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0 13:30: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1

  本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简单电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答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由于电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规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一开始讲授电流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导线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负电荷)”;“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等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后面电路的'学习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学中,我对知识点安排进行调整。现在总结我对本节课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的声能?”“电脑从何而来?”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教师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 、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水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出:①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②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不知之处:本节课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缺乏,在分析力电流是否让灯泡发亮有先后顺序时,只是教师进行的示范,没能实现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

  这样,在缺乏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对电路实验的学习,学生学习显得被动。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2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写几点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物理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

  再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

  再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

  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

  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二: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三:善用学生实验及趣味实验。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

  例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

  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

  再如: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3

  一年一度的中考结束后,作为九年级的任课教师,就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通过反思弄清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为以后更好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自己在中考以后的反思与今后的打算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先从自身反思

  1.在教学方面,始终从自身(主观方面)寻找原因,不从学生(客观方面)寻找原因。

  2.在教学中太注重教学进度,而忽略教学中的检测环节和学生自我小结环节;在教学中太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太注重所有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强化和突破;对所学内容不能及时的抽查,即知识的抽查不到位,致使一些学生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即使在聪明,也无能为力学好这门学科。

  3.没有充分利用上课前的1~2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强化记忆,没有注重积少成多的原则的充分应用。

  4.课堂兵教兵的环节不是最佳(兵与兵的对象选的不对口,只是盲目地凑合,而未精心选择,只是走形式,而未发挥作用);课外的兵教兵落不到实处,没有发挥好学生对教学的主体作用。

  5.教学反馈不到位,每次上完课后,没有对本节课进行很好的反思,致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6.对于重要的实验在教学中太注重讲解为什么,而忽视了学生对实验的记忆,忽视了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实验答题技巧的培养。

  7.课堂内教师讲的太多,学生练的太少;记忆时间太少;小测验太少;提问的学生太少,致使学情的了解太少,致使教师的教学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使教与学相互脱节,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多次教,大大地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8.课堂再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到位,课堂再生资源是教学中必教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再生资源,学生将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9.备课时没有认真地备好学生的学情,学法指导,优秀的教法,习题的精选,而只是注重知识的机械传递。

  二、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课堂教学

  1.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没有做到三清四性:一清是影响本节课所授新知识的旧知识有哪些必须清:二清是本节课所授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必须清:三清是本节课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所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清:四性是测试题选择要有典型性、层次性、梯度性、拓展性。

  2.有效模式的构建,在今后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十二化教学法”。

  (1)目标细小化。即将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个小的教学目标,以便于全体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如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较难的电学计算时,可以将一道复杂的电学题分解为以下几步,第一步先化简电路,第二步弄清已知量和要求的量,第三步弄清需要的公式再带入单位进行计算。

  (2)知识问题化。将所学的知识有意识地设置成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示,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可以设置成以下几个问题。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需要哪些器材?(2)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3)电路图如何设计?(4)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保持什么量不变?改变什么量?

  (3)问题生活化。在设计问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最佳迁移。

  (4)学习自主化。即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5)自学检测化。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学生自学后,教师要设计适当的习题进行检测,掌握真实的'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实现以学定教。

  (6)检测反馈化。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因此,检测后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的得与失,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以实现盲点知识的消化。

  (7)延伸适度化。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生。但是延伸要适度,否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适得其反。

  (8)知识小结化。每节课学完后,教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9)作业分层化。学生的能力天生是有区别的,经过后天的再次努力,个体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设置作业时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必须作业要实现分层化。

  (10)课堂容量适度化。课堂教学内容要适度,若教学内容太多,学生就会盲目跟随教师,失去了对知识理解和消化的时间,久而久之,使教学质量逐渐下滑。若教学容量太少,使学生在课堂内无事可干,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使教师的教学将会出现用力不均,同样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因此,课堂容量适度化至关重要。

  (11)学情准确化。中考之后总是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合格,仔细想想,究其原因:是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未能准确地掌握这些学生的真实学情,使他们学习的表面现象迷惑了老师,如作业中没有出现问题,教师就认为他们学得好,平时不与他们交流,也不去太多地关心他们,使教与学相互脱节,在今后的教学中不管学困生的作业做得如何,教师要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惧怕心理,使他们与老师成为朋友,实话实说的朋友关系,这样老师就能准确地了解学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实现中考物理合格率为百分之百的标准。

  总之,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坚持按照以上有序教学模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争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有创新性、创造性的人才而奋斗。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4

  一、引言

  就目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来看,中学教育想要有所改革,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与困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成为中学教育体系改革的排头兵,因此,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需要融入启发与联想方式,而这也成为了大众国民热切关注的话题。“生物课堂教学是生物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对每一位生物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显然,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结构入手。”

  二、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生物修养的重要渠道,在这个倡导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生物教育的存在于发展,对中学学生人生发展而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的中学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意识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内目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分为了两种状态。

  1、 学校教学以文化课为主,不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中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这让很多学校产生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大部分的中学认为,现代的教育胜负都取决于卷面成绩的优劣。学生的卷面成绩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口碑。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竞争力,就陷入了一种盲目追求卷面成绩的畸形发展趋势。部分中学对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并没有起到重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课程。

  “生物课挪作它用,名存实亡,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出现这类问题,似乎让人不敢相信,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尤其在没有专职生物教师的学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局限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非常有限,因为课程分配的时间有限,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可以教授的生物知识非常有限,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更加没有发挥的空间。中学教育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地位相对摆放的比较低,大部分学校都将文化课程教育看的比较重要,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在决定教学成果成败的比赛上,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为主要的.关注目标。这就造成了学校对各类教学课程,呈现不公平的看待态度。

  并且,初中生物反思性教W的内容也非常局限。每个学校分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的时间相较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在有限时间里,如何来为学生教授更多的生物知识,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考验。而枯燥的生物知识,对于较少接触生物的文化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乏味的。

  三、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对策

  1、做好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学校要关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想要改变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学校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首先,学校要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存在,分配均等的课程时间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中,以此满足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教授要求。

  其次,在对待文化课程与生物课程的态度上,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没有哪一项学科是有先后区分的,每一门学科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当然不例外。

  最后,学校对生物教师有所重视,并且应该拨出一笔预算,专设为生物教师的生物深造费用。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生物知识,而且还能为学校留住非常可贵的生物教授资源。

  3、生物老师与时俱进,拓宽视野

  除了学校对生物课程的重视度要提高以外,生物老师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也应该更加严谨。因为国内的生物教育发展的停滞,让很多生物教师对其生物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质疑。再加上学校对其生物教师的不公平对待,让很多生物教师消极对待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工作,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上,非常的松弛。

  如北京第五附中的生物教师,会定期进行自我深造。并且适时学习生物潮流前沿的生物知识,力图与时代接轨,充实最新的生物知识。例如,在教授生物课程的时候,就以创新式的接音游戏,来让学生以休闲的方式,来进行音节发音练习。

  四、总结

  中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对文化生物的观念起到重要作用,不应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发展而忽视了生物课的影响。生物老师应当引导中学生改变自身对生物的观念,运用自己的知识层次直接影响学生在教材上对生物的兴趣、理解和学习,这些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传播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让更多的中学生可以感受并且接受到更好的生物教育。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5

  教学随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的教法,才称得上是好的教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因此物理教学应抓住这个兴趣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激发 巩固 深化

  一、紧扣教材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1、发挥实验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实验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认真完成教材实验,辅助物理教学。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实现的。实验教学具有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等几方面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要认真地完成,教学实践证明,认真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可以辅助物理的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改进实验装置,自制物理教具,突破教学难点。物理教学中有一些难点知识,往往不能借助现成仪器进行直观演示,这时可以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自制物理教具或小实验加于配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用试电笔中的氖管代替小灯泡观察自感现象,避免了由于电流太弱而不易观察灯泡发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简单方便和可见度大的优点;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没于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形状无关的实验,化解了“物体形状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错误认识等。

  ⑶尝试探索性实验,发展创造性思维。除了教材的实验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以及教法的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探求物理规律,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对平面镜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将原教材的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作图验证,经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的处理要比教师单一演示“讲出”结论的印象深得多!

  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由于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比方,在学完长度的测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简单机械等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观察自行车的构造”为题的调查实践活动。利用刻度尺进行简单机械的测量,利用手电筒观察尾灯的反光作用,利用润滑油进行自行车的养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学生个性的不同,有选择地开展电工,无线电维修、航模制作等兴趣小组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不同特长。

  ⑸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于教学手段的逐渐现代化,象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器件,已经开始进入课堂,辅助物理教学,可以达到声图并茂,能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学时,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挖掘教材的兴趣点

  现行的物理课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图片、漫画,补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避免学究气、成人化。正是这些增补的部分,蕴藏着极大的兴趣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以一战期间,一法国飞行员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国子弹的故事指出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以阅读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导入浮力概念; 以胖矮子和瘦个子利用定滑轮拉吊粮食的漫画讽刺不懂得滑轮知识的人在使用滑轮时闹的笑话等。教师通过巧妙地“借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好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多变的教法,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程序,它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方面,是传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教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教师“教”的实际,更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当然,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而发展变化的随着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发展变化的;也随着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的不断加深认识而发展变化的。

  1、讲课内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或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举雷雨天总是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为例,说明光速远远比声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锋利,而在房屋建筑时墙基则做得宽而结实为例来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举电灯泡灯丝断了以后再搭接起来要比原来亮的例子,解释电功率公式的运用;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镜成虚像;以曹冲称象的例子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设计导入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

  ⑴趣味问题导入。在介绍杠杆的应用时若这样导入新课——教师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摇头晃脑地唱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学生便马上接下去:“三个和尚没水喝。”而教师的话锋立即一转:“但我说三个和尚也有水喝!”紧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担在抬水过程中其实就是杠杆的应用……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⑵悬念式导入。在讲蒸发这一汽化方式的内容时,教师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过一段时间后便发现水“消失”了!这样引入新课,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心,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对液体蒸发特点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⑶实验猜想导入。在介绍电磁感应知识时教师可事先用漆包线绕制一个大线圈,上课前将两块条形磁铁隐蔽地缚在手臂上。上课时教师则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明显的偏转。

  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用实例导入、物理学故事导入、趣味游戏导入等。

  3、帮助学生识记

  学习物理,理解和识记是关键的环节。要使识记有效果,就应多进行“意义识记”,即通过对概念、规律和结论等材料的理解而进行识记。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的材料。用精练的语言、或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去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记得牢、学得活,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⑴精练的语言。在用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后,用“静者能静,动者能动”八个字解释定律的含义;用“来之抗之,走之拉之”来描述感应电流的磁场跟原磁场的关系;用“物近像远像变大”去归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⑵师生齐编“顺口溜”。在介绍物体的受力分析时,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对物体进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后,师生一起编下列的“顺口溜”进行记忆:隔离先画重力线,弹力有无查周边,摩擦有无须判断,千万莫忘“磁浮电”;关于力臂的作图,有很多学生不甚了解。经过多次的作图训练后,师生共同编“顺口溜”:找支点,作用线;经过支点作垂线;垂线请你用虚线。直角符号需标记,垂足支点括号系,标出“ L ”莫忘记。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不少同学感到“棘手”。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记忆:一上配一下,下柱来当家;近时电阻小,远时电阻大等等。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6

  在进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探究实验中,本人首先让学生复习了一下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的公式,通过公式知道如果要求物质的密度,就要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体积有的可以用量筒直接测量,有的则不用。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密度比水大的,可以用排水法,就是在一个量筒里加入一点量的水,再将物体放入水中液面上升,两个体积差就是物体的体积。如果密度比水小的,比如木块可以用压入法、吊挂法、捆绑法、埋砂法等。分组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量筒和量杯的使用]量筒和量杯是实验室中常用于测液体体积的仪器。使用时应注意:

  1.首先观察量筒刻度单位和最小分度表示的体积,以及最大测量体积值。

  2.要置于水平桌面上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底部(或凸形液面顶部)相平。

  3.读数时。液面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该刻度示值。一般不作估读。实验时要注意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后通过公式就能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在查密度表,可以知道是什么物质。例如探究如何测量盐水的密度,有学生的探究方案是先测出一杯盐水的总质量,把整一杯盐水倒入量筒测出体积,然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得出盐水的密度。还有的是先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然后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盐水测出他们的总质量同时得出盐水的体积和质量算出盐水的密度,看到这种情况,我引导他们分析各种方案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比较他们的探究方案的优劣,用误差最小的做实验,后来我发现学生很快完成了探究实验,并且效果很好。我也感到很轻松和愉悦。教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课堂上一定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我不但教得轻松愉悦。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也让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教学理念对教学的指导意义有多么的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更深入的体会它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是我自己本身的问题,就是我的口头禅太多,而且语言太平淡,没有激情,其次是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样学生进行实验后更能理解。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7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忘而却步。所以从八年级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真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真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要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满以为自已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的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

  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习的思维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应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渡自然。其次,语言表达要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捉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教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图,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失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在玩与学中升华。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8

  在我的学生学习电学之前,我已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电学的学习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缺乏学好的信心。于是,我常常静下心来思考:“怎样让我的学生在刚刚学习电学的时候,就对电学的学习能够扬起充满信心风帆,去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一切困难?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学生学习电学的第一个综合的探究实验“串联和并联”中,就认真思考,精心设计的几个课堂的活动,让学生在整个探究串联和并联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并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体会到电学的学习既简单又有趣:

  (1)设疑激趣,创设探究的情景:给学生展示视频资料(桂林美丽的夜景彩灯、电冰箱中压缩机和照明灯的工作等)。由动画人物提出:这些美丽的彩灯和家用电器等是怎样连接的?

  (2)学生第一次尝试:老师给你一盏灯。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当学生看到他们手中的小灯泡亮了以后,初步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学生第二次尝试:老师给你两盏灯。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当学生看到他们手中的两盏小灯泡亮了以后,更加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又一次体验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分析出这两种电路到底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5)学生的第三次尝试:老师再给你一个开关,共有两个开关。能不能使一盏灯熄灭,另一盏灯还亮?学生思考,动手连接电路,并请代表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体会出串联只需要一个开关,并联有干路和支路开关,这两种电路有本质的'区别:串联电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不相互影响,能独立工作。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向高潮,特别是上讲台展示的学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看法很有见解,很有独到之处。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6)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例子。学生学习的热情再一次高涨,纷纷举手回答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出物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反思心得:在课后我再一次调查,学生对学习电学的信心大大增强。经过这件事,我觉得:“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精心的去准备一节课,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会进行的很顺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别忘了,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9

  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课堂教学中发现,研究光和影子的关系时,由于教室比较明亮,同学们用小木块作遮挡物,影子比较模糊,效果不好,后来发现遮挡物不能太大,只要橡皮那么大就可以了。在研究从正上方和侧面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时,遮挡物用矿泉水瓶子效果比较好,学生一下子就能分析出影子的形状不同。这一课的引入就很有意思,做手影游戏,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到光和影的研究中去。然后是分三步:一、影子产生的条件;二、什么是光源,让学生自学课本明白它的含义。区分清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关于光源的内容在教参中指导得比较明确,“自己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三、影子变化的特点是本课重点。经过思考、推测,实验验证,学生对于生活中那么常见的影子及其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了理解,同时也理清了思路,发现平时常见的影子有那么多方面的特点可以研究:影子的方向、长短、大小、形状,都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变化着。不过书上那三个结论用三条线的形式写出来我个人觉得不太好,三个结论应该是这样的:“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除了最后一个答案可以作为结论,其他两个都是笼统地没有“怎样变化”的意思,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没做实验和没看书时,已经推测出了前两个结论,这一点我觉得很满意,说明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所了解的。所以在上课时,除了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归纳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到底与光源、遮挡物、屏幕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上课实况证明,学生对这三个实验的操作能够掌握,结论也能够基本归纳总结,教学效果不错。但第三个实验中,学生对于“影子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很难说清楚,需要引导。其实我个人觉得用“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表达不是很确切,形状一般指物体表面,凹凸不平也会形成一种形状,但其实应该是与“影子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轮廓有关”我觉得这样表达更确切些。

  另外本课中关于“投影”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有有难度的,他们只想到了皮影(书上这张图出示得好)把播放电影的投影仪、液晶投影仪等作为投影在生活中应用,但都没想到WC门口的男生女生像,交通的一些标志的投影应用,更别说工程图纸的物件投影了。我自己觉得放电影、液晶投影仪等不是我们今天讲的这“影子”的概念。但应该也是“投影”的意思,所以有点复杂化了,书上这个投影是不是应该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出示呢?值得思考。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10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出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11

  在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中,我负责教授初中物理重力这一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我在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反思和改进。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我在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案设计反思

  在教案设计方面,我注意到之前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因此,我决定在本次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生动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1.引入实例和案例

  在教案的开头,我设计了一个引入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如水中的漂浮、人体的重力等。接着,我引入了一些案例,如探索为什么月球上没有大海、跳伞运动员的下坠速度等,这些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在设计教案时,我发现重力与其他学科有很多联系,如地理、生物等。因此,我着重强调了重力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地球引力对天体运动的影响、人体的.重力对运动和生理的影响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重力。

  二、教学过程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感到困惑和无趣。因此,我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实例和案例后,我进行了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兴趣。

  2.多种展示方式

  在讲解重力的概念和公式时,我不仅使用了黑板演示,还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演示等多种方式。这样能够更直观地展示物体受重力作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巩固和拓展知识

  在教学结束前,我组织了一些复习和拓展的活动,如小测验、实验观察和问题解答等,以检验学生对于重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答疑解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重力这一知识点。

  三、教学效果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反思和改进,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和与他人合作,更好地掌握了重力的概念和公式。同时,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然而,我也发现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公式和计算仍然感到困扰,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巩固。其次,教学时间仍然较为紧凑,无法涉及更多的实例和应用场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物理重力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只有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12

  本节课首先通过四个具体的例子,采用小组讨论,大组汇报的方法由学生分析总结出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的结论,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这是本节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辅以生活实际,如:用相同大小的力拉静止在地面的同学,得知:二力平衡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关于这一点大多数学生是容易接受的。为了完整地认识二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应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是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受力状况。在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时,如果通过力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去分析受力情况,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本节课,我通过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好的先掌握,然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生帮生”提高更多学生的参与。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并通过例子,结合力的示意图去理解掌握,我只讲10分钟,然后留下25分钟的时间去探究分析。但在练习题的安排上,备课时还要做到由简到难,层层递进。总体感觉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是比较满意的。 本节课采用预习、展示合二为一,把本节知识分成五个知识点:知识点一是平衡力的概念;知识点二是二力平衡的条件;知识点三是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与;知识点四、知识五分别是二力平衡的应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一是学生能事先预习,完成学案;二是学生能敢于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三是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风采,能在小组内组长的带领下,自行分配任务,组长教会组员,起到兵教兵的目的。四是学生乐于参与,几乎全员参与展示。

  较以往老式课堂,学生多了一份活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行讨论,总结观察结果,归纳实验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不足之处也很多,试举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学生采用“三三六”教学模式,学生在展示时显得拘谨、生涩,语言不很流畅。而且有的学生怕忘记自己的分配任务,事先写好稿,而在展示时不能脱稿展示。

  二是学生尽管分成了学习小组,但要想采用“兵教兵”,仅靠别组同学说一遍就达到会解题的目的显然不够。所以,没有达到小组帮扶、结对子的作用。当别组同学展示完某个知识点时,帮扶小对子没有重新讲解巩固的过程,这样印象不深刻。

  三是没有学生质疑的过程。三三六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能够质疑,但在讲课中发现,很少有同学敢于提出不同。尤其是在某小组在展示时,其他组的同学很少提出疑问。

  今后上课的整改措施:一是继续实施三三六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全员参与,尽量消灭“差生”。二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每节课学生小组评价时,向这方面倾斜,给提出问题、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分。这样,由于教师评价的导向,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质疑活动中来。三是各小组展示完后,对重要内容,重点的习题让组内每两人结成帮扶对子,由程度较好的学生再讲给程度较差的学生听一遍,通过这种形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力平衡》这一节课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起来。学习不紧是一堂课所学内容,更重要是打开学生的视野,实验敢于改造创新,书中实验与改造实验的对比找出改造后的实验的优越性,使学生更易懂,我觉得这是成功的一个亮点。学以致用,迅速结合前一单元弹簧测力计挂一物体读数就是此物重,用本节课知识让学生来解答,前后知识整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题,环环相扣加深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这也是我觉得成功的第二个亮点。但不足之处也很多,试举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上学生尽管分成了学习小组,但要想采用“兵教兵”,仅靠别组同学说一遍就达到会解题的目的显然不够。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总是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

  但是由于与学生磨练不够,学生展现自己的表现不够自然,活力不够开放,这些也是今后还要多加锻炼和强化的。

  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学好这一部分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教学中我以同学们每天都要见到的讲桌、课桌、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列车为例,首先让学生判断其所处的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让其分析受力情况,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受力特点,让学生理解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进而引出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这样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时时有物理、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我们的生活,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生命的崇高。

  多给予肯定和赞扬,给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曾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13

  一、[问题]: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用心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用心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用心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思考]:

  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实践]:

  1、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务必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第二、重视学习资料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

  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思考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

  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透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构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反思]: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个性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构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总之,体验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带给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潜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14

  我担任初三物理教学,兼职学校政教副主任和学校工会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回顾这一学期,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也成熟了。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寄望明天工作的更好。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行为上要为人师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因此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永葆教学的青春和活力。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的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其关键就是上好课。能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备写每一个教案。

  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

  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4、在平时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一年来,本人共听课30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三、切实抓好教学工作

  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

  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

  2、注意树立榜样。

  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中《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开展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知识抢答竞赛,效果都很好。

  4、“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教育教学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较优异的成成绩。

  我任物理教师学习气氛浓厚,班风稳定。学习成绩优秀。在全乡期末统考中,获四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的好成绩。我的物理科更是以人平分高出校平均17分遥居榜首。我班也评为优秀班团集体。我也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15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引出物理公式以及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又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素养的主要手段。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所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应结合实际情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一、农村中学学生的一般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现约占三分之一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初中,这个

  比例更要大些。其中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生源差: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流动到了办学条件好的县城学校,而留下来的学生,由于与自我同等的.或者比自我还不如的同学都离开了农村,造成的心中失落感导致他们心理的失衡,动力下降,在学业上没有什么追求和欲望。

  2、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子女今后的发展。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学生家长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中的模范教育却表现得让人不敢恭维,多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低下。

  3、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中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上有一些小学都未毕业的人去经商,赚了很多钱,发达了。为此,社会上便传开了读书无用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很多学生受网络的诱惑,迷上了网络游戏,每一天利用课外时间去网吧玩游戏,有的甚至逃课去玩,通宵到天亮。试想,这样的学生还有什么成绩可言。

  4、学生内在心理:物理学科有其说理严密、教学知识多、单位复杂等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当做包袱,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对物理学习活动常呈对抗心理状态,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灰心丧气,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而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根据目前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既要巩固和完善演示教学,还要在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实验教学早日推上新的台阶,及早填补在实验教学上的空白,使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服务于实验教学,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做好实验预习、钻研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首先,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获得正确结果、了解演示实验的前提。经过实验前的预习,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列出实验使用的器材,设计整理出实验步骤,还要能根据实验要求和需要记录的数据,设计记录的表格,这样在实验过程中以及观察演示实验时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其次,教师实验前的准备。要求实验前认真阅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目前学习状况,了解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现象存在的问题,了解所要做的实验根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安排的步骤。教师还要根据实验的资料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预习阅读思考,加深对原理、方法、步骤的理解。

  (二)明确实验目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本事

  农村初中学生有其自生的特点,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学习往往缺乏兴趣,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刚开始实验教学时,学生往往无所事事,置身事外,只是一个看客,甚至看也不知看什么。这其实是实验的目的不明确造成的。初中阶段对观察的要求主要有: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能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及条件。

  物理实验中,仅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是看看玩玩而已了。观察本事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注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构成良好的观察方法。让他们从看热闹到看门道。会看,就想动手做,参与到实验中来。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0-02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0-24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10-19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0-14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5篇11-06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5篇)11-09

初中的物理教师教学反思03-04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集锦15篇)11-13

物理教学反思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