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海潮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海潮教学反思1
第二次教授柳永的《望海潮》了。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教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我当时的教学定位是让学生自主赏析,主要是赏析字词句,学生的.赏析非常到位,发言相当的踊跃。赏析完后,我还让学生以海南为题材,按照《望海潮》的格式来填词,学生的热情很高涨,填的很不错。
可今年上此课,学生似乎学得不太热情,就算自主赏析,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同一篇课文,同一种教法,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会这么大,看来不是教案或学生单方面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何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同的学生,相同的教案,也会出现不同的课堂局面,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时时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性格、爱好以及他们的兴趣取向,这样才能把课上好。
本次教学,因时间太紧,所以未能让学生进行填词训练,这多少都有些让我遗憾。
望海潮教学反思2
《望海潮》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柳永所写的一首描绘都市繁华生活的豪放之词,其中钱塘的壮美,西湖的秀美,都市的华美,生活的甜美令人深为赞叹和向往。虽是投赠之作,但不掩彼时应考学子柳永卓绝横溢的才华,兼济天下的胸怀。执教本篇,觉内容虽少,词句不多,但要上得精彩,委实不易。教后发现,得意之处颇少,而未尽意处却多。得失之间,悟得了些道理,这些道理,于大方之家来说是老生常谈,但于我来说,实是一种进步。细作梳理,化为以下三点体悟。
第一, 教什么,是备一堂好课的关键。
一本语文教科书,文章众多,体裁各异,特点纷呈,如何教出每一篇章的特色,实为重中之重。《望海潮》这篇文章我反复读了多遍,选择教什么也是几易其稿,最后终定为“赏结构,赏语言,赏情感”三个方面。但现在细想起来,或许改为“赏都市之美,赏语言之美,赏情思之美”更确切。在诗歌史上,写都市的名篇不多,而这首词极力渲染杭州之美,虽有夸张之虞,但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北宋初期社会安定繁荣的景象,虽谈不上有多大史学价值,但作为一窥北宋都市风貌的窗口,定是不错的了。而正因内容决定形式,气势的恢弘﹑豪放的词风便鲜明地迥异于这个婉约派词人的其它词作了。
诗词讲究炼字,而《望海潮》中的名言佳句,无疑应作为炼字的'典范来赏析。而一个进京赶考,想着出仕为官﹑造福天下的青年柳永,在字里行间所怀的叹慕﹑进取之情思,喷薄而出,焉能不顾?解决了教什么的关键问题之后,我想,接下来一定应是好好备学生了。
第二,备学生,是备一堂好课的基础
如果仅仅是把课堂建立在教材之上,那么,给学生的感受有可能就是镜中花﹑空中阁,或者是一晃而过的豪华跑车。课堂只会显得死气沉沉,而课后学生只会满头雾水,一脸怅惘。如何避免出现这种事倍功半的状况?我认为,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始终做到心中装有学生。如在备《望海潮》之时,要了解学生对宋词流派﹑格律等特点有多少认识,以及具备怎样的诗词鉴赏能力水平,要揣摩学生的课堂生成状态,要力争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快慢转承顺畅自然,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既有困惑产生的忧虑,又有困惑得以解决的满意,更有能力提升的喜悦。这样,课堂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生也有收获了,教学目标自然水到而渠成了。
第三,有拓展,是备一堂好课的亮点。
一篇课文,执教时若就课文谈课文,而不能拓展的话,那仅仅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是把教材视为引领学生探索知识殿堂的一扇门,要让学生熟悉这道门,并能尝试着推开这扇门,去看到或获得更新的知识。在培养出的学习兴趣中,能让课堂的学习在课外也得以自主延伸。这针对课文的拓展,可以是知识的拓展,如字词中的同义字﹑形近字等,如词的节拍划分的拓展,如词风常识介绍的拓展;也可以是能力训练的拓展,如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等,例如《望海潮》中赏析“卷”字之妙,便可由此赏析其它炼字之妙的诗句。总之,备课教学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深入挖掘,有效拓展,既要体现文本特点,又要超越文本。如真能让学生对课本“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则教学可谓成矣。
《望海潮》这一课的教学,既让我懂得了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也让我找到了一个自认为较好的前进方向。教学路漫漫,而教无止境,人说“天才在于勤奋”,我想,我不是“天才”,就更该勤奋。我要努力钻研业务,提升自己能力,让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望海潮教学反思3
这是一节公开课,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公开课不需要特殊,将日常课堂里的“说教”去掉,那就是公开课。由于课前的高度重视,压力颇大,一时惴惴不安。此课准备将近一个月,中间不时有老师给予专业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课程结束了,有不足,有收获,在此记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前准备
刚刚选择这首词的时候很多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说这首词不容易上,因为是柳永前期之作,不能充分反映柳词的特点,建议我另选一首。《望海潮》确实是柳永年轻的作品,在这首词里能够发现他的抱负与理想,而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整日出入于青楼歌馆”的柳七。是什么原因使得柳永后来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应该跟学生说清楚,选择《望海潮》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柳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学会分析。备课时,通过上网查看柳永的生平经历,阅读资深人士对柳词的评价从而获取柳永的相关信息,以便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出分析,加深对柳永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
导入课堂的时候运用了图文比较法,即展示一幅图片和一首诗,让学生从中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意象的概念,提出鉴赏诗词的方法。接着就进入《望海潮》,找出此词中的意象,概括出其内容。情感可以渗透到内容中间,通过意象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去慢慢体会其中意味。对于难以理解,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稍作提示。如赏析句子的时候,可以明确要求,写景好的或者抒情好的,使学生明确要求,能够对症下药。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进行巩固意象的练习,加深意象概念,掌握意象鉴赏的方法。
三、课后体会
由于是公开课,学生配合很默契,这是课前没有想得的。鉴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授课时的感受,发觉自己在理论方面有所欠缺。此次公开课全称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展示课”,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预想的,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望海潮教学反思4
《望海潮》是柳永成名之作。据说也是柳永为求见孙何而作。孙何当时为两浙转运使,驻杭州,门禁森严。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欲见孙何无门故作此词,让歌伎在宴会上献唱以引起孙何注意。孙何听后即引柳永与宴。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望海潮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望海潮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20xx年6月29日,上午第三节,在高二楼的一楼阶梯教师,教务处安排我用高一19班的学生上了一节教师开放月中的全校型的优质课竞赛,这节课学生表现积极,教学流程顺畅,引起了较好的反响。魏莹老师回到办公室形容学生的兴奋状态曾形象地描述说“学生跟打了鸡血一样”。的确,19班的'孩子们真的很了不起。
《望海潮》对于我来说,是新课文,是人教版必修四中宋词单元的作品,是柳永歌颂城市繁华富庶的代表作。这首词意象多,情感充沛,共一百零七字,属于长调慢词,难于理解的词句较多,对于学生来讲,鉴赏有一定难度。
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参考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但感觉这些资料教学内容千篇一律,问题设置极为平常,不能调动学生兴趣,探究的问题既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就开始自己设计起来。
首先是导入,我从柳永入手,精要地讲他名字的由来、作者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本词的社会影响及本词诞生的背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再加上我制作的精美课件和当堂现场朗诵,更是让这种学习气氛更加浓郁。
在讲课期间,我还让学生不断读课文,走进文本,小组合作探究。先从大局入手,宏观把握全篇文章,用原文词语概括杭州的富庶繁华,再结合我们的印象中的杭州,对之有一个总的把握,再分析概括上下片的内容,做到了整体上的心中有数。
在探究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内容上,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美丽繁华富庶,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一个是语言上,分小组起立讨论鉴赏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散文化并说出手法、效果;一个是在写景上,还是分小组起立探讨鉴赏其写景的方法。通过这三个探究题的设置,充分让学生享受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大胆的表达。小组合作了,不再迷茫了,大家回答的时候也有的说了,学生更加自信了,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望海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望洞庭》教学反思04-06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03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04-22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05-15
《望洞庭》教学反思15篇07-25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04-06
望洞庭教学设计06-07
《望洞庭》教学设计02-05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