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松鼠》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松鼠》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这篇阅读课文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围绕教学目标,我借用教材导读,设计两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不足之处:
问题一: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问题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再教设计
教学思路:
1.抓住中心,明确目标。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导读,明白学习的重点。
2.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本学期阅读的训练重点之一就是快速阅读,读懂内容。所以,让学生带着第一个问题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归纳总结,交流汇报。学生围绕第一个问题交流汇报,可用段意也可用小标题的'形式归纳总结,老师根据汇报结果适当点拨,训练孩子归纳总结的能力。
4.重点朗读,体会感情。让学生选择一件感兴趣的事情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适当时,老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5.纵观全文,领悟写法。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具体事例)
6.模仿课文,练习写作。最后想像松鼠跑到你家里你会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松鼠》教学反思2
4月27日上午第三节课,我在行知小学参加了县优质课教学大赛赛课一结束,我就有点沮丧因为,我感觉与学生互动很不成功,整堂课只是按26日晚设计的教学流程例行公事般走了一遭虽然,课堂上生成过几点火光,如:有一位同学在回答“松鼠在‘我’家做了哪几件事”时,就概括出“偷”糖吃,他特别强调了给偷加引号;另一位同学读“我”向爸爸告状的句子——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由“我们家、孩子”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还有同学由课文最后一段感受到了作者对松鼠的尊重!我只要抓住其中任何一个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讨论,就能让课“出彩”,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然而,我却没能让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这的确是我的失职
到底是哪些原因致使我犯了这个错误呢?我不禁思索起来……
不久前,我上了两堂公开课,一堂是校级赛课,我执教的课文是六年级下册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学生是自己本班的孩子;另一堂是校远教日公开课,我执教的课文是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生是大阜小学五年级学生听过这两堂课的一位老师说《跨越百年的美丽》上得好些,感觉老师与学生很合拍我亦同感细细想来,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对理念的感悟程度绝不是短时间能够上升的这两堂课最大的不同是师生关系:前一次是彼此熟悉的,后面一次是完全陌生的面对熟悉的学生,我比较从容、镇定,能够做到“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较好地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提升当面对陌生的学生时,我有些胆怯,不知道梯子架多高才是学生需要的在面对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我常常不能果断地取舍,在心底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个学生我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平等交流中的首席,忘记了自己更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我应该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共享、放大学生的思维成果,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共赢
这一次赛课让我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1、描述问题的语言不够形象,以致陌生的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不够,甚至产生惧怕心理2、不能很好地让“讨论之球”在学生中传递我清楚地记得,《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上到“通过朗读来展示你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一环节时,一位女生站起来读了作者说的话“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后,我急于指出这是语言描写,而不是侧面描写,大大打击了这个孩子的积极性我这样做,面对自己班的学生时可能副作用不大,然而,借班上课影响可大了,因为我接下来又收获了一片“沉寂”现在想来,我完全可以待学生充分感受完这句话,再引导学生找“另一处语言描写”,细细品味爸爸对松鼠的宠爱!自然地把课推向一个高潮!3、没有注意到细节问题比如,如果自己印发教材,就完全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翻阅其他课文,也可以避免旧书上的笔记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干扰
这一次赛课已经结束了,然而,他对于我成长的意义也许才开始!
《松鼠》教学反思3
今天执教《跑进家来的松鼠》 ,有收获也有很多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方面
以谜底导入松鼠,以松鼠图片及资料使学生对松鼠有一定的了解,以问题“假如有只松鼠跑到你家,你会怎么对待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课题来提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及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不仅善于回答问题更善于提问题,使他们学习的角度更加扩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以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集体阅读能力,让学生善于阅读课文,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很重要的方法。让学生找出作者一家对小松鼠喜爱之情的相关语句及字词,及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的能力。如“他整天满屋乱跑从来没有碰掉过一件东西”、“蹭、咬”、爸爸哈哈大笑、心里空落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用语来感触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以喜爱之情读出来,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注重了对文本的理解,情感的领悟,可忽视了对写作方法的传授,虽然课中也照顾到了,但只是随机的提了一下,并没有当做重点来讲,这一点一直是我的语文课堂所欠缺的'。
2、没有刻意地请学生积累任何语段,仅仅只是在感悟,在体会,缺乏积累,缺乏运用,使课堂容量显得太小了,学生的收获也不会太大。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问还是较窄,有时也想让每个学生参与,但总是有学生不积极,能躲就躲。
4、对多媒体的使用方面还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以致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5、对书本的个别词语的读出现错误。
三,需努力的方面
1、积累丰富的词语,加强口才锻炼,积极以不同的方式及词汇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2、对课文的写作手法也是要经常提点学生并上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习作达到巩固的效果。
3、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4、经常让学生示范朗读,加强他们的朗读能力。
5、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6、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不懂得方面多请教其他教师。
7、加强多媒体的使用,熟练。
《松鼠》教学反思4
说真的,对略读课到底该怎么上真是一头雾水。从三年级开始略读课的比重越来越大,略读课到底该怎么上?哪些地方该略?哪些不该略?到底该在什么地方、方面去略?一系列问题缠绕着我们组的三位老师。虽然有诸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决定把“同课异构”的内容定为一篇略读课文《松鼠》。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文中针对当前略读课文教学的三大误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置之度外,过度放手;教法单调,缺乏个性。反思略读课文的两大功能: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笔者提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留够时间,课堂自读求足;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找准重点,课堂引导求精;沟通内外,课堂延伸求宽。基于以上参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课讲完了,现在该是好好反思的时候了,静下心来,回顾自己上的这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
依据本册教参中略读课文教学的步骤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让学生找出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围绕“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汇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然后抓住“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和“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这两个重点问题,再一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和自由读课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教学思路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路。这样,学生会慢慢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过程,为学生预习略读课文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使学生有“法”可依。少走弯路。
重视课后资料袋,课外延伸,激发阅读欲。略读课文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课文后面都有资料袋内容的。那么设计资料袋的内容就有编者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时,没有忽视它的作用。指名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把松鼠写得这么生动,他的语言读起来那么轻松亲切呢?一方面为引出“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这一问题做铺垫。另一方面唤起学生阅读布封《自然史》里关于其它小动物的描写。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任其自流和过度放手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很大的益处。所以教师需走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1、找准单元学习重点。2、找准文章学习重点。本单元是说明性文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本课的重点其中之一是写动物的说明文,除了运用一些说明方法以外,为了把动物写的生动,还可以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表达手法。在教学中,我把作者描写松鼠漂亮外形的部分作为重点指导。多媒体课件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师生对读,填词语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松鼠的漂亮的外形特点。并引导学生抓住“清秀”这个词和“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句子使学生感受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的生动形象,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从而凸显本单元和本课的重点。
让略读课文成为“学法”应用的练兵场。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仿写和改写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之后留下一些遗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彰显的不够。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他们就可以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这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自主性提升,长期下来略读能力逐步提高。如,扫读、跳读、快速默读、精略读结合等阅读方法的提高。这一问题是我在教学中忽视的,我只是让学生默读,自由读来读懂课文。在教学第一个问题时,我应该让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汇报问题时就不觉得呆板了。学生还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自己的课外阅读做准备。
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这需要平时不断的训练学生,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生活习性特点。我却忽视了。只是学生在汇报时说了一下。如果这样设计就会使学生对松鼠的可爱之处体会的更深:“同学们,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性格,乖巧的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课文还像我们介绍了松鼠更加可爱的一面呢。找一找,读一读。”这时教师屏幕相机出示有关描写松鼠生活习性的文字,让学生齐读。并简单说一说作者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生活习性的。不但突出重点,为学生今后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做准备。
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对本节略读教学设计理念不清楚。课后,对课标进行了学习,为今后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课文教学的解读: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学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精彩,“同课异构”活动又让我们找到了不足。活动即将结束,但对略读教学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我想:在我们兴小所有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我校的略读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
《松鼠》教学反思5
《松鼠日记》以日记的形式,拟人的手法,向小朋友介绍了松鼠、刺猬、獾如何过冬的知识。读来生动活泼,富有童话色彩。备课时,我以为学生对本篇课文一定会充满兴趣,朗读、理解应不成问题。至于日记的形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写画训练,(即在每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得有意思的画上写几句话,再注明日期。)可以说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要以学习本文之机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写日记,并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教完本文之后,我发现学生有两个地方显得比较难以接受,也即文本与他们的生活、已知领域出现了距离:
1、学生对松鼠、刺猬、獾这些动物的过冬生活不大了解,尤其是对“獾”很陌生,连音都容易读错。虽然有些学生课外阅读较多,但也只是停留在阅读经验上的“知识”而已。所以学生无法很好地身临其境,以松鼠“我”的角度观察、体会冬天来临时外界变化对松鼠生活的影响及松鼠的内心感受。而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津津有味的读故事。这显然与日记是以第一人称记载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存在距离的。而这一点对低年级小学生刚学习写作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教给他们一种观察生活、世界的视角,是今后继续写作的基础,也符合他们仍以自我为中心感知世界的心理逻辑特点。
2、学生对日记三则中的时间跳跃性、内容连续性难以领会。所以他们只能理解刺猬、獾要冬眠,对于松鼠基本冬眠、偶尔出来活动的冬眠特点较难发现,特别是他们以为学了三则日记就是学了三篇课文(因为里面所写的内容不一样)。其实三则日记并不能等同于三篇课文,作为教师我们是知道的。因为日记在记载时虽有其独立性,可每则单独成篇,但也有其连续性,可完整记录一件事的前后过程或某一变化的各个阶段,阅读时必须将所有内容视为一个整体方能理解。但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尚欠发达,加上前面的写画训练也主要是基于兴趣,随意性、片段性特点明显,故学生较难理解具有内在连续性的内容。也就不大知道松鼠日记其实记载的是一个过冬的过程,只有将整个过程连贯起来才能知道不同动物过冬的不同特点。而这种前后的连续性、因果性恰是学生今后写作联系亟待加强的,也是学生思维连贯性获得发展所急需的。
当然对于日记的这些特点,现阶段下我们还无须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安排主要也旨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童话氛围中了解世界的奇妙,间接模仿学习日记的写作。因此该如何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较有效的弥补前面提及的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日记这一写作体式方面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基点呢?我在另外一个班级作了以下尝试,效果还不错,现提出来与同行们交流。
1、表演体验,续补空白,沟通物我世界。
在放手让学生尽情的读文,想象,充分领略了松鼠们过冬的有趣之后,我让学生们做了一个换位游戏,假如“我是一只松鼠”,“我”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生根据日记所写表演了很有意思的童话剧片段。紧接着我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这么长的四个月里,除了这三天,你还做什么,想什么?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描写空白地方去寻找。学生从“明天还得再晒上一点,冬天找食物可难哪!”说松鼠还在准备过冬的食物;从“我睡得正香”、“秋天虽然收藏了不少松果,可记不得藏在哪儿了”说松鼠也一直在睡觉;从“树上的雪开始融化,树下青草已经发芽,我跳到地上找到了去年收藏的松果,吃了几颗,身体感到舒服多了”说春天已经来了,松鼠冬眠结束了,比刺猬、獾早醒……通过这一番的寻找、思考,以松鼠自居,促使学生调动所有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设身处地的替松鼠安排行动和想法,把三个片段的童话剧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把松鼠的日记变成了自己的日记,把松鼠的生活变成了自己的生活。在沟通物我世界的同时明白“日记”就是记载“我”自己的见闻感受。另外学生也明白这三则日记是松鼠在不同时间段写下来的,因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也不一样,但都与过冬有关,所以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如第一则讲到准备冬天的食物,第二则才会写到吃蘑菇干,第三则写到吃松果。
2、联系自身,贴近生活,启动日记习作。
为强化“日记”是自身生活的这一印象,在学生入情入境地当了一回小松鼠,知道了小松鼠是怎么过冬之后,我顺势引导:“小朋友,你们又是怎么度过冬天的,虽然我们人不会冬眠,不必像小松鼠他们那样做窝,准备食物,但我们也要做什么?有什么变化?比如准备厚一点的'衣服、鞋子,晚上睡觉要盖大被子,到了很冷很冷的时候还要戴手套……现在就是冬天了,你们怎么做,怎么想,能不能也写一写,告诉小松鼠呢?名字可以叫“××日记”,一天写一则,或隔几天再写一则。学生们接受任务后都兴趣盎然。有的写吃的方面的变化,有的写穿的方面的变化,有的写房间里的变化,有的写冬天上学和夏天上学的不同。只要是从他们心里流露出来的,我都给予肯定。
通过上面这两个环节的补充,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更加深入了,同时也隐隐约约领悟了日记的写作,从以前片段式随意的写画上升到较有意识的有潜在目的的连贯的日记记载。既知道了日记的格式,也知道了日记写作的好处,更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是一个与学生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为着开发学生的心灵。而要开发学生的心灵,我以为需先契合学生的生活。所以当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存在距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设法填补这段空白。另外日记本是一种最生活化、最贴近人心灵、最自由的写作,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最自由、最生活化、最贴近心灵的情境空间,学生才会自觉地走进这一写作领域,并持久地喜欢这种写作方式,使写作成为他们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发怵,这也是课改所提倡的。
《松鼠》教学反思6
《达尔文和小松鼠》是一篇非常生动的小故事,反映了达尔文喜欢小动物,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以及从小就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情趣。
最近,刚刚学完了这一课,让我有了很多感触,现反思如下:
一、游戏与识字相结合,让学生兴趣高涨。
我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和同学们喜爱的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激情高涨。比如在让学生画生字时,我让学生和生字宝宝做捉迷藏的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是他们最爱玩的,所以他们在画生字时,脸上还带着笑容,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还边画边用手指指着生字说:“我捉到你了。”把画生字当成一件有趣和幸福的事去做。在检查生字时,我又让学生和生字交朋友,正是这样的角色转换,学生不再把识字当成一种强加给他的任务。而是真正放松的`去叫它们的名字,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在学生对生字和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理解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达尔文和小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去寻找答案,这个问题非常开放,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纷纷举手,告诉我:“小松鼠把达尔文当成大树了。”这和我预想的正好吻合,我赶紧追问:“为什么?”学生说:“因为他穿着粗糙的棕色外衣,一动不动的站着,很像一棵大树。”我适时的打出课件,让学生比较一下,真的是很像。他们的印象更深了。接着,我又抓住松鼠**的话,让学生找找达尔文会伤害小松鼠吗?为什么?从那知道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环环相扣,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我们才让孩子们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感染力。
在学这篇课文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flash课件,在上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课件来辅助我的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
四、不尽人意之处。
在最后,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应抓住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又”“从未”“不捉弄”“仔细观察”,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达尔文非常喜爱小动物,同时通过文本把这种情感渲染到孩子身上,相信这节课就无遗憾之处了。一文
《松鼠》教学反思7
《松鼠》是三年级一篇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介绍了松鼠的两个特点,其中涵盖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松鼠是学生熟悉但不常见的小动物,教学时利用课件当辅助手段,先出示课文内容动画配上教师范读,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整体感知,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松鼠,产生了学习的兴致。本文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学习松鼠的外形描写(即课文第一段);扫清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抓住围绕中心句展开的写法,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进行仿写练习。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松鼠的可爱,并让学生看着图片向同学进行介绍,激发了学生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学习《松鼠》第二课时时,先让学生根据课件填空复习导入,教师进行对本段小结,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教师先提出自学提纲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汇报。为让学生的学习线索明析,明确要求学生每一个段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第三自然段了解松鼠搭窝的顺序,并指导学生学会描写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并通过课件将“语文天地”中的仿写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第四自然段感受松鼠的聪明机灵。这样也把本单元的“金钥匙”使用得恰到好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学生学习的任务性很强,效果明显,尤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自学汇报是初步的尝试,学生较感兴趣,但是由于课前对于学生的学习意向没有做充分的摸底,导至某一段落选择学习的'同学偏少,只能由大部分由老师代讲,应该改进。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由于学生之前尚未接触到抓关键词找关键句来理解课文,所以用于指导的时间较多,但是效果却不错,可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训练。教学中评价这一环节虽然有关注到各种评价的结合,但还不够深入,今后一定注意对自己语言的锤炼和课堂中的评价。朗读的指导也由于时间的关系草草结束,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有点遗憾。
总之,本堂课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表达方式来仿写一段话,可以同桌试说,再在班上说;模仿课文中松鼠搭窝时表示顺序的词语把一件事说清楚也有一定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传统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上课时把朗读贯穿到课文的学习中,使学生体会交流、合作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犹如身临其境之感,也提高了语文素养。
《松鼠》教学反思8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 ,语言生动 ,内容浅显易懂 ,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 ,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因而在上课前 ,我采用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性趣 ,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 .通过看图片 ,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影印象 ,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 ,理清文章思路 ,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 ,让学生同时明白了文章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习松鼠外形的`美丽的过程中 ,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 .如果能够对照松鼠的图片 ,让学生体会它的外形的美丽可爱 ,可能会效果更佳 .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 ,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习最后一段时 ,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把知道的踊跃表达 ,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点出了文中三个”它们”所指的不同的事物 .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
总之 ,我觉得还有许多不到之处 ,比如抓重点词语方面把握的不太好 ,重点词语的解释不是很好 ,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 .课前的图片如果能够换成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学生评价读书情况那个环节耗费的时间太多了 ,以至于最后的没有讲完 .如果让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 ,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也许效果会更佳 .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指导我今后的工作。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一不小心,就会把这堂语文课上成生物课。在备课时,我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说明语言。
我的初衷是好的,可在教学过程中,我仍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语言赏析、写作片断练习的时间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这样也就导致了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些本来设计了小组交流的环节被迫减掉,例如从文中找出让人觉得松鼠讨人喜欢的句子,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再回答应该会更全面。还有最后学生写完片段后本应再交流的,也因时间关系被我跳过了。
语文课堂应是读、说、写有机结合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天地,本堂课从这两方面来看是不够成功的。读书声不够多,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体现,还停留在问答式的课堂模式中。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做到真正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松鼠》教学反思9
《松鼠和狼》一课主要写了一只小松鼠不小心掉到一只狼的身上,狼要吃它,小松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自己的的故事。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
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有以下几点对自己很满意:
第一,我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每篇课文的插图都是对理解课文的中心起到最关键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应该好好利用课文插图。我把观察课文插图放在读课文之前,让学生仔细看图,尽情想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同样也起到了锻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用。
第二,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我做到了细致指导,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要求“朗读课文,批批画画,默读课文,找出重点句段,细读,将自己的理解写到书上”。在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我不断巡视,参与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有效的研讨。
第三,充分让学生说。松鼠掉到狼的身上,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带着自己的.理解、情感读课文中狼说的话,试着让学生演一演狼,亲自体会松鼠的害怕和狼的凶恶,从中领悟小松鼠的机智、聪明,并且明白“只有朋友多,才会有快乐的“道理。
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交流中的信息,引起他们思维火花的碰撞,激活语文课堂,使学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从而产生进一步阅读文章的兴趣。
《松鼠》教学反思10
《松鼠》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也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例。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强调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的阅读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以及文本意义重新构建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读和自己感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励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个方面交融一处,不断融合,以求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松鼠》教学反思11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只小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
“同学们,喜欢小松鼠吗?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去见见一只聪明可爱、调皮灵活的小松鼠!咦,快看看,小松鼠跑到我们家后,都做了哪三件有趣的事?”由于事先对课文的研读,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只可爱的小松鼠,所以我的表情和我的语言肯定是很有诱惑力的。是呀,小松鼠到我家后都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呢?学生的探究的热情一下被我点燃,他们急急地、充满兴趣地又走进了文本之中。
“知道了,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都叼到大柜顶上了。”
“瞧瞧,瞧瞧,爸爸还赖着我们偷吃了方糖,怪我们不诚实。原来不诚实的是——”,我诙谐地故意顿了顿。
学生马上都笑着,充满爱怜地齐声说:“是小松鼠啊!”有的还故意学着爸爸的样子,叉着腰,又手指点着,边说边表演,学生又是一片笑声。对这段的朗读,我和学生也是笑着来读的。“松鼠来我家后,还不止光偷方糖呢?它又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呢?”“哈哈,松鼠把妈妈买的蘑菇都挂在了墙上的鹿角上,还有油画上面,还有还有,还有搭手巾架子上了,哈哈……”我们不禁都被松鼠的可爱逗乐了。“老师,还有,因为松鼠还有冬天坐窝的天性,所以他在烟囱了做窝了!”松鼠把各个的一只手套都拿去垫窝了。咯咯……”“松鼠把奶奶过节时才舍得戴的头巾也拿去垫窝啦!哈哈哈哈……”
整个一堂课,是学生笑,老师也笑,我们都喜欢上了这可爱灵活的小松鼠。反思整节课,我忽然有种感受,只有老师自己先走进文本,才能带着你的学生再走进文本,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老师对课文的整体感受,会通过你的语言、你的神情直接传达给学生,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领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的基础。
《松鼠》教学反思12
今天还是按照昨天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课文《松鼠》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学生能非常容易的读懂课文,可在方法的指引上学生还是有点木讷。
《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主要是抓住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来说明的。本来,我以为这个特点很容易就会找出来。一者在课文的第一段,学生立刻就能见到;二者其他各段都有相关的描述。可是我在课堂上直接告诉了学生,学生有点莫名其妙,我也感到有点唐突。本来我想学生已经通过课前预习了(早读课布置了),上课时又要求学生把课文自由朗读了一遍,应该不是什么问题。而事实,一下子就能找出答案的学生不多。
下面的课文结构可以说我是直接告诉学生的,“文章下面哪几段是写松鼠漂亮的特点?”“哪几段是说明松鼠驯良的特点?“……学生也很聪明,跟着说,第二段是写漂亮,第三段是写驯良,第四段是写乖巧。我很满意。可当我问及第五段和第六段写的是什么的时候,学生回答不上来了。显然,学生是猜的。事实也真的是猜的,因为他们的回答本来就是不正确的。我不急于去公布正确答案,而是按照学生的思路讲下去。
我按照既定的方法,要学生先小组讨论第二小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松鼠的“漂亮”。我担心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我就说是两个方面。然后学生按小组进行回答。学生就在课文内寻找原句,结果还是没找着。这里要说的,备课时我对这两点就把握不准,只是机械地借鉴了参考书上的分析。学生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我只得变换提问的方法。在说明松鼠漂亮特点的这一段。作者写到了松鼠的外形:面容、四肢,尾巴等,然后又重点写了坐姿像人。我不认为这些是漂亮的因素,可我还是违心地告诉学生这就是写松鼠的漂亮,不知道学生怎么想。更往深点说,现在我不是很了解的可学生也没有任何意见;那么以前我是了解的可学生不明白的学生也没有问,说明学生学习的态度很是不够积极主动。我对待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成效关注得还不够。
这节课让我最深刻的还是在分析松鼠“驯良”这一特征时。首先学生知不知道“驯良”的含义。课文下面有,可我认为那样的解释学生也未必能看懂。在学生不懂其含义的前提下,要学生去找课文通过松鼠的哪些方面来说明驯良的特点,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起初,我让学生读这一段落,读的过程中我又一再的强调驯良的意思。我自己那时有点喋喋不休的感觉,很有可能我的提醒打断了学生的思路。接下来的学生回答证明了我的担心。三个小组的答案现了三个不同的答案,学生都在思考。我告诉学生只有一组答对了,学生都很惊愕。后来我发现学生对文字的概括能力不足。我就要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哪些句子是写的一个层面,哪些句子又是写的另一个层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要加强练习,尤其是较多的句子反映一个方面的内容时,学生容易被混淆。比如,在介绍驯良的特点时,课文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以及主食三个方面来表现松鼠驯良的。学生在第一个特点松鼠的活动范围时,容易被课文大量的文字所牵绊。把这些句子划分成若干特点,显然学生没能读懂句子,更没能把句子间的内在关系理清楚。
这时,我就告诉学生理解句子的内容时要抓住关键字、关键词语来概括。如活动范围上抓住“在树上”“不靠近人”;在松鼠的活动时间时抓住“白天”“夜晚”;在介绍松鼠主食时抓住“吃”这些就能提示学生这一部分作者要写的内容。可遗憾地的是,我没能在课堂上从这三个方面如何表现松鼠驯良的特点说清楚。就像我在课堂上举例的`老鼠,老鼠也在夜间活动,可老鼠绝不是一种驯良的动物,更不可能“讨人喜欢”。可要是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反映松鼠驯良的特点。这里的驯良就是写出了松鼠不饶人、不伤人的特点。
课堂上有遗憾,也有收获,比如今天发言的第一组的学生。这一组的学生整体并不是很好,可学生回答出的问题还是不错的。班上由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学生组成的第三组没能回答出这样的问题,我确实有点奇怪。同时,也能看出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时的喜悦。学生只要认真思考完全可以超越原先老师认为的那个基础界定。
通过今天的课堂,我发现自己还是要在备课方面多多用力,只有这样才能把上课节奏把控住。比如,学生讨论的时间要事先做一个预期,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来,更不能难易一个样。今天的课堂就是太让学生自由了,课堂教学计划也没能完成。今天第一课时重点准备分析一下课文的结构,明天的第二课时是讲授课文的字词、作者、文体以及语言的特点。可因为今天的时间没分配好,明天又要安排一些时间完成今天的任务,那么势必造成明天教学任务加重。其次,今天的课堂没有出现课堂反馈的内容。这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在备课时就没有能够布置好。佐藤学说过,课堂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教学反馈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我在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改变的方向。
当铃声响起时,学生很兴奋地跟我说,下课了。是学生对下课的期待,还是学生对上课的恐惧。我想大概是后者。这就说明这样的课堂形式学生是不乐意的,这样的上课模式学生还是不适应的。假以时日,学生应该会慢慢适应的,学生也会慢慢改变的。我坚信。
《松鼠》教学反思13
“松鼠松鼠真可爱,大大尾巴当被盖,上窜下跳忙不停,广积冬粮改不了。”当同学们快速读完《跑进家来的松鼠》后都禁不住笑了,调皮可爱的小松鼠栩栩如生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同学们也很快就进入文本中去。作为一篇阅读课文,篇幅相对较长,而且只要一个课时来完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突破重难点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作者所表达出的对松鼠的喜爱情感。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引导:
1、找:
A、让学生找出作者正面描写松鼠的有关文段,主要体现在松鼠来我家后做的几件事;
B、找作者侧面描写小松鼠的句子,主要体现于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
2、读:孰能生巧,读能理意。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欣赏读,多种多样的读始终贯穿于这节课中,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感受到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同时拓展延伸如果在教学完一篇文章后能恰到好处的话,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的。如教完本文后,可以布置如下拓展作业:如果松鼠跑到你的家,你会怎么做?编一个有关松鼠与人和睦相处的感人童话故事等。松鼠可爱,学生对话题感兴趣,做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有了至深的理解,最终达到文本教学的目标要求。
《松鼠》教学反思14
《松鼠》是一篇描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因而在上课前,我采用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通过看图片,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印象,读课文,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学习松鼠外形的美丽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通过对照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它的外形的'美丽可爱。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把知道的踊跃表达,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点出了文中三个“它们”所指的不同的事物。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通过检查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不错,课文背会了,习作进步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让学生多读多练,读写结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松鼠》教学反思15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这节课我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练写中运用这样生动、形象又准确的说明语言。
1.兴趣引领
学习开始,我播放了一段松鼠活动的视频,它一会儿在树枝间跳跃,一会儿在草地上奔跑,一会儿还跟人作交流……学生看了,不时发出惊叹声:“多么机灵活泼的松鼠啊!”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文章对松鼠的描写,便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2.语言训练
在学习松鼠的外形时,让学生抓住体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提炼作者介绍的顺序,懂得介绍动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顺序。学习松鼠的活动时,让学生找出动词,用自己的词汇说话;学习松鼠搭窝这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并鼓励他们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3.注重朗读
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朗读、对比读、引读等方式,让松鼠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留存在孩子的记忆中。因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体会动物的可爱,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学法指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将松鼠外形的描写与前一篇课文中鲸外形描写作比较,来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通过自学自悟,合作交流,朗读感受,来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最后,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松鼠》和《鲸》两篇文章在描写内容,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朗读、感悟、比较、提炼、总结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5.习作指导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艺性说明文,课堂上安排了小练笔来检验他们是否能学以致用。先从改写片段开始,训练有梯度,从学生展示的练写片段来看,学习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语文课堂应是读、说、写有机结合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天地,本堂课学生不但在作者生动地介绍下认识了小松鼠,又体验到了另一种说明文表达方法的妙处。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就能激起学生无限的潜能,我们收获到的惊喜也将是无限的。
【《松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松鼠的教学反思01-04
松鼠教学反思05-25
《松鼠》教学反思05-18
松鼠和松果教学反思10-06
松鼠教学反思15篇01-07
《松鼠》教学反思15篇08-04
《松鼠和松果》教学反思12-27
《松鼠》教学反思(15篇)11-07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反思06-02