处理“几点是对的,但在数学上几时才是规范的,我们平时也要注意使用数学语言。”这样会不会好一点呢?

一年级教学反思7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一年级教学反思8

  《咏鹅》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歌曲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歌词简练,情绪豪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想想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准备以及对自己上课的表现感慨颇深,有亮点也有存在的不足之处,现将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亮点:

  1、上课的热情较高,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整堂课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每一环都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导入中的律动,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一个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然后在森林的大背景下引出了动物发生练习,衔接自然,并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美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对音乐的情感首先是上课应该要有热情,这种热情表现在表情、语音语调、范唱、演奏、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情感。只有教师先感动了,才能很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两种节奏型(ⅩⅩ∣Ⅹ0∣与ⅩⅩ︱ⅩⅩⅩ)的区分及运用。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次聆听进行区分,然后由教师示范,学生逐一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容易搞混的两句歌词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能准确的演唱。

  3、情景引入教学,注重让学生展现自我:

  低年级的学生总喜欢展现自己是他们的天性,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老师先用谜语导入: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边说谜语边用舞蹈动作表示内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和活动表现做了很好的铺垫。

  4、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把歌词在古筝的优美旋律中,带舞蹈动作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这样,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就会把这首古诗演唱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

  5、真诚的赞扬随时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真诚的赞扬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鼓励。真诚的赞扬会让他们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在音乐课上,以自然,亲切地微笑面对学生,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地音乐课气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音乐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二、有待提高之处

  1、学生的音准不够好,在练声时出现了几处音高不准的地方,需要在平时上课时多注意、多练习,并引导学生学会听钢琴,用钢琴对比音准的正确性。

  2、课堂调控有待提高。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坐在两边的学生;在律动时没能顾及后排个别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乐器击奏时忽略了小部分学生没有融入课堂,用乐器当玩具玩。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仅注重全局,而且不忽视小细节。

  总之,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孩子们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一年级教学反思9

  《雨铃铛》这篇课文,内容短小精悍,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是一篇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能力,获得初步情感体验的好课文。在钻研了教材之后,如何通过朗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巧设环节,引导学生想象,促进个性化学习?是备课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的问题。课后,我对这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反思,总结出了一些成功之处:

  一、展示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展示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是这节课的一个优势。

  二、以读代讲,让学生感悟春雨的美。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这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为了让学生对春雨的美有所感悟,我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正确读文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再流利读文,最后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指导朗读这一环节,老师先示范朗读,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该如何读好“沙沙响”、“丁零当啷”,再指名请学生朗读,最后集体朗读。通过一次次地美读,细细品味,渐渐地把作者的情感化为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了。

  三、展开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结合儿童生活经验,借助情境,春雨在招呼谁回来?能和小燕子打个招呼吗?能和我说说话吗?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借势引导学生春雨还可以招呼谁?做些什么呢?请仿照诗歌最后一句续编儿歌吧!孩子们一边想象春天万物的变化,一边将想象到的内容以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自编儿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春雨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课文。孩子们把书上的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与交流中展现个性的童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在教学时,在教学到“房檐上,挂水珠,就像串串小铃铛。”我设计了环节让学生上台来挂水珠,可是大部分孩子对于“挂水珠”还不能明白,所以对于这句话的讲解,我太草率没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这节课出于向老师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环节较为仓促。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进一步探询有效的反思的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一年级教学反思10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解决了背诵任务。

一年级教学反思11

  《爷爷和小树》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非常适宜孩子朗读。我想起了试讲时的那节课:教学前我做了大量准备,搜集资料、整理素材、写教案等等,抱着很高的期望上课时却发现很多环节没有想象的那样好,甚至在让学生表演课文时出现很混乱的局面。究竟什么原因呢?课后,我拿出教案反复的思考。我发现我的教案设计很全面,我关注了课文的每个细节,可是我却没有关注学生,也就是说我没有把教案与学生结合,很多环节并没有考虑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很多环节不尽人意。于是,我重新调整了思路,把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加入。在各个环节安排上,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不够的特点,努力做到有收有放,有静有动。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他们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因此,在识字学习时我根据以上特点,将生字的巩固和要认的`偏旁寓于游戏之中,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而在课文朗读上我以激趣为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班内的邓川江同学比较腼腆,回答问题很胆小,很多次他想要举手却又不敢举,我觉察到后,适时地让他起来大胆朗读。当他读完后我又对她进行了表扬,他坐下后我发现了她眼中充满了阳光,这节课他的表现很积极。就这样我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观察学生的一言一举,明辨教学互动中出现的“风雨”和“阳光”,加以引导和鼓励,收获了许多真诚地感动。

  低年级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需要老师各方面都要“细”。因此我在一些细小处适时抓住孩子心里加以鼓励,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说:“动手动脑的孩子会更聪明!”以此鼓励孩子拿起笔边读边画出生字加强记忆。只有教师事无巨细,处处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事无巨细的接班人。

  通过这节课,我真正了解到了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看、多思、多总结,让自己课堂更加愉快。

一年级教学反思12

  转眼间开学已经有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内孩子们一直都在学习拼音,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语文最开始学的就是拼音,拼音是基础。

  可是我发现有的孩子已经在幼儿园接触过拼音,他们觉得再学一遍很没有意思,一开始我觉得挺苦恼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有一天上课我用到了学校发的教师光盘,上面有描红,我发现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举手也特别积极,所以我就巧妙的把光盘用在了每天的语文课上。

  一、巧用教学光盘

  教学光盘上有:我会读,我会写,拼音卡等模块。一开始上新课,我会先带着孩子们读几遍拼音,接着我就会让孩子们看光盘上的.示范口型,让孩子们学习口型。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几遍下来,基本上就不用我再给他们纠错了。

  描红这一模块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他们都想在白板上描红,特别积极。但是在描红之前呢,我肯定会问他们你们知道拼音宝宝们住在哪里吗?就拿拼音b来说,学生会回答,住中格和上格,这个时候我就会先在白板上描红一遍给孩子们看,然后告诉他们先写一竖从上格中间写起一竖,再在中格写上右半圆。我一边写一边讲解,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

  二、游戏的魅力

  一年级的孩子记忆力特别好,但是忘得也特别快。为了让孩子们可以记牢了,我会玩些小游戏,最常玩的游戏就是开火车了,开火车的时候孩子们注意力最集中了。要是哪位孩子不小心走神了没有跟上大家的节奏,他们的火车可就脱轨了,他们组也就得不到小星星了。通过开火车这个游戏,我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听到游戏这两个字才会精神抖擞。真是屡试不爽啊,这就是游戏本身的魅力,看来接下来要想出更多的课堂游戏才能满足他们了,总是玩一个游戏,他们会觉得没意思。

  三、作比较

  拼音bpdq长得非常像,都是半圆加上一竖构成的,有的孩子可能就蒙圈了不知道该怎样记住他们,然后我也想了一些办法去帮助孩子们记忆这四个拼音。bp都是一竖加上右半圆,不同的是一个朝上一个朝下。b是听广播,听广播的时候我们要把天线抽出来,所以b的一竖是往上走。P是泼水,泼水肯定是往下泼,所以一竖往下走。另外一对dq是左半圆加一竖,d是马蹄dd,带起尘土往上飘,q是气球,肯定是一个小朋友往下拉住气球的绳子不让气球飞走。通过把这几个拼音与实际相结合,相信孩子们可以更能记住他们。

  m与n我就跟孩子们说mn是一对兄弟,m是大哥,n是弟弟,大哥比弟弟大,所以多一个门,而他们是一家人所以住在同一个地方——中格。

  四、故事的魅力

  前两天刚刚学到jqx,我么知道小ü遇见jqx不可以加两点。要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接受这个内容呢?于是我就做了一个PPT,一个生气发火的小熊叫小u,他没有礼貌,jqx不跟他做朋友。还有一个礼貌的摘下眼镜的小ü,非常有礼貌,所以jqx愿意跟他做朋友。于是就总结出:小ü见到jqx摘下眼镜还读ü。

  一年级的老师是万能的,为了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要想出很多点子,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长大。

一年级教学反思13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连加和连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能。它们不仅是建立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连加连减的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连加和连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首先,在教学连加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猜数字、找规律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连加的乐趣。同时,在游戏中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连减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引入来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的概念。比如,让学生在购物的场景中体验连减的操作,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连减与减法的关系。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教具或者图片教具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连减的概念。例如,通过一堆苹果的数量逐个减少的过程来教学连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规律。

  此外,在教学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则时,我们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比如,让学生模拟商店收银员和顾客的角色,进行实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让他们体验到运算的结果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和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最后,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一年级下册连加连减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引导,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连加和连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连加连减的技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教学反思14

  一、教材简介

  《王冕学画》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法写了古代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故事,表现了他认真执着、一丝不苟、刻苦实践的精神。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对王冕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执着、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故事性的文章易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浅显道理。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为主过渡的时期,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是使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本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尽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明确的要求、精美的课件等使学生有意识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到必要的对象上。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比较充分的.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而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独特的优越性也越发突现出来。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欣赏荷花照片,背诵描写荷花的句子,来感受荷花之美,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再将王冕画的荷花图与之相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王冕的画技精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生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重给予相当的时间进行个体学习,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通过“拼读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等环节来自学生字。同时,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能根据生字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不面面俱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这一环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如: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读准轻声等。只有长期地坚持这样的训练,才能为学生日后的阅读扫清障碍。

  其次,我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会学生从课题中大胆质疑,并从读中去释疑,从读中去感悟,初步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这样,整个教学就是建立在“设疑引学——辩疑解难——释疑巩固”的过程中。

  文中的这些语句看似浅显,学生好象能理解。但那样的理解实质是表面的,朦胧的。只有通过教师细致地朗读指导,适时地补充课外资料,为学生创设情景,才能使学生走进教材,真正理解王冕画得好是勤学苦练的道理。

  同时,多媒体动画的运用,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效果。

一年级教学反思15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设计课时,在研究了教材后,我希望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点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种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

  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向学生介绍分针、时针运动的方向时,没有向学生说明这就是顺时针方向。

【一年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教学反思10-15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2-19

一年级日月教学反思12-30

一年级第几教学反思 03-18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05-17

一年级《影子》教学反思07-05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1-05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0-19

一年级的音乐教学反思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