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长久以来语文课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疱丁大截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堂,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得有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六个年头了。自己总是觉得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我觉得越来越不会上课了。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希望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希望自己能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展示,使学生能在快乐里得要领,得新知,解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通通变成亮点,尽量做到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可是,这只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我一直尽量的去实现这个很遥远的梦。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课前作业导学,既能节省课时,增大课堂的'容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合作互助精神。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已学习成功的快乐,又能品尝帮助别人的喜悦。而且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可使师生关系变得十分融洽,让师生在课堂中融为一体,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为了配合学校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去马牧池中学听课学习之后,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在10月11日由王校长带队,全体语文教师到沂水实验中学参加了市优质课评选的听课学习活动。
这次学习,共听了七节课,第一节是由胡珊珊执教的《风筝》;第二节课是由邢斌执教的《苏州园林》;第三节课是由临沂三十五中学的刘宁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第四节课是由沂南三中的张元志执教的《爱莲说》;第五节课是由庄政亭执教的《天上的街市》;第六节是由莒南道口中学的徐艳云执教的《春》;第七节是由临沂十八中学的侯兴福执教的《钱塘湖春行》。
这七节课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先进。都不同程度的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都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都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的基本功都很扎实。特别是刘宁的《记承天寺夜游》的诗歌的教学环节:“初读---译读---品读---美读”。学生对文章挖得深、挖得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张元志执教的.《爱莲说》,通过读莲、品莲,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把莲品得透彻。侯兴福的《钱塘湖春行》以“智勇大闯关”的形式,更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轻轻松松积累关—你追我赶朗读关---集思广益赏析关----紧锣密鼓背诵关---超越自我拓展关”。几个环节不仅新颖,而且科学。学生的学习收到了好的效果。
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老师的课堂上的表现相差很大,这主要是执教老师的引导、老师课堂的风格不同导致的。所以,作为老师,必须认真备课,努力引导学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这次听课学习,对教师的上课水平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将极大的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本学期我担任八(6、12)班语文教学。因为本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注意课堂的艺术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亲自检查学生背书情况,并做到凡是要求学生背的,我都先背。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
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存在的问题实在还有很多。教学方法陈旧,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上课力求面面俱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即使我有10多年的教学经历,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教学水平再上一层楼。
正式接手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差不多一学期了,我发现了以下问题,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将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等),学生不懂,教师也要适当讲解。
2、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过程中也是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3、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时连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形成了活跃和沉默两派。活跃的经常是这几个,活跃人数较少,大多数学生甘于沉默,不愿发言。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参与课堂讨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特别是在进行讨论时,有时讨论会偏离中心,提出一些无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因此教师有时要事前框定讨论的范围,对于讨论的进程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新生发的问题要有所准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课程教材基本上没有框定统一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并不是说学生的答案是漫无边际的,最起码要言之有理。教师在这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对有些问题的答案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课文难度太大,八年级学生无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这时要适当讲解,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于一些难的地方,教师也不必挖掘得太深,问题要设计得浅显些,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知识基础相贴近,以利于学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讨与练习题难度太大,教师也要灵活处理,要有选择性的做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人文性加强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以致用。
4、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更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会让自己所带班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班别: 姓名: 学号:
写作题材:广州市美华中学第44届校运会
描述对象:运动场面、比赛场面
理论指导:
场面描写的含义: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众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事故场面、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的要领:
(1)先描写场面的背景、环境和氛围,然后写人物活动。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要用映衬、渲染的手法,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2)场面描写必须围绕某个主要的人物展开。
(3)对人物活动的描述,要做到描写个人与描写众人结合,既要有细致的特写,也要有全景的描述,有点有面,有总述有分述,做到主次明晰,重点突出,有条不紊;重要人物要写出他突出的言行心理。要用慢镜镜头,甚至定格来进行拍摄式的描写。
(4)要用群众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5)要对赛事和选手作出精要的点评议论,抒发个人感受。
不能把笔墨重点放在情节的构筑和推进上,描写的地点和场景要集中,不能过多过散,不能什么都想描写下来,胡子眉毛一把抓。
训练题目:
1、用视频设备播放诸如升旗仪式、拔河比赛等照片,让学生口头或书面描述照片上的静态场面,师生共同补充修正
2、用视频设备播放诸如列宁在工厂向工人作演讲、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作最后一次演讲、邓世昌驳斥外国公使等电影片段,让学生口头或书面描述动态场面,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批改和讲评;
3、要学生把课本中某些文段改写或扩写为场面描写,如把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扩写为场面描写。
4、让学生发挥想象,用滥竽充数、舌战群儒等成语故事进行场面描写。
5、观察校运会里一个印象最深刻的运动场面、比赛场面,用几百字把它描写下来。
开篇背景举行运动会的背景和目的。
环境描写场景整个赛场的环境和氛围
自己班级的布置和氛围
人物描写赛手服装,精神面貌,赛前、赛时、和赛后的话语、动作和心理。
观众看比赛时的言行和心理,对赛手的鼓励,对赛况、赛果的反应和感受。
自己自己对赛手、观众的评价,对比赛的`精神、意义的认识感悟。
6、请你为班级你写一条运动会比赛的新闻(扼要报道本班级赛手比赛的项目、地点、赛况和赛果,并作出点评,谈点感受)
7、写一个口号,为班级运动员加油。
作文讲评
这次以校运会为专题的场面描写训练效果不好,只有少部分学生的作文勉强达到要求。写得不好的作
文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一部分学生只在作文里把比赛场地的布置、赛场氛围和比赛过程笼笼统统、三言两语地概述一遍,走走过场,就交差了,连字数都不够,书写也特潦草,一看就知道是写作态度有问题。
2、一部分学生虽然努力想把作文写好,写作态度很认真,但不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不是以选手为主,群众为辅——不分主次,没有点面结合,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没能把重点放在细致描述某个(部分)选手的装束、动作、面貌、心理和说话上,不会用观众烘托选手。过多过细地描写大环境、大氛围、大场面、大集体、大赛程、大赛事,全景镜头过多,没有中景镜头,也没有近景镜头、更没有特写镜头。
3、描写的地点、场景过于分散,不够集中单一,东拉西扯,写什么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过于注重赛事、赛程的交代,过于在乎情节的构筑和推进,脚步匆匆,没能停下脚步来,把某个场景所发生的人和事用慢镜头细细的描述出来,定格下来。
4、缺少对比赛的意义、选手的精神的精辟的点评赞赏。
为什么会如此?
1、作文布置得太匆忙,老师都是在星期四语文单元测验的时候发这份专题训练作文纸的,没有时间去结合范例去给学生讲解。学生看着印发在作文纸里面的简单几句关于场面描写知识的介绍,还是似懂非懂。
2、学生又要看比赛,又要想这篇作文,很难两边兼顾,一般都是看比赛为先,写作文靠边,以看比赛为乐,以写作文为苦。学生写这篇作文大多很不情愿,都作为额外的负担,有的学生是应班主任要求写报道和广播稿,被逼无奈而作,加上水平有限,故难有佳作。
3、学生还是习惯于小学记叙文的概述,头脑里没有形象性,语言没有情意性,没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的意识和习惯,要他把文章写细一点,写长一点,达到500来600字,好像要他去死。
弥补办法:
在点评中,分析作文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重新结合范文讲解场面描写的写作理论;
重写一篇场面描写作文——改写寓言《自相矛盾》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八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范文之教学反思: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比如,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习作中不拘形式的要求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郭优和牛梦晓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年的每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好分、1、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
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占伟同学曾因少做一道阅读题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检讨,党展红同学因写错一个字而被罚写一百遍,刘雪峰同学因重理轻文被罚向全班同学做思想剖析等,这些同学因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而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经过努力在本次语文测试中都取得了90多分的高分。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对中等生关爱非慢怠,在我所带的班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教学反思《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我常常拿巴东的名人、著名文艺导演周龙然的事例开导启发她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也上升极快。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我班有个叫党渊博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用电脑,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信息技术知识,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张万春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宁永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上课要求他抄课文、练字,45分钟并不白白浪费。这个孩子尽管成绩差,但初中两年来从没拖欠过作业,其实也是一个可爱的学生。
二、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不足:
1、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2、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3、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4、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时光飞逝,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本人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同事的支持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缺点和不足更是不容回避的,现反思如下:
一、课堂上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应有客观公正的评判。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也常在教学中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们常有许多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这个时候为了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我往往对这些答案全盘肯定,统一说个好,造成皆大欢喜的局面。
反思:
(一)这些答案都是十全十美的吗?这些答案就不存在问题了吗?指出不足,就一定伤学生自尊吗?不!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灵并非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即便部分学生如此,那么,这般“呵护”,也只会使其心灵更娇更脆。试想,这样的学生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如何接受生活的考验?再说,虚假笼统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欺骗对该学生而言也构成了伤害。
(二)在保护一方的同时是否又伤害了另一方呢?那位明显胜出一筹的同学可能感受到的是你的“偏心”,其他学生领教到的亦或是你的“黑白不分”。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师还可敬吗?以后的教育还有说服力吗?
所以这是狭隘的“尊重”,可能换来的是无尽的“伤害”。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教师应善于指出学生不足。的确,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时,很可能会伤及弱的一方。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真诚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亲切的拍抚传达你对他的信任、期待、热爱。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
二、语文课应该姓“语”,应该注重品词析句,应该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本身包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新课程标准一声令下:“强调课程之间的整合”,于是在我的教学下,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成了科学课、成了社会课,语文课变了味,不再姓“语”了。语文课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品味,而我对一些文句优美描写精彩的片断,对其中的重点词句视而不见,让学生笼统读过几遍就一了百了。
反思:
(一)不加咀嚼的'朗读真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吗?我们是否把朗读的功能过于夸大了?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在嘴边溜过,在他们大脑的皮层上未留丝毫痕迹,不待下课,这一切恐怕早化为过眼烟云。如此这般,不加咀嚼,怎能消化?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
(二)语文课重在品词析句,这是语文课语文味的来源。语文教学需要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尤其是对一些成语,需启动分析思维、聚合思维,并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进行理解。需要强调的是,这理解决非斧砍刀劈式的肢解,更非喧宾夺主式的灌输,而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心灵与文本的交融。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理应成为阅读的基本功。
(三)将品词析句与朗读相结合。游离于品词析句之外的朗读,犹如丧失灵魂的躯壳。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方显其完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在解析后借助朗读进行表达。对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可直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诠释、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咀嚼,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学会阅读,才能进行大阅读,他们心灵中的文学园地才有可能生机盎然,硕果累累,才能品尝到语文课的醇美味道!
我想在这纷繁的教改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也好,不加消化机械运用也好,都不是应有的态度。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这才是每一位新世纪人类灵魂工程师应有的素质。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面对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差不多有两年了,这段时间来,从当初对学生的情况把握不准到基本了解这地区这阶段的学生情况了。在教学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发音不准,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现阶段,生字拼音教学仍然是必须的,它不仅体现的书面表达上,还表现在口头交流中,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书面和口头的教学,这方面显得重要,如果单单是为了考试而教学,那么语文教学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等),学生不懂,教师也要适当讲解。
②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过程中也是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③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阅读速度慢。一篇课文他们阅读完了后,没有深入地思考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缺少概括文章的能力,阅读速度比较慢,往往耗费很多时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明显提高,在阅读速度的基础上做到快、准、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校效率,不然学生的基础仍然原有阶段,丝毫没感到自己在进步,读过了哪些书?取得了哪些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不仅注重课内的文章,更重视课外阅读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教材方面:
①教材中有的.课文难度太大,八年级学生无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这时要适当讲解,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于一些难的地方,教师也不必挖掘得太深,问题要设计得浅显些,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知识基础相贴近,以利于学生的理解。
②教材中有的研讨与练习题难度太大,教师也要灵活处理,要有选择性的做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③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人文性加强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以致用。
④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语文的教学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注重培养人的基础知识,培养人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当会重视基础教育,挖掘学生的潜力,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上主要围绕“父疼子”“子爱父”这两方面展开教学。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反复朗读、圈划,引导学生体会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讲课时,我花费了大量时间,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细细品味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同时,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自我反省的文字,了解作者的心理是前后不同的,起初对父亲的不理解,相反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及到看见他的背影,这才良心发现,作为儿子,在父亲面前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引导学生注意调整心态,体会家庭亲情,然后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自己的父亲举手投足间的父爱。对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父亲的`哪些细节令人难忘。学生表现较好,参与度较高,也真实可感地表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父亲的故事。
我也在想,只要触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即便是寡言的学生也是能说出自己内心的故事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触动学生的心弦。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我是根据时令而设计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动过程设计细致,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选题1、2项内容可任选,第3项必做,突出了在实际体验、艺术欣赏中的创造性发挥。成果的呈现方式注重多元化;课内活动将记录——展示——创造与活动选题的三项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体验和总结交流中,从感性到理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我注重了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在实际观察、记录的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了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掌声》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致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开放、扎实而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教学这课时,我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
1、让学生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划出描写英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读课文第一段,英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读第四自然段,这时的英子给你又留下什么印象?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掌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掌声有什么不同?
课堂中我围绕上面几个问题要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掌声对英子的影响。从而明白: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这一学期在紧张匆忙中结束了,期间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为使今后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将学生与教材方面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反思。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等),学生不懂,教师也要适当讲解。
2、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过程中也是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3、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时连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爱心》一文中提问到: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许多学生答道:是一位妈妈让孩子体验没有水的感受,而没抓住爱心这个重点。古文阅读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义都不了解,无法对语句进行正确的翻译,根本不了解古文所写内容,答题自然是一蹋糊涂了。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形成了活跃和沉默两派。活跃的经常是这几个,活跃人数较少,大多数学生甘于沉默,不愿发言。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参与课堂讨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特别是在进行讨论时,有时讨论会偏离中心,提出一些无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因此教师有时要事前框定讨论的范围,对于讨论的进程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新生发的问题要有所准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课程教材基本上没有框定统一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并不是说学生的答案是漫无边际的,最起码要言之有理。教师在这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对有些问题的答案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课文难度太大,八年级学生无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这时要适当讲解,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于一些难的地方,教师也不必挖掘得太深,问题要设计得浅显些,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知识基础相贴近,以利于学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讨与练习题难度太大,教师也要灵活处理,要有选择性的做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人文性加强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以致用。
4、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众所周知,八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在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已经不是教学重点,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又成为难题。所以,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在本册教材中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
课文独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使教材更加完善,学生的认知更加强化。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我的教学行为,使我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在这一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不过我觉得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课堂上要不断的创新,不然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所以我想是到了要及时充电、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片新天地。
四、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六、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七、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
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更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会让自己所带班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对学生了解不够,对教材理解不透。如:第一次试上《喂—出来》,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作者星新—叙述一个什么故事?我这样做是出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希望能让每个层次学生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我没有意识到新教材的阅读提示已经概括故事内容。学生又很认真地做了预习,以至低估了学生的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如此简单既没有新意又缺乏挑战的问题,他们是不屑于回答的,场面一度冷静。还好有一位学生见我如此尴尬,站起来非常流利的读了一遍提示内容。下面学生发出“嘿嘿”地笑声,眼睛不时瞄我几眼,更多的学生在翻看课文,一幅百无聊赖的样子,这笑声眼神里一部分包含着对这位爱表现的学生可爱之处的善意的`揶揄,但更多的是对我提出如此幼稚的问题的嘲讽。出师就不利,信心一落千丈,最后草草收场。这正是我没有从学生入手,没有充分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去解读文本,设计的问题只是一厢情愿,这样胡乱地生搬硬套,以为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能回答出来就是平等了,就是互动了,真是荒唐之极。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挥手之间》的场面描写
人们又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驶来。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正当汽车站住,车门打开的时候,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毛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穿一套半新的蓝布制服,皮鞋,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完全是像出门做客一样。这立刻引起人们一种深切的不安,和离别的情绪;眼泪不由得涌了出来。
在延安人的记忆里,主席永远穿一套总是洗得很干净的旧灰布制服,布鞋,灰布八角帽。他的伟岸的身形,明净的额,温和的目光,热情的声音,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散步时的大道边。主席生活在群众中间,生活在同志们中间。主席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人们是熟悉的,理解的,怀着无限信任和爱戴,团聚在他的周围,一步不能离开,一步不曾离开!如今,主席穿起了做客的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
一霎时,人们心里,像海上波涛般起伏汹涌。千百双眼睛,热切地投向主席身边。主席在汽车边站定,目光平视,望着全体送行的人,经过每一个人的脸;好像所有在场的人,他都看到了。这时,他眼睛里露出一种亲切的、坚定的微笑,向人们点了点头。
站在前面的中央负责同志们,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主席的脸色是严肃的,从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关切和鼓舞之情。然后,又停下来,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停在前面的飞机一直走去。
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在人群里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
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在飞机舱口停住,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
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拚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主席的这个动作,给全体在场的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它像是表达了一种思维的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定;像是集中了所有在场的人,以及不在场的所有革命的干部、战士和群众的心情 ,而用这个动作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了当那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到来的时候,领袖,同志,战友,以及广大革命群众之间,无间的亲密,无比的决心,无上的英勇。
请感谢我们的摄影师吧,为人们留下了这刹那间的、永久的形象;这无比鲜明的、历史的纪录!正是在这挥手之间,表明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过程,表现了主席的伟大性格。愿所有的人,通过这张照片,能够理解和体会,那当抗日战争胜利,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重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飞机的发动机响了,螺旋桨转动起来。随着这声音,人们的心猛烈的跳动,人们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这架就要起飞的飞机;任凭螺旋桨卷起了盖地的尘砂,遮住了人们的眼睛。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负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负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载负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主席的面容出现在飞机窗口,人们又一次涌上前去,拚命地挥手。主席把手抚在机窗的玻璃上,手指无声地弯动。直到飞机转了弯,奔上跑道,起在空中,在头顶上盘旋,然后向南飞去,人们还是仰着头,目光越过宝塔山上的塔顶,望着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肯离去。
说明:
1、该文段描述了重庆谈判的赴毛泽东乘车到达延安机场后,下车登机、挥手道别和盘旋远去的过程和场面;
2、它以毛泽东为场面描写的重点和核心,采用细节描写、特写镜头的形式,从正面具体细腻描写了他的装束、身形、容貌、神情、眼神和登上飞机、挥手道别的动作;
3、它以到机场送行的延安军民为面,描述他们在毛泽东到来、下车、步行、登机、道别、盘旋、远去过程中的在动作、神情和心理方面的一系列反应,从侧面衬托毛泽东;
4、文中对毛泽东这一次跟延安军民挥手道别,离开延安亲赴重庆跟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重大举措对革命对国家的伟大意义进行了点评。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从命题的角度来看,能按照新的课程理念,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来命制,试卷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考点明确,有较强的导向性。试卷分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个板块。试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体现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课内知识巩固,注重综合应用,能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创新。
我结合九年级二班考试情况,谈一下考试中学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
1、汉字的书写欠规范。诗文默写中字词的错误率较高。更重要的是全卷的书写,如果依据中考说明的要求,属于一类卷的考试微乎其微,相当一部分学生显得浮躁,书写狂乱。
2、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文言文与中考此题的命题要求相比,难度不是很大,但从学生出现的问题来看,翻译不好,都能反映出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巩固还很不到位。
3、现代文阅读缺少整体感知。暴露出学生欠缺现代文的整体感知能力,也能透视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着肢解课文的现象,导致学生未能更好地把握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作文异常丢失大分。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在此次考试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未把它的实力显示出来。从大的方面来看,小标题、题记等多种形式并存,但作文过于追求形式,内容却空洞无味;从细节来看,有的不会描写、抒情,有的叙事不清,不能凸显主题,有的字数严重不足,有的书写潦草,都直接影响了作文的得分。
整套试题难度不大,高分数却不多,甚至没有。并且85分以上的学生不是很固定,有一定波动。两方面原因。
1、学生方面:态度上,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认为语文题不管怎么答,总会得一定的分数。总是觉得数理化才能拉开距离。语文临时抱佛脚都行。时间上,每天花在语文上的时间平均不足20分钟。有一部分学生除了完成作业,基本不碰语文书。自觉性特别差,课堂上指定的复习内容,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不运用,怕麻烦。
2、老师方面:过高的估计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督查不够仔细。
今后采取的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学生要转变对语文的态度,老师要恰当估计学生的能力。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语文常规知识的教学应自始至终,如词语(成语)运用、标点、病句、修辞等要能变换形式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学会在背诵默写中积累,减少错别字。
2、要针对学生在试卷中掌握较差的.部分重点训练。本试卷中语言的运用和综合探究掌握较差。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正确了解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以利于今后能顺利开展工作,也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尤其要在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
3、进一步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习惯,运用自如。讲求方法,攻下“现代文与古诗文阅读”两座高山。阅读如同攀援,要有一定的体力和方法。既要蓄积足够的阅读量,又要具有思考习惯及答题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平时,一方面是课外多读美文,拓宽阅读面,另一方面是选择一些经典文章或时文进行训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教师给予实质性的指导。
4、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作文的辅导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小人物,多写随笔,表达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训练时注意切入点的把握,作具体生动描绘,突出用词、修辞、描写的指导。
③作文教学应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多作立意训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对学生的任务,练习加强监督和检查。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6-06
八年级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6-29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8-29
语文的教学反思12-24
语文桥的教学反思07-26
语文《尊严》教学反思07-23
语文《散步》教学反思08-04
语文教学反思03-26
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